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存储架构详解
云存储基础架构剖析

云存储基础架构剖析云存储基础架构剖析
云存储基础架构剖析
模型,功能和内部机制
以目前数据增长的速度来看,云存储越来越流行不足为奇。增长速度最快的数据
是归档数据,鉴于很多因素它是云存储的理想之选,这些因素包括成本、访问频
率、保护和可用性。但是并非所有云存储都是相同的。一家提供商可能主要关注
有一些有趣而新颖的方案可用于解决可用性,比如信息传播。一家提供私有云存
储的公司 Cleversafe(稍后介绍)使用 Information Dispersal Algorithm (IDA)
来在发生物理故障和网络中断的情况下实现更高的可用性。IDA 是由 Michael
Rabin 最初为电信系统而创建的一种算法,它支持使用 Reed-Solomon 代码对数
于成本,而另一家提供商关注于可用性或性能。没有一个架构具有单一侧重点,
但是一个架构实现给定特征的程度定义了其市场和适当的使用模型。 常用缩略词
常用缩略常用缩略词
常用缩略词 ? 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 FTP:文件传输协议 ?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 HTTPS: 通过安全套接字层的 HTTP ? JFS: 日志文件系统 ? NFS:网络文件系统 ? NIC:网络接口卡 ? 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 ? REST:具象状态传输 ? SAN:存储区域网络 ? 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 ? SLA:服务级别协议 ? TCP:传输控制协议 ?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 WAN:广域网 不从效用角度谈论架构是很难的。我的意思是,通过各种特征度量一个架构,包
云存储的可扩展性
在内部,一个云存储架构必须能够扩展。服务器和存储必须能够在不影响用户的
云原生架构下的常见数据存储方案介绍

云原生架构下的常见数据存储方案介绍随着企业数字化的加速,云原生架构正在成为一种越来越流行的方式。
而这种架构下,数据存储方案的选择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本文将介绍云原生架构下的常见数据存储方案。
一、对象存储对象存储是一种存储模式,它能充分利用云计算和分布式计算资源,同时提供高扩展性、高可靠性、高可用性等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块存储和文件存储,对象存储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成本。
在云原生架构中,对象存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数据存储方案。
它主要解决了云计算平台存储和处理海量数据的问题,同时支持多种访问协议,如HTTP/HTTPS、RESTful API和SDK等。
二、缓存存储缓存存储是另一种非常重要的云原生架构下的数据存储方案。
它主要用于缓存经常使用的数据,从而提升数据访问速度,降低对底层数据存储设备的负载,减少延迟。
目前,比较流行的缓存存储方案包括Redis和Memcached等。
Redis是一个高性能的键值存储系统,支持多种数据结构,如字符串、哈希表、有序集合等。
而Memcached则是一个分布式缓存系统,主要用于存储临时数据。
三、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是一种分布式存储系统,主要解决数据分布式存储和访问的问题。
它可以将大型文件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实现数据的高效读写,并提供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等优势。
目前,比较流行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包括HDFS、Ceph和GlusterFS等。
HDFS是Hadoop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主要用于存储海量数据。
Ceph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存储系统,支持对象存储、块存储和文件存储等多种存储方式。
而GlusterFS是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支持多台服务器集群,提供水平扩展和透明化存储。
四、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主要用于存储关系型数据,并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访问。
它可以有效地解决大型企业的数据管理和存储问题,从而提供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等优势。
目前,比较流行的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包括MySQL Cluster、Oracle RAC和PostgreSQL等。
云存储技术的原理及架构

