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老舍《茶馆》_与田汉《关汉卿》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章:茶馆(节选)简介教学目标:1.了解《茶馆(节选)》的作者老舍以及其文学地位。
2.掌握《茶馆(节选)》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3.理解《茶馆(节选)》的主题思想。
教学内容:1.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2.故事背景:以民国时期的北京茶馆为背景,展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形象。
3.主要人物:王利发、刘麻子、唐铁嘴等。
4.主题思想:通过茶馆内的人物和事件,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茶馆(节选)》文本,了解作者和故事背景。
2.分析文本内容,掌握主要人物和情节。
3.组织学生讨论,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第二章:茶馆(节选)的语言特色教学目标:1.欣赏《茶馆(节选)》的语言特色,如北京方言、对话艺术等。
2.分析《茶馆(节选)》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理解语言特色与主题思想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1.北京方言的运用:如“咱们”、“的地得”等。
2.对话艺术:人物之间的对话,表现了性格特点和社会关系。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茶馆(节选)》文本,注意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2.分析文本中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进行举例说明。
3.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语言特色与主题思想的相互关系。
第三章:茶馆(节选)的人物塑造教学目标:1.分析《茶馆(节选)》中的人物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2.探讨人物形象与情节的相互关系。
3.理解人物塑造对于主题思想的表达作用。
教学内容:1.主要人物形象:王利发、刘麻子、唐铁嘴等,各具特色。
2.人物形象与情节: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突显了主题思想。
3.人物塑造的作用:通过人物塑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茶馆(节选)》文本,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2.讨论人物形象与情节的相互关系,举例说明。
茶馆老舍课文原文内容

茶馆老舍课文原文内容第一幕。
时间 1898年(戊戌)初秋,康梁等的维新运动失败了。
早半天。
地点北京,裕泰大茶馆。
人物王利发刘麻子庞太监唐铁嘴康六小牛儿松二爷黄胖子宋恩子吴祥子李三老人康顺子二德子乡妇茶客甲、乙、丙、丁马五爷小妞茶房一、二人。
〔幕启:这种大茶馆现在已经不见了。
在几十年前,每城都起码有一处。
这里卖茶,也卖简单的点心与菜饭。
玩鸟的人们,每天在遛够了画眉、黄鸟等之后,要到这里歇歇腿,喝喝茶,并使鸟儿表演歌唱。
商议事情的,说媒拉纤的,也到这里来。
那年月,时常有打群架的,但是总会有朋友出头给双方调解;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大茶馆特殊的食品,价钱便宜,做起来快当),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
这是当日非常重要的地方,有事无事都可以来坐半天。
〔在这里,可以听到最荒唐的新闻,如某处的大蜘蛛怎么成了精,受到雷击。
奇怪的意见也在这里可以听到,像把海边上都修上大墙,就足以挡住洋兵上岸。
这里还可以听到某京戏演员新近创造了什么腔儿,和煎熬鸦片烟的最好的方法。
这里也可以看到某人新得到的奇珍——一个出土的玉扇坠儿,或三彩的鼻烟壶。
这真是个重要的地方,简直可以算作文化交流的所在。
〔我们现在就要看见这样的一座茶馆。
〔一进门是柜台与炉灶——为省点事,我们的舞台上可以不要炉灶;后面有些锅勺的响声也就够了。
屋子非常高大,摆着长桌与方桌,长凳与小凳,都是茶座。
隔窗可见后院,高搭着凉棚,棚下也有茶座儿。
屋里和凉棚下都有挂鸟笼的地方。
处处干净,在当年,这算是第一流的茶馆。
〔今天又有一起打群架的,据说是为了争一只家鸽,惹起非分之想的家伙想用鸽子换洋人的火枪,已经打得难解难分,也没人敢去劝架;可是还不到吃午饭的时候,架就打完了,也没人受到严重的损伤。
现在,双方正在请德高望重的黄胖子出面调解。
黄胖子刚在门口出现。
