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微生物监测
污水处理中的环境监测方法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4
目录
• 污水处理环境监测概述 • 水质监测 • 微生物监测 • 物理和化学监测 • 自动监测系统
01
污水处理环境监测概述
监测目的和意义
保障污水处理效果
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 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 题,确保污水处理达到预期效果。
自动监测系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01
应用领域
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河流湖 泊、工业废水等领域的水质监测
。
03
技术创新
不断引入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 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2
发展术的发展,自动监测系统将更 加智能化、自动化和精细化。
04
跨界融合
与环保、水利、农业等领域进行 跨界融合,拓展应用范围和领域
通过对微生物的监测,评估污水 处理效果和水质状况,为后续处 理提供依据。
工艺调控
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变化, 调整污水处理工艺参数,提高处 理效率。
预警预报
通过对微生物的监测,及时发现 异常情况,预警预报可能出现的 故障和问题。
04
物理和化学监测
物理参数监测
悬浮物监测
通过测量污水中的悬浮物含量,了解污水的清澈程度和污染程度 。
监测方法
1 2
物理指标
通过感官观察和仪器测量获得。
化学指标
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如滴定法、分光光度法等。
3
生物指标
采用生物学方法,如显微镜检查、免疫分析等。
水质监测仪器和设备
pH计
溶解氧测定仪
浊度计
生物显微镜
用于测量水质的酸碱度 。
用于测量水中的溶解氧 含量。
城镇污水处理厂水质监测实施方案

标题:城镇污水处理厂水质监测实施方案摘要:城镇污水处理厂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质监测对于保障污水处理效果、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顶尖专家的身份,详细阐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水质监测的实施方案,包括监测目的、监测项目、监测频率、监测方法、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报告编制以及监测结果的应用等方面。
一、监测目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水质监测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防止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进行评估和优化。
二、监测项目监测项目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1.物理指标:如色度、浊度、悬浮物等。
2.化学指标:如pH值、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总氮、总磷等。
3.微生物指标:如大肠杆菌群、粪大肠杆菌等。
4.重金属指标:如铅、汞、镉、铬等。
5.有机物指标:如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等。
三、监测频率监测频率应根据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处理工艺、排放标准以及环境管理要求来确定。
一般建议:1.日常监测:对关键指标进行每日监测。
2.周监测:对主要指标进行每周监测。
3.月监测:对所有指标进行每月监测。
4.季度/年度监测:对特定指标进行季度或年度监测。
四、监测方法监测方法应遵循国家或地方的环保标准和规范,采用科学、准确、可靠的分析方法。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1.物理指标:采用光学仪器进行测定。
2.化学指标:采用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方法。
3.微生物指标:采用微生物培养计数法。
4.重金属指标: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或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5.有机物指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监测数据应使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分析结果应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评估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状况和改进效果。
六、质量控制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1.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校准。
微生物镜检在污水处理中的指示作用

微生物镜检在污水处理中的指示作用摘要:显微镜镜检技术应用于活性污泥法的过程控制和故障诊断,为污水处理场技术人员提供了有力帮助。
镜检用于判断不同操作条件对生物种类及数量的影响,通过生物相地观察,结合水质信息及菌胶团形态,可准确判断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状态,方便快捷地将活性污泥系统中的变化展示给工艺控制人员。
本文介绍了微生物镜检方法与经验,探讨微生物与污水处理的关系。
