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固定凸轮与连杆组合机构
机械设计与实践教案 项目2 凸轮机构设计 (教案)

项目2 凸轮机构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及应用;(2)了解推杆常用运动规律的选择原则;(3)掌握在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4)能根据选定的凸轮类型和推杆运动规律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
2.教学重点和难点(1)推杆常用运动规律特点及选择原则;(2)盘形凸轮机构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3)凸轮基圆半径与压力角及自锁的关系。
难点:“反转法原理”与压力角的概念。
3.讲授方法多媒体课件4.讲授时数8学时任务一凸轮机构的应用【任务导入】凸轮机构是由凸轮、从动件、机架以及附属装置组成的一种高副机构。
其中凸轮是一个具有曲线轮廓的构件,通常作连续的等速转动、摆动或移动。
从动件在凸轮轮廓的控制下,按预定的运动规律作往复移动或摆动。
受奥拓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委托带领学员分析汽车内燃机凸轮机构的工作过程。
【任务分析】在各种机器中,为了实现各种复杂的运动要求,广泛地使用着凸轮机构,汽车机构也不例外,如图2.1是汽车内燃机凸轮机构的工作简图。
【力学知识】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按照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可将力系分为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
若各力作用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并汇交于一点,则此力系称为平面汇交力系。
按照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我们先研究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规律。
设刚体上作用有一个平面汇交力系F 1、F 2、…、F n ,各力汇交于A 点(图2.2a )。
根据力的可传性,可将这些力沿其作用线移到A 点,从而得到一个平面共点力系(图2.2b )。
故平面汇交力系可简化为平面共点力系。
连续应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将平面共点力系合成为一个力。
在图2.3b 中,先合成力F 1与F 2(图中未画出力平行四边形),可得力F R1,即 F R1=F 1+ F 2;再将F R1与F 3合成为力F R2,即F R2=F R1+ F 3;依此类推,最后可得F R =F 1+ F 2+…+ F n =∑F i (2-1)式中 F R 即是该力系的合力。
凸轮—连杆组合机构优化设计分析

凸轮—连杆组合机构优化设计分析作者:何铭坤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19期摘要:为满足机械生产需求,需要在现有基础上,来对凸轮-连杆组合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争取提高其运行效率和动作精度。
基于其传动原理,对分度结构几何特性进行分析,并应用运行运动学设计解析法等进行分析,争取进一步提高其运行性能。
本文对凸轮-连杆组合机构优化设计要点与技术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分度机构;凸轮连杆组合机构;优化设计当前,凸轮-连杆组合机构已经在机械自动化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装置,能够实现任意设计运动规律,自行定义运动轨迹,要想对这种装置进行优化,就必须懂得其工作原理,而后结合计算机,对其进行有目的的优化,确保其各个参数的合理性。
通过优化设计后,使其可以更好的满足机械生产实际需求,提高作业效率。
一、凸轮-连杆组合机构运行原理凸轮-连杆组合机构结构其可以精确地实现提前预设的任意运动规律和运动轨迹,因此在自动机械应用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想要对其进行优化设计,需要掌握其运行原理,即原动杆件逆时针转动时,驱动铰销上的滚动轴承将会在固定槽凸轮槽内运动,然后利用连杆作用,促使推送杆可以按照提前设定好的运动规律或者运动轨迹进行往复运动。
