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泉抽水蓄能电站龟山滑坡体稳定性分析

合集下载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公路变形体分析及处理方案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公路变形体分析及处理方案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公路变形体分析及处理方案
丰章清
【期刊名称】《人民长江》
【年(卷),期】2005(036)006
【摘要】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的峪河上,电站上库公路是连接上下库的干线公路.在施工过程中,在边坡后缘距地面40 m高程处发现裂缝.随后,对现场进行了勘察,发现边坡存在塌滑的可能.为了减小变形体发生整体滑动的可能性和发生掉块、塌落现象,除加强地质监测外,并采取工程措施进行了加固处理,经过加固处理后,裂缝未继续扩展,证明对地质情况的分析正确,所采取的工程措施切实可行.【总页数】2页(P19-20)
【作者】丰章清
【作者单位】武警水电第二总队,第五支队,江苏,常州,213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8.5+2
【相关文献】
1.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上库公路不良地质现象分析 [J], 郭建新;刘会平
2.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上山公路高边坡爆破开挖施工技术 [J], 刘祥恒;朱多一;温成国
3.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上山公路变形体分析及处理方案 [J], 刘祥恒;丰章清;温成国
4.河南省宝泉抽水蓄能电站龟山滑坡体稳定性分析及危险性评估 [J], 李莲花;兰自亭
5.河南省宝泉抽水蓄能电站龟山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措施 [J], 李莲花;兰自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抽水蓄能电站的特点和地灾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抽水蓄能电站的特点和地灾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抽水蓄能电站的特点和地灾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杨林;张小朋;多晓松【摘要】通过对桐柏抽水蓄能电站地质灾害排查,对抽水蓄能电站的特点、组成进行了总结,并在地质灾害排查过程中明确了重点排查部位,通过资料搜集和地面调查,共计排查出10处地质灾害点,通过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建议采取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治理措施,确保抽水蓄能电站的安全运行.【期刊名称】《矿产勘查》【年(卷),期】2018(009)010【总页数】6页(P2038-2043)【关键词】抽水蓄能电站;地质灾害排查;强降雨【作者】杨林;张小朋;多晓松【作者单位】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四地质大队,承德067000;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四地质大队,承德067000;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四地质大队,承德06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940 引言抽水蓄能电站是利用电力负荷低谷时的电能抽水至上水库,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库发电的水电站。

抽水蓄能电站特点表现为:主要分为上水库、下水库两个库区,因工程规模大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强烈;前期投入资金巨大,运行后投入较少,运行投产后的利润回报率大;能短时间启动,达到稳定状态并入电网;除电力调峰填谷外,还适合承担调频、调相、事故备用等任务。

抽水蓄能电站的组成:电站枢纽一般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洞室群、地面开关站、中控楼等部分组成。

桐柏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为1200 MW,总库容为1146.8万m3。

根据表1水电枢纽工程的分级指标,确定该工程等别为一等工程,工程规模属大(1)型(周春华和王金山,2014)。

本次桐柏抽水蓄能电站地质灾害排查主要为:上水库大坝、下水库大坝、副坝、输水系统、地下厂房洞室群、水库边坡、开关站、业主营地等设施和周边等范围内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辨识,全面评估排查地质灾害隐患;对排查出来的隐患提出建议治理方案。

表1 水电枢纽工程的分级指标工程等别工程规模水库总库容/亿m3 装机容量/MW一大(1)型≥10 ≥1200二大(2)型 1~10 300~1200三中型 0.1~1 50~300四小(1)型 0.01~0.1 10~50五小(2)型<0.01 <101 基本排查方法本次工作以资料收集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对难以到达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通过卫星影像进行分析调查,其中对于N1泥石流沟分别调取了2009年4月10日卫星图像、2013年10月27日卫星图像、2015年10月13日卫星图像,对泥石流沟予以辅助判定(图1,图2,图3)。

浅谈某水电站滑坡体稳定分析及治理方案

浅谈某水电站滑坡体稳定分析及治理方案

浅谈某水电站滑坡体稳定分析及治理方案某水电站滑坡体位于永久改线道路一侧,通过现场查勘,其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不确定因素多。

