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
第五章 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

第五章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岩溶作用概念表石灰岩被溶蚀后形成的地貌。
岩溶作用: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凡是以地下水作用为主,地表水作用为辅;以化学作用为主,机械作用为辅,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破坏的过程。
岩溶:岩溶作用及其由此产生的现象。
Mud Cave Location San Diego County, California碳酸盐类岩石的相对溶解度,与岩石中CaO/MgO比值密切相关。
可溶岩石的相对溶解度随CaO/MgO比值增大而变大。
硫酸盐溶液也有溶蚀性!粗放式稀土开采导致严重生态灾害隔水层;2.平水位;3.洪水位;4.最高岩溶水位;5.最低岩溶水位;6.上层滞水;7.水流方向;8.悬挂泉Ⅰ.包气带;Ⅱ.季节变动带;Ⅲ.饱水带Ⅳ.深部循环带第二节岩溶地貌1.地表岩溶地貌(1)石牙与溶沟溶沟:地表水沿可溶蚀岩石的节理裂隙进行溶蚀与侵蚀,形成纵横交错的凹槽;石芽:凹槽之间残存的突起岩石。
溶沟和石牙高差一般不超过3m石牙发展而来。
峰林or 峰丛(3)峰林与峰丛峰林:成群分布的山体基部分离的石灰岩山峰群;峰丛:一种山峰基部相连的石灰岩山峰群。
溶蚀洼地:是与峰林、峰丛同期形成的一种负地貌类型。
平面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溶蚀洼地和溶蚀漏斗常以底部长度100米为两者之间分界线。
(4)孤峰与岩溶平原孤峰:兀立在岩溶平原或盆地上的孤立的灰岩山峰。
岩溶平原(坡立谷):比溶蚀洼地更为宽广的地面平坦的岩溶地形。
长宽达数公里以上。
河北兴隆陶家台喀斯特干谷源自: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岩溶地质研究所重庆市奉节县小寨天坑源自: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溶洞形态类型:(a)管道状; (b)阶梯状; (c)袋状; (d)多层洞穴; (e)水平盲洞;(f)地下长廊; (g)地下厅; (h)通天洞; (i)通山洞湖北省通山县隐水洞2. 地下岩溶堆积物2003年5月,在距离万象洞口1000米处采集的石笋样品。
其生长期从公元190至2003年。
5第五章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

CO2(空气)
Ca+2十 2HCO3-1
由上式可以看出,水中CO2含量越高,H+也越多。 由于H+是非常活跃的离子,当和石灰岩作用时,H+就 会与CaCO3中的CO2—结合成HCO3-1 ,分离出Ca+2,从 而使CaCO3溶解于水。上述反应是可逆的,正反应速度 取决于CO2的浓度。
水的侵蚀性就是水要 具有酸性
重庆武隆 天龙桥、青龙桥, 两桥间的天龙天坑
重庆市东南边缘的武隆,地处乌江下游武陵山与大 娄山结合处。峡谷、溶洞、竖井群、天生桥、天坑、
180度环拍下的青龙桥
天龙桥是武隆天生三桥中的第一座,桥下发育有
两个穿洞,一个名为迷魂洞,另一个名为天龙桥拱 孔
天龙桥
天生三桥和桥间天坑的形成原理
溶洞
岩 溶 地 形-石芽
石 芽
第五章 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 二、 岩溶地貌
岩 溶 地 形-溶隙
溶隙:
溶隙是可 溶岩(如 石灰岩) 在地下水 流长期溶 蚀下形成 的空隙
岩 溶 地 形- 溶 柱
溶柱 (法国)
岩 溶 地 形-石 林
石林
云南 石林
云南 石林
