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水韵二课时
语文:第2课《周庄水韵》课件(语文版八年级上)

澄虚道院位于中市街上,面对普庆桥,俗称"圣堂", 建于宋元佑年间(1086-1093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 历史。自明代中叶以后,道院规模日趋恢宏,清乾隆 时,已形成前后三进的宏大建筑,占地1500平方米, 为吴中地区知名道院之一。院内主要建筑有玉皇阁、 返 文昌阁、圣帝阁等。正殿玉皇阁为宋代建筑。 回
4、反复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次 数 第一次 时间 仲春雨中 冬天雪后 春夜旅游节 观察角度 视觉(色彩) 视觉(色彩) 听觉(声音) 视觉(色彩)
⑴讨论交流完成下表。
作者印象 水墨画 版画 景物特点 恬淡宁静 色彩鲜明 万般柔情 多姿多彩 详略安排
作者三次游览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略写
略写 详写
第二次
第三次
yè yǒu
xián
dì
yí ng
cuǐcàn shùn
娴熟 谛听 璀璨 晶莹 瞬间
cēn cī
摇曳 黑黝黝
参差
斑 斓: 颜色错杂灿烂。 眩 目: 耀眼。 相看两不厌: 相互之间怎么看也看不够。 谛 听: 仔细听。 如泣如诉: 像是在诉说,又像是在小声哭泣。这里 形容声音柔细。 娴 熟: 熟练。 难以捉摸: 不容易猜测、预料。 瞬息万变: 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多。 璀 璨: 形容光彩鲜明。 摇 曳: 摇动。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 水墨画: 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 版画: 用刀子或化学药品等在铜版、锌版、木 版、石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
如梦境
⑵作者前两次到周庄的感受不同,分别是: “水墨画” 和 “版画”。两者有何不同?
水墨画:指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如图所示) 版 画:指用刀子或化学药品等在铜版、锌版、木版、石版、麻胶版等版 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国画。(如图所示)
第二课周庄水韵

王明口三中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学习目标:1、在掌握有关游记散文知识的基础上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学习从不同角度来描写周庄水韵。
2、味文章语言,体会优美意境。
3、学习运用多种修辞写景的方法,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4、让学生了解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让学生初步掌握游记散文的写法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
2、难点:理解“水韵”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知识储备:1、周庄的由来周庄镇旧名贞丰里。
据史书记载,北宋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将庄田200亩捐赠给全福寺作为庙产,老百姓感其恩德,遂将这片田地命名为周庄。
2、有关周庄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昆山市境内西南33公里,是个具有九百余年历史的水乡古镇,被澄湖、淀山湖和南湖所环抱。
周庄环境幽雅,建筑古朴,四面环水,河道成井字形,居民傍河筑屋,依山成街,河道上横跨14座古桥,还有那份敦厚纯朴的古镇民风,构成一幅美妙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画。
人们称之为“东方的威尼斯”。
周庄一直成为摄影师、作家、艺术家、甚至电视电影的取景最佳地点。
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盛赞周庄“不但是江苏省的一个宝,而且是国家的一个宝”。
著名画家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
3、水墨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
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
後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
在中国画中,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
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
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
4、版画: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
广义的版画可以包括在印刷工业化以前所印制的图形普遍具有版画性质。
当代版画的概念主要指由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且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而产生的艺术作品,具体说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
初二语文上册2《周庄水韵》课件语文版

