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5-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合集下载

最新-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诠释 精品

最新-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诠释 精品

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诠释开国元勋,人民永远怀念和崇敬的周恩来总理有句名言:“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这富有哲理的名言已成为我人生永立的“座佑铭”。

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岁月里,再度使我深深地认知到:“伟大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为了高举旗帜,不辱使命,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要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简称“三观”)。

“诠释”是一门科学,即“诠释学”,尚属哲学范畴,“诠释学”实际上也是一种“方法论”。

在此,我拟用哲学的方法,对“三观”内涵,进行科学的解读。

世界观——具体实在的指导思想(一)什么是世界观?通俗地说,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一般而言,任何一个思想健全的人都在其生活实践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

世界观对每个人来说,不存在有与无的问题,只有系统与零散,自觉与盲目,清晰与模糊,坚定与摇摆,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的区别。

(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先进的世界观。

构成这一世界观大厦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科学性、先进性在于它吸收了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们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思想体系,也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这个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真理开辟了道理,随着时代前进又引导时代前行。

这个科学的世界观一旦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就会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中国革命的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都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三)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今天,我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核心是要牢固确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到底有什么区别?

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到底有什么区别?

世界观、价值观和⼈⽣观,到底有什么区别?近来,在读书的时候有⼀个问题⼀直在⼤脑盘旋。

这就是通常⼈们所说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观),它们彼此直接究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如何理解这三个概念,它对我们的⼈⽣有什么作⽤?今天偶然在查百度的时候,看到了唯物主义哲学的三个终极问题,使我对三观彼此之间的区别和关系逐渐清晰。

哲学的三个终极问题是:1.如何更好的认识宇宙世界、并解决关于宇宙的问题。

2.如何更好的认识⼈类社会、并解决关于⼈类的问题。

3.如何更好的认识⾃我⼈⽣、并解决关于⼈⽣的问题那么我们通常所说的三观,即世界观,价值观和⼈⽣观,其实是对应上⾯三个终极问题所持的看法和态度。

世界观:就是解决如何任何宇宙世界、如何改造宇宙世界的。

价值观:就是如何认识、处理并解决⼈类社会存在的问题。

⼈⽣观:就是认识⾃我⼈⽣,解决⼈⽣⽬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问题。

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可⽤如下图表⽰:简⽽⾔之,世界观包含价值观,价值观包含⼈⽣观,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深化。

⼀、世界观世界观过去⼜叫宇宙观,其实它解决的是我们怎么看待宇宙、看待⾃然的问题。

⼈们对于世界的看法,⼀直是在不断变化的。

历史上就存在着,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唯⼼主义世界观两种截然相反的世界观。

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精神是物质的投影和反映,物质世界是可以被认识。

唯⼼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是意识的,精神决定物质,物质是精神的产物。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则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

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量⼦物理的发展,⼈们的世界观还在变化,⽐如世界可能就不是物质,⽽是能量的,世界的变化是不连续且不确定的。

我们通常说,要树⽴正确的世界观,为什么要树⽴正确的世界观,树⽴正确的世界观有什么⽤?其实,世界观的作⽤在于如何认识世界,认识世界的⽬的是适应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世界观必然有助于⼈们认识和改造这个世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考点手册(2022年-2023年)4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考点手册(2022年-2023年)4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考点5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中外思想史上关于人的学说(★三级知识点,单选)1.在中国思想史上,远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就有人试图回答“人是什么”的问题。

2.春秋战国时期,对“人是什么”的认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间的争论主要围绕人性与兽性的区别而展开。

3.中国古代关于人的学说还有人性有善有恶论、人性善恶混杂论和人性三品论等代表性的观点。

这些观点虽然互有差别甚至互相对立,但都认为人性和人的本质是先天具有的,不是后天形成的,这就陷入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泥潭,因而从根本上说都是错误的。

4.在西方思想史上,最早力图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的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

