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老中医治痹经验探讨
李可老中医的综合辨治论总结

李可老中医的综合辨治论总结作者包永辉(土轴论,痰湿论,水饮论,治血论,消渴论,治皮论,肝肺论,胆胃论,治癌论)1、辨治总歌(治疗肝胆肺胃癌,降降辟入,定开治止)血热湿毒通风痒疏补养柔清暖平疏流清利通活散敛泻补纳降润肺气食积痰瘀热胃癌瘀痰水气结毒降胃柔肝化膀胱降心提胸温镇冲辟秽解毒袪风络入血搜剔破死血定风制酸培固本开冰清浮郁发通治皮宣发脾不受止痒理中醒不统【辨证总歌细解】:(黑体字句细解见下分论)柔肝:白芍炙甘草降胃:厚朴枳实 /陈皮砂仁化膀胱:益智仁乌药/干姜附子降心:黄连栀子黄柏(交泰)提胸:柴胡升麻温镇冲:磁石紫石英龙骨牡蛎辟秽:藿香佩兰解毒:银花连翘鸡血藤白花蛇舌草袪风:秦艽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入络:附子川草乌入血:荆芥穗皂角刺牛蒡子搜剔:蜈蚣全蝎破死血:炮甲麝香/生半夏云苓定风:制首乌白蒺藜制酸:浙贝母煅牡蛎桑螵蛸煅瓦楞子培固本:肾四治皮:玉屏风宣发:白芷麻黄脾不受:砂仁三仙开冰:附子吴茱萸清浮:元参郁发:细辛通:茅根木通/大黄厚朴止痒:紫苏浮萍蝉蜕地龙理中:四君不醒:砂仁白豆蔻不统:姜炭三仙炭2、土轴论【食少病热内,肝尿参三苦,甘归土中胀】食少呕泻停治病少腹鼓凸气大陷病症冲突当从证热病疾病霹雳攻内伤热症温敛引肝炎主湿治从睥尿毒泻浊必醒睥参脂启睥麦谷开(红参五灵脂启睥,炒麦谷芽开胃)三仙藿佩砂化湿苦寒变通反佐巧甘寒养阴不碍胃归补附地引中益(当归补血汤,桂附地黄汤,补中益气引火汤)火不生土附理潜木不疏土芪桂芽土弱湿雍茯泽蔻中阻理砂半秫米(中焦阻隔,理中汤加砂仁半夏秫米)胀虚理芪砂忌破(中焦阻隔,下不通,虚胀,理中汤加黄芪砂仁,忌用破气药)胀实通黄附子辛(中焦阻隔,下不通,实胀,用大黄附子细辛)5、治血论(a胃逆热妄行,b睥不统,c肝不藏克睥,d火不归热熏,e火不归兼脾虚,f肾不藏气随脱,g阴损及阳)逆统藏归虚脱损凉归逍遥四君姜(a血热十灰散,b归脾汤加三炭,c逍遥散合四君子加炮姜炭)四君七味引火强(d引火三炭,e四君子合七味地黄汤)当补参萸龙牡敛(f当归补血汤加红参山萸龙牡)肾四炭四阿胶粘(g破格救心合当归补血汤加四炭阿胶)4、消渴论不升不降元根拔下寒上热三阴藏救胃生津理中引黄皮半芍金六君(黄连陈皮半夏白芍对应降心肺胆胃,金水不藏,用金水六君煎)引火桂附地黄君(下元不藏-引火桂附地黄汤合四君子)导龙归海乌梅封(厥阴不敛-乌梅丸合封髓丹)附理砂半芍萸汤(三阴:运太阴,固少阴,敛厥阴,黄芪,熟地,乌梅白芍主)5、痰湿论痰饮半茯五苓汤(痰饮用小半夏加茯苓合五苓散)咳喘姜辛呕茯赭有形肺胃痈结肿肺青石甘瓜阳青(瓜丹桂枝韦茎汤;阳和小青芪萸汤)胃呕毒秽溃三畏(胃系呕吐双呕汤,毒痢脓血辟秽解毒汤,溃疡肠炎三畏汤)痈消普疽乌热勇(七味消毒饮,银萸犀军普济饮;乌头脱疽汤;黄芪四妙勇安汤)骨阳止痉内承清(骨疽:阳和汤合止痉散;内痈肠肝肺:攻毒承气汤,清肠汤)淋瘤疣控瘰铁化 (控延丹消瘰丸化铁丸)无形心脑神络经心破格高血奔四(冠心病:破格瓜丹夏星汤;高血压:奔豚四石汤)眩饮奔萸四石逆(眩晕:三饮四石汤,奔豚吴萸四石汤)头追叉饮芍甘痉(血管性头痛:重订追风散;三叉神经痛:引火芍甘止痉散)续命麻辛四五痉(中风:小续命汤,麻辛四五止痉散)关骨苍白乌豨痉(风湿热关节痛:苍术白虎汤;类风湿坐骨痛:乌头当萸豨鹤汤合止痉散)颈葛双五痹芪芥(颈椎痛:葛根双五止痉散;血痹麻木:芪物当耳芥蛋汤)痰痹还五桂虫芥(痰痹:还五桂枝芥虫汤)6、水饮论水肿治当解表先麻青龙人败毒兼伏邪入骨外透里麻附辛融逆武理(四逆汤,理中汤,真武汤)中气不足