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控制理论大作业:2013

合集下载

机械工程控制课程设计

机械工程控制课程设计

机械工程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工程控制的基本理论,包括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传递函数、稳定性分析等;2. 使学生了解控制系统的常见类型,如位置控制、速度控制、温度控制等,并掌握其工作原理;3. 引导学生掌握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模拟控制、数字控制及现代控制技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对简单控制系统进行数学建模;2. 培养学生设计控制系统并进行仿真实验的能力,提高实际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系统工具软件,如MATLAB/Simulink等,进行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工程控制领域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作用,共同完成任务;3. 引导学生认识到机械工程控制技术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本科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为专业选修课,旨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注重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程问题中运用控制理论,为我国机械工程领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1. 控制系统概述:介绍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分类及应用领域,使学生建立控制系统整体认识。

教材章节:第1章 控制系统导论2.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讲解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差分方程、传递函数等数学描述方法。

教材章节: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3.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介绍稳定性概念,分析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判据,如劳斯-赫尔维茨准则等。

教材章节:第3章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4. 控制系统设计:讲解PID控制、状态反馈控制、最优控制等设计方法,培养学生控制系统设计能力。

教材章节:第4章 控制系统设计5. 控制系统仿真:介绍MATLAB/Simulink软件在控制系统仿真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仿真实验方法。

机械工程控制理论基础 实验报告 附小结与心得

机械工程控制理论基础 实验报告 附小结与心得

《机械控制理论基础》——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目录实验内容实验一一阶环节的阶跃响应及时间参数的影响P3 实验二二阶环节的阶跃响应及时间参数的影响P9 实验三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实验P15 实验四机电控制系统的校正P20 实验心得…………………………………………P23实验一 一阶环节的阶跃响应及时间参数的影响●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理解如何将一个复杂的机电系统传递函数看做由一些典型环节组合而成,并且使用运算放大器来实现各典型环节,用模拟电路来替代机电系统,理解时间响应、阶跃响应函数的概念以及时间响应的组成,掌握时域分析基本方法 。

● 实验原理使用教学模拟机上的运算放大器,分别搭接一阶环节,改变时间常数T ,记录下两次不同时间常数T 的阶跃响应曲线,进行比较(可参考下图:典型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典型一阶环节的传递函数:G (S )=K (1+1/TS ) 其中: RC T = 12/R R K =典型一阶环节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实验方法与步骤1)启动计算机,在桌面双击“Cybernation_A.exe ”图标运行软件,阅览使用指南。

2)检查USB 线是否连接好,电路的输入U1接A/D 、D/A 卡的DA1输出,电路的输出U2接A/D 、D/A 卡的AD1输入。

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3)在实验项目下拉框中选中本次实验,点击按钮,参数设置要与实验系统参数一致,设置好参数按确定按钮,此时如无警告对话框出现表示通信正常,如出现警告表示通信不正常,找出原因使通信正常后才可继续进行实验。

● 实验内容1、选择一阶惯性环节进行实验操作由于一阶惯性环节更具有典型性,进行实验时效果更加明显。

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模拟电路与实验曲线如图1-1: G (S )= - K/TS+1RC T = 12/R R K =2、(1)按照电子电路原理图,进行电路搭建,并进行调试,得到默认实验曲线图1-2图1-2(2)设定参数:方波响应曲线(K=1 ;T=0.1s )、(K=2;T=1s ),R1=100k Ω 3、改变系统参数T 、K (至少二次),观察系统时间响应曲线的变化。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1.1.1控制论控制:对对象施加某种操作,使其产生所期望的行为。

控制三要素:被控对象、控制目标、控制装置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客观世界是由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系统所组成的。

控制理论是研究各种系统的一般性共同控制规律的科学。

对于一个被控系统,控制理论必须回答下列三个基本问题:1.系统能否被控制?可控性有多大?2. 如何克服系统结构的不确定性及干扰带来的影响?3. 如何具体找到和实现满足要求的控制策略?为了回答上述问题,首先要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由于实际系统的复杂性,往往不能从基本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定律直接推导出准确的数学模型,而必须利用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做“反演”,这就形成了系统辨识理论。

由于系统的许多状态变量无法直接测量且系统中常有随机噪声的干扰,这就发展了信号滤波理论。

又由于许多系统的结构参数无法事先确定且随时间不断变化,这就产生了鲁棒和自适应控制理论。

对于具有更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系统,还需要发展能更好地模仿人类智能的智能控制理论。