对于凸轮-连杆组合机构的优化设计,首先应当建立凸轮-连杆组合机构的设计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分析,并根据模型就凸轮-连杆组合结构的相关参数进行计算,得出结果,从而确保组合结构优化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建立凸轮-连杆组合机构设计模型1.机构设计要求对凸轮-连杆组合机构进行优化设计,首先需要保证其横向尺寸最小,然后最大程度上来提高机械传动效率。
根据此设计要求,来建立目标函数,并确定设计变量和约束条件,最后根据模型分析进行求解,得出与组合机构设计相关的参数。
2.建立目标函数确定机构横向尺寸为优化目标函数,根据图1所示,机构横向尺寸主要受曲柄长度r以及滑块位于最左端位置时滑块与凸轮轴心O横向间距h0决定,并且还会受动件形成hm影响,则可确定目标函数为:f(x)=hm+h0+r3.确定设计变量想要实现对凸轮-连杆组合机构的优化设计,要保证各结构部位设计的紧凑,需要在设计时加强对构件尺寸的管理。
《包装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包装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1. 包装机械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的延续,通过设计实践,进一步学习掌握包装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
2.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进行有效结合的能力。
3. 培养综合运用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等相关知识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
4. 培养使用手册、图册、有关资料及设计标准规范的能力。
5. 提高技术总结及编制技术文件的能力。
6.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为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实施奠定基础。
二、设计内容与基本要求1. 设计内容完成题目:间歇双端扭结式裹包机扭结手设计2. 基本要求(1) 课程设计必须独立完成,每人应完成扭结手部件设计装配图、所有零件图、传动系统简图、包装机的工作循环图、较复杂零件的三维建模图及AutoCAD设计图,能够较清楚地表达各部件的空间位置及有关结构。
(2) 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在全面掌握扭结式裹包机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传动系统及其它执行机构的组成、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掌握扭结手的结构、组成及运动规律,认真分析扭结手运动规律及动力传动系统。
合理的确定尺寸、运动及动力等有关参数。
(3) 结构装配图要正确、完整的表达其工作原理、性能要求、零件间的装配关系、零件的主要结构形状及在装配、检验、安装时所需要的尺寸和技术要求。
(4) 正确的运用手册、标准,设计图样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说明书必须用工程术语,文字通顺简练,字迹工整。
(5) 各组成零件的视图符合图样标准;能够正确地表达出零件的结构形状;能够正确地标注尺寸及相应的公差;准确地给出零件在使用、制造、检验时应达到的一些技术要求。
(6) 要以主要执行机构为基础,按包装工艺流程将各执行机构的运动规律表示出来。
三、设计步骤1. 方案确定(1) 根据包装对象及方法确定有关尺寸参数、运动参数及动力参数。
(2) 根据所求得的有关运动参数及给定的原始数据,绘制工作循环图。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1)

包装机械课程设计指导书(一)糖果包装机扭结手的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及内容(一)目的包装机械课程设计是专业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机械零件课程设计的延伸,是包装机械设计的一次全面训练,目的是:1.联系生产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利用“包装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前序课知识,学会并掌握包装机械设计的特点及方法;3.加强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计算能力和运用有关设计资料、设计手册、标准、规范及经验数据的能力的培养,加强机械绘图能力的培养,综合培养学生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4.巩固和加强机械零件设计、机械精度设计、机械制造工艺等方面知识;5.提高学生进行技术总结及编制技术文件的能力。
