法医学死因分析及其参与度划分规范的探究

合集下载

法医学死因分析及其参与度划分规范的探讨

法医学死因分析及其参与度划分规范的探讨

法医学死因分析及其参与度划分规范的探讨作者:袁洲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19期摘要法医学死因分析及其参与度划分规范的问题是法医病理鉴定实践中的一个重难点的问题,但是又是必须掌握和探讨的问题,它的研究和探讨对于法医学死因的理论更加的完善,对于法医人员在工作实践中能够正确的辨明各种疾病以及损伤和其他因为外界的原因而引起的死亡,这对于死因能够及时做出科学正确的鉴定起到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同时为公安机关的办案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能够辅助和帮助公安机关即使了解死者死亡的原因,并找到破案的证据;同时能够为司法机关的审判量刑一起赔偿提供科学的依据,为人民提供有力的保障。

所以法医人员要重视法医学死因分析及其参与度划分规范的探讨,结合法医学死因鉴定的实践经验,对法医学的死因及其各类死因的相互关系,各类死因参与度划分规范上来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来将法医学死因在法医学内达成统一规范的共识。

关键词法医学死因分析参与度探讨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7-260-03法医学死因分析及其参与度划分规范为公安机关、行政机关的办案都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为公民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结合和借鉴前人的死因分析理论,通过自己在法医死因实践中的实践,将法医学死因分析及其参与度划分进行全面的分类,从而来使得法医发挥其最大限度的作用。

一、法医学死因分析法医学中的死因从理论上来说就是所有能够导致直接死亡的事故或暴力,以及能够对人的死亡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的原因,如疾病或者医疗事故等。

WHO通过对死因的分析,从引发死亡的原因和作用将死亡原因进行了分类和定义,将死亡原因分为了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中介原因和辅助死亡四大类。

(一)根本死因法医学中的根本死因,就是引起死亡的根本原因,是引起死亡的原发性自然性疾病或者暴力的原因。

在原发性自然性疾病所造成的死亡原因和人们自身所具有的的疾病是相联系的,如如晚期恶性肿瘤致死,冠心病心肌梗死致死,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突发破裂出血致死,心脏动脉瘤破裂急性心包填塞致死,空洞型肺结核病致死等,这都是因为原有的疾病而带来的病变的死亡。

法医学对死因鉴定的探讨

法医学对死因鉴定的探讨

法医学对死因鉴定的探讨一、引言死因鉴定是法医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作用不仅限于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定罪与否,还可以用于民事案件、保险理赔以及医疗事故责任的认定。

本文将探讨法医学在死因鉴定中的应用与挑战。

二、法医学的基本原理法医学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结合了医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其中,尸体解剖学是法医学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通过对尸体进行解剖,法医学家可以观察并记录下一些与死因相关的特征,从而对死因进行鉴定。

三、法医学在死因鉴定中的应用1. 死体解剖与组织学分析死体解剖是法医学中最直接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尸体的解剖,可以观察到一些外部或内部的异常情况。

例如,刀伤、枪伤等外伤性死亡的尸体通常可以显示出相应的伤口,从而对死亡的原因有所推断。

同时,法医学家还可以取得尸体的组织样本进行组织学分析,以检测是否存在重要脏器的病变或异常。

2. 化学分析与毒理学鉴定除了解剖学,法医学还依赖于化学分析技术来鉴定死因。

毒物学是法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对尸体组织、尿液或血液样本的化学分析,法医学家可以检测出是否存在致死的毒物或药物。

这对于医疗事故的判断以及毒物中毒的鉴定非常重要。

3. 法医学在交通事故鉴定中的应用交通事故是导致众多人员伤亡的一种常见原因,法医学在交通事故鉴定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解剖尸体,法医学家可以确定死者的死亡原因,并结合现场勘查、车辆损伤分析等信息,找出事故责任。

