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总论 ppt
合集下载
11肿瘤总论大纲-PPT精选文档24页

26.10.2019
病理学
23
更多精品资源请访问
docin/sanshengshiyuan doc88/sanshenglu
26.10.2019
病理学
11
三、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
肿瘤细胞的代谢比正常细胞旺盛,尤以恶性 肿瘤更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瘤细胞分化不 成熟和生长旺盛的特征。
核酸代谢:合成↑> 分解↓ 蛋白质代谢:合成↑>分解↑,肿瘤蛋白 酶系统:酶谱的一致性 糖代谢:糖无氧酵解过程↑
26.10.2019
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 • 遗传、免疫、内分泌、性别年龄、种族因素
26.10.2019
病理学
22
肿瘤的发病学
细胞突变学说(基因学说)
基因表达失调学说(基因外学说)
癌基因学说
• 癌基因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具有诱导细胞恶性转化 的潜在活性基团,可分为病毒癌基因(v-onc,转 化基因)和细胞癌基因(c-onc,原癌基因)。
局部压迫和阻塞 并发症:蒂扭转、血管瘤破裂出血、发生
在粘膜面时可发生溃疡及继发性感染等 发生在内分泌腺时可引起激素分泌过多
26.10.2019
病理学
18
七、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压迫邻近组织和器官、阻塞器官管腔 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浸润破坏周围组织 并发症:大出血、坏死后继发感染 相关症状:疼痛、发热等 异位内分泌综合征 副肿瘤综合征 恶病质
肿瘤
(tumor,neoplasm)
26.10.2019
病理学
1
一、 肿瘤的概念
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基 因调控失常,致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肿瘤总论医学PPT课件

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城市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肠癌、乳腺癌 农村依次为: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肠癌
一、分类
目的:明确肿瘤性质,组织来源,有助于选择治疗 方案并能提示预后。 根据肿瘤生物学行为 形态学 对机体影响
肿瘤的命名
良性——来源组织+瘤 癌—来自于上皮组织 恶性 肉瘤—来自于间叶组织
交界性—生物学行为显示良性与恶性之间类型
某些恶性肿瘤仍沿用传统名称“瘤”或“病”。如恶 性淋巴瘤,精原细胞瘤,白血病,何杰金病等。 有的肿瘤虽然为良性,但由于部位与器官特征所致 的恶性后果显示生物学为恶性的肿瘤如颅内良性肿瘤伴 颅内高压,肾上腺髓质瘤伴恶性高血压及胰岛素瘤伴低 血糖。
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肿瘤(Tumour)
肿瘤概论
肿瘤:是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
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非人体需要的过
度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特性:不因病因消除而停止增生,它不受
机体生理调节正常生长,而是破坏正常组织与器
官。
肿瘤
良性 恶性 已成为目前死亡常见原因之一,男性
为第二死因,女性为第三位主要死因
良性肿瘤 瘤细胞形态 似正常细胞 核分裂象 少或无 恶性肿瘤 常见异型或幼稚型 常发并可见不典型核 分裂象 包膜 几乎都有 几乎都无 生长方式 膨胀性 浸润性 生长速度 常慢 常快 转移 无 易发生转移 复发 无或很少 常易复发 对机体影响 一般危害性小 危害性大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遗传性肿瘤前疾病