为了得到具体的控制策略,需要动态全局优化的数学理论和方法,而为了真正实现这种策略,还必须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手段和各种仪表与执行部件。

自动控制经历了从古典控制理论到现代控制理论的转变。

古典控制理论主要讨论单输入单输出线性系统,代表性的理论和方法包括Routh-Hurwitz稳定性判据,Nyquist分析、Bode图、Ziegler-Nichols调节律和Wiener滤波等。

单复变函数论和平稳过程理论等是古典时期重要的数学工具。

现代控制理论诞生的标志包括极大值原理,美国著名数学家Bellman的动态规划和Kalman的递推滤波以及状态空间模型的能控性、能观测性、反馈镇定等代数理论的出现等。

近40年来,现代控制理论在工程技术需求和计算机发展的有力推动下得到了蓬勃发展,特别在非线性控制、分布参数控制、随机控制、稳健控制、自适应控制、辨识与滤波、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等若干主要方向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大作业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大作业
振动测试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的测量,通过这些参数的分析可以了解设 备的动态特性和潜在的故障模式。
振动测试在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预防性维护和优化设计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是评估机械设备承受压力能 力的重要手段,主要用于气瓶、压力 容器、管道等高压系统的检测。
压力测试对于保障机械设备的安全运 行和防止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质量满足要求。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进一步研发先进的测试技术
随着机械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需要进一步研发更高效、准确和智能的 测试技术,以满足更高的测试需求。
加强测试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为了提高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需要加强测试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制定统 一的测试标准和方法。
加强测试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通过测试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 环节进行监控和评估,可以及时发 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 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成本
通过测试技术对产品进行早期检测 和评估,可以减少后期维修和返工 的成本,从而降低整体成本。
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
传统测试技术
未来测试技术
传统的测试技术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和 经验判断,测试精度和效率相对较低。
意义。
位置和速度测试
位置和速度测试是机械工程测 试中用于评估机械设备运动性 能的方法。
位置和速度测试采用传感器进 设备的运动 特性和精度。
位置和速度测试在机械设备的 运动控制、精度检测和故障诊 断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04
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发动机测试
测试技术的作用
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确保产品、设备或系统 的性能和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同时也能为改进和优化提供数据支持和反馈。

现代控制理论大作业

现代控制理论大作业

现代控制理论直流电动机模型的分析姓名:李志鑫班级:测控1003学号:20100203030921直流电动机的介绍1.1研究的意义直流电机是现今工业上应用最广的电机之一,直流电机具有良好的调速特性、较大的启动转矩、功率大及响应快等优点。

在伺服系统中应用的直流电机称为直流伺服电机,小功率的直流伺服电机往往应用在磁盘驱动器的驱动及打印机等计算机相关的设备中,大功率的伺服电机则往往应用在工业机器人系统和CNC铣床等大型工具上。

[1]1.2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启动、制动和调速特性,可以方便地在宽范围内实现无级调速,故多采用在对电动机的调速性能要求较高的生产设备中。

直流伺服电机的电枢控制:直流伺服电机一般包含3个组成部分:-图1.1①磁极:电机的定子部分,由磁极N—S级组成,可以是永久磁铁(此类称为永磁式直流伺服电机),也可以是绕在磁极上的激励线圈构成。