二便扬补中五苓参灵芽(参灵散,炒二芽,益气醒脾化瘀)胸瓜桂韦下桂蒸(瓜丹桂枝韦茎汤)寒结下焦桂附蒸五苓三妙上补芪7、治癌论(癌痰寒热星半本,脑肺胃肠肝胰宫,郁热脾寒血气清)癌瘀痰水气结毒癌阻痛脱血四关(四关:梗阻,疼痛,厥脱,出血)痰毒热化攻夺命痰凝寒化攻麻辛阴化阳攻鳖蚤英(木鳖子,蒲公英,蚤休)阴寒攻癌五生饮(攻癌2号五生饮)星半黑白乌冰痰(五生:南星,半夏,黑顺,白附子,川乌)芥藻尖贝消化瘤(白芥子,海藻,尖贝,两头尖)癌本逆理麻附辛(四逆汤理中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脑系芎芷麻附辛(芎芷麻黄附子细辛汤)肺青阳苇食开呕(肺系:小青龙,阳和,千金韦茎汤;食管系:开道散,止呕汤胃参灵畏治双呕(胃系:参灵散,三畏汤,双呕汤(止呕汤合吴茱萸汤))肠畏薏附败酱梅(肠系:赤油汤,薏苡附子败酱散,乌梅丸)肝茵五苓术附梅(肝系:茵陈五苓汤,茵陈术附汤,乌梅丸)胰柴茵五薏酱散(胰系:大柴胡汤,茵陈五苓散,薏苡附子败酱散)宫桂茯癃闭通散(宫系:桂枝茯苓丸,癃闭散,通淋散)芪苡逍遥郁热型芪苡君醒睥寒型(黄芪补中益气合四君子,四炭温睥统血,参灵醒脾化瘀,薏苡猪苓化湿浊,三七化瘀止,蝎蚣止痛消瘤)白血热毒炽盛型清瘟败毒犀四味(犀四味:石膏,紫草,丹皮,蚤休代犀牛角退热)气血竭复温睥统(参萸来复,合当归补血生脉散益气固脱,姜炭三仙炭温睥统血,龙眼阿胶滋阴救阳,二芽醒脾)【攻癌夺命细解】:痰:桂苓海布生半生姜莱菔子(海藻甘草汤)(桂茯苓来姜半藻昆)瘀:五灵脂土元生水蛭桃红炮甲三莪(鳖甲煎丸)(甲灵红三桃莪水土)水:泽二苓硝黄牵牛(十枣汤)(泻二苓牵硝黄)破气:二香(木附)(香香)散结:鳖甲牡蛎大贝夏枯草木鳖子(消瘰丸)(甲母蛎夏木鳖枯0毒:舌草黄药山慈姑半莲(舌莲解毒丸)(药莲舌菇)五生饮:生半夏生南星生附子生川乌生白附子(星半黑白乌)攻癌夺命减味方:生半夏生姜白芥子海藻甘草全蝎蜈蚣川贝母8、肝肺论敛泻补纳降润肺味桑黄芪磁苏蒌疏补养柔清暖平青龟杞芍胆萸明茵陈五苓藿夏朴肝炎湿睥表荆败实热栀六寒四逆9、胆胃论气食痰积瘀热胃疏流清利通活散【胆胃论细解】治胆:疏(枳实柴胡)流(木香)清(黄芩栀子)利(郁金)通(大黄芒硝)活(桃仁赤芍)散(乳香牛膝金钱草鸡内金)治胃:气(红参木香黄芪砂仁)食(莱菔子焦三仙)积(大黄枳实)痰(半夏茯苓)瘀(灵脂丹参三七)热(蒲公英连翘黄连)胃(鸡内金)10、治皮论(血三乌凉健治燥)血热湿毒通风痒三蛇三白乌蛇姜(白花蛇草乌梢蛇蛇床子白鲜皮白芷白花蛇草姜黄)乌蛇荣皮桃四桂凉丹紫首蒺蛇藓健肌四君葛透发治皮玉屏麻桔芷(透表:麻黄桔梗白芷)燥风入血皂穗翘(血分引经:皂角刺,荆芥穗,连翘)【治皮细解】清气热:龙胆草,夏枯草,栀子清血热:丹皮,生地,紫草活血:桃仁,三菱,莪术化湿:白寇,佩兰,藿香,苍术,川朴,砂仁渗湿:薏苡仁,茯苓,猪苓,木通,车前子,泽泻,滑石,瞿麦,金钱草燥湿:黄芩黄连黄柏秦皮龙胆草白鲜皮苦参通大便:川朴大黄利小便:木通茅根解毒:板蓝根菊花连翘银花蛇草祛风:直接祛风:荆芥防风独活木瓜秦艽麻黄间接祛风:活血芎红桃;温经附子川草乌止痒:地肤白鲜蛇床。
李可老中医的经方之路,膝关节积液的四种治法

李可老中医的经方之路,膝关节积液的四种治法李可老先生治疗膝关节积液的四则医案,可以从中学到李可先生治疗此病的可贵经验。
正如作者所说“余治上症,不下200例。
症情大同小异,症型不出以上4类,皆从调整整体气化入手,得以根治。
”治法一县党校老乔之妻,60岁,1987年6月7日诊。
矮胖体型,风湿性关节炎久延,双膝肿大如斗,多次抽水,激素穴注,反复发作,3年不愈。
股胫变细,状如鹤膝。
脚不能着地,局部皮肤绷急紫黯,摸之如冰,神情疲惫,气怯畏寒,脉迟细,58次/分。