云存储技术的原理及架构目前利用科技手段辅助城市管理的建设模式已经由以前的以视频监控为主的平安城市建设转向以多传感技术为主的智慧城市建设,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当前主要的数据量仍然来自视频监控摄像头产生的图像数据,但由各类传感器产生的数据量和数据种类正在加速增长,例如各城市道路的交通流量信息、特种车辆的运行轨迹和车况状态信息、移动终端的身份采集信息等,对这些海量信息的存储、分析和利用,除了提供传统的安全防范、事后查证功能外,更为城市建设科学规划、科学管理提供了充分的数据基础,同时,在这样一个海量大数据的时代,对于数据的安全存储和应用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技术手段,而以分布式和并行处理为基础的云计算和云存储技术,在此过程中也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相对传统存储而言,云存储改变了数据垂直存储在某一台物理设备的存放模式,通过宽带网络(比如万兆以太网或Infiniband技术)集合大量的存储设备,通过存储虚拟化、分布式文件系统、底层对象化等技术将位于各单一存储设备上的物理存储资源进行整合,构成逻辑上统一的存储资源池对外提供服务,从而在存储容量上得以从单设备PB级横向扩展至数十、数百PB,由于云存储系统中的各节点能够并行提供读写访问服务,系统整体性能随着业务节点的增加而获得同步提升。
同时,通过冗余编码技术、远程复制技术,进一步为系统提供节点级甚至数据中心级的故障保护能力。
容量和性能的按需扩展、极高的系统可用性,是云存储系统最核心的技术特征。
通常,从云存储的技术实现层次上看,从底层向上,可以分为存储层、管理调度层、访问接口层、应用服务层等四个层次,如下图所示:图1 云存储技术实现层次其中存储层是云存储的基础,一台云存储节点设备通常能安装24个以上的硬盘,通常通过IP接口将大量的存储设备互连在一起形成存储设备资源池,在一个云存储系统中,底层物理存储设备数量庞大,而且设备形态理论上也允许异构(这样也可以接入传统的IP SAN 或FC SAN),在物理存储设备之上是一个统一的存储设备管理层,实现对物理存储设备的逻辑虚拟化管理、状态监控和维护等功能。
第13课《云存储》课件(共23张PPT)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4)数据 大量读取的 应用
(5)多个使 用端都希望读 取同一个文件 的应用
part3. 云存储的应用领域
备份应用
逐渐向消费者模式以及Mozy或者 Carbonite等企业的产销模式以外的领域扩展 ,进入中小型企业市场。最为普遍的应用方案 是使用混合存储,将最常用的数据保存在本地 磁盘,然后将它们复制到云之中。
文件存储
文件存储是基于文件级别的存储,它是 把一个文件放在一个硬盘上,即使文件太大而 拆分时,也是放在同一个硬盘上。它的缺点是 对单一文件的读写回受到单一硬盘效能的限制, 优点是对一个多文件、多人使用的系统,总带 宽可以随着存储节点的增加而扩展,它的架构 可以无限制地扩容,并且成本低廉。
文件系统合适应用的场合如下:
part2. •云存储的种类
块存储
块存储会把单笔的数据写到不 同的硬盘,借以得到较大的单 笔读写带宽,适合用在数据库 或是需要单笔数据快速读写的 应用。它的优点是对单笔数据 读写很快,缺点是成本较高, 并且无法解决真正海量文件的 储存。
块存储
(1)快速更改的单一文件系统 (2)针对单一文件大量写的高 性能计算(HPC)
(1)文件较大,总读取 带宽要求较高,如网站、 IPTV。
(2)多个文件同时写入, 如监控。
文件系统合适应用的场合如下: (3)长时间存放的文件,如文 件备份、存放或搜寻 这些应用有以下共通的特性: ①文件的并发读取 ②文件及文件系统本身较大 ③文件使用期较长 ④对成本控制要求较高
文件系统合适应用的场合如下:
紧耦合对称架构
TCS架构设计简单,开发周 期短暂,并且能快速投入 部署和应用。但随着数据 计算量,计算时间的增长 ,紧耦合架构渐渐不堪重 负,缺点显现
云存储的基本架构

云存储的基本架构
云存储的基本架构通常包括四个主要层次:存储层、基础管理层、应用接口层和访问层。
以下是对这四个层次的详细解释:
1. 存储层:这是云存储最基础的部分,由各种存储设备组成。
这些设备可以是光纤通道存储设备、IP存储设备(如NAS和iSCSI)或DAS存储设备(如SCSI或SAS)等。
这些存储设备通过广域网、互联网或FC光纤通道网络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存储网络。
在存储层之上,通常会有一个统一存储设备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存储设备的逻辑虚拟化管理、多链路冗余管理,以及硬件设备的状态监控和故障维护。
2. 基础管理层:这是云存储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最难以实现的部分。
基础管理层通过集群、分布式文件系统和网格计算等技术,实现云存储中多个存储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使多个的存储设备可以对外提供同一种服务,并提供更大更强更好的数据访问性能。
3. 应用接口层:这是云存储最灵活多变的部分。
它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提供各种应用接口,例如视频监控应用平台、IPTV和视频点播应用平台、网络硬盘引用平台,远程数据备份应用平台等。
4. 访问层:任何一个授权用户都可以通过标准的公用应用接口来登录云存储系统,享受云存储服务。
云存储运营单位不同,云存储提供的访问类型和访问手段也不同。
云存储的数据存储结构和数据存储方式

