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宝玺中国印资料整理
中国历史不同朝代的印章“宝玺”[1]
![中国历史不同朝代的印章“宝玺”[1]](https://img.taocdn.com/s3/m/4f7e5dc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3.png)
中国历史不同朝代的印章“宝玺”[1]中国历史不同朝代的印章“宝玺”[1]东汉戏虎图案铜印印面1.6×1.6cm,通高1.2cm。
印铜铸,龟钮。
印面凹铸图案,表现一名戏者跪在虎背上,老虎被逗回首,虎尾上竖,温顺听命,已然全无兽中之王的威风。
汉代以白虎等奇兽为宝,皇室园囿中饲有多种禽兽,以供游乐。
当时人们认为猛兽是可以驯服的,《汉书·公孙弘传》:“去虎豹马牛,禽兽之不可制者也。
及其教驯服习之,至可牵持驾服,唯人之从。
”百兽驯服听命又是国泰民安的瑞兆,《楚元王传》记:“箫《韶》九成,而凤皇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四海之内,靡不和定。
”汉代搏兽活动很兴盛,在野外从事的是驰马射猎。
据文献记载,将军李广凭其精湛的箭术时常在右北平一带射猎,而且是甘冒风险近距离射虎。
宫廷园囿中也有戏兽斗兽活动,《汉书·扬雄传》载:“纵禽兽其中,令胡人手搏之,自取其获,上亲临观焉。
”《汉书·外戚传》中称:“建昭中,上幸虎圈斗兽,后宫皆坐。
熊佚出圈,攀槛欲上殿。
左右贵人傅昭仪等皆惊走,冯婕妤直前当熊而立,左右格杀熊。
”除戏虎印外,汉代还有戏熊、戏马、射鹿、逐虎、搏虎等图案印。
西晋归义氐王金印西晋"晋归义氐王"金印重87.5克,驼钮,印面文字系凿刻而成,是晋朝颁发给当时氐族首领的官印。
古代氐族分布于西北和四川地区,战国以来与中原汉族联系频繁。
汉晋时期,中原朝廷对归附或臣服的边地民族首领赐予"归义"王、侯、君、长等封号和相应的印章,这些印章是研究当时民族关系的实物见证战国 "春安君"印材料:玉纵23毫米横23毫米上海博物馆藏这是一方青白玉官印。
中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官私玺印作为取信的凭物和标志逐渐普及。
这件玉玺是颁给当时封为"春安君"的人物的官玺。
它是战国实行封君制度的遗物。
古代中国有"君子佩玉"的习尚,玉印具有佩饰和玺印的双重功能,也是佩印者社会地位的象征。
胆昭日月印玺的介绍

胆昭日月印玺的介绍说起胆昭日月印玺,嘿,那可真是件宝贝,不光有年头,还透着股子说不尽的威严和神秘。
你想象一下,一枚印章,方方正正的,上面刻着龙飞凤舞的图案,还有那么几个大字,金光闪闪,简直就像是从古代皇宫里流传出来的宝贝疙瘩。
这印玺啊,可不是一般的物件。
它的来头大了去了,据说当年是皇帝老儿御用的,用来盖在圣旨、诏书上,那分量,杠杠的。
为啥叫胆昭日月呢?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就是因为这印玺代表着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就像日月一样,光辉普照,无所不在。
谁要是拿了这印玺,那就是手握乾坤,脚踏江山,威风凛凛,无人能敌。
这印玺的材质,那也是一绝。
你摸摸看,沉甸甸的,冰凉凉的,透着股子寒气,但又透着温润。
听行家说,这是用上好的玉石雕刻而成的,经过了多少工匠的心血和汗水,才打磨出了这么一枚瑰宝。
上面的图案,那可是精雕细琢,栩栩如生。
龙和凤,那可是咱们中国的图腾,代表着吉祥和尊贵。
这印玺上,龙飞凤舞,腾云驾雾,简直就像活的一样,看着就让人心里头那个激动啊。
要说这印玺的用途,那可就多了去了。
在古代,那可是身份的象征,只有皇帝和朝廷里的大官才能用。
你要是在哪个古墓里头挖出了这么一枚印玺,那恭喜你,你可是挖到宝了。
现在虽然不用来盖圣旨了,但还是有不少人喜欢收藏它。
为啥?还不是因为它代表着一种文化和历史,看着它就仿佛能看到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那些英雄豪杰,那些爱恨情仇。
我记得小时候,爷爷就有一块小小的印章,虽然没这胆昭日月印玺那么大气,但也是他的心头好。
他常常拿出来给我看,告诉我印章背后的故事和它的意义。
