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建设产品国家标准《采暖空调系统水质标准》(征求意见稿)
暖气片国家及行业标准汇编

暖气片国家及行业标准大全暖气片采暖是主流采暖方式,北京派捷暖气片公司现汇编整理暖气片行业国家及行业标准,包括HJ508-2009《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采暖散热器》以及正在起草的《钢铝复合散热器》、《铜铝复合散热器》、《复合型采暖散热器》等,派捷参与其中多个暖气片国家及行业标准的研讨、起草、制定和审定。
暖气片国家行业标准规定了各种暖气片的分类与基本参数、性能要求、检验方法与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服务等有关规定。
一、暖气片国家与行业标准-产品标准我国的标准分为国标(GB)、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目前,暖气片国家、行业及企业标准如下:1.GB/T 13754-2008 《采暖散热器散热量测定方法》2、GB 19913--2005 铸铁采暖散热器3、JG 2 钢制板型散热器4、JG 143 采暖散热器铝制柱翼型散热器5、JG 220-2007 铜铝复合柱翼型散热器6、JG 221-2007 铜管对流散热器7、JG 232-2007 卫浴型采暖散热器8、JG/T1 钢制柱型散热器9、JG/T 148-2002 钢管散热器10、JG/T 3012.2-1998 采暖散热器钢制翅片管对流散热器11、HJ508-2009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采暖散热器》12. Q/HDPJQ013-2011 《采暖散热器钢铝复合散热器》13 Q/HDPJQ014-2012 《钢管采暖散热器》二暖气片行业相关国家标准1散热量检测标准GB/T 13754-2008 《采暖散热器散热量测定方法》其中规定:中国暖气片标准工况为⊿T=64.5℃,即进水95℃,回水70℃,室内温度18℃。
2 暖气片供暖系统国家水质标准GB/T29044-2012 《采暖空调系统水质》其中对暖气片供暖系统PH值和含氧量都做了明确规定,要求PH值9.5-12,以防止暖气片和供暖管网因腐蚀而降低使用寿命。
标准要求暖气片供暖系统水中的溶解氧限值均为不高于0.1mg/L。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雨水控制利用评价指标介绍

2023版《绿色建筑评价原则》雨水控制运用评价指标简介杜晓亮曾捷李建琳吕石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北京100013)0序言绿色建筑关注水环境改善与水资源运用,雨水控制运用也因此在绿色建筑中得到更多更深层次旳关注。
即将实行旳《绿色建筑评价原则》(GB/T 50378-2023,如下简称“新原则”)基于低影响开发旳理念,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水与水资源运用”两个章节对雨水控制运用提出了系统性旳评价指标以及对应旳技术措施,评价指标旳设置愈加科学合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绿色建筑在雨水控制运用方面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低影响开发与绿色建筑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Development,LID)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来旳暴雨管理和面源污染处理技术,意在通过度散、小规模旳源头控制机制和设计技术来到达对暴雨所产生旳径流和污染旳控制,使开发地区尽量靠近于开发前旳自然水文循环状态,其关键在于原位搜集、自然净化、就近运用或回补地下水。
从其技术理念和宗旨可以看出,低影响开发重视雨水管理旳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数年旳实践运用,该措施在美国、西欧等地得到广泛运用,并有众多代表性案例。
绿色建筑旳理念之一是规定最大程度地实现节水、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其中就包括了雨水控制运用旳规定,与低影响开发理念所追求旳目旳相一致。
因此将低影响开发旳理念融入绿色建筑旳雨水控制运用,将有助于处理目前我们所面临旳水环境及水资源难题。
2低影响开发原则下旳雨水控制运用措施与老式旳雨水控制运用措施相比,低影响开发推崇旳措施更重视因地制宜,追求实现靠近于自然状况下旳水文循环、低耗能且生态化。
我们将此类措施称为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它是由诸如林荫街道、湿地、公园、林地、自然植被区等开放空间和自然区域构成旳互相联络旳网络,此类设施有: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屋顶绿化、植被浅沟、雨水截流设施、渗透设施、雨水塘、雨水湿地、景观水体、多功能调蓄设施等。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376-201

5. 1
一般 规定
热负荷
5. 2
…........……...........................….......... 12 ........….............................................…. 15
18
20
23
5. 3 5. 4
5.5
5. 6
祷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 京 西郊百 万庄)
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 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北京市密东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4峰
开本
850X 116 8 毫米
1/32
印张
16 )/4
字数
433 千字
2012 年 8 月第一版 定价
20 12 年 8 月第 一 次印刷
68.00 元(共三册)
统一书号
一般规定
62 62
64 65
8.2 8.3
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
热泵........….........…...........................…..........
8.4 8.5
澳化铿吸收式机组........…….........….........….......... 空调冷热水及冷凝水系统
风管设计
7
空气调节 ..................................................…..........
44 7
7. 1
7.2
7.3
7.4
一般规定
................................…..................…. …................................…................... ..............……..................................... .......................….........…................... ....................................................…..
《采暖空调系统水质》等两项国家标准宣贯班在京圆满召开

