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试卷及复习资料
语文初一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附答案

语文初一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奴子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
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①,望之如偃蹇②老儒。
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
魏问相见何意。
曰:“适在枯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③,倦而假寐。
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
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
”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夫僮仆读书,可示佳事。
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
食而不化,至昏聩僻谬④,贻害无穷,亦何贵此儒者哉!(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迂缓:迂腐迟缓。
②惬赛:高耸,引申傲慢。
③针黹(zhǐ):针线活。
④昏聩僻谬:糊里糊涂,怪癖荒谬。
(1)用“/”给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
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
(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老河兵闻之”的“闻”与成语“闻风丧胆”的“闻”意思想同。
B.“适在枯水井前”中的“适”与成语“适可而止”的“适”意思不同。
C.两只落入水中的石兽,过了十多年,未被河水冲到下游,反而到了上游数里外处。
D.傅显知书达理,他看到小孩子有险情,急忙去找小孩子的父亲,小孩子才平安无事。
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精品复习资料五

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精品复习资料五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请务必将密封线内的内容填写清楚。
3.请用钢笔或水笔直接答在试卷上,请注意卷面的整洁、规范与美观一、积累运用 (27分)1..胸有诗书气自宏,一笔好字闯天下。
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你能做到这一点吗?请你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汉字。
(4分)酝niàng xiá窄遗hàn jí取抖sǒu màn不经心 hài人听闻近在zhǐ尺2.掌握汉语拼音能够帮助我们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进行电脑录入。
下面都是一些常用词,请你给其中加点的字注音,写在横线上。
(3分)骸.()骨虐.()杀缥缈.()孪.()生泯.()灭苦心孤诣()按课文默写。
(9分,每空1分)3.《钱塘湖春行》中借助动物来表现春天生机盎然的诗句是,。
4. 辛弃疾的《西江月》中以动衬静,使用对偶方法,描写乡村夏夜恬静之美的句子是,。
5. 《观书有感》中蕴含哲理的一句是,。
6.《论语》十则中强调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7、“读万卷书、行千里路,”亲爱的同学,我们即将迎来一个寒假,这是课外读书的在好时机.下面是一张好书推荐卡,请你从下面的篇目中向大家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4分)书目:《繁星·春水》 《西游记》 《伊索寓言》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弃之可惜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9、仿照下面两个例句,用恰当的词语完成两个句子,要求前后语意关联。
例句:⑴钱可以买到宽敞的房屋,但不一定能买到家庭的温馨。
(2分)⑵钱可以买到书本,但不一定能买到智慧。
⑴钱可以买到,但不一定能买到。
⑵钱可以买到,但不一定能买到。
10、某宾馆客房床上摆了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浴衣,浴衣上有一张小纸条。
尊敬的客人:这件衣服是供您洗浴后穿的。
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并驱如故________②顾野有麦场________③意暇甚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叙述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屠户处境的危急,扣人心弦。
B.面对贪婪的恶狼,屠户虽然感到恐惧,但是他不迁就退让,先“投以骨”,以争取更有利的斗争时机。
C.屠户“奔倚”在积薪之下,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途中两狼并驱的局面,避免前后受敌的处境。
D.第⑤段是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阐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最终也会被人的勇敢与智慧打败。
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恭从会稽还王恭①从会稽②还,王大③看之。
见其坐六尺簟④,因语恭:“卿东⑤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⑥及我?”恭无言。
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
既无余席,便坐荐⑦上。
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⑧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⑨。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恭:东晋重臣。
②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
③王大:王恭的族叔。
④簟(diàn):竹席子。
初一语文期中复习试卷(含答案)

初一语文期中复习试卷(综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默写 1.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
(1)多行不义, 。
(《左传》) (2) ,自将磨洗认前朝。
(作者 《赤壁》) (3)青山有幸埋忠骨, 。
(湖南岳阳楼对联) (4) ,冷露无声湿桂花。
(王建《 》) (5) ,无自信也。
(《韩非子·郑人买履》) (6)心中的风雨来了, 。
(冰心《母亲》) (7)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 ,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鲁迅《社戏》) (8)行远必自尔, 。
《礼记·中庸》。
(9)青山有幸埋忠骨, 。
(杭州岳墓对联) (10)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句里的“此事”指:“ , 。
(用词中原句回答) (11)有意栽花花不发 。
(12)奇文共欣赏, 。
(13)拾穗虽利, 。
,不如早行。
二、选择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讨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B.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是第一个获得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C. 要改变“亚健康”状态,就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切忌不要打“疲劳战”。
D. 每当夜幕降临,我们就可以看到美丽的夜景和悦耳动听的音乐。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装………………………………………订……………………………………线…………………….. ………………………2.结合语境,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文学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
(《为你打开一扇门》)诠释:说明,解释。
B.“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