•我阅读 我探究 •• 写作手法:
• •①按照时空顺序,多角度去描写景色。
•②先略后详,逐步加深了描写。
•③运用多种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描写景物
•问题 : •1、听完朗读后,周庄在我们
脑海中是个什么印象呢?
•2、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周庄的 哪几幅水韵图画?
•朗读课文
• 说说 周庄给作者留下的总的印象.
•总体印象:
•…这里的水,还有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
•河水、波光、倒影、石桥、小舟、行人———
“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看到。”
• 第一次:
•
•我阅读 我品味
• “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 ,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 音,……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 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 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 下袅袅回旋上升,这样的声音, 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 品味: 从滴水、流水的声音方面来表现周庄 的水声充满柔情。由水声联想到“江南丝竹”,而下 文第三次游周庄真的在河面上听到江南丝竹管弦声 ,先虚后实,前后照应,意境优美。
品味语言
• §“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 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
• §“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 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 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 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 ……”
• §“我很难忘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 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古镇悠远的 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 中。”
•我阅读 我品味
• 古镇被飘动的雨雾 笼罩着,……看到的是 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 画。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周庄水韵》课件语文版

四 面 环 水
镇 为 泽 国
周庄像一块温润的碧玉浸在水中 咫尺往来,皆须舟楫
小 桥 、 流 水 、 人 家
沈厅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晓昏送流年
公 元
三 之
桥
弟期
江南仅存的立体形桥楼合壁建筑 富安桥
, 1355
沈望
年
万既 四富
出又
资安
重,
建心
诚
可
鉴
张厅 轿自前门进
船从家中过
原名德记酒店。 早在20年代初,南社发起人 柳亚子、陈去病、王大觉,费公直 四次在迷楼痛饮酣歌,乘兴赋诗,
周
韵
水
庄
周庄水韵
赵丽宏 当代作家
(1) 和谐的声音 (2) 指韵母或章节的收音 (3) 指诗赋词曲
韵
(4) 风雅、高雅
(5) 风度
(6) 气韵、神韵
(7) 美、标致
《词源》
旅美画家陈逸飞先生的大幅油画《双桥》
1984年,在纽约留学的上海画家陈逸飞,以双桥为素 材创作了一幅题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连同其它37 幅作品,于10月金秋在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 德·哈默的哈默画廊展出,引起轰动。
重,
建心
诚
可
鉴
张厅 轿自前门进
船从家中过
原名德记酒店。 早在20年代初,南社发起人 柳亚子、陈去病、王大觉,费公直 四次在迷楼痛饮酣歌,乘兴赋诗,
迷楼 慨吟唱,后将百余首诗篇 为《迷楼集》流传于世。
古树,斜阳,你可懂流水人家?
青石,竹笾,曾记否槌衣声响?
红楼、船坞,几时有笙萧阵阵?
双环、玉扣,数得清小乔风韵?
迷楼 慨吟唱,后将百余首诗篇 为《迷楼集》流传于世。
初中语文公开课周庄水韵优秀教案2课时

初中语文公开课周庄水韵优秀教案(2课时)周庄水韵一、教学目标:(一)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二)理清顺序,明确思路。
(三)品析语言,体会情感。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展示相关文字材料:周庄简介。
2、展示周庄水乡的相关照片或图片,请学生根据画面描绘其中的情景。
3、导入语设计:其实周庄并不仅仅凝固在上面的文字上,也不仅仅停留在某一幅照片或图画里。
就像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人,走进周庄,也就有了各自眼里和心里的不同的周庄。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当代著名散文作家赵丽宏的《周庄水韵》,领略一下他笔下的周庄,以及周庄给予他心灵的感悟。
(二)自读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查字典或看文下注释。
(三)正音斑斓(lán) 眩(xuàn)目晶莹(yíng) 参差(cēncī) 谛(dì)听娴(xián)熟瞬(shùn)息璀璨(cuǐcàn)(四)研读1、学生朗读全文。
(注意情感的把握)2、梳理作者行文的思路,概括全文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第1—3段)述说周庄水乡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第4—6段)抒写三次游览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3、讨论第一部分内容。
(1)齐读第1—3段的文字。
(2)找出文中作者表述对周庄水乡整体印象的句子。
明确:“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
”(3)找出作者对这样的印象评价的句子。
明确:“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4)说说作者将周庄与威尼斯比较的用意。
明确:突出周庄所具有的特别的“水”的特点。
(5)概括这部分内容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周庄所具备的这些特点。
明确:水中倒影斑斓迷离水上石桥各呈风采水傍古镇浑然一体周庄水韵一、教学目标:(一)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二)理清顺序,明确思路。
(三)品析语言,体会情感。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展示相关文字材料:周庄简介。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周庄水韵》教案设计 语文版