岩 溶 地 形-石 林
峰林、峰丛、孤峰和喀斯特平原 峰林
地下水的流动性,一方面取决于岩石的透水性, 另一方面取决于降水量,而后者与气候相关。
岩溶发育的垂直分带性
1.包气带岩溶 ——垂直岩溶发育带
2.季节变化带岩溶 ——垂直与水平岩溶交替发育带
3.饱水带岩溶 水平循环亚带岩溶——水平岩溶发育带 虹吸管式循环亚带岩溶—— 放射状岩溶发育带
4.深部循环带岩溶 ——溶隙和溶孔发育带
第五章 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
一、岩溶的基本条件及溶蚀基准面 二、岩溶地貌 三、岩溶堆积物
第三章 岩溶地貌ppt课件

– 高大的石芽称为石林。
精品课件
溶沟 Karren
精品课件
石芽
精品课件
石林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云南精罗品课平件
Florida, 2008-0923
精品课件
位于距重庆奉节县城91 千米的荆竹乡小寨村。 "天坑"在地理学上叫" 岩溶漏斗地貌"。小寨 天坑坑口地面标高1331 米,深666.2米,坑口 直径622米,坑底直径 522米。坑壁四周陡峭, 在东北方向峭壁上有小 道通到坑底。
(3)中年期:进一步发育,离地面较浅的溶洞开始崩塌,地下河局部 由于塌顶而成为地面河,地面逐渐被蚀低,溶蚀洼地、溶蚀盆地、 峰丛、峰林广泛分布。
(4)老年期:地下河和溶洞大量崩塌,成为地面岩溶盆地和平原地貌 。此时石灰岩已大量蚀去,不透水层广泛出露。除了溶蚀平原上残 留少量的残丘及孤峰,地面起伏很小,形成一个准平原。
精品课件
第四节 岩溶地区水文特征
地表水大部或几乎全部流入岩溶岩层以 补给地下水,地表河网密度较小
地下径流往往大于地表径流 地表分水岭与地下分水岭常不一致,导
致流域常具有非闭合现象 由于可溶性岩石的裂隙分布复杂,地下
径流具有高度复杂性与不均匀性
精品课件
Thin soil cover on hillslope
➢ 构造条件对岩溶发育的影响,在大范围内主要反映在不同大地 构造单元的石灰岩沉积厚度、岩性变化、分布面积等差异导致 岩溶发育的差异;在小区域内主要表现在构造转折部位和断裂 破碎带的岩溶发育一般较强烈。
➢ 不同气候区的岩溶地貌形态、发展的速度和过程不相同。湿热 地区雨量丰富,气温高,地下水的流动性强,岩溶作用强烈; 干旱地区降水很少,地下水流动缓慢,地表岩溶作用微弱;寒 冷区多固体降水,并发育冻土,阻碍了地下水的流动,岩溶作 用极缓慢。
第七章岩溶地貌与洞穴堆积PPT课件

、Na+、Cl-、SO42-等离子。 在湿热气候区,化 学风化作用强烈而彻底,地下水搬运的物质除
上述物质以外,可有较多的SiO2、Al(OH)3、 Fe(OH)3等胶体物质。地下水的溶运能力,与水 温、压力、运移速度、酸碱度及CO2含量有关。 一般来说,温度高、压力大、流速快、CO2和酸 类物质含量高时,其溶运能力强;反之,则较弱
岩石的透水性与流动性 透水性强 的岩石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在这些岩石 中的地下水运动速度相对较快,新鲜的地 下水不断补充,使它处于不饱和状态,具 较大溶蚀能力。
地下水的溶蚀能力 地下水的溶蚀 能力取决CO2的含量和适宜的气候条件。
7
地下水的运动特征: 地下水的垂直运动与岩溶地形 在包气带 ,地下水主要作垂直运动,因而岩溶地形也 沿垂直方向发育,主为有溶沟、石芽、落水 洞、溶斗等。
色,有时含未被溶蚀的灰岩角砾。
与典型红土的区别:成因不同 产状不同
30
2、地下岩溶堆积物
(1)地下河湖堆积
(2)地下洞穴堆积
A、化学沉积:石钟乳、石笋、石幔、赭土
B、机械沉积:重力崩塌堆积
C、生物化石堆积:包括古人类化石及其文 化遗存
地下岩溶堆积为第四纪古气候、古环境、
生物地层学及年代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
• 岩溶化程度 小
中
灰岩 方解石