5.德国古典哲学是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最高峰。

考点6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一级知识点,单选)1.人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物,具有多重属性,其中最主要的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人的自然属性,指人作为自然生物所具有的形态和特征,主要表现为人的基于本能的食欲、性欲和自我保存等。

(2)人的社会属性,指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主要表现为人的劳动和社会关系、意识、思维、语言等。

(3)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属性,但只有社会属性才是人的根本属性。

自然属性尽管任何正常人都具有,而且看得见、摸得着,但它为人和动物所共有,只能把人和非生物区别开来,不能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

社会属性不仅能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而且还制约和决定着人的自然属性。

2.人与动物的区别从根本上说在于人的社会属性,在于人的生产劳动。

3.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一界定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而且可以把千差万别、各具特点的个人区别开来。

个人的本质,受个人所属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制约。

4.人的本质是由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规定的,由于生产劳动总是在一定的时代条件下进行并不断发展着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也必然是具体的,这就决定了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

第五章哲学辩证思维

第五章哲学辩证思维

第五章哲学辩证思维第五章哲学辩证思维第一节哲学辩证思维整体一、哲学定式=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1、哲学辩证法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它包括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三大部分。

2、世界观--世界是由多维矛盾构成的整体。

3、价值观--无形的矛盾是世界的本体,有形的实物是表象。

4、方法论--矛盾认识方法论+矛盾实践方法论5、矛盾是对立联系与统一联系构成综合体二、哲学辩证法精义一)原理基模1、一分为二——两联系、两方面、两转化2、三个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变量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3、七大观点(略)二)方法基模1、三步流程——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2、三个核心——两点论、重点论、转化论3、四相转圆——对立统一之间的转化+正反之间的转化三、辩证法原理基模1、一分为二A、两种联系:对立联系VS统一联系B、两个方面:正面VS反面C、两类转化:“对立--统一”的转化VS"正面--反面”的转化2、三大规律A、对立统一规律B、量变质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3、七大观点A、联系的普遍性:世界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B、运动的绝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内因的决定性: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影响内因。

D、矛盾的法则性:矛盾无处不在,对立统一是世界的法则。

E、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

F、发展的螺旋性:事物的发展轨迹呈螺旋上升形态。

G、物质的第一性: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四、辩证法方法基模1、三步流程A、发现矛盾--用联系视角观察问题,列举存在的具体矛盾。

B、分析矛盾--用主次视角分析矛盾,抓住问题解决的关键。

C、解决矛盾--用创新视角创造条件,设计矛盾转化的方法。

注1:为了简化思考,在此界定“矛盾"=目标+困难=问题2、三个核心A、矛盾两点论——矛盾两面都要观察分析,不能只看一面。

B、矛盾重点论——对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判断选择。

C、矛盾转化论——创造特殊条件,使矛盾转化,问题解决。

2020年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2020年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2020年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三)知识点概要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人生目的的重要性,价值观与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确立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科学的对待人生环境就是要做到自我身心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个人与自认的和谐。

—、单项选择题1.人的本质属性是A.人作为个体存在的自然属性B.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社会属性C.人作为家庭成员之一的亲情属性D.人作为一个利益个体的经济属性2.人生观的核心是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D.人生道路3.有人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决定性的原因是A.世界观B.人生观C.人生态度D.人生目的4.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的是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D.兴趣爱好5.科学高尚的人生观的核心内容是A.集体主义B.为人民服务C.以国家利益为重D.以社会利益为重6.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是A.人生的自我价值B.人生的社会价值C.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身物质需要的满足程度D.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身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7.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A.是否自食其力B.劳动和贡献的尺度C.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D.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8.确定人生价值目标的重要前提是A.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B.客观地认识自己C.社会条件是否具备D.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9.被称为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又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的是A.确立科学理想信念的过程B.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过程C.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过程D.社会实践10.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平等、诚信、宽容和互助的原则。