关键词:镜检;活性污泥;菌胶团一、微生物镜检概述在污水处理厂化验室中,微生物镜检项目是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的项目之一。
该检测项目凭借其直观的检测结果,与化验室 SV、MLSS、SVI 等检测结果相配合,可以让工艺控制人员方便快捷地了解系统中活性污泥的变化情况,为工艺调整指出明确的方向。
二、生物镜检基本工作方法2.1采样及制片方法每周三在六条水线固定采样点采集 300mL 样品,为避免检测前发生活性污泥沉淀要在采样后对采样瓶进行不停的缓慢摇动,同时要在2 小时内对样品进行镜检分析,以保证样品内生物的活性。
将活性污泥样品搅拌均匀,用胶头滴管深入取样瓶中心位置吸取混合液,滴于载玻片中央,从一侧缓慢盖上盖玻片,防气泡产生。
2.2镜检方法首先选用低倍镜(10 倍目镜 *10 倍物镜),调整焦距后,以“之” 字形来回扫视整个滴片,对菌胶团的颜色、形状和紧密度进行初略观察。
然后换用高倍镜(10 倍目镜*40 倍物镜),调整焦距后,对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观察,观察过程中进行录像或者拍摄记录观察内容。
2.3微生物镜检注意事项在污水处理厂中,根据不同工艺特点,在进行镜检项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采样地点选择,一般选择反应池中具有代表性的地点。
注意样品为泥水充分混合液,方可代表活性污泥整体好差。
(2) 采样频率,根据工艺具体情况选择。
但生物相指标为长时间连续检测结果的累计,这样当活性污泥系统变化时方有对比判断。
(3) 根据工艺和接纳污水原液的不同,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也不尽相同。
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作用

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水。
这些污水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威胁人类的健康。
而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微生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这些微小但却充满活力的生命形式,在污水处理厂里默默工作,为净化污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那么,它们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污水中通常含有有机物、氮、磷、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而微生物在处理这些污染物时,有着各自独特的“技能”。
对于有机物的去除,微生物们可是“高手”。
许多微生物能够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它们的食物和能量来源。
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
比如,在好氧条件下,一些细菌和真菌能够快速地分解有机物,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盛宴”,微生物们尽情地享用着有机物,同时也让污水变得更加清洁。
在氮的去除方面,微生物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污水中的氮主要以氨氮和硝酸盐氮的形式存在。
在特定的环境中,一些微生物能够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氮,然后再进一步转化为硝酸盐氮。
这个过程被称为硝化作用。
而另一些微生物则可以在缺氧的条件下,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从而实现氮的去除。
这一过程被称为反硝化作用。
除了氮,磷的去除同样离不开微生物。
某些微生物能够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污水中的磷,并将其储存在细胞内。
当这些微生物随着剩余污泥排出系统时,污水中的磷也就被有效地去除了。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
除了直接参与污染物的分解和转化,它们还可以形成生物膜。
生物膜就像是一层“保护膜”,附着在处理设备的表面。
在生物膜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污水处理的任务。
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例如,温度、酸碱度、溶解氧等因素都会对微生物的性能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大多数微生物在 20 30 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良好。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降解有机物和去除污染物质,有效净化污水。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工作原理和效果。
二、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1. 有机物降解微生物可以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能源和营养源,通过代谢降解有机物质。
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呼吸降解有机物,产生甲烷等实用产物。
在好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好氧呼吸将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2. 污染物去除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还可以去除污染物质,如氨氮、硝酸盐、磷酸盐等。
