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古代印度神话
印度古代神话故事探寻印度教与佛教的起源

印度古代神话故事探寻印度教与佛教的起源印度,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遗产,其中包含着众多令人着迷的神话故事。
这些神话故事不仅深深影响了印度文化,也对印度教与佛教的起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探究印度古代神话故事,来了解印度教与佛教的渊源。
一、印度教的起源印度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复杂的宗教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与多神教信仰。
神话故事在印度教教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描绘了众多印度神祇的起源与故事,例如最著名的三大主神——湿婆神、毗湿奴神和梵天神。
湿婆神作为摧毁者和重生者的象征,他的故事与印度教教义中的毁灭与再生的循环息息相关。
印度教的经文《摩诃婆罗多》中也包含了许多叙述湿婆神及其他神祇故事的章节。
此外,印度教的经典《摩诃婆罗多》中还塑造了一个受欢迎的英雄形象——克里须那。
克里须那作为印度教最受崇拜的神祇之一,被描述为勇敢、善良、智慧的化身。
他的故事以及他与恋人的传奇爱情故事,成为了印度民间文化中重要的主题。
二、佛教的起源佛教是源于印度的一种宗教与哲学体系,它的创始人是佛陀释迦牟尼。
佛陀的生平和教诲被广泛记录在佛教经典中,其中许多故事与印度古代神话紧密相连。
在佛教教义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关于佛陀过去生活的种种故事,这些故事描绘了佛陀在多世中积累的善行与智慧。
这些过去生活的故事往往以真善美为主题,通过故事的阐述来传递佛教的核心价值观。
此外,佛教教义中还包含了关于佛陀兜率天的故事。
佛陀在兜率天中度过数天,与天神们分享他的智慧,并与他们开展对话。
这些故事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佛教教义中与天界及神祇相关的重要概念。
三、神话故事对印度教与佛教的影响印度古代神话故事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对印度教与佛教的起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这些神话故事为印度教与佛教教义赋予了丰富的形象与叙事内容。
通过故事的讲述,信徒们更容易理解宗教思想,深入感受教义中的哲理与智慧。
世界古代神话概论大纲 (精选)

《世界古代神话概论》教学大纲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古代世界主要神话的内容,掌握这些神话的特点、影响及作用,并能够通过比较古代神话的异同分析不同民族发展的不同道路,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基础素质。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以神话学理论为基础,讲述世界古代重要的神话传说,总结其特点及影响,并通过不同神话之间的比较分析不同神话对不同民族性格、历史所产生的不同影响的一门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神话传说、印度神话、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和埃及神话。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神话传说的不同特点和影响,并能够理解神话研究的现代意义。
参考书目:1、大林太良(日):《神话学入门》,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2、邓迪斯(美):《西方神话学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戴维·利明(美):《神话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
4、吕凯·维奥(法):《世界神话百科全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5、王增永: 《神话学概论》,中国社科科学出版社2007年2月版。
《神话与神话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年7月版。
6、杨利慧:7、王德保:《神话的意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版。
8、茅盾:《神话研究》,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8月版。