《采暖空调系统水质》等两项国家标准宣贯班在京圆满召开作者:王贺来源:《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上半月》2013年第08期《采暖空调系统水质》等两项国家标准宣贯班在京圆满召开6月28日,由中国建筑建筑结构协会采暖散热器委员会主办的GB/T29044-2012《采暖空调系统水质》和GB39039-2012《钢制采暖散热器》两项国家标准宣贯班在京召开。
出席本次宣贯会的专家有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肖曰嵘,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副院长路宾,瑞特格(中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教授级高工俞敖元,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与会代表共50余人参加了本次宣贯班,会议由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副主任吴辉敏主持。
会上,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副主任吴辉敏代表宋为民主任对授课的专家和与会代表表示欢迎,同时就这两项国家标准的编制情况和本次宣贯会的目的、要求及国家标准化的发展形势和标准宣贯的意义做了讲话。
清华大学教授肖曰嵘和俞敖元高工共同宣讲了《采暖空调系统水质》国家标准。
俞敖元高工则详细讲解了采暖系统水质数据的来原以及在集中供暖过程中系统水质的PH 值的要求。
俞工说:“在安装了散热器的集中供暖系统中,与散热器直接接触的循环水的pH值要求是所有水质要求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指标。
”热水供暖系统可以分为“开式”或“闭式”系统。
开式系统是即使在正常运行期间氧都是必然要进入供暖水中的系统,如:具有开式膨胀水箱的或者使用不阻氧的塑料管道系统。
闭式系统是在正常运行期间能够进入的氧量并不明显的系统,如:具有惰性气体充注的隔膜式压力膨胀水箱以及无任何其它可渗透气体部件的系统(没有阻氧层的塑料管道不是闭式系统)。
开式和闭式系统的定义很重要,是我们认识预防金属腐蚀危害并采取相应措施的基本出发点。
正如德国工程师协会在VDI 2035 II中所说:通常只有在氧连续地进入供暖热水中时才有腐蚀危险的可能;为了防止氧进入供暖热水中,热水供暖系统必须设计成闭式系统;只有在开式的热水供暖系统中才需要防腐蚀的行动。
(整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_50378-

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空调冷却水水质标准DB31

空调冷却水水质标准DB31/T143-94工业冷却水水质规范GB50050-2007中央空调冷却水中央空调冷却水处理中央空调系统通过冷冻水循环、制冷剂循环和冷却水循环。
冷却水多为开放式系统,冷冻水与采暖水为封闭式。
目前,高层建筑或封闭式厂房的冷冻水与采暖水多为同一系统,在夏季走冷冻水,在冬季走采暖水。
图表1循环水流程图中央空调水系统的用水通常分为两类,即未经过任何处理的自来水和软化水。
水中对设备主要产生影响的因素分别为硬度、碱度、微生物、pH值、Cl-、氧含量等。
自来水因地区不同而水质变化较大,在水的循环过程中,硬度和碱度是造成结垢的主要因素,而Cl-、低pH、溶解氧、生物粘泥是造成腐蚀的罪魁祸首。
冷却塔管理开放式冷却塔从空气吸入灰尘、泥土、烟灰、有机物碎片和其它各种各样的物质。
进入冷却塔中的空气中的颗粒物会被冷却水洗涤下来,进入循环水中,并逐渐浓缩。
冷却塔周围的空气环境严重影响冷却水的质量,比如土建、风向、空气污染程度等,因此,做好冷却塔的管理非常重要,做好定期的清扫工作。
如果灰尘比较大,就需要循环水的旁滤处理,进行水质净化。
小资料:每立方厘米中含有100,000个以上的颗粒物,在大城市附近是很正常的。
Clive Broadbent在1992年ASHRAE(美国取暖、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协会)年会上报道,“一座200冷吨的冷却塔在一个季节,从空气和补加水中吸收的颗粒物在600磅以上”(ASHRAE手册,1996)。
结垢控制---中央空调主机(蒸发器、冷凝器管理)管理由于冷却塔水的蒸发,水不断浓缩,水质矿物质含量逐渐增多,结垢倾向加大,可能会造成空调主机热交换效率下降,日常表现为:主机开机后,在短时间内温度不能降低到适宜温度;主机的工作时间延长,开机台数增多;主机报警等故障。
因此,需要对主机定期的清洗。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换热器泄露,造成主机严重故障。
如果主机换热器表面结垢,这就为水中微生物的附着创造了条件,一些厌氧菌会产生硫酸或盐酸,在氯离子Cl-的作用下,在换热器的表面部位,由慢慢地腐蚀逐渐变为加速腐蚀,造成设备泄露,换热器报废。
2019年住建部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全文)

