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参考]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doc

[实用参考]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doc
[实用参考]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doc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实验研究课题:植物极性现象的观察

实验思考:生物课本在第四章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中提到“生长素在生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形态学的

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为了验证

这一理论,我们组设计了这个证明植物极性生长的实

验。

实验原理:植物的生长是有极性的。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有调节作用)在茎内总是按一定方向从形态学上端(原长叶

的一端)输送至形态学下端(原生根的一端),无论

将茎怎样放置,给予怎样的外部条件,如果能生长,

则必在形态学上端长叶,形态学下端生根。

实验材料:绿箩的茎,吊兰的茎,红线,培养盘,剪刀。

实验步骤:

1、剪取绿箩和吊兰茎,将原有根、叶除去。

2、把绿箩和吊兰的茎在节处用剪子沿斜着的方向剪断,以确保每

节茎上都留有待生根处和待长叶处。

3、在原长叶一端(形态学的上端)用红线系了几圈,作为标记,

以备实验证明。

4、接着把作好标记的一节节茎平躺着放在盛有水的培养盘中,

使其两端都泡在水中。

5、将培养盘放在阳光、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

6、1到3天换一次水。不能直接用自来水,因为其中有消毒用的

氯气对植物生长不利,要在阳光下晒一晒,既可以保证水的质量,又可以保证水的温度适宜,观察其生长情况。

实验改进:

K将一部分茎放在琼脂中培育,因为琼脂营养丰富,但效果不佳。K剪吊兰茎时,把以前剪绿箩时每一节剪一段改为每两节剪一段,有助于成活率提高,实际效果良好。

K培养盘面积大,水蒸发得快,尤其是双休日两天不方便换水,植物常处于缺水状态,为解决此问题我们每天晚上把透气性好的沙布盖在培养盘上,减慢其蒸发。结果起到了一定作用。

实验结果:七根绿箩茎和两根吊兰的茎在系红线一端长叶;三根绿箩茎和十根吊兰的茎在远离红线一端生根;其余的

未生根或长叶。

实验结论:证明植物确实具有极性生长现象。

参加实验人员:

组长:苗江江

组员:邢晓庆、陈真、宫晓静、刘学友、王亚楠、王飞鸿、郭雯雯、王鹏

重力对根的影响的验证

实验思考:尽管这项实验周期较长,但实验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易于观察,小组成员对此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组决定一试。

实验原理:根在重力作用下会向重力方向生长。

实验假设:根会因重力的影响而竖直向下生长。因此,随着蚕豆的被旋转,根会绕蚕豆生长形成环形根。

实验材料:泡沫小块,刚刚浸泡发芽的蚕豆,大头针几枝,带盖广口瓶一个。

实验步骤:首先,将蚕豆四粒分别固定在泡沫块的垂直四面上,并使蚕豆芽保持水平(如图1)。

之后,将泡沫块放入水中,使水恰好浸到蚕豆的1/2处,最后盖上瓶盖。为防止蚕豆根萎蔫,注意每天换一次水。并始终保持蚕豆的根的顶端处于水平位。即要每隔一定时间转动蚕豆种子,大约

每次逆时针转45°。

实验结果观察:由于长期浸泡,大部分蚕豆都已开始腐烂,少量已长出幼根,并开始沿着蚕豆向下的蚕豆已停止生长,根尖出现锈色,并也已出现腐烂现象。因此虽个别实验材料观察到了现象,但并没有全部成功。多数因生长过程中腐烂而无法继续进行。

我组决定改进方法,重新开始实验。并用琼脂代替水作为营养基,重新验证假设。

最后结果:明显观察到蚕豆环形根的生长现象。(如图2)实验结论:证明植物根受重力因素的影响,具有向地性。

实验人员:

组长:林永辉

组员:王哲、马小强、卢浩东、张娜、孙雪丹

实验研究课题:植物的根趋向营养土

实验的思考:通过自学,我们了解到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会引起定向的运动,称为向性运动。运动的方向随刺

激的方向而定。在水和肥的刺激下,植物的根会向含水

和肥量多的方向生长,称为向水性、向肥性。由此我们

设计了这个实验来验证植物的根趋向营养土。

实验原理: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会引起定向的运动,称为向性运动。运动的方向随刺激的方向而定。在肥的刺

激下,植物的根会向含营养量多的方向生长,称为向肥

性。

实验材料:营养土校园内普通土玻璃箱蚕豆种子(种前要泡1-2天)实验步骤:把干土倒入玻璃箱中,并铺成与水平面成45°角,然后把蚕豆种子种入箱中,每侧各种4—5颗,每颗间距

4厘米左右。(见图示)

实验注意:(1)种植时要贴壁种,这样便于观察。

(2)不能种得太深,深处含氧量少,不利于种子的萌发,影响效

果。然后在上面覆盖好营养土,适量浇水。

实验结果:蚕豆的根多数朝向营养土生长,有些根沿斜面生长,其实验现象非常明显的。

实验分析:通过这次实验验证了植物的根的向肥性,达到了预期的实验目的。但有的种子没有成功。主要原因是有的水浇

得太多,使普通的土区水分充足甚至多余营养土,使种

子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快速萌发,受重力因素影响,朝

下生长,从而干扰了实验。另外,一些种子种得稍深影

响生长也是原因之一。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趋向营养生长,具有向肥性。

实验成员:

组长:李龙龙

组员:王欣欣、纪璐雯、韩帅、范娜、屈奇

植物根的趋向水源法

实验思考:通过自学得知,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称为向性运动。如:植物幼苗的向光性生长,根的向重力性生长,等等。那么,如果在一容器的一端提供丰富的水源,植物的根一定会向水源处生长,且靠近水源处的幼苗高挺、茁壮、嫩绿,而远离水源的幼苗矮小、蔫萎、发黄。

实验原理: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它的运动方向随刺激的方向而定。在单侧水源丰富的刺激下,植物的根表现出向水性生长的现象。

材料用具: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其它豆类种子也可),玻璃缸,营养土,在盒底两侧对称扎眼的胶卷盒或其他塑料小瓶(眼不要过多、过大)。

方法步骤:

①在擦拭干净的玻璃缸中倒入营养土,摇平,使土占据玻璃缸的2/3。

3-5厘米)。

③择选两组种子,每组4~7个,且每一组种子的种类及发育程度相近。

④将种子相隔相同距离,贴着玻璃缸壁塞进土中。(见图示)