2022-2023《思想道德与法治》习题第一章

2022-2023《思想道德与法治》习题第一章

《思想道德与法治》习题第一章第一章领悟人生块真谛把握人生方向知识点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认识一、单项选择题1.“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说明()。

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C.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2.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指出人的本质是()。

A.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C.人性本善D.人性本恶3.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

A.人的属性B.人的本质C.社会关系D.自然属性4.人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物,既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下列关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B.单靠自然属性就可以把人和动物区分开C.人的自然属性制约并决定着人的社会属性。

D.劳动、语言、意识思维,这些都属于人的自然属性二、判断题1、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知识点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一、单项选择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的关系A.思想与政治B.道德与法治C.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D.经济与政治2.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是()A.个人与群众的关系问题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C.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问题D.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2.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下列哪项关系的表现形式( )A.社会利益关系B.政治关系C.相互利用关系D.血缘关系二、判断题1.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需要的反映。

()2.社会利益就是社会中所有人利益的相加。

()3.社会利益体现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4.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5.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需要的反映。

价值观及人生观

价值观及人生观

D.物质载体的稳定有利于思想内容的稳定
解析:教科书之所以能够循环使用,是因为教科书
仅仅是思想内容的物质载体,新旧教科书的不同只
是物质载体的变化,不影响所包含的思想内容,C项 正确。思想内容要通过物质载体表现,故A项错误。 思想内容的变化同样可以伴随物质载体的变化,即 形式的多样化,B项不正确。循环使用教科书的目的
前者称之为贡献,后者称之为索取。贡献和索取相
互联系,密不可分。 (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①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基本保障 。 ②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人生价值的 基本 标志。
③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人生价值的经 可靠 标志。个
人对社会的贡献有物质贡献和 精神贡献 两种基本形式。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①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个人与社会相比 较,社会起着根本的 决定 作用。 ②个人和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人的生存离不开 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的种种条件;任何社
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
2.人生价值的内容 (1)基本内涵 一般来说,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 会的 责任和贡献 ,二是社会对个人的 尊重和满足 。
进行调节。
3.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
1.在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应允许个人在不违反集体主义原则的前提下,作出不 同的具体的价值选择。
(2)从根本上说,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但个人的正当
利益也必须得到维护。 (3)社会集体应该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为个人利益的实 现创造越来越多的条件。
(2)联系:①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
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世界观,因为世界观不仅是人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 世界观1.1 什么是世界观?世界观是指个体对世界的根本看法、认识和态度,它决定了个体对于现实世界的理解和评判标准。

世界观是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整体性认识和对待方式,它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认知方式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1.2 形成世界观的因素个体的世界观是在社会、家庭、教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

其中,社会和文化环境对于个体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的价值观念、社会制度、道德规范等都会对个体的世界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同时,文化遗产、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等也会对个体的世界观产生重要影响。

1.3 不同的世界观世界上存在着多种不同的世界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世界观。

不同的世界观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些常见的世界观包括:•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一切现象和过程都是物质的运动与变化。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或心灵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是根本的东西,但也认识到意识在物质发展中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是由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引起的,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相对主义:认为世界观是主观的、相对的,不同个体有不同的观点和价值取向。

2. 人生观2.1 什么是人生观?人生观是个体对人生意义、目标和价值的认识和看法。

它是个体对于个人成长、发展和生活意义的总结和体验,决定了个体的行为取向和生活方式。

2.2 形成人生观的因素个体的人生观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都会对个体的人生观产生重要影响。

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从社会、家庭和文化中接收到对人生的认识和看法,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

2.3 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人生观代表了个体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不同看法。