9、蔡茂松:《比较神话学》,新疆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10、谢选骏:《神话与民族精神》,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10月版。
第一章神话的基本理论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对神话的理论有基本了解,并要求学生能通过本章的学习,熟练运用神话的理论分析后面章节中所讲到的各民族的古代神话。
重点和难点问题:广义神话和狭义神话的定义;神话是如何产生的;神话的特征。
课堂设计:本章讲授需要3学时。
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神话的基本认识,然后给出狭义神话和广义神话的定义,让学生来比较两者的区别。
在神话特征方面,以学生讨论为主,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而后由教师总结。
印度神话概述范文

印度神话概述范文印度神话是印度教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大量关于神灵、英雄和民间传说的故事和传统。
印度神话的故事往往包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哲学思考,以及对生活、宇宙和人类存在的深入思考。
印度神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印度的吠陀时代,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500年之间。
这个时期的文献资料主要是吠陀经典,它们是宗教典籍,包含了祭祀和讨神的诗歌。
吠陀经典中描述了众多神灵和仪式,这些最初的神灵被称为阿德提亚,代表着宇宙中的不同力量和自然现象。
在印度教兴起之后,许多其他的神灵被引入印度神话中。
其中最重要的神灵是梵天、湿婆和毗湿奴。
梵天是印度教中的至高神,他代表着宇宙的智慧和创造力。
湿婆则是毁灭和重生的神,他有着多种形象,既是一个冥王,也是一个舞蹈家和修行者。
毗湿奴是印度教中的众神之王,他具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和性格特征。
除了这些主要的神灵之外,印度神话中还有许多其他的神灵和英雄人物。
例如,卡里是毗湿奴的妻子,她是战争和毁灭的女神。
莎拉斯瓦蒂是艺术和智慧的女神,她是毗湿奴的第一夫人。
而印度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包括罗摩、克里须那和阿尔札穆那,他们是史诗《罗摩衍那》和《马哈巴拉塔》的主人公,他们的故事以及他们与神灵的冒险和战斗是印度神话中最为著名的部分之一印度神话的故事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哲学思考。
它们涉及到宇宙的起源、道德原则以及人类存在的意义等等问题。
例如,《罗摩衍那》中的故事揭示了人类的种种弱点和美德,以及对真相的追求。
另外,《马哈巴拉塔》中的故事则探讨了权力和义务的问题,以及个人责任和家族传承的重要性。
印度神话也深刻地影响了印度文化和宗教信仰。
印度神话的故事被广泛传播,并在雕塑、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中得到了体现。
此外,在印度的庙宇和寺庙中,可以看到印度神灵和英雄的雕像和壁画,这些艺术作品充分展示了印度教信仰和宇宙观。
总之,印度神话是印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关于印度教信仰的一系列故事和传统。
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印度古代人们的信仰和哲学思考,同时也影响了印度文化的艺术和宗教实践。
古代印度神话与宗教的起源

古代印度神话与宗教的起源在古代印度,神话和宗教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印度教等宗教的起源皆起源于古代印度神话。
古印度神话丰富多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印度教。
印度教是一种多神教,其信仰的神灵数量超过3,000个,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大神:梵天(代表创造)、湿婆神(代表毁灭)和毗湿奴神(代表维持)。
这三个神灵分别是宇宙的创造者、毁灭者和维持者,被广泛崇拜。
印度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印度神话,这些故事描述了人们如何与神灵交互,以及神灵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
这些神话中的主角经历了一系列的冒险与挑战,他们展示了勇气、爱心以及信仰的力量。
这些故事被认为是印度教信仰的根基。
印度教信仰的核心概念是轮回,即死后灵魂会转生成为新的生命形式。
印度教认为,既往生命中的行为将会影响下一世界里一次又一次的转生,直到灵魂能够达到解脱,摆脱轮回。