>10.0 ≈1 大
39
2、岩溶的空间分布规律
• 岩溶发育的优势部位:
– 河水与地下水交汇区 – 断裂带、裂隙带 – 两种不同岩性的交界面
• 岩溶的发育受溶蚀基准面控制
– 溶蚀基准面可分为局部性的和终极性
40
Q&A问答环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
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ppt课件

33
桂林独秀峰
34
落水洞与竖井(过渡型)
落水洞:消泄地表水的过于垂直的或倾斜的洞穴。 竖井:落水洞进一步发展,崩塌作用加剧,就可形成一
种垂向深井。
沙锅店东山梁 灰岩落水洞
35
36
(二)地下岩溶地貌
1 .溶洞:岩溶作用所形成的地下岩洞的通称。
62
相对溶解度 0.35~0.82
岩溶化程度 小
白云质灰岩 白云石+方解石
2.2~10.0 0.8~0.99
中
灰岩 方解石 >10.0 ≈1
大
9
2.岩石结构对溶蚀率的影响
结晶岩石的晶粒愈小,相对溶解速度愈大在,隐晶结构一 般具有较高的溶蚀率。
不等粒结构石灰岩比等粒结构石灰岩的相对溶解度要大。
矿物种类:方解石为主岩溶发育,以白云石为主岩溶
2
岩溶作用类型
1. 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2. 地下水的搬运作用 3. 地下水的沉积作用
3
1 .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定义: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 用。
由于地下水的化学成分较复杂,常含有较多CO2 和各种溶剂,因而化学潜蚀作用显著。
4
地下水的运动特征:
➢ 地下水的垂直运动
➢ 在包气带,地下水主要作垂直运动。因而岩溶地形也沿垂 直方向发育,主为有溶沟、石芽、落水洞、溶斗等。
0.39
49
12
④ 水的流动性
滞流的水,由于不能及时补给CO2,其溶解力是有 限的,很容易被CaCO3所饱和。流动的水,由于水 温、水量及气压条件的不断改变,可保持水的溶解 性能,特别是不同CO2浓度地下水混合,会大大提 高水的溶解力。
第五章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

(一)地表岩溶
1.石芽与溶沟
溶沟:地表水沿可 溶蚀岩石的节理裂 隙进行溶蚀与侵蚀, 形成纵横交错的凹 槽。 石芽:凹槽之间残 存的突起岩石。
2.石林与岩溶漏斗
石林:由密集林立的锥柱状、锥状、塔状岩体组成的地貌景观。
石林
Thursday, July 30, 2020
Thursday, July 30, 2020
49
Thursday, July 30, 2020
④ 水的流动性
滞流的水,由于不能及时补给CO2,其溶解力是有 限的,很容易被CaCO3所饱和。流动的水,由于水 温、水量及气压条件的不断改变,可保持水的溶解 性能,特别是不同CO2浓度地下水混合,会大大提 高水的溶解力。
Thursday, July 30, 2020
沙锅店奥陶纪灰岩
Thursday, July 30, 2020
灰岩溶沟
Thursday, July 30, 2020
Thursday, July 30, 2020
灰岩中的落水洞、石芽
沙锅店东山梁灰岩石芽
Thursday, July 30, 2020
二.岩溶地貌
(一)地表岩溶 (二)地下岩溶
1.岩石成分对溶蚀率的影响
一般来说,碳酸盐类岩石溶解度,从大到小: 石灰岩>白云岩>硅质灰岩>泥灰岩
Thursday, July 30, 2020
白云岩
矿物
白云石
Ca/Mg
1.2~2.2
相对溶解度 0.35~0.82
岩溶化程度 小
白云质灰岩 白云石+方解石
2.2~10.0 0.8~0.99
泉华沉积物 当泉水流出地表时,因压力降低、温 度升高,地下水中的矿物质发生沉淀,沉淀在泉口 的疏松多孔物质叫泉华。成分为CaCO3时,称为钙 华或石灰华;以SiO2为主时称为硅华。泉华可堆积 成锥状、台阶状或扇状地貌。