为确保该水电站蓄水期永久改线道路畅通和水工建筑物运行安全,需制定切合现场实际的滑坡体治理方案。

通过对该滑坡地形地质条件和变形特征综合分析,根据不同工况采用不同计算方法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以确定该滑坡体控制工况,从而制定相应的滑坡体治理预案。

该滑坡体治理后,通过变形观测及监测数据分析,目前滑坡体整体处于稳定状态。

标签:滑坡体;变形特征;稳定分析;工况1、滑坡体概况某电站采用引水式开发,开发任务为发电,兼顾灌区供水的作用。

电站装设3台140MW(最大容量150MW)的水轮机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420MW。

该水电站由首部枢纽、引水建筑、厂房枢纽三大部分组成。

挡水工程拦河大坝为砾石土心墙坝,坝高147m,库容5.35亿m3,列同类型大坝世界第三;引水隧洞全长16.15km,直径9m;调压井井深175m,直径22m,列亚洲第一。

该滑坡体位于河道右岸,距坝轴线下游约850m,分布高程2050.00m~2780.00m,縱向长约1200m,呈长葫芦形分布。

该滑坡为覆盖层滑坡,钻孔揭示滑体厚度一般为25m~30m,最厚为35.5m,方量约800万m3。

2、滑坡体地质地形条件滑坡滑体按物质组成和结构状态的不同自下而上分为两层,第①层分布于滑体中下部,主要由灰黄色碎石土组成,厚度为20~25m。

该层块石一般6cm~10cm,约占30%~40%;碎石一般2cm~4cm,约占40%~50%;黄色粉质粘土约占20%。

第②层分布于滑体上部,主要为黄色含块(碎)石粘质粉土,厚度为6m~10m。

该层块石一般5 cm~9cm,约占10%~20%;碎石一般1cm~3cm,约占30%~40%;角砾10%~20%;其余为黄色粉质粘土。

钻孔中均未揭示到具有明显滑动迹象的底滑面,或连续分布的软土层(滑带物质),滑面特征不明显,初步判定以基覆界面为滑坡底界。

宝泉下水库优化报告

宝泉下水库优化报告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工程优化报告1概述1.1工程概况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河南省辉县市薄壁乡大王庙以上 2km 的峪河上,电站总装机容量为 1200kw,年发电量为 20.1 亿千瓦(H ,年抽水耗电量为 26.42 亿千瓦(H ,电站综合效率为 0.761 。

电站建成后并入河南电网,担任调峰、填谷及事故备用任务。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由上水库、输水发电系统以及下水库等建筑物组成。

上水库修建在峪河支流东沟内,大坝为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 93.5m,坝顶高程 791.90 m 。

下水库利用已建的宝泉水库大坝加高加固改建而成。

宝泉下水库大坝上游控制流域面积 538.4 km2 ,多年平均径流量 1.01 亿 m3 。

原有工程是 1973 年开工兴建, 1982 年因调整基建计划停建。

现有工程为 1989 年 10 月开工复建, 1994 年 6 月竣工。

宝泉水库大坝为浆砌石重力坝,现有挡水坝坝顶高程为252.10m,坝顶总长 411.00m,最大坝高 91.10m,总库容 4458.00 万m3 ,是一座以 "灌溉为主,结合发电 , 兼顾防洪" 的中型水库。

宝泉水库溢流坝的堰顶高程为 244.0m,溢流坝段宽 109m,溢流坝下游采用挑流消能形式,挑流鼻坎坎顶高程为 185m。

经多方案比选后,确定宝泉水库作为宝泉抽水蓄能电站的下水库,进行大坝加高加固,其任务改为:“在确保抽水蓄能电站正常发电的前提下统筹兼顾灌溉、防洪等”。

为充分利用水利资源,在满足国家现行规范规程的前提下,尽可能扩大兴利库容。

通过对宝泉水库大坝坝体材料、坝基以及稳定等方面综合计算分析,坝体总体良好。

因此改扩建时大坝仍采用整体式浆砌石重力坝,溢流面采用混凝土面层。

水库大坝加高加固后,挡水坝坝顶高程为268.50m,溢流坝堰顶高程为257.50m,维持原溢流堰宽109m 不变。

经审核批准枢纽工程为一等,工程主要建筑物定为一级,按百年一遇设计,千年一遇校核。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概况、建设管理与工程进展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概况、建设管理与工程进展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概况、建设管理与工程进展吴毅王洪玉河南宝泉抽水蓄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摘要:本文介绍了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概况、公司组成情况和电站建设管理模式,并对目前工程的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简述。