住建部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全文)2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方网站发布《关于城乡给水工程项目规范等38项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最为重磅,涵盖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等内容,全文如下:目次1 总则2 基本规定3 布局与配套4 建筑空间5 结构与地基6 室内环境7 建筑设备1 总则1.0.1为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保障住宅项目安全、适用、宜居、绿色和耐久,规范住宅项目规模、布局、功能、性能及技术措施,制定本规范。
1.0.2住宅项目建设、使用和维护必须遵守本规范。
1.0.3本规范是住宅项目建设、使用和维护过程中技术和管理的基本要求。
当工程中采用的设计方法、材料、构件、技术措施、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内容及方法等与本规范的规定不一致时,但经合规性判定后符合本规范第二章的规定时,应允许使用。
1.0.4 住宅项目的建设、使用和维护,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工程建设规范的规定。
2 基本规定2.1 功能要求2.1.1住宅项目选址应保障安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得在有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威胁的地段进行建设;2 与危险化学品及易燃易爆品等危险源的距离,应满足有关安全规定;3 存在噪声污染、光污染的地段,应采取相应的降低噪声污染和光污染的防护措施;4 土壤存在污染的地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并达到居住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的要求。
2.1.2住宅应具有卧室、起居室、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功能空间,内部空间尺度与构造应满足居住者活动的需要,并应保障居住者安全。
2.1.3住宅建筑应满足居民用水、用电、通风、炊事等基本生活的要求。
2.1.4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的住宅建筑应设供暖设施。
2.1.5住宅建筑项目应配置附属道路、绿地,并具备商业服务、便民服务等配套设施。
住宅建筑布局应保障日照标准。
2.1.6 住宅建筑应对用水、用电、用气进行分户计量。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国家标准《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国家标准《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24.08.30
•【分类】征求意见稿
正文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国家标准《城镇供热系统节
能
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23年工程建设规范标准编制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23〕42号),我部组织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了国家标准《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见附件)。
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有关单位和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电子邮箱:*****************.cn。
2.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北大街小酱坊胡同40号,邮政编码:100032。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4年9月30日。
附件: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2024年8月30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010采暖空调系统水质标准Water quality standard for he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征求意见稿)××××-××-××发布 ××××-××-××实施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 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目录前言 (Ⅱ)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采暖空调循环水系统水质标准 (2)4.1 集中空调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循环水及补充水水质标准 (2)4.2 集中空调循环冷冻水系统循环水及补充水水质标准 (3)4.3 蒸发冷却循环水系统循环水及补充水水质标准 (3)4.4 采暖循环水系统循环水及补充水水质标准 (4)4.4.1 集中式间供二次网采暖循环水系统循环水及补充水水质标准 (4)4.4.2 集中式直供采暖循环水系统循环水及补充水水质标准 (5)附录A(规范性附录)水质监测和检验 (6)附录B(规范性附录)水质检验项目和检验频率 (8)Ⅰ前言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暖通空调及净化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单位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科净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采暖散热器委员会、东莞市科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森德(中国)暖通设备有限公司、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瑞特格(中国)有限公司、宁波宁兴金海水暖器材有限公司、旺达集团有限公司、意乐集团、意莎普·金泰格散热器(北京)有限公司、河南乾丰散热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葛敬、黄维、汪传发、丁力行、王峰、宋孝春、马天榜、王三反、邱东、李晓刚、陈西平、辛军哲、杨光、惠群、宋为民、肖曰嵘、董重成、俞敖元、郭占庚、岑国辉、刘晓天、德卢·卡、文会通、黄海波、管仲海、王煦茂、王贺。
Ⅱ采暖空调系统水质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采暖空调系统的水质标准、水质检测频次及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小于95℃热水集中采暖循环水系统,包括集中式直供采暖循环水系统和集中式间供二次网采暖循环水系统。
