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诺贝尔奖得主是差生
志存高远,差生获诺贝尔奖的励志故事

志存高远,差生获诺贝尔奖的励志故事
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博士因证实并扩大了对中微子的探测成果,捕获超新星大爆发释放的中微子,荣获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奖的桂冠。
在庆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新闻发布会上,他不夸矜,不客套,而是向记者拿出了他大学的成绩单:16个科目只有2个科目为优,两个获优的还是很容易通过的实验类科目。
用小柴的话说:“……别的同学一般有半数以上的科目是优,我恐怕是班上最差的,但我一直相信成绩单并不代表你今后的命运。
”这后一句话就是他成功的诠释。
小柴有自知之明,他虽因为打工挣钱交学费,误了大学学习,但这位最差生毫不气馁,而是自强不息,扬长避短,发扬蹈厉,在美国著名的罗切斯特大学一举拿下了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荣任了东京大学初级粒子国际中心荣誉教授。
小柴志存高远,一心拿下诺贝尔奖,在中微子探测上深钻不辍,捷足先登,终成正果。
差生获大奖。
世人称奇之余,至少有三点值得我们深思:
一、坏事能变好事。
小柴大学时落在后面,他把这当成了强动力与助跑器,发奋自学,潜心深研,终于如愿以偿。
二、人的潜力无穷。
小柴原喜爱文学,理科不怎么突出,他选准了主攻方向——中微子探测,在戴维斯研究基础上攻关不止,充分发掘潜能,一举拿下这一世上难题。
三、人贵有志,人贵有恒。
小柴有志气,有抱负,有才气,又能屡挫屡奋,持之以恒,什么困难都阻挡不住。
这三点对世人启迪殊深。
诺贝尔奖得主是差生励志故事

诺贝尔奖得主是差生励志故事诺贝尔奖得主是差生励志故事他学习成绩很稳定,从上学第一天开始,总是在倒数几名徘徊。
整个小学生涯,都没有特别擅长的科目,以致于今时今日采访他当年的同学,大多数人对他都没什么印象,太普通了,成绩也不好。
好在有一个同学还记得他——每次考试成绩出来,他的脸上都是阴天。
小学的几年中,他被生物学深深吸引,甚至在学校养过上千只毛毛虫,看着它们变成飞蛾,这算是他给人最特别的记忆,只因在当时引起老师同学的强烈反感。
15岁时就读于伊顿公学,如愿读上生物课,这是他最喜欢的课程,但是,他的生物课成绩在250个男学生里面排名倒数第一,其他理科成绩也牢牢垫底,被同学讥笑为“科学蠢材”。
当学科的成绩是最后一名的时候,还梦想将来要做这个学科的科学家,确实让人觉得荒谬可笑。
他的老师加德姆写了一份报告:“我相信他有成为科学家的志向,但以他现在的表现来看,这真是万分的荒谬可笑”。
这位教师还觉得他“无法明白最简单的生物学事实”,继续教他“简直是浪费彼此的时间”。
尽管自己成绩很差,老师也认为坚持下去没有希望,但他自己没有放弃,继续自己的想法,他觉得哪怕不能成为科学家,也要满足自己的爱好。
中学毕业申请牛津大学时,由于成绩不佳,他被古典文学研究系录取。
招生主任找到他,跟他说,牛津可以录取你,不过有两个条件:第一,必须马上来上学;第二,你不要学习入学考试的科目。
也就是说,牛津大学录取他的条件,是不允许他研究生物专业,或许在老师看来,以他的成绩,真的不适合做科学家。
不如去学习他所有成绩中看起来相对还不错的古典文学,这或许是老师对一个孩子的关心,坚持固然重要,但错误的方向,只会让人离成功越来越远。
但是,他仍然对生物学情有独钟,在牛津大学学习一年的古典文学后,他申请转入生物系,再次被老师拒绝,老师听闻过他的生物成绩,不愿意他的加入。
尽管不被人们相信,他还是坚守自己的爱好,曲线选择了动物学研究,这跟生物学,有莫大的关系。
这一次,不仅仅是老师,连一直支持他的母亲,也反对转系,在母亲看来,英国的古典文学,是世界出名的专业,放着这么好的课程不学习,选择一个冷门的动物学,还是他成绩很差的专业,简直是一件疯狂的事。
约翰·格登 差学生得了诺贝尔

CHUANGXINKEJI 2012.11CHUANGXINKEJI 约翰·格登正处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刻。
他穿着深蓝色和白色相间的细格子衬衫,双手抱在胸前,收紧下巴,向诸多记者摆出一个矜持又有派头的姿势。
2012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发出通知,这位英国生物学家和另一位日本生物学家山中伸弥,共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可在面对镜头的时候,这位79岁的老人却把一张中学成绩报告单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在这张已经发黄的纸片上可以看到,63年前,这位生物学最高奖项的得主在生物课上排名全班倒数第一,并且被授课老师评价为“非常愚蠢”。