(1)神经纤维瘤病(NF) (2)家族性结肠息肉病(FPC)80%-100% 可发生结肠癌。 (3)发育异常痣综合症(B-K痣综合症) 家族性不典型痣——恶性黑色瘤综合 症,为恶性黑色病的癌前病变。
一、分类
目的:明确肿瘤性质,组织来源,有助于选择治疗 方案并能提示预后。 根据肿瘤生物学行为 形态学 对机体影响
肿瘤的命名
良性——来源组织+瘤 癌—来自于上皮组织 恶性 肉瘤—来自于间叶组织
交界性—生物学行为显示良性与恶性之间类型
某些恶性肿瘤仍沿用传统名称“瘤”或“病”。如恶 性淋巴瘤,精原细胞瘤,白血病,何杰金病等。 有的肿瘤虽然为良性,但由于部位与器官特征所致 的恶性后果显示生物学为恶性的肿瘤如颅内良性肿瘤伴 颅内高压,肾上腺髓质瘤伴恶性高血压及胰岛素瘤伴低 血糖。
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肿瘤(Tumour)
肿瘤概论
肿瘤:是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
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非人体需要的过
度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特性:不因病因消除而停止增生,它不受
机体生理调节正常生长,而是破坏正常组织与器
官。
肿瘤
良性 恶性 已成为目前死亡常见原因之一,男性
为第二死因,女性为第三位主要死因
良性肿瘤 瘤细胞形态 似正常细胞 核分裂象 少或无 恶性肿瘤 常见异型或幼稚型 常发并可见不典型核 分裂象 包膜 几乎都有 几乎都无 生长方式 膨胀性 浸润性 生长速度 常慢 常快 转移 无 易发生转移 复发 无或很少 常易复发 对机体影响 一般危害性小 危害性大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遗传性肿瘤前疾病
(1)神经纤维瘤病(NF) (2)家族性结肠息肉病(FPC)80%-100% 可发生结肠癌。 (3)发育异常痣综合症(B-K痣综合症) 家族性不典型痣——恶性黑色瘤综合 症,为恶性黑色病的癌前病变。
肿瘤学总论分析ppt课件

DNA肿瘤病毒
• 既有病毒增殖,又可转化细胞 • 转化细胞效率高,有时一个病
毒分子即可转化 • 有反转录酶存在 • 有包膜
只有转化作用,无病毒增殖 转化细胞效率低,可能需要 需要10~100个病毒分子 无 不一定有
-
17
• 病毒 EB病毒 HBV病毒 HPV病毒
• 血吸虫 埃及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
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 肝癌 宫颈癌
年全世界估计每年有635万例肿瘤新发病例,其 中发达国家为31.3万,发展中国家为322万。发 达国家主要癌症为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胃 癌和前列腺癌;发展中国家主要为宫颈癌、胃癌
、口/咽癌、食管癌和乳腺癌。
• 我国每年大约有160万人患癌,并且恶性肿瘤的
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由70年代的84.58/10万上升
肿瘤学总论
-
1
问题
• 什么是肿瘤?肿瘤学的概念是什么? 癌与肉瘤的关系?
• 癌是否就意味着死亡? • 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有哪些? • 为何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
-
2
基础部分
肿瘤流行病学 肿瘤病因学 肿瘤病理学
临床部分
肿瘤诊断学 肿瘤治疗学
-
3
•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据1980
• 其他化学致癌物 某些抗癌药物,如氮芥、环磷酰胺
-
15
物理致癌因素
• 电离辐射
皮肤癌 白血病 甲状腺癌 肺癌
• 紫外线
皮肤癌 黑色素瘤
-
