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植物园盆景赏析

合集下载

上海植物园草本花卉介绍

上海植物园草本花卉介绍

上海市植物园草本花卉介绍姓名;刘政学号:1207021141种名:金鱼草科属:玄参科金鱼草属拉丁学名:Antirrhinum majus L.形态特征:多年生直立草本,茎基部有时木质化。

茎基部无毛,中上部被腺毛,基部有时分枝。

叶下部的对生,上部的常互生,具短柄;叶片无毛,披针形至矩圆状披针形,全缘。

总状花序顶生,密被腺毛;花梗长5-7毫米;花萼与花梗近等长,5深裂,裂片卵形,钝或急尖;花冠颜色多种,从红色、紫色至白色,长3-5厘米,基部在前面下延成兜状,上唇直立,宽大,2半裂,下唇3浅裂,在中部向上唇隆起,封闭喉部,使花冠呈假面状;雄蕊4枚,2强。

蒴果卵形。

应用形式:国际上广泛将金鱼草用于盆栽、花坛、窗台、栽植槽和室内景观布置,又用于切花观赏。

2种名:矮牵牛科属:茄科矮牵牛属拉丁学名:Petunia hybrida Vilm.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全体生腺毛。

叶有短柄或近无柄,卵形,顶端急尖,基部阔楔形或楔形,全缘,长3-8厘米,宽1.5-4.5厘米,侧脉不显著,每边5-7条。

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3-5厘米。

花萼5深裂,裂片条形,长1-1.5厘米,宽约3.5毫米,顶端钝,果时宿存;花冠白色或紫堇色,有各式条纹,漏斗状,长5-7厘米,筒部向上渐扩大,檐部开展,有折襞,5浅裂;雄蕊4长1短;花柱稍超过雄蕊。

蒴果圆锥状,应用形式:适于室内栽观赏,或吊盆栽植。

•3种名:六倍利科属:桔梗科半边莲属拉丁学名:Lobelia erinus Thunb.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

根状茎直立,生多数须根。

茎圆柱状,通常不分枝,无毛。

叶螺旋状排列,在茎的中上部较密集,无柄,厚纸质;叶片宽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至阔楔形,两面无毛。

总状花序顶生,无毛;苞片叶状,窄披针形,比花短;花冠蓝紫色,近二唇形,外面无毛,内面生长柔毛,上唇2裂片长匙形,较长于花冠筒,上升,下唇裂片椭圆形,约与花冠筒等长,裂片边缘密生睫毛。

上海植物园观后感

上海植物园观后感

上海植物园观后感
上海植物园是一个集植物引种驯化、展示、科研、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拥有3500多个种类,6000多个品种的植物,是上海市区内唯一的一个植物园。

在这里,我不仅欣赏到了各种美丽的花卉,还学习到了许多有关植物和自然的知识,收获了很多。

我首先参观了展览温室,这里有各种热带和亚热带的植物,有些我从来没有见过,有些我只在书本上看过。

我看到了巨大的瓶子草,它的叶子像一个倒挂的瓶子,可以储存水分,里面还有许多昆虫的尸体,原来它是一种食虫植物。

我还看到了美丽的兰花,它们有着各种颜色和形状,有的像蝴蝶,有的像蜘蛛,有的像舞蹈的姑娘,真是让人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接着参观了盆景园,这里有各种精致的盆景,有的是山水景观,有的是花卉盆栽,有的是树木造型,有的是迷你花园,每一个都是园艺师们的心血之作,体现了他们的艺术水平和审美情趣。

我特别喜欢那些用菊花做的盆景,它们有着不同的品种和颜色,有的像菊花,有的像菊石,有的像菊球,有的像菊扇,有的像菊屏,有的像菊瓣,有的像菊冠,真是花中之王,菊中之精。

我最后参观了蕨类园,这里有各种原始的植物,有些是生长在地面上的,有些是附生在树干上的,有些是悬挂在空中的,有些是浮生在水面上的,它们有着不同的形态和结构,有的像羽毛,有的像蕾丝,有的像螺旋,有的像蕨饼,有的像蕨球,有的像蕨花,有的像蕨冠,它们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见证了生命的演化,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神秘。

通过参观上海植物园,我不仅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还培养了对植物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我觉得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旅行,我希望有机会再来这里,探索更多的奥妙和美好。