“我相信他(格登)想要成为一名科学家,但从他的表现来看,这个想法简直是痴人说梦。
”这位老师写道,“他连基本的生物学知识都学不会,想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完全不可能。
”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是进入牛津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还是后来被誉为“克隆之父”、获得国际医学大奖拉斯克奖,格登从没忘记过这些严苛的评语。
事实上,这张成绩报告单一直被装裱在一个精致的木质相框中,并且被挂在格登剑桥大学的办公室里。
与之相伴几十年后,凭借着一枚诺贝尔奖章,这位曾经的差学生,终于顶着一头白发,成功地回击了当年的差评。
用事实回击“差评”那是1949年的夏季学期,550分的满分,格登只得到231分,相当于百分制里的42分。
而他的名次,在全班18名学生中,排名倒数第一。
15岁那年,在伊顿公学全年级250名男生中,格登的生物课成绩同样排名最末。
63年后的今天,他却被评为全世界最聪明的人之一,与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共同分享生物学研究的最高荣誉,以及800万瑞典克朗(折合人民币753万元)的奖金。
瑞典皇家科学院毫不吝啬对格登的最高评价。
他们在发布的获奖评语中说,格登的研究成果“革命性地改变了我们对细胞和组织发育的认知”。
这位差生的回击始自1962年。
当时,距离老师的严苛评语已经过去了13年,他不仅没被吓到,反而在牛津大学拿到了生物学博士的学位。
2013新作文素材:2012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中学时期成绩差,曾考倒数第一

2013新作文素材:2012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中学时期成绩差,曾考倒数第一2013新作文素材:2012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中学时期成绩差,曾考倒数第一新高考2013新作文素材2012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中学时期成绩差曾考倒数第一环球时报综合报道201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公布后,获奖的英国医学教授约翰·格登和日本医学教授山中伸弥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他们在“体细胞重编程技术”领域做出的革命性贡献,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促成了许多医学领域的长足发展。
但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现年79岁约翰·格登回忆称,自己在中学时曾成绩垫底,甚至被老师断言绝不可能成为科学家。
格登出生于1933年10月2日。
据英国《每日邮报》9道,15岁时,格登在英国著名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求学,当时在250名学生中,格登的生物科成绩排在最后一名,其他科学科目也排名非常靠后,被同学讥笑为“科学蠢材”。
在1949年的学校成绩报告单中,格登被一名老师如是评价:“我相信格登想成为科学家,但以他目前的学业表现,这个想法非常荒谬,他连简单的生物知识都学不会,根本不可能成为专家,对于他个人以及想教导他的人来说,这根本是浪费时间。
”这份成绩报告至今仍被格登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偶尔用来娱乐一下。
格登回忆说:“每当遇到什么麻烦,比如实验无法进行下去等情况时,我都会看看这份评价,来提醒自己要努力坚持,不然真的就被以前老师说中了。
”虽然成绩差、不被老师和学校看好,但格登仍然非常坚持自己的想法,他对生物学的热爱从来没有减少过。
法新社8道称,格登在多年前的一个采访中回忆称,自己少年时被生物学深深吸引,他甚至在学校养过上千只毛毛虫,并看着它们变成飞蛾,这在当时还引起老师的强烈反感。
格登的父亲曾希望他去参军或进入银行工作,因为格登身体很棒且是壁球高手。
但格登的家庭医生却认为他不适合在军队发展,因此将他的小感冒诊断为支气管炎,由此中断了他的参军之路。