近月余,因血沉高,考虑关节结核,抗痨亦乏效。
症属高年久病,气阳虚衰,不能运湿,湿流关节,已成鹤膝风症。
选阳和汤加生芪五苓,益气温阳化湿:尘芪45克,熟地30克,麻黄3克,白芥子10克(炒研),鹿角霜30克,油桂、姜炭各5克,桂枝10克,白术、茯苓各30克,猪苓、泽泻各10克,生苡仁30克,苍术15克,川牛膝30克,炙草10克。
上方连服5剂而愈,追访l年未发。
治法二装卸工温宝兴之妻,62岁,1988年2月3日初诊:车祸致右下肢骨折年余,右膝半月板损伤,近3月肿如斗,剧痛,彻夜嚎哭,惞热肿痛不可近,卧床不起已2月。
今日化验:白细胞19500,中性90,继发感染,积液。
舌红中黄,脉沉滑数实。
拟清热解毒,化瘀利湿:忍冬藤120克,生苡仁30克,苍术、黄柏各15克,川牛膝30克,蚤休、丹参、当归、元参、夏枯草、骨碎补各30克,桃红、白芷、甘草、乳没、车前子各10克,白酒100毫升,冷水泡1小时,急火煮沸10分钟,2次分服,3剂。
•外敷:白芷240克(研粉),酒煮为糊,分作2包,趁热交替贴敷膝部。
2月6日二诊:肿消强半,痛止,局部出现皱纹。
脘胀,不甚思食,腰困如折,脉滑。
毕竟年过6旬,一诊方寒凉过甚,有碍中焦气机升降。
改投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
下病治上,益气行水,加肾四味鼓舞肾气:生芪45克,防己12克,四妙去黄柏(生苡仁45克,苍术15克,川牛膝30克),桂枝10克,白术、茯苓各30克,猪苓、泽泻、车前子、甘草各10克,木瓜30克,肾四味各18克,白芷10克,外敷同上,3剂。
李可经验集

李可经验集(一)论病1·破格救心汤抢救心衰:附子30-2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人参10-30克山萸肉60-120克生龙骨牡蛎磁石各30克麝香0.5克水煎服。
本方可以挽救危重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阳,凡内外妇儿科危重急症,或者大吐大泻或者吐衄便血妇女崩漏或者外感寒湿大汗不止或者久病气血耗伤殆尽导致阴竭阳亡元气暴脱心衰休克生命垂危之重症急症皆可救之。
足跟痛:补阳还五汤合桂附地黄丸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化裁。
2·引火汤治疗糖尿病:病由劳倦内伤,导致肺脾肾三脏气阴俱伤,壮火食气,三消重症。
治以滋阴补肾,而制亢阳,固摄下焦,补肾纳气,引火归元为治(面色苍黑):熟地九十克枸杞子三十克山萸肉三十克补骨脂三十克红参十五克天冬麦冬各十五克油桂二克(吞)生姜五片大枣十个胡椒四枚。
医案1虚寒型糖尿病:命门火衰,相火上奔,肾不那气,用引火归元法:熟地九十克巴戟天十五克天冬麦冬茯苓各十五克吴茱萸五味子甘草各十克山药三十克山萸肉三十克油桂二克鲜姜五片大枣十个胡桃四个。
2.糖尿病火不生土:面色灰暗不渴,少腹坠胀,纳呆吞酸,火不生土,责其釜底无火,治当温肾阳,予三畏汤加味:红参五灵脂丁香郁金各十克油桂三克吞赤石脂三十克附子焦三仙炭姜炭炙甘草各十克山药六十克,三剂而愈。
后以培元固本散连服百日,得以巩固,五年不服降糖药。
3·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真武汤治疗腹水。
4·无苔舌主病:皆属于阴虚,凡临床所见不少气虚,阳虚甚至亡阳危证中也出现这样的舌象。
病性危重遂舍舌从证“兼见阴虚舌”的亡阳症,经投四逆加人参汤,少则四小时多则一昼夜,干红无苔舍全部生苔生津。
气虚以及阳虚用大剂补中益气汤加附子肉桂。