这对于保险理赔以及相关司法程序具有重要意义。

四、法医学在死因鉴定中的挑战1. 复杂的死因情况有时候,死因并不明显,可能与多种原因有关,如心脏病发作与窒息同时发生。

这种情况下,法医学家需要仔细分析解剖所获得的信息,并参考其他相关证据来得出结论。

但是,由于复杂性和多变性,这样的情况往往带来了挑战。

2. 技术和装备限制虽然法医学在科学技术的进步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技术和装备的限制。

例如,在检测少量或稀有的毒物时,可能需要先进的仪器和技术,但并不一定在每个法医学实验室都能进行。

法医学鉴定中的死因鉴定

法医学鉴定中的死因鉴定

法医学鉴定中的死因鉴定在刑事侦查中,法医学鉴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其中死因鉴定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尸体进行综合分析、检验和比对,法医学专家能够确定死亡原因和具体的鉴定结果。

本文将介绍法医学鉴定中的死因鉴定过程和相关的科学技术手段以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一、死因鉴定的基本原则及过程法医学鉴定中的死因鉴定,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和独立性。

具体的鉴定过程主要包括尸体外观检验、解剖检验、组织和体液样本分析,以及其他必要的实验技术手段等。

1. 尸体外观检验尸体外观检验是法医学鉴定的首要步骤,通过对尸体的外表特征进行观察和记录,可以获得一些初步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包括尸体的姿势、颜色、皮肤和黏膜的变化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尸体相邻物品或现场的勘察来获取更多的有关线索。

2. 解剖检验解剖检验是法医学鉴定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通过对尸体进行解剖,可以详细地观察和记录内部器官的病理变化。

解剖检验包括表面解剖、分层解剖和切片观察等。

在解剖过程中,法医学专家会对尸体的器官进行仔细检查,并提取样本进行进一步的化验分析。

3. 组织和体液样本分析在法医学鉴定中,组织和体液样本的分析对于确定死因至关重要。

在解剖过程中,法医学专家会提取组织和体液样本,包括血液、尿液、胃液、肌肉组织等。

这些样本会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测和分析,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例如,通过血液化验可以检测是否有毒物或药物存在;通过病理切片的观察可以确定有无内部病变等。

二、法医学鉴定中的科学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法医学鉴定中出现了许多高新技术手段,这些技术手段能够辅助法医学专家更准确地进行死因鉴定。

1. DNA分析技术DNA分析技术在法医学鉴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尸体组织和体液样本的DNA分析,可以确定死者的身份,或是发现可能存在的亲缘关系,比如父子关系等。

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放射学技术放射学技术在法医学鉴定中常常被用于探测骨骼和内脏器官的病变。

法医工作中的鉴定人体刀伤死亡原因

法医工作中的鉴定人体刀伤死亡原因

法医工作中的鉴定人体刀伤死亡原因在法医学领域中,鉴定人体刀伤死亡原因是一项关键任务,它对于解决刑事案件以及确保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法医工作中的鉴定人体刀伤死亡原因的方法和技术,并探讨其在犯罪侦查中的应用。

一、鉴定方法鉴定人体刀伤死亡原因主要依靠综合法医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其基本步骤包括尸表检查、尸表损害描述、尸表损害分析、尸腔内损伤检查、内脏检查和毒物检测等。

通过这些方法,法医人员可以全面了解被害人伤势的性质和程度,并最终确定死亡原因。

1. 尸表检查尸表检查是鉴定人体刀伤死亡原因的第一步,通过观察和描述刀伤的形状、大小、深度等特征,可以初步推断伤害形式和可能的致命部位。

同时,法医人员还应当仔细观察刀伤周围的皮下组织瘀血情况和表面皮肤挫伤等其他外伤情况。

2. 尸表损害描述和分析在尸表损害描述和分析中,法医人员需要准确无误地记录刀伤的位置、数量、方向和深度等参数,以便后续的尸腔内损伤检查和内脏检查。

通过对刀伤形态的详细分析,法医人员可以初步推断出被害人可能所受的伤害类型和可能的致命部位。

3. 尸腔内损伤检查尸腔内损伤检查是进一步确定人体刀伤死亡原因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被害人全身进行解剖,法医人员可以彻底了解内脏器官的受损情况以及与之相关的疾病或伤害。