16
生物性致癌因素
• 肿瘤病毒是指能引起机体发生肿瘤,或使细胞恶性转
化的一类病毒。根据所含核酸类型分为RNA和DNA两类 与人类相关的肿瘤病毒。
肿瘤 PPT课件

边
时明显,与皮肤不粘连
暗红斑块/鲜红隆起压之褪
色
常 见 于 婴 幼 儿 呈青紫色隆起,界不清无搏
头面颈
动
A-V 瘘,可见粗大迂曲之血
管隆起,可闻及血管杂音
眉梢、枕部
单 个 圆 形 ,下 粘 上 不 粘 ,不 能推动
头 、 面 、 背 、 单个,梨形,上粘下不粘,可
臀
推动
臀、手
单个较韧小囊肿,活动好
手 腕 及 关 节 附 圆形隆起,坚硬,屈曲关节
③氨基偶氮类
④亚硝胺类
⑤霉菌毒素和植物毒素
➢ ⒉物理因素: ⑥其它
电离辐射
紫外线
其它
➢ ⒊生物因素:病毒---DNA/RNA肿瘤病毒。
(二)内在因素
➢ ⒈遗传因素
➢ ⒉内分泌因素
➢ ⒊免疫因素
-
3
四、病理
(一)肿瘤生长分期
癌前期 原位癌
浸润癌 (二)肿瘤细胞的分化
高分化(Ⅰ级) 细胞分化接近正常,恶性度低
6
(四)影像学检查
➢ ⒈X线 透视∕平片、造影检查
➢ 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 ⒊超声显像
➢ ⒋放射性核素显像
➢ ⒌远红外热像仪检查
➢ ⒍磁共振成像(MRI)
➢ ⒎内窥镜检查
(五)病理形态学检查(确诊依据)
➢ ⒈临床细胞学检查 ①体液自然脱落细胞
②粘膜细胞
③针刺涂片
➢ ⒉病理组织学检查
-
7
七、肿瘤分期
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转移 治疗后 对机体危害
良性
似正常细胞 膨胀式(挤) 缓慢 有包膜界限清、 活动度大 无 不易复发 一般无危害
恶性
常呈异型或幼稚型 浸润型(穿) 常较迅速 无包膜、可破坏周围组织 界限不清、活动受限 易发生转移 易复发 大、晚期可出现恶病质
肿瘤总论_课件

抗癌药作用机制
嘌呤合成
抗嘌呤药 抗叶酸药
Ara-c 抑制DNA聚合酶
HU 抑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PCB 引起DNA碎裂
BLM 引起DNA单链断裂
ACTD、柔红霉素、ADM、EPI、Mx
插入DNA,干扰转录
mRNA
三尖杉酯碱 干扰核糖体功能,阻止蛋白质合成
氨基酸
L-ASP 分解门冬酰胺
蛋白质
翻译
核苷酸 DNA
恶性肿瘤得生长特点
进行性 无目得性 不考虑周围组织得后果 与身体需求无关 自主性 寄生性
恶性肿瘤转移途径
淋巴道转移: 血行转移:但最常见得就是肺,其次为肝 种植转移:种植性转移常见于腹腔器官得肿瘤
癌症诊断手段
-临床症状 -体检 -实验室检测:含肿瘤标记 -内窥镜检查 -影像学检查:X线、B超、CT、MRI -手术探查 -病理检查:细胞学、血液病理、组织病理切片、尸检 -分子生物学检查
肿瘤总论
肿瘤得分类
按组织学及生物学分类 -良性肿瘤 -临界性肿瘤 -恶性肿瘤
依组成细胞来源 -上皮肿瘤 -间质性肿瘤 -混合性肿瘤 -畸胎瘤
肿瘤得命名原则
良性肿瘤称为“某某瘤” 恶性上皮肿瘤称为“某某癌” 恶性间质肿瘤称为“某某肉瘤” 有时会在良性肿瘤得名称前面加上“恶性”两字,表示
化疗对部分病人有效,但不能延长生存期:膀胱癌、宫颈癌、恶性
黑色素瘤、甲状腺癌、肝癌、胰腺癌、阴茎癌
传统分类法
抗肿瘤药物得分 类
作用机制分类法 细胞动力学分类法
传统分类法
烷化剂:HN2、CTX、IFO、CB1348、TSPA、CCNU、MeCCNU、BCNU 抗代谢类药物:MTX、5-FU、Ara-C、双氟胞苷(Gemcitabine)、6MP 抗癌抗生素:ACTD、MMC、ADM、EPI、THP、Mx、BLM 植物类药物:VLB、VCR、VDS、NVB、VP16、VM26 、HCPT、CPT-11、
肿瘤总论 PPT课件

3.以人名命名:如霍奇金淋巴瘤、尤文肉瘤等。
4.以惡性…瘤命名惡性腫瘤:如惡性神經鞘瘤、 惡性腦膜瘤、惡性黑色素瘤等。
5.以“瘤”或“病”命名惡性腫瘤:如白血病、 精原細胞瘤等。
6.以“瘤病”命名多發腫瘤:如神經纖維瘤病、 脂肪瘤病、血管瘤病等。
7.畸胎瘤是性腺或胚胎剩件中的全能細胞發生的 腫瘤,常發生於性腺,一般含有兩個以上胚層的多 種成分,分為良性畸胎瘤和惡性畸胎瘤兩類。
腫瘤性增殖 非腫瘤性增殖
細胞數量明顯增多,分化差, 細胞數量稍有增多,分化良
形態幼稚,與正常組織細胞有明 好,形態正常,與正常組織細
