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09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019年中考真题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9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01期)-2019年中考真题历史
试题分项汇编(解析版)
2019年中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
专题09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考点48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创建1.(2019年山东潍坊)1901年,“建设新中国”一词在报刊上频繁出现,有人倡言“推翻旧政府”“立党救国”。

这反映了
A.维新变法影响深远
B.中国同盟会力量壮大
C.革命思想迅速传播
D.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中“1901年”、“推翻旧政府”“立党救国”,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清朝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民族危机空前深重,在此背景下,革命思想迅速传。

要求推翻腐败的清政府,挽救中国。

C项不合题意;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保留了皇帝。

A项不合题意;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B项不合题意;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党政权,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 三项不合题意。

故选C。

2.(2019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经过10月10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一小批士兵匆忙地临时订出了当天晚上的计划,坚决地出击……到凌晨,武昌的清政府已被打垮。

”史料中记载的重要事件是
A.护国战争
B.北伐战争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经过10月10日,到凌晨,武昌的清政府已被打垮”,这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故D符合题意。

护国战争是1915—1916年,北伐战争是1926—1928年,戊戌变法是1898年,故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2019年福建)“辛亥革命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这主要体现在当时
A.提出三民主义
B.推翻封建制度
C.建立民国和颁布《临时约法》
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2000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颁布了《临时约法》,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大门,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B项是推翻了封建帝制,D项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4.(2019年江苏苏州)20世纪初,当欧洲逐渐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的时候,列宁曾热情地称赞“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

这里列宁称赞的是
A.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气象一新
B.十月革命使中国人民看到曙光
C.中共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D.国共合作推动了大革命的兴起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20世纪初,当欧洲逐渐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的时候”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一战临近的背景下列宁所言,列宁称赞的是辛亥革命后社会政治生活活跃的景象,故A符合题意;十月革命使中国人民看到曙光、中共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国共合作推动了大革命的兴起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5.(2019年福建)下图所示为实业张謇所办公司发行的股票。

票据发行的年份应是公元
A.1933年
B.1934年
C.1935年
D.1936年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计民国元年;公元1913年,即民国2年;公元1914年,即民国3年……其中规律为: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2﹣1,由此可见,民国二十五年,25+1912﹣1=1936年,所以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6.(2019年江西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中国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

……中国国民有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唯一出路。

——摘自朱志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兴民权改民主”不懈努力,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答案】(1)成果: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或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或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兴民权改民主”,发动了辛
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7.(2019年湖南长沙节选)所谓近代化是指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思想文化上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群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

”……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摘自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

【答案】(2)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中华民国。

【解析】(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实现了民族注重以。

辛亥革命后,创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实现了民权主义。

考点49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1.(2019年河北)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抱憾而逝,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

但孙中山为进步定了基础,其追随者得以在此基础之上继其遗业。

材料中的“痛苦与失序”不包括
A.武昌起义
B.袁世凯独裁统治
C.尊孔复古的逆流
D.北洋军阀混战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从而为进步奠定了基础,故“痛苦与失序”不包括武昌起义,故A符合题意;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开始独裁统治,为了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故民国时期“痛苦与失序”包括
BCD,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2.(2019年山东潍坊)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成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A.帝制复辟
B.军阀混战
C.日本侵华
D.东北易帜
【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之后死去,北洋军阀分裂,中国进入军阀混战时期。

1926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

1927年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基本结束。

B项符合题意;A项不合题意;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失败,开始侵华。

C项不合题意;1927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党形式上统一了中国。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

故选B。

2019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9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1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飞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
A.20万年前B.距今10000年左右
C.春秋战国时期D.北朝时期
【分析】本题考查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在春秋战国时期。

【解答】铁农具出现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广泛使用。

牛耕出现也在春秋时,战国时期推广。

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所以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掌握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的时间和意义。

2.(1分)“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


为此,汉武帝()
A.分封诸侯B.广设郡县
C.实施“推恩令”D.设立“三司”
【分析】本题以“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

”为依托,考查汉武帝实施“推恩令”。

【解答】“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


为此,汉武帝实施“推恩令”。

西汉初年,分封了许多封国,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横征暴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为消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国家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

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使西汉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汉武帝推进
大一统措施的相关历史史实。

