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间距隧道浅埋段进洞施工工法

合集下载

隧道进洞施工工法

隧道进洞施工工法

隧道进洞施工工法⑴洞口段开挖及边仰坡防护①施工准备隧道口贯彻“早进晚出”的原则。

首先复核图纸,对隧道洞口地形、地貌、地质情况、各里程标高、曲线要素等进行核查,如发现与设计不符,及时提出以修改设计,同时逐一排除崩坍、落石、河流洪水、泥石流等安全隐患,组织复测并控测布网,准确定出洞口位置,明暗洞分界位置,按设计位置放出边、仰坡及洞脸开挖边线。

在洞口边、仰坡开挖线外5m处设截水沟一道,防止雨水冲刷洞口。

做好截排水系统后,人工配合挖掘机按照设计坡度、尺寸采取从上向下分台阶开挖,分层3~5m,表层土采用挖掘机开挖,底层地层当机械开挖困难时采用钻爆法开挖,边仰坡的开挖坡度随原地面的坡度改变而改变,确保坡面平顺并与原地形成为一体。

装载机配合自卸车运碴,人工配合刷坡。

②边仰坡防护首先人工配合修整边坡达到设计要求,然后人工清理坡面风化的岩层和刷坡扰动的岩块,施作L=4m、Φ22砂浆锚杆,间距1.2×1.2m,然后挂Φ6钢筋网,网格间距25×25cm,再喷射10cm厚C20混凝土作为临时支护。

③进洞方案进洞开挖采用人工用风镐配合挖掘机方式进行分部开挖,各分部开挖完成后及时按照设计进行初期支护,支护完成后再进行下部开挖。

全断面开挖支护完成达20m后,即进行仰拱和拱墙衬砌,以确保洞内施工安全。

xxx隧道进、出口洞口为浅埋偏压段,围岩为Ⅴ级,围岩自稳能力差,为防止洞口软弱围岩坍塌,施工采用40mφ108长管棚进洞,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和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开挖及支护,施工参数依设计图进行。

洞口段开挖步骤见图5-1。

⑵长管棚施工工艺为保证进洞安全,在进入暗洞前按设计要求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注浆加固后再进行开挖。

①管棚设备配置管棚钻机1台,高压注浆泵1台,拌浆机1台,储浆桶2个,电焊机2台。

②长管棚设计参数a.长管棚采用L=40m、Φ108钢管和钢花管,壁厚6mm,钢花管和钢管交错布置,钢花管上钻注浆孔,孔径10~16mm,孔间距15cm,呈梅花形布置,尾部留不钻孔的止浆段110cm。

浅埋隧道零开挖进洞施工技术

浅埋隧道零开挖进洞施工技术

浅埋隧道零开挖进洞施工技术丘新溪摘要:本文根据笔者在安徽六武高速公路07标隧道工程的施工体会,主要介绍了采用零进洞开挖施工工法确保洞口浅埋段的进洞安全和隧道洞口周围的植被得到妥善保护,维护原有的生态地貌,严格按“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采用零开挖进洞施工工法,为今后类似隧道工程进洞施工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隧道工程零进洞开挖施工技术1 工程概况旺竹园1号隧道属于分离式隧道,设置为左、右线平行双洞,左隧长184m,右隧长160m。

隧道主要穿越Ⅲ、Ⅳ、Ⅴ级围岩,进出口段属Ⅴ级围岩,处于地质浅埋段,左右线进出口均设计有明洞,洞门形式设计为削竹式洞门。

2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2.1 施工总体方案本工程严格按“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采用零开挖进洞施工方案,即以旺竹园1号隧道六安端为隧道进洞口,根据实际地面线确定明暗洞交接点,在明暗洞交接点外不开挖山脚土体的情况下,采用两侧开槽施作五榀I18钢拱架作为套拱,逐渐靠向山体明暗洞交接点,拱架间以纵向钢筋连接为整体,并在钢拱架上预设超前管棚导向管,浇注混凝土封闭钢拱架形成套拱衬砌,然后施作超前大管棚作为超前支护,管棚完毕后,再进行进洞开挖施工。

2.2 各工序施工方法2.2.1 零开挖进洞位置的确定对旺竹园1号隧道六安端左右线洞口段纵断面测量,根据测量横断面高程确定隧道左右线明暗交接点里程分别为ZK35+961.4、YK35+980.4,左右线零开挖进洞位置里程确定为ZK35+959.4、YK35+978.4。