云存储的数据存储结构和数据存储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数据存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硬盘和闪存等存储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
而云存储作为一种新型的数据存储方式,正在逐渐走向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那么,云存储的数据存储结构和数据存储方式是怎样的呢?本篇文章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云存储的数据存储结构云存储的数据存储结构是由分布式存储系统组成的。
分布式存储系统是指数据分散存储在不同的服务器或计算机中,形成一个分布式存储系统。
常见的分布式存储系统有GFS、HDFS、Ceph、GlusterFS等。
分布式存储系统最早是由谷歌公司在2000年研发出来的GFS(Google File System),目的是解决大规模文件系统的数据存储问题。
GFS采用master/slave结构,即一个主节点+多个从节点的分布式系统。
主节点负责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包括文件分块、文件复制、节点故障处理等,从节点则负责承担具体的数据存储任务。
GFS的关键特点在于文件切块、数据复制和心跳机制。
文件切块是指把大文件分成小块,每个小块的大小一般是64M,这样可以加速文件传输和数据处理。
数据复制是指将每个小块复制到多个不同的节点上,通常是三个节点,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心跳机制是指检测节点是否在线,如果某个节点不在线,则将其标记为失效节点,数据不再往该节点上写入。
除了GFS以外,还有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Ceph、GlusterFS等分布式存储系统。
它们的基本特点都是分布式、容错性强、可扩展性好、数据访问效率高等。
二、云存储的数据存储方式云存储的数据存储方式一般分为对象存储、块存储和文件存储三种。
1.对象存储对象存储是将数据存储为对象的形式。
对象可以是照片、音频、视频、文档等多媒体文件,同时也可以是结构化数据。
对象存储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容错性好、访问速度快等。
云存储及应用特点

云存储及应用特点1、云存储云存储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络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
云存储不同于传统存储,不是某一个存储设备,而是使用整个云存储系统带来的一种数据访问服务,云存储系统的结构模型由四层组成。
具体模型如图1所示。
图1云存储模型图(1)存储层:是云存储最基础的底层。
存储设备可以使FC-SAN,也可以是NAS或IP-SAN,也可以是SCSI或SAS 等DAS存储设备。
存储设备上是一个统一存储设备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存储设备的逻辑虚拟化管理、多冗余管理,以及设备的状态监控和维护。
(2)基础层:是云存储最核心的部分,通过集群、分布式文件系统和网格计算等技术,实现云存储中多个存储设备之间的协同,使多个存储设备可以对外提供同一种服务,并提供强大的数据访问性能。
CDN内容分发、数据加密技术保证数据不会被非法访问,同时,数据备份和容灾技术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防止丢失。
(3)接口层:具有多种协议接口,能够根据系统灵活适配,开放不同的服务接口,提供不同的应用服务。
(4)用户访问层:任何授权用户都可以通过标准的登录页面进行访问,享受服务。
云存储根据访问对象的不同,提供的访问类型和访问手段也不同。
在云存储实现过程中,为了保证存储系统的可靠性,需要将数据复制多份进行灾备,在数据规模急剧增长时,需要对传统的数据库进行分库拆分,进行线性扩展,保证数据的安全。
云存储具有以下特点:(1)高可扩展性:云存储支持海量数据存储,资源可以实现按需扩展;(2)低成本:相比较传统磁盘阵列,云存储更多使用PC服务器,具有更高的性价比;(3)软硬件分离:相比传统存储,云存储强调用户存储的灵活支持,以多种存储方式存储数据,支持外部随时访问。
2、存储方式云存储根据技术分类主要包括:文件存储、块存储和对象存储。
(1)文件存储文件存储是提供文件接口(如POSIX协议)的云存储系统,以标准文件系统接口形式向应用系统提供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空间。
华为云的基本架构和服务

华为云的基本架构和服务随着云计算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自己的业务、数据甚至整个 IT 基础设施迁移到云上。
作为国内领先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华为云以其强大的技术基础、丰富的产品线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越来越多企业和用户的青睐。
那么,华为云的基本架构和服务是怎样的呢?一、基本架构华为云基于全球自有化的基础设施,在全球范围内布局数据中心和 CDN 边缘节点,构建了全球覆盖的云平台。
这个平台采用了华为 HiCloud 虚拟化平台,以 OpenStack 为基础,通过自主研发支持多租户的云管理平台 FusionAccess 等组成了一个高度可靠、高性能的云计算基础架构。