本标准适用于集中空调循环冷却水和冷冻水系统。
本标准适用于直接蒸发和间接蒸发的蒸发循环冷却水系统。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50019-200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5-200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0050-2007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T 18362-2001 直燃式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GB/T 18431-2001 蒸汽和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GB/T 14848-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9923-2005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 再生水用作冷却用水的水质控制标准HG/T 3729-2004 射频式物理场水处理设备技术条件HG/T 3923-2007 循环冷却水用再生水水质标准CJ 3082-1999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J34-2002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T 206-2005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3 术语和定义3.1补充水 make-up water维持循环水系统运行工作压力所需补充的水。
3.2浓缩倍数 cycle of concentration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与补充水含盐量的比值。
13.3腐蚀速率 corrosion rate以金属腐蚀失重而算得的每年平均腐蚀深度,单位为mm/a。
3.4集中空调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indirect open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 of center air-condition循环冷却水与被冷却介质间接传热且循环冷却水与大气直接接触散热的集中空调循环冷却水系统。
3.5集中空调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indirect closed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 of center air-condition循环冷却水与被冷却介质间接传热且循环冷却水与冷却介质也是间接传热的集中空调循环冷却水系统。
3.6集中空调循环冷冻水系统 recirculating freezing water system of center air-condition 循环冷冻水与被冷却介质是间接传热的集中空调循环冷冻水系统。
3.7直接蒸发式冷却循环水系统 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 recirculating water system 通过水的蒸发来冷却并加湿空气的蒸发循环冷却水系统。
3.8间接蒸发式冷却循环水系统 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 recirculating water system 通过水的蒸发来冷却空气,被冷却的空气与水的蒸发过程隔开,空气在被冷却时不被加湿的蒸发循环冷却水系统。
3.9集中式间供二次网采暖循环水的系统 Centralized indirect - heating second closed recirculating water system集中式采暖循环水与被加热介质是间接传热的采暖循环水系统。
3.10集中式直供采暖循环水系统 Centralized direct - heating closed recirculating water system集中式采暖循环水与被加热介质是直接传热的采暖循环水系统。
4 采暖空调循环水系统水质标准4.1 集中空调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循环水及补充水水质标准表1 集中空调间冷集中空调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循环水及补充水水质标准2表1 集中空调间冷集中空调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循环水及补充水水质标准(续)4.2 集中空调循环冷冻水系统循环水及补充水水质标准表2 集中空调循环冷冻水系统循环水及补充水水质标准注:集中空调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循环水及补充水水质标准按照本标准4.2集中空调循环冷冻水系统循环水及补充水水质标准执行。
4.3 蒸发冷却循环水系统循环水及补充水水质标准表3 蒸发冷却循环水系统循环水及补充水水质标准3表3 蒸发冷却循环水系统循环水及补充水水质标准(续)4.4 采暖循环水系统循环水及补充水水质标准4.4.1 集中式间供二次网采暖循环水系统循环水及补充水水质标准表4 集中式间供二次网采暖循环水系统循环水及补充水水质标准44.4.2 集中式直供采暖循环水系统循环水及补充水水质标准集中式直供采暖循环水系统的循环水水质宜应按照《工业锅炉水质》(GB/T1576-2008)标准执行,系统补充水水质应按照《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第三章第三节条款执行)。
5附录A(规范性附录)水质监测和检验A.1 水质检测方法应按GB5750、CJ/T 141~CJ/T150等标准执行。
未列入上述检验方法标准的项目检验,可采用其他等效分析方法,但应进行适用性检验。
A.2 采暖空调系统应用单位可建立水质检验室,配备与水质检测项目相适应的检测人员和仪器设备,负责检测系统循环水、补充水水质;也可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
A.3 取样点选择集中空调冷却循环水系统取样点可设置在冷凝器进水端;集中空调冷冻循环水系统取样点可设置在蒸发器进水端;采暖循环水系统取样点可设置在热交换设备进水端;蒸发冷却循环水系统取样点可设置在冷却塔集水盘处;补充水取样点设置在补充水总管处。
A.4 取样要求一般监测项目采样容器可用无色硬质玻璃瓶或聚乙烯塑料瓶。
采样容器使用前必须用洗涤干净,玻璃瓶可用洗液浸泡,再用自来水和蒸馏水清洗干净备用。
聚乙烯瓶可用10%的盐酸溶液浸泡,再用自来水和蒸馏水洗净。
测定溶解氧及生化需氧量应使用专用贮样容器,无机项目的贮样器可选用高密度聚乙烯或硬质玻璃器。
采集水样时,应先放水数分钟。
使积留在取样水管中的杂质及陈旧水排除,然后取样。
取样器的安装和取样点的布置应根据系统工况、水质监督的要求(或试验要求)进行设计、制造、安装和布置,以保证采集的水样有充分的代表性。
循环水、补充水的取样管及阀门等,应采用不锈钢等耐腐蚀性材料制造。
取样前要冲冼有关取样管道,并适当延长冲冼时间。
冲冼后应隔1~2h方可取样,以确保水样有充分的代表性。
A.5 水质检测分析方法表5 水质检测分析方法6表5 水质检测分析方法(续)7GB/T ××××—2010附录B(规范性附录)水质检验项目和检验频率表6 水质检测项目和检验频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