微生物通过氨氧化作用将污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然后通过硝化作用将硝酸盐转化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同时,微生物还可以利用磷酸盐作为能源,将其转化为无机磷酸盐沉淀,从而去除污水中的磷。
3. 细菌群落平衡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还起到维持细菌群落平衡的作用。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生长速率和代谢能力,通过调控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可以保持细菌群落的平衡,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三、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1.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其中微生物起到关键作用。
污水进入活性污泥池后,微生物通过吸附和降解有机物,同时去除氨氮和磷酸盐。
经过沉淀和过滤等步骤后,清洁水被排出。
2. 厌氧消化法厌氧消化法是一种将污泥中的有机物降解为甲烷的方法。
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降解有机物,产生甲烷气体。
这种方法可以同时处理污泥和污水,减少废物排放。
3. 生物滤池生物滤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装置。
污水通过滤料层,微生物附着在滤料表面,通过降解有机物和去除污染物。
生物滤池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
四、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工作原理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降解有机物和去除污染物两个方面。
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同时利用氧气氧化污染物质。
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学特性与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微 生物的生理特性,提高其 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
微藻生物技术
利用微藻生物对污水中的 有机物进行吸收和转化, 同时实现污水处理和资源 化利用。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未来展望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 术与微生物处理技术相结 合,实现污水处理过程的 智能化和自动化。
氮。
对于磷的去除,微生物可以通过 吸附和富集作用将磷从水中去除 ,或者通过将磷转化为不溶性磷
酸盐的方式将其沉淀去除。
重金属的生物吸附与转化
01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还可以用于重金属的去除,通过生物吸附和转化作用将重 金属从水中去除。
02
生物吸附是指微生物通过细胞表面的吸附作用将重金属离子吸附在细胞表面。 随后,这些被吸附的重金属离子可以通过与细胞内部的物质进行交换或被细胞 内部的物质络合而实现去除。
发酵有机物获得能量。
真菌在活性污泥中也有一定的分布,它们主要通过吸附和降解有机物来 净化污水。此外,活性污泥中还包含一些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它们对 活性污泥的稳定性和污水处理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生物膜中的微生物
生物膜是一种由微生物形成的膜状结构,通常附着在固体表面。在污水中,生物膜 中的微生物通过吸附和降解有机物,发挥净化污水的作用。
02
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活性污泥是污水处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多种微生物,如细菌 、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这些微生物通过吸附和降解有机物, 发挥净化污水的作用。
活性污泥中的细菌主要包括好氧菌和厌氧菌。好氧菌在有氧环境中生长 ,通过氧化有机物获得能量,而厌氧菌则在无氧环境中生长,通过厌氧
着分解有机物的作用。
微生物污染的监测和控制

微生物污染的监测和控制微生物是指一类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小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古菌等。
微生物在人类社会中既有益又有害,如发酵、制药、食品加工等方面有利用价值,但是在环境污染和公共卫生领域中,又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针对微生物污染的监测和控制是保障公共卫生和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微生物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微生物污染的来源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水源、土壤、气体等自然界中的环境因素,以及人类活动中产生的污染源,例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食品加工企业、动物养殖场等。
污染源释放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可通过空气、水、食物等途径传播至人体,引发多种疾病,危害极大。
二、微生物污染的监测方法微生物污染的监测应该注重及时、准确和实时性,目前主要的监测方法包括:传统培养方法、荧光定量PCR、流式细胞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等。