⑤把一定量的水注入胶卷盒里,尽量避免将水撒在塑料小盒外。

⑥最后将玻璃缸放置在温暖的地方,并每天浇大约半瓶的水。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这几天的观察和测量得出:虽然植物的根同时也向两侧生长,但总体上还是向水生长。一些同学的实验结果为:从第一颗种子到第三颗种子,无论是根还是幼芽,其长度都是呈依次递增的趋势,而第四颗却很矮小。而一些同学的实验结果显示,第三颗生长的最好,第二颗

次之,第一颗和第四颗发育的都不太好,其表现为矮小,发黄。对于这种状况,我们结合书本知识分析其原因:是因为种子离水源太近,会导致种子因水分过多对氧气吸收不足生长缓慢,因此第一颗没有第二颗发育的好;而只是氧气充足,水分不够,种子依旧不会发育的很好,因此第四颗种子远不及第三颗长的好。而几个同学的不同结果的产生是由于我们摆放的种子的距离和所浇的水量个不相同造成的。但总体来说,在靠近水源的地方,植物的幼芽生长的迅速,且健壮、绿嫩;在离水源远的地方,植物的幼芽生长的缓慢,且发黄、矮小。

实验结论:充分证实了植物根的向水性,说明了植物具有向性运动。

实验小组成员:

组长:张丹

组员:李梦雨、陈秋杰、于珍珍、任梦莲、许莉、葛丽丽

植物向光性实验的验证

实验思考: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称为向性运动。向光性使植物的茎、叶处于最适宜利用光能

的位置,有利于接受充足的阳光而进行光合作用。由

此可以设计两组实验进行对比。第一组植物受单向光

刺激;第二组植物不受单向光刺激。结果应该发现胚

芽鞘在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如果将胚

芽鞘的尖端用一个锡箔小帽罩起来,胚芽鞘则直立生

长。

实验原理: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它的运动方向随刺激的方向而定。在单侧光刺

激下,植物表现出向光性运动。

实验用具:小麦种子、琼脂、清水、培养皿、锡箔纸、天平和砝码、大烧杯、不透光的纸盒(可用黑纸贴在纸盒表面)、

塑料小盒、剪刀、解剖针、胶带。

实验步骤:

1、实验前一、二天将干燥的小麦种子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

浸泡。

2、用天平称量出3.6克琼脂粉,用大烧杯量取400毫升清水,

(浓度为0.9%)将琼脂倒入烧杯,加热至杯中无沉淀物。3、将熬好的琼脂倒入塑料小盒中,稍静置,将泡好的小麦种子

撒入琼脂中,盖上盒盖,放在不透光的纸盒中,蔽光四天。

4、用锡箔纸围绕解剖针卷成长约2厘米、顶端封闭的小帽,套

在已长成的其中一些胚芽鞘顶端(对照组)。其余胚芽鞘保持原样(实验组)。

5、在不透光的纸盒与胚芽鞘高度相近的地方挖一个的小孔,把

塑料小盒放入其中,封住纸盒口。

6、两天后,取出塑料小盒,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植物向光性生长现象不明显。

实验分析:实验失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播撒小麦种子无规则,致使长出的胚芽鞘位置混乱,不便分组对照。

2、小麦种子蔽光生长时间过长,使胚芽鞘生长过长并且尖端已长出幼苗,致使后面的向光性实验现象不明显。

对下一轮实验的改进:

通过第一轮的实验经验及所犯的错误,我们对第二轮实验的进行有了一些改进。首先,挑选种子时,挑选一些饱满的种子。其次,在播种小麦种子的时候,使其之间有一定间距,并且使之横成行、纵成列排列,保证每颗种子的生长空间。在给胚芽鞘分组时,去除劣质的和长势不好的,保留优质的粗壮的胚芽鞘,并以塑料小盒的中线为边界,一边罩上锡箔小帽,而另一边则保持原样,以便对照。再次,对小麦种子的蔽光生长时间进行限制,由4天缩短为2天,即在胚芽鞘长出1到2厘米时,停止蔽光,以便使接下来的向单侧光照方向弯曲现象更加明显。

实验小组成员:

组长:丁浩组员:许雷雨、戚梦如、刘正汉、汪瀚翔

重力对根的作用反应在伸长区部分的验证

实验思考:在初中生物课中,我们曾接触过关于植物的根的有关知识。并在这一章节的动手实验中曾要求验证“根的生长主要作用在伸长区”,但由于条件制约我们并没有付诸实验。高中生物课又涉及到了关于根的向地性生长的知识,所以我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不仅验证重力对根的影响,而且可见其作用主要反应在伸长区。

实验原理: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

实验材料:已发育约1cm长的根的蚕豆种子、浓度为0.9%琼脂块、清水、君子兰土、空玻璃瓶、碳素笔。

方法步骤:取根长约1cm左右的蚕豆种子,用碳素笔在其根部约每隔1mm处作一标记,共作10处标记。(见图示1)

然后分别放入装有琼脂、水、土的玻璃瓶中,将瓶盖盖好。放于温度适宜、避光的环境中,简单的实验操作结束了。接下来的任务便是静观其变了。

结果分析:蚕豆种子在琼脂中早期长势良好,这是由于空气与水份的比例恰好适宜种子的生长,而水中的空气较少,所以蚕豆种子在水中生长得很慢。土壤中由于各种养料齐全,虽在前期较琼脂中种子生长速度缓慢,但后期长势良好。基于以上因素,由于我们所做的是短期实验,观察现象需要明显,所以选择种子在琼脂中生长较为适宜。

蚕豆种子的根的伸长部分主要集中在第一个标记处,第二条标记以上部分有明显凸起(即根毛),所以确定这一部分为成熟区,由根尖处成熟区往下即为伸长区,所以确定蚕豆种子根的受重力因素的影响主要反应在伸长区部分。(见图示2)

结论:重力对根的作用主要反应在伸长区

实验组成员:

组长:刘文龙

组员:刘贝贝、牛玲玲、吴新磊、唐探探、姜浩

植物根向地性的验证

实验思考:在书中“植物向性运动”一课中,提到植物根的向地性生长,讲到植物根的向地性生长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在植物生长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在课本中有此插图。我们决定选做此实验,亲手验证向地性运动的存在。

实验原理:通过不同位置的种子生长出的根都指向重力方向,证明植物根向地性运动的存在。

实验器材:24个培养皿,一个500毫升的烧杯,玻璃棒,天平,电炉子,胶带。

实验材料:琼脂粉末,48颗经水浸泡过的黄豆种子。

实验过程:

1)首先配置0.9%的琼脂溶液,在大烧杯里配置大约400毫升,经计算得出P/400g=0.9%P=3.6g用天平称取3.6g琼脂粉末倒入烧杯中加少量凉水搅匀,之后再加入热水至400ml(为了缩短加热时间)。

2)把烧杯放到电炉子上面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热20~30分钟,至琼脂溶液较粘稠为止,取下烧杯。

3)将加热好的琼脂溶液倒入12个玻璃皿中,放在一边晾凉。4)待琼脂还未完全凝固时,将黄豆按每个培养皿4颗分别放入,并且放于培养皿的不同位置上(如图)。琼脂凝固后便可将豆子固定住了。

5)将另外12只培养皿当作盖子放上去,并用胶布将两只培养皿的接口粘好。并在胶布上写一个“上”字,方便以后的观察。在标签上写上日期及组号,贴在玻璃皿底部。

6)将12套培养皿竖直放入纸盒中,保持“上”字朝上,避光保存。

实验结论:

植物的根向重力生长,

这样有利于根向土壤深处生长,有利于植株的固定,有利于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

实验延伸的思考与实践:在试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要想实验成功的关键就是注意不要转动培养皿。这样,我们想到如果将一组培养皿经几天顺时针转动一次,使种子的方向不断变换,经过几次的转换位置,根苗不受培养皿转动影响,始终向下生长,不久根苗就可绕成圈儿形,更加验证了植物根的向地性生长。我们尝试验证想法,结果取得成功。

实验成员:

组长:石潮林

组员:王保国、乔远远、郭梦雨、田小青、赵鹏

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思考:通过自学,我们对标题《植物激素调节》产生了兴趣。植物产生向性运动的原因既有外界原因又有内在原因。其内在原因是否受激素的调节呢?我们想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书中提到生长素,但实验用它不好获得,可用人工生长素类似物替代。我们选用了萘乙酸(实验药品商店或实验室就有)。

实验原理:利用植物的向光性。

实验假设:若涂抹适量浓度的萘乙酸后,植物生长有明显的向光性,则说明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有作用。

实验器材:烧杯、天平、剪刀、药匙、牙签、玻璃棒、塑料盒(带盖)

实验药品:琼脂粉、萘乙酸

实验材料:浸泡过两三天的小麦种子或玉米种子

实验过程:

1、配制0.9%的琼脂溶液:称量、加水、熬至稀糊状,大约半小

时。分装在几个小塑料小杯中。

2、冷却后放入几粒小麦种子或玉米种子。

3、将种子保持在合适的温度下并避光,让其生长。

4、配制一定浓度的萘乙酸溶液

5、玉米开始发芽,胚芽鞘竖直向上。挑取一竖直胚芽鞘剪去其上

部2-3mm,将萘乙酸涂于胚芽鞘一侧。

实验应有的现象:一段时间后,胚芽鞘出现向未涂萘乙酸的一侧弯曲,证明涂萘乙酸一侧胚芽鞘生长速度比未涂萘乙酸的一侧生长得快。从而得到结论: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

对实验结果分析即展望:我们的实验没有看到预期的结果。分析原因,主要是萘乙酸的浓度掌握不好。因其浓度非常低,配制时量很难掌握。书本中记载:生长素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所以,常老师和实验室宋老师帮助我们到环保局用分析天平称量固体萘乙酸的量。正在继续实验中。虽然我们还没有取得最后的成功,但我们不气馁,一定会进行到底。

实验成员:

组长:刘文龙

组员:赵凯强、张士帅、王常雨、王琴、张文

K在汇报前一天该组经过努力取得了成功。萘乙酸浓度为10-6mol/l时,对去除胚芽鞘尖端的玉米幼苗和去除顶端的蚕豆幼苗有明显的促进生长的作用。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

生物教学案例 龚宗茂 一、案例背景及学情分析 《减数分裂》是苏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的第1节内容。本节课内容与上学期学过的有丝分裂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又是后面学习遗传变异的基础,所以本节课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学习中有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本节课内容由于图像多,曲线多,变化抽象等特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教材比较经典的一个内容,也是我们广大教育者值得思考的一节课。为了学生便于理解,这节课采用多媒体动画、绘图和列表等方法来模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变化以及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在整个减数分裂的学习中采取多种活动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让学生用建好的彩纸到讲台上演示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变化。另外,由于我们普通班的学生基础比较差,所以在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中要做到形象化、整体化和直观化,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减数分裂的概念;? 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的化。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体验合作的力量,养成团体意识和合作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用辩证的观点认识生命现象。 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的变化教学方法利用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模型模拟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来学习减数分裂的相关内容。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用ppt打出“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动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进入学习目标做好心理准备。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我们人类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教师提问:假设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以有丝分裂的方式产生两性生殖细胞,这个假设成立吗?通过学生的假设,从而进入新课《减数分裂》。 (2)减数分裂的概念活动一??小组自主学习:减数分裂的概念学生阅读教材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同时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对象”、“时期”、“特点”、“结果”几个字,让学生从这几方面来更深刻的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下一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开始减数分裂模拟探究活动。 (3)?精子的形成过程在让学生模拟减数分裂之前,先让学生了解“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四分体”这三个概念,并在ppt上投出:1对同源染色体=1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

2019年度七年级生物质量分析报告

2019-2019 学年度七年级生物质量分析报告七年级生物质量分析报告上学期末考试教学工作已完成,现将七年级生物期末考试成绩做如下总结: 一、本学期教学成绩: 七年级 总分人数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人及格率优秀人数 优秀路率1 班2538 44 57.68 95 17 22

50 4 9 2 班264 3 46 57.46 87 15 22 47.8 5 10.9 3 班2429 45 53.98 90 20 18 40 3

4.4 总评 7610 135 56.4 95 15 62 45.9 4 8.1 二、检测情况分析。 1、选择题:30 分。考查学生对生物生命现象、结构特点、 生理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其中第 3、5、8、11、17、19、2 4、26、36、40 小题失分较多,其次是第1、13、15 小题。 2、读图分析题:8 分。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技能及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各结构的功能。此题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失分较少。 3、实验分析题:22 分。考查学生: (1)探究实验五个步骤的设置及对照实验的设置。学生不能正确的作出假设。 2)对照实验中对变量的控制不能准确的找出 (3)部分学生还不能准确的画曲线图。