3.(1分)“以六觚之一面乘一弧半径,三之,得十二觚之幂。

……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

”以此为基础,取得领先世界近千年成果的是()
A.华佗B.祖冲之C.毕昇D.汤显祖
【分析】本题以“以六觚之一面乘一弧半径,三之,得十二觚之幂。

……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为依托,考查祖冲之。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南朝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故取得领先世界近千年成果的是祖冲之。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4.(1分)唐太宗、高宗时,“各国或派使臣来朝见进贡,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以及民间的自由往来,……域外交通,非常发达”。

材料陈述的是()
A.诸子百家争鸣B.大运河的开通
C.中外交流频繁D.都市生活繁华
【分析】本题以“唐太宗、高宗时,“各国或派使臣来朝见进贡,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以及民间的自由往来,……域外交通,非常发达”为切入点,考查了唐朝的对外交往。

【解答】根据题干“各国或派使臣来朝见进贡,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以及民间的自由往来,……域外交通,非常发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中外交流频繁。

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很多外国人到中国贸易、学习、居住。

这些促进了中外交流,丰富了唐代文明,提高了唐朝的国际地位,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故选:C。

【点评】考查了唐朝的对外交往,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1分)如图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

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丝绸之路开辟B.江南地区开发
C.海外贸易繁荣D.清朝经济兴盛
【分析】本题以“图片1700、1820年”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明清经济的发展。

【解答】依据图片“1700、1820年”可知,是反映清朝经济的发展。

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后迁都沈阳,改称盛京。

皇太极重视发展生产,改革内政,并注意选拔人才,联合蒙古各部,势力不断扩大。

他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皇帝,改国号为清,他就是清太宗。

1644年,满族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成为中国历史上统一的王朝﹣﹣清朝。

选项ABC 不是在“1700、1820年”时间,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6.(1分)“打下了清王朝的大半江山,…领导者内讧,加之清政府的国剿…最终以失败告终。

”材料描述的是()
A.林则徐查禁鸦片B.太平天国的兴亡
C.英法火烧圆明园D.义和团反帝斗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851年金田起义;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后,相继建立各项制度,史称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初具建国规模。

1853年定都天京,其后进行北伐,东征与西征,1856年军事上达到全盛,同年天京事变爆发,由攻势转为守势;一直到1864年被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以失败而告终。

据“打下了清王朝的大半江山,…
领导者内讧,加之清政府的国剿…最终以失败告终。

”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太平天国的兴亡。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

7.(1分)“他们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

客观地看,他们能够从磐石般沉重、数千年积滞的传统营全中突破而出,很不容易。

”“他们”的历史功绩是()
A.创办近代工业B.黄海海战壮烈殉国
C.矢志为变法献身D.兴办大生纱厂
【分析】本题以“他们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

客观地看,他们能够从磐石般沉重、数千年积滞的传统营全中突破而出,很不容易。

”为切入点,考查了洋务运动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他们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

客观地看,他们能够从磐石般沉重、数
千年积滞的传统营全中突破而出,很不容易。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指的是洋务运动的洋务派。

洋务运动主要内容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兴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兴办了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开平煤矿(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等;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建立新式海陆军。

陆军:组建新式洋枪队;海军:建成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故选:A。

【点评】考查了洋务运动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8.(1分)7月27日,周恩来赶到南昌,组成包括李立三、恽代英、彭湃在内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的目的是()
A.指导武昌起义B.创办黄埔军校
C.领导南昌起义D.创建工农红军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27年7月27日,周恩来到达南昌。

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在江西大旅社成立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谭平山等组成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为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

接着,前委会详细研讨了有关起义的事项,进行了周密部署,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故7月27日,周恩来赶到南昌,组成包括李立三、恽代英、彭湃在内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的目的是领导南昌起义。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

9.(1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受挫的情况下,中国军队取得对日作战的胜利,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

”材料评述的是()
A.台儿庄战役B.保卫大武汉
C.百团大战D.第三次长沙会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41年12月24日一1942年1月15日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赢得会战的胜利,这一胜利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也令国际舆论刮目相看,鼓舞了盟国的抗日斗争。

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受挫的情况下,中
国军队取得对日作战的胜利,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

”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评述的是第三次长沙会战。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相关史实。