那时候我还不太懂,只觉得印章上的字挺好看,图案也挺好玩。
但现在想想,那其实是一种传承,一种文化的延续。
这胆昭日月印玺啊,也是这样的。
它不光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
它见证了皇权的兴衰,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每当看到它,我就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种跨越时空的震撼和感动。
而且啊,这印玺还有一个特别神奇的地方,那就是它的灵气。
浅谈太平天国玉玺

浅谈太平天国玉玺太平天国玉玺是太平天国建立者洪秀全所用的印章。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它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深远的历史现象,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痕迹。
太平天国玉玺不仅是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更是一个充满故事和传奇的符号。
接下来,我们将浅谈太平天国玉玺的来源、特点和历史价值。
我们来看一下太平天国玉玺的来源。
太平天国玉玺是由洪秀全所用的玉印,是太平天国的权威象征之一。
太平天国的兴起与发展,与洪秀全的宗教信仰和政治抱负密不可分。
洪秀全自称是天赐的“天朝上帝”,并于1851年发动了太平天国起义,宣布建立了“太平天国”,自尊称“天王”。
为了显示其权威和合法性,洪秀全特意制造了一枚玉玺,用以统领全国军政大权。
这枚玉玺便是太平天国玉玺。
太平天国玉玺的特点在于它的制作精美和背后的历史故事。
太平天国玉玺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玺底铸有“金日”双字,两侧雕有龙纹,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玉玺的制作材料选用上等的玉石,工艺精湛,线条流畅。
整个玉玺设计独特,雕刻精美,体现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髓和匠人的高超技艺。
在玉玺的制作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凝聚了匠人们的心血和智慧,使得玉玺成为了一件艺术品。
太平天国玉玺作为太平天国的权威象征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的制作精美,背后的故事丰富,象征着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动荡。
通过太平天国玉玺,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太平天国玉玺不仅是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更是一个承载着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符号和象征。
它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认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途径。
希望通过今天的浅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太平天国玉玺,珍惜和传承中国的历史文化。
中华鼎级国礼玺印的价值与收藏

中华⿍级国礼玺印的价值与收藏玺印,《释名》解释为:“玺,徙也,封物使可转徙⽽不可发也。
印,信也。
所以封物为信验也。
亦⾔因也,封物相因付”。
先秦前,玺、印是⼀物。
秦始皇后,只有皇帝印才可称“玺”。
官吏及⼀般⼈称“印”。
印有官印和私印,作为官府书信往来和私⼈交往的凭证。
汉代印⼜称“章”和“印信”。
唐以后⼜将印称“记”或“朱记”,明清⼜称“关防”。
但通称仍称印。
古印有钮,可以系绶。