顯差異;組織結構紊亂,功能喪 胞相似;組織結構完好,功能
失或不全。(不成熟性)
健全。
增殖的細胞具有與原組織細
胞完全不同的生物學特性,如生 長旺盛、侵襲轉移,破壞組織, 影響機體生長發育,有害無益。 (不協調性)
一、腫瘤的命名原則
(一)腫瘤命名的一般原則
1.良性腫瘤命名:一般原則是部位+組織/細胞 類型+瘤。如:子宮平滑肌瘤、甲狀腺腺瘤、乳 腺纖維腺瘤等。
2.惡性腫瘤命名:
上皮組織來源的惡性腫瘤統稱為癌(carcino-ma)。 命名原則是上皮組織名稱+癌。如:鱗狀細胞 癌、腺癌、腺鱗癌等。
間葉組織來源的惡性腫瘤統稱為肉瘤(sarcoma)。命名原則是間葉組織名稱+肉瘤。如平滑 肌肉瘤、纖維肉瘤、骨肉瘤等。
乳腺癌的TNM分期系統
第七節 腫瘤對機體的影響
良性腫瘤對機體的影響
一般影響較小,主要表現為局部壓迫和阻塞症狀。
顱內—可壓迫腦 組織,阻礙腦脊液 迴圈,使顱內壓增 高。
腔道— 可引起梗 阻和阻塞
繼發出血感 染—如子宮粘膜 下肌瘤,患者因 此而貧血。
《头颈部肿瘤总论》课件

《头颈部肿瘤总论》 ppt课件
目 录
• 头颈部肿瘤概述 • 头颈部肿瘤的症状与诊断 • 头颈部肿瘤的治疗 • 头颈部肿瘤的预防与康复 • 头颈部肿瘤研究进展
01
头颈部肿瘤概述
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头颈部肿瘤是指发生在头部和颈部的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详细描述
头颈部肿瘤主要发生在头部和颈部的组织和器官中,包括头皮、眼、耳、鼻、口腔、咽喉、甲状腺等部位。根据 肿瘤的性质,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不会扩散和转移,而恶性肿瘤则具有较高 的生长、扩散和转移能力。
基因治疗与免疫治疗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修改或替换肿瘤细胞的基因来达到治疗 目的。目前,基因治疗在头颈部肿瘤中仍处于研究阶段,但已有一些初步的研 究成果显示出其潜力。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头颈 部肿瘤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一些免疫药物已经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
中医治疗
结合中医理论,采用中药、针灸等方 法调理身体,促进康复。
心理康复
关注患者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 辅导,帮助患者重建生活信心。
患者及家属的护理与教育
01
日常护理
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科学、合理的 日常护理,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促 进身体功能恢复。
03
02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营养需求,制定科学饮食 计划,增强体质。
病理学诊断
组织学诊断
通过显微镜观察肿瘤组织形态,确定 肿瘤类型和分化程度。
免疫组织化学诊断
利用抗体标记技术,检测肿瘤细胞表 面抗原的表达,有助于鉴别肿瘤的性 质和来源。
目 录
• 头颈部肿瘤概述 • 头颈部肿瘤的症状与诊断 • 头颈部肿瘤的治疗 • 头颈部肿瘤的预防与康复 • 头颈部肿瘤研究进展
01
头颈部肿瘤概述
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头颈部肿瘤是指发生在头部和颈部的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详细描述
头颈部肿瘤主要发生在头部和颈部的组织和器官中,包括头皮、眼、耳、鼻、口腔、咽喉、甲状腺等部位。根据 肿瘤的性质,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不会扩散和转移,而恶性肿瘤则具有较高 的生长、扩散和转移能力。