这个过程就被称为转世,已成为印度文化的一部分,并延续至今。
古印度神话中还存在着其他类似的概念,比如说“卡玛”,意为「因果报应」,即人们的行为是造成其遭受应有的报应的原因。
这种理念已经深深地植根于印度文化中,它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确保他们行事的意识和责任感。
在印度教中,祭祀和礼仪也非常重要。
人们相信,祭祀能够唤起神灵的力量,让他们在生活中保佑自己的家人、身体和事业。
印度教徒在特定的日子里参加特定的仪式,例如,巴拉塔节模拟了神灵们的战斗。
这些仪式通常涉及歌颂和舞蹈的表演,以及燃烧香火和献祭等等。
印度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约1,500 年左右,它是一个非常大而且有影响力的宗教信仰,形成了印度文化的常态。
它不仅仅是一个宗教,在印度的艺术、文学、音乐和哲学方面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印度教一直是一个多元化、开放和容纳多元化的宗教,吸引了很多人前来进行信仰、拜访印度的神圣场所,感受来自这个驰名世界的宗教。
第五章-神话-下

现代学术的经典分类中,学者多将精卫、夸父、后 羿的故事列入自然神话的范畴,或者将其命名为人类 与自然斗争的神话,认为这类神话反映了人类战胜自 然的欲望和气概。固然,上述神话多以人类与自然的 关系为主要着眼点,但是其讲述的终极目的仍然是为 了给人类在自然空间中定位,并为人类创造出一个可 以合法、合理地居住的文化空间。
上 帝 之周 子人 。与
商 人 一 样 , 认 为 自 己 是
显然,上述族源神话具有极强的宇宙论、创世论 的色彩。也就是说,夏、商、周人都认为他们的族 群是天与地相结合的结果。
族源神话借用创世语汇(如宇宙之卵),将始祖 的诞生置于创世神话的语境之中,无疑是提高其神 圣地位的有诸神不仅是世界的创造
二、人类起源神话 神话发展到系统化阶段时,人类起源神话
往往是作为创世神话的一个组成部分被讲述的。
1、人是由神创造的 2、洪水遗民神话 3、族源神话
女娲乃是上古女神,生有圣德。《风俗通》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为人、剧 务,人不暇供,乃引绳子絙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 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绗人也。
河南登封启母石,相传大禹之妻生启后化为此石。
《诗经·商颂·玄乌》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宅殷土芒芒。
《史记殷本纪》
殷契,母曰简狄,有 娀氏之女,帝喾次妃。 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 卵,简狄取吞之,因孕 生契。
鸿山战国贵族墓 出土的玉玄鸟
玄鸟生商的神话对于商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后来商人承认世界是由夏人创造的,因此商人 统治的合法性便只能由玄鸟生商的故事来证明。商 人通过玄鸟生商的神话宣称:尽管世界是大禹所造, 但商人是继夏人之后为上帝治理下土的直接“选 民”,这种承续“帝命”的思想实际上已开周人以 德承天命思想的先河。
古代印度神话故事及其文化考察

古代印度神话故事及其文化考察印度是一个神话丰富的国家,这些神话蕴含了印度人对生命、自然、宇宙的极为深刻的认知。
神话是印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传说和故事,人们能够获取印度文化的种种特征。
本文将从古代印度神话故事的角度,探讨一下印度文化的一些特色。
一、梵天梵天是印度教最高阶层的神,他被描述为金色和光芒四射。
梵天据说创造了世界,并授予人类智慧、勇气和力量等品质。
梵天也是印度教的主要神明,与爱神丘比特和美神弥涅耳妮相似,但是他不断地在宇宙中寻求真理,而不是放纵自己的感官欲望。
梵天在印度文化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代表了先知、智慧和精神上的幸福。
因此,印度人对知识和智慧有着极其追求。
许多印度班级都向学生介绍梵天和他的角色,在印度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克里须那克里须那是印度神话中最受欢迎和知名的神明之一。
他是印度教中的救世主,据说拥有金色肌肉和蓝色皮肤,有大眼睛和光芒四射的金色耳环。
克里须那蕴含了悲剧和神秘的元素,他的角色代表了印度文化中对爱、友谊、和谐和坚韧的追求。
克里须那的故事传承了两个重要的传统:第一个是姆南特拉教派的信仰,强调个人的内部探索和道德价值;第二个是印度教的种姓制度,即把社会分为不同的社会阶层,而克里须那则赞成不分种姓制度。
他代表了仁慈、爱情、真理和公正,是印度文化中的重要象征。
三、摩西基摩西基是印度古代神话中极为重要的一个人物,据说这个身形巨大的人物会掌握神奇的力量,能够治愈疾病、改变天气等。