印钮形式有覆⽃钮、⿐钮、龟钮、蛇钮、虎豹钮等,印⽂有阳⽂和阴⽂。
字体依时代变化。
先秦时代是六国古⽂;秦汉⾄魏晋南北朝是篆字;隋唐以后多⾪书、楷书。
历史沿⾰秦以前,⽆论官,私印都称"玺",秦统⼀六国后,规定皇帝的印独称"玺",⾂民只称"印"。
汉代也有诸侯王、王太后称为"玺"的。
唐武则天时因觉得"玺"与"死"近⾳(也有说法是与"息"同⾳),遂改称为"宝"。
唐⾄清沿旧制⽽"玺""宝"并⽤。
汉将军印称"章"。
之后,印章根据历代⼈民的习惯有:"印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图章"、"符"、"契"、"押"、"戳⼦"等各种称呼。
中国的雕刻⽂字,最古的有殷的甲⾻⽂,周的钟⿍⽂,秦的刻⽯等,凡在⾦铜⽟⽯等素材上雕刻的⽂字通称"⾦⽯"。
玺印即包括在"⾦⽯"⾥。
玺印的起源或说商代,或说殷代,⾄今尚⽆定论。
根据遗物和历史记载,⾄少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战国时代已普遍使⽤。
故宫藏玺印清代(一)

故宫藏玺印清代(一)玺印玺印是凭证工具之一。
国家、官吏与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皆须以印记为凭证,于是官、私玺印产生了。
玺印大约始自东周,代代相承,未曾间断,完其发展,可分四期:1、散制作期:传世的出土古玺印最早为战国时代的制作,印体有大小、方圆、一二三层之分,顶端作小鼻纽者最多,印文有三晋、齐、楚等国古文,布局疏朗,错落有致。
2、形制统一期:秦汉魏晋皆有统一印制,南北朝因之。
皇帝专用玉质,称玺,余者用铜,称印。
这段时间之印章有大小方圆、长方等等形式,印体日渐厚重,以鼻纽、龟纽居多。
印文形式秦代刻阴文小篆,有界格,两汉魏晋的入印篆书方圆俱备,被作为典范,称为谬篆。
此外有鸟虫书及与其相类之文字,印文外加装饰及有形印皆为东汉所常见。
南北朝印章继承魏晋之作,饶有古趣。
3、发展变化期:隋唐以后印体增大,鼻纽变成小长方形把手,直至增高成上小下宽之柱形柄。
官印文字皆作阳文,由细笔微曲之唐篆变化为九叠篆,还有以西晋文、蒙文、满文和满汉篆书合文入印者,印边日渐增阔,布局日趋丰满,笔划与空白日趋均匀。
清宫的二十五宝玺为乾隆十一年(1746年)所完成,是专用于国事的传国宝,除一金一檀木外余皆玉质,体积硕大,作各式龙纽,为前世所无,玺文有满文、满汉篆书合文。
其它大小宝玺多为石质,乃御笔和赏鉴所用,其性质属私印闲章,惟石料、制纽皆极精美,具庄重珍贵的特点。
4、继往开来期:明清私印以石料所作为多,有少量牙角竹木之作,取代了铜质印章。
印文主要由书画家亲自提刀,或由治印家镌刻,他们皆以秦汉六朝古印为宗,创造出个人风格,如明文何,清浙徽派诸家,晚清赵之谦、吴昌硕都是名声显赫的大家,他们不仅为中国玺印的历史写下了灿烂的篇章,而对东方邻国篆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清代11. 二十五宝玺二十五宝玺为清代乾隆皇帝指定的代表国家政权的二十五方御用国宝的总称。
乾隆以前,御宝一般没有规定确切的数目。
乾隆初年,可称为国家御宝之印玺已达二十九种三十九方之多,且因有关文献的记载失实,用途不明,认识错误甚多,造成混乱状况。
传国玉玺找回来了,附照片

传国玉玺找回来了,附照片秦传国玉玺秦传国玺印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泱泱中华传国玺煌煌盛世返神州---兼论传国玉玺真伪之说王志坚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给炎黄子孙留下了无数价值连城的艺术瑰宝,也留下了无数动人的故事和神奇的传说。
但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提到一枚失落于六百多年前的古代玉玺,则使我们见到过的所有珍宝都黯然失色。
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皇权的象征、永葆国运昌盛的镇国之宝——秦始皇传国玉玺。
关于中华共宝传国玉玺,历代都有人著书立说。
或记载演绎它的传承关系;或渲染描绘它的精美神奇。
但是,各式各样的记载,彼此矛盾的传说,又给中华共宝披上了重重神秘的面纱,成为中国文物史上一个难以破解的“哥德巴赫猜想”。