基因治疗与免疫治疗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修改或替换肿瘤细胞的基因来达到治疗 目的。目前,基因治疗在头颈部肿瘤中仍处于研究阶段,但已有一些初步的研 究成果显示出其潜力。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头颈 部肿瘤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一些免疫药物已经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
中医治疗
结合中医理论,采用中药、针灸等方 法调理身体,促进康复。
心理康复
关注患者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 辅导,帮助患者重建生活信心。
患者及家属的护理与教育
01
日常护理
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科学、合理的 日常护理,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促 进身体功能恢复。
03
02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营养需求,制定科学饮食 计划,增强体质。
病理学诊断
组织学诊断
通过显微镜观察肿瘤组织形态,确定 肿瘤类型和分化程度。
免疫组织化学诊断
利用抗体标记技术,检测肿瘤细胞表 面抗原的表达,有助于鉴别肿瘤的性 质和来源。
肿瘤.外科学总论PPT

恶性肿瘤的组织学特点
• 异常核分裂像
正常核分裂像
核染色质排列成花瓣 状和赤道板状,称为 菊花状和赤道板状核 分裂像,在正常组织 可见,但在恶性肿瘤 时,其数目明显增多
恶性肿瘤的组织学特点
• 异常核分裂像
病理性核分裂像
核染色质排列成3极、 4极、不对称和顿挫状, 称为多极、不对称和 顿挫型核分裂像。为 恶性肿瘤的重要形态 特征之一
外界因素
• 化学因素:⑴烷化剂;⑵多环芳香烃类化 合物;⑶氨基偶氮类化合物;⑷亚硝胺类 ;⑸真菌毒素和植物毒素;⑹其他
• 物理因素:⑴电离辐射;⑵紫外线;⑶其 他
• 生物因素:主要是病毒病因;寄生虫
内在因素
• 遗传因素:癌症的遗传倾向性(遗传易 感性)(Hereditary Susceptibility)
肿瘤的三级预防
• 一级预防:消除或减少可能致癌的因素, 防止癌症的发生
• 二级预防:癌症一旦发生,应早期及时发 现之并予以及时治疗
• 三级预防:注重治疗后的康复,提高肿瘤 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痛苦,延长寿命
肿瘤的分类
• 目的:明确肿瘤性质、组织来源,有助于 选择治疗方案并能提示预后
• 分类:
良性肿瘤
肿瘤的实验室检查
• 常规化验:三大常规、血沉 • 血清学检查:测定人体内由肿瘤细胞产
生的分布于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中的 肿瘤标记物(Tumor Marker)。包括⑴酶 学检查;⑵糖蛋白;⑶激素类;⑷肿瘤 相关抗原等 • 流式细胞分析术(Flow cytometry,FCM ) • 基因或基因产物检查:即基因诊断
• 恶液质:恶性肿瘤晚期全身衰竭的表现 • 某些部位肿瘤可以引起相应的功能亢进
或低下,继而发生全身性改变。如肾上 腺肿瘤、甲状旁腺肿瘤、脑肿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干扰核酸合成中的转录过程,阻碍RNA的合成 放线菌素D、ADM、DNR,属于CCNSA
(四)抑制拓扑异构酶,影响DNA合成,引起DNA断裂 CPT、HCPT、CPT-11、VP-16,属于CCNSA
(五)损伤纺锤体,使有丝分裂停滞 VLB、VCR、秋水仙碱,主要杀伤M期的细胞,属于CCSA
(六)激素类和分子靶向药物
价格昂贵,每月
2-10万;由于
比如CD20单抗、 抗HER2单抗、 抗VEGF单抗、 抗EGFR单抗
肿瘤的异质性, 靶向药物临床应 用受限;有效期 不长;不可能选 用一种靶向药物
治疗某一肿瘤的
全部
对肿瘤相关分子 靶点的特异性作 用;对肿瘤细胞 的选择性杀伤作 用;与化疗药物 存在疗效互补; 对耐药性细胞的 杀伤作用;相对 较低毒性,尤其 是血液毒性
12