肺痨骨蒸潮热用方中益气汤重用黄芪六十克加乌梅山萸肉生龙骨牡蛎各三十克甘温除大热,补土生津,一周而潮热退,舌象也改变。
5·小儿湿疹:湿热化毒,连翘败毒然合三妙汤重加土茯苓苦参白癣皮薏仁化湿,生石膏清阳明经热。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PPT文档演模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处方
•炙吴茱萸10克 炙五味子10克 生附子30克 干姜30克 •炙甘草90克 生黄芪120克 生白术45克 炙麻黄5克 •细辛15克 生龙骨30克 生牡蛎30克 磁石30克 •炙乌梅30克 茯苓45克 生白芍45克 五灵脂45克 •炮姜30克 白芥子30克 炒山药60克 生半夏60克 •红参45克 黑豆30克 鲜姜30克 大枣45克 •赭石15克 生山萸肉60克
PPT文档演模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 体会
• 3.在临床五•生Su饮b t的itle应用比较广泛,除了 治疗各种肿瘤外,还用于慢性格林巴利氏 综合症、慢性淋巴型白血病、男性不育症、 多发性硬化病的治疗,只要辩证准确,随 证加减,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安 全可靠。需注意的是患者在服药期间常会 出现纳差、食欲减退,但停药后自行恢复, 疑为蜂蜜所致。
PPT文档演模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方药(阴寒冰伏兼风、痰毒瘀邪并重、标本同治)
•生黄芪250克 生附子45克 生川乌45克 生半夏90 克 生南星30克 生禹白附30克 干姜75克 黑小豆30克 防 风30克 炙甘草 120克 蜂蜜150克 鲜姜75克 大枣 75克 红参45 克 生山萸肉60克 桂枝15克 •赤芍15克 炙麻黄20克 细辛45克 炙紫菀30克 •炙百部30克 荆芥30克 川贝母20克 款冬花20克 •五味子30克 元胡20克 五灵脂45克 没药10克 •白芷10 克 皂角刺12克 丹参30克 生白术75克 •茯苓30克
节增多。
PPT文档演模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方药(阴寒冰伏兼风、燥 •痰毒瘀邪并重)
•生黄芪500克 生附子60克 生半夏90 克 生南星30克 干姜60克 炙甘草 120克 鲜姜45克 大枣45克 红参 45 克 炮姜30 克 生山萸肉120克 麻黄30克 •细辛30 克 炙紫菀30克 炙百部30克 前胡15 克 •荆芥20克 川贝母10克 款冬花10克 炙五味子30克 瓜蒌30克 炙枇杷叶15克 炙桑叶10克 沙参30克
李可老中医一句话改变了我从医的观点

李可老中医一句话改变了我从医的观点作者:医者佛一、李可老中医曾与在下有一面之缘.先生曾经一句话改变了我从医的观点。
我问:"李老,您从医多年,阳虚与阴虚之证各占多少?"李可:"我从未见过一个真正的阴虚患者。
"从此,我开始应用附子,从此,我的疗效大副地提高。
感谢李老,所谓一句话,而诲人一辈子,非常地感激。
李老的医案,我是认真地钻研的。
不是学习,是刻苦地研究。
李老往往在不经意间的一句话,灵活掌握后,就可以触类旁通而可能救人性命。
"从李可身上能见到真正的中医的脊梁。
"邓铁涛语。
此语不假二、大家对于用附子见仁见智.其实本质在于阴和阳。
这已经入了仲景的门径。
可喜。
对于是否该有附子,我想是有严格的指征的。
毕竟这是毒药,用的不好,6克也可中毒。
用的对证,80克生附子可以治愈大病。