关键词: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管理进度1 工程概况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河南省辉县市薄壁镇大王庙以上2.4km的峪河上,距新乡市45km,距焦作市约30km,与郑州市直线距离约80km,是一座日调节纯抽水蓄能电站。

电站装机容量1200MW,装设4台单机容量为300MW的立轴单级混流可逆式水泵水轮机-发电电动机组。

电站建成后以二回500kV出线接入电网,担任电网的调峰、填谷、调频、调相以及事故备用等任务。

1.1 电站建设的必要性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位于电网负荷中心,处在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交叉点和支撑点上,电站的建设对于缓解用电紧张局面,优化河南电网、华中电网乃至华北电网电力结构,促进全国联网,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河南电网位于华中电网北部,电源结构以燃煤火电为主,电网运行的调峰问题非常突出。

目前为满足电网的调峰要求,被迫采用中小煤电机组两班制和大型煤电机组深度调荷运行等非常规措施进行调峰。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网负荷将越来越高,峰谷差将越来越大,对电网的调峰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装机1200MW,其承担的调峰容量是同规模启停调峰火电机组的2倍,宝泉电站的投运可使网内火电机组避免启停调峰并保持火电机组高效稳定运行,不仅可降低电网耗煤量,还能减少火电机组事故率,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此外,由于抽水蓄能机组启停和升降负荷快速、方便、灵活的特点,在为电网提供调频、调相、旋转备用以及事故备用等方面有着特别的优势。

1.2 电站建设条件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地处河南省负荷中心,周围有焦作、鹤壁、新乡等煤电基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较好。

电站建成后,以500kV一级电压2回出线接入新乡500kV变电站。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沥青混凝土面板斜坡稳定性研究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沥青混凝土面板斜坡稳定性研究

S o esa i t e e r h o s h l o c e er v t n f lp t b l y r s a c fa p at n r t e e me t i c o
Ba q a u e tr g rjc o u nP mp dSo a e oet P
Lu Ze g on Ha u a i n h g o J to

c n r le i g ls h n 3 % v n p a t e t e so e sa ii fr v t n a e g n rly g a a t e o to ld ben e st a oli r ci c h lp tb lt o e e me tc n b e e al u rn e d y
cnt c o ・ hog es p o s aq a rjc b r s f pc npeaa o to s os ut n T ruht o ef w t t i B o unPoet ya ei ei r r i me d, r i h l l e sn s e o s me p tn h

s e i e n h a g rl c r f3 c i im ee a e n r c g i e F rh r o e h i e e p c m n a d t e lr e d il o e o 3 m n d a t rh ve b e e o n z d u t e m r ,t e Ch n s
( hn si t f tr e o re C iaI tueo e s uc s&H do o r s ac ,e ig1 0 3 ) n t Wa R y rp we e rhB i 0 0 8 Re j n
Ab t c :S o e sa lt fa ph l c n r t e em e ti n ft e m an c n e n u i g isd sg n s r t l p tbi y o s at o c ee r v t n so e o i o c r sd rn t e in a d a i h