(二)内容本课程设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间歇双端扭结式糖果包装机的扭结手作为设计课题,使学生能在较短的三周时间内,完成糖果包装机扭结手设计全部过程的基本训练。
1. 参数设计根据课题设计任务,确定糖果包装机扭结手主要构件(例如滑移齿轮、凸轮)的结构形式和尺寸参数、运动参数。
2.方案设计根据糖果包装机扭结手的结构形式、性质及运动参数,拟定扭结手的机械传动链、传动系统图、工作循环图。
计算并确定各级传动的传动比,齿轮传动、凸轮传动等传动构件的结构参数及尺寸,拟定扭结手的结构方案图。
3.结构设计根据结构方案图,在正式图纸上拟定传动构件与执行构件的位置,然后依次进行执行构件设计、传动系统设计、操纵机构设计、密封及润滑的结构设计。
二、基本要求(一)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在三周时间内,独立完成糖果包装机扭结手的设计。
所设计糖果包装机扭结手的技术参数:1.生产能力:200-360 块/分钟2.包装物尺寸:1)圆柱形:直径13 x 长 322)长方形:长27 x 宽 16 x 高113.箱体外形尺寸:长320 x宽230 x高2004.钳手展开距离:30;包装一次旋转圈数:2-3;钳手轴向移动距离:5mm5.包装扭转阻力矩:0.05 Nm6.功率输入:电机经带传动或链传动减速输入。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南昌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教研室前言本指导书是总结最近几届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编写的。
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在设计中根据给定的机器工艺、功能,正确进行机械运动简图的型综合及尺度综合,进一步提高学生机械运动简图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设计内容基本覆盖了主要教学内容。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原理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工科机械类学生入学后第一次接触到的大型综合设计,设计时间紧,内容多。
从教学角度出发,既需要活跃学生思维,又必须保证设计工作有序进行,这也是编写本指导书的另一目的。
为了进一步完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工作,殷切希望参加设计的学生通过设计提出宝贵的改进意见。
机械设计及理论教研室2005年12月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1.学会机械运动简图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2.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机构分析与综合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使用技术资料,计算作图及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进行机械创新设计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小平面刨削机运动简图设计及分析三、机器的工艺功能要求和原始参数1.刨削速度尽可能为匀速,并要求刨刀有急回特性。
2.刨削时工件静止不动,刨刀空回程后期工件作横向进给,且每次横向进给量要求相同,横向进给量很小并可随工件的不同可调。
3.工件加工面被抛去一层之后,刨刀能沿垂直工件加工面方向下移一个切削深度,然后工件能方便地作反方向间歇横向进给,且每次进给量仍然要求相同。
4.原动机采用电动机。
四、机器的工艺动作分解及要求根据机器的工艺功能要求,其工艺动作分解如下:1.刨刀的切削运动:往复移动,近似匀速,具有急回特性。
2.工件的横向进给运动:间歇移动,每次移动量相同,在刨刀空回程后期完成移动,要求移动量小且调整容易。
工件刨去一层之后能方便地作反向间歇横向移动进给,同样要求反向进给量每次相同且易调整。
3.刨刀的垂直进给运动:间歇移动,工件刨去一层之后刨刀下移一次,移动量调整方便。
纸盒包装机械结构设计.pdf

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3.2.2 机械手的构成
用于不同工业的机械手结构的复杂程度也不同。从结构形式来看,由执行 机构、驱动系 统、位置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构成[9]。
图 3-3 机械手结构示意图