我正在用这个方法治疗脑干脑炎,效果奇佳。
而且,我也实在不清楚,如果没有附子,还有什么药可以让四肢萎缩的肌肉恢复过来。
因此,说句实话,用附子,是因为它有适应证。
并非为了逞强作势。
该用而不用,还算是苍生的医生吗?三、余喜欢用附子治病,疗效非常神奇。
以前,用量不敢大,只在十数克范围内。
后来读了《思考中医》,我细细地思量刘博士的观点,觉得阳气非常重要。
当今医生多喜欢用滋阴药,效果不明显,且伤阳。
且更有西医,拼命用抗生素,更是创伤人体阳气。
观察病人,每多见脸色灰暗不华,眼周灰暗之征,且脉多见沉细。
此皆是阳虚也。
治疗杂证,包括痛证,痹症、内科怪病等,临床我喜欢应用四逆汤以及当归四逆汤。
且制附片一般从25克开始应用,多者至125克(回阳),或至90克,少者也经常在45克,35克范围。
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这样的医案好多,有时间我慢慢地发在网上,请大家鉴赏。
月前经病友介绍来我门诊一病患,女,60岁余,右腿膝关节以下至脚趾皆红肿热痛,摸上去发热,病人自述热痛不止,已经一年余,百般求治,不得其效。
〖李可大师〗治病绝招《桂附理中丸》

〖李可大师〗治病绝招《桂附理中丸》【李可大师】治病绝招《桂附理中丸》桂附理中抗寒凉,脾肾阳虚此药强。
四肢寒冷阳气弱,补肾温中正气杨。
脾胃虚寒吐与泻,日久必有惊风忙。
寒积便秘与胸痹,咳唾涎沫肺也凉。
便血崩漏脾失统,多病一证此药降。
?大家好!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下李可大师治病绝招:李可老中医是百年来难得的中医奇才,是中国中医界的国宝。
他胆识超群,把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临床疗效显著的中医大家,中医扶阳界一面旗帜。
?很多骨病患者的体质都偏虚寒,还有很多患者特别是疼痛患者长期吃药造成脾胃虚弱,四肢不温,桂附理中丸就是解决这些症状最好的药。
它补肾助阳,温中健脾,用于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四肢厥冷。
桂附理中丸比附子理中丸多了一味肉桂,温补的效果更好。
是扶阳派大师李可老医生推崇的一个经典方。
此药治疗椎间盘突出效果比较理想,从中药药性来说这个药品就是一个改善微循环,提升脾肾阳气的。
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用药原则也是这样的,单方用效果就很好了,疼得厉害可配合一个非甾体消炎镇痛类药品就行。
?以上是名医治病的经验:我们怎么来理解呢?我认为第一这个人是脾肾阳虚型的病人;第二桂附理中丸来做为一个治本的药来用;第三桂附理中丸对这类人群也可以做为一个保健防病的药来用。
如果脾肾阳虚的人一天吃一丸桂附理中丸,脾肾阳虚重的一天可以吃二丸,坚持三个月,肯定相应的肾阳虚病,脾胃虚寒病,腰痛病等全会有很大改善的。
这样用药成本非常低,估计一个月有一百块钱够了,特别适合基础药房和诊所。
保健一定是辨证论保,这样才有意义。
下面我们开始解读桂附理中丸的说明书:桂附理中丸,为补益剂,补益剂是治虚病的药,中医的治则讲:虚则补之。
桂附理中丸是补脾肾阳虚的药品。
具有补肾助阳,温中健脾之功效。
主治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四肢厥冷。
我们看一下桂附理中丸的处方改进过程:由四君子汤(扶养元气四君子,参苓术草早生姜)减去了茯苓加上了干姜,形成了理中丸(理中减苓加干姜)。
李可谈四逆汤和治末病

李可谈四逆汤和治末病中医名家李可的四逆汤李可演讲---治末病!四逆汤是用来排除体内寒邪的。