二、直接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
结构中的活性基团与DNA分子形成 交叉联结,直接破坏其结构和功能 代表药:CTX,DDP,MMC
13
三、嵌入DNA干扰核酸合成的药物
嵌入到DNA双链的碱基之间,与DNA 结合成复合体,阻止RNA的转录。
代表药:ADM,ACTD
肿瘤内科治疗总论
消化内科 王雅坤 2013-11-22
内容提要
• 肿瘤内科治疗的历史和现状
1
• 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
2
3 • 联合用药的基础理论 • 肿瘤内科治疗的原则和策略
4
2
近代肿瘤内科治疗的重要里程碑
时间 20世纪40年代
治疗方法
作用机制
盐酸氮芥治 疗淋巴瘤 甲氨蝶呤治 疗小儿急淋
作用于DNA化 学结构
中和、阻断、 激活ADCC等
DDP、ADM适 应症更广,开始 能够治疗肿瘤 (睾丸肿瘤、儿 童白血病)
毒制反应明显;
肿瘤细胞的耐药; 疗效提高不明显; 对某些类型肿瘤
对肿瘤细胞的非 特异性杀伤
的治力不从心
新药,效果更好, 抗癌谱更广,同 时由于辅助治疗 的进步,比如 G-CSF、止呕 药物,能更好地 耐受更大剂量的 化疗
10
化疗药物按作用机制的分类
(一)通过烷化作用与DNA交叉连结,破坏DNA的结构功能 各种烷化剂 DDP、HN2、白消安、CTX、丙卡巴肼、博莱霉素、 丝裂霉素、亚硝脲类,属于NSCCA
(二)通过阻碍脱氧核苷酸合成,干扰DNA的合成 大部分的抗代谢药物:MTX,5-FU,HU,Ara-C,主要杀伤S 期的肿瘤细胞
9
按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分类
1.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CNSA) 主要作用于增殖细胞群中 各期细胞,包括G0期细胞,均可起杀伤作用。其杀伤作用 与剂量有关(剂量依赖性),适用于增殖比率小、生长缓慢的 肿瘤。其用法以静推、大剂量冲击疗法为宜,主要有烷化剂 、抗癌抗生素及某些杂类等。
2.周期特异性药物(CCSA) 仅对细胞周期中的某一期有较 强的作用,如抗代谢类对S期细胞作用显著,植物碱类主要 作用于M期。杀伤作用与时间有关(时间依赖性),适用于增 殖比率大、生长迅速的肿瘤。其用法以静脉缓慢滴注或持续 输注、肌注为宜。
11
一、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本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大多与细胞生长繁殖所必需 的代谢物质如叶酸、嘌呤碱、嘧啶碱等相似的化 学物质,它们能竞争与酶的结合,从而以伪代谢 物质的形式干扰DNA的合成,阻止肿瘤细胞的分裂 繁殖,因此又叫抗代谢药物。
这类药物一般为周期特异性药物。
代表药物:MTX,5-Fu,Ara-C
备注
缺点
优点
靶向药物与化疗 协同作用
20世纪50年代
环磷酰胺、 氟尿嘧啶
影响核酸合成
广谱抗癌药,至 今仍是核心药物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初
顺铂DDP、 阿霉素ADM
紫杉类、拓 扑异构酶
分子靶向治 疗
作用于DNA化 学结构
紫杉类化学药 物作用于有丝 分裂M期,干扰 微管蛋白合成; 伊立替康、拓 扑替康:拓扑 异构酶抑制剂
(四)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1、降期,提高局 部晚期肿瘤手术切除率及器官保全率。2、减少术中瘤细胞播散机会。3、 提供体内肿瘤对化疗敏感性的信息,为术后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 据。 (五)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therapy):1、发挥全身治疗作 用,减少远处转移的发生率。2、增敏作用,提高放疗的效果。
以化疗的非选择 性杀伤作用来杀 灭缺乏特异靶点 的肿瘤细胞;杀 灭对化疗药物不 敏感或耐药的细 胞;清除微小残 留病
3
肿瘤内科化疗的治疗领域
(一)根治性化疗(radical chemotherapy):对于积极治疗有可能治愈 的肿瘤患者,如:小儿急淋、绒癌、霍奇金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睾 丸癌等,尽早给予正规、有效、足量的化疗,进行根治性化疗。