(一) 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由手、腕、臂、立柱和基体构成: 1.手部——用来夹持工件的部件。机械手的手部由爪和夹紧装置构成。机 械爪具有夹紧和松开功能[1]。抓取物品的爪有人手指型和真空和电磁吸盘型。 有的专用手爪可抓取特殊工具。 2.腕部——用于手部和臂部的连接件。可以实现上下往复、左右往复和旋 转三个动作。需要的话可以增添水平移动。 3.臂部——起到支持手部、腕部作用。臂部是模仿人类手臂的动作,但是 无法做到人类手臂这么灵活和多功能。所以,需要把机械手的臂部动作简化成 前后伸缩、左右旋转、上下往复或者上下摆动这几个动作。 4.立柱——起到支撑手臂的作用。立柱一般作为固定作用,但也可以设计 成横向运动。 5.行走机构——如果机械手需要做远处的动作,可以增添滚轮、滚道作为 行走机构。 (二) 驱动系统
此次课题旨在汲取国内外相同产品的新成果,经过思考和讨论设计出的一 台包装机械。由于个人水平有限,所做设计较为原始,不能对多种规格的纸盒 进行包装,缺少一定的灵活性。如何增加此机械的包装灵活性也是以后所要改 进的内容。
此课题的设计的包装机械结构由凸轮—连杆机构、电气控制、机械手臂等 单元组合成。由于本人专业为先进制造,所学知识不能很好应用电气控制,机 械手臂等电气类知识,所以设计的主要内容为包装机的结构设计。
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第三章 包装机主要机构设计及三维建模
确定了本课题的总的设计思路后,进行到下一步对包装机的机械结构进行 设计。包装机由凸轮—连杆机构、前后推板机构、顶部压板机构。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设课设-凸轮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2 封合机构学号尾数是几,就做第几号数据。
要求(1) 设计凸轮轮廓(2)选电机,分配减速机各齿轮传动(或蜗杆)和开式锥齿轮传动比,计算减速机各轴功率(3)开式锥齿轮设计(4) 装配图1张 (A1或A2)(参考手册p217,231)(5) 零件图2张(A3)(参考手册p218)(6) 计算说明书一分,说明书包括:(格式参考手册p211)a、传动方案b、电机的选择c、传动比分配d、开式锥齿轮设计e、齿轮传动(低速级)设计(斜齿轮)f、低速级轴校核(按弯扭合成和疲劳强度精确校核法)(参教材p369例题)g、低速级轴上的一对轴承校核h、低速级轴上的键校核i、联轴器的选择(1个)3考核办法平时70%,答辩30%。
答辩所需材料:上述3的内容,用档案袋装,写班级学号、姓名。
平时——考勤、老师检查进度。
时间:连续15天,上午8:00~11:30,下午2:00~5:00进度安排第1~5天:设计凸轮轮廓要求:用VB 编程,用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摆动滚子推杆盘型凸轮机构)第1~2天:学习VB 基本知识。
第3~5天:编程,用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提示:αϕβ-=,ϕ由设计者确定,求出θβ-曲线。
参考《机械原理》摆动滚子推杆盘型凸轮机构解析法设计,(你需要的已知,而题目没有已知的,由设计者确定——设计) 第6天:传动方案、电机选择、传动比分配、各轴运动动力参数计算 开式锥齿轮传动(低速级)设计第7、8、9天:画低速级轴及轴上零件草图,确定轴的尺寸、选联轴器、轴承、键。
画低速级轴弯矩、扭矩图,用弯扭合成校核轴的强度;确定危险截面,用疲劳强度精确求安全系数,校核轴的疲劳强度。
(参考教材“轴”例题) 校核轴承寿命、联轴器和键的强度。
第10~15天:完成装配图8:00讲课:图纸如何布局,关于减速机的内容。
第9天:画减速机俯视图低速级轴及轴上零件 第10、11天:画主视图,并完成俯视图。
第12天上午8:00讲课:对装配图的要求、尺寸标注等;零件图 完成装配图 第16、17天:完成低速级轴和其齿轮的零件图 第18天:写说明书:前面所有的计算稿纸必须保留,按手册上的格式整理为设计说明书,手写。
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题目

第1题加热炉推料机的执行机构综合与传动装置设计一、设计题目图1-1为加热炉推料机结构总图与机构运动示意图。
该机器用于向热处理加热炉内送料。
推料机由电动机驱动,通过传动装置使推料机的执行构件(滑块)5做往复移动,将物料7送入加热炉内。
设计该推料机的执行机构和传动装置。
图1-1 加热炉推料机结构总图与机构运动示意图二、设计参数与要求加热炉推料机设计参数如表1-1所示。
该机器在室内工作,要求冲击振动小。
原动机为三相交流电动机,电动机单向转动,载荷较平稳,转速误差<4%;使用期限为10年,每年工作300天,每天工作16小时。