岩溶课件ppt

目录
• 岩溶定义与特性 • 岩溶地貌与形态 • 岩溶水文地质 • 岩溶工程地质问题 • 岩溶研究方法与技术 • 岩溶资源开发与利用
岩溶定义与特性
01
岩溶定义
01
02
03
岩溶定义
岩溶是指可溶性岩石在地 下水的作用下发生溶解、 流动和沉淀的地质作用过 程。
岩溶地貌
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各种地 貌形态的总称,如石林、 溶洞、地下河等。
岩溶模拟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模拟岩溶水流、 溶蚀、沉积等过程,预测岩溶发育趋 势。
岩溶监测与预警
岩溶监测
通过长期监测岩溶区的水文、地质和环境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为预警和 应对提供依据。
岩溶预警
根据监测数据和模拟结果,对可能发生的岩溶灾害进行预警,为灾害防范和应 急处置提供指导。
岩溶资源开发与利
总结词
岩溶地面塌陷是岩溶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主要由于地下洞穴的发育和岩体的不稳定性所致。
详细描述
岩溶地面塌陷通常发生在地下水位较高、岩体较破碎或存在大量溶洞的地区。在地下水位波动、地震 或人为活动等外部因素影响下,岩体容易失去稳定性,导致地面塌陷。塌陷区域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 ,深度可达数十米,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威胁。
岩溶地质灾害
总结词
岩溶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主要由岩体的不稳定性、降雨和地震等 外部因素触发。
详细描述
在岩溶地区,由于岩体的破碎、裂隙发育和地下水的侵蚀作用,岩体容易失去稳定性, 引发各种地质灾害。这些灾害不仅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还会破坏基础 设施和生态环境。因此,加强岩溶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至
岩溶发育条件
岩溶地貌及其堆积物

2、地下河: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沿裂隙溶蚀而成的地下水 汇集和排泄的通道。
地下暗河
第九章 岩溶地貌、堆积物及其气候 环境记录
1、岩溶作用 2、岩溶地貌 3、岩溶堆积物及其气候环境记录
一、地表岩溶堆积物
1、蚀余红土 ·地表碳酸岩盐被溶蚀后原岩中残留的粘土杂质。由于含 次生氧化铝和氧化铁而成红色,有时含未被溶蚀的灰岩角砾 。 ·与典型红土的区别:成因不同,产状不同。 2、泉华(石灰华):是指地表岩溶水中沉积的大孔隙次
生管状、层状碳酸钙物质。
二、地下岩溶堆积物
1、地下河湖堆积物
2、地下洞穴堆积物 • 化学堆积 • 机械堆积 • 生物堆积 地下岩溶堆积为第四纪古气候、古环境、生 物地层学及年代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地下岩溶堆积物
1、化学堆积物 地下水沿着石灰岩细小的孔隙和裂隙流动时,CaC03分解 为 Ca2+和HC03-离子,随水流走,当水进入洞穴时,CO2分压力降低,温度
升高,水中CO2逸出,CaC03又沉积下来,在洞穴中形成石钟乳、石笋、石柱、
石幕等。 岩溶水从洞顶渗出时,滞留在洞顶上的小水滴中的 CaCO3逐渐沉积并向
下伸展悬挂,形似钟乳,称为石钟乳(stalactites)。它的横剖面有同心圆状
的层次。
3、岩溶堆积物及其气试数据,建立了东亚季风末次冰期气候变化序列,