2.2.2 洞口套拱施工方法(1)套拱两侧拱脚基坑采用人工开挖,基底人工整平后浇注20号片石砼基础。

基础沿纵向长度2.2m,片石混凝土厚度180cm,宽度至开挖基坑边线。

(2)套拱纵向长度2.0m,共设五榀I18工字钢拱架,间距0.4m。

工字钢拱架由钢筋加工场预制后现场安装,安装时根据测量人员测定的高程和拱架安装控制线准确定位,并严格检查拱架的垂直度,严格将拱架控制在同一平面。

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进洞技术控制要点

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进洞技术控制要点

・184・价值工程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进洞技术控制要点Key Points of Entrance Technology Control for Shallow-buried Bias Tunnel with Small Clear Distance闫明光YAN Ming-guang(北京华通公路桥梁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北京100024)/Beijing Huatong Highway and Bridge Supervision Consulting Co.,Ltd.,Beijing100024,China)摘要:导致隧道偏压的原因一共有三种即施工、地质和地形偏压,在确定隧道结构地形偏压及地质偏压后,需适当使用合适的施工工序及方法,施工方法减少了施工过程中及施工结束后对地形、地质偏压对结构内力的影响,有着十分巨大的现实与工程意义。

文章以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以巴岳山隧道为例,通过对软弱围岩小净距严重偏压隧道围岩压力进行分析,以获取了洞口施工顺序,然后,论述了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进洞技术控制要点,以供行业人士参考。

Abstract:There are three reasons for tunnel bias:construction,geology and terrain bias.After determining the terrain bias and geological bias of the tunnel structure,appropriate construction procedures and methods should be used appropriately.The construction method reduces the influence of the terrain and geological bias on the internal force of the structure during and after the construction,which has a very huge practical and engineering significance.Taking Bayueshan tunnel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 of small clear distance serious bias tunnel in weak surrounding rock,so as to obtain the construction sequence of tunnel entrance, and then discusses the entrance technical control points of shallow-buried bias tunnel with small clear distance,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ndustry.关键词:小净距;偏压;浅埋;隧道进洞施工Key words:small clear distance;biased pressure;shallow buried;tunnel entrance construction中图分类号:U455.49文献标识码:A1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铜梁至安岳高速公路(重庆段)(以下简称“本项目”)起于渝遂复线高速小安溪特大桥桥尾,经蒲吕工业园区、石鱼镇、土桥镇、平滩镇,而后在潼南境内与南泸高速交叉并向西延伸至川渝省界,路线全长约48公里。

小间距大跨隧道冲沟浅埋偏压段施工技术

小间距大跨隧道冲沟浅埋偏压段施工技术

束 , 质 构造主 要 由一系 列 的褶 皱和 断裂组 成 。地形 相 地 对 高差较 大 , 山体连 绵 , 沟狭 窄 , 冲 谷坡 较 陡 。隧道 区地 层 主要 为 第 四系 全 新 统残 坡积 和 下 伏燕 山期侵 2 + 4 2 4 6 1 2 4 6 7由于冲沟 原 因出现 了 围岩偏 压 的情况 ,且 洞身 部 分区域 埋深 较 浅 ,
2工 程概 述
林屋 隧道 为广 ( 乐 ( 高速 公路 的控制 工程 。 州) 昌) 该 侧壁 有 时会失 去稳 定 。由于 该段隧 道地 质情 况较 差 , 易 隧 道 为 小 间 距 双 向 六 车 道 大 跨 隧 道 , 单 洞 全 长 造成 塌方 和 冒顶 , 工 时存 在 极大 风 险 。为确保 隧道 施 施 8 5 5 + 8 m 开 挖 最 大 跨 度 为 1 . 3 ,最 大 高 度 为 工 安全通 过该 地段 , 7 .m8 0 , 8 2m 开挖 前必 须采 取切 实可 行 的工程 处 1.5 。 2 3 m 隧址所 处 的区域在 大地 构造 上隶 属于湘 粤拗 皱 理措 施进 行加 固及支 护 , 防止 出现坍 塌等事 故 。
土质 较均 匀 , 有 少量砂粒 。 风化 花 岗岩 呈砂 土状 , 含 全 主
要 为砾质 黏性 土 , 围岩稳 定性 差 , 隧道 施工 易坍 塌 , 壁 侧
易 失稳 。强风 化花 岗岩 , 节理 发育 , 闭合 或微 张 , 岩体 呈 块 ( 石 镶 嵌结 构 , 部无 支 护 时 可产 生较 大 的坍塌 , 碎) 拱
关键词 :浅埋偏压; 小间距隧道; 地表加固
1引言
大跨 度 小间距 隧道 由于开 挖 断面大 、形状扁 平 、 双 洞 施 工相 互影 响 , 围岩 整体 稳 定性 较 一 般 断面 差 , 别 特 是 在浅 埋偏压 段 , 由于其 埋深 较浅 , 围岩 多 风化破 碎 , 承 载 能力 极 低 , 且偏 压 普 遍存 在 , 围岩 和支 护 结 构应 力 分 布 及变 形情况 复杂 ,稍有 不慎 ,就 会 导致衬 砌 开裂 、 渗

