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平阳县概况

平阳县情一、县情介绍平阳县地处温州南部,是全国首批沿海经济开放县,全县陆域面积105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辖10镇1民族乡,总人口86万。
平阳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人辈出。
在建县1700多年历史的大地上,不仅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孕育出了大批杰出人才。
《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南宋爱国诗人林景熙、清朝思想家宋恕、数学泰斗苏步青、“百岁棋王”谢侠逊,都在各自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享誉中外。
尤其是南宋期间,出了3名文状元,1名文榜眼,2名文探花,406名文进士;产生14名武状元,比例超过了四分之一,平阳当时被誉为武状元之乡。
平阳的革命地位突出。
是革命老根据地县,被誉为“浙江延安”,是中共浙江省委的发源地,1939年浙江“省一大”在平阳凤卧召开,曾是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红军挺进师的活动中心,刘英、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红军挺进师在这里打过三年游击战争。
平阳的旅游资源丰富。
集蓝色、绿色、红色与文化游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蓝色游有“贝藻王国”和“碧海仙山”美誉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中国十大最美海岛①之①1.西沙群岛,以永兴岛东岛等为代表(南海),2.涠洲岛(广西北海),3.南沙群岛以永暑礁太平岛等为代表(南海),4.澎湖列岛以澎湖岛为代表(台湾海峡),5.南麂岛(浙江温州),6.庙岛列岛(山东长岛),7.普陀山岛(浙江),8.大嵛山(福建福鼎),9.林进屿、南碇岛(福建漳州),10.海陵岛(广东阳江)。
一的南麂列岛,绿色游有以“儒、道、佛”三教荟萃而闻名的国家级风景区南雁荡山等一批特色景区,红色游有浙江平阳革命根据地群被列入国家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文化游有苏步青故居、棋王碑林、顺溪古建筑群等。
平阳的产业特色鲜明。
形成了机械机电、皮革皮件、塑料包装、服饰服装、家居家具、商务礼品、食品加工、汽摩配等特色产业,取得了“中国皮都”、“中国塑编生产基地”、“中国商务礼品生产基地”、“中国马蹄笋之乡”等国家级“金名片”,是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和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
舟山临城城区分区规划(2006-2020)

临城城区分区规划临城城区分区规划第一章总则•为了促进临城城区的城市建设,更好地落实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 — 2020 年)》,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是临城城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本次分区规划范围:西起临城城区和城东经济开发区分界的牛头山,东至临城生活区和工业区之间的生态绿化隔离带,北起城北路,南至海岸线;另包括长峙岛全部。
规划区范围约为19 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的期限为:近期2000~2005 年,远期2006~2020 年。
•本次规划的依据为:1 .《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3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4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5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7 .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8 .国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 — 95 )9 .舟山市市政府及市有关部门关于临城城区发展布局的设想第五条本次规划的原则为:1 )以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保持总体规划提出的基本格局,结合现状发展情况及发展条件,对临城城区用地布局作局部调整,对各项用地和设施作更进一步的定性,定量,定位分析与规划。
2) 积极建设新区,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创造有特色的城市人文景观,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与环境特点规划空间形态。
3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并为城市居民创造环境优美、生活方便的城市空间环境。
4 )突出舟山市地方特色,融入现代城市设计理念,强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的独特性。
第六条本规划由舟山市城市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需对规划进行局部调整时,应经舟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报舟山市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备案。
•第二章职能与规模第七条临城城区职能:舟山市中远期政治、文化、教育、服务中心,现代化的海岛生态新城。
规划实施评估技术指南2013.4.23

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技术指南(修订版)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二〇一三年四月目录前言 (1)1总则 (1)1.1评估目的 (1)1.2评估对象 (1)1.3评估原则 (1)1.4评估依据 (2)1.5评估任务 (3)1.6工作内容与技术方法 (5)1.7评估资质与人员要求 (8)2准备工作 (9)2.1组织准备 (9)2.2人员准备 (9)2.3技术准备 (9)3资料调查与收集 (10)3.1资料调查与收集方法 (10)3.2资料调查与收集内容 (10)4土地规划执行情况评估 (11)4.1土地规划执行评估流程 (11)4.2土地规划执行评估内容 (12)4.3市、县执行评估的范围要求 (22)4.4执行评估小结及分析 (22)5土地规划与未来发展适应性评估 (28)5.1土地规划与未来发展适应性评估流程 (28)5.2土地规划与未来发展适应性评估内容 (29)5.3市、县适应性评估的范围要求 (33)5.4适应性评估小结及分析 (34)6土地规划评估结论及建议 (35)6.1土地规划实施评估结论 (35)6.2土地规划实施评估建议 (38)7成果要求 (39)7.1土地规划评估报告 (39)7.2土地规划评估附件 (40)7.3其他成果要求 (40)附表一土地规划实施评估主要资料收集清单表 (41)附表二评估体系指标解释 (42)附表三规划执行评估指标标准化表 (47)附表四土地规划实施评估调查表 (59)附表五土地规划实施情况表 (61)附图 (82)前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目标,依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定期评估和适时修改试点工作指南(试用)》,为从评估内容、技术、方法和成果编制上指导、规范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土地规划”)的实施评估工作,提高实施评估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推进实施评估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在美丽中国背景下的变迁

