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上册7.1.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鲁科版五四制

八年级生物上册7.1.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鲁科版五四制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我认为学生在知识掌握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们能够准确地描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并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观察和分析能力方面,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提高了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的能力。在科学探究方面,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培养了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和形成结论的能力。在合作和交流方面,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和有效沟通。
2. 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学生将能够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来识别和描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特征。他们将学会使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来分析不同的生物现象。
3. 科学思维: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和理解相关的生物现象。他们将学会运用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特征和分类的学习,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
4. 科学探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学生将能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他们将学会提出问题、收集和分析信息、形成结论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态度。
5. 合作和交流:在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将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他们将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进入八年级生物上册7.1.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学习之前,已经掌握了七年级生物上册的相关知识,对动物的分类和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在知识层面上已经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基础,能够理解并区分不同类型的动物。然而,对于一些具体的生物学概念和特征,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然而,我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在学习兴趣和态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缺乏兴趣,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分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入更多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生物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我还将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激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知识导入1.1 两类动物概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两类小生物: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在动物分类学中应属于哪一类生物呢?是无脊椎动物中档次较高的动物,也是同一类本科动物中比较原始的动物,一般生活在水中、泥沙中,常常被人们忽略。

然而,这些小生物确实是我们了解生命多样性的一个入口。

其中腔肠动物,有些我们所熟知的海葵、水母就属于这一类生物。

而扁形动物中,我们可能平时会把它们误认为是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隐球菌等。

接下来,我们就详细的来学习一下这两类小生物。

二、学习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的特点和分类•熟知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的形态特点和生物学意义•了解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的生态环境和经济价值2.2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的形态特点鉴定标本•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的基本问题•能够听取同学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三、教学内容3.1 腔肠动物1.基本特征腔肠动物是动物的一个门类,在无脊椎动物中处于较高级别的位置。

腔肠动物包括海葵、水母等多种生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体内有一个消化腔,而这个消化腔又称为腔肠。

2.生物形态腔肠动物如水母、水螅、珊瑚等,体呈略像伞形,这里再介绍一种我们可能不是很知道的腔肠动物——扁水母,顾名思义,它看起来像一张薄手帕。

扁水母也是一种生活于水中的生物,主要生存于淡水环境。

扁水母的消化腔只有单一的一段,它们有一对粘触器,用于进食,同时也是它们的防御武器。

3.分类目前关于腔肠动物的分类学位置,形态学、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均为进行了深入研究。

4.经济价值腔肠动物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经济价值,但旅游业和潜水爱好者对海葵、珊瑚等的生态旅游和海底探险具有一定的观赏意义,也有部分的腔肠动物生物化学成分可以用于药物开发研究。

3.2 扁形动物1.基本特征扁形动物是动物学中的一个门类,同样处于较高级别的位置。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基本特征、分类以及生态作用。

2.掌握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外部解剖和生物学特性。

3.了解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生物学意义和保育现状。

二、教学重难点1.腔肠动物与扁形动物的关键特征及分类。

2.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生态意义与保护现状。

三、教学内容1. 腔肠动物:腔肠动物是一类重要的无脊椎动物,具有以下特征:(1)身体呈放射对称或双侧对称;(2)具有真体腔和消化道;(3)基本经济作用:食物生产。

(4)类群包括海葵、珊瑚、海鞘等。

2.扁形动物:扁形动物是另一种重要的无脊椎动物。

它们具有以下特征:(1)扁平的身体;(2)没有真体腔和具有不完整的消化道;(3)不同的寄生生存方式。

(4)类群包括各种扁虫、吸虫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教学法2. 图片展示法3. 讨论教学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节腔肠动物一、特征和分类腔肠动物的基本特征:1. 呈放射对称或双侧对称。

2. 有真体腔和消化道。

3. 经济作用:食物生产。

腔肠动物的分类:1. 腔肠纲(Coelenterata)海葵、珊瑚、水母、海绵、腔肠动物等等。

2. 扁鞭毛虫纲(Ctenophora)3. 腔肠动物类群二分腔亚门(Bilateria)(1)原肠动物门(Protozoa)水母虫、细胞质虫等。

(2)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各种扁虫,如绦虫、吸虫等。

(3)线形动物门(Nemata)蛔虫、钩虫等。

(4)环形动物门(Annelida)刺胞动物纲(Cnidaria):a.海葵(anemone)、海葵框(sea anemone)b.珊瑚(coral)c.水螅虫(Medusa)d.水母(jellyfish)e.海绵(sponges)二、外部解剖和生物学特性1. 身体结构和特征;2. 身体呼吸、循环等生物学特性;3. 食物生产作用及相关特性。