关于诺贝尔的励志故事

关于诺贝尔的励志故事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关于诺贝尔的励志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1864年9月3日这天,寂静的斯德哥尔摩市郊,突然爆发出一连串震耳欲聋的巨响,滚滚的浓烟霎时间冲上天空,一股股火苗直往上窜。
仅仅几分钟时间,一场惨祸发生了。
当惊恐的人们赶到出事现场时,只见原来屹立在这里的一座工厂已荡然无存,无情的大火吞没了一切。
火场旁边,站着一位30多岁的年青人,突如其来的惨祸和过度的刺激,已使他面无血色,浑身不住地颤抖着——这个大难不死的青年,就是后来流芳百世的大化学家诺贝尔。
诺贝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所创建的硝化甘油炸药的实验工厂化为灰烬。
人们从瓦砾中找出了5具尸体,其中一个是他正在大学读书的、活泼可爱的小弟弟,另外4人也是和他朝夕相处的亲密的助手。
烧得焦烂的5具尸体,令人惨不忍睹。
诺贝尔的母亲得知小儿子惨死的噩耗,悲痛欲绝。
年老的父亲因太受刺激引起脑溢血,从此半身瘫痪。
然而,诺贝尔在失败和巨大的痛苦面前却没有动摇。
惨案发生后,警察当局立即封锁了出事现场,并严禁诺贝尔恢复自己的工厂。
人们像躲避瘟神一样避开他,再也没有人愿意出租土地让他进行如此危险的实验。
这一连串挫折并没有使诺贝尔退缩。
几天以后,人们发现,在远离市区的马拉仑湖上,出现了一只巨大的平底驳船,驳船上并没有什么货物,而是摆满了各种设备,一个青年人正全神贯注地进行一项神秘的试验。
他就是在大爆炸后被当地居民赶走了的诺贝尔!大无畏的勇气往往会令死神也望而却步。
在令人心惊胆颤的实验中,诺贝尔没有连同他的驳船一起葬身鱼腹,而是经过多次试验,他发明了雷管。
雷管的发明是爆炸学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接着,他又在德国的汉堡等地建立了炸药公司。
一时间,诺贝尔生产的炸药成了抢手货,源源不断的订货单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诺贝尔的财富与日俱增。
然而,获得成功的诺贝尔并没有摆脱挫折。
不幸的消息接连不断地传来:在旧金山,运载炸药的火车因震荡发生爆炸,火车被炸得七零八落;德国一家着名工厂因搬运硝化甘油时发生碰撞而爆炸,整个工厂和附近的民房变成了一片废墟;在巴拿马,一艘满载着硝化甘油的轮船,在大西洋的航行途中,因颠簸引起爆炸,整个轮船全部葬身大海……面对接踵而至的灾难和困境,诺贝尔没有被吓倒,没有被压垮,更没有一撅不振,他身上所具有的毅力和恒心,使他对已选定的目标义无返顾,坚忍不拔。
诺贝尔奖得主格登的励志故事

诺贝尔奖得主格登的励志故事2012年10月8日,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与日本京都大学山中伸弥共同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读书的时候,格登的生物学成绩却是学校最差的,他甚至曾被老师断言“笨得完全不应该学习自然科学”。
可是,正是这句话激励着格登,让格登登上了自然科学的最高峰。
1933年10月2日,约翰·格登出生于英国。
格登自小就对自然科学感兴趣,不过,他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甚至有些笨头笨脑,常常会因为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而惹老师讨厌。
虽然他非常喜爱生物学,但他的生物学成绩很不理想,甚至受到老师的冷嘲热讽,这令格登非常苦恼。
格登的中学生涯是在英国着名的贵族中学伊顿公学度过的,他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
学校为了提高他们这些“差生”的学习成绩,特意聘请博物馆馆长加德姆给他们补课。
格登很高兴,因为加德姆在自然科学方面学识广博,由加德姆当自己的老师,他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一次课间,格登伸出自己的手指,问加德姆:“老师,为什么长在手上的手指会动,而被砍掉的手指却不能动?”加德姆说:“因为长在手上的手指有神经细胞,可以接受大脑的指令,而被砍掉的手指头却不能。
”格登说:“可是,受精卵不仅能动,而且能够自由生长,而被砍掉的手指头为什么不能自己生长呢?”加德姆被问得瞠目结舌,忍不住大声吼道:“你这个笨蛋,这是自然界的生长规律!规律,你懂吗?”格登伸了伸舌头,低声说:“不懂。
”加德姆不仅不觉得格登的好奇是一种天赋,反而认为格登是一个笨孩子。