在刀伤痕迹明显的部位进行切割,可以进一步确认伤害程度和内脏受伤的具体情况。

4. 内脏检查内脏检查是鉴定人体刀伤死亡原因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对被害人内脏器官的仔细检查,法医人员可以准确确定内脏器官的受损情况,并进一步判断人体各系统功能的运行状况。

例如,如果刀伤导致大量出血或重要器官的功能丧失,那么这很可能是导致死亡的原因之一。

5. 毒物检测在一些特殊的刀伤死亡案件中,毒物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被害人体内的组织和液体进行毒物分析,法医人员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毒物中毒的可能性,并进一步判断其是否对人体刀伤死亡原因有直接影响。

二、应用实例法医工作中的鉴定人体刀伤死亡原因在犯罪侦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法医学在尸体的死因分类鉴定中的技术手段

法医学在尸体的死因分类鉴定中的技术手段

法医学在尸体的死因分类鉴定中的技术手段尸体的死因分类鉴定一直是法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为了确保司法公正和精准鉴定,法医学在尸体死因分类鉴定中运用了多种技术手段。

本文将介绍法医学在尸体的死因分类鉴定中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并探讨其应用。

一、尸体外观观察尸体的外观观察是法医学死因分类鉴定的最基本和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尸体的颜色、姿势、皮肤状况以及是否有外伤等,可以初步推测死因,比如窒息、中毒、溺水等。

然而,仅凭外观观察判断死因有时存在误差,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二、尸体内部解剖尸体内部解剖是一种比较直接和准确的死因分类鉴定方法。

通过对尸体进行解剖,可以观察和检查器官的状态、组织损伤等,进一步确认死因。

尸体内部解剖需要经过严谨的操作和标本取样,以避免任何形式的污染和损伤。

三、毒物分析毒物分析是在尸体死因分类鉴定中关键的技术手段之一。

毒物分析可以通过尸体组织、血液、体液等样本的检测,确定是否存在有毒物质,比如药物、化学物质等。

毒物分析需要借助专门的仪器设备和化学方法,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病理组织学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是法医学死因分类鉴定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

通过对尸体组织标本进行显微镜下的检查,可以观察和诊断病理变化和损伤,进一步确定死因。

病理组织学检查需要专业的病理学知识和技术,对标本的处理和染色都有严格规定。

五、遗传学分析遗传学分析在尸体的死因分类鉴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尸体的DNA分析,可以确定一些具有遗传性的疾病或基因突变,从而判断死因与遗传病变之间的关系。

遗传学分析需要高度精确的实验条件和设备,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法医学在尸体的死因分类鉴定中运用了多种技术手段。

尸体外观观察、尸体内部解剖、毒物分析、病理组织学检查以及遗传学分析等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能够提高死因分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法医学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司法判决提供更加客观和科学的依据。

法医学死因分析及其参与度划分规范的探究论文

法医学死因分析及其参与度划分规范的探究论文

法医学死因分析及其参与度划分规范的探究论文法医学死因分析及其参与度划分规范的探究论文摘要:在法医学领域,死因分析的主要作用在于研究导致死者死亡的各类因素与其责任关系,对事后责任划分以及金钱赔偿的判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各类死因参与度的划分的意义也是如此。

然而,随着法医学的不断发展,对于各类死因的参与度划分规范却存在着分歧。

因此,笔者结合自身从事法医工作多年的经验,对法医学中的死亡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其参与度的划分规定展开了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法医学;死因分析;参与度划分世界卫生组织对于死亡原因的定义与检定,主要采用传统的理念。