(二)姑息性化疗(palliative chemotherapy):目的:改善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期。认真权衡获益与风险,决定治疗方案。如:NSCLC,化疗 后的median survival只能延长3-4个月,主张不宜超过4-6个周期。 (三)辅助化疗(adjuvant chemotherapy):根治术后配合化疗以清 除亚临床的微转移灶。如:II/III期胃癌、高危II期/III期结肠癌、二期乳 腺癌、骨肉瘤,但并非所有肿瘤证明辅助化疗能改善预后。
肿瘤体积增大一倍所需 的时间,反应的肿瘤细 胞分裂和丢失两方面因 素对肿瘤体积的影响, DT短的肿瘤生长较快, 接受有效化疗后肿瘤体 积缩小也较快。
7
肿瘤细胞不一定比正常细胞增 殖快。肿瘤细胞对化疗敏感是因 为细胞周期控制点功能低下,对 化疗引起的损伤不能修复。
8
化疗药物的分类
按针对细胞周期的时相 按药物化学结构和来源 按作用机制
4
5
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
无增殖力
G2 M
细胞
S G1
增殖周期中的细 胞,使肿瘤体积
增大
6
死亡
G0
静止期细胞 肿瘤复发根
源
明确两个概念
生长分数GF growth fraction
倍增时间DT Doubling time
处于细胞周期的肿瘤细胞 占整个肿瘤组织恶性细胞 的比值称为生长分数。恶 性程度高,生长较快的肿 瘤一般GF较高,对放化疗 的反应较好。恶性程度低, 生长较缓慢的肿瘤一般GF 较低,对化疗不敏感,反 应性差。
(四)抑制拓扑异构酶,影响DNA合成,引起DNA断裂 CPT、HCPT、CPT-11、VP-16,属于CCNSA
(五)损伤纺锤体,使有丝分裂停滞 VLB、VCR、秋水仙碱,主要杀伤M期的细胞,属于CCSA
(六)激素类和分子靶向药物
价格昂贵,每月
2-10万;由于
比如CD20单抗、 抗HER2单抗、 抗VEGF单抗、 抗EGFR单抗
肿瘤的异质性, 靶向药物临床应 用受限;有效期 不长;不可能选 用一种靶向药物
治疗某一肿瘤的
全部
对肿瘤相关分子 靶点的特异性作 用;对肿瘤细胞 的选择性杀伤作 用;与化疗药物 存在疗效互补; 对耐药性细胞的 杀伤作用;相对 较低毒性,尤其 是血液毒性
12
二、直接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
结构中的活性基团与DNA分子形成 交叉联结,直接破坏其结构和功能 代表药:CTX,DDP,MMC
13
三、嵌入DNA干扰核酸合成的药物
嵌入到DNA双链的碱基之间,与DNA 结合成复合体,阻止RNA的转录。
代表药:ADM,ACTD
肿瘤内科治疗总论
消化内科 王雅坤 2013-11-22
内容提要
• 肿瘤内科治疗的历史和现状
1
• 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
2
3 • 联合用药的基础理论 • 肿瘤内科治疗的原则和策略
4
2
近代肿瘤内科治疗的重要里程碑
时间 20世纪40年代
治疗方法
作用机制
盐酸氮芥治 疗淋巴瘤 甲氨蝶呤治 疗小儿急淋
作用于DNA化 学结构
中和、阻断、 激活ADCC等
DDP、ADM适 应症更广,开始 能够治疗肿瘤 (睾丸肿瘤、儿 童白血病)
毒制反应明显;
肿瘤细胞的耐药; 疗效提高不明显; 对某些类型肿瘤
对肿瘤细胞的非 特异性杀伤
的治力不从心
新药,效果更好, 抗癌谱更广,同 时由于辅助治疗 的进步,比如 G-CSF、止呕 药物,能更好地 耐受更大剂量的 化疗
10
化疗药物按作用机制的分类
(一)通过烷化作用与DNA交叉连结,破坏DNA的结构功能 各种烷化剂 DDP、HN2、白消安、CTX、丙卡巴肼、博莱霉素、 丝裂霉素、亚硝脲类,属于NSCCA
(二)通过阻碍脱氧核苷酸合成,干扰DNA的合成 大部分的抗代谢药物:MTX,5-FU,HU,Ara-C,主要杀伤S 期的肿瘤细胞
9
按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分类