隧道浅埋段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浅埋段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1.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工程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重要技术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工程地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水文地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气象特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地震动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浅埋段设计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浅埋段总体施工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浅埋段施工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浅埋段施工要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浅埋段施工准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洞外地表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监控量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埋隧道施工—洞口及明洞施工(铁路隧道施工)

浅埋隧道施工—洞口及明洞施工(铁路隧道施工)
挖法修建的隧道。其结构形式可分为独立式明洞和接长明洞。 (1)全部明挖先墙后拱法 适用于隧道埋置深度较浅,边仰坡开挖后能暂时稳定,或已成
路堑中增建明洞地段。开挖程序如图5.5.3所示。
图5.5.3 全部明挖先墙后拱法
(2)上部明挖先拱后墙法 适用于明洞位于岩层破碎,路堑边坡较高,全部明挖可能引起
(1)洞口施工方法 ①洞口开挖 隧道施工便道修至洞口附近后,近洞口侧60m范围内及两洞口
中间地带,用装载机辅以挖掘机整平压实,修建供风、供水、供电 设施,并用作材料存放场地和机械停放场地。
洞口及明洞在开挖过程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施工机械以挖掘机 为主,遇地层坚硬石质人工钻孔松动爆破,运输采用15t大吨位自 卸车。
⑥洞门完成后,洞门以上仰坡脚受破坏处,应及时处理。如仰 坡地层松软破碎,宜用浆砌片石或铺种草皮防护。
(3)进洞方法 洞口段施工中最关键的工序就是进洞开挖。根据地层情况,可
分为以下几种施工方法: ①洞口段围岩为III级以上,地层条件良好时,一般可采用全断
面直接开挖进洞。 ②洞口段围岩为III~IV级,地层条件较好时,宜采用-洞门位置;2-洞口位置;3-明洞段;4-进口过渡段;5-洞 口段;6-隧道洞身段;7-上部开挖地基;D-隧道开挖最大洞跨(m)
隧道洞口工程主要包括边、仰坡土石方;边、仰坡防护;端墙、 翼墙等洞门圬工;洞口排水系统;洞口检查设备安装;洞口段洞身 衬砌。
洞口冬季施工设防寒门帘
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等。平整洞顶地表,排除积水,整理 隧道周围流水沟渠。之后施做洞口边、仰坡顶处的天沟。
②洞口施工宜避开雨季和融雪期。在进行洞口土石方工程时, 不得采用深眼大爆破或集中药包爆破,以免影响边、仰坡的稳定。 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边、仰坡放线自上而下逐段开挖,不得掏底开挖 或上下重叠开挖。

