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29例,采用米非司酮12.5mg/d进行治疗;对照组29例,采用米非司酮25mg/d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口服3个月。

观察两组患者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与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在治疗前后相比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7例患者出现潮热;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采用小剂量(12.5mg/d)米非司酮进行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良好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肌瘤小剂量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16-02子宫肌瘤是妇科中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

由于孕激素是子宫肌瘤发生的启动因子,因此孕激素受体拮抗剂米非司酮可以使子宫肌瘤萎缩。

因此,近年来,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

笔者为了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进行了本次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09年8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5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妇科、超声检查确诊,均无子宫颈管及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29例,年龄30~46岁,平均年龄为(39.7±2.4)岁,浆膜下肌瘤6例,黏膜下肌瘤4例,壁间肌瘤17例,混合性肌瘤2例;对照组29例,年龄31~47岁,平均年龄为(40.1±1.9)岁,浆膜下肌瘤7例,黏膜下肌瘤3例,壁间肌瘤18例,混合性肌瘤1例。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35例临床观察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35例临床观察
2统 计 方 法
病情恢复 。不过在长期 临床实践 中发现很 多患者体内病原菌对抗生 素敏感性 并不高 , 治疗效果欠佳 , 且长期应用抗生素亦有耐药性增加的风险 , 故临床治疗
上多有所顾虑 。氨溴索属于新型祛痰剂 ,可通过促进纤 毛上皮再生及 纤毛正常
采用 S P S S 1 3 .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 资料均以均数 ±标准差 ( ±s ) 表示 ,组问 比较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 0 . 0 5为差异 具有统计 学意义。 3 结果 观察 组 1 0 0例患儿中共治愈 6 0 例 ,治疗 有效 3 4例 ,治愈率 为 6 0 %,总有 效率 为 9 4 %,对照组患儿治愈 3 5例,治疗 有效 2 2例 ,治愈率为 3 5 %,总有效 率为5 7 %,两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P < O . 0 5) 。具体见表 1 表 1 . 两组 患者疗效 比较 ( n )
程, 2 01 4 , 1 1 : 6 8 — 6 9 .
Hale Waihona Puke 近年来小儿肺炎发病率不 断提高 , 成为导致我国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 因, 本 病起病迅疾 , 病情反 复, 若不 能及时诊断并有效治疗 , 往往迁延 为重症肺炎 , 对 患儿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 临床 上常通过抗 生素联合止咳平喘药等治疗 , 一方面可 有效杀灭病原菌并控制炎症蔓延 , 另一方面可改 善喘息 、咳嗽等临床症 状 . 促 进
[ 8 】 薛梅. 雾化 吸入盐酸氨 澳索辅助治疗 f l , J L 肺炎 的安全 性及可行 性[ J ] l 河北 医 学, 2 0 1 4 , 1 1 : 1 9 0 7 . 1 9 0 9 . [ 9 ] 陈凤. 盐 酸氨澳 索治疗 1 5 8 例足月新生儿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J ] 医学理论 与实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观察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观察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观察目的对采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具体分析,为今后该病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随机抽取在2008年9月~2009年9月这一年里,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病例50例,从其月经周期的前5 d开始,每天晚饭后40 min,口服米非司酮,5个月为一个疗程,坚持治疗2个疗程后,对其治疗前后的月经量和月经周期进行比较分析。

并对其随访2年,对月经情况做以记录。

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在月经周期时间和月经量方面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患者的贫血症状取得了明显的好转,血红蛋白数恢复正常水平,子宫肌瘤的体积明显缩小。

与治疗前的相关数据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比较明显,使得该病的保守治疗方法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丰富,是一种有效且价廉的药物,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标签:米非司酮;子宫肌瘤;疗效观察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是妇科常见疾病的一种。

具体临床表现是: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月经量明显增多,继发性贫血,部分子宫肌瘤较大的患者会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排尿、排便困难[1]。

流行病学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育龄妇女患有子宫肌瘤的占该病患者总人数的30%~50%,对育龄起妇女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副作用。