主要有:(1)为冰期气候突变的全球性特征提供了可靠证 据;(2)对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格陵兰冰芯年代序列提出修
改意见;(3)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基石之一,突破
了现有的三大支撑(冰芯、黄土和深海沉积)无法精确定 年的瓶颈。
Wang et al., science,2005
洞人、湖北长阳人、广西柳江人和广东韶关马坝人,都是在石灰岩洞中 发现的。除了人类化石外,溶洞中还可以找到史前人用过的石器和骨器 以及用火的痕迹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岩溶形成条件
① 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的可溶性是发生岩溶作用的必要条件。岩石的可溶 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化学成分,岩溶作用主要发生在灰 岩、白云岩发育的地区。
1.岩石成分对溶蚀率的影响
一般来说,碳酸盐类岩石溶解度,从大到小: 石灰岩>白云岩>硅质灰岩>泥灰岩
白云岩
矿物
白云石
Ca/Mg
1.2~2.2
张家界地貌
溶蚀洼地
黄布倒影
山上色彩斑斓的石 纹,像一匹一匹黄 色布幕,倒影水中 ,游船而过,方体 会到“船在青山顶
上 行”之快感。
4.孤峰与岩溶平原
孤峰是兀立在岩溶平原 或盆地上的孤立的灰岩 山峰。
岩溶平原是比溶蚀洼地 更为宽广的地面平坦的 岩溶地形。
桂林独秀峰
落水洞与竖井(过渡型)
③ 水的溶解性
水的溶解力主要取决于CO2的含量,纯水的溶蚀力是极其微弱的 水中CO2的含量受气压与温度的影响。
表5-1 P CO2=0.0003atm时水中的CO2含量及CaCO3溶解度表
T(℃)
CO2含量(%)
CaCO3溶解度(mg/l )
0
1.1
81
10
0.70
7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
0.52
60
30
0.39
二.岩溶地貌
(一)地表岩溶 (二)地下岩溶
(一)地表岩溶
1.石芽与溶沟
溶沟:地表水沿可 溶蚀岩石的节理裂 隙进行溶蚀与侵蚀, 形成纵横交错的凹 槽。 石芽:凹槽之间残 存的突起岩石。
2.石林与岩溶漏斗
石林:由密集林立的锥柱状、锥状、塔状岩体组成的地貌景观。
石林
宜宾兴文石海
岩溶漏斗
呈碟状或倒锥状的封闭洼地。
49
④ 水的流动性
滞流的水,由于不能及时补给CO2,其溶解力是有 限的,很容易被CaCO3所饱和。流动的水,由于水 温、水量及气压条件的不断改变,可保持水的溶解 性能,特别是不同CO2浓度地下水混合,会大大提 高水的溶解力。
沙锅店奥陶纪灰岩
灰岩溶沟
灰岩中的落水洞、石芽
沙锅店东山梁灰岩石芽
3.地下水的沉积作用
溶洞沉积物 在灰岩区,当溶有重碳酸钙的地下水 渗入溶洞时,压力突然降低,水中溶解的CO2逸出 ,形成CaCO3沉淀。钟乳石(石钟乳、石笋、石柱 )、石幔。
泉华沉积物 当泉水流出地表时,因压力降低、温 度升高,地下水中的矿物质发生沉淀,沉淀在泉口 的疏松多孔物质叫泉华。成分为CaCO3时,称为钙 华或石灰华;以SiO2为主时称为硅华。泉华可堆积 成锥状、台阶状或扇状地貌。
➢ 地下水的水平运动
➢ 在潜水面附近,地下水作近于水平方向运动。因而溶蚀作 用沿水平方向发展。岩石经溶蚀后形成水平方向延伸的溶 洞。
2.地下水的搬运作用
主要为化学搬运,化学搬运物的成分和数量,取决于地下 水渗流区的岩石性质和风化程度。
流经灰岩地区的地下水,含HCO3-、Ca2+、Mg2+较多。 在干旱及半旱地区,因化学风化较弱,只有极易迁移的K+
水体。
中国目前最大的溶洞之一, 世界特级洞穴之一。位于利 川市城郊6公里处,门票180 元。旱洞全长59.8公里,洞 口高74米,宽64米,为亚洲 第一大旱洞,水洞则吸尽了 清江水,更形成了23米高的 瀑布,清江水至此变成长 16.8公里的地下暗流。