河南国网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浆砌石重力坝三维有限元分析

河南国网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浆砌石重力坝三维有限元分析

地震 设计烈度为 8 度 ,因此 采用三维有限元 对坝体进行静动 力分析计 算。文章详细介绍 了大坝整体三维有 限元模 型的建立 ,静、动
力计 算参数 的选取 以及各种 工况下大坝位移和应力水平计算的成果分析。 关键 :整 体式浆砌石 重力坝;三维有 限元 ;静 力;动 力;振型分解反应谱
水 库特 征 水位 如 下 :正 常 蓄水 位 2 6 0 . 0 0 m,设计 洪 水 位 2 6 4 . 7 2 m,设计尾水位 1 7 3 . 0 2 m,校核洪水位 2 6 8 . 1 6 m,校核 尾 水位 1 7 5 . 3 7 m,淤沙高程 1 9 9 . 6 0 m,原坝体最 高水位 2 5 2 . 1 0 m, 原坝体前淤沙高程 1 7 9 . 5 0 m。 静 、动力分析计算工况及荷载组合见表 2 。 表 2计算工况及荷载组合表
中图分类 号:V4 . 2 T 6 1 3 文献标识 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1 — 3 3 6 2( 2 0 1 3)0 卜0 1 4 6 — 0 3
引 言
1 . 2计算参数 坝址 区基岩 主要 为花 岗片麻岩 ,基 岩及 坝体材 料物理 力 学参 数指标选取见表 1 。淤 沙浮容重取 9 . 0 k N / m。 ,内摩 擦角为 1 5 。 ,库水容重取 9 . 8 k N / m 。 动力计算时 ,混凝 土动态强度和 动态 弹性模量考虑在静态 基础上提高 3 0 %,动态抗拉强度 取动态抗压强度 的 1 0 %。 表 1基岩及坝体材料参数指标表
物理 量
容重 ( K N / m )
宝 泉抽水 蓄能电站位 于河南省辉县市境 内, 电站 由上水库 、 输水发 电系统及下水库等建筑物组成 。下水库大坝利用 已建 的 原宝泉水库 大坝加高 、加 固改建 而成 ,坝型为整体式浆砌石重 力坝 。改建 后坝 顶高程 2 6 8 . 5 m,坝 顶长度 5 0 8 . 3 m,最 大坝 高 1 0 7 . 5 m,为国内最高的浆砌 石重力坝。 下水库大坝为 1 级建 筑物 , 原 坝体 已经过 三次加 高 , 存在 新老坝体材料不 同 、弹性模量不 同但共 同受力等 问题 ,且 坝型 为整体式重力 坝 ,设计烈 度为 8 度 ,因此采用 三维有 限元法进 行大坝 的静 、动力分析 ,以验证大坝的结构特性和抗震能力。 1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案 1 . 1 计算模型 下水库大坝为整体式浆砌石重力坝 ,左 、右岸挡 水坝段长 度 分别 为 2 1 9 . 8 m、1 7 9 . 5 m,中部 溢流 坝段长 1 0 9 . 0 m,溢流堰 顶 高程 2 5 7 . 5 m,顶部设 3 . 0 m高的橡胶坝 。结 合工 程的实 际情 况 ,分别对原坝体 ( 含基础 )以及 改建后坝体 ( 含基础 ) 建立 三维有 限元计算模 型。模 型选 取范围在 基础 部分 建基 面以下取 1 8 0 . 0 m;坝 踵 、坝趾 分别 向上 、下 游各 取 1 5 0 . 0 m;左 右坝端 向外各 取 1 5 0 . 0 m, 基 岩顶部高出坝顶高程 1 0 . 0 m 。坝基底 面及 四周竖 向岩 面取 为固端 约束 ,并 只考虑 坝基 的弹性作用 ,采用 无质量 地基 方案进行分析计算 。模型坐标系 中 x 轴为顺水 流方 向 、指 向下 游为 正 ,y 轴为铅 垂方 向、 向上 为正 ,z 轴为沿 坝 轴 线方 向、指向右岸为正 ;计 算结果中正值 表示 拉应力 , . 负值 表示压 应力 。 坝 体及基 础采用 空 间 8 节点六 面体 实体 单元进 行剖 分 , 坝 体单元 网格 最大边 长不超 过 5 . 0 m,新老坝 体 以及 混凝土 面 板 与坝 体 的结 合部 设 置 了 0 . 5 m厚 的夹 层 单元 进 行模 拟 。剖 分 后 原 坝体 ( 含基 础 )整个 模 型单 元数 为 9 4 8 9 8 ,节 点数 为 1 0 4 4 9 1 ;改建 后 大坝整 体模 型 ( 含基 础 ) 单 元数 为 1 0 5 4 5 4 , 节点数 为 1 1 4 8 3 0 ,整体网格剖分见图 1 。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龟山滑坡体稳定性分析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龟山滑坡体稳定性分析