10.(1分)蒋介石曾写道:“对毛泽东应召来渝后之方针,决以诚挚待之。

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

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

”这里的“渝”指的是()
A.广州B.瑞金C.西安D.重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重庆谈判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

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据“对毛泽东应召来渝后之方针,决以诚挚待之。

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

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

”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渝”指的是重庆。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重庆谈判的相关史实。

11.(1分)如图中的庆祝场景,出现在()
A.抗日战争胜利时B.开国大典中
C.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D.中葡澳门交接仪式
【分析】本题以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

【解答】由图片中“公私合营”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我国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是在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是1953年到1957年。

因此图中的庆祝场景,出现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故选:C。

【点评】本题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2.(1分)小岗村“大包”带头人之一的严金昌曾说:“过去在生产队,上工一条龙,千活
大呼隆,干多千少一个样,都是10分工,……出勤不出力,光工分多有什么用呢?”他的诉说,表达了()
A.土地改革后的喜悦B.对农业合作化的思考
C.对农村改革的肯定D.国企改革前夕的期盼
【分析】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解答】“过去在生产队,上工一条龙,千活大呼隆,干多千少一个样,都是10分工,……
出勤不出力,光工分多有什么用呢?”说的人民公社时期吃大锅饭,农民没有劳动积极性。

他的诉说,表达了对农村改革的肯定。

由材料内容可知与ABD无关。

故选:C。

【点评】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意义。

13.(1分)指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分析】本题以“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会议”为切入点,考查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相关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故选:D。

【点评】考查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4.(1分)发祥于西亚地区的文明古国是()
A.古代印度B.古巴比伦王国
C.雅典城邦D.法兰克王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巴比伦王国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位于西亚两河流域的伊拉克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两河流域出现过古巴比伦王国。

发祥于西亚地区的文明古国是古巴比伦王国。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古巴比伦王国的相关史实。

15.(1分)按时序排列欧洲文明演进过程中的相关现象,正确的是()
①罗马帝国的分裂
②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
③拜占庭帝国灭亡
④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分析】本题考查欧洲文明涉及的相关政权,注意准确识记相关史实发生的时间。

【解答】①罗马帝国的分裂是在395年;②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是在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3年;③拜占庭帝国灭亡是在1453年;④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是在843年。

故选:D。

【点评】排序型题目需要准确识记相关事件的发生时间或逻辑关系。

16.(1分)“花刺子密改进印度数字、0符号和十进位法,被改进的数字系统后来传入欧洲,代替繁杂的罗马数字,使人类的计算体系发生深远变革。

”材料评述的是()
A.“公历“的由来B.阿拉伯数字
C.巴格达的“智慧宫”D.计算机网络
【分析】本题考查了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是现今国际通用数字。

【解答】“花刺子密改进印度数字、0符号和十进位法,被改进的数字系统后来传入欧洲,代替繁杂的罗马数字,使人类的计算体系发生深远变革。

”材料评述的是阿拉伯数字。

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阿拉伯数字的相关史实。

17.(1分)14世纪前后,西欧各国萌发了新的生机。

其在经济上的表现是()A.雇工分工合作兴起B.人文主义思潮流行
C.哥伦布“发现”美洲D.“三角贸易”开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4世纪前后西欧各国萌发的新生机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4世纪前后,意大利兴起了许多城市国家。

这些城市商业发达,手工工场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发展工商业富裕起来,开始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

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14世纪前后,西欧各国萌发了新的生机。

其在经济上的表现是雇工分工合作兴起。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14世纪前后西欧各国萌发的新生机的相关史实。

18.(1分)“1774年,殖民地代表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殖民地人民决心为民族独立、自由,与英国决一死战”。

领导人民赢得“独立、自由”的是()
A.伏尔泰B.乔治•华盛顿
C.拿破仑•波拿巴D.卡斯特罗
【分析】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开始。

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了胜利,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故领导人民赢得“独立、自由”的是乔治•华盛顿。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1分)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蒸汽机的直接作用是()A.提供了有效便捷的动力B.促进了工厂规模的扩大
C.英国成为首个工业国家D.带动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工业革命中瓦特完成了对蒸汽机的改进。

【解答】工业革命中瓦特完成了对蒸汽机的改进,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蒸汽时代,提供了有效便捷的动力。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工业革命的内容与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