(《往事依依》)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初一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

初一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也日损。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②不若己者。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说:谈论。
③化:融为一体。
④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香远益清则商也日益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钱孔入,而钱不湿C.水陆草木之花一老河兵闻之D.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陈康肃公善射(2)用“/”给乙段中的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4)人生在世,应该如何修炼自身,让自己不断进步发展?请联系甲乙两文的内容,阐述你的看法。
2.阅读《短文两篇》,回答下列小题。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社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语文初一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带解析1

语文初一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绘图列干②州官。
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干:求见。
③沟恤:沟渠。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①尔辈不能究物理 ________ ②自谓可将十万________③竟不可得________ ④恒独步庭阶________(2)下列加下划线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惟此六字惟手熟尔B.一老河兵闻之何陋之有C.几为所擒岂能为暴涨携之去D.古人岂欺我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3)翻译下列句子①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②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4)(乙)文中刘羽冲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从讲学家和刘羽冲失败的经历中,你明白了什么?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附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金忠待人以宽(明)焦竑金忠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
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
或日:“彼不于公有感②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选自《玉堂丛语》)(注释)①金忠:人名,明代鄞(今浙江鄞县)人。
②感:通“憾”,怨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③年与时驰 ________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于人有片善心称之/择善而从B.虽有素与公异者/素昧平生C.顾其才可用/元方入门不顾D.奈何以私故/并驱如故(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5)金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阅读全文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献马贾祸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不如捐①之。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③诸王,曰:“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郁离子·献马》)【注释】①捐:抛弃,舍弃。
②哓(xiāo):吵嚷,争吵。
此指进谗言。
③谮:诬陷,中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而多信人之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不如捐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以子获为不止一马/屠惧,投以骨D.卒献之/生卒年月(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2025年辽宁省沈阳市语文初一上学期复习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5年辽宁省沈阳市语文初一上学期复习试卷及解答参考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潇洒B. 潇洒C. 潇洒D. 潇洒答案:B解析:选项A、C、D中的“潇”字应为“潇”,正确书写应为“潇洒”。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小明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他并不骄傲。
B. 我觉得这本书对于我的帮助很大,已经阅读完毕。
C. 这座城市的绿化工作做得非常好,使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D. 因为天气原因,所以取消了原定的户外活动。
答案:C解析:选项A中,“虽然”和“但是”的搭配使用不当,应改为“尽管”;选项B 中,“对于”使用不当,应改为“对”;选项D中,“因为”和“所以”的搭配使用不当,应改为“由于”。
选项C句子结构完整,表达清晰,没有语病。
3、请根据拼音写出下列词语的正确汉字。
(1)tàn shān()、(2)jīn lǜ()、(3)yí yuán()答案:(1)叹山(2)津滤(3)依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
学生在作答时要注意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其中,“叹山”中的“叹”字不要写成“叹”,“津滤”中的“滤”字不要写成“利”,“依原”中的“原”字不要写成“园”。
4、请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我们的学校位于美丽的(),环境优美,设施齐全。
(2)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团结就是()。
答案:(1)小河边(2)力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在作答时要注意理解句子的意思,并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词语。
在第一句中,根据“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可以推断出学校位于“小河边”;在第二句中,根据“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可以推断出“团结就是力量”。
5、(1)请用正楷字在田字格中书写以下词语:“碧水”、“青山”、“白云”、“蓝天”。
答案:略(展示书写结果)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要求学生按照规范书写,注意字的结构、笔画和笔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学情检测
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20分)
1.阅读下列语段,把其中划横线字词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
(2分)
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n íng 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2.找出下列词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4分)
潜移默化 锱珠必较 烟波浩淼 眼花瞭
乱 熙来攘往 说长道短 记忆犹新 刨根问底 3、默写。
(6分)
(1)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 。
(2)东风不与周郎便, 。
(3) ,江春入旧年。
(6)谁道人生无再少?