海派盆景发展史

海派盆景发展史

海派盆景发展史海派盆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之一,是一个以上海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

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上海特殊地理位置和国内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勇于革新创造、善于吸收新鲜事物的海派文化。

这种文化在京剧艺术上有非常突出的表现,成为京剧艺术的一大流派。

在这种文化的薰陶下,上海盆景广泛吸取了国内各主要流派的优点,同时还借鉴了日本及海外盆景的造型技法,创立了以师法自然、苍古人画的海派盆景。

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公元1567~1620年),上海嘉定地区的盆景已具有当时的较高水平。

清朝时期,海派盆景的制作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例如,陆廷灿的《南村随笔》中记载了当时嘉定地区的盆景制作高手朱三松的技艺,他的盆景作品被认为具有奇秀苍古的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同时,程庭骛的《练水画征录》也对当时上海的盆景制作技艺进行了评论和赞赏。

到了20世纪60年代,上海盆景的制作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龙华苗圃的盆景专家周柏真提出了“必须师法自然,反对矫揉造作、呆板失真,并要去芜存菁,在学习各地传统盆景风格基础上刻意求新”的主张。

这一主张对海派盆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海派盆景制作的重要原则。

1974年,在龙华苗圃旧址上筹建上海植物园,随后上海植物园盆景园于1978年正式对外开放。

同年,上海植物园盆景研究所正式成立,开始了对盆景制作技艺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在研究过程中,上海植物园盆景研究所团队在陕西乾陵发掘的唐章怀太子李贤墓的甬道壁上发现了侍女捧盆景的画,这一发现比日本最早记载盆景的史料早了400多年。

这一研究成果打破了国际上关于盆景起源争论不休的局面,使得全世界一致公认盆景起源于中国。

随着海派盆景制作技艺的不断提升和研究的深入,海派盆景逐渐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1982年,《上海盆景风格研究》的论文公开发表,海派盆景进一步被国内同行和爱好者公认和熟悉,并开始走向世界,多次在国际盆景评比活动中获奖。

享受热带风情的乐园——上海笔架山热带植物园

享受热带风情的乐园——上海笔架山热带植物园

享受热带风情的乐园——上海笔架山热带植物园上海作为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有着丰富自然资源和优美风景的城市。

在这个城市的东郊,有一个迷人的乐园——上海笔架山热带植物园,它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在城市的喧嚣中感受到热带风情和大自然的魅力。

上海笔架山热带植物园位于奉贤区的南部,占地面积达到了3000多亩,其中有1000多亩的园区面积。

这个园区是一个以热带植物为主题的公园,拥有丰富多样的热带植物资源。

园内有300多个品种的植物,包括热带雨林植物、蕨类植物、水生植物等。

这些植物生长茂盛,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植物王国,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热带森林之中。

进入热带植物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

各种高大的树木和蔓生植物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遮阴伞,给人一种清凉宜人的感觉。

在这里,您可以尽情地欣赏到各种热带植物的美丽与神奇。

比如热带雨林植物园区,这里树木繁茂,气候潮湿,仿佛带给人们一种置身于热带雨林中的感觉。

在这里,您可以看到各种奇异的植物,有巨大的蕨类植物、高大的棕榈树、盛开的热带花卉等。

这些独特的植物形态和鲜艳的花朵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视觉享受。

除了观赏热带植物,上海笔架山热带植物园还提供了多样化的体验项目,让游客可以全方位地感受热带风情。

比如,您可以参加园区的游船活动,在绿茵茵的湖泊中畅游,欣赏美丽的水生植物。

园区还设有植物展览馆、科普展览馆等场馆,您可以在这里了解到更多关于热带植物的知识。

此外,园区还有儿童游乐区、亲子乐园等项目,为家庭游客提供了更多的娱乐选择。

上海笔架山热带植物园还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

园区内有一片广阔的草坪,通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庆典。

在这里,您可以参加热带风情表演、音乐会等文艺活动,感受热带地区的独特韵味。

此外,园区还为游客提供了餐饮、购物等便利设施,您可以品尝到各种热带风味的美食,购买到一些特色的纪念品。

无论是想要感受热带风情,还是寻找片刻宁静的都市人,上海笔架山热带植物园都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上海植物园的特色名片:海派盆景