黄胖子(严重的砂眼,看不清楚,进门就请安)哥儿们,都瞧我啦!我请安了!都是自己人,别伤了和气呀!〔大家都请安。
《话剧欣赏与表演》教材

东联现代中学校本课程话剧欣赏与表演任课教师:段连菊2011-10-31《话剧欣赏与表演》校本课程教学设想一、教学设想:戏剧是文学艺术的四大样式之一。
话剧是戏剧的一种形式,它以对话为主。
高中阶段的必修课本有意识地将经典的话剧纳入教学篇目,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这样一种文学样式。
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拓展和延伸,在常识性的了解的基础上,有必要将剧本创作和话剧表演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以校本课程的方式,针对有兴趣的同学,指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能力和特长。
二、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1)了解话剧历史和特点。
(2)掌握剧本创作的基本方法。
(3)学习话剧表演。
2、过程方法:(1)比较探究,深入理解话剧特点。
(2)自主创作,学习剧本创作。
(3)实践演练,学习话剧表演。
3、情感价值:(1)感悟话剧的艺术魅力(2)激发话剧创作和表演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1、了解话剧的特点2、掌握剧本的创作方法3、学习表演话剧。
四、课时安排:18课时五、教学进度表:《话剧欣赏与表演》校本课程试用教材第一章话剧之印象活动目标:1、了解话剧的基本概念和中国话剧的发展史。
2、感受话剧的艺术特点(一)理论篇1、什么是话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话剧艺术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舞台性对话性直观性综合性2、话剧与音乐剧、歌剧、舞剧、戏曲之间的关系。
戏剧,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1)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等。
a.话剧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
例如:《陈毅市长(选场)》《三块钱国币》等。
b.歌剧是一种声乐和器乐综合而成的戏剧形式。
如《白毛女》。
歌剧可以只有歌唱,没有独白和对话,也可三者兼有。
c.舞剧是把舞蹈、音乐和戏剧结合在一起的戏剧艺术。
剧情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靠演员的舞蹈动作和音乐语言来表现。
d.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及近代、现代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越剧、吕剧、川剧、黄梅戏、河北梆子、豫剧、山东茂腔、粤剧等)。
试论郭沫若_老舍_田汉历史题材的戏剧创作_以_蔡文姬_茶馆_关汉卿_为中心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试论郭沫若、老舍、田汉历史题材的戏剧创作———以《蔡文姬》、《茶馆》、《关汉卿》为中心石兴泽(聊城师范学院中文系,山东聊城 252059)[收稿日期]2001-02-16[作者简介]石兴泽(1954-),男,山东茌平人,现任聊城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
[摘 要] 本文以《蔡文姬》、《茶馆》、《关汉卿》为中心,对郭沫若、老舍、田汉三作家五十年代的历史剧创作进行比较,指出,由于生活经历、知识结构、艺术修养等等不同,三作家在坚持历史剧创作的“两个真实”原则、人物形象塑造和作品艺术风格等方面也有所不同,他们为历史剧创作提供了不同的范例。
[关键词]历史剧;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人物形象;艺术风格[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301(2001)04-0093-(07) 尽管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在戏剧创作方面投入的精力不等———老舍几乎全部放弃得心应手的小说,倾其精力于戏剧创作;田汉被誉为“中国现代话剧之父”,十七年高居戏剧界领导地位,致力于戏剧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但从事戏剧创作的时间却很少,成果也远不如老舍丰硕;郭沫若是著名剧作家,但十七年的主要精力在于社会活动,只偶然操笔,留下两部剧作,但他们都以自己的作品攀登上十七年戏剧艺术高峰。
无论人们对十七年的戏剧怎样评价,都不能否认:郭沫若、老舍、田汉是十七年戏剧发展史上的三大作家。