梅林隧道小间距段施工方案

梅林隧道小间距段施工方案

梅 林 隧 道 小 间 距 段 施 工 方 案
刘 勇 斌
摘 要 : 合 具 体 工 程 实例 , 隧 道 小 间 距 段 施 工 方 案 作 了论 述 , 体 对 施 工 难 点 、 挖 方 法 、 工 顺 序 、 工 要 点 、 破 结 就 具 开 施 施 爆 控 制 以及 监 控 量 测 方 法 和 内容 进 行 了详 细说 明 , 而 为 类似 工 程 施 工 积 累 了经 验 。 从 关 键 词 : 道 , 间 距 , 挖 , 工 隧 小 开 施
线 与双线 分修里程为 K 0 3 6 联 络线里 程 L K 5 6+ 7 ( D 0+1 6 7 , 6 . ) 联
络 线 隧 道 出 口里 程 L K +10 5 。 D I 2 . 1
5 双线隧道施工二衬 , 中夹岩处 ( ) 在 左线 ) 的二衬钢 筋加密。 6 施 作超 前砂浆锚杆 , 线隧道上 导坑 开挖。 ) 单
4 双 线 隧 道 二 衬 的加 密 。 )
5 埋问题 : 段埋 深为 1 该 2 m~1 7 m属浅埋 隧道 。两条 隧道先 后开 2. 爆 破 的 控 制 爆破产生 的震 动波最大 的波及 范围为掌子 面前后 1 隧道 5m, 挖, 容易引起地面沉 降量过大等问题 。
2. 开 挖 方 法 2 施工完二衬后 的波震最小 , 为避 免爆 破对 中夹 岩的破坏 , 在施 工时 0m 双 线隧道与单线隧道采用 台阶法施工 , 为减缓 施工 时 两条线 采用整体微震 动爆破 与局 部松 动爆破 。两条 隧道先 后错 开 3 时 , 破 对 其 围岩 影 响 最 小 , 爆 在单 线 中 夹 岩 处 爆 破 时 , 量 减 小 一 药 路 产生 的偏 压 问 题 , 先 施 工 双 线 , 后 再 施 工 单 线 , 工 工 序 按 应 然 施 避免对 双线隧道二衬 的破坏 。 先 掘进 的 双 线 隧 道 制 定 。在 开 挖 过 程 中 , 据 超 前 地 质 预 报 及 监 半 , 根

覆土小于1m浅埋暗挖隧道施工

覆土小于1m浅埋暗挖隧道施工

一、设计依据1.1工程施工图纸1。

2工程应用的主要规程、规范、标准二、工程概况为满足本工程电缆的敷设要求,需自本工程拟建变电站至现状变电站间新建电力隧道,包括盾构隧道和暗挖隧道。

隧道均采用2.6mx5.1m双层暗挖电力隧道。

其中,L4线全长350.41m,L5线全长245。

12m。

竖井采用复合衬砌,竖井壁为网构钢架+钢筋网支护+喷射砼结构,井壁为C20喷射砼,采用明挖逆做法施工.隧道采用复合衬砌结构型式,初期支护为格栅喷射混凝土结构(网构钢架+钢筋网支护+喷射砼结构),二次衬砌为模筑钢筋混凝土结构.两层初衬砌间设防水层。

小室结构亦为复合衬砌.采用格栅喷射混凝土结构作为初期支护,二衬为模筑钢筋混凝土结构,两层衬砌间设防水夹层,防水层厚度为3mm。

竖井施工中视现场具体情况及时调整临时支撑以确保施工安全。

L4线0+328.76处有一座变压器需做防护设施。

L4线2#竖井至终点段埋深在0。

6m~3。

6m,0+339。

2~0+350。

41段覆土小于1m,在本开挖段内围墙在开挖范围内需将此段墙拆除。

为保证施工的安全特编制本方案.三、地质水文条件本暗挖隧道主要位于粘质粉土、砂质粉土、及粘质粘土、重粉质粘土中,其中隧道边墙位置有一层层厚约1m的粉细砂层。

四、防范措施严格依照施工图纸设计要求施工,在注浆层形成保护后依照隧道初衬钢格栅榀距0.5m,纵向连接筋0.5m梅花形布置,双层网片保证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不超欠挖确保结构厚度。

并同时在地面与隧道掌子面同步前后两侧各5m,左右7。

5米范围设置护栏圈成防护空间(防护形式见附图)。

禁止车辆与行人在此范围内行走,现场派专人巡视看护。

隧道正洞施工。

并将变电站旁的大门封堵,将其移至L4线1#与2#之间开设一大门,便于车走.4.1隧道覆土小于1米段明挖逆做法施工方法在施工至覆土厚度不足1米的地段时,因无法注浆。