三、生物学意义与保护现状1. 腔肠动物与海洋生态系统的关系。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设计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掌握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理解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外部和内部结构;–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生活方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实际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2.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文并茂的教学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腔肠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腔肠动物的形态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腔肠动物的基本特征:有腔体和肠体两个主要部分,没有真正的体腔。

–分类讲解:根据体内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为原肠动物和后肠动物。

3.观察实验(20分钟)–准备一些腔肠动物标本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

–引导学生观察标本中的腔体和肠体,并讨论其作用和适应环境。

4.情境模拟(15分钟)–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扮演腔肠动物,模拟腔肠动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生活方式和适应策略。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并展示他们的观察和发现。

5.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归纳腔肠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第二课时:扁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扁形动物的形态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扁形动物的基本特征:体型扁平,没有体腔和血管系统。

–生活习性:大部分为水生动物,有些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

5.1.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

5.1.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

5.1.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整合教材,确定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认识动植物的显著区别②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③了解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④区分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左右对称)2、能力目标:①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②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的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腔肠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学习,认同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①认识动植物的显著区别②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③区分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左右对称)三、教学难点:区分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左右对称)四、考点:①动植物的显著区别②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③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④区分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左右对称)五、教具准备: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六、知识树导入:【自主学习,据疑解惑】引导学生自学教材1-7页内容,完成预习单内容【教师精讲,分层提高】问题一:认识动植物的显著区别动物不能像植物那样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靠摄取食物来获得现成的有机物,从而维持生存和繁衍。

问题二:腔肠动物1、常见的腔肠动物多数生活在海洋中:海葵、海蜇、珊瑚虫、水母等少数生活在淡水中:水螅等2、水螅①水螅的基本特征触手、辐射对称、消化腔、刺细胞等②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③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3、腔肠动物与人类关系问题三:扁形动物1、涡虫①涡虫的基本特征口、咽、两侧对称(左右对称)等②涡虫结构示意图2、常见的扁形动物①华支睾吸虫、血吸虫、绦虫等②显微镜下的华支睾吸虫③日本血吸虫感染人的过程3、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盘点提升,当堂达标】(课后练习题,详见预习单和达标单)。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第1课时?腔肠动物?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1〕知道腔肠动物是一类构造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知道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才能方面通过对活体水螅和水螅切片的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才能。

观察才能和分析才能。

3.思想情感方面通过对水螅的观察,培养学生爱科学、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1.水螅的形态构造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的重点。

因为水螅具备了腔肠动物所有的共同特点。

2.准备活体水螅是上好本课的关键和难点。

因为进展本课教学时,正值三月上旬,我国许多地方从自然环境中采不到水螅,为此需要提早作好准备。

教具准备:活体水螅、水螅纵切切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软件。

课时安排:本章参考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 观察实物→识别构造→作好记录→ 汇报交流→观察结果→归纳整理知识要点→ 观看录像认识理解其他腔肠动物;知道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归纳特征2.教学过程说明:①本课从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入手,如:“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还是多细胞动物?〞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老师进一步指出:“在动物界中,只有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的,其他动物都是多细胞的。

腔肠动物就是一类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腔肠动物是怎样构成的?具有什么特点?常见的种类有哪些?与人类有什么关系?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由此入手既设置了悬念,又激发了学生渴望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还导出了本课的课题,为上好本课打下良好的根底。

②关于活体水螅和水螅体壁切片的观察,是本节课学生活动的重头戏,也是培养学生才能的关键所在。

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让学生亲自做一做,没有条件的学校可观察课本上的插图。

处理好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老师的精心组织,正确指导,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备课时,每组要装备观察用具和实物标本各一套,让每位学生都有充分的观察时间,活体水螅应放在小烧杯中,水量应以水螅能充分舒展活动为宜。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目标:1.能概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能说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腔肠动物与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运用进化的观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析问题。

续表三、课堂总结盘点收获本节课,我们知道了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扁形动物身体呈左右对称,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有口无肛门;我们还知道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小组内总结、归纳,全班交流补充。