4、资料分析题:30 分。 (1)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考查。学生基本能掌握。 (2)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知识的考查。学生基本能掌握。 (3)可持续发展中提倡绿色生活中,衣、食、住、行,学生所提的建议可行性不够强。 三、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1、教师目前对于课标,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处于学习与研究 阶段,对于七年级新旧教材和教学理念的对比已有一定认 识,但对于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还在进行积极的探索过程中。2、教师的角色有了一定的改变:逐渐由教学的主体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3、对于学生个体的学习基础、家庭教育情况了解地不够,师生配合还存在一定差距,对学生的分层次教学和要求还需改进。 4、教学中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期望值过高,有时比学生还着急,对学生的分析不到位。 5、与学生的相互配合处于磨合与适应阶段。 6、对新知识、信息、技能的储存不够,教学中难以信手拈 来。 7、课堂气氛活跃,但程度还应加强,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教学中对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不够。

2018年高考生物试卷分析报告

梳理高考试题,打造高效课堂 ---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二卷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高一柴娜 2018年陕西省高考理综采用的是全国二卷,生物学科试卷的结构延续了近几年的格式,总分值也不变,满分90分。其中选择题6题,共36分,非选择题共5题,包括必考题4题,共39分,选考题仍为二选一,15分。总体来看,充分体现“考查教材主干知识,突出综合能力”的鲜明特点,在全面考查考生的生物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要的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能力,体现新课标理念,命题总体感觉平稳有序。 一、考点分布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选择题中只有第3题属于必修三内容,其余为必修一内容,必考题中29、31属于必修三内容,30为必修一内容,32为必修二内容。必修部分试题分布情况为:必修一占38分,必修二占12分,必修三占25分。可见必修一的比重非常大,必修三次之,与知识点分布的密集程度成正比。 二、试题考查特点 1、核心考点重点考,适当兼顾知识的覆盖面 今年出现的核心考点包括:蛋白质的功能、人体激素的变化及功能、垂体的功能、光合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微生物培养、基因工程等。核心考点每次会以新的形式出现,所以建议2019届考生复习过程中应继续重视对历年试题的变式训练。 除核心考点外,今年的考题还以一题多角度的形式考查了非核心考点。如第3题,比较了种子风干处理前后的4个方面的变化,第4题列举了高中所学一些病毒的特点,要求考生能对知识进行归类、辨析相关生物结构或生物学现象的异同点,体现了科内综合的特点。 试题难度不大,只要复习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勤整理,善归类,以教材为“本”,以考纲为“纲”,应对这种类型的问题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2、注重能力的考查,体现学科特色 对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生物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温泉县 2014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一、考试基本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试卷是县教育局统一订购的、由新疆教研室出题的试卷,考试由学校教务处安排按照期中考试成绩分考场单人单桌的方式进行,阅卷由学校统一组织,召集本校理化生组及其他教师进行流水阅卷,从而保证了良好的考风考纪,公平、公正、如实地反映了学生的考试成绩。 二、考试成绩统计: 三、试题评价: 本次试题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合理性的特点。具体说来:1、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容量适当,试题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全卷由两大板块组成,即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部分。其中此次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题目都很基础,不算很难,也易得分;非选择题共4道大题。2、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试卷考查的内容基本覆盖了八年级一至六单元的主干知识,紧扣新修订的“初中生物课课程标

准”。非选择题部分试题题型都是书上基础知识,也同是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的基础知识,最后的大体也很贴近学生生活。3、注重能力的考查。考查学生通过运用基础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试题选材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是基本知识。让学生运用所学有关基础生物知识进行判断和分析,有针对性地做题。 四、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客观题答题概况:单项选择得分率较低,由于难度不大,只要细心,认真作答,学生一般均可取得较高的分数。可是实际却是得分不理想,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掌握不到位,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差。 2、非选择题(二)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掌握情况,从卷面可以看出四分之一的学生答题非常准确,还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几乎空白,书写凌乱,概念模糊。 3、非选择题(三、四、五)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是判断题三分之一的准确率不错,但一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失分率较高。四是连线题学生有部分同学都能做对,但还有一部分显示知识缺乏,连得错误比较多。对于第五题的第二题学生解题能力薄弱,答题规范不严谨,同时得分率比较低,学生审题不严谨是最大的问题,回答的不是很准确。 五、改进与建议 1、抓全体学生,面向大多数。由于生物学科的特点,它可以在比较在一定时期内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因此我们要对每个学生负责,即使无升学希望,也要让他们了解一定的基础知识,当有些学生结束学生生活后,了解一定的生物知识,能有一定的生物素养。我们不但要提高成绩,更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2、加强开放性试题的训练。每次复习时都要拿出专门课时进行训练,教给学生答实验问题的方法和要求,尤其是得分点。对知识点中运用、体会、懂得类要求,自己抓常考题目题型,大胆对学生进行训练,尤其要以运用放在首位。 3、加强习题的筛选。我们能接触的到好的辅助材料不多,很多学校用的其中一本不错,但不能完全满足复习需要。因此,教师不能拿一本习题集从头做到尾,要从几本中选择针对性强的试题给学生。复习课一定要做到复习与练习并重,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复习。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案例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案例 长期中学苏燕梅 有些学生感到生物很难学,怎样让学生愿意学生物、学好生物。在实践中我感受到,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组织学生探究性学习等都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还发现,把生物课教学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们从生活中学习生物,更会取得意外的收获。 一、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体验生物学的乐趣 生物学知识源自大自然,大自然是真正的生物知识宝库。在我所教的学生中,有很多是农村的孩子。他们虽然和大自然很亲近,却也往往不能把生活和生物学联系在一起。于是,我会常常利用各种时机,主动为学生们建立这种联系创造条件。比如,在学习"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课时,我事先发动学生到自己的家乡对生物的种类进行调查,使他们获得了丰富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上课时,大家互相交流,共同分析,不但活跃了气氛,而且使学生们的印象深刻,再加上我的点拨引导,使学生们既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还把它同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学到了"活"的知识,取得了令人非常满意的效果。 二、把生活知识带进课堂 讲授"发酵技术"一课,如果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就会使其变得枯燥乏味。而我在教学中提前安排学生到酒厂参观酿酒车间,学生们兴趣高,积极发言,气氛热烈。经过大家相互讨论交流,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了自己生活中经历的内容,从生活经历中提炼出了生物学知识,就使这些知识得到升华,真正成为在他们的生活中起作用的宝贵财富了。 三、动手动脑,在生活中探究、运用生物学知识 学生学习的快乐,不全部在于考试得了理想的分数,更在于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去解决了具体问题。所以,我会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具有探究性质的作业,让学生们去完成。在学习了"发酵技术"一课后,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根据生物课本里学到的内容,自己回家制作一份酸泡菜,请父母做出评价。学生们对这样作业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用这样的情绪去进行学习,怎么会不使他们劲头倍增,加倍努力,取得好成绩呢! 总之,学习生物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生活中学。把学到的生物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提高生活质量。使学生乐学、会学,在生活中得到启迪。是我们每一个生物教师应该努力去做的。