②电枢:电机的转子部分,为表面上绕有线圈的圆形铁芯,线圈与换向片焊接在一起。

③电刷:电机定子的一部分,当电枢转动时,电刷交替地与换向片接触在一起。

直流电动机的启动电动机从静止状态过渡到稳速的过程叫启动过程。

电机的启动性能有以下几点要求:1)启动时电磁转矩要大,以利于克服启动时的阻转矩。

2)启动时电枢电流要尽可能的小。

3)电动机有较小的转动惯量和在加速过程中保持足够大的电磁转矩,以利于缩短启动时间。

直流电动机调速可以有:(1)改变电枢电源电压;(2)在电枢回路中串调节电阻;(3)改变磁通,即改变励磁回路的调节电阻Rf以改变励磁电流。

本文章所介绍的直流伺服电机,其中励磁电流保持常数,而有电枢电流进行控制。

这种利用电枢电流对直流伺服电机的输出速度的控制称为直流伺服电机的电枢控制。

如图1.2Bm电枢线路图1.2——定义为电枢电压(伏特)。

——定义为电枢电流(安培)。

——定义为电枢电阻(欧姆)。

——定义为电枢电感(亨利)。

——定义为反电动势(伏特)。

完整版机械工程控制期末考试试题和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模板

完整版机械工程控制期末考试试题和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模板

X i (s )J agX °(s)《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试题(A 卷)(考试时间:120分钟)、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1.控制系统中,下列元件通常属于反馈元件的是 A.电压放大器;B .热电偶;C.液压马达; D •电动机;A.比例环节;B.惯性环节;C.积分环节;D. —阶微分环节; 3.二阶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上升时间 t r 、峰值时间t p 、调整时间t s 、最大超调量M p 和振荡次数N ,反应系统稳定性的是 ____________ 。

A. t r 、M p ; B. t p 、t s ; C. t r 、N ; D . M p 、N ;A. 1 ;B. 2;C. 3;D. 4 ;5. PID 校正是针对 ____________ 进行比例、积分和微分运算后形成的控制规律。

A.输入信号X j (t) ;B.输出信号x 0(t) ;C.误差信号e(t) ;D.偏差信号 (t);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2分)6.1954年,我国科学家 _______________ 发表了《工程控制论》,奠定了控制工程的理论基础。

7. 对于受干扰的闭环系统,如果系统只受输入X't)作用时的输出是x 01(t),系统只受干扰n(t)作用时的输出是x °2(t),则系统同时受X i (t)和n(t)作用时的输出 X 0 (t) ______________ 。

8. 如图所示的信号流图, 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 ___________ ,反馈通道有 _________ 条,系统 的传递函数为 __________ 。

2.某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G(s)(s 20.5),其中没有(s 1)(S s 1)环节。

4.某放大器的传递函数G(s)(Ts 1)1rad / s ,相频为 45,贝U T 的值为s(2s1)入时的稳态误差分别为 _________ 、__________ 。

现代控制理论大作业

现代控制理论大作业

2019/11/21
2
课题背景
系统工作原理
Accelerometer gyroscope 遥控器
电源
左轮 软件编码
AD 采样
滤波
MCU
驱动器1 驱动器2
无线模块
软件编码 右轮
减速机构 左电机
右电机 减速机构
2019/11/21
3
系统工作原理 前进(后仰)
后退(前倾)
2019/11/21
课题背景
后退(纠正后仰) 前进(纠正前倾)
Matlab计算程序:
pole=[-1,-2,-3,-4]; K=place(A,B,pole) A1=A-B*K; pole=[-3,-4,-5,-6]; K=place(A,B,pole) A2=A-B*K; pole=[-8,-9,-10,-11]; K=place(A,B,pole) A3=A-B*K;
figure; hold on; plot(curve1(:,2),'color','blue'); plot(curve2(:,2),'color','red'); plot(curve3(:,2),'color','green'); xlabel(‘时间(s)'); ylabel(‘摆动角度(rad)'); hold off
2019/11/21
N C,CA,CA2 ,CA3
计算结果:
rankc = 4 ranko = 4
结论: k(M)=4 系统完全能控 Rank(N)=4 系统完全能观
稳定性分析
运用Matlab解出矩阵A的特征值如下:

机械工程控制理论基础PPT课件

机械工程控制理论基础PPT课件
• 第一节 稳定性概念 • 第二节 劳斯判据 • 第三节 乃奎斯特判据 • 第四节 对数坐标图的稳定性判据
8
第八章 控制系统的偏差 • 第一节 控制系统的偏差概念 • 第二节 输入引起的定态偏差 • 第三节 输入引起的动态偏差
9
第九章 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校正
• 第一节 综述 • 第二节 希望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的绘制 • 第三节 校正方法与校正环节 • 第四节 控制系统的增益调整 • 第五节 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 • 第六节 控制系统的局部反馈校正 • 第七节 控制系统的顺馈校正
反馈环节
图6-2
22
开环系统 优点:结构简单、稳定性能好; 缺点:不能纠偏,精度低。 闭环系统:与上相反。
23
第三节 典型控制信号
输入信号是多种多样的,为了对各种控制 系统的性能进行统一的评价,通常选定几种 外作用形式作为典型外作用信号,并提出统 一的性能指标,作为评价标准。
1.阶跃信号 x(t)=0 t<0 x(t)=A t≥0
机械工程控制理论基础
张 克 仁 教授
1
目录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 第一节 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要求 • 第二节 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 • 第三节 典型控制信号 • 第四节 控制理论的内容和方法
2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一节 机械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二节 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三节 电气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四节 线性控制系统的卷积关系式
24
X i(t)
A
0
t
图7
当A=1时,称为单位阶跃信号,写为1(t)。
阶跃信号是一种对系统工作最不利的外作用形式。例 如,电源突然跳动,负载突然增加等。因此,在研究过渡 过程性能时通常都选择阶跃函数为典型外作用,相应的过 渡过程称为阶跃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工程控制理论
课程作业 2013.11.281
中国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研13级
一、计算题(应用MATLAB 求解)
1. 一系统由下列两个子系统并联而成,试确定该系统的整体状态方程模型、传递函数模型,并确定系统的零、极点。

如取采样周期T=0.1s ,确定该系统所对应的Z 传递函数和离散状态方程,并判别系统的稳定性。

子系统1:系统状态空间模型的参数[]0,21,01,0152==⎥⎦
⎤⎢⎣⎡=⎥⎦⎤⎢⎣⎡--=D C B A 子系统2: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为3
3)(+=s s G 2. 时不变系统 Cx y Bu Ax x =+=.,且 ⎥⎦⎤⎢⎣⎡=⎥⎥⎥⎦
⎤⎢⎢⎢⎣⎡=⎥⎥⎥⎦⎤⎢⎢⎢⎣⎡--=214321,001001,716531313C B A , 试计算该系统的特征值,并判别其能控性与能观性,确定系统状态方程模型(对角标准型)。

3. 若系统的状态方程模型参数⎥⎥⎥⎥⎦⎤⎢⎢⎢⎢⎣⎡=⎥⎥⎥⎥⎦⎤⎢⎢⎢⎢⎣⎡-=5.34231201,0012
321301000010B A 选择加权矩阵Q=diag{1, 2, 3, 4}及R=eye(2), 则设计出这一线性二次型指标的最优控制器及在最优控制下的闭环系统极点位置。

4. 已知线性离散系统的状态方程,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a) )(05.05.01)(kT x T kT x ⎥⎦⎤⎢⎣⎡=+, (b) )(368.0632.0)(632.0632.0632.0368.0)(kT u kT x T kT x ⎥⎦
⎤⎢⎣⎡+⎥⎦⎤⎢⎣⎡-=+ 二、编程题(选做2题)
1. 现有一组开环系统频率特性数据(G (jw i )H (jw i ), i =1,2…,n ),试编写一小程序,来判断对应的闭环系统是否稳定.
2. 现通过实验取得一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参量,相关数据存在文件
FredataA.mat ,应用invfreqs 语句估计该系统参数(传递函数分子、分母系数)。

3. 编写求解线性时变系统的时域响应的子程序。

4. 编写一个小程序计算闭环系统的稳态误差,输入参数包括:开环传递函数与输入信号。

5 应用符号运算工具包和ode45等相关语句编写基于变分法求解最优控制的一个小程序。

6. 其它课内布置的编程题。

三、仿真及综合题
任选1题,要求写1 篇小论文,论述仿真模型及仿真结果。

所递交仿真程序代码应能实际运行,并能动画演示。

1. 开发一个普通倒立摆控制的自动仿真系统。

(n<11)
2. 建立1-4阶倒立摆控制模型,并进行仿真,考虑小车的线性磨擦(小车磨擦力同速度成反比)。

3. 建立1-3阶倒立摆控制模型,并进行仿真,考虑小车的非线性磨擦。

4. 建立1-3阶倒立摆非线性控制模型,并进行仿真。

5. 建立1-3阶倒立摆控制模型,并进行仿真,考虑小车运行的轨道高度为一曲线f(Z)。

6. 建立6自由度下的1-3阶倒立摆控制模型,并进行仿真。

(离散)
7 以一个工程实际应用例子为对象,建立其控制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对系统及参数进行优化。

作业在2013年1月10日前完成。

统一交韩彬彬。

所有文件压缩打包,文件名对应于本人姓名。

不要重复多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