采用明挖暗做法,将隧道顶的覆土全部挖除后盖6米长2米宽的木板充当顶模,然后安装网片、钢格栅、焊接纵向连接筋、安装内网片进行C15砼喷射,下导洞做法同隧道暗挖做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间距隧道浅埋段进洞施工工法YNGF (2010)胡建全吕俊王春华沈家文张友培【中国云南路建集团股份公司云南建工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1 前言在高速公路进入山区后,由于受到路线走廊带内各种条件的制约,出现了连拱隧道、小间距隧道和浅埋、偏压隧道。

小间距隧道左、右幅相距较近,施工相互影响大,工程措施相对特殊。

尤其是小间距隧道浅埋段的施工常与浅埋、偏压问题交织在一起,更是隧道施工中的重点、难点。

因此,找到一种适合于小间距浅埋隧道安全进洞的施工工法至关重要。

我公司通过云南元武高速公路B7合同段波支隧道的施工实践,结合以往隧道的施工经验,在浅埋、偏压隧道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本工法。

本工法通过了2010年度中国云南路建集团股份公司企业级工法评审,认为其关键技术总体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2 工法特点2.1 洞口及明洞开挖方量小,对地表的扰动少,能减少对地表生态环境和植被的破坏。

2.2 克服了小间距、浅埋、偏压、不良地质隧道安全进洞的难题,避免了因洞口大面积开挖诱发的山体滑坡,进洞安全。

2.3 可实现隧道的零开挖进洞。

2.4 适用于多种复杂的地质环境,在软弱围岩中应用更体现其优越性。

2.5 采用台阶分步法开挖,进洞后可根据地质条件灵活调整施工方法,加快施工进度。

3 适用范围本工法主要适用于洞口土质或围岩松散、破碎、偏压的不良地质隧道浅埋段,特别是≥0.75b(b为单洞隧道的开挖宽度)的小间距浅埋隧道的进洞施工。

4 工艺原理隧道开挖前通过砌筑套拱在洞口浅埋段隧道外缘打设一环纵向钢管,并通过钢管注浆加固围岩,提高围岩的自承载能力。

然后采用台阶分步法开挖洞室,并通过架设钢支撑、挂网喷锚形成柔性支护控制围岩变形,最终形成隧道结构。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 施工工艺流程进洞施工一般按洞口及明洞开挖、边仰坡防护、截水沟施工、套拱施工、大管棚施工、明洞衬砌、开挖进洞、洞门施工、明洞回填等步骤完成,见图5.1 。

图5.1 施工工艺流程图5.2 施工操作要点 5.2.1 洞口及明洞开挖为避免洞口及明洞开挖造成周围环境的破坏,应结合设计方案和实地地形尽量减少洞口和明洞的开挖。

洞口采取明挖法开挖。

开挖前,首先由测量人员按设计和实际地形放出边、仰坡的开挖桩,然后利用挖掘机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每层开挖深度 1.5~2m 。

石质地层仰坡开挖需要爆破时,应以浅眼松动爆破配合挖掘机开挖为主,局部辅以人工修整。

开挖时应随时检查边坡和仰坡,如有滑动、开裂等现象,应适当放缓坡度。

当开挖至拱顶管棚位置时,应注意预留核心土作为管棚施工的工作平台。

明洞不宜采用大面积开挖,只要清除洞口与上方有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即可。

浅埋偏压明洞可采用夯填碎石土增加浅埋侧覆盖层厚度,缩短明洞衬砌,以达到减少开挖土方及回填方量、及早进洞的目的。

开挖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坡比进行开挖。

开挖后立即用坡度尺进行检查,发现误差,及时纠正。

洞口开挖 边仰坡防护截水沟施工套拱施工大管棚施工明洞衬砌开挖进洞明洞回填洞门施工图5.2.1 洞口开挖洞口开挖见图5.2.1 。

5.2.2 边仰坡防护洞口开挖完毕后,采用人工及时修整坡面,清除虚土、危石,然后立即喷射混凝土封闭坡面,喷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由于洞口段埋深浅,岩体多为坡积物或弃土覆盖,自稳能力差。