高中生物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2016-2017学年度年皖西高中质量检测高生物试卷分析 金寨县南溪中学高三生物组 一、本次的理综生物试卷结构及考核容和目标 本次理综生物试卷是按照全国课标卷模式进行命题,包含6道选择题,4道必做非选择题,2道选做非选择题,在题型与分值设置上与全国卷保持一致。考核容涵盖必修一、二和三的前两章部分和选修部分,在容上与全国卷保持一致;考核的能力目标中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均有考察,与全国卷考试能力要求上保持一致。具体的试题特点如下: 1、注重基础,重视核心概念和核心知识的考查 在本次试题中,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基本能力的提高,尤其注重高考考纲要求容,突出重点,为以后的复习打下好的基础。 (1)选择题1~6题分别考查:(1)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与特性(2)细胞结构、功能与细胞自噬(3)用放射性标记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相关知识(4)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5)病毒的相关知识与免疫调节(6)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 (2)非选择题(29)题考查了以光合作用为主,结合细胞呼吸、物质交换等知识。(30)题考查了酶的相关知识。(31)题考查了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32)题考查了遗传学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37)题考查了微生物培养和利用。(38)题考查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 本次质检卷的考点覆盖都是高中生物的核心知识,表现出本次考试命题最大程度的贴近全国卷,贴近实战,不过分要求不同知识点试题的覆盖率。至于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知识容哪个更重要,我们不应该划分十分明确的

界限,而应该视知识是否适合设计出能够考查学生能力和素质水平而定,在此基础上再兼顾必修和选修模块的知识容围。 2、注重考查各种能力,特别注重考查实验探究能力 本次考试对学生的能力的要求几乎涵盖考试大纲要求的所有方面。如第2题考查了获取信息能力和细胞结构基础知识的识记辨析能力,第3题考查了放射性标记与细胞分裂,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第29、31、32题通过曲线图、调节过程示意图和表格,考查学生的获取和分析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第30题通过设计实验测定酶的最适PH,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等。 3、注重与生活实际及当下社会热点和科技前沿相联系 第2题中细胞自噬是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成就,第5题中寨卡病毒,第29题中雾霾天气,第30题中急性胰腺炎,第31题中糖尿病等无不与学生的真实的社会生活相联系。 二、学生总体答题情况分析 (1)选择题部分:第3题错选A的较多,反映出学生对细胞分裂过程与放射性标记的关系不清晰,没有能够综合理解和运用;第4、5两题各校学生普遍得分较低和错选率较高,特别是第4题遗传和变异,多数学生错选A项,暴露出学生不重视课本,眼高手低的现象,只想到自由组合,却忽略了交叉互换。第6题多数学生错B项,反映出学生对分泌腺概念没有掌握。(2)非选择题部分:第29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综合分析应用,基础性较强,正答率较高,平均得分5.67。个别学生在(2)○2题错误主要是饱和点、补偿点的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不知道实际变化的是什么。○3题反映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不够。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四坝镇九年制学校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七年级生物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一、学科成绩统计 (一)成绩统计表(保留一位小数) (二)分数段统计表(单位:人) 三、对本次质量检测成绩的分析说明 (一)选择题: 大多数在25-30分之间。其中2、3、6、9、12、15错误的较多。说明了在这部分的基础上,同学们掌握较差.对一些灵活的题型的训练还不够。

(二)判断题 2、5题丢分比较多。主要原因是审题较差,知识点没有掌握清楚,今后应加强这方面训练。 (三)简答题 失分较严重,一是审题能力差;二是识图能力欠缺;三是基本的基本的生物概念理解不到位;在今后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这几方面的训练。 四、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低分过多,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科失去兴趣和信心,部分学生已不仅仅是生物知识没有掌握,而是基本丧失了学生物的兴趣,从他们的答卷就可看出这一点。因为很多同学,除了选择题和少量简答题外,其它题目他们是不会动笔的,选择题又含有许多猜测的成分,那么,这样少得可怜的考分中有多少是他们掌握的东西就可以想象了。 (二)基本的生物概念理解不到位。 基本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往往表现在无法准确识别、判断那些似是而非的问题。 (三)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水平较低。 “三维一体”的新课程目标在冲击着我们脑海中传统的教学观念,但传统的东西根深蒂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的生物教学总是不经意地固守着那个“旧阵地”,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结果仅仅是把学生培

养成了一个个知识的容器,无法将自己学过的知识转化成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 五、改进措施及办法 (一)初中生物教学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初中是学生学习生物的启蒙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比传授给学生生物知识更重要。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科已没有了兴趣。如果我们的教师不能正确对待这种现象,不讲究教学方法,一味地埋怨学生、责备学生,最后放弃这部分学生,必然会导致这些学生厌恶生物教师、厌学生物这门功课。 (二)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要求,这并不是说基本知识的学习已变得无足轻重,而是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生物现象,产生生物知识的过程,通过生物基础知识的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培养能力的途径和载体。因此,对生物基本知识的教学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要求更高、更科学了。 (三)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在生物学科中的地位与作用任何一个生物教育工作者都十分清楚,不必在此赘述。但是,无论是此次考试,还是以前通过其他的老师的了解,都显示出实验教学是我校生物教学的薄弱环节。在生物教师中不能准确理解生物实验教学的目的;片面强

高二生物学科质量分析分析方案

齐齐哈尔市2007----2008学年度下学期 高二生物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生物学科命题组谈华郑玉萍王岚 一、命题原则 命题体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和高考改革“以知识立意为主,向以能力立意为主,突出能力和创新意识考核”的思想。命题遵循“立足基础,强调主干,注重应用,突出能力,体现综合”的原则,体现高考改革方向贴近高考要求,即立足于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原理、立足于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强调了分子与细胞、代谢与调节、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的主干知识。注重引导学生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试卷设计体现了高考改革与课程改革相统一。 二、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本次生物考试进行的是单科检测,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份,第Ⅰ卷共40小题,均为单项选择题,共50分;第Ⅱ卷共6道大题,共50分。<二)试卷的内容 考查知识的内容包括《生物》<实验修订本·必修·第一、第二册)两本书的内容。 1、考查的生物学知识及在试卷中的分布情况