1.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CNSA) 主要作用于增殖细胞群中 各期细胞,包括G0期细胞,均可起杀伤作用。其杀伤作用 与剂量有关(剂量依赖性),适用于增殖比率小、生长缓慢的 肿瘤。其用法以静推、大剂量冲击疗法为宜,主要有烷化剂 、抗癌抗生素及某些杂类等。
2.周期特异性药物(CCSA) 仅对细胞周期中的某一期有较 强的作用,如抗代谢类对S期细胞作用显著,植物碱类主要 作用于M期。杀伤作用与时间有关(时间依赖性),适用于增 殖比率大、生长迅速的肿瘤。其用法以静脉缓慢滴注或持续 输注、肌注为宜。
11
一、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本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大多与细胞生长繁殖所必需 的代谢物质如叶酸、嘌呤碱、嘧啶碱等相似的化 学物质,它们能竞争与酶的结合,从而以伪代谢 物质的形式干扰DNA的合成,阻止肿瘤细胞的分裂 繁殖,因此又叫抗代谢药物。
这类药物一般为周期特异性药物。
代表药物:MTX,5-Fu,Ara-C
备注
缺点
优点
靶向药物与化疗 协同作用
20世纪50年代
环磷酰胺、 氟尿嘧啶
影响核酸合成
广谱抗癌药,至 今仍是核心药物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初
顺铂DDP、 阿霉素ADM
紫杉类、拓 扑异构酶
分子靶向治 疗
作用于DNA化 学结构
紫杉类化学药 物作用于有丝 分裂M期,干扰 微管蛋白合成; 伊立替康、拓 扑替康:拓扑 异构酶抑制剂
(四)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1、降期,提高局 部晚期肿瘤手术切除率及器官保全率。2、减少术中瘤细胞播散机会。3、 提供体内肿瘤对化疗敏感性的信息,为术后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 据。 (五)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therapy):1、发挥全身治疗作 用,减少远处转移的发生率。2、增敏作用,提高放疗的效果。
以化疗的非选择 性杀伤作用来杀 灭缺乏特异靶点 的肿瘤细胞;杀 灭对化疗药物不 敏感或耐药的细 胞;清除微小残 留病
3
肿瘤内科化疗的治疗领域
(一)根治性化疗(radical chemotherapy):对于积极治疗有可能治愈 的肿瘤患者,如:小儿急淋、绒癌、霍奇金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睾 丸癌等,尽早给予正规、有效、足量的化疗,进行根治性化疗。
(二)姑息性化疗(palliative chemotherapy):目的:改善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期。认真权衡获益与风险,决定治疗方案。如:NSCLC,化疗 后的median survival只能延长3-4个月,主张不宜超过4-6个周期。 (三)辅助化疗(adjuvant chemotherapy):根治术后配合化疗以清 除亚临床的微转移灶。如:II/III期胃癌、高危II期/III期结肠癌、二期乳 腺癌、骨肉瘤,但并非所有肿瘤证明辅助化疗能改善预后。
肿瘤体积增大一倍所需 的时间,反应的肿瘤细 胞分裂和丢失两方面因 素对肿瘤体积的影响, DT短的肿瘤生长较快, 接受有效化疗后肿瘤体 积缩小也较快。
7
肿瘤细胞不一定比正常细胞增 殖快。肿瘤细胞对化疗敏感是因 为细胞周期控制点功能低下,对 化疗引起的损伤不能修复。
8
化疗药物的分类
按针对细胞周期的时相 按药物化学结构和来源 按作用机制
4
5
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
无增殖力
G2 M
细胞
S G1
增殖周期中的细 胞,使肿瘤体积
增大
6
死亡
G0
静止期细胞 肿瘤复发根
源
明确两个概念
生长分数GF growth fraction
倍增时间DT Doubling time
处于细胞周期的肿瘤细胞 占整个肿瘤组织恶性细胞 的比值称为生长分数。恶 性程度高,生长较快的肿 瘤一般GF较高,对放化疗 的反应较好。恶性程度低, 生长较缓慢的肿瘤一般GF 较低,对化疗不敏感,反 应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