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巩固运用拓展提升1.在海边游泳,容易被海蜇蜇伤,海蜇与下面哪种动物属于同一类型?蜇伤人体的类似于下列哪种结构?2.有些人喜欢吃生鱼片等食物,你认为不将鱼肉煮熟直接食用是否安全?为什么?1.学生回忆思考,交流作答:海蜇属于腔肠动物,与水螅属于同一类生物。

海蜇蜇伤人体的结构类似于a触手处的刺细胞,刺细胞是防御和攻击的利器。

2.不安全。

因为生鱼片中可能含有华枝睾吸虫的幼虫,若不将鱼肉煮熟而直接食用,有可能会被感染。

温故而知新,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联系实际养成关爱生命的意识。

情感升华血吸虫病曾经流行于我国南方的几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无数居民的健康受到威胁。

我们要爱护地球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认真聆听,仔细回顾知识点,与老师共同总结归纳。

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的能力,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腔肠动物1.代表动物:水螅(淡水)、海葵、海蜇、水母、珊瑚虫(海水)2.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二、扁形动物1.代表动物:涡虫、华枝睾吸虫、绦虫、血吸虫2.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左右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3.营寄生生活的扁形动物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特别发达教学反思:在本节教学中,教学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使学生通过观看各种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图片或录像片,对众多的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有一个直观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材分析本节课包括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两个动物类群。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离学生生活较远,形态结构生活习性都不熟悉的两类动物。

但是,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都在动物进化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习有关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动物的进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将这两类动物放在一起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明白这两类动物在进化上的重要地位,了解其形态特征,能识别其典型的适应特征以及和人类的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别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2)概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尝试利用观察的方法研究动物。

(2)运用生物学知识描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知道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活体水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固着在海中礁石上的海葵,乍一看宛如艳丽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

然而,它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

那么,它们是如何获取食物的呢?二、新授课(一)腔肠动物1.概括介绍腔肠动物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对腔肠动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腔肠动物虽然形态各异,但他们的基本结构相似,下面通过观察水螅来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1)水螅的形态首先,让学生用肉眼观察容器里的活体水螅了解水螅的生活环境、观察水螅的体形、体色、大小;数一数触手的条数,说出水螅的对称类型。

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问:①水螅圆柱(筒)形的体形对水螅的生活有什么好处?②触手有什么作用?③口在水螅身体的什么位置?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做小结(2)水螅的内部结构大屏幕展示水螅纵切图,引导学生观察水螅的体壁是由几层细胞构成的,然后辨认外胚层、内胚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设计
教师:钟勇
课程类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一、教材分析
【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设计内容】
教科书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材编排逻辑分析】
七年级生物学中学习了生物圈的概念,以及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和生物圈中的人,第五章《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是对七年级所学内容的补充和完善,使学生对完整的生物圈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按照动物的进化层次进行排版,内容由易到难,结构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学习。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学生特点】
1.学习习惯方面:初中生物学科不需要进行中考,学生关注度不高,对生物课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工作重视度不够,学生习惯在课堂上学多少算多少。

2.认知结构方面:通过七年级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框架有了一定的认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和人体的学习对本学期其他生物的学习都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3.心理思想方面:初中学生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水螅的形态特点和生理特点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涡虫的形态特点
涡虫的生理特点
寄生生活的扁形动物(华支睾吸虫和日本血吸虫)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扁形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四、落实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中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具体内容标准是“概述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他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概述”属于理解水平,这项要求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求学生明确腔肠动物、扁形动物与其他动物的区别。

并联系其生活环境理解为何会出现这些主要特征。

二是理解两种动物对人类的生活都有利有弊,并能举例说明。

五、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概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说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尝试通过观察水螅捕食水蚤视频总结出水螅的形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卫生习惯。

(2)通过学习日本血吸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征,体验“生物体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涡虫和华枝睾吸虫形态结构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七、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教师准备水螅捕食水蚤的视频材料
八、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
一、腔肠动物------水螅
1.生活环境:淡水中
2.形态体色:乳黄色或浅褐色
3.结构:
4.生殖:出芽生殖或产生生殖细胞
二、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主要特征
1.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药用、观赏、石油2.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三、扁形动物
(一)涡虫
1、生活环境
2、形态结构
3、生活方式
(二)猪带绦虫
(三)华枝睾吸虫
(四)日本血吸虫
四、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主要特征
1、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主要特征: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