寒邪排除了,才能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才谈得上养生。
所以,并不存在“养生的“四逆汤,只有”排病“的四逆汤,也就是说,四逆汤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来”养生“的。
李可先生推荐大家服用四逆汤,是看〝大剂”、”小剂“之分,按照《伤寒论》的标准剂量,是:炙甘草30克,干姜25克,生附子5-10克(或炮附子20-30克),六碗水,用小火煎1-1.5小时,煎成2碗,一天内服完。
平时就可以按这个剂量服用。
但是,这是药汤,不是菜汤可“常常”服,不可“久久'服。
也就是说,可以隔三差五地服一两剂,但绝不能误以为这是”养生汤“,而天天喝,一喝就是大半年。
【主治】少阴病。
四肢厥逆,恶寒踡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或太阳病误汗亡阳R功用】回阳【病机】寒邪入里伤及肾阳,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能温煦生化五脏六腑周身虛寒,恶寒踡卧。
清阳实四肢,阳气不得温养一四肢厥冷肾阳虛不能温煦脾阳,“釜底无薪”,故其消化吸收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失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呕吐不渴,腹痛下利。
阳气者“精则养神”,阳气充实,精神才能旺盛,今阳虚,神失所养·≥神衰欲寐阳虛脉气鼓动乏力阳。
【方解】君:附子壮阳,祛寒救逆。
大辛大热,温肾-助阳散寒辛热,温中散寒,臣:姜助阳通脉。
姜、附的燥烈之性。
固护阴液,佐使:炙甘草—制附子毒性。
【运用】1. 本方为回阳救逆的代表方剂。
除四肢厥冷外,应以神疲欲麻,舌淡苔白,脉微为证治要点。
2.现代常用本方作为对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或某些急证大汗出而见休克,属亡阳虛脱者的急救方剂。
【注意事项】1、真热假寒者忌用。
2.热厥及阳郁厥逆之证,禁用。
3. 服药呕吐者,可采用冷服法李可演讲,-治末病!·一兼论扶阳的运用问题昨天是冬至节,我的身体出现了-些特殊变化,所以没有跟大家一块儿,很对不起!关于这次治未病的问题,大家谈得很多。
跟师李可老医学心得汇总1篇

跟师李可老医学心得(二)汇总1篇跟师李可老医学心得(二) 1六经阳气亏者,皆可加附子,皆可加四逆汤以助之,六经本是一经,六气乃是一气,皆人体坎中阳气也。
一、桂枝甘草汤治心阳虚心悸证,不愈者或较重者,可加炮附子,或四逆,或理中汤。
桂枝甘草汤助心阳,四逆、附子、理中类可助之。
可与桂枝附子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互参。
二、甘草干姜汤可治虚寒肺萎,可治多涎,可治少阴咽痛,甚者可加附子以助之,合而成四逆也。
三、麻黄甘草汤可治水,开腠发汗,若阳虚者,可加附子,或麻附辛汤,或麻附草汤。
四、附子甘草汤可治阳虚畏寒,甚者加干姜,以成四逆汤也。
五、吴茱萸汤治厥阴脏寒犯胃证,若剧者,可加附子或加四逆或理中类以治之。
六、当归四逆汤以治厥阴经证,不愈者加吴茱萸、附子、生姜以助之。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汤加。
六经阳衰皆可加附子、理中、四逆,以上可证之。
七、五苓散证若不愈者,可加四逆或加附子以助之,效佳。