给他们带来巨大声誉、也是代表他们那时甚至整个戏剧创作成就和风格的,都是历史题材的剧作(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最高成就是《屈原》,但《蔡文姬》也在多方面代表了他的创作追求和艺术风格,可谓“准代表作”)。
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本文拟就此进行比较———所谓比较,就是把他们的剧作放在同一“评台”上,对各自的特点进行分析。
一、历史剧创作的原则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三作品殊途同归,都为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严格地说,历史剧与历史题材的剧作不是一个概念,但在此我却把历史题材的《茶馆》与历史剧《蔡文姬》、《关汉卿》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因为它们所写的都是“历史”上的人物和事实,都致力于历史真实的艺术阐释。
全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50-70年代文学)-试卷2

全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50-70年代文学)-试卷2(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聂华苓的代表作是 ( )(分数:2.00)A.《与永恒拔河》B.《桑青与桃红》√C.《台北人》D.《胡雪岩》解析:2.《三家巷》的作者是 ( )(分数:2.00)A.欧阳山√B.杨沫C.王愿坚D.陈翔鹤解析:3.以下哪部是陈映真的作品? ( )(分数:2.00)A.《将军族》√B.《城南旧事》C.《雪地上的星星》D.《桑青与桃红》解析:4.以下哪个人物不是出自《红岩》? ( )(分数:2.00)A.许云峰B.江姐C.华子良D.朱老忠√解析:5.林道静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 )(分数:2.00)A.《创业史》B.《青春之歌》√C.《红日》D.《红旗谱》解析:6.20世纪50年代中期“干预生活”文学思潮的代表作是 ( )(分数:2.00)A.《青春万岁》B.《春之声》C.《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D.《活动变人形》解析:7.被称为“诗坛祭酒”的是 ( )(分数:2.00)A.余光中√B.杨牧C.洛夫D.叶维廉解析:8.贺敬之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诗歌是 ( ) (分数:2.00)A.《甘蔗林——青纱帐》B.《回延安》√C.《苹果树下》D.《雷锋之歌》解析:9.下列属于冰心的散文集的是 ( )(分数:2.00)A.《樱花赞》√B.《海市》C.《花城》D.《北极星》解析:10.以下属于杨牧的散文集的是 ( )(分数:2.00)A.《掌上雨》B.《年轮》C.《撒哈拉的故事》D.《双城杂笔》√解析:11.下列均属于秦牧的散文集的是 ( )(分数:2.00)A.《星下集》《贝壳集》《潮汐和船》√B.《东风第一枝》《亚洲日出》《海市》C.《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D.《双城杂笔》《藏书家的心事》《另外一种心情》解析:12.《蔡文姬》的作者是 ( )(分数:2.00)A.田汉B.郭沫若√C.曹禺D.丁西林解析:13.“文革”时期影响最大的“地下文学”作品是( ) (分数:2.00)A.《艳阳天》B.《西沙儿女》√C.《第二次握手》D.《金光大道》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6,分数:12.00)14.下列属于林海音的作品的是( )(分数:2.00)A.《城南旧事》√B.《金鳇鱼的百裥裙》√C.《雪地上的星星》D.《婚姻的故事》√E.《晓云》√解析:15.以下关于杨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分数:2.00)A.著有通讯《红石山》√B.著有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C.著有通讯报告集《鸭绿江南北》D.散文常常从普通劳动者的言行中发掘美质E.有散文集《花城》√解析:16.下列出自《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人物是( ) (分数:2.00)A.林震√B.刘世吾√C.倪吾诚D.林道静E.梁生宝解析:17.以下属于痖弦作品的是( )(分数:2.00)A.《痖弦诗抄》√B.《深渊》√C.《盐》√D.《花季》E.《传说》解析:18.以下属于老舍的作品的是( )(分数:2.00)A.《茶馆》√B.《方珍珠》√C.《西望长安》√D.《龙须沟》√E.《全家福》√解析:19.以下作家作品对应正确的有( )(分数:2.00)A.郭沫若一《蔡文姬》√B.郭沫若一《武则天》√C.田汉一《关汉卿》√D.田汉一《文成公主》√E.老舍一《义和拳》√解析:三、名词解释(总题数:2,分数:4.00)20.“新民歌运动”(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1958年,在毛泽东的号召下,全国范围内开始了“新民歌运动”,出版了新民歌的选集《红旗歌谣》,涌现了大量的农民诗人和“新民歌”,给诗坛带来了表面繁荣的创作景观。