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在美丽中国背景下的变迁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我们走向繁荣富强的同时,资源约束的趋紧,环境污染的严重,生态系统的退化,让我们不得不意识到,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对此,十八大报告提出“美丽中国”的新概念把“生态文明”提升到战略高度,温州市委针对十八大“美丽中国”做出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决定并将其确定为温州市“十二五”发展战略目标,鳌江作为现阶段温州重点建设城镇,浙江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紧跟脚步,建设三生融合的现代化小城市。
关键词:小城市双核发展一体化城市化鳌江,作为浙江八大水系之一,也是全国三大涌潮江之一,因海水涨潮时,江口的波涛状如巨鳌负山,故称鳌江。
鳌江处于长三角经济圈和海西经济圈辐射范围的叠合区域,同时又位于浙江沿海经济带、福建沿海城市发展带与鳌江流域经济带的交汇口,是温南地区最重要的枢纽节点,经济、文化、信息等要素在此汇集,使鳌江始终充满活力。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温州大都市今后几年将根据中心聚集,南北伸展的规划要求发展根据规划,市域南部的鳌江流域下游的城镇作为温州市域南部中心发展区。
近几年,作为温州大都市南部中心城市之一的鳌江,凭借小城市培育试点和昆鳌一体发展的平台实施,已开始战略崛起。
一、新的机遇,鳌江雄起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市南部平阳鳌江错失了两次重大的战略机遇。
平阳县鳌江镇镇长陈先夏说,从原来的领跑者掉队成为追赶者,近年来经过共同努力和艰难爬坡,再一次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迎来新一轮至关重要的战略机遇。
(一)小城市培育试点抢占制高点2011年,我省确定首批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包括平阳县鳌江镇、苍南县龙港镇、瑞安市塘下镇、乐清市柳市镇的温州4个镇开始向小城市进军。
“十八大”提出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为小城市培育带来新机遇,下一步,省委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改革创新力度,鳌江也将按照城市功能定位清晰、空间布局合理、经济繁荣发达、服务功能完备、生态环境优美、体制机制灵活的培育要求,尽快实现由中心镇向现代化小城市跨越转型。
平阳县鳌江镇滨江中心片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规划范围:
由规划鸽巢路、鳌江江岸线、吉祥路、府前路及兴鳌路围合而成的片区。
二、规划规模
1、人口规模:本规划居住人口容量7-9万人,其中,居住相关配套设施按7万人配置,市政配套设施按9万人配套。
2、用地规模:规划面积约625.5公顷。
三、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本片区居住用地分为中心区西片居住区、中心区南片居住区和中心区北片居住区三个生活片区,规划居住用地172.3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1.04%。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本次规划该类用地面积为71.5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2.89%。
其中,行政办公用地18.03公顷,文化设施用地12.13公顷,教育科研用地26.70公顷,体育用地8.46公顷,医疗卫生用地5.91公顷,宗教用地0.36公顷。
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本次规划该类用地70.3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12.66%。
其中,商业用地46.39公顷,商务用地7.11公顷,娱乐康体用地8.41公顷,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8.41公顷。
4、公用设施用地:本次规划范围内,该类用地面积为2.9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53%。
5、绿地与广场用地:本次规划该类用地面积为125.1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2.54%。
其中,绿地为122.61公顷,主要集中在滨江公园、九条河湿地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17.5公顷/人。
四、道路交通规划
本区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为112.92ha,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20.34%。
规划片区涉及道路系统分为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城市支路四个等级。
干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干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3年调整完善版文本调整完善说明干窑镇人民政府二〇一五年七月《干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3年调整完善版)编写委员会主编陆剑峰副主编顾鸣周项目顾问郑利平沈晓春编写人员:干窑镇人民政府周杰嘉善县国土资源局沈晓春来红刘晖冯文斌陈永昌张碧云浙江省土地登记规划咨询事务所梁邦利金艳花常健刘龙强徐乐赵红燕石中元徐剑林洋姜颖金宇洁文本调整完善说明第一章规划调整完善必要性和过程 (1)一、规划调整完善的必要性 (1)二、规划调整完善过程 (1)第二章规划调整完善目标与重点 (3)一、规划调整完善目标 (3)二、规划调整完善重点 (3)三、调整土地利用战略 (3)第三章规划的基础数据 (5)一、基数转换基本情况 (5)二、规划基数转换的工作过程及方法 (5)三、基数转换结果 (8)第四章规划调整完善情况说明 (10)一、规划调整完善总体情况 (10)二、主要控制指标调整 (10)三、规划文本内容调整完善情况 (11)第五章规划调整完善方案评价 (42)一、规划调整前后重点变化内容 (42)二、规划的可行性 (43)第六章与相关规划的协调 (45)一、与“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衔接 (45)二、与农业相关规划的衔接 (45)三、与镇域总体规划的衔接 (46)四、与村庄布点规划的衔接 (46)五、环境保护规划的衔接 (47)六、与基础设施规划的衔接 (47)七、与其他相关规划和调查成果的衔接 (47)第七章规划调整完善的公众参与情况 (48)第八章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49)一、关于基础数据 (49)二、关于人口规模 (49)三、关于图件编制 (49)文本调整完善说明附表 (50)附表G1干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数转换确认表 (50)附表G2干窑镇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 (51)附表G3干窑镇建设用地“两规”衔接对比表 (51)附表G4干窑镇农居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规划措施表 (52)附表G5干窑镇零星未上图农居点用地现状调查及规划表 (53)附表G6干窑镇无房户、危房户、与困难户现状调查及规划表 (53)附表G7干窑镇规划期间各类用地平衡表 (56)第一章规划调整完善必要性和过程一、规划调整完善的必要性干窑镇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2010年编制完成的,随着干窑镇经济的迅速发展,现有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
第一章 城市概况

第一章城市概况第一节自然条件一、地理位置瑞安市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
是泛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连接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20°10´-131°15´,北纬27°40´-38´之间,东临东海,西连文成县,南接平阳县,北邻瓯海区、龙湾区,西北界青田县。
陆域总面积约136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3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0.36公里。
瑞安市区北距温州市区34公里,104国道自北而南穿越市区。
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十分优越。
二、地形地貌瑞安市地势西高东低,分为西部山区,中部丘陵,东部平原、浅海滩涂和沿海岛屿等5类。
西部为中、低山丘陵地,属南雁荡山与洞宫山的余脉,是天然的林业基地。
其间群山绵亘,峰峦起伏,海拔一般在600米-1000米,最高峰巾子山海拔1320米;中部为丘陵与河谷冲击平原,是主要经济作物产区;东部为沿海淤积平原,是飞云江下游的冲击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平均海拔在10米以下,由于受新华夏系构造运动影响,地势陡峻,河谷多呈北东及北西向发育,在岩性和构造等因素的影响下,常形成山间小盆地。
飞云江在下游地区表现为平原河流,水流分散,多沙洲,河床极不固定,往往由于冲刷、淤积而形成河曲,在仙降和铜浦之间表现较为明显。
海岸线较曲折,多为淤泥质海岸。
东海大陆架上散布着北麂、北龙、铜盘、凤凰、齿头等大小岛屿三十九个,是天然的渔场。
三、气候气象瑞安市全境属中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全年无严寒酷暑,冬短夏长,四季分明,雨水充沛。
全境所处纬度较低,又受海洋影响,温度条件为全省最佳。
境内常年平均气温17.9℃,北麂等海岛略低,为17.5℃,海拔400-800米的山区稍低,在14℃-16℃之间。
境内年平均降水量1110-2200毫米,历史年平均降水量1527.2毫米。
年内各月降水分布很不均匀,全年降水高峰期3次,分别为3-4月春雨期、5-6月梅雨期及8-9月热带风暴暴雨期,各占全年降水量的18.3%、26%、26.2%。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平阳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浙政函〔2016〕14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平阳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平阳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浙政函〔2016〕14号温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平阳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温政〔2015〕86号)悉。
现批复如下:一、同意调整鳌江镇、万全镇管辖范围,增设海西镇和南麂镇。
调整后,鳌江镇辖8个社区(商城、兴隆、曹门、江滨、南门、水深、西洋、曙东)、91个行政村(古鳌、东河、横店、横河、蓝田、柳王、藕莲、三大厂、山外、孙家垟、西桥、徐家站、雁门、种玉、下埕、和家、天源、河滨、郑家墩、五板桥、阳屿、平河、下垟埠新桥、后半厂、下厂、塘外、新城、海城、联城、城北、东城、塘下、福山、河东山、厚垟、务垟、岳巢、友谊、下河、荆溪、三永、玉莲、枫林、珍岙、西塘、塘东、塘北、贵德、罗垟、旺厂、高垟、联南、垂杨、龙山、塘西、环溪、塘中、岱头、东江、东垟、方家、白水、包田、前进、山垟、钱仓、上凰桥、溪头、万安、清桥、包岙内、凤岙、联丰、凤尾山、梅里、书阁、山碧、梅源、苏岭、岭根、三源、孙岙、山平田、解元、重阳、章公尖、赤溪、七星、风岩、顺利、新明),镇政府驻地不变(吉祥路60号);万全镇辖62个行政村(倪垟、岗上、古农、周垟、郑东、岗下、张阁、叶垟、郑二、陈交大、万顺、古渔、郑一、郑三、冯宅、栏杆桥、汇河、黄垟、章桥、鲍垟、宋桥、瑞阳、尤里、林岱、孙楼、下桥、金阳、安阳、吴岙、山头外、横塘、东村、林庄、岭下、上岙、陈岙、金宕、赖岙、瑶山、东湾、湖蛟桥、三都王、龙头、下周、荷花、五角斗、榆北、上呈、岙斗、榆茶、台头、榆南、谷垟、新渎、浃口、横湖、榆龙、象湾、麻车、南门、丰门、中镇),镇政府驻地不变(万全路506号);海西镇辖20个行政村(跳头、海滨、北山、殿后山、青湖、银岭、一沙、二沙、三沙、四沙、陡北、北厂、仙口、宋埠、新界、长桥、官宕、东横塘、加丰、陡南),镇政府驻新阳路66号;南麂镇辖11个行政村(后隆、国姓岙、对岙、新码头、马祖岙、门屿尾、百亩坪、火焜岙、三盘尾、大檑、竹屿),镇政府驻火焜岙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工作要求,我县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经过有关部门与规划修编技术承担单位的共同努力,《平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已经编制完成,并依法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浙政函〔2010〕22号)。
为了增强全社会依法依规划用地意识,提高全社会对保护土地资源重要性的认识,现将规划公告,请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进行监督。
平阳县国土资源局二0一一年一月二十四日平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送审稿)平阳县人民政府二○一○年十二月前言平阳县地处浙江东南沿海,位于飞云江与鳌江之间地带,辖区土地总面积1042.26平方千米。