到目前为止,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外科治疗和内科治疗两种[2]。

在内科治疗中对该病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效果比较明显,是临床治疗中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本研究随机抽取在2008年9月~2009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病例50例,通过口服米非司酮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效果明显。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在2008年9月~2009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病例50例,患者年龄在28~46岁,平均36.2岁;具体临床表现为贫血和月经不调;所有抽样中的病例均没有心肝肾疾病史,均经过B超检验,排除其他生殖系统疾病后,确诊为子宫肌瘤。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60例疗效观察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60例疗效观察
杂 志 ,0 81() 6 5 . 20 , 1: - 8 4 5
而创可贴不牢导致穿刺孔渗血, 血液外渗打湿敷料, 应及 时以纱布压 迫止血, 更换敷料加压包扎, 效果不佳者可在穿刺孔缝合一针止血, 因 此, 腹腔镜手术患者回病 房时, 接班护士需要查看脐孔上 3点处, 观察 有无渗血, 不能 因为没有腹壁大切 口而忽略腹部伤 口的观察。
症状的发生。
1 . 出院指导 .4 2
嘱患者休息 1 周, 禁盆浴和性生活 1 个月 , 保持外
进食 牛奶 、 豆浆及 含糖类食 物 , 对进食 量不足者 应静脉补充 营养及
电解 质。其 次鼓励 患者术 后 2 ~ 8 4 4 h下床活动 , 以利肠蠕动恢 复 , 防
止肠粘连 。
阴清洁, 给予高热量 、 高蛋 白质 、 高维生 素饮食 , 1个月后到 门诊复 嘱 诊, 如发生 阴道大 出血 、 腹痛 、 反复发热等情况, 应立即到医院诊治 。
面色 苍白 、 腹部胀起 、 恶心呕 吐 、 肠鸣音 消失 、 腹部切 口有血液 或血 性液 流出, 应考虑 内出血 的可能, 此类患者的处理应 及时查找出血 对
原 因, 症 处 理 , 要 时进 行 手 术 止 血 。 对 必 1 .I 痛 . 33肩 2 双肩 酸痛 是 腹 腔镜 术 后 常 见 并发 症 之 一 ,这 是 由 于 二 氧 化 碳 转 变 为碳 酸 后 刺 激 横 膈 ,由膈 神 经 放 射 至 肩 部 而 感 到 疼 痛 ,
2 结 果
1 ._ .23保证各种管道通畅 2
术后观察切 口有无渗血及红肿 等 , 保持
4 O例患者 手术 过程顺利 , 术后恢 复 良好 , 未发生严重 并发症 . 平均住 院 7 均康复出院。 d,

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观察

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观察

的 甾体类药物 , 能取代体 内孕 激素与其 受体结合 , 抑制 孕激素作 用的发挥 , 为米非司酮治疗子 宫肌瘤提供理论依据 。本组资料显 示 , 者 口服 米 非 司 酮 一 疗 程 ( 患 3个 月 )子 宫 肌 瘤 体 积 缩 小 4 .3 , 中有 3例单发 巨大肌瘤。停药后行子宫肌瘤剔 除术 , 4 1% 其 术 中见肌瘤 与宫壁肌层组 织界 限明显 , 松易 于剥 离, 中出血 疏 术
出现闭经 , 肾功能复查有 3例血清转 氨酶轻 度升 高, 药 1周 肝 停
6 -— 4 —
,-—

[] 2 李荷 莲. 妇产科学. 北京 : 民卫 生出版社 ,0 5 10—12 人 20 :5 5.
4. 8 , 2 8 % 用药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0O ) P< . 1 。
2 2 月 经 及 肝 肾 功 能 、 红 蛋 白 的变 化 . 血 用 药 期 间所 有 患 者 均
【 收稿 日 】 21 — 7 2 期 00 0 — 4
bc , 分别代表治疗前子 宫肌瘤 的三维 径线半 径 ) 子 宫肌瘤平 均 ,
体 积 缩小 百 分 比 ( )=( % 1一a 3×b 3 a Xb 0 0 % ×(/ 0 0Xc )X10 3
的, 年轻患者停药后 1 月。大多月经恢复正常 。部分患者停药 个 后 6 月内复查 , 个 子宫肌瘤有不 同程度增 大 , 可能与卵巢 分泌功
参 考 文 献
[] 1 乐杰主编. 妇产 科 学. 6版. 第 北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04: 人 20
2 65 —2 7. 6
[] 2 李娟 清, 石一 复. 宫颈 疾病.中 国实 用妇 科 与 产科 杂 志, 子
20 2 ( )3 7 04,0 7 :8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观察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观察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观察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米非司酮治疗组)和对照组(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治疗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月经期、月经量、血红蛋白、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闭经、月经稀少、痛经、尿频、排尿困难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米非司酮;子宫肌瘤;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主要是由于子宫平滑肌增生,多见于40~50岁女性,其生长和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密切相关[1-2]。