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历年真题及答案 考试频率

考期作者类型作品问202210我与地坛202210没压中关汉卿202210送一个人上路202210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202210麦坚利堡202210202210202210202204陈染精说空的窗简析陈染小说《空的窗》的叙事特点。
202204老舍精戏茶馆简析老舍话剧《茶馆》的主题思想。
202204台静农泛散记波外翁简析台静农散文《记波外翁》刻画波外翁性格的艺术方法。
202204西川诗歌泛诗一个人老了简析西川诗歌《一个人老了》的主题意蕴。
202204孙犁精散黄鹂病期琐事分析孙犁散文《黄鹂——病期琐事》怎样通过叙述和描绘有关黄鹏的日常生活画面以揭示美的含义。
202110海子诗歌精诗麦地简析海子诗歌《麦地》中重要意象所蕴含的意义。
202110田汉精戏关汉卿简析田汉话剧《关汉卿》的主题意蕴。
202110张承志泛说残月简析张承志小说《残月》中杨三老汉这一艺术形象。
202110柯灵散文泛散回看血泪相和流简析柯灵散文《回看血泪相和流》的艺术特点。
202110阿城精说棋王论述阿城小说《棋王》中对“吃”和“棋”的描写内容以及由此揭示的主题意蕴。
202110 202110202104王蒙精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这个简析王蒙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主题意蕴。
202104老舍精戏茶馆简析老舍戏剧《茶馆》的结构特征。
202104王小波泛散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结合历史背景,简析王小波散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猪”的形象及其意义。
202104绿原泛诗重读(圣经)——“牛棚”诗抄第n篇简析绿原诗歌《重读(圣经)——“牛棚”诗抄第n篇》的表现手法。
202104茹志鹃精说百合花论述茹志鹃小说《百合花》的主题意蕴及艺术特色。
202104 202104 202104202010严歌苓精说少女小渔简析严歌苓小说《少女小渔》的艺术特色。
202010琦君散文泛散髻简析琦君散文《髻》的主题意蕴。
202010北岛诗歌泛诗回答简析北岛诗歌《回答》的语言特色。
田汉《关汉卿》名词解释

田汉《关汉卿》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田汉的《关汉卿》是一部中国传统京剧剧目,以它的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和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而受到广泛欢迎。
这个剧目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明代宫廷的故事,主要描述了一个忠诚的宫廷歌妓关汉卿的悲惨命运。
关汉卿是一个传奇的人物,她以美丽动人的外貌和非凡的才华为宫廷所倾倒。
然而,由于嫉妒和阴谋,她最终被迫下嫁给一个下层官员。
这个剧目以虚构的方式展示了关汉卿的人生经历,其中充满了爱恨情仇、痴情忠诚和家国情怀。
田汉的《关汉卿》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的创作风格独特,深受观众喜爱。
这个剧本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戏剧元素,成功地描绘了关汉卿这个角色的复杂内心世界,并通过各种表演形式传递了深刻的情感。
《关汉卿》也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部京剧剧目,更是一部探讨人性、伦理和社会问题的作品。
这个剧目通过关汉卿的悲惨命运,展示了宫廷斗争、人性的扭曲以及权力与爱情之间的矛盾冲突。
同时,它也强调了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呼吁人们探索自我价值、追求真正的幸福与自由。
总之,田汉的《关汉卿》是一部富有情感和人文关怀的戏剧作品。