因此,从开挖到支护时间间隔不能太长,同时要加强边仰坡的变形观测。

遇软弱破碎围岩,经采用喷射混凝土防护不能有效稳定坡面时,应在相应部位增加砂浆锚杆,并铺挂φ8钢筋网,加强对坡面的支护。

挂网完成后立即喷射混凝土,并反复喷射直到达到设计厚度为止。

边仰坡防护见图5.2.2 。

5.2.3 截水沟施工根据地形情况,在距仰坡坡口5米处开挖截水沟,将边坡水引出隧道区,进入天然沟中排走。

截水沟采用人工开挖基坑,7.5号浆砌片石支砌,10号砂浆抹面。

5.2.4 套拱施工首先进行施工放样确定套拱位置,立架安放4榀套拱工字钢支撑。

然后在钢支撑外侧按大管棚的设计间距安放φ140×6mm 导向管,并将导向管与钢支撑焊接成为整体。

因为导向管的安装质量直接影响到大管棚的施工质量,因此施工中应对导向管的平面位置、顶面高程及外插角进行准确定位,安装完毕应对其安装质量进行逐一检查,检查合格方可吊模浇筑套拱混凝土。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才能开始大管棚的施工。

图 5.2.2 边仰坡防护图5.2.4-2 套拱混凝土浇筑图5.2.4-1 立架施工立架施工见图5.2.4-1,套拱混凝土浇筑见图5.2.4-2 。

5.2.5 大管棚施工大管棚采用水平钻机施工,施工前必须在加工场内制作好管件。

钢管采用节长5~6m 的φ108×6mm 无缝钢管,第一节钢管应加工15cm 长的尖锥头,钢管上按梅花形间距50cm 钻6-8mm 的小孔,以便入孔和浆液渗入破碎岩体。

1.布孔:开挖洞口及明洞土石方时应预留下部台阶,满足钻机就位工作,拱顶部位则通过搭建脚手架使钻机就位。

钻孔前须严格按照设计角度与标高进行测量定位,钻机安装固定好,经复核无误后才能开机。

2.钻孔:用水平钻机钻孔,钻孔顺序由高孔位向低孔位进行。

钻孔方向与线路中线平行,外张角控制在1°~2°之间,孔深必须超过设计管长,钻孔深度以钻机钻杆长度进行测量。

钻进中应经常采用测斜仪量测钢管钻进的偏斜度,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3.清孔:施钻完成后,先用钻杆配合钻头反复扫孔,清除浮渣。

然后吹入高压风进行清孔,直至清孔残渣流完为止。

4.推管:先用人工将第一节带尖锥头的钢管就位,尾端依托在钻机上逐渐推入,每次推管预留50㎝以便连接第二根管,然后用连接套把两根钢管旋紧、焊牢,反复推管至设计长度。

注意隧道纵向同一截面内的钢管接头数量不得大于50%,相邻钢管的接头至少错开1米。

每钻完一孔便顶进一根钢管,以防因邻近孔位施工造成缩径。

5.注浆:注浆前,先用钢板将管棚外露端焊接密封,并设置压浆孔。

然后使用注浆泵进行注浆固结围岩。

对有水或破碎的岩体,注入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固结止水;对于无水围岩,可注入单液水泥浆固结围岩。

注浆结束后用10号水泥砂浆充填,以增强钢管的强度和刚度。

大管棚施工见图5.2.5 。

5.2.6 明洞衬砌明洞衬砌采取先仰拱、后墙拱的方法,自下而上顺作施工。

仰拱开挖宜采用整体式开挖;仰拱开挖后应立即清除积水、杂物及虚渣,使用拱架模板浇筑仰拱混凝土。

仰拱混凝土应由仰拱中心向两侧对称进行浇筑,并一次施工完成。

施图 5.2.5 大管棚施工工时要注意预留仰拱与拱部连接的预留钢筋。

明洞衬砌采用全断面衬砌台车,采用Φ48钢管弯制弧形拱架固定外模,外模选用木板或竹胶板;端模(挡头板)选用5cm 厚的木板制作,采用角钢U 形卡和短方木固定,以适应端模尺寸的不规则性。

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罐车运输,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插入式振动棒和附着式振动器振捣的施工工艺,确保二次衬砌内实外美。