当然,加德姆得出这个结论主要是因为格登的成绩。
虽然加德姆在格登的身上花费了很大的心血,但是,在高中毕业考试中,格登的成绩依然很不理想,他的生物学成绩竟然是全年级250名学生中最差的。
当加德姆得知格登爱好自然科学的时候,惊讶地说:“如果你在大学选择自然科学专业,那将是一种浪费时间的做法,因为凭你的天赋,你完全不可能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任何成绩!”加德姆的话对格登的刺激很大。
丘吉尔少年时代是个典型的差生和笨蛋

丘吉尔少年时代是个典型的差生和笨蛋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他被斯大林胜赞为:“百年来才出现的一个人物”。
他还是个预言家、发明家、战略家、外交家,他还被尊为“坦克之父”。
他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成就如此之大,此前从未有过哪位领袖能两者兼得,而且都如此杰出,可是谁又能想象他在少年时代是个典型的差生和笨蛋,他实在是一位人生内涵极为丰富的传奇人物。
二战期间,丘吉尔任英国战时内阁首相。
他是个军人,更是个政治家和演讲家。
他虽没有带兵打仗,也没有赫赫战功,但正是他顽强的意志和勇敢的精神,机智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带领英国人民抗击德寇的入侵,取得了二战的最终胜利。
源自上个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最大的一场浩劫,它使整个欧洲大陆都被践踏在纳粹凶狠残暴的铁蹄下。
世界阴云密布,欧洲战火纷飞,英国岌岌可危。
早在二战爆发前夕,丘吉尔就曾极力反对绥靖主义的对德妥协,但孤掌难鸣。
由于战前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等人绥靖主义造成的恶果,使得德国轻松得手,侵略行为进展顺利。
再加上德国以闪电战的手段,绕过马其诺防线,从阿登山区突袭,闪击法国,法国快速败退,使得英国独自面对强大的敌人,幸得英国远离大陆,孤悬海外,但遭受的人员和物资上的巨大伤亡和损失,几乎独木难支,失败几成定局。
就在此危急关头,丘吉尔的出现,改变了战争进程,扭转了不利的局面,坚定了抗击入侵的信心。
身为海军大臣的丘吉尔于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登台组阁成为英国首相。
他临危不惧,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力排众议,中流砥柱,振臂一呼,坚决抗战,挽救了行将朽木的英国和即将全线溃败的反法西斯阵营。
不知到底是丘吉尔拯救了英国,还是英国成全了丘吉尔,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在丘吉尔的领导下,勇敢的英国人接受了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在他的“永不屈服”的精神感召和鼓舞下,最终顽强地挺住了。
这个曾被希特勒嘲笑的早产儿,却一直笑到了最后的胜利。
作文素材:获得诺贝尔奖的“差生”英国医学教授约翰

如果孩子被老师评为差生,请不要着急,也许你的孩子就是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
2012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英国医学教授约翰•格登,他在“体细胞重编程技术”领域做出的革命性贡献,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促成了许多医学领域的长足发展。
而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曾经是老师眼中的垫底生,甚至被断言不可能成为科学家。
诺贝尔奖得主:后进生如何成为科学先知老师对格登的评价:“我相信格登想成为科学家,但以他目前的学业表现,这个想法非常荒谬,他连简单的生物知识都学不会,根本不可能成为专家,对于他个人以及想教导他的人来说,这根本是浪费时间。
” 而格登对评价的反应:“每当遇到什么麻烦,比如实验无法进行下去等情况时,我都会看看这份评价,来提醒自己要努力坚持,不然真的就被以前老师说中了。
”在很多人眼中,成绩垫底的学生都是笨学生,都是只有混在底层的命,很多学生自己也常常抱着这种破罐子破摔的态度,看到约翰•格登的成就,我们真的需要静心反思。