, 。
一阵微风吹来,碧绿的池水泛起阵阵波涛,使人心旷神怡。
池边的花坛里胜开着牡丹、月季、芍药,它们
虽然开得那么热烈,但是一朵比一朵美丽,还不时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
这水池,这花坛,还有远处的假山、凉亭、树木,一幅美丽图画。
5.阅读著名诗人田晓菲的短诗《露》,完成两个问题。
(4分)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忪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 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 那——又有什么要紧/ 阳光妩媚的清早/ 我会升华成一朵/ 美丽的洁白的云(1)说说诗中的“露”有哪些特点?(2分)
(2)读了这首短诗,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2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幼时记趣》选段,完成6——9题。
(共14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6.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明察秋毫()(2)私拟.作群鹤舞空()
(3)徐.喷以烟()(4)鞭数十()
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分)
(1)
(2)
8.课文写了许多有趣的事情,请依次概括三件在下面方格内。
(3分) 9文中所叙“物
外
之
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和童趣?(3分)
(二)阅读下面《往事依依》中的语段,完成10-14题(14分)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
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
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雪,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
《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
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
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10.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段文字的内容。
(2分) 11.联系上下文内容说说你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
(3分)
12.学生时代读了《千家诗》,“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你平日
爱读诗吗?爱读就谈谈爱读的原因,不喜欢读就说说不喜欢的理由。
(3分)
13.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
花缭乱,心旷神怡。
你能否再写几个表示色彩的词呢?(2分) 14.写出课外积累的两句写春或写秋的诗句(上文中的诗句不能写)(4分) (1)
(2) (三)阅读《孩子施舍的天堂》一文,完成15-18题。
(共12分)
看过一幅儿童画:一个鱼缸,里面游动着六条漂亮的大尾巴金鱼;在鱼缸的四周,围着六只眼睛发亮的小猫。
我心里一笑,想:六比六,还省得争抢打架。
但是等等,看那幅儿童画下面歪歪扭扭的题字,居然是:“太美了,舍
不得吃!”我的心禁不住温柔地一动,为自己精神的庸俗而愧怍。
一日,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个坐在妈妈自行车后座上小椅子里的孩子突然喊道:“谁,找,你!”我和那位妈妈一同看那广告牌,广告牌上那位目光深沉的先生,正对着我们凝望。
我无声地笑了。
那个孩子得不到妈妈的回应,拽了一下妈妈的衣服,继续不依不饶地指着广告牌说:“妈妈。
你看呀,谁,找,你!”那位妈妈似乎明白了什么,猛地回头捂住了孩子的嘴。
我再次抬头看时,也终于明白了孩子所谓的“谁找你”,原来是“雅戈尔”的误读。
我很为那小气地捂住孩子嘴的妈妈遗憾,真的大可不必,孩子并不是在存心丢你的脸,虽说他没有读对一个字,但他那大声读出三个半边字的热情与勇气不是很可贵吗?