华为云在基础设施方面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如虚拟化、容器化、分布式系统等,从而提高了云计算平台的可靠性、弹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同时,华为云积极与其他厂商、组织合作,建立了丰富的开放生态系统,以满足应用开发、数据集成和部署等方面的需求。
二、服务华为云提供的服务包括计算、存储、网络、安全、数据库、分析、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可定制性。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华为云的主要服务。
1.计算服务华为云的计算服务主要有弹性云服务器、容器引擎、函数计算等。
其中,弹性云服务器是一种基于虚拟机实现的计算资源,可以用来运行各种应用程序。
容器引擎则是一个轻量级的应用运行时环境,可以更快、更便捷地部署、运行和管理应用程序。
函数计算则是一种无服务器化的计算模型,提供事件驱动的计算能力,可以大大降低运维成本和资源浪费。
2.存储服务华为云的存储服务主要有对象存储、文件存储、块存储等。
对象存储是一种高可靠、高扩展性的云存储服务,适合存储大量非结构化数据。
文件存储则是一种高性能、高可扩展性的云存储服务,适合存储半结构化数据。
块存储则是一种基于网络协议的云存储服务,适合存储结构化数据和虚拟机磁盘等。
3.网络服务华为云的网络服务主要有弹性公网IP、负载均衡、云网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存储架构祥解
云存储(cloud storage)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众多厂商的支持和关注。
Amazon在两年前就推出的Elastic Compute Cloud(EC2:弹性计算云)云存储产品,旨在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服务形式同时提供更强的存储和计算功能。
内容分发网络服务提供商CDNetworks和业界著名的云存储平台服务商Nirvanix 发布了一项新的合作,并宣布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以提供业界目前唯一的云存储和内容传送服务集成平台。
半年以前,微软就已经推出了提供网络移动硬盘服务的Windows Live SkyDr ive Beta测试版。
近期,EMC宣布加入道里可信基础架构项目,致力于云计算环境下关于信任和可靠度保证的全球研究协作,IBM也将云计算标准作为全球备份中心的3亿美元扩展方案的一部分。
云存储变得越来越热,大家众说纷”云”,而且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观点,那么到底什么是云存储?
云状的网格结构
云存储在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
云计算是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 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
通过云计算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的网络服务。
云存储的概念与云计算类似,它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
如果这样解释还是难以理解,那我们可以借用广域网和互联网的结构来解释云存储。
相信大家对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都已经非常了解了。
在常见的局域网系统中,我们为了能更好地使用局域网,一般来讲,使用者需要非常清楚地知道网络中每一个软硬件的型号和配置,比如采用什么型号交换机,有多少个端口,采用了什么路由器和防火墙,分别是如何设置的。
系统中有多少个服务器,分别安装了什么操作系统和软件。
各设备之间采用什么类型的连接线缆,分配了什么xml:la ng=IP地址和子网掩码。
但当我们使用广域网和互联网时,我们只需要知道是什么样的接入网和用户名、密码就可以连接到广域网和互联网,并不需要知道广域网和互联网中到底有多少台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和服务器,不需要知道数据是通过什么样的路由到达我们的电脑,也不需要知道网络中的服务器分别安装了什么软件,更不需要知道网络中各设备之间采用了什么样的连接线缆和端口。
广域网和互联网对于具体的使用者是完全透明的,我们经常用一个云状的图形来表示广域网和互联网。
虽然云状的图形中包含了许许多多的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和服务器,但对具体的广域网、互联网用户来讲,这些都是不需要知道的。
这个云状图形代表的是广域网和互联网带给大家的互联互通的网络服务,无论我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一个网络接入线缆和一个用户、密码,就可以接入广域网和互联网,享受网络带给我们的服务。
参考云状的网络结构,创建一个新型的云状结构的存储系统系统,这个存储系统由多个存储设备组成,通过集群功能、分布式文件系统或类似网格计算等功能联合起来协同工作,并通过一定的应用软件或应用接口,对用户提供一定类型的存储服务和访问服务。
当我们使用某一个独立的存储设备时,我们必须非常清楚这个存储设备是什么型号,什么接口和传输协议,必须清楚地知道存储系统中有多少块磁盘,分别是什么型号、多大容量,必须清楚存储设备和服务器之间采用什么样的连接线缆。