1 / 8 水合综运理识题型份内绪2物质基2A 21A1A细 121A 1C(8>新陈代1A 1C<1 2生命调1A1A 42A1A1A生殖发 352A 2B4A 1B1C(7> 遗传变1A 1C(10> 1A 2B 31A生物进2A 181A1B1A3A 1B1C(9>生物与环1人与生物1C(1> 4综合2B 172A 1B1C(4>实1C(9> 5A=515A=155A=55A=5 4B=81B=21B=24B=8合计2C=14 )2C=16 1C<102C=10 100 23 计<计<23 分)<计37 分)17 <计分)分) 、试卷特点2⑴注重考查基础,突出主干知识。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突出主干知识,是历年高考的主旋律。从分值的分布情况看,试卷内容几乎覆盖了两本书的所有章节的生物学知识,知识点的考查全而细,反应了这次考试的主要目的即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及相关能力的全面检测并如第三章新陈代谢、第六章遗传和变异及第八章生态系对重点章节< 统)中重点知识进行了重点考查,注重对知识的挖掘、拓宽和提炼。题,将生态因素、植物水分代45⑵注重学科内综合。如非选择题题,将还原糖26谢、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问题综合在一起;选择题38鉴定、质壁分离、色素提取及分离、有丝分裂综合在一起;选择题2 / 8 题,很好地反映了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性、联系性。 ⑶注重考查能力,体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大部分试卷要求

初中生物试卷分析报告【精品范文】

初中生物试卷分析报告 初中生物试卷分析报告 一、对试卷的总体评价 今年初中生物学科期末考试试题很好地体现了“三个有利于”的命题指导思想,依据《中学课程标准》,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上考查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学生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学生所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方面的考查。试题的导向有利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生物新课程的实施。以五四制初一、六三制七年级期末生物试卷进行以下分析: (一)注重基础,强调能力训练 试卷考查的知识点多,覆盖面广。课本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如生命现象、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生理变化、生物进化、实验探究以及联系实际的生活常识等知识,在试题中均有所体现。

少。试卷在注重考查生物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从全卷来看,仅仅考查一个知识点的试题比较少见,大多涉及到同一知识块中的若干知识点或几个知识块中的若干知识点。有些试题已有相当的综合度,如题28、32、33、34,要求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时,要注意前后内容的融会贯通,学会组合多个知识点来回答问题的迁移、重组能力。 (二)关注社会,突出生物学知识的应用性 全卷与生产、生活、社会、新科技有关的试题有1、5、7、13、17、18,21、28、32、33、34共11题40分,占40.4%。试题以学生学习、生活、社会、环境和科学发展和实际为出发点,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试题背景,如“嫁接技术的应用、小白鼠的生存条件实验、森林的作用等,在考察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触及学生的人文情感和价值取向,体现了生物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时代主题。这些试题很好地向学生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处处留心皆学问。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经常注意社会实际问题,常用生物学视角观察问题,感悟到生物学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生物就在我的身边,我们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员,从而激发学生学好生物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作为现代公民的文化素质,同时对中学生物学教学改革有积极的

对生物教学的案例分析及思考

对生物教学的案例分析及思考 对生物教学的案例分析及思考 我认真读了课标“课程性质”解读,生物学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应当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应当通过教学,使生物学课程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 科学教育课程:让学生不仅习得科学知识,还要领悟科学方法;不是被动地记忆和理解科学知识,而是要在探究自然界奥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体验过程,领悟方法,训练思维,养成科学态度,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后,个人认为不足的地方有:强调了本学科的科学课程属性,但未指出它区别于其他自然科学学科课程的属性。 还应该认识到生物学科不同于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的性质,即生物学科的独特性学科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其科学属性和学 科特殊性两个方面。 生物学的进化思想不仅体现在进化论的内容中,还体现在分子、细胞、个体、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生命系统的研究中。 生态学思想也如是。如将人体的细胞作为主体,细胞外液特别是组织液就是它的`环境。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构成 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人体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态。进化思想与生态学思想纵横交错,浑然。 案例: 探究过程中的小组合作: 1.教学过程: 请学生围绕问题“地球上生命起源?”展开讨论。这个 探究过程需要各组员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就问题展开讨论,所以小组成员需要适当搭配,否则有些学生会被冷落。因

此根据组内学生的相对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如主持人、记录员、汇报员、检查员等,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时有不同的职责:主持人负责小组全局、协调小组学习进程;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检查员检查小组学习情况。组员各尽其职,完成探究。在整个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必须起指导作用,否则学生小组合作效果不明显。 教师也可适当地激励学生:看看哪组配合得最好、发表得最有见解。经过讨论,由汇报员汇报小组成员集体合作的结晶,其他各组补充或纠正。 2.反思: 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与竞赛。同时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整个课堂人人参与学习、个个互动补充。合作促进了互动,互动升华了兴趣。 在这个案例中,我认为,应该注重在智育方面,如认知:认识生命世界,以及生物界与无机自然界的关系;了解自身。 第二,思维方式采用了讨论,不仅训练学生的形式逻辑 思维,在辩证思维、整体式思维(如生态学思维)、复杂性思维等方面更具有独到的价值。 第三还要注意学生个人的实践能力,如分析和解决来自生产和生活实践的许多问题,如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调查等。因而,注重生物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生物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个学科的本质和特点学科本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课程性质及其育人价值。中学生物学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育 人素材,有待于我们深入挖掘和整体把握。 让我们通过中学生物教学充分彰显学科本质及其育人价值,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课题分析报告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分析 ———以《DNA分子的结构》一课为例 ◆于佳洋 ( 大庆实验中学) 高中生物学科素养应该包括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对自然的珍爱与敬畏、对科技技术的认知与实践和对社会 的责任与担当,培养高中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帮助高中生建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世界观,是高中生物学 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以《DNA 分子的结构》一课为例,尝试阐述核心素养的内涵、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的关系,并针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 生物学科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其实就是三维目标中的知识能力、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个集合。在这个集合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部分就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此外,学生们还需要具备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以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为指向。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分为四种:生命观念( 素养一)、理性思维(素养二)、科学研究(素养三)以及社会责任(素养四)。生物学科学习的基础在于对生命的思考以及正确的理性思维,此外还需要重视学生对科学探索的能力和态度, 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爱国意识。因此,在生物学科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以生物核心素养为指向,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其认知差异,通过课堂中的各种教与学的活动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生物知识体系,以此理解相关的生命现象和本质。将生物学的自然现象以及问题作为引导,通过设计相关实践活动来提高高中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并且促进学生间的交流。所以,在做教学设计时,毫无疑问的要将学习指向生物核心素养,把生物核心素养置于教学设计的灵魂地位。 二、指向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指向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内容的核心在于生物 学科的资源利用、学生自主预习以及课堂学习过程。本文将以课堂学习过程为重点进行粗浅论述。 对于生物课堂活动来说,常见的形式有:结合视频、图片、数据进行问题讨论;根据现象自主探究;教师演示等。重点在于,高中生物学习课堂需要有一定的目标和 指向性,因此无论教师选择何种教学形式都应该注重目的性教学,将核心内容贯彻到教学过程中。下表为以 “DNA 分子的结构”为教学内容所进行的课堂互动环节,并且对教学重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也对核心素养指向点进行分析和展示。 ( 下转第157 页)