时光倒流至公元前238年4月,即秦国王位九年的少年天子赢政已满二十一岁,到了依祖制亲政之时。
“已酉、王冠、带剑”(《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胸怀大志、英武智勇的秦王赢政,赴宗庙所在地旧都雍举行了加冠礼,正式执掌秦国之政。
就在这次庆典前后,秦国的政治风云骤变。
先是王弟长安君成虫乔,在率军进攻赵国的前线倒戈叛乱,企图趁机拥兵夺取王位。
接着又是天降暴雨,黄河泛滥,“河鱼大上”,鱼群结队涌入渭水,多被冲上平地。
黔首们纷纷赶往河边拾鱼。
“鱼阴类,民之象,逆流而上者,民将不从君令为逆行也”。
这种“鱼虫之灾”,当时被认为是上天警示人间当有大灾异。
时隔不久,“慧星见,或竟天”。
在古人心中,这也是极其严重的不祥之兆。
它属于“君臣失政,浊乱三光”之象。
慧星出现将导致“或兵祸将起,国家易政;或臣弑其君,主有灭国之乱;或扫除凶秽,除旧布新……”这些灾异都被史官忠实地记录下来。
除此之外,秦国的政局还隐藏着更为险恶的危机。
随着秦王的亲政,因太后赵姬长期摄政所形成的几大利益集团,围绕着最高权利的暗斗也转向了明争。
一场你死我活的厮杀已迫在眉睫。
在这泰山压顶,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年轻的秦王处变不惊,指挥若定,连续击碎了叛乱的成虫乔集团、嫪毐集团、吕不韦集团。
历代玉玺简介

玉玺简介玉玺(宝玺),是皇帝行使权力的信物,是国家权力的象征。
从某种意义上说,宝玺甚至比皇帝本人更重要,因为失去了宝玺,皇帝就失去了所有的权力。
自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制定宝玺制度后,这套制度被历代王朝沿用,一直到清末。
历史上对宝玺的记载大多十分简略,语焉不详,且不同时期的记载常有互相矛盾之处。
加上现存宝玺只有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代二十五宝,清以前的宝玺全无踪影,只有一些印拓流传至今,使现代人对历代宝玺知之甚少。
乾隆年间的玉玺“玉玺”是帝王用以署名的印章,皇帝的印章有公章和私章之分。
代表国家发布诏书或其他文告时钤用的可称为公章,是皇权的象征,古人称之为宝玺、御玺、御宝或国宝。
中国人用印信来表示信用,始于周朝。
到了秦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
又因为此时的玺专以玉质(另一说认为玉字的由来是传说秦始皇以和氏璧制造玉玺),故称为“玉玺”。
春秋战国时,所有印章均称为“玺”,并有官玺和私玺之别。
官玺又称官印,是诸侯王颁发给下属各级官吏的凭证,即《说文解字》所说的“执政所持信也”。
在秦以前,“民皆以金银铜犀象为方寸玺,各服所好”,官印的形制、大小也没有严格的规定。
秦始皇即秦王位后,与太后长期私通的文信侯吕不韦怕奸情被已长大成人的秦始皇发觉,派舍人嫪毐诈称宦者混入宫中,得幸于太后,还生了两个儿子,被封为长信侯。
始皇九年,有人告发嫪毐实非宦者,秦始皇下令审查。
嫪毐害怕真相暴露,便伪造秦王御玺发兵,欲攻蕲年宫作乱。
结果被秦始皇发现其阴谋,他命令相国和昌平君、昌文君发兵包围叛兵,斩首数百,生擒嫪毐。
秦始皇车裂嫪毐及其同党,灭其宗族。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吸取嫪毐伪造玉玺谋反的教训,决定制作一套国玺,并由自己亲自执掌佩带,亲自铃盖,以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他规定天子之印独称“玺”,群臣官印及百姓印章只能称“印”。
又规定以玉作为“玺”的专用材料,官印和百姓印不得以玉为材。
这样,玉玺便成为皇帝的专利。
故宫乾隆生肖宝玺典藏版专业知识讲座

“御制十二生肖”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虽历经变故,仍有幸被故宫博物院一直珍藏。 1958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故宫珍宝馆作为清代宫廷文物珍玩的主要展馆,从故宫180万