上海植物园的特色名片:海派盆景

上海植物园的特色名片:海派盆景作者:王娟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4年第07期摘要海派盆景以自然、精致的特点闻名于世。

海派盆景历史并不算悠久,但是其独特地地理位置、鲜明的文化特征造成其不可替代性。

作为五大传统盆景流派中最年轻的一支,海派盆景树种、造型、制作手法上均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上海植物园盆景园不仅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盆景专类园,也是上海植物园的特色名片,中国盆景的骄傲。

关键词海派盆景;自然;精致;上海植物园中图分类号:S688.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1-00-03上海植物园风景秀美,各专类园各具特色,其中以盆景园最具代表性。

1978年,盆景园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占地4 hm2,汇集了以海派盆景为主的精品2 000余盆。

顺着精心设计的游览路线缓行,周边布置花木山石,墙角屋隅偶尔点缀数丛青竹,静谧幽深。

海派盆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造型特点跻身中国传统五大盆景流派,得到承认,自有其成。

1 历史起源1.1 上海地区盆景起源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植物生长。

而其地处长江下游的三角州地带,自滩涂演变为城市,是经济发达、艺术汇集之地。

自然条件的优越,经济文化发达提供了盆景艺术发展的空间,作为精神层面需求的盆景在上海逐渐流行起来。

上海环境宜人,商贾云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人们对于居住环境、审美要求都会提升,从刚开始在自家简单栽培盆栽以装点家居,慢慢发展到对盆中植物进行造型,提升美学价值。

加之距离古老的苏州、杭州、扬州等盆景历史悠久的城市较近,达官贵人相互往来,学习切磋,逐渐形成了上海地区盆景赏玩的氛围。

1.2 海派盆景的形成上海具有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的特点,水土偏碱,宜栽植物种类受到了局限,故海派盆景并没有像岭南盆景那样树种丰富,相对单调,但是资源充分。

海派盆景几乎都选用松、柏等有限的几种强适应性、较耐寒的植物,如代表性的大阪松,这样逐步确立了海派树种常绿、生长较缓慢的风格;而上海地区向来人多地少,受到空间限制,故而又发展出微型盆景这一著名的代表形式。

海派盆景艺术手法欣赏

海派盆景艺术手法欣赏

海派盆景艺术的制作手法探微张幸靓摘要:本文从海派盆景的选材,制作中的攀扎和摘叶几个有方面的特色,阐述了海派盆景艺术博采众长的艺术风貌。

并从中提出了知识关联的重要性。

关键词:海派盆景,选材,制作,攀扎,摘叶在此次假期中,我有幸来到了上海植物园的盆景园进行了一番实习,通过观摩老师傅们所精心制作的成品,以及自己亲手参与修剪盆景的实践,对于盆景艺术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尤其是对盆景艺术中的海派盆景的制作手法。

盆景是以大自然中的植株,山石等为主要材料,通过缩龙成寸,集中概括的典型化构思和园林造型艺术手法,栽种和布置在盆中,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使人产生“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进而得以再现自然美景,寄托作者情感,表达创作追求的一种艺术品。

盆景不同于盆栽:盆栽仅仅是一种栽培方式,在盆钵中栽植树木花草.一般未经艺术加工。

而盆景则是栽培技术与造型艺术高度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优美的造型风格。

同时,盆景中的树木山石必须与盆钵、几架相配合,互相协调衬托,才能构成真正完善的盆景艺术作品。

盆景艺术类型复杂,千姿百态,异彩纷呈。

但其主要形式则分为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

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地区的自然地貌特征,山川景观风格和所出产的盆景用石的质地和形态;在各地气候条件影响下形成的植被生长情况不同;各地文化传统和人们的审美情趣有所区别;传统的园艺加工方法不同和盆景艺术家的兴趣爱好和艺术追求不同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盆景的创作,就像文学艺术的众多风格流派一样,也形成了一些风格流派。

苏北派盆景:以扬州为代表,风格特点是严谨壮观,贵在自幼培养,采用以扎为主的造型方法,兼北方之雄和南方之秀。

苏南派盆景:以苏州为中心,盆景制作历史渊源,清秀古雅为其艺术风格.四川派盆景:“天府之国”为四川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基础,也使其形成了雍容华贵,曲折多变的风格。