它的故事情节虽然发生在古代宫廷中,但其中所揭示的普世价值观和社会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剧中关汉卿这个形象的塑造,我们能够深入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困境,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当代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通常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关于田汉《关汉卿》的名词解释: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关汉卿和田汉《关汉卿》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三部分为结论部分,主要总结全文,并探讨《关汉卿》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对田汉《关汉卿》进行概述,介绍该作品的背景和意义,并明确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第四章 1949-1976年散文

散文特点: 经常采用现实生活场景和战争年代记忆相 交织的构思方式,故有人总结为图片连缀 式。把发生在不同时空下的生活画面连缀 起来。也记叙事件,也描绘场面,但最主 要的是抒发那种激越的感情。 “不是为了给那个年月的动人姿态,作一 点速写画,也不是希望在纸上留下一点当 时的气息,而主要是为了一种感情的冲 击。”
杨朔散文追求诗意,“拿着当诗一样写”是他这 个时期的创作追求。他所讲究的诗意包括:
●谋篇布局的精巧。
苏州园林式的曲径通幽 “开头设悬念,卒章显其志”
●锤词炼字的用心 ●诗的意境的营造(托物寄情、物我交融)
●其中最主要的,其实是“从一鳞半爪的侧影,烘 托出当前人类历史的特征”的那种思维和感情方 式。从一切事物中提取宏大政治性主题的写作模 式。
第四章 1949-1976年散文 、戏剧
第一节
概述
十七年散文中主要是四股散文潮:抒情散 文、报告文学、传记回忆录、杂文 一、报告文学: ●建国初期最激动人心的是以魏巍为代表的 朝鲜通讯。魏巍三次入朝,报告文学集 《谁是最可爱的人》,其中最著名的《谁 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报告文学。柳 青的《王家斌》(梁生宝的原型),穆青 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中国青年报》集体采写的《为了六十一 个阶级兄弟》等。
第二节 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
十七年散文中,杨朔、秦牧、刘白羽被 认为是成就突出,对当代散文艺术做出贡 献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构成了十七 年散文写作的三种主要模式,在一个时期 产生广泛的影响。
杨朔的散文
杨朔(1913-1968),山 东蓬莱人。 杨朔的散 文在十七年乃至80年 代的一段时间都有非 常大的影响。他的 《雪浪花》、《荔枝 蜜》、《茶花赋》等 都曾被选入中学课本。 属于现代婉约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老舍代表剧作欣赏
1.《龙须沟》简介: 三幕话剧《龙须沟》写于1951年,发表于同年 《北京文艺》创刊号,共三幕六场。这个戏的 题材是解放初期北京市人民政府整修天坛附近 的一条臭水沟的故事,主题是表达作者对新中 国、新社会的热爱之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老舍刚刚回国, 写作《龙须沟》时,他深知从旧中国的批 判者到新中国的歌颂者,意味着多么艰巨 的变化:“在我的二十多年的写作经验中, 写《龙须沟》是个最大的冒险”;“我感激 政府的热诚使我敢去冒险”(《〈龙须沟〉 写作经过》)。
王利发:胆小圆通
裕泰茶馆的老板,剧作中最富光彩的艺术典 型。老舍对他的评语是“精明,有些自私, 而心眼不坏。”这是一个善于经营、不断改 良生意手段、为生存而苦苦挣扎的小商人、 小业主的典型,在他的身上生动地再现了旧 社会精明、干练、富有处世经验的小商人形 象。他八面讨好,善于应酬,圆滑世故,他 一生经历了三个时代,既没有发财又未能善 终,最后落得个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被黑暗 的社会吞噬了全部祖传家业。
解放后,老舍主要创作剧本,最为轰动的是话剧《龙 须沟》(1951)、《茶馆》(1957) ,他被授予杰出 的语言大师和人民艺术家称号。
新中国成立后,老舍写了很多歌 颂党和新社会的诗文,其戏剧是 新时代的颂歌,但他一直没能入 党。1966年,“文革”爆发,那 些诗文也没有能救他。 1966年8月,老舍遭到红卫兵的 陷害与殴打,于8月23日晚投北 京太平湖自杀。
的强烈渴望,和对一个不公正的社会的强烈憎恶。
全剧共三幕,三幕戏分别刻划了三个可诅咒的时 代。《茶馆》是旧时代的丧钟,是一曲带笑的葬歌, 是作者对旧中国的严峻的鞭挞,也是对新中国热切 的呼唤,从中我们可听到新时代前进的脚步声。这
就是我们所说的《茶馆》的主题——旧世界的葬歌,
新时代的序曲。用老舍的话说,就是:“葬送三个
常四爷:正直侠义