在该理念中,所有导致死亡的损伤都是死亡原因,其中也包括因疾病或病情加重导致的死亡,几乎涵盖了与死亡相关的所有因素。

为了方便理解,可将其分为中介死因、辅助死因、根本死因以及直接死因。

然而,多年法医病理学的实践研究发现,就以这四类原因对死亡原因进行划分,并不足将导致死亡的全部因素呈现出来。

因此,笔者结合国内外的相关资料与文献,对此前的四类死亡原因分类进行有效的补充。

一、在法医学领域造成死亡的原因及分析1.死亡诱因。

死亡诱因同其他导致死亡的因素有所不停,它并不是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它的存在也不会对人类的生命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是死者在生前受到了强烈外界刺激或感情变化,从而引起的旧病复发或病情恶化,最终导致死亡的情况。

例如:患有严重心脏病的病人,遭到无端的谩骂,情绪激动导致的死亡;患有脑动脉肿瘤的患者在出行的途中,被行人无意撞倒,导致动脉瘤破裂,从而引发脑出血所导致的死亡。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死亡诱因的对人体造成的损伤程度并不大,应属轻微伤的范畴之内。

而上文中提到的四大死因中,以辅助死因与中介死因对死者造成的损伤较小,但也在轻伤以上,而死者在生前感受到的痛苦却是持续性的,直至其死亡。

从参与度的角度上来看,死亡诱因与辅助死因、中介死因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联合死因。

法医学在尸体解剖与死因鉴定中的实践与思考

法医学在尸体解剖与死因鉴定中的实践与思考

法医学在尸体解剖与死因鉴定中的实践与思考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法医学在尸体解剖与死因鉴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法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包括法律、医学以及科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本文将探讨法医学在尸体解剖与死因鉴定中的实践经验和思考。

一、法医学的基本原理法医学以科学手段为依据,通过对尸体解剖和死因鉴定进行调查,为法庭提供证据和意见。

尸体解剖是通过检查尸体组织和器官的病理变化、损伤及其他特征,从而确定死因的过程。

而死因鉴定则是通过综合分析尸体解剖、病历、现场调查等信息,以科学的方式判断死亡原因。

二、尸体解剖的实践经验在尸体解剖过程中,法医学家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的操作规范和程序。

首先,尸体应进行全面仔细的外部检查,记录身体特征、伤痕等信息。

接着,进行内部解剖,包括打开腹腔、胸腔和颅腔,检查器官的病变、损伤等情况。

最后,根据解剖结果和相关资料,提供对死因的初步判断。

三、死因鉴定的实践经验死因鉴定是法医学的核心工作之一,通过综合分析尸体解剖、病历、现场调查等信息,确定死因。

实际操作中,法医学家需要结合科学理论和丰富的经验,准确判断死因。

同时,他们还需精确记录所有试验结果、观察和推理链条,并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结论推断。

四、法医学在尸体解剖与死因鉴定中的思考要想在尸体解剖与死因鉴定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法医学需要不断发展和创新。

一方面,法医学家需要保持学科的先进性与前沿性,密切关注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另一方面,法医学家还应加强与相关学科的合作,充分利用交叉学科的优势,提高死因鉴定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总结起来,法医学在尸体解剖与死因鉴定中的实践与思考非常重要。

通过遵守法医学的基本原理,加强尸体解剖和死因鉴定的实践经验,不断创新和思考,我们可以提高死因鉴定的精确性,为司法决策提供可靠的证据。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帮助读者对法医学在尸体解剖与死因鉴定中的作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法医工作中的鉴定人体疑似品死亡原因

法医工作中的鉴定人体疑似品死亡原因

法医工作中的鉴定人体疑似品死亡原因法医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主要应用于刑事司法鉴定、医院病理学等领域。

在法医学中,鉴定人体疑似品死亡原因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根据现有的法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本文将就法医工作中的鉴定人体疑似品死亡原因进行探讨。