摩西基的传说充满了神秘和寓意,他代表着印度文化中的勇气、担当、团结与信仰,他的形象对一些印度人来说是至高的精神支持。
摩西基是印度教中的属灵、圣洁和完美之物。
他代表了印度文化中对独立思维和平衡生活的追求,对于印度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美多看提美多看提是蕴含了印度文化中世俗和灵性联系的重要人物,他是印度神话中的火神,被描述为拥有红色皮肤、黄色头发、红色眼睛的美男子。
他还被描绘为有掌控火焰的能力,因此他总是被看作是掌管生命、建筑和生命力的灵性的火焰。
古印度太阳神话故事

古印度太阳神话故事
在古印度,太阳神苏利耶被描绘为具有一只眼睛的神祇,是诸神中的光明和力量之象征。
他通常被描绘成一位英俊、威武的男子,身穿华丽的战袍,手持三叉戟或弓箭等武器,坐在由七匹宝马所拉的战车上。
在古印度的神话中,苏利耶是宇宙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他通过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创造了天地万物,并守护着整个宇宙的秩序。
他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神祇,被众神和人类所敬仰和崇拜。
在古印度的神话中,苏利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角色——密多罗和伐楼那的眼睛。
密多罗和伐楼那是两位与水相关的神祇,他们的眼睛被视为代表着生命和死亡的力量。
而苏利耶作为他们的眼睛,则代表着光明和希望的力量。
在古印度的神话中,苏利耶还与一些其他的神祇和生物相关联。
例如,他被视为是大海的守护者,与海神伐楼那共同掌管着海洋的力量和秩序。
此外,他还与一些仙女、精灵等神秘生物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生物常常被描绘成苏利耶的伴侣或追随者。
总之,在古印度的神话中,太阳神苏利耶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神祇,是宇宙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他代表着光明和希望的力量,同时也与水、海洋、仙女等神秘生物相关联。
印度古代神话故事

印度古代神话故事印度古代神话故事1前在克什米尔有一个狡猾的和尚,他收了二批徒弟在自己身边,徒弟们总是聚集在他的院子里,千方百计地颂扬他。
他们说,他们的师父是一个圣人,是一个大智大慧的人,是一个公平正直的人。
许多人都相信徒弟们讲的话,于是常常来找和尚讨教。
然而和尚出的每一个主意,穷百姓都必须送给他各种各样的礼物。
于是这个骗子一天比一天地富起来。
有一次,一个穷农民来找和尚。
他对着和尚弯下了腰,眼含热泪开始请求:“有道的高僧,帮助帮助我吧!我的女儿长成了一个美人儿,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没有人肯娶她,什么人会要一个穷人的闺女呢!请你帮助我安排她的归宿。
请你告诉我,我该怎么办?”和尚假装在思考,然后神气十足地说道:“你回去吧,我的儿子。
一切都会安排好的。
我替你女儿祷告一番,明天亲自到你家去。
你要准备好好地迎接我。
”第二天早晨,农民刚刚睡醒,向门外一瞧,和尚已经走近门口。
家里的人立刻开始跑来跑去地张罗起来,人人都想好好地接待贵客。
那还用说,和尚亲自光临他们的家里,对于一个穷人来说,这简直是前所未闻的荣誉!农民的老婆赶紧拍掉一张小地毯上的灰尘,铺在屋旁阴凉之处。
农民的几个小儿子从果园子里摘下来最好的果子给和尚吃。
美女法奇玛亲手做好了又凉又甜的果汁,给客人解渴。
和尚坐在阴凉地方的地毯上又吃又喝的时候,法奇玛像一只鸟儿一样,在屋子和果园之间穿梭往返,竭力十分周到地伺候和尚。
和尚吃饱了,喝足了,他非常喜欢法奇玛又会做吃的,又会服侍人,于是他打算让她成为自己家中的奴婢。
“让她伺候我吧!他肯定地说,“对于穷人家的闺女来说,还能有什么别的归”宿呢?”然而和尚刚一提到这件事,农民立刻伸出两只手对他摇着说:“不行,不行!我的法奇玛虽然穷,当奴婢可不成!我不愿意,她自己也不会同意。
不行,不行!”和尚憋着一肚子气:“好吧!他心里想,“反正我会骗你们”上钩的。
”这时候,他装出来一个祷告的样子,然后对农民说:“听着,我的儿子!我做了一个预见的梦,在梦中我看清了你女儿的归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地上诸神: 火神阿耆尼 ,酒神苏摩
4.与这三类神为敌的是妖魔,包括阿修罗、 夜叉和罗刹。
二、史诗时期的神话
(一)史诗作者
第五章 古代印度神话
第一节 古代印度文化
1.地理位置
古代印度的版图包括现在的南亚次大 陆,即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 南亚八国的领土,还有今天缅甸的一部分, 次大陆的北部是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 西北面有塔尔沙漠。
因分东西南北中五大地区,故又称 “五印度”、“五天竺”,他们称自己为 “赡部洲”或“婆罗多国”,中国古籍称 之为“身毒”、“天竺”、“贤豆”等。
(三)《摩诃婆罗多》