传统培养方法监测耗时长、操作复杂,但经常仍然被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快速性,但操作难度大、成本高。
因此,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被越来越应用于微生物污染监测。
该技术采用微生物被检测样品中常用的指示菌或自主标记菌作为指标,通过电化学信号变化来检测微生物的存在和数量。
三、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方法微生物污染的控制应首先从源头控制开始,即从污染源的减少入手,避免微生物的扩散。
同时工艺流程和卫生设施的建设也是很重要的环节。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措施来控制微生物的污染,例如在生产环节中建立严格的卫生控制制度,应用高温杀菌等方法。
在公共场所的控制中应采用消毒、隔离等方式。
四、微生物污染的样品处理技术对于微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技术也至关重要。
在样品采集方面,应考虑不同环境和样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和采集器具。
例如,对于空气中的微生物,可以采用空气质量分析仪或压力采样器进行采集。
对于水样,应采用干净无毒的采样瓶或袋采集。
在样品处理方面,应根据样品的不同特征和病原微生物的生长规律,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监测

详细描述
基因测序法是一种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监测方法,通过分析污水中的微生物基因序列,了解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和功 能。该方法能够深入揭示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生态特征和变化规律,为优化污水处理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监测方法
总结词
后生动物
活性污泥法中的后生动物
后生动物在活性污泥法中较为少见,主 要包括轮虫、线虫等。它们主要以原生 动物和细菌为食,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有 一定作用。
VS
生物膜法中的后生动物
在生物膜法中,后生动物也较少见,主要 包括蜗牛、蛞蝓等。它们同样以原生动物 和细菌为食,对于维持生物膜的生态平衡 有一定作用。
未来微生物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1 2
智能化与自动化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微 生物监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监测效率和准 确性。
新型检测标记物
研究能够更敏感、特异地反映污水处理效果的微 生物标志物,为监测提供新的指标。
3
跨界合作与标准化
加强不同领域间的合作,推动微生物监测技术的 标准化和规范化,促进其在污水处理行业的广泛 应用。
新技术的优势
新型的微生物监测技术如实时荧光定量PCR 、质谱分析等具有快速、准确、高通量的特 点,能够提高监测效率并降低成本。
微生物监测与其他监测方法的整合
综合评估水质
微生物监测应与其他水质指标如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氨氮等相结合,综合评估污水 处理效果。
监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通过与其他监测方法(如生物毒性测试、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等)的整合,全面了解污水 处理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THANK YOU
感谢观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处理厂微生物监测1采样与方法1.1采样取无菌玻璃瓶,于污水处理厂试运行期和正常运行期CASS生化池水面下50cm处取混合液进行细菌总数、酵母总数和霉菌总数测定。
1.2 细菌总数测定生化池水样稀释103倍、104倍、105倍、106倍和107倍后,分别取各稀释液1mL接种于培养皿中,倒平板,于37℃生化培养箱中培养24h后,选取菌落数在30~300个之间的培养物进行计数,每个稀释倍数做5个平行样。
取100mL水样水浴至残留少量水后,于105℃烘箱中烘至恒重,称量水样中活性污泥的干重,计算生化池水样中每克干污泥的细菌总数。
细菌培养基:牛肉膏5g/L,蛋白胨10g/L,NaCl 5g/L,琼脂15g/L,pH 7.0。
1.3 酵母菌总数测定生化池水样稀释102倍、103倍、104倍和105倍后,分别取各稀释液1mL接种于培养皿中,倒平板,于30℃生化培养箱中培养48h后,选取菌落数在30~300个之间的培养物进行计数,每个稀释倍数做5个平行样。
取100mL水样水浴至残留少量水后,于105℃烘箱中烘至恒重,称量水样中活性污泥的干重,计算生化池水样中每克干污泥的酵母菌总数。
酵母菌培养基:葡萄糖20g/L,酵母浸出粉5g/L,蛋白胨5g/L,琼脂15g/L,pH5.5。
1.4 霉菌总数测定生化池水样稀释102倍、103倍、104倍和105倍后,分别取各稀释液1mL接种于培养皿中,倒平板,于30℃生化培养箱中培养72h后,选取菌落数在30~300个之间的培养物进行计数,每个稀释倍数做5个平行样。
取100mL水样水浴至残留少量水后,于105℃烘箱中烘至恒重,称量水样中活性污泥的干重,计算生化池水样中每克干污泥的霉菌总数。
霉菌培养基:蔗糖30g/L,NaNO3 2g/L,K2HPO4·3H2O 1g/L,KCl 0.5g/L,MgSO4·7H2O 0.5g/L,FeSO4 0.01g/L,琼脂15g/L。