目前,平阳县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保护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形势日趋严峻,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统筹协调土地利用的任务特别艰巨。
从长远和全局看,建设“浙南、闽北的重要工贸旅游城市、港口城市,温州副中心城市龙鳌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总体目标,必须从县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合理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合理调控各类用地总量、结构、布局和时序。
•规划‣本着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原则,全面分析了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阐明了全县土地利用战略构想和总体目标,制订了各业用地结构与布局方案,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是规划期内平阳县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规范城乡建设用地行为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依据。
各部门、各行业编制相关规划,必须符合•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总体布局安排。
要强化•规划‣的整体控制性作用,严格依据•规划‣,从严审查各类建设规划中的用地行为,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平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落实•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和•温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关于平阳县的土地利用任务,适应土地管理新形势,统筹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保障合理发展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强化土地利用空间管制,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条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管理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9)•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0)•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11)•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2)•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
2、政策文件(1)•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2)•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3)•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3号);(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6)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和修编前期调研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133号);(7)•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8)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中“四查清、四对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182号);(9)•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10)•关于下达全省各市、县(市、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控制指标的通知‣(浙政土审[2009]12号);(11)•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浙委办[2010]1号);(12)•关于印发†浙江省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浙江省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浙江省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式(试行)、†浙江省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式(试行)、†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数转换审定办法‡的通知‡(浙土资办[2009]96号);(13)•浙江省县(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14)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平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审查意见的函‣(浙土资厅函[2009]219号),等。
3、相关规划(1)•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3)•温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4)•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5)•温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年)‣;(6)•浙江省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7)•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温州市实施规划‣;(8)•温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9)•温州市海洋功能区划‣;(10)•温州市滩涂围垦规划‣;(11)•平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12)•平阳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13)•平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4)•平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年)‣;(15)•平阳生态县建设规划(2004-2020)‣;(16)•平阳生态环境功能区划‣;(17)•平阳县海洋功能区划‣;(18)•平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9)•平阳县交通规划‣;(20)•平阳县小流域治理规划‣;(21)•平阳县平原河道治理规划‣;(22)•平阳县“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23)•平阳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