一些常见的人生观包括:•实用主义:追求功利和实用价值,追求物质上的成功和满足。

•快乐主义:追求快乐和幸福,将快乐和满足作为人生的最终目标。

•成长主义:重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追求个体的完善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知识点解析】
(2)一个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必须符合两项 要求:一是对客观事物状况的正确认识,它首先 是一个世界观问题。只有对世界、对人与世界的 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反过来,正确的价值观的建立,又会使科学世界 观更丰富、更完善。
世界观和价值观二者是统一的。
A.中国式——善于把握主要矛盾 B.接地气——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 C.零距离——量变是质变的基础 D.正能量——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典型例题】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永不放弃”的求生理念、“永不抛弃”的 救援理念,都坚持了正确价值观,故选D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知识点解析】
2、“二观”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1)世界观是形成价值观的基础,世界观不同,价值观也 就不同,怎样进行价值评价首先是一个世界观问题。
以对物的价值来说,它涉及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物的属性、 结构、功能,这是价值产生的客观基础。某种事物是否具 有价值,首先是事物的客观因素决定的,来不得半点主观 随意性。二是人的需求。这虽然是属于人的主观的东西, 但却不是主观随意决定的,而为历史条件和实践水平所制 约。
知识点——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
关系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知识点解析】
1、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1)世界观(也叫宇宙观)的含义: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 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外在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 看法。
(2)价值观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 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像这种对 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 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现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 基础。价值观既然决定人的行为,故决定人的好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典型例题】
【解析】:本题考查人的价值等知识。材料没有 涉及不同的价值观,②排除;奉献社会是获得社 会尊重的基础和前提,④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 题意。
【答案】:C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典型例题】
2.2013年8月8日,“2013北京榜样”大型评选活动投票启 动仪式隆重举行。88岁的陈锦陶老人是年纪最大的榜样候 选人代表,同时她也是北京光爱学校年龄最长的志愿者。 老人不顾年岁已高,多次坐车去学校为孩子们捐赠文具、 生活用品等,甚至还把自己老家的房子卖了捐钱给光爱学 校。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物质贡献 ③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④人的价值就是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典型例题】
【解析】:本题考查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对一 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并非主要 指物质贡献,②错误;人的价值就是通过自己的 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④排除。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知识点解析】
(3)世界观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和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 时任何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都要利用先前遗留下来的现成 的思想材世界所持的态度和 采用的方法最终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 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方法, 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法上的失误。
【答案】:C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典型例题】
3.在山东省文登市环山街道办事处宋家沟小区,有一位名 叫林基文的退休老教师,他20多年如一日地为小区义务修 路、扫街,小区内的一条主路因此被大家称为“老林路”。 材料中的林老师( )
①因为得到大家认可而实现了人生价值 ②通过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实现了人生价值 ③因为创造了价值而实现了人生价值 ④因为满足了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而实现了人生价值
【典型例题】
4.2013年8月13日,陕西省公安厅公布了全省公安机 关自6月份以来破获的包括氢氧化钠制毒牛肚、溴酸钾 “漂白”毒馒头、非法添加剂制毒粉条、用工业盐加工猪 肉、化学品造出毒醋、用明矾做伪劣蜂蜜等在内的8起危 害食品安全的典型案例。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源于一些 黑心厂商不顾一切的追逐利益。这主要说明( )
【答案】:A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典型例题】
5.雅安芦山地震救援行动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坚守“永 不放弃”的求生理念,不管发生多大灾难,我们都可能从废 墟的阴暗中爬出;只要坚守“永不抛弃”的救援理念,不管 过去的时间多长,我们都可能从废墟中发现生命的迹象。上 述材料与下列流行语对应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典型例题】
【解析】: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 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就在于通过自己的 活动满足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②③ ④当选。一个人价值的大小主要是看贡献, 不是看索取,所以①不妥。应选D项。
【答案】:D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①错误的价值观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②价值观影响 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 重要的导向作用 ④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 会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典型例题】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为 了利益,一些企业不顾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 肆意生产有毒食品,体现了①②。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典型例题】
1.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河南省濮阳市公安局治安 支队副主任科员李权卿,在无数次与爆炸打交道的人生经 历中,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被人们称为 “与死神打交道的人”。上述材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③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 了什么 ④获得社会的尊重是奉献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