拱墙混凝土自两侧拱脚向拱顶对称、分层、连续灌注,每层浇注厚度不超过0.5m 。

浅埋偏压明洞要先进行洞门抗滑桩施工,抗滑桩开挖采取跳孔开挖。

待承台浇筑完成后,再浇筑仰拱、施作偏压墙,然后进行明洞衬砌。

地形条件特殊或有设计时,可开挖浅埋一侧,先施作偏压墙,再采用夯填水泥稳定碎石土来增加浅埋侧覆盖层厚度以减少偏压,然后按暗洞进行开挖。

明洞衬砌见图5.2.6 。

5.2.7 开挖进洞在管棚结构的保护下,洞口浅埋段、小净距隧道采用台阶分步法开挖进洞。

本方案一般环形开挖进尺为0.5~1.0m 左右,台阶长度8~10米。

台阶分步法开挖见图5.2.7-1 。

1.开挖上台阶,施作拱部初期支护;2.开挖侧腰部,施作侧腰部初期支护;3.开挖上部核心土,施作临时仰拱;4.开挖拱脚部,施作拱脚部初期支护;5.开挖下台阶,施作仰拱初期支护;6.完成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后,立即进行仰拱二次衬砌混凝土的浇注;7.根据监控量测结果确定进行边墙、拱部二次模筑混凝土的浇筑。

拱部弧形导坑采用机械开挖,必要时辅以弱爆破,每次开挖进尺与钢架间距相同,尽量将拱部初期支护抵至开挖面。

边墙应左右错位开挖,两边不得同时开挖。

围岩开挖后及时喷射混凝土封闭围岩面,并按设计要求架立钢拱架、打设径向锚杆、铺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施作初期支护,以减少围岩暴露时间,控制围岩变形,防止围岩松弛;同时拱、墙图5.2.6 明洞衬砌脚每侧各打2根φ25锁脚锚杆并与钢架焊接牢固,利于下部开挖时初期支护的稳定。

图5.2.7-1 台阶分步法开挖示意图在完成拱墙初期支护后,及时采用左右交错的方式进行仰拱施工。

仰拱应随开挖及时跟进,使初期支护及早封闭成环,尽早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构成稳固的初期支护体系, 缩短二次应力重分布的时间。

二次衬砌的施作,应在围岩和锚杆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

在自稳性很差的地段,初期支护变形量大,且无明显收敛趋势时,应及早进行衬砌施工。

小间距隧道采用本法施工时,应先采用超前支护加固隧道开挖前方围岩,然后采用左右幅异步施工法错开掘进。

掘进时,要先开挖地质条件较差的一幅隧道,左、右幅掌子面开挖应错开30米,待先行洞二次衬砌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上方可开挖后行洞,减小相互间因开挖而造成的影响。

先行洞的开挖可采用与分离式隧道相同的施工方法,但应重视爆破震动对中间岩土体的图5.2.7-2 洞身开挖图5.2.7-3 洞身施工影响;后行洞的开挖宜先开挖靠中间一侧侧腰部,开挖时应加强对中间岩土体的监控量测。

左右幅异步施工法见图5.2.7-4 。

图5.2.7-4 左右幅异步施工法平面图小间距隧道Ⅴ级围岩原则上采用机械开挖,尽可能减少开挖对围岩的扰动,特别是对中间岩土体的扰动;必要时可辅以微量的弱爆破,爆破开挖必须采用微差控制爆破。

为避免爆破震动波的叠加,各段起爆时间应根据震动测试确定(按经验值以大于200ms为宜),爆破最大临界震动速度必须控制在15cm/s以内,以防止后行洞开挖对先行洞周壁产生不良影响。

上台阶开挖完成后要立即施作临时仰拱,及时封闭成环,以阻止上台阶的水平收敛,减少围岩变形;必要时可在掌子面喷射混凝土封闭开挖面,以防止掌子面坍塌。

初期支护落底时应采用跳槽马口开挖,每次开挖不应超过两榀钢架距离,并要做好洞内排水工作,避免积水软化基础。

开挖后要认真按照设计要求打设系统锚杆,对中间岩土体进行注浆加固,确保岩体密实。

洞身施工见图5.2.7-2、5.2.7-3 。

5.2.8 洞门施工洞门施工在洞口段二次衬砌完成20m后进行,洞口工程必须在旱季施工,并在下一雨季到来之前完成所有洞口工程土建工作。

洞门墙基础必须置于稳固的地基上,视地形及地质条件埋置足够的深度,保证洞门的稳定性。

基础开挖后,检测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必须进行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