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6年2月~2009年3月妇产科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年龄30~54岁,平均(42.6±7.0)岁。

单发肿瘤90例,多发肿瘤30例,肌瘤的临床分型:子宫黏膜下肌瘤50例,子宫肌壁间肌瘤35例,子宫浆膜下肌瘤35例。

肌瘤直径:1.1~5.5 cm。

12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月经量过多、失血性贫血、痛经、月经周期缩短或延长、盆腔有大小不等的包块等临床症状。

所有患者均经过妇产科常规检查、B超确诊为子宫肌瘤。

同时排除肝肾功能损害、宫颈管内恶性病变患者、排出3个月内接受激素治疗患者及其他米非司酮禁忌者。

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治疗组)30例和观察组(米非司酮治疗组)90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子宫肌瘤临床特点、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本次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5-09-10T14:03:38.98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期作者:冯桂芝[导读] 哈尔滨市呼兰区妇幼保健院 150500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哈尔滨市呼兰区妇幼保健院 150500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

方法:使用米非司酮对2011年9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疗程为60d,并把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子宫肌瘤的体积以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比治疗前明显缩小,血红蛋白水平比治疗前有所增强,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P均<0.05,在统计学上有一定意义。

结论: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肌瘤;临床治疗;疗效观察子宫肌瘤是一种性肿瘤,其细胞主要依赖性激素而得以生长繁殖,腹部出现肿块、子宫出血及增大、月经量增多是其主要临床症状,在育龄妇女生殖系统中比较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

28~50岁的生育期妇女通常比较容易患上子宫肌瘤,常规手术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会对妇女的身体健康及生育能力产生严重影响,而且还有可能会引发骨质疏松、冠心病以及更年期综合征[1]。

根据相关研究可知,药物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具有良好效果,于是本研究使用米非司酮对2011年9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现把治疗情况作以下分析及总结。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20例患者中,年龄为28~56(41.21±6.32)岁,经B超检查证实均为子宫肌瘤,临床表现为痛经13例,非经期下腹部胀痛18例,月经量增多89例;血红蛋白(82.54±6.23)g/L,合并贫血84例;子宫肌瘤体积为2.98cm×3.41cm×0.81cm~2.91cm×3.24cm×1.61cm,平均体积为3.42 cm×2.74cm×1.12cm;全部患者治疗前3个月均没有服用其他激素类药物,对米非司酮均不过敏,且均无肾脏、肝脏以及心脏病史。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例疗效观察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例疗效观察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例疗效观察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技术也在逐步升级,治疗疾病的方法也不断丰富和完善。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会对生育和生活带来一些困扰。

因此,对子宫肌瘤的治疗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近些年来,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已经日渐流行起来,据相关医院和患者的反馈,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本文旨在总结和分析该治疗方法的疗效。

一、小剂量米非司酮的介绍米非司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孕激素抑制剂,能够通过抑制子宫内膜的生长发育,从而阻断雌性激素的生长作用,从而达到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

而小剂量的用法也可以避免大剂量药物对身体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二、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研究表明,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低副作用的治疗方法。

据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得到显著的疗效,手术的需求降低了约70%-80%。

临床疗效主要表现在:①使子宫肌瘤缩小或消失;②减轻或消除疼痛和出血症状;③降低病复发的概率。

三、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需要注意的问题1、治疗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2、治疗期间应注意日常生活及饮食的调理,避免激素和高脂肪饮食的摄入。

3、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子宫肌瘤的大小和症状,调整治疗方案。

4、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仍属于新兴疗法,需要在严格的医疗指导下进行。

综上所述,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低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子宫肌瘤带来的困扰。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期间应注意自身身体的调理,定期检测并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使治疗达到最好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8-08-01T15:47:55.55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3月第5期作者:陈玉仙
[导读] 长期服用米非司酮10mg/d,可以显著减小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和子宫厚度,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价值。