体会14:论栀子豉汤系列方1.栀子豉汤栀子―――清热(郁热)豆豉―――宣表合用清宣胸膈郁热,除心烦―――从太阳而出也2.栀子枳实汤――伤寒差后劳复食复者胸膈郁热――栀子痞满食滞――枳实3.栀子干姜汤兼脾气虚寒――便溏者――加干姜4.栀子厚朴汤心烦腹满,卧起不安枳实――消痞(滞塞)厚朴――除满(胀)体会15:三阳病机,重在经气转输失常――失开、失枢、失阖1. 天之大宝唯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唯此一息真阳!2. 人之一身,凡阳气不到即是病。
3.救治阳气,治病之总则。
4.三阳病机――重在开阖枢失用!⑴太阳――失开!故治疗太阳经病重在开腠疏表⑵少阳――失枢!故治疗重在枢,三焦之气液,通畅上下内外,服小柴胡汤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而解也”。
⑶阳明――失阖!――失于通降!三阳统于阳明,六府以通为顺!六府皆借阳明为出路!白虎、承气皆为阖剂,潜镇阳气,通降六府也。
体会16:三阴病机第一个问题:重在本气失化――湿盛!热少!风大!⑴ 少阴病机―――阳衰――热少――四逆辈⑵ 太阴病机―――阴寒――湿盛――理中类⑶ 厥阴病机―――风大或风小――气散或气闭(疏泄太过或不及)经证―――当归四逆汤;脏证―――乌梅丸加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著《 李 可老 中 医急危重 症 疑难病 经 验专 辑 》 ¨ ( 以下 简
称《 专辑》 ) 一书, 为 其 心 血所 集 , 书 中所 集 2 4 6案 , 涉 及 内、 外、 妇、 儿、 骨伤诸多学科 , 其 医案真实, 疗 效 确
关 节炎 ( R A) 认为 : “ R A 在 不 同地 域 的 患 病 率 无 明显 差别 , 但 在 海军 中 的患病率 高 于其他 军兵 种 , 可见 潮湿 环境 与 R A的发 生 密切 相 关 。 ” 痹有痹阻不通之义 , 气 血得寒 则凝 , 得 温则 行 , 热 邪 为患 , 如无 湿痰瘀 等 因素 ,
关键词 : 痹症 ; 李可; 老 中医经验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5 . 0 8 . 0 1 1 文章编号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5 ) . 0 8 . 1 6 2 1 — 0 3
感” 而生病。 从病 因及 症 状分析 , 痹 症虽 有风 寒湿 热多 种 , 实 际 临床 中则 以寒 湿 之痹 最 为 常见 。风 为 百 病 之 长 , 多 并
学 调查 认 为 : “ 在感受风 、 寒、 湿邪发病的 9 1 9例 痹 证 中, 以感 受 寒 邪 为 主 的痛 痹 最 多, 7 6 6 例 ,占
1 三 痹 多 寒 扶 阳 为 先
痹症 , 或称 痹证 , 《 中 医 内科 学 》 定义, 痹 证 是
由于 风 、 寒、 湿、 热等邪 气闭 阻经络 , 影 响气血 运行 , 导致肢体 筋 骨 、 关节、 肌 肉等 处发 生 疼痛 、 重着 、 酸 楚、 麻木 , 或关 节屈伸不 利 、 僵硬、 肿大 、 变 形 等 症 状
切, 对临床 有极 大 的指 导 作 用 , 现结 合 《 李 可 医 案处 方 集》 ( 以下 简称 《 方集》 ) 一书, 谈 谈 李 老 治 疗 痹 症 的
经验 。
与《 黄帝 内经 》 提 出的 ‘ 风 寒湿 三气 杂 至 , 合 而 为痹 ’ 的 病因相符 。 ”这 种 情 况 , 在北 方地 区更 为 明显 , 任 潞