表1-1 加热炉推料机设计参数分组参数滑块工作行程最大压力角三、设计任务1.针对图1-1所示的加热炉推料机传动方案,依据设计要求和已知参数,确定各构件的运动尺寸,绘制机构运动简图;2.假设曲柄AB等速转动,画出滑块F的位移和速度的变化规律曲线;3.在工作行程中,滑块F所受的阻力为常数F r1,在空回行程中,滑块F所受的阻力为常数F r2;不考虑各处摩擦、其他构件重力和惯性力的条件下,分析曲柄所需的驱动力矩;4.确定电动机的功率与转速;5.取曲柄轴为等效构件,确定应加于曲柄轴上的飞轮转动惯量;6.设计减速传动系统中各零部件的结构尺寸;7.绘制减速传动系统的装配图和齿轮、轴的零件图;8.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2题块状物品推送机的机构综合与结构设计一、设计题目在自动包裹机的包装作业过程中,经常需要将物品从前一工序转送到下一工序。
现要求设计一用于糖果、香皂等包裹机中的物品推送机,将块状物品从一位置向上推送到所需的另一位置,如图2-1所示。
二、设计数据与要求1.向上推送距离H=120mm,生产率为每分钟推送物品120件;2.推送机的原动机为同步转速为3000转/分的三相交流电动机,通过减速装置带动执行机构主动件等速转动;3.由物品处于最低位置时开始,当执行机构主动件转过1500时,推杆从最低位置运动到最高位置;当主动件再转过1200时,推杆从最高位置又回到最低位置;最后当主动件再转过900时,推杆在最低位置停留不动;4.设推杆在上升运动过程中,推杆所受的物品重力和摩擦力为常数,其值为500N;设推杆在下降运动过程中,推杆所受的摩擦力为常数,其值为100N;图2-1 推送机工作要求5.使用寿命10年,每年300工作日,每日工作16小时;6.在满足行程的条件下,要求推送机的效率高(推程最大压力角小于350),结构紧凑,振动噪声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装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1)
机械工程学院
2011年八月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包装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本课程各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它让学习者联系实际进一步深入理解、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
其基本目的是: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包装机械和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加深和扩展有关包装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
(2)通过制订设计方案,合理选择裹包机中块状物品推送机构和零件类型,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确定尺寸和选择材料,以及较全面地考虑制造工艺、使用和维护等要求,之后进行结构设计,达到了解和掌握机械零件、包装机械经常采用的机构的设计过程和方法。
(3)进行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
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图册、标准和规范等)以及使用经验数据、进行经验估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与步骤
(一)设计内容
以裹包机中块状物品推送机构的典型机构——固定凸轮与连杆组合机构为题。
课程设计通常包括如下内容:读懂块状物品推送机构典型机构——固定凸轮与连杆组合机构,了解设计题目要求;分析该块状物品推送机构设计的可能方案;具体计算和设计该方案中机构的基本参数;进行机体结构及其附件的设计;绘制装配图及零件工作图;编写计算说明书以及进行设计答辩。
(二)设计步骤:
(1)设计准备
认真研究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条件、内容和步骤;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图纸、参观实物或模型、观看电视教学片、挂图以及推送机构进行拆装实验等,了解设计对象;复习有关课程内容,熟悉零部件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准备好设计需要的图书、资料和用具;拟定设计计划等。
(2)推送机构装置的总体设计
决定推送机构装置的方案;选择机构的类型,计算机构装置的运动参数。
(3)装配图设计
计算和选择机构的参数;确定机体结构和有关尺寸;绘制装配图草图;选择计算轴承和进行支承结构设计;进行机体结构及其附件的设计;完成装配图的其他要求;审核图纸。
(4)零件工作图设计
(5)整理和编写计算说明书
(6)设计总结和答辩
三、设计要求
在课程设计之前,准备好必要的设计手册或参考资料,以便在设计过程中逐步去学习查阅资料。
确定设计题目后,至少应复习在课程中学过的相关内容。