《摩诃婆罗多》题意:
“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
事”。
“酥酪中的醍醐,医
《 摩
药中的长生酒,水中的
诃
海洋,四足兽中的牛”。
婆 罗
一部能征服敌人、占
多 》
领土地的“胜利之歌”。
中 译
“史诗中的史诗”。
本
三部分内容
一是史诗中心故事——婆罗多后裔俱卢族与 般度族之间的战争;
二是许多插话,有200个左右,主要出现在 《初篇》和《森林篇》;
三是关于政治、法制、哲学、宗教风俗和道 德规范等非文学性诗体著述,是说教内容,主要 出现在《毗湿摩篇》、《和平篇》和《教诫篇》, 其中的《薄伽梵歌》最重要,出现在第六篇即史 诗的核心《毗湿摩篇》中。
基本结构与情节
10万颂,分为18篇: (1)初始篇; (2)大会篇; (3)森林篇; (4)毗罗吒篇;(5)备战篇; (6)毗湿摩篇; (7)德罗纳篇;(8)迦尔纳篇;(9)沙利耶篇; (10)夜袭篇; (11)妇女篇; (12)和平篇; (13)教诫篇; (14)马祭篇; (15)林居篇; (16)杵战篇; (17)远行篇; (18)升天篇。 史诗后面附有《诃利世系》,故有时称为第19篇,
《摩诃婆罗多》标明的作者是毗耶娑,这是 音译,意译为广博仙人;又名岛生黑仙人。
《罗摩衍那》的作者相传是蚁垤仙人,这是意 译,音译为跋弥或瓦尔米基。
(二)成书年代
《摩诃婆罗多》形成于公元前4世纪直至公元 4世纪。10万颂,即20万行。
《罗摩衍那》的主要部分大约是公元前4世纪 至公元2世纪之间数百年的产物。 2.4万颂, 即4.8万行。
(四)《罗摩衍那》
书名意为“罗摩传”或 “罗摩的漫游”。
这部史诗在印度被称为 “最初的诗”、“大 诗”、“众诗中之最优 秀者”。
蚁垤被誉为“最初的诗 人”,具有诗歌之祖的 崇高地位。
基本结构
全诗共分七篇: (1)童年篇(十车王生四子:罗摩、婆罗多、罗什
曼那、设睹卢祗那,罗摩拉神弓娶悉多); (2)阿逾陀篇(宫廷阴谋,罗摩被流放); (3)森林篇(悉多被十首魔王罗波那劫走); (4)猴国篇(猴王须羯哩婆与波林,神猴哈奴曼) (5)美妙篇(哈奴曼独闯楞伽城); (6)战斗篇(罗摩杀魔王,回国即位); (7)后篇(补叙罗波那、哈奴曼的事迹,悉多入地,
2.文化发展的历程
印度河文化(公元前2500—前1750, 达罗毗荼人,农耕时代)
吠陀时代(雅利安人,游牧时代) 孔雀王朝(月护王的孙子阿育王) 巽伽王朝 贵霜王朝(公元60年-公元3世纪) 笈多王朝(戒日王) 德里苏丹时期(13世纪初-16世纪中叶) 莫卧儿帝国(1526-18世纪)
罗摩归天)。
少年罗摩降妖
驼背女奴进谗言
罗摩与悉多
悉多被劫
哈 奴 曼 拜 见 罗 摩
人物形象
理想国王:坚战与罗摩 贞女贤妻:黑公主、莎维德丽、悉多 忠勇武将:阿周那、罗什曼那 蛮悍之将:怖军、难降 罪魁祸首:难敌、罗波那 黑天、哈奴曼
主题
正法与非法之争 新法与旧法之争 王权与神权之争(刹帝利与婆罗门) 非战思想与贞操观念
(五)思想内涵
1.宗教角度 2.社会-历史批评角度 3.审美心理学角度 4.伦理学角度 5.哲学角度
一、吠陀时期的神话
吠陀原意为知识、学问,后来转化成教
义、经典之意,通常所说的吠陀,是指四大
吠陀本集,即《梨俱吠陀》、《娑摩吠陀》、
《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
广义的吠陀文学:除了《吠陀本集》外, 还包括《梵书》(15部)、《森林书》(8 种)、《奥义书》(200多种)。
早期神祗分成三类
1.天界诸神(与天宇相关联): 天神帝奥斯,大地女神普利提维,太阳神
三个时期: 1.吠陀时期文学(公元前15世纪-前5世纪) 2.史诗时期文学(公元前4世纪-公元后3、4
世纪) 3.古典时期文学(公元前后-12世纪)
5.神话发达的原因
(1)印度宗教发达。 (2)印度人重神话、轻历史。 (3)口耳相传的传播形式。 (4)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古代印度神话
阿育王(约前273— 前232)
孔雀王朝最伟大的人 物,被史学家认为是 世界文明史上最杰出 的当政者之一。
尚佛
电影《阿育王》海报
3.古代印度宗教与种姓制度
印度宗教:吠陀教、婆罗门教、佛教、耆那 教、印度教、锡克教。
种姓制度。“四种姓”:婆罗门、刹帝利、 吠舍、首陀罗。
4.古代印度文学
实际上这是一部独立著作。
史诗中心故事的基本情节可分为以下5个层次: ①纵火阴谋 ②五子同妻 ③赌博骗局 ④俱卢大战 ⑤尾声
怖 军 中 毒 黑 公 主 受 辱
般 度 五 子 被 流 放 阿 周 那
阿 周 那
黑天
插话
世所公认的最好的插话是《那罗传》和
《莎维德丽》,它们都出自《森林篇》。这
是坚战兄弟流放森林的时候林中仙人为安的是国王那罗和美丽坚贞 的妻子达摩衍蒂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
《莎维德丽》是莎维德丽与死神周旋救 回丈夫萨蒂梵性命的故事。
《薄伽梵歌》
宗教哲学诗 长期以来,特别是近现代,成了印度教
的神圣经典,对印度的社会、政治、道德和 宗教方面都有极大的影响。 《薄伽梵歌》是《摩诃婆罗多》的核心 之核心,《摩诃婆罗多》是对《薄伽梵歌》 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