件文物中甄选出400多件顶级藏品公开陈列 ,供游人观赏 。 “御制十二生肖”目前就存放在故宫珍宝馆中。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华或信网国站玉
皇帝作为天子,宣扬君权天授,因此古代皇室用品中也常见十二 生肖题材,比较著名的有圆明园大水法前的十二兽首。
2009年2月,在法国巴黎大皇宫举办的“伊夫·圣罗兰与皮埃尔· 贝尔热珍藏”专场拍卖会上,鼠首和兔首分别以1400万欧元的价格成 交,说明收藏界对十二生肖题材的皇家藏品价值的高度认可。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华或信网国站玉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华或信网国站玉
删除。故宫博物院来自创建中国文化收藏玉一流品牌
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目的是为了保管清皇室 遗留的文物财产,因此其馆藏主要也是以明清两朝皇宫用品及其收藏品为主。成立以来一直由中央政府 管理,建国后故宫博物院隶属于文化部管理。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华或信网国站玉
删除。
创建中国文化收藏玉一流品牌
国家级玉雕大师倾力之作
作为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的重大纪念,延续古代皇室以玉载史的传统,北京故宫文化对《故宫乾隆生
肖宝玺》的品质要求非常之高,不仅在材质上要求超越历史,还邀请了袁广如、袁霖、金运昌、王玉书等业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舟九号纪念玉玺——《飞天宝玺·中国印》资料整理
飞天宝玺·中国印发行背景
2012年,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
为纪念中国载人航天20周年、中国首位女航天员飞天、首次搭载活体蝴蝶卵和蛹升空的历史时刻,北京工美集团特邀奥运徽宝制作者张铁成设计打造首款航天题材现代收藏品纪念玉玺——《飞天宝玺——中国印》。
每一方宝玺《飞天宝玺——中国印》均配有中国航天博物馆监制证书、工美集团出品证书、国家质量检测中心鉴定证书,中藏联盟网络行销,各权威机构鉴定结论均证明:玉玺均为真正的和田玉。
飞天宝玺·中国印参数资料
全称:飞天宝玺·中国印
别名:神舟九号航天宝玺、神舟九号飞天宝玺
重量:4公斤
限量:2012樽
设计:张铁成
发行:北京工美
飞天宝玺·中国印图片鉴赏
飞天宝玺·中国印详细描述
玺基:
直径10cm,高10cm, 十全十美之意,以上品和田青玉为材质,两侧雕有敦煌飞天图、祥龙、祥云图。
后侧雕刻有“中华飞天”铭文,正面雕有“飞天宝玺”四个字。
底部浮雕火箭发射、飞船、卫星、宇航员等图案,体现中国载人航天的光辉历程。
玺钮:
高5.6cm,与圆形玺结合,寓意中国56个民族的飞天梦圆。
以故宫博物院珍藏“奉天之宝”蟠龙钮为原型,龙首昂扬向上,鎏金打造,辉煌闪耀,寓意中国航天取得的巨大辉煌成就,扬我国威。
基座:
汲取中国天坛祈福文化元素,以上等檀木制成“五层”台阶式方形基座,圆玺方座,表达出中国“天圆地方”的文化底蕴,四周雕刻敦煌飞天图及祥云纹饰又寓意“渊源共生,和谐共融”“天人合一”理念。
玺罩:
高20cm。
纪念中国载人航天事业20载,基座高95mm,寓意九五至尊。
飞天宝玺·中国印收藏意义
《飞天宝玺—中国印》由北京工美集团设计出品,是工美集团继北京奥运徽宝中国印之后,再次出品发行重大事件纪念印玺,此方《飞天宝玺—中国印》玺基以和田青玉为材质,依中国传统“天圆”之说塑形,打造我国第一方飞天圆玺,玺钮以故宫博物院“皇帝奉天之宝”为蓝本鎏金制成,飞天祥龙与圆形玺基结合孕育出“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美好寓意,同时也表达出中华民族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通过一代代人不懈的努力实现了飞天梦想,让中华民族这条巨龙飞翔在世界之巅,宇宙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