一个幼儿教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下雪了,人们都穿上了棉衣。
一个孩子跑到老师跟前很认真地问:“老师,天太冷了,院子里的雕像没有衣服穿多可怜啊!我们给他穿件棉衣,好吗?”老师只是一笑,并没有在意。
过了一会,又有一个孩子提出了同样的建议。
于是,老师决定带着孩子们举行一场为雕像穿棉衣的仪式。
我想,随着时光的推移,孩子会长成大人,孩子自己穿过的棉衣将永远存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冬天里一块石头所获得的刻骨的温暖,将使那日后有形与无形的风雪中穿行的心感到美好与安慰。
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我们的精神有时会觉得恍惚无依。
“成熟”折磨着我们。
我们眼看着自己的纯真与热忱、敏感与同情一点点被剥蚀、被风化。
法国伟大的人道主义者阿尔贝特·史怀泽先生说:“我本能地防止自己成为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成熟的人’。
因为,与成熟相伴的往往是如此不和谐的词:贫乏、屈服、迟钝、顺从命运的理性化……”
在“早熟”成为全球性流行疾病的今天,让我们悉心守护那弥足珍贵的童真与童趣,并让自己知道,这童真与童趣是上帝送给人类的最后的礼物,是上帝通过孩子施舍给我们的美丽天堂。
15.结合全文内容,为本文重新拟个能揭示主题的标题。
(答案不超过方格限定的字数)(2分)
16.概括本文描述的三幅生活画面?(3分)
①
②
③
17.联系下文的内容,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3分)
18.结合上文和下面的材料,说说生活中我们应怎样对待孩子的童心。
(4分)
材料:在乘凉的时候,我看见院里的一个女孩将吃下的葡萄核埋在花盒里,想种出葡萄来。
几天后,女孩的花盒里居然长出嫩嫩的葡萄藤来(直接种葡萄核是长不出葡萄的),女孩开心极了。
实际上葡萄是女孩的父亲瞒着女儿插下去的。
(根据刘柳的《萌芽》缩写)
三、作文(共40分)
19.请以“心灵深处的___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填写“秘密”、“烦恼”、“快乐”、“伤痛”……;②说真话,抒真情,不少于500字。
初一语文第一次学情检测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20分)
1—3 略
4. (1)“波涛”改成“波纹”或“涟漪”;(2)“使人心旷神怡”调至最后;(3)“胜开”改成“盛开”;(4)“虽然,但是”改成“不但,而且”;(5)删去“扑鼻而来”;(6)“一幅”前加“构成”。
(4分,改对1处得1分)
5.(1)自生自灭,纯洁,默默无闻,无怨无悔。
(2分答到一点得1分,给满2分为止)
(2)不设统一答案。
答题要点:(1)正视现实,不自卑;(2)尽其所能,不计名利,默默奉献。
(2分。
每点1分,意对即可)
二、阅读理解
6—8 略
9. 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童心和视小为大、想像奇特的童趣。
10.回忆学生时代读书尤其是读《千家诗》而美不胜收的情景。
11.《千家诗》使我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让作者在童年的时期便拥有了美好的理想,表达了作者对《千家诗》的喜爱之情。
12—14 略
15.不设标准答案,意对即可。
参考:美丽的童趣;可贵的童真;呵护童真(童趣);童真(童趣)等
16、不设标准答案,意对即可。
参考:
①我被一幅儿童画的题字打动。
②母亲因孩子误读广告牌而捂住他的嘴。
③老师带领孩子们为雕像穿棉衣。
17、不设标准答案,意对即可。
参考:“我”误认为猫看着鱼是想吃鱼,表现出自己对儿童画的理解太成人化,“我”为此感到惭愧。
18、不设标准答案,意对即可。
参考:一切关心孩子成长的人们,要呵护孩子的童真;对不谙世事的孩子,人们不能让他们的希望搁浅。
19.建议作文切入分: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