2 结果2.1生化池水样微生物总数试运行阶段和正常运行阶段生化池水样细菌、酵母菌和霉菌总数计数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试运行阶段生化池水样微生物总数2 1.7×1010 2.0×1078.9×1053 2.2×1010 2.1×107 2.6×1064 2.7×1010 2.9×107 3.2×1065 3.9×1010 3.6×107 4.5×1066 4.7×1010 3.7×107 6.6×1067 5.8×1010 4.8×1077.4×1068 ——9.5×106狄克逊(Dixon)法检验最小可疑值和最大可疑值Q值结果Q值结果Q值结果最小可疑值0.068 正常0.097 正常0.037 正常注:①若Q≤Q0.05,则可疑值为正常值;若Q0.05<Q≤Q0.01,则可疑值为偏离值;若Q>Q0.01,则可疑值为离群值。
②样本容量n=7时,Q0.05=0.507,Q0.01=0.637;样本容量n=8时,Q0.05=0.554,Q0.01=0.683。
CASS池微生物总数统计算术均数 3.2×10 3.0×10 4.4×10样本标准偏差 1.6×1010 1.1×107 3.4×106样本相对标准偏差% 51.4 37.9 77.9CASS池微生物总数(CFU/g污泥) 3.2×1010±1.6×1010,51.43.0×107±1.1×107,37.94.4×106±3.4×106,77.9选取菌落数在30~300个之间的培养物进行计数后,计算每克干污泥的微生物总数,见表1。
结果表明,生化池中,每克干污泥的细菌、酵母菌和霉菌总数分别为1.4×1010~5.8×1010,1.7×107~4.8×107和6.4×105~9.5×106。
利用狄克逊(Dixon)法分别对这3类微生物总数的最小值和最大值进行一致性检验并剔除离群值。
检验结果显示,监测结果均属正常值,经统计,CASS池细菌、酵母菌和霉菌总数分别为(3.2×1010±1.6×1010,51.4)CFU/g污泥、(3.0×107±1.1×107,37.9)CFU/g污泥和(4.4×106±3.4×106,77.9)CFU/g污泥;3类微生物的样本相对标准偏差分别51.4%、37.9%和77.9%,虽然样本相对标准偏差值较大,但是培养结果仍然是理想的。
因为,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数量测定影响因素多,如不同科属的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的适应时间不等;即使是同种的微生物,处于不同生长周期时,适应时间也不一样;制备不同菌体浓度的活性污泥菌悬液时,菌胶团中的微生物充分离散的难度大等。
正常运行期,生化池中每克干污泥的细菌、酵母菌和霉菌总数如表2所示,分别为2.0×1010~7.1×1010,3.5×106~5.2×107和1.6×106~2.9×107。
利用狄克逊(Dixon)法分别对这3类微生物总数的最小值和最大值进行一致性检验后,剔除了霉菌总数最大值2.9×107。
经统计,CASS池细菌、酵母菌和霉菌总数分别为(4.2×1010±1.8×1010,44.2)CFU/g污泥、(2.5×107±1.8×107,73.1)CFU/g污泥和(3.6×106±2.6×106,72.4)CFU/g污泥;3类微生物的样本相对标准偏差分别44.2%、73.1%和72.4%。
培养和统计分析表明,该污水处理厂试运行期和正常营运期3大类微生物的总数相差不大,对应类型的微生物均处于相同的数量级。
从样本相对标准偏差判断,细菌总数的偏差值较小,分别为51.4%和44.2%;酵母菌总数的偏差值相差较大,分别为37.9%和73.1%;而霉菌总数的偏差值较大,分别为77.9%和72.4%。
这是因为,细菌的细胞结构简单,生长繁殖方式单一,主要以二等分裂的方式繁殖,因此,细菌的培养结果的相对差异较小;而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多样,有芽殖、裂殖、产无性孢子等无性生殖方式和产子囊孢子等有性繁殖方式,因而不同酵母菌的营养体和孢子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时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样本相对标准偏差值差别较大;霉菌的代时长,菌丝体的形态更加多样,所以样本相对标准偏差较大。
表2正常运行阶段生化池水样微生物总数2 2.3×1010 1.1×107 1.6×1063 3.5×1010 1.3×107 2.9×1064 4.1×1010 2.4×107 4.7×1065 4.2×1010 4.7×107 5.8×1066 5.9×1010 5.2×1078.8×1067 7.1×1010__ 2.9×107狄克逊(Dixon)法检验最小可疑值和最大可疑值Q值结果Q值结果Q值结果最小可疑值0.059 正常0.155 正常0 正常最大可疑值0.235 正常0.103 正常0.737 离群,删除该值注:①若Q≤Q0.05,则可疑值为正常值;若Q0.05<Q≤Q0.01,则可疑值为偏离值;若Q>Q0.01,则可疑值为离群值。
②样本容量n=6时,Q0.05=0.560,Q0.01=0.698;样本容量n=7时,Q0.05=0.507,Q0.01=0.637。
CASS池微生物总数统计算术均数 4.2×10 2.5×10 3.6×10样本标准偏差 1.8×1010 1.8×107 2.6×106样本相对标准偏差% 44.2 73.1 72.4CASS池微生物总数 4.2×1010±1.8×102.5×107±1.8×73.6×106±2.6×62生化池污泥形态和水样微生物培养物形态利用光学显微镜对生化池活性污泥的形态进行观察,发现试运行约2周后,污泥的形态开始稳定,能观察到水丝蚓等后生动物。
污泥菌胶团形态见图1~图6,霉菌形态见图7,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形态见图8~图25,1株细菌的染色细胞形态如图26所示。
各培养物的菌落形态和细胞形态显示,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类是非常丰富的。
图1菌胶团图2菌胶团图3菌胶团图4菌胶团及水丝蚓图5菌胶团及水丝蚓图6菌胶团及水丝蚓图7曲霉图8霉菌培养物图9 霉菌培养物图10霉菌培养物图11霉菌培养物图12酵母菌培养物图13酵母菌培养物图14细菌培养物图15霉菌平板分离图16霉菌平板分离图17酵母菌平板分离图18酵母菌平板分离图19酵母菌平板分离图20酵母菌平板分离图21细菌平板分离图22细菌平板分离图23细菌平板分离图24细菌平板分离图25细菌平板分离图26细菌染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