2、《周庄水韵》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
3、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有着近九百年的历史。
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就曾居住周庄,它也是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的故乡。
著名山水画家吴冠中曾说过:“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周庄被成为中国“第一水乡”。
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去领略这中国第一水乡的风韵。
二、作者简介赵丽宏,上海人,当代作家、散文家、诗人,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
1951年2月出生于上海,种过田,学过木匠,做过乡村邮递员。
1977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在《萌芽》月刊从事文学编辑工作。
1987年成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2000年被华东师大文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等共40余部。
三、补充材料:周庄——江南第一水乡,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的昆山市境内,始建于公元1086年。
原是一个偏僻的小村。
宋代迪功郎周君在此设庄,舍宅为寺,百姓感其恩德,故称此庄为“周庄”,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由于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
故历代免遭战乱,900多年来仍保留独特的古朴的江南水乡风貌。
著名古画家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则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
补充: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著名古画家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则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被誉为“梦里水乡”,古称贞丰里,是江南六个著名古镇之一。
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河流呈井字形从镇中穿过,“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小小的的周庄共有10座400--800年历史的古桥。
周庄水韵之二(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周庄水韵之二(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周庄水韵》课堂实录(一等奖)执教:冉习呤整理:冉习呤孙玉授课班级:仁沙中学八年级一班人数:72人共分9个学习团队第一课时[上课音乐响起,师面容渐笑,生也渐笑。
]师:我们班有秘密。
[生愕然。
]师:我们班有秘密。
想不想不知道?[生再愕然。
]师:参加“我的祖国”县级演讲比赛获得第一名的是——生:冯于娟。
师:每天大课间活动站在主席台上引领全校师生同呼仁中口号的主持人是——生:传南吉!师:不得了![竖大拇指]咱们班真是卧虎——生:藏龙!师:应该是“卧龙藏凤”。
[生与听课教师恍然而笑:这也是秘密?]师:今天,我想在我们这个“卧龙藏凤”的班里实现两个愿望。
可以吗?生:可以。
师:一,用我最小的声音,领出大家最响亮的声音,可以吗?生:可以。
师:那我试一下。
试之前,我先声明,我是不玩扑克牌的。
我抽到第几学习团队,你们就大声地说:我们在![右手从裤兜里摸出一张扑克,红二]第二学习团队:我们在![师再摸,红A,学生未能反映过来。
师用手笼耳,作倾听状,学生笑,第一学习团队顿时反映过来,]生齐呼:我们在!师:太好了。
第二个愿望,我做最少的事,你们要做最多的事,愿意?生:愿意。
师:无私!真是无私。
那好,接下来,就让大家做事了。
[分发文本,看哪一列的同学分发得最快。
很快,分发完毕]师: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要怎样?生:读。
师:非常好。
今天要大家大声地朗读。
而且边读边要圈、点、勾、画和批注。
[师巡视,依次到每个学习团队指点。
]师:现在你们在团队内相互看一看,你看看别人读出了什么?并且从队友那里获得的东西,书写到自己的的文本上,这样,采他山之玉,是你今天的收获之一。
[各个学习团队的队员都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拿过队友的文本在看,在读,还有在誊写。
]师:现在,你回头看一看,你文本上有没有多了一东西,是不是有了一定的收获了?生:有收获。
师:太好了。
这些初读出来的东西是我教给你们的吗?生:不是。
师:太好了,自己就能读出这么多的东西。
八年级语文上册 2《周庄水韵》(第2课时)导学案 (新版)