第三条规划控制范围1、县域规划控制范围平阳县行政管辖范围内土地,总面积1042.26平方千米。
包括昆阳、鳌江、水头、萧江、钱仓、腾蛟、麻步、万全、宋埠、榆垟、顺溪、山门、南雁、鹤溪、凤卧、南麂等16个镇,西湾、梅溪、梅源、凤巢、龙尾、南湖、朝阳、闹村、晓坑、怀溪、青街、维新、吴垟等13个乡。
2、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包括昆阳镇和鳌江镇,土地总面积176.27平方千米。
第四条规划期限以2005年为基期年,近期为2006~2010年,中远期为2011~2020年。
第二章规划背景第五条土地利用现状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04225.93公顷,土地利用结构如下:农用地82480.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14%,建设用地8392.7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05%,未利用土地(含河流湖泊)13352.9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81%。
农用地中,耕地33483.85公顷,占农用地的40.59%,园地2170.18公顷,占农用地的2.63%,林地41726.33公顷,占农用地的50.59%,其他农用地5099.91公顷,占农用地的6.18%。
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等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
其中城乡建设用地7328.35公顷,占建设用地的87.32%,包括建制镇用地3093.80公顷,集镇199.26公顷,村庄4006.66公顷,采矿地28.62公顷。
交通水利设施用地849.82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0.12%。
交通用地中,铁路用地159.38公顷,公路用地507.76公顷,港口码头用地105.60公顷。
水利设施用地中,水库水面46.39公顷,水工建筑用地30.69公顷。
其他建设用地214.58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56%,包括风景名胜用地85.90公顷,特殊用地128.68公顷。
未利用地13353.08公顷,其中水域3345.31公顷,滩涂沼泽8991.17公顷,自然保留地1016.43公顷。
第六条土地利用特点1、光温水肥条件较好,土地的生产潜力比较高平阳县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种植二季农作物没有问题,种植三季则略为偏紧,土地的生产潜力比较高。
由于平阳光温充足,降水充沣,土壤的物理和生化作用强烈,淋溶作用明显,使得土壤比较肥沃,土层深厚,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好。
2、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耕地、林地比重高全县地形地貌齐全,山地、丘陵、平原、滩涂、岛屿、海洋皆有,使得土地利用类型丰富多样,类型比较齐全,空间分布分散且复杂。
土地利用类型中以林地和耕地比重最高,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39%和30%,土地利用的生态基础较好。
3、东西部土地资源条件差异大,开发利用的不平衡性明显东部地势平坦,万全水网平原和鳌江中下游平原都分布在东部,使得耕地和城镇村均向东部集中,是全县的重点开发区块,也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重心。
西部地势崎岖不平,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林地比重高,生态环境好,但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4、城镇与产业空间发育依托交通轴线生长在水陆交通为主的时期,主要城镇均分布在鳌江、瑞平塘河两侧。
在以公路交通为主导时期,城镇发育沿滨海交通轴线生长,主要城镇分布在甬台温(温福)高速公路、104国道和57省道沿线。
随着区域交通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也将发生向陆运型的转变,但鳌江的港口功能将不断加强。
第七条土地利用问题1、非农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快,占用耕地过多。
随着人口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农业用地和非农建设用地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2、土地利用不尽合理。
农业比较效益低,对农业土地资源存在重用轻养的现象,耕地抛荒较多。
农业用地结构不尽合理,低产林多,而园地面积偏少,经济林面积也偏小,有待调整优化。
3、人居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
平阳县整体城乡面貌较差,人居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因财政资金紧张,基础设施历史欠帐较多,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发挥不充分,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和较高端或深加工的产业。
4、工业用地分散。
工业用地仍处于“低、小、散”的状态,布局不够集中,工业功能发挥不充分,吸引和集聚企业的能力偏弱,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龙头企业依然偏少。
5、局部地区土地生态质量不佳。
鳌江水头以下的水环境有待进一步加强措施改善,局部山区仍存在陡坡耕作的现象。
第八条上轮规划实施评价1、控制指标执行情况•平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实施以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增长,至2005年底,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均超过上轮规划发展预期,因此,建设用地总规模指标提前实现,在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中,通过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较好地保证了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和耕地保有量指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