一、鉴定人体疑似品死亡原因的基本原则在进行人体疑似品死亡原因鉴定时,法医人员需要遵守以下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法医人员应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处理人体疑似品死亡原因的鉴定工作,不能受任何主观因素和压力的影响。

2.全面性原则:法医人员在鉴定人体疑似品死亡原因时,应全面考虑各种可能的因素,包括体征、病史、化验结果等。

3.科学性原则:法医人员应根据科学的方法和理论,运用各种科学手段进行鉴定,以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客观性原则:鉴定人体疑似品死亡原因应遵守客观性原则,即依据可靠的科学证据来作出结论,不能凭主观臆断。

二、鉴定人体疑似品死亡原因的方法与步骤在鉴定人体疑似品死亡原因时,法医人员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

主要的鉴定方法如下:1.勘察法:法医人员需要亲临现场,对尸体及其周围环境进行勘察,并进行详细的记录。

2.尸体解剖法:法医人员需要对尸体进行解剖,包括外观观察和器官解剖,以获取尽可能全面的信息。

3.化验检测法:法医人员可对尸体进行化验,检测体液、组织等样本,以获取更准确的鉴定结果。

4.专家研讨法:在鉴定人体疑似品死亡原因时,法医人员可以进行专家研讨和讨论,汇集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鉴定人体疑似品死亡原因的步骤如下:1.收集资料:法医人员首先需要收集与死者相关的资料,包括个人信息、病史、生活方式等。

2.勘察现场:法医人员需要亲临现场,对尸体的外貌、周围环境等进行勘察,并进行详细的记录。

3.尸检解剖:法医人员根据勘察结果进行尸体解剖,包括外观观察和器官解剖,并对病变器官进行取样检测。

4.化验检测:根据解剖结果,法医人员可以对尸体进行化验检测,以获取更准确的鉴定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医学死因分析及其参与度划分规范的
探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在法医学领域,死因分析的主要作用在于研究导致死者死亡的各类因素与其责任关系,对事后责任划分以及金钱赔偿的判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各类死因参与度的划分的意义也是如此。

然而,随着法医学的不断发展,对于各类死因的参与度划分规范却存在着分歧。

因此,笔者结合自身从事法医工作多年的经验,对法医学中的死亡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其参与度的划分规定展开了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法医学;死因分析;参与度划分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死亡原因的定义与检定,主要采用传统的理念。

在该理念中,所有导致死亡的损伤都是死亡原因,其中也包括因疾病或病情加重导致的死亡,几乎涵盖了与死亡相关的所有因素。

为了方便理解,可将其分为中介死因、辅助死因、根本死因以及直接死因。

然而,多年法医病理学的实践研究发现,就以这四类原因对死亡原因进行划分,并不足将导致死亡的全部因素呈现出来。

因此,笔者结合国内外的
相关资料与文献,对此前的四类死亡原因分类进行有效的补充。

一、在法医学领域造成死亡的原因及分析
1.死亡诱因。

死亡诱因同其他导致死亡的因素有所不停,它并不是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它的存在也不会对人类的生命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是死者在生前受到了强烈外界刺激或感情变化,从而引起的旧病复发或病情恶化,最终导致死亡的情况。

例如:患有严重心脏病的病人,遭到无端的谩骂,情绪激动导致的死亡;患有脑动脉肿瘤的患者在出行的途中,被行人无意撞倒,导致动脉瘤破裂,从而引发脑出血所导致的死亡。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死亡诱因的对人体造成的损伤程度并不大,应属轻微伤的范畴之内。

而上文中提到的四大死因中,以辅助死因与中介死因对死者造成的损伤较小,但也在轻伤以上,而死者在生前感受到的痛苦却是持续性的,直至其死亡。

从参与度的角度上来看,死亡诱因与辅助死因、中介死因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联合死因。

死者生前体内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足以致命的疾病或损伤,最后无论哪一种导致其死亡,我们都管这种死因叫做联合死因。