岭南派盆景:以广州为代表,在盆景制作中溶入了岭南画派的艺术特色,特别是根据“起伏收尾”,“一波三折”的画理,采用了“蓄枝截干”的艺术造型方法。

上海辰山植物园植物介绍

上海辰山植物园植物介绍

上海辰山植物园植物介绍
上海辰山植物园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植物园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

其中,常见的植物有以下几种:
1. 桃花:桃花是一种花期较早的植物,通常在春季开放。

它的花朵呈现出淡粉色的色调,十分美丽。

2. 樱花:樱花是一种日本传统的花卉,在中国也有很高的人气。

它的花朵有白色、粉色等颜色,非常精致。

3. 紫藤:紫藤是一种攀援植物,通常在夏季开花。

它的花朵呈现出浅紫色的色调,非常高雅。

4. 竹子:竹子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它的茎杆可以制作成各种工艺品,叶子也可以用来制作茶叶。

5. 荷花:荷花是一种水生植物,通常在夏季开花。

它的花朵呈现出粉红、白色等颜色,非常清新。

以上是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常见的几种植物,它们各具特色,值得一去欣赏。

- 1 -。

上海植物园的秋天景色描写

上海植物园的秋天景色描写

上海植物园的秋天景色描写
上海植物园的秋天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

一进入园区,你会被那满园的秋色所吸引。

园区内的道路两旁,银杏树摇曳着金黄的叶片,仿佛在欢迎每一位来访者。

当你漫步在这些金黄叶片下,不时会有几片叶子轻轻落在你的肩头,让你忍不住停下脚步,欣赏这难得的秋色。

沿着道路前行,你会来到一片枫树林。

这里的枫叶红得如火如荼,就像是一团团燃烧的火焰。

阳光穿过树叶,洒在红彤彤的枫叶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让你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油画中。

上海植物园的秋天还是个丰收的季节。

菊花盛开,争奇斗艳,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园内的桂花也在这个季节里散发着迷人的芬芳,让人陶醉其中。

而园内的苹果树、梨树、柿子树等更是硕果累累,让人目不暇接。

园内的小湖也别有一番风味。

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周围的美景。

不时会有几片落叶轻轻飘落在湖面上,打破这宁静的画面,却又增添了几分诗意。

园内的湖泊、草坪、花园等处处都展现出秋天的美丽。

无论是清晨的晨露中,还是傍晚的夕阳下,这里都有不同的美景等待你去发现。

总的来说,上海植物园的秋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让人流连忘返。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也可以领略到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风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植物园盆景赏析
历史起源1. 上海地区盆景起源上海
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
植物生长。

而其地处长江下游的三角州地带,自滩涂演变
为城市,是经济发达、艺术汇集之地。

自然条件的优越,
经济文
化发达提供了盆景艺术发展的空间,作为精神层面需求的
盆景在上海逐渐流行起来。

海环境宜人,商贾云集,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人们对于居住环境、审美要求
都会提升,从刚开始在自家简单栽培盆栽以装点家居,慢
慢发展到对盆中植物进行造型,提升美学价值。

加之距
离古老
的苏州、杭州、扬州等盆景历史悠久的城市较近,达官贵

相互往来,学习切磋,逐渐形成了上海地区盆景赏玩的氛围。

2. 海派盆景的形成海具有亚热带海洋性季风
气候的特点,水土偏碱,宜栽植物种类受到了局限,故海
派盆景并没有像岭南盆景那样树种丰富,相对单调,但是
资源充分。

海派盆景几乎都选用松、柏等有限的几种强
适应性、
较耐寒的植物,如代表性的大阪松,这样逐步确立了海派
树受到空间限制,故而又发展出微型盆景这一著名的代表
形式。

种常绿、生长较缓慢的风格;而上海地区向来人多地少,掌上盆景形简意赅,玲珑精巧,是海派盆景盛名的表现
之一;海空、港口讯息便利,各种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日
益增多,
有更多的机会博采海内外盆景艺术之长,尤其是与日本、

湾地理位置接近,文化交流频繁,上海盆景造型特色与外

文化相结合,融汇贯通,逐步形成了海派风格。

海派
盆景在发展初期,并未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而是在本地
的慢慢融合中,逐步衍生出来的个性特征。