完成本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如下:
1、设计说明书要全面反映设计思想、设计过程和结论性认识。
其工艺设计要有文字、计算、公式来源、参数选取的资料名称或代号、图表(草图)。
说明书用A4纸打印,约20页左右,并装订成册。
2、设计图样按“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等国家标准完成。
3、零件图按生产图样要求完成,零件的有关精度和技术要求要有合理的标注或说明。
设计过程中,提倡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反对不求甚解、照抄照搬或依赖老师。
要求设计态度严肃认真、有错必改,反对敷衍塞责,容忍错误的存在。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设计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在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等方面得到良好的训练。
四、设计指导
裹包机所包装的产品,绝大多数是单件或多件集合而成的块状物品。
包装作业线中前后机之间物品的输送、换向、排列组合,及单机内部的物品移动等,需要用各种各样的机构或装置完成。
以下是几种典型的推送块状物品的组合机构一一固定凸轮与连杆组合机构。
(一)概述
图1所示,是该机构的结构简图,用于香皂、糖果等裹包机中,将物品向上推送较大距离。
原动杆件AB按逆时针方向转动,驱动铰销C上的滚动轴承6在固定槽凸轮4的槽内运动,再通过连杆CD使推送杆(即滑块)2按预定规律作上下往复移动。
这种直动从杆类型的固定凸轮与连杆组合机构相当于连杆长度可变的曲柄滑块机构,曲柄为AB,滑块为推送杆,连杆为BD,在运动过程中连杆BD的长度是变化的。
图1 直动从动杆类型的固定凸轮和连杆组合的推送机构结构简图1-推送板2-推送杆3-导轨4-固定槽凸轮5-支座
6-滚动轴承7-导轨
图2 固定凸轮与连杆组合机构示意图
1-推料板 2-推料杆: 3-固定凸轮 4-滚子
图3 摆动从动杆类型的固定凸轮与连杆组合机构示意图图3所示是摆动从动杆型固定凸轮与连杆组合机构简图。
它相当于连杆长度可变的曲柄摇杆机构,原动件为曲柄AB,从动件为摇杆DE,连杆BD长是变化的,其值由杆件BC、CD 的长度和它们的夹角(由凸轮确定)决定。
以上两图所示推送机构,除了从动杆的运动形式不同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差别:前者是曲柄AB推着杆件BC运动,杆件BC承受压力;后者是曲柄AB拉着BC杆运动,杆件BC承受拉力。
这是两种不同的驱动方案。
当然,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可以在两种驱动方案中任意选择。
(二)基本参数
为研究方便,特规定:以曲柄回转中心A为坐标的原点,并作x、y轴。
对于直动从动
类型(见
图1所示),y 轴与从动杆的运动方向平行;对于摆动从动杆类型(见图3所示)y 轴与铰销D 的两个运动极限位置之连线D 0D 1平行。
考虑到曲柄有两种转向,又规定y 轴的正轴逆着曲柄转向旋转900
后所得轴为χ轴的正轴,于是,前者χ 轴的正轴向右,而手者则向左。
基本参数有:
e ——y 轴与D 0D 1线的间距,简称偏心距; h ——铰销D 至χ轴的最小距离; a ——曲柄AB 长; b 1、b 2——杆件BC 、CD 长; l ——摆动从动杆DE 长;
δ ——从动杆升程运动起始时刻的曲柄位置AB 0和y 轴负轴的夹角,δ=1800 -∠B 0AY 。
铰销B 和D 的距离用b 表示,b=BD ,它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用b max 、b min 表示。
固定凸轮与连杆组合机构的特点是,从动杆的运动可以象凸轮机构的从动杆那样实现停留和按照定规律(如余弦加速度)运动。
从动杆的行程、动停时间、运动速度由工艺要求预先给定。
这样,当参数c 、h 、α 、δ、l 确定后,每一运动时刻的b 值及b mas 、b min 值也随之确定。
显然,b 1、b 2应满足下式
⎭
⎬⎫
=-=+min 12max 21b b b b b b (5-1)
因此,应根据从动杆的运动规律和确定的c 、h 、α、δ、l 值,先计算出b max 、b min ,然后用下式求算b 1、b 2值:
⎪
⎭⎪⎬⎫
+=-=
)(21
b2)(21b1min max min max b b b b (5-2) (三)设计步聚 1、确定驱动方案
它对凸轮的压力角机构的传动效率影响较大。
应根据运动要求确定之。
用下列符号表示运动要求:
S m 、m ψ——分别为直动总行程和摆动总行程;
ϕ1——升程运动对应的曲柄转角;
2ϕ——最高位置停留对应的曲柄转角; 3ϕ——降程运动对应的曲柄转角;
4ϕ——最低位置停留对应的曲柄转角;
4321ϕϕϕϕ+++=3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