岩溶作用类型
1. 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2. 地下水的搬运作用 3. 地下水的沉积作用
1 .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定义: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 用。
由于地下水的化学成分较复杂,常含有较多CO2 和各种溶剂,因而化学潜蚀作用显著。
地下水的运动特征:
➢ 地下水的垂直运动
➢ 在包气带,地下水主要作垂直运动。因而岩溶地形也沿垂 直方向发育,主为有溶沟、石芽、落水洞、溶斗等。
落水洞:消泄地表水的过于垂直的或倾斜的洞穴。 竖井:落水洞进一步发展,崩塌作用加剧,就可形成一
种垂向深井。
沙锅店东山梁 灰岩落水洞
(二)地下岩溶地貌
1 .溶洞:岩溶作用所形成的地下岩洞的通称。
2 .地下河、伏流与地下湖
地下河:又称暗河,是具有河流主要特性的位于岩溶区地下 的有水通道。
伏流:为地表河流经过地下的潜伏段。 地下湖:指天然洞穴中具有开扩自由水面的比较平静的地下
世界最大的岩溶漏斗-小寨天坑
位于重庆奉节,深度为521米-662米,宽度为535-625米。
3.峰林、峰丛与溶蚀洼地
峰林:成群分布的山体基部分离的石灰岩山峰群。 峰丛:一种基部相联的峰林“U”形的马鞍地形,峰与
峰之间常形成。 溶蚀洼地:与峰林、峰丛同期形成的一种负地貌类型。
峰丛
峰林
张家界地貌
、Na+、Cl-、SO42-等离子。 在湿热气候区,化学风化作用强烈而彻底,地下水搬运的物
质除上述物质以外,可有较多的SiO2、Al(OH)3、Fe(OH)3 等胶体物质。
地下水的溶运能力,与水温、压力、运移速度、酸碱度及 CO2含量有关。一般来说,温度高、压力大、流速快、 CO2和酸类物质含量高时,其溶运能力强;反之,则较弱。
不发育。
化学成分:Ca/Mg比值越大,岩溶作用越强。 相对溶解度:溶解度越大,岩溶作用越强。
② 岩石的透水性
透水性强的岩石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在这些岩石 中的地下水运动速度相对较快,新鲜的地下水不断补 充,使它处于不饱和状态,具较大溶蚀能力。 (1)成分纯、刚性强的岩石透水性好。 (2)厚层的可溶性岩石较薄层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好。 (3)构造发育的地质岩溶作用强,褶皱和断裂作用使岩 石的破裂程度加大,从而使透水性大大增强。
相对溶解度 0.35~0.82
岩溶化程度 小
白云质灰岩 白云石+方解石
2.2~10.0 0.8~0.99
中
灰岩 方解石 >10.0 ≈1
大
2.岩石结构对溶蚀率的影响
结晶岩石的晶粒愈小,相对溶解速度愈大在,隐晶结构一 般具有较高的溶蚀率。
不等粒结构石灰岩比等粒结构石灰岩的相对溶解度要大。
矿物种类:方解石为主岩溶发育,以白云石为主岩溶
第五章 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
一.岩溶作用及岩溶形成条件 二.岩溶地貌 三.岩溶堆积物 四.岩溶旋回
一、岩溶作用及岩溶形成条件
(一)岩溶作用
定义: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凡是以地下水作用为主 ,地表水作用为辅;以化学作用为主,机械作用为 辅,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破坏的过程。
岩溶:岩溶作用及其由此产生的现象叫岩溶。 喀斯特(Karst):南斯拉夫西北部石灰岩高原的地名 ,代表石灰岩被溶蚀后形成的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