流派都是不自觉经过长期过程而形成的,每代名师都认为那么做就
美,别的做法就不美,压根儿没想到创派。

盆景在本地的环境作用下不断去适应,形成地域特色;创作者不断地学习、汲取,在周围小环境的作用下形成创作个性,外在
表现为个人风格,内在逐步形成本土体系,这样在自觉和不自觉地发展中,上
海地区自然流畅、精巧细致的风格慢慢成为主流,形成
自己的特点。

3.上海植物园盆景园建园海植物园
盆景收藏如此丰富是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完成的。

早在
抗日战争前,上海虹口区花园路上有12 家日本侨民开设的园艺场,专门生产经营从日本进口的花卉、盆景。


战胜利后,这些日本侨民纷纷回国,盆景由国民党农林部接收,集中放置,并留用了日本盆景技师平井秋二和佐佐木先生。

解放后这批盆景并入龙华苗圃,目前,盆景园中部分大阪松、黑松、真柏等都是这批盆景经改做,由二位技师及其徒几
年精心养护而成的。

上海植物园盆景园建成,是由当时
府重视、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共同决定。

1954 年,在人
民公园举办上海市首届菊花展览,盛况空前,社会效益、经
济效益都十分显著。

当时市政府决定将这次展览的门票收入用于收购盆景,于是派员赴上海周边盆景产地搜罗盆景佳作。

有些地主富豪、达官贵人家遗存的盆景也被收购,源源不断地运抵上海,从水路抵达张家塘上岸。

无论扬派的云片式盆景,还是苏派六台三托一顶的盆景,包罗万有,为龙华
苗圃盆景收藏打下了丰富的基础。

在公私合营的高潮中,黄德邻先生经营的黄园中的来自日本的松柏盆景和杜鹃、茶花,祥顺农场的杂木盆景为主的各类盆景也并入龙华苗圃,使龙华苗圃的盆景收藏达到当时国内一流水平。

故当龙华
苗圃改建上海植物园时,其最为值得骄傲的资本,最具代表的特色即为盆景。

这也是当时水平最高、数量最大、受到各方关注最甚的盆景集中地,至此上海市政府决定在植物园
内专门设立盆景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盆景创作与研究,从而成为海派盆景的发源地。

、海派盆景特点1. 树种选择上海地处中国东部沿海,以前曾为
滩涂,在沙土沉积下逐渐形成陆地,做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典型地域,本地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但是受到盆景创作树种限制,海派盆景多采用松、柏、榔榆、雀梅、紫薇
及石榴等耐修剪、生长旺的树种。

上海地区水质偏碱,且多的树种如杜鹃、山茶、榕树等植物甚少使用在盆景创作中,故而海派盆景最为常见的以五针松(尤其是大阪松)、罗汉
风、多雨,为了适应当地环境,树叶较大、较喜酸性土壤
松、黑松、真柏、铺地柏等常绿、叶小及耐碱耐风的树种
为主。

而这些树种又少虫、耐修剪,且在中国传统寓意中
分吉祥,放置在屋中也能够彰显品位,深受当地百姓欢迎,故而成为海派盆景创作的代表性树种。

2. 海派盆景造
型特点五大传统盆景流派各具特色,苏派圆润、川派对称、扬派平整,各派都能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其典型特征。

海派盆景的特色是什么?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

经过前人多年的理论研究,海派盆景风格自然,受上海地区精致生活
做派影响,整体修剪功夫精细、造型流畅,充满海派文化浪于日本侨民,故而这批盆景造型上具有东洋较浓郁、严谨的特点,层次分明,修剪用功,看上去十分干净利落;一部分从江浙地区资本家、地主家没收的盆景,由于地处中国东部,故而在造型上也一定程度的汲取了日本盆景精致的特色,而长三角地区树材丰富,这些达官贵人家的盆景风格自然、舒展,比起东洋盆景人工痕迹更加弱化,倾向于中国传统不对称的审美文化。

这些盆景集中到龙华苗圃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植物园日本技师养护,故而这些盆景在很长时间内保持其工整的造型。