达 1 0余 r 5 n的直 壁 陡 崖 , 向峪 河 方 向 ( 水 库 ) 空 。整 个 滑 并 下 临
体 表层 大 部 分 已 呈 胶 结 状 , 部 一 般 较 完 整 , 本 保 持 原 岩 结 内 基 构 , 内部 地 层 总 体 表 现 为 向 东 及 北 东 倾 斜 与 滑 面 呈 反 倾 接 触 。
维普资讯
第 2 4卷 第 6期 20 0 2年 6月
人 民 黄 河
YEl L( W R I ) V R
Vo1 4. .2 NO. 6
J n 2 0 U .. 0 2
【 题 研究 】 专
宝 泉 抽 水 蓄 能 电站 龟 山滑 坡 体 稳 定 性 分 析
滑 面 呈 东 陡 西缓 和 北 陡 南 缓 形 态 ( 图 1 , 体 向 西 及 南 西 方 见 )总
向 倾 斜 。据 滑 体 东 部 底 滑 面 产 状 及 擦 痕 、 滑 体 处 滑 床 地 层 的 近
拖 拽 方 向 及 滑 体 内 的 地 层 产 状 等 分 析 , 体 总体 向 西 或 南 西 滑 滑
・3 ・ 3
的 ( t r 是 在 Bs o  ̄t 法 ae i p法 基 础 上 改 进 的 . 出 了普 遍 条 分 法 h 提
2 滑 带 特 征 及 计 算 参 数 的 选 取
根 据 滑 带 物 质 组 成 及 强 度 特 征 , 带 分 为 4个 区 。 一 区 . 滑 南 门至菩萨岭一带 , 面近水平 . 带是 ∈. 滑 滑 m 底 部 的 泥 灰 岩 破 碎 形 成 . 性 状 与 一 般 的 ∈ . 底 部 泥 灰 岩 相 当 。 据 现 场 原 化 其 n 大 型抗 剪 资 料 , 剪 强 度 参 数 , 0 3 、 一0 0 。二 区 . 抗 一 . 6 C . 5 MI a 底 滑 面 高 程 6 2 m 以 下 至 南 门 附 近 . 布 面 积 占 滑 带 的 O 以 5 分 上 . 主要 的 阻 滑 区 , 面 平缓 . 带 厚 度 一 般 0 4 0 9 n . 是 滑 滑 . ~ . 物 质 主 要 由角 砾 、 组 成 . 于地 下 水 位 以 下 , 分 角 砾 内部 的 细 泥 处 部 小 石 英 矿 物 及 重 结 晶 的绢 云母 具 有 定 向 排 列 , 英 矿 物 有 拉 长 石 现 象 。对 该 滑 带 现 场 大 型 抗 剪 试 验 表 明 , - 0 3 、 一 0 0 厂 _二 . 3 c . 1 MP 。 三 区 , 滑 面 高 程 6 2 7 6l a 底 5 ~ 3 n问 的 区 域 . 带 厚 度 0 - 滑 ~ 1 滑 面倾 角 3 o 4 局 部 达 5 . 形 成 滑 动 的 主 动 力 区 。 5 m. 1~ j . 7。 是 从钻孔及 滑体 东部 的露 头 观 察 . 带 物 质 由角砾 、 组 成 . 滑 泥 泥 质 、 部钙 质胶结 . 局 为碎 屑 夹 泥 型 , 处 于 地 下 水 位 变 动 带 根 且 据 类似物 质组成 的工程 类 比, 类滑带 强度 参数 _ 在 0 4 此 ,应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研究】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龟山滑坡体稳定性分析
肖 扬,景来红,任国强
(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03)
摘 要:龟山滑坡体是影响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