四川省资阳市中医医院 643100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长期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0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各51例,均使用米非司酮治疗,两组初始剂量均设定为30mg/d。

实验组维持剂量10mg/d,参照组维持剂量20mg/d,两组患者均治疗13周。

结果:治疗过后,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和子宫厚度均明显减少,血红蛋白水平的提升也非常明显。

参照组的上述治疗指标略高于实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参照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实验组。

结论:长期服用米非司酮10mg/d,可以显著减小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和子宫厚度,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价值。

【关键词】米非司酮;长期小剂量;子宫肌瘤;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妇科疾病一直都是社会和医疗临床重点关注的课题。

其中,子宫肌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妇科病,子宫肌瘤的生长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属于性激素依赖性肿瘤。

子宫肌瘤按照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又可分为肌层内子宫肌瘤、粘膜下肌瘤以及子宫颈肌瘤等。

子宫肌瘤会使患者出现痛经现象,严重者可能失去生育能力。

采用手术的方式去除肿瘤可以很快缓解病情,但是手术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损伤,如果病情不严重,一般采用药物治疗[1]。

米非司酮是治疗妇科病的常用药物,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研究了长期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录的102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分析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经过B超和临床检查确诊。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无相关药物禁忌,在半年内没有服用过激素类药物,没有子宫脱垂、尿失禁以及明显的盆腔粘连等疾病。

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1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48.3±13.1)岁,产次0-3次,平均产次(1.49±0.40)次。

参照组患者年龄25-57岁,平均年龄(44.5±11.1)岁,产次0-3次,平均产次(1.51±0.42)次。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服用米非司酮片(国药准字H20000628,生产单位: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10mg),初始服用剂量均为30mg/d,连续服用一周后,参照组维持剂量20mg/d,实验组维持剂量10mg/d。

两组患者均在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服药,疗程为13周。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子宫厚度和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②药物不良反应率,主要包括肠道反应、头痛头晕以及皮疹。

1.4统计学意义
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和处理,各项计量参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各项计数参数用百分比(%)表示,用x2检验,
P<0.05表示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子宫厚度和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经过12周的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后,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和子宫厚度均明显减少,血红蛋白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治疗前后同组各项指标数据变化明显,两组之间各项指标数据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3.讨论
通常情况下,子宫肌瘤发病时的症状主要为月经不调、下腹坠胀、膀胱受压迫引发尿频等,严重的甚至能导致不孕不育。

目前,子宫
肌瘤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通常认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刺激共同作用下引发的。

研究显示,子宫肌瘤患者病变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比正常子宫要高的多,患者年龄越大,雌激素分泌越少,肌瘤组织有逐渐萎缩的现象,所以,生育期妇女易引发子宫肌瘤症状,而绝经后的中老年妇女发生子宫肌瘤的概率较小[2]。

说明,患者体内孕激素、雌激素等激素的分泌数量和子宫中的激素受体量与子宫肌瘤的引发有很大的关联,在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子宫肌瘤的发生。

米非司酮可以起到抑制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是一种甾体类抗孕酮药物。

米非司酮具有拮抗作用,可以降低细胞因子基因调节物NF-KB的活性,影响子宫内膜质细胞合成DNA的效率,使孕酮诱导的分泌量降低,子宫内膜发育变慢,从而抑制雌激素的分泌[3]。

朱月英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每天服用米非司酮10mg,连续服用6.5个月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孕激素和雌激素分泌量均显著降低,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长期服用10mg/d的米非司酮是比较安全的[4]。

此次观察试验表明,子宫肌瘤患者长期服用大剂量米非司酮(20mg/d)能够明显降低子宫肌瘤体积和子宫厚度,提高血红蛋白水平,但同时也会产生较高的药物不良反应率,而服用低剂量米非司酮(10mg/d)既能够保证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又能显著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率,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孟秀锦.小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8,24(10):64-66.
[2]闫瑞芬.小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03):135-136.
[3]彭艳红,房先杰.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4,35(06):79-80+83.
[4]朱月英.长期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658-6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