联合死因中的各种疾病或损伤在时间上来说属于巧合,各种伤病并
不存在任何的内在联系,因此也曾被人称之为并列死因。

例如:心脏刺创和脑干搓裂伤导致的死亡,是损伤与损伤联合的死因。

脑干搓裂伤和胃溃疡破裂出血导致的死亡,是损伤与疾病联合的死因。

3.协同死因。

协同死因产生的原理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较为类似,死者生前体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疾病或损伤,但每一种都不足以导致其死亡,而是通过各种疾病和损伤相互作用,促使病情或伤情无限加重,最终死亡。

在协同死因中,无法区分死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但是在死亡发生的过程中,这些疾病与损伤都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在判断协同死因的时候要注意其与联合死因的区别,协同死因的组合情况也可以分为损伤与损伤协同、损伤与疾病协同、疾病与疾病协同三个方面,但是协同死因中的损伤和疾病无法单独使人致命,而联合死因中的损伤和疾病无论哪一个都可以单独导致病人死亡,这也是区分二者的关键。

4.伴发情况。

所谓的伴发情况,就是和死者的死因没有任何关系的损伤或疾病。

例如:一位患有冠心病的残疾人与人发生激烈的争吵后,情绪十分激动,冠心病发作死亡。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发生激烈的争吵后情绪激动是导致死者死亡的死亡诱
因,而身体残疾对其死亡并没有造成直接的影响,这种情况就叫做伴发情况。

二、法医学中各类死因的参与度划分
对于各类死因参与度的划分,不仅对导致死者死亡的各类死因进行了准确的分析,并且为日后的法律赔偿提供了评定依据。

因此,在法医学的研究发展的过程中,关于死因参与度划分的讨论从来没有断绝过。

现行的死因参与度划分是基于我国的医学理论,对导致死者死亡的因素进行合理的量化评估,从而实现对各类死因参与度的划分。

具体如下:
第一,根本死因。

是指在导致死亡的最初、最原始的因素、也是造成死者死亡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按照现行机制来划分的话,其参与度应该在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一百之间。

第二,直接死因。

是指导致死亡的最终因素或行为,由于是最终行为,所以直接死因的产生必定会与其他因素进行合并,并将其参与度进行了分担,其参与度始终为零。

因此,直接死因不会加入参与度的划分。

第三,中介原因。

中介原因主要在死亡事件中主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其参与度应该不会超过百分之四十以上,一旦存在着两种以上的中介原因,
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的情况,对其参与度进行分担。

第四,辅助死因。

是指在死亡实践中并无相关因果关系,但却在死者死亡的过程中产生了间接作用的因素。

根据有关规定,其参与度实不到百分之三十。

第五,死亡诱因。

死亡诱因在死亡事件中发挥的作用较小,在死亡事件中起到诱发的作用。

因此,其参与度的划分大概在百分之十到二十之间。

第六,联合死因。

由于联合死因所涉及到的死亡因素每一种都可以导致死亡,主次关系也难以区分。

因此,各种死亡因素的参与度应为百分之百。

第七,协同死因。

由于协同死因中,各个死亡因素起到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作用。

因此,其参与度进行平均划分。

每种死亡因素的参与度均为百分之百與死亡因素种类的比值。

含有两种死亡因素,那么每种死亡因素的参与度就是百分之五十。

第八,伴发情况。

由于伴发情况并不直接影响死亡事件的发生,与死亡事件之间没有必要的关联,也不存在着任何的因果关系。

因此,其参与度应该为零。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法医学中死亡原因的理论分析以及参与度划分规范的研究,使人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各类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及其相互作用,明确其在伤亡发生
机理中的量化作用及参与程度。

同时,也可以作为司法部门在检定伤亡因果关系以及参与程度划分中的指导性规则,为司法机关的审判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这种依据基本医学理论和法医学基本原理,确定不同类型原因在个体伤亡机理中作用程度的量化性标准,就是所谓的“量化性医学”,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前途不可限量。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