通过对滑体边界条件、稳定条件分析及稳定性计算后认为:滑坡体在自然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但在特殊荷载条件下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结合上库筑坝须堆石料的情况,将滑体上部岩体开挖至高程790m 后,在特殊荷载下,滑坡体将处于稳定状态。

关 键 词:参数选取;稳定计算;安全系数;龟山滑坡体;宝泉抽水蓄能电站
中图分类号:P6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1379(2002)06-0032-02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河南省辉县市境内。

龟山滑坡体高耸于电站下水库进、出水口的上方,其稳定性将直接影响下水库及整个电站的安全,是影响电站建设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

1 地质概况
龟山滑坡体底部高程640~660m ,顶部高程约900m ,相对高差达250m 。

滑坡体北部以F 14断层为切割边界,东部以寒武系正常地层发生拖拽挠曲部位为边界,西部及南部形成高达
150余m 的直壁陡崖,并向峪河方向(下水库)临空。

整个滑坡
体东西长550~800m ,南北宽260~350m ,滑体最大厚度210
m ,体积约2100万m 3,系一大型滑坡体。

组成滑坡体地层由
西向东依次为寒武系馒头组(∈1m )、毛庄组(∈1mz )、
徐庄组(∈2x )、张夏组(∈2z ),并以∈2z 灰岩、
白云岩为主体。

滑坡体表层大部分已呈胶结状,内部一般较完整,基本保持原岩结构,内部地层总体表现为向东及北东倾斜与滑面呈反倾接触。

滑面呈东陡西缓和北陡南缓形态(见图1),总体向西及南西方向倾斜。

据滑体东部底滑面产状及擦痕、近滑体处滑床地层的拖拽方向及滑体内的地层产状等分析,滑体总体向西或南西滑
图1 龟山滑坡体滑床顶界面等高线及滑带分区
动。

滑动水平距离最大可达510m ,滑动垂直距离最大为250余m 。

滑体中上部为切层剪切区,滑体下部为顺层滑动或被动
推动区,主要沿∈1m 1
底部泥灰岩层滑动。

分析认为,滑体形
成于峪河及其支流侵蚀至中元古界汝阳群(Pt 22ry )
地层之前,结
合滑带物质测年资料判断,滑体形成于中、晚更新世,距今14
万~21万年,系一古老滑坡体。

 收稿日期:2002ν04ν03
 作者简介:肖扬(1962-),男,河南信阳人,高级工程师。

第24卷第6期2002年6月人 民 黄 河YELLOW RIV ER Vol.24,No.6
J un.,2002 
2 滑带特征及计算参数的选取
根据滑带物质组成及强度特征,滑带分为4个区。

一区,南门至菩萨岭一带,滑面近水平,滑带是∈1m1底部的泥灰岩破碎形成,其性状与一般的∈1m1底部泥灰岩相当。

据现场原位大型抗剪资料,抗剪强度参数f=0.36、c=0.05MPa。

二区,底滑面高程652m以下至南门附近,分布面积占滑带的50%以上,是主要的阻滑区,滑面平缓,滑带厚度一般0.4~0.9m,物质主要由角砾、泥组成,处于地下水位以下,部分角砾内部的细小石英矿物及重结晶的绢云母具有定向排列,石英矿物有拉长现象。

对该滑带现场大型抗剪试验表明,f=0.33、c=0.01 MPa。

三区,底滑面高程652~736m间的区域,滑带厚度0~15m,滑面倾角31°~45°,局部达57°,是形成滑动的主动力区。

从钻孔及滑体东部的露头观察,滑带物质由角砾、泥组成,泥质、局部钙质胶结,为碎屑夹泥型,且处于地下水位变动带。

根据类似物质组成的工程类比,此类滑带强度参数f应在0.4~0.6之间,但鉴于该区滑带仍有大部分未揭露,含泥等情况可能有所变化,并考虑地下水的影响,强度参数取f=0.45、c=0.03 MPa。

四区,底滑面高程736m以上的区域,是形成滑动的另一动力区。

滑面倾角41°~68°,滑带厚度2~3m,角砾大小混杂,呈次棱角~棱角状,是滑动揉搓时间短、滑动距离近的特征。

从该滑带东部周缘看,大部分已钙质胶结,且处于地下水位以上。

根据类似物质的工程类比,并考虑到滑带钙质胶结可能是上部滑坡体的灰岩经雨水淋滤所致,而滑体内部该区又无地下水,加之雨水下渗较少,胶结程度可能较差,故滑带强度参数选取f=0.6、c=0.05MPa。

另外,对于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即场址地震烈度为Ⅶ度时,滑坡体的地震系数分别用0.10、0.12计算。

3 滑坡体稳定性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认为:①滑体表面及部分滑带物质已胶结,且未发现贯穿整个滑体的较新切割面。