高中生物在线教学案例分享

在线教学案例分享与反思活动模板 同学们在入学的时候进行了体检,体检了什么?有没有验血? PPT展示:血液检验化验单 1、具体哪些指标,查哪些项目? 2、每种项目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参考范围,为什么? 3、化验单哪几种超出范围,对人体有什么不利影响? 归纳总结:内环境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当内环境不稳定时,生命活动难以正常的进行,说明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性。 过渡: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是如何变化的?剧烈吗? PPT展示:学生的“体温的日变化规律”的调查结果。 请同学根据调查结果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 2、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 3、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何差异? 4、上述结论说明了什么? 总结:体温始处于动态平衡中。 提问: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内环境的pH和渗透压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 根据以上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稳态概念。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稳态。 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教师强调: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过渡:内环境的稳态是怎样实现的呢? PPT展示图1-4,引导学生回顾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02、C02等化学成分的来源与去路。 总结:这些成分要保持相对稳定,首先与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的功能及细胞代谢功能的实现有直接关系。其次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有关。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例如尿毒症的发生。 维持稳态的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过渡: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 PPT展示:如果你是一个足球迷,看一场重要比赛时,看到自己喜欢的球队进球,你会欢呼雀跃,对方进球则让你捶胸顿足。尽管你意识不到,你此时已经面红耳赤、心跳加快、

生物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2012-----------2013学年八年级生物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张秀兰本学期我担任的是八年级三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从学生期末考试的总体情况看大部分学生的成绩比平时的都有所提高,都发挥到平时的水平;现结合具体情况对八年级三个班生物考试情况做如下评析。一、试卷特点 试卷在平时基础上做了较大的调整,难度有所下降。对学生的考察更细更彻底总的情况是: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加强生物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大了考查生物实验教学的力度。本试卷从总的来看,难度适中。考查的内容没有脱离书本,贴近生活实际,而且遵循了现在的课程标准。另外,这套试卷在考查学生的生物知识的同时,还在识图和综合分析能力上给予了考查,这也是近来考试发展的一个方向,比如最后一题,是日常生活中所运用的常识及探究实验;比较贴近生活。它考查了同学们要善于在复杂的文章中抓住有用的信息给予归纳,在基础上也考得比较得体,难易也有序。 二、学生答题的情况 三、教学当中我们存在的问题。

1、低分过多,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科失去兴趣和信心部分学生已不仅仅是生物知识没有掌握,而是基本丧失了学生物的兴趣,从他们的答卷就可看出这一点。因为很多同学,除了选择题和少量填空题外,其它题目他们是不会动笔的,而填空题则多为乱填一气,选择题又含有许多猜测的成分那么这样少得可怜的考分中有多少是他们掌握的东西就可以想象了。 2,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三维一体”的新课程目标在冲击着我们脑海中传统的教学观念,但传统的东西根深蒂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的生物教学总是不经意地固守着那个“旧阵地”,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结果仅仅是把学生培养成了一个个知识的容器,无法将自己学过的知识转化成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读不懂题目的含义,使得有些题目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四、今后教学的建议 1、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初中是学生学习生物的启蒙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比传授给学生生物知识更重要。在现实的教学中经常听到教师埋怨学生“差”、“蠢”、“懒”,老师讲的记不住,要求的做不来,布置的学习任务不完成,有的甚至干脆不做。归结为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学生对生物学科已没有了兴趣。如果我们的教师不能正确对待这种现象,不讲究教学方法,一味地埋怨学生、责备学生,最后放弃这部分学生,必然会导致这些学生厌恶生物教师、厌学生物这门功课。

高二生物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高二生物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一、命题原则 命题体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和高考改革“以知识立意为主,向以能力立意为主,突出能力和创新意识考核”的思想。命题遵循“立足基础,强调主干,注重应用,突出能力,体现综合”的原则,体现高考改革方向贴近高考要求,即立足于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原理、立足于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强调了分子与细胞、代谢与调节、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的主干知识。注重引导学生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试题设计体现了高考改革与课程改革相统一。 二、试题分析 (一)试卷结构 本次生物考试进行的是单科检测,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份,第Ⅰ卷共40小题,均为单项选择题,共50分;第Ⅱ卷共6道大题,共50分。 (二)试卷的内容 考查知识的内容包括《生物》(必修·第一、第二册)两本书的内容。 1、考查的生物学知识及在试卷中的分布情况 水平 题型份量 识记理解运用综合合计(分)内容 绪论 物质基础2A 2

细胞 1A 1A 2 新陈代谢 1A 1C(8) 1A 1C (10) 12 生命调节 1A 1A 2 生殖发育 2A 1A 1A 4 遗传变异 2A 2B 1A 1C(10) 4A 1B1C(7) 1A 2B 35 生物进化 2A 1A 3 生物与环境 3A 1B1C(9) 1B 1A 1A 18 人与生物圈 1C(1) 1 综合题 2B 4 实验 2A 1B1C(4) 1C(9) 17 合计 15A=15 5A=5 5A=5 5A=5 100 4B=8 1B=2 1B=2 4B=8 2C=14 2C=10 2C=16 1C (10) 计(分)37 计(分)17 计(分)23 计(分)23 2、试题特点 ⑴注重考查基础,突出主干知识。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突出主干知识,是历年高考的主旋律。从分值的分布情况看,试卷内容几乎覆盖了两本书的所有章节的生物学知识,知识点的考查全而细,反应了这次考试的主要目的即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及相关能力的全面检测并对重点章节(如第三章新陈代谢、第六章遗传和变异及第八章生态系统)中重点知识进行了重点考查,注重对知识的挖掘、拓宽和提炼。 ⑵注重学科内综合。如非选择题45题,将生态因素、植物水分代谢、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问题综合在一起;选择题26题,将还原糖鉴定、质壁分离、色素提取及分离、有丝分裂综合在一起;选择题38题,很好地反映了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性、联系性。 ⑶注重考查能力,体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大部分试题要