《周庄水韵》序号日期执笔八年语文组审核丝制成的装饰物。
C.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
出没:时而出现时而消失。
课题 《周庄水韵》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学 习 目 标 1、积累文中精彩的词语;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2、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教师教法课上交流助学学生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
一、文章特色: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也像周庄水乡一般让人赏心悦目。
小雨中,“飘动的雨雾”、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的古桥和屋脊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头带面纱的少女形象,朦胧、绰约、富有魅力。
“水声重重叠叠,……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则使用通感的手法,将听觉和视觉融合起来,很形象,仿佛水声的热闹伸手可及。
另外,文章还多出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增强了文章的美感。
二、小组合作,讨论探究:1、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时,描绘了周庄的哪些景物?他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景物:楼房,小街,彩灯,小河,花船,礼花……(水景)按时间先后顺序;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
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
由“天上”写到“地上”,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古镇的欢呼。
2、文中除了写石桥、流水外,还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彩灯、花船及礼花,写一个古镇为什么要这样写?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了生机,反映了周庄人们的幸福生活,具有对外开放意识。
细细品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议、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
重点 目标1 难点 目标2其他 项目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
教师教法课前预习导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自学,及时完成所布置的预习任务。
1、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A .娴熟(xi án )搅动(ji ǎo )斑斓(b ānl án ) 璀璨(cu ī)B .彩绸(ch óu )连缀(zhu ì)仲春(zh ǒng )屋脊(j ǐ)C .缤纷(b īn ) 隐匿(n ì) 谛听(d ì)参差(c ēnc ī)D .覆盖(f ù) 眩目(xu án )屋檐(y án )渗出来(sh èn )2、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时我们要读出这两个“又”字的重音,语速适当放慢, 读出作者惊喜赞叹的语气。
周庄水韵
赵丽宏
问题思考
1.有人认为本文题目为“周庄水乡”更准确, 有人认为题目“周庄水韵”更贴切,你的观点 呢?
2.作者三次游历周庄,描写的景物生动、细腻、 传神,你能自选角度进行赏析并有感情地朗读 吗?
3.你觉得《巴东三峡》与《周庄水韵》仅仅是 所写的景物不同,还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1.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 灯,……使小河变成一条色彩斑斓的光带。(彩灯 下的河水)
描写景物的方法
(1)选择典型景物,多角度描写。 视觉、听觉、动态、静态、虚写、实写、
细节 (2)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3)运用生动准确的词语和恰当的修辞。
检测与反馈
多角度赏析下列语句: 1.倒映在水中的石桥、陋屋、树影,还有 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 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 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 能描绘它朦胧炫目的花纹……
巩固与拓展
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完成课后第三大题。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彩灯下的小河比作光带, 生动形象地写出夜晚的小河流光溢彩。 2.小船在平静的河面慢慢滑行,我们的身后,船的 轨迹和橹的划痕留在水面上,变成一片漾动的光斑, 水中倒影变得模糊朦胧,难以捉摸。(划过小船的 河水)
注意从细微之处落笔,表现水面的明暗多变、迷离 闪烁,充满了梦幻般的感觉。
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悠远的江南丝 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上袅袅回旋上升。 虚写,通过想象,写出水声的温婉、柔美,营造 出优美的意境。
4.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 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我来不及看清楚他们的 表情,他们便在水中消失;当新的一轮焰火在空中盛 开时,他们又从遥远的水下泛起,只是又换了另一种 表情。(开满缤纷礼花的河水)
3.船摇过桥洞,才发现从旁边交叉的水道中划过 来一条张灯结彩的花船,船舱里,有几个当地农民
在摆弄丝弦……那Βιβλιοθήκη 船已经转了个弯,消失在后面 的桥洞里,只留下丝竹管弦声,在被木船搅得起伏
不平的河面上飘绕不绝……(丝竹管弦声中的河水)
从听觉角度写出了水面传来的的音乐声,周庄夜 色中的小河不仅有水色的变幻,还有乐声的动听, 给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带给人无限 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