②上水库蓄水后,滑体距上水库库区较远(1.3km),库水沿南北方向渗径要比东西方向(龟山滑坡体)渗流的渗径近得多。

同时,龟山滑坡体底滑面652m高程以下的滑带物质已处于饱水状态。

因此,上水库蓄水后,基本不会改变龟山滑坡体的水文地质条件。

另外,峪河及其支流已远离滑体,对滑体已不起侵蚀、切割作用。

③滑体形成于中晚更新世,在14万~21万年的地质历史过程中,龟山滑坡体已经历了无数次古地震的考验,至少14万年以来没发现再次活动。

综上认为,龟山滑坡体整体是稳定的。

4 滑坡体稳定性计算
4.1 刚体极限平衡法
选择滑体最有可能的滑动方向和古滑动方向等6个有代表性的剖面(见图1),采用Catter法、Force法和Sarma法,对自然状态下、水平开挖至790m高程时在无地震、水平地震系数分别为0.10、0.12条件下的龟山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

以上三种方法的假设条件不同,因而其计算成果是不同的。

Catter法是在Bishop法基础上改进的,提出了普遍条分法的概念,将圆弧滑面推广到任意形状的滑裂面,主要用于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忽略了条块间的剪切力,一般情况下计算结果偏小。

Force法是计算每一条块的剩余下滑力,依次从上往下进行累加,通过改变稳定系数使得最后一块的下滑力为零的分析方法。

Sarma法允许各滑块底面及侧面具有不同的抗剪强度(с,Ф)值,而且滑块的两侧面可任意倾斜,并不局限于垂直边界,因而能分析各种地质结构对滑坡的稳定性的影响。

该方法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各种控制岸坡稳定性因素。

4.2 三维有限元法
鉴于目前对岩体、不连续面等材料的精确结构关系掌握的不确定性,计算中采用在弹性分析的基础上增加非线性校正的方法,即完整、均一、变形小的岩体按弹性材料考虑,对弱面材料(滑移面、层面、节理等)按非线性材料考虑,用抗拉强度准则和莫尔—库伦准则进行应力释放。

采用常刚度应力迁移代法作非线性计算,以弹性刚度矩阵为计算刚度矩阵。

有限元分析的结果为结点的位移和单元的应力,利用下式可以计算边坡稳定性系数F s。

计算成果见表1。

F s=
∑n
i=1
(C i+σ1i f i)(C i+σ3i f i)
∑n
i=1
τ
i
式中:n为滑面上的单元数;σ1i、σ3i为单元上主应力;C i、f i为单元体的内聚力和摩擦系数;τi为滑面上单元剪应力。

表1 开挖至790m高程稳定性三维有限元计算成果
稳定系数自然状态
地震力作用状态的水平地震系数
0.100.12
F s 2.15 1.35 1.22
5 滑体安全系数分析
如何选择适宜的安全系数是边坡工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目前尚无统一规定,只有根据对边坡的了解和掌握,以及边坡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和工程等级,通过分析计算边坡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利用工程经验和工程类比来确定。

在力学分析计算时,有的边坡随着一些影响稳定性的易变因素变动,其安全系数就有很大的变化,从而反映出对一些因素的变化很敏感;而有的边坡在一些因素变化时,安全系数变化不大。

对易变性因素敏感高的边坡应给出较大的安全系数,反之则小。

多年来的工程经验表明,岩质高边坡在特殊荷载条件下,安全系数一般选在1.05~1.40之间。

因为龟山滑坡体位于下水库进、出水口上方,与下水库水面高差有400~650m,距下水库大坝直线距离仅1.3km,即使开挖滑体上部岩体到790m高程,滑体仍有1000多万m3,其稳定性如何直接影响电站的安全。

加之滑体面积较大,对其滑面形态及抗剪强度等研究得仍不够充分,所以适当提高安全系数是有必要的。

鉴于此,对龟山滑坡体在特殊组合(地震烈度为Ⅶ度,地震系数为0.12)情况下,认为允许的安全系数为1.20较为合适,即当安全系数大于1.20时,龟山滑坡体是稳定的。

【责任编辑 王 琦】

3
3

 第6期 肖 扬等:宝泉抽水蓄能电站龟山滑坡体稳定性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