学业可以说是我们人生的一个真正挑战,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失败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挫败的畏惧,因为畏惧挫败就是毁灭进步,害怕失败就是放弃成功。
直面失败则会是我们成功起点,因为失败隐藏者巨大的机会,因为错误能引发我们重新思考,重新认识自己,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发现自己!(源自《油—生命的油站》。
)诺贝尔奖得主:后进生如何成为科学先知约翰•格登从事的生物医学的研究并不为我们普通人所理解,但他面对人生低谷的态度却是所有人的榜样,其实无论坚韧还是沮丧,谦虚还是傲慢,其实都是一个心态问题。
“心态不好,说穿了,就是心太小了。
心态的‘态’字,拆解开来,就是心大一点。
心若每天大一点,心态还怎会不好?”什么是大一点的心态?一个非常简单的标准:能否容下一个不完美的自己。
当有人指出我们的缺陷的时候,接纳它,面对它,改进他,这就是我们应该修炼方向,而逃避、否认、抗拒都不是好的做法。
心宽比房宽重要,心高比身高重要,心大比业大重要!目标比排名重要,尊严比分数重要,坚韧比天赋重要,本领比证书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贝尔奖得主是差生
励志故事
文/罗强
他学习成绩很稳定,从上学第一天开始,总是在倒数几名徘徊。
整个小学生涯,都没有特别擅长的科目,以致于今时今日采访他当年的同学,大多数人对他都没什么印象,太普通了,成绩也不好。
好在有一个同学还记得他每次考试成绩出来,他的脸上都是阴天。
小学的几年中,他被生物学深深吸引,甚至在学校养过上千只毛毛虫,看着它们变成飞蛾,这算是他给人最特别的记忆,只因在当时引起老师同学的强烈反感。
15岁时就读于伊顿公学,如愿读上生物课,这是他最喜欢的课程,但是,他的生物课成绩在250个男学生里面排名倒数第一,其他理科成绩也牢牢垫底,被同学讥笑为科学蠢材。
当学科的成绩是最后一名的时候,还梦想将来要做这个学科的科学家,确实让人觉得荒谬可笑。
他的老师加德姆写了一份报告:我相信他有成为科学家的志向,但以他现在的表现来看,这真是万分的荒谬可笑。
这位教师还觉得他无法明白最简单的生物学事实,继续教他简直是浪费彼此的时间。
尽管自己成绩很差,老师也认为坚持下去没有希望,但他自己没有放弃,继续自己的想法,他觉得哪怕不能成为科学家,也要满足自己的爱好。
中学毕业申请牛津大学时,由于成绩不佳,他被古典文学研究系录取。
招生主任找到他,跟他说,牛津可以录取你,不过有两个条件:第一,必须马上来上学;第二,你不要学习入学考试的科目。
也就是说,牛津大学录取他的条件,是不允许他研究生物专业,或许在老师看来,以他的成绩,真的不适合做科学家。
不如去学习他所有成绩中看起来相对还不错的古典文学,这或许是老师对一个孩子的关心,坚持固然重要,但错误的方向,只会让人离成功越来越远。
但是,他仍然对生物学情有独钟,在牛津大学学习一年的古典文学后,他申请转入生物系,再次被老师拒绝,老师听闻过他的生物成绩,不愿意他的加入。
尽管不被人们相信,他还是坚守自己的爱好,曲线选择了动物学研究,这跟生物学,有莫大的关系。
这一次,不仅仅是老师,连一直支持他的母亲,也反对转系,在母亲看来,英国的古典文学,是世界出名的专业,放着这么好的课程不学习,选择一个冷门的动物学,还是他成绩很差的专业,简直是一件疯狂的事。
他有点倔强,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的意愿,拗不过的家人,只得放任他的选择,如愿所偿,他终于开始自己喜欢的科研生涯。
此后的时间,他把所有精力交给了生物研究,可是,他还是太笨了。
一批的同学,有的生意兴隆,有的出版了小说,甚至在生物研究的专业也有同学出了成绩,只有他,还是默默无闻,不知道在折腾些什么。
喜欢的兴趣,而不是成绩的指引,让他能顶住所有的压力,最终在生物学领域化茧成蝶,____年,在完成博士学位时,他从蝌蚪细胞提取出完整细胞核,成功克隆了一只青蛙,一举成名,被称为克隆教父。
在牛津读完博士后,他又在加州理工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从____年开始,他一直在剑桥大学工作,如今,79岁的他现在仍坚持全职工作。
____年,他以在细胞核移植与克隆方面的先驱性研究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约翰伯特兰格登,曾经最差的学生,64年以后的今天,成为公认的同时代最聪明的人之一,在他现在工作的剑桥大学办公室,还挂着
当初老师给予的那份最差报告,他用此告诉自己:面对爱好,即使失败也不要放弃。
喜欢,就坚持奋斗下去,哪怕你是最差的那一个,无关成功,因为喜欢,便是最好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