为了保证数据安全和业务的连续性,我们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备份系统和容灾系统。
除此之外,对存储设备进行定期地状态监控、维护、软硬件更新和升级也是必须的。
如果采用云存储,那么上面所提到的一切对使用者来讲都不需要了。
云状存储系统中的所有设备对使用者来讲都是完全透明的,任何地方的任何一个经过授权的使用者都可以通过一根接入线缆与云存储连接,对云存储进行数据访问。
云存储简易架构图
经常看到人们在谈论云存储,但是没看过实际的图,人们很难想象到底云存储是什么模样,下面就是一个云存储的简易架构图:
橘色的存储节点(storage node)负责存放文件,蓝色的控制节点(control no de)则是作为文件索引,并负责监控存储节点间容量及负载的均衡,这2个部分合起来便组成一个云存储。
存储节点与控制节点都是单纯的服务器,只是存储节点的硬盘多一些,存储节点服务器不需要具备RAID 的功能,只要能安装Lin ux 即可,控制节点为了保护数据,需要有简单的RAID level 01的功能。
每个存储节点与控制节点至少有2片网卡(千兆、万兆卡都可以,有些也支持i nfiniband),一片网卡internal 负责内部存储节点与控制节点的沟通、数据迁移,一片external 负责对外应用端的数据读写,一片千兆卡,读可以达到10 0MB,写可以达到70MB,如果你觉得对外一片网卡不够,也可以多装几片。
上面灰色的方块(NFS、HTTP、FTP、WebDav)是应用端,左上角的灰色方块(m gmt console)是一台PC,负责云存储中存储节点的管理。
对应用端看来,云存储只是个文件系统,而且一般来说支持标准的协议,例如NFS、HTTP、FTP、WebDav等等,所以很容易把旧有的系统与云存储结合,应用端不需要作什么改变。
云存储不是要取代现有的盘阵,而是为了应付高速成长的数据量与带宽而产生的新形态存储系统,因此云存储在设计时通常会考虑以下三点:
1. 容量、带宽的扩容是否简便
扩容是不能停机,会自动将新的存储节点容量纳入原来的存储池,不需要做繁复的设定
2. 带宽是否线形增长
使用云存储的客户,很多是考虑未来带宽的增长,因此云存储产品设计的好坏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有些十几个节点便达到饱和,这样对未来带宽的扩容就有不利的影响,这一点要事先弄清楚,否则等到发现不符合需求时,已经买了几百TB,后悔就来不及了
3. 管理是否容易
不说google 有五万台存储服务器,即使国内也有很多客户有超过500台存储的,若不使用云存储来统一管理,管理500台存储是一个巨大的工作,一不小心就可能导致某些应用的崩溃,因此云存储的应用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当用户把应用迁移到云存储,他管理的就是一台存储,而不是500台甚至五万台存储。
管理一台存储不容易出错,分别管理五万台要不出错就很难了
上面我介绍的是一个纯软件的云存储解决方案,有的产品是硬件的解决方案,他们把橘色的存储节点和蓝色的控制节点,放在一台设备上,这样做的缺点是成本比较高,客户也不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任意选择适合自己规格的硬件,例如读写性能、网卡、硬盘容量等等,因此我个人观点觉得软件的解决方案会成为最后的赢家,因为以云存储使用者的角度来看,他们对成本的要求很高、也不希望放弃他们原有的硬件投入,这些都是硬件的解决方案无法满足的。
云存储的结构模型
与传统的存储设备相比,云存储不仅仅是一个硬件,而是一个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应用软件、公用访问接口、接入网、和客户端程序等多个部分组成的复杂系统。
各部分以存储设备为核心,通过应用软件来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服务。
云存储系统的结构模型由4层组成。
一、存储层
存储层是云存储最基础的部分。
存储设备可以是FC光纤通道存储设备,可以是NAS和iSCSI等IP存储设备,也可以是SCSI或SAS等DAS存储设备。
云存储中的存储设备往往数量庞大且分布多不同地域,彼此之间通过广域网、互联网或者FC光纤通道网络连接在一起。
存储设备之上是一个统一存储设备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存储设备的逻辑虚拟化管理、多链路冗余管理,以及硬件设备的状态监控和故障维护。
二、基础管理层:
基础管理层是云存储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云存储中最难以实现的部分。
基础管理层通过集群、分布式文件系统和网格计算等技术,实现云存储中多个存储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使多个的存储设备可以对外提供同一种服务,并提供更大更强更好的数据访问性能。
CDN内容分发系统、数据加密技术保证云存储中的数据不会被未授权的用户所访问,同时,通过各种数据备份和容灾技术和措施可以保证云存储中的数据不会丢失,保证云存储自身的安全和稳定。
三、应用接口层:
应用接口层是云存储最灵活多变的部分。
不同的云存储运营单位可以根据实际业务类型,开发不同的应用服务接口,提供不同的应用服务。
比如视频监控应用平台、IPTV和视频点播应用平台、网络硬盘引用平台,远程数据备份应用平台等。
四、访问层:
任何一个授权用户都可以通过标准的公用应用接口来登录云存储系统,享受云存储服务。
云存储运营单位不同,云存储提供的访问类型和访问手段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