是一个爱国的、富有正义感的旗人形象,老舍对他的 评价是:“正直,体格好。”他为人刚强、耿直、豪 放,他既痛恨清王朝的腐败,更憎恨洋人在中国的肆 虐,他敢说敢道,敢于骂洋教,更敢于说“大清国要 完”。为此他被抓去坐了一年牢,丢了吃“铁杆庄稼” (即吃皇粮)的特权,耗尽家业。王利发称赞他“一 辈子不服软,敢作敢为,专打抱不平”。但到头来, 他也流着眼泪对王利发说:“我也不比你强啊!…… 七十多岁了,只落得卖花生米!”他的一生说明,靠 个人奋斗是行不通的;还说明在黑暗冷酷的旧时代、 旧社会里,民众的爱国思想也受到了残酷的压制,爱 国行为就更没了实现的可能。这样的时代、社会,其 灭亡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2)《茶馆》的剧情与主题
《茶馆》写的是旧北京一个名叫裕泰 的老茶馆的变迁和茶馆掌柜王利发一 生的遭遇,以及进出于这个茶馆的各 种人物命运的浮沉,真切地反映了旧 社会的黑暗和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的 广大人民的苦痛,艺术地概括了从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到抗日战争胜利 后50多年的社会变迁的历史。
《茶馆》的叙述动机,来自于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
2. 老舍17年时期的戏剧创作
从1949年底回国到1966年8月的16年间,老舍一 共创作剧本23个,其中多幕话剧13个,主要有: 《方珍珠》《龙须沟》《茶馆》《春花秋实》《女 店员》《全家福》《青年突击队》《西望长安》 《红大院》《神拳》《一家代表》《宝船》《火车 上的威风》等;独幕话剧1个:《生日》;曲剧1 个:《柳树井》;二人抬1 个:《走西口》;歌舞 剧1个:《消灭细菌》;多幕歌剧2个:《大家评理》 《青蛙骑手》;改编戏剧4个:《青霞丹雪》《十 五贯》《荷珠配》《王宝钏》。
第四章 老舍的《茶馆》与田汉 的《关汉卿》
第一节 老舍和他的《茶馆》 一、作家简介:“文艺队伍里的一个劳动模范”
1.老舍的生平(1899.2.3~1966.8.23),老舍在 20~40年代可谓硕果累累,《二马》、《离婚》、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小说的问世,奠定了 老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地位。
剧本通过大杂院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写 出了历尽沧桑的北京和备尝艰辛的城市贫
民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献给新
中国的一曲颂歌。
2.旧时代的民间生活浮世绘:《茶馆》
1)《茶馆》的写作与演出
《茶馆》写于1957年,发表于1957年《收获》 7月创刊号,是老舍剧作艺术风格和特点发挥 得最充分的一出戏。 《茶馆》先后于1958年、1963年、1979年和 1991年8月由北京人艺四次演出。1980年秋, 《茶馆》作为我国第一个出国演出的话剧剧 目,应邀去西德、法国、瑞士,其后又去日 本演出,都获得极大的成功。
子和二德子之流。
另一类是被逼得家破人亡的受压迫受损害者, 如胆小怕事的茶馆老板王利发、民族资本家秦 仲义、由旗人沦为劳动者的常四爷、破产的农 民康顺子卖女等,他们由青壮年到老年的生活 变化是越变越穷苦,越变越愤懑,越觉醒。
《茶馆》人物塑造的成就,当然 首先表现在对作品中主要人物的 刻划上。王利发、常四爷、秦仲 义是三个贯穿全剧的主要人物, 是三个时代的历史见证人,他们 最后成为三个旧时代的殉葬品, 他们不仅个性鲜明,而且集中体 现了时代的变迁和趋向。
时代”。
《茶馆》一剧把深刻的主题深扎在历史演变的 土壤之中,使之具有更加坚实的生活基础,并 通过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昭示给人们。老舍的 夫人胡絜青说得好:“看过这个戏,人们自然 地能明白这样一个真理: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 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别的道路统统 不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不行,实业救国不行, 乞求洋人不行,委曲求全不行,个人奋斗不行, 唯有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行,这就是《茶馆》的 主题,这就是《茶馆》的现实意义。”
(胡絜青:《关于老舍的〈茶馆〉》,《戏剧艺术论丛》 1980.2)
3)《茶馆》的人物与艺术
《茶馆》的思想与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最主 要的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A、鲜明生动、富有深刻主题内蕴的人物形象。 一类是依附于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统治阶级 的鹰犬爪牙和社会渣滓,如西太后的宠奴庞 太监、说媒拉纤的人口贩子刘麻子、相面为 生的鸦片鬼唐铁嘴、特务打手吴祥子、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