在他们的带领下,一批上海本地的养护工人慢慢成长起来,在日本技师退休后,这批盆景即由上海人精细养护,逐步加入了海派气息,融入了中国的园林审美观,于是海派盆景自然、精致的特色慢慢凸显出来。

漫、不拘的浓郁风格。

由于上海植物园盆景一部分来源
当年龙华苗圃主任、著名盆景大师周瘦鹃先生之子周柏真先
生即提出创作盆景要不受任何程式所限,反对矫揉造作的观点。

现在海派盆景所表现出的,正是周先生提出的都为中规中矩的等边三角形,而上海地区的审美更喜爱天然去雕饰的表现,在艺术创作上崇自然之道。

日本盆景风格十分有特
点,几乎尚自由浪漫,所以,绝大多数盆景呈现为不规则
三角形,看上去就像自然中随性生长的树木状态,仅仅是收
拾得干净整洁而已,几乎看不出人工修剪的痕迹。

3. 海派盆景传统技艺海的盆景艺术虽只有400 余a 历史,
但是在造型手法上,并未将其他传统流派的技术直接“拿来”,而是独创一格,工于金属丝技艺。

海派盆景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强调主题性、层次性和多变性,在制作过程中力求体现山林野趣,重视自然界古树的形态和树种的个性,因势利导,随物赋形,按照国画理论要求,努力使之神形兼备。

虽然也同所有北派一样,讲究技片造型,但技片不但数量较多,没有固定规格,而且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疏密相间,聚散自由,以欣欣向荣为首要目标。

因此,在技法
另辟蹊径,扎剪并重,不用棕丝而用金属丝缠绕枝干进行
弯曲造型,而后细修细剪,以保持优美形态,刚柔相济,流
畅自然。

这与岭南盆景的“截干蓄枝”和扬派盆景的“一寸弯”是完全不同的。

海境内没有大山,但对山水盆景却有较大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现在海派山水盆景
有两大类型: 其一是用硬质山石表现近景, 盆内奇峰峻 峭, 林木葱茏;其二是用海母石、浮石等软质石材,细致雕琢出 山纹石理,种上小树小草,以表现深远的意境。

软石类盆景 所耗的功夫和难度更甚,是为海派盆景的 技艺典型表现。

2013 年在上海植物园内举办的微型山石盆景展,就展出了 海派盆景大师汪彝鼎先生数十年的心血之作,各种软石类材 料采用色泽渲染、技 术处理,使之呈现出传统文化中的各 个场景,深受游客欢迎及引发媒体高度兴趣。

不过,这两种 类型的山水盆景,就其总的风格而言,都比较辽阔,无疑是 地域环境 在盆景艺术家心灵上刻下的印记,体现出冲积平 疑是微型小品盆景了,精巧的掌上盆景,用微型的树、石、
盆景其实最早诞生于上海地区,由于老上海居住条件有限, 老百姓蜗居在低矮的房子里,但渴望植物、追求美丽的愿望 却从未改变,故而将盆景艺术微型化,创 作出极富“国民盆 微型小品盆景。

在控制盆景的体量时, 往往采用抹
芽、
摘心等手段控制其生长长度,结合定期修剪,以利于其水平 生长。

最重要的是对 水、肥的把握, 过犹不及, 少则伤树, 需要严格的管理和严密的观测。

上海最富盛名的微型小品盆 景大师王元康先生则表示,到盛夏酷暑,家中的小盆景每日 需浇水 4 次,喷水无数, 精心之下方显精致。

第二届长三角
原的地域特色。

作为海派盆景精致做派代表性的作品无
人、景勾勒出大千自然景观的种种细节,小见真工。

微型
栽”
盆景精品展中,王元康的小品盆景以精、奇、巧、神再次摘
金,诠释了海派盆景神韵所在。

作为海派盆景发源地,在2014 年上海花展中,上海植物园盆景园精心准备了5 场盆景饕餮大餐,囊获海派盆景代表——微型小品盆景展和长三角盆景精品展,为建园40 周年的盆景盛宴。

园方收到来
自于20 多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祝贺信,预祝植物园盆景展圆海派盆景受到国内外盆景人士关注,自然、精致的风格得到各界的承认,这不单是上海盆景艺术的骄傲,也是中国园林文化的骄傲。

满成功,充分表现上海植物园盆景在国际盆景圈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