的疾 病 。轻 者 病 在 四肢 关 节 肌 肉 , 重 者 可 内舍 于 脏 。 现 代 的“ 风湿免 疫类 疾病 ” “ 颈 腰椎 关节 病” 等 与 之
8 3 . 3 5 %, 感 受 湿邪 为 主 的着 痹 8 1例 , 占8 . 8 1 %, 感 受
风 邪为 主 的行痹 7 2例 , 占7 . 8 3 %。 ” 而 在南 方 , 则 以湿 邪 的 因素最 为 明显 , 如 吴振 彪 调 查 常 见 的类 风湿 性
总结了山西老中医李可临床治疗痹症的经验, 认为其学术特色为痹症多寒湿, 扶阳散寒除湿是基本治法; 正虚邪伏是顽痹痼疾的一
大特点, 正虚为人体脾肾阳气的虚衰, 伏邪多为寒湿瘀痰, 治疗上要扶正、 开表、 透邪; 方药应遵循仲景法度, 量重、 药峻、 方复是疗效
的关键; 痹症的治疗尚要辨六经、 别阴阳、 明寒热、 知调养、 护脾肾等。
李 可老 中医是 当代 独 具 特 色 的 中 医临 床 家 , 其 所
气也” 。考痹 ( 广部 ) 之本 义, 《 说文解字》 说: “ 痹, 湿 病也” 明确 地 指 出 了痹 症 的主 要 成 因与 特 点 , 即与 湿 邪等特 别相 关 。至 于热 痹 , 并 非 指 后 世 所 指 的感 受 了 暑 邪 或热 邪 , 大 多是 因感受 风寒 湿邪 , 因机体 阳盛 或郁 久化热 , 表 现为热 症 而 已 。现今 有 痹 病 流 行 病 学调 查
光明 中医2 0 1 5年 8月 第 3 0卷 第 8期
C J G MC M A u g u s t 2 0 1 5 . V o l 3 0 . 8
・1 6 2 1・
李 可 老 中医治 痹 经 验探 讨
魏 文 著
摘要: 以《 李可老 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和《 李可医案处方集》 等书为依据 , 结合《 黄帝内经》 理论等从四个方面论述、
风气 胜 者 为 行 痹 , 寒气 胜 者 为痛 痹 , 湿 气 胜 者 为 着
伤 阳气 、 易感 湿寒 的 生 活方 式 有 关 , 如饮食生冷冰冻,
痹” 。营 卫 不 和 , 阴 阳失 调 , 脏 腑 受 损 致 正 气 虚 衰 是
形 成痹 证 的 内因 , 例 如《 素问・ 痹论》 篇 日 :“ 逆 其 气
必不 能常 留机体 。说 现今 痹 症 多 寒 湿 , 还 与 现 代 人戕
相 类 。对 于 痹 症 , 历代文 献论述颇 详 , 而 以《 黄帝 内
经》 为 最 早 最 为 精 要 。《 黄 帝 内经 》中认 为痹 的 成 因
不 出 内外 两 种 , 外感 风寒湿之 邪为痹 的外 因, 如《 素 问・ 痹 论》 篇 日: “ 风寒 湿 三气杂 至 , 合 而为痹 ” , “ 其
喜饮 凉茶 , 损 伤脾 肾 阳气 , 导致机体失于温养; 常 居 空
调环 境 , 人 为地创 造 “ 寒 ”因 ( 这 一 点 在 南 方 尤 其 突
则病 , 从 其 气则 愈 , 不 与风 寒 湿气 合 , 故不为痹” 、 “ 阴
气少 , 阳气 多 , 故为病热 ; 阳气 少 , 阴气 多 , 故 为病寒”
出¨ ) ; 运动不 当, 汗 出湿衣 , 复受 风邪 ; 药 多 清 热 解
毒、 化瘀 利湿 , 均可 损 伤脾 肾 阳气 等等 。阳气是 人体 的 根本 , 人 体 的一 切 生 理 功 能 全靠 阳 气 用 事 , 《 素 问・ 生
等, 指 出痹 证 的发 生 除 了风 寒 湿 外 邪 的 侵 袭 外 , 还 由 于机体 内部脏 腑经 络 阴 阳失调 逆乱 , 以致 “ 两 气 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