七年级生物学科期末质量检查试卷分析报告

七年级生物期末试卷分析报告 高坝镇六坝九年制学校张志学 本试卷的命题是以《生物课程标准》为指南,以《人教版七年级(下)生物教材》为蓝本,以考查“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重点,以学生现有的学业水平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推行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为落脚点,在命题上立足于“基础性、应用性、创新性、导向性、科学性”,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识图作答、分析概括、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试题的覆盖面广,题型灵活,能较好地适应新课标下对学生学习生物情况的考查。 一、试卷分析 1、试卷结构 本试卷共两大题32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其中,第一大题为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分值为40分;第二大题为非选择题,共9小题,分值为60分,分别是:填空题6小题——分值18分;连线题——分值10分;综合题——分值26分;简答题——分值6分; 2、考查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内容。 3、试卷设计意图 试卷命题贯彻了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等理念,通过质量检测而达到:①有效地引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关注科学、社会、生活等;③检查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是否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4、试卷特点分析 (1)紧扣课标,把握教材,立足基础,注重能力,突出应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试卷结构、题型、题量的设计等方面也较为合理,覆盖面广,难易度适中。(2)既注重了知识的覆盖 面,又突出了教材的主干和重点章节。本试卷基本上覆盖七年级下学期教材的全部内容。反映出重点章节重点考的命题思想,着重考察了教材的主干知识。 1 / 3

初中生物学科教学实施及案例分析

初中生物学科教学实施及案例分析 在初中生物教学实施中,有许多值得教师关注的点,我们给学生讲什么?怎么讲?初中的生物教学应该给学生留下些什么?这些都是我 们必须思考的.为了学生发展的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全面提高学生 的科学素养的知识都是重要的,都是我们应该讲给学生的.那这些内 容怎么讲才能让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掌握呢?可以说,教无定法,但 作为生物学本身的学科特点来说,直观的、生动的、具体的、看得见 的是初中的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所以,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教 师一定要充分考虑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用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方 式加以呈现,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能 较长时间的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活跃学生的思维,课堂提问是必 不可少的,所以,在教学实施中,问题设计也是很重要的点.什么类型 的课设计什么样的问题?问题在一节课中的什么时间出现?问什么?怎么问?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程度的班级,我们到底应该怎样 设计问题才最有利于我们的教学效果呢?这些都是我们在备课时应 该好好设计和准备的.在长期的初中教学实践中,我有了不少这方面 的心得和体会,希望能和更多的老师进行交流.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谈 谈“几个重点内容的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设计”两方面的学习 内容. 一、几个重点内容的教学案例分析 ?重点内容的确立 ?重点内容的教学策略 ?重点内容的教学实施案例 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的是,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 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 三大课程理念.围绕着这样的理念,课标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确定了 初中生物的十大主题.即“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

生物会考质量分析报告范文

生物会考质量分析报告范文 《生物会考质量分析报告范文》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XX。 生物会考质量分析报告范文 一、命题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命题的基本理念:xx年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在一定程度上考查学生在能力、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发展的情况,要通过本次考试,进一步探讨教学评价的方法,以构建起教师充分引领、学生主体发挥,基于互动、基于探究、基于开放、基于发展的流动教学评价系统。促进全市生物教师深入反思和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全面深化我市生物课程改革。 命题的原则: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科的终结性考试,是检查、评价普通初级中学教育教学质量、考核初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科是否能够达到《生物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重要手段,是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方针、积极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整体提升学生学科科学素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更进一步的重要举措。 二、试题的特点 全文结束》》年宜昌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生物学科试卷,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重点考查

学生对《生物课程标准》中大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在对主干知识与核心概念的运用过程中,考查了“生命观点、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生物学科素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点考查了学生核心概念与原理的理解与运用 从试卷中可看出,本试卷中的多数试题都是考查学生最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注重学科知识体系和知识认知层次的考查。生物的最核心知识包括从细胞到生命体、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遗传与变异、生物进化与适应、生物的多样性、人体自身健康知识,XX这些内容贯穿在整个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习过程中,近几年的会考也得到了强化,希望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基本知识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2、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考查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生只有在真正动手操作实验的基础上,才能较好地解决问题。如对显微镜操作(选择第2题)、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简答第37题)能力的考查,希望引导教师和学生从“背实验”转到正常的动手做实验上来,从简单的背知识转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来。 3、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设置真实有意义的情景,考查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本着发展性评价观原则,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服务,旨在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实践中,生物学科课堂教学评价和学业成绩评价的建立,是当前新课改中生物教师所急需的具体指导内容,对教师的教学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同时,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着具体的指导意义,可操作性强,并激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到新课改中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目前,国外对评价系统研究较完善是美国。美国有许多种全国性教学评价标准研究机构与学术团体,这些研究机构与学术团体都对教师教学评价标准进行项目性研究,并实施对教师教学的具体评价,各州也有自己的相关研究机构,对教师教学评价标准进行专门性研究与实施。在全国和各州不同学科教师教学评价共同标准基础之上,各地还分别规定了不同学科的具体教学评价要求。 在国内,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很多专家、学者都在进行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国外的一些评价做法也在向我国引进,但因国情的不同

而受到质疑和挑战(如档案袋评定)。而且,在生物学科体现新课程的评价研究,国内目前还没有典型报道。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一,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其自身的认知结构有关。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单元时,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知识,是通过个体对知识单元的经验解释从而将知识转变成了自已的内部表述。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第二,学习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学习的发展是依靠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由于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现实世界都有自己的经验解释,因而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一样,从而导致了有的学习者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与真实世界不相吻合。此时,只有通过社会“协商”和时间的磨合才可能达成共识。第三,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针对两类群体(教师和学生)开展本学科(生物学)评价研究。针对教师的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评价(包括优质课评价、常规课评价、实验课评价)。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评价体系的实施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五、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