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程控交换中心软交换的组网方式分析
软交换技术在电力通信网的应用分析

软交换技术在电力通信网的应用分析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与网络的有效融合,我国电力通信网得到了迅猛发展。
软交换技术作为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它对增强通信网运行的安全区及可靠性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软交换技术在电力通信网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软交换技术;电力通信网;应用电网公司通过对软交换技术的充分运用,能够将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建立起来,这就是所谓的软交换网络。
现在电网电力系统通过对这个平台的有效利用,可以对数据、视频以及话音等各种各样的综合型业务进行承载,同时还可以将开放式的业务层标准接口提供出来,从而对新业务进行引进。
一、软交换技术的特征1.1业务生成接口具有开放性质软交换提供业务在将新的综合网络业务提供出来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应用服务器”与API来实现的。
除此之外,为了能够对现有的网络通信予以有效的兼顾,其还可以利用SCP配合从而将传统的智能业务提供出来。
1.2设备接入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软交换能够对很多的协议起到支持作用,从而能够有效的控制各种各样的接人设备。
而且其还可以对用户投资起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作用,并且将现有通信网络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1.3立足于策略的运行支持系统在保证支持系统运行的时候,软交换技术采用的立足于策略的的实现方式,相对于传统的系统而言,这种实现方式在调整以及干预网络特性的时候主要是按照一定的策略来完成的,能够具备集中、智能以及实时的特征。
二、软交换技术概述2.1网络软交换技术可以在网络之中对传统交换机功能进行离散式分布,作为一种功能实体,软交换技术可以将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等带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提供给软交换网络。
通常情况下,可以将软交换网络划分为业务层、控制层、媒体层以及传送层等内容,也就是可以从媒体层中将业务以及控制的提供分离出来。
2.2设备虽然新的网络结构具有相当的优势,然而旧有的传统网络却在短时间之内不会出现消失的情况。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融合以及互通新旧网络的问题也就产生了。
电力程控交换中心软交换组网设计

电力程控交换中心软交换组网设计赵明君;李明【期刊名称】《电子测试》【年(卷),期】2017(000)022【摘要】In recent years, China's power enterprises have achieved fruitful achievements, the power communication business has broken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program-controlled voice communication and other single business model, and gradually toward the direction of network integration. The traditional SPC switching technology can only provide voice service, and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diversified integrated servic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a 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hich can realize the management of telephone switching network. The study of broadband IP technology as the foundation, combined with the latest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n Softswitch system, support signaling control and media processing technology, constructs the power center of program-controlled exchange softswitch network system platform, to provide help for the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business.%近年来,我国的电力企业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成就,电力通信业务突破了传统程控语音通信等单一的业务模式,逐渐朝着网络融合方向发展.传统的程控交换技术仅能够提供语音通话服务,难以满足多样化综合业务需求,因此,必须探索新的能够实现对电话交换网管理的新型通信技术.此次研究将宽带IP技术作为基础,结合最新通信技术软交换系统,在信令控制及媒体处理技术支持下,构建了电力程控交换中心软交换组网系统平台,为企业生产及通信业务发展提供帮助.【总页数】2页(P93-94)【作者】赵明君;李明【作者单位】国网新疆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新疆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电力调度组网设计 [J], 李立新2.软交换组网设计浅析 [J], 胡小冬3.移动软交换中心的大本地网组网探讨 [J], 唐贞;徐剑炯4.浅谈内蒙古电力程控交换中心软交换的组网方式 [J], 李育红5.电力调度程控交换与软交换混合同组的实现方法 [J], 刘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软交换组网技术

浅谈软交换组网技术摘要:本文根据作者的多年工作经验,介绍了软交换组网技术要点与目标,说明了软交换的网络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关键词:软交换;组网;技术0 前言近几年来,随着软交换技术的发展,电力通信行业也开始进行软交换方面的设备应用,希望以此为突破口,提升整个网络通信交换业务的能力。
为了实现在同一个网络上同时提供语音、数据以及视频业务,即通信业务的融合,产生了软交换技术。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宽带及业务的要求也在迅速增长,为了向用户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现有业务和新增业务,提供给用户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提出了下一代网络的概念,且目前各大电信运营商已开始着手进行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实验。
软交换技术又是下一代通信网络解决方案中的焦点之一,已成为近年来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1 软交换技术特点和目标软交换的技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支持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异步传输模式(ATM)和网络协议(IP)协议等各种网络的可编程呼叫处理系统,提供认证与授权,防止非法用户或设备接入;(2)可运行在各种计算机和操作系统上,支持相应标准协议;(3)具有高效灵活性,可通过各种网关实现设备间的互通;(4)具有开放性,通过一个开放的和灵活的号码簿接口,便可以再利用智能网(IN)业务;(5)为第三方开发者创建下一代业务提供开放的应用编程接口(API);(6)具有先进的基于策略服务器的管理所有软件组件的特性。
根据国际转交换论坛(ISC)的定义,软交换是基于分组网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处理相分离的设备和系统。
因此,软交换的技术目标就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
2 软交换组网的网络结构软交换网络主要包括的设备有:软交换设备(SS)、中继媒体网关(TG)、信令网关(SG)、综合接入媒体网关(AG)、综合接入设备(IAD)、媒体服务器(MS)、边缘接入控制设备(BAC)等。
在电力通信网络中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分析

在电力通信网络中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分析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进入了信息化的新时代,日常生产生活中对网络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网络技术也越来越智能化、自动化。
软交换技术是电力通信网络中针对网络信息见得传输与转换的一种技术。
这一技术为统一网络智能化与不同介质网络的转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网络通信技术。
本文主要从软交换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通信系统组成以及分类分析、电力通信网络中软交换技术的实际应用三个方面对电力通信网络中软交换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电力通信网络;软交换技术;应用;分析随着网络在我国的不断普及,我国电力通信系统中软交换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地被完善。
这一技术拥有着高效、经济、环保的特点,它的广泛应用有利于电力通信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有利于信息的传输与管理,是目前电力通信网络处理业务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
1、软交换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1.1 接入层与功能嫉恶如仇是软交换系统的第一个结构层,接入层中主要包括有信令网关、无线接入网关、中继网关与用户接入网关。
接入层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实现网络终端和外部网络与核心网络之间的连接,已完成信息业务的收集和传递。
1.2 控制层与功能控制层属于软交换系统中的核心结构,主要功能是呼叫控制,即完成对网络相关交换资源的分配,电力系统的业务层中所需要的资源也是通过控制层来提供的。
控制层能够对多个媒体设备呼叫自建立到释放的整个过程进行控制。
1.3 业务层与功能业务层的主要功能是对网络业务进行建立、提供和执行,以及为实现智能网中的业务而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
业务层的主要组成包括有策略服务器、业务控制点、应用服务器与AAA服务器。
1.4 传送层与功能传送层的主要设备是ATM 交换机和IP路由器,这层的主要功能就是建立起有效的通道完成对语言以及视频信号的传输工作,并充分发挥媒体网关的功能以及作用。
传输层可以通过结构来实现分组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连接,即IP网络断电和SIP 客户终端、还可以是H.323 终端业务的连接与实现。
电力程控交换中心软交换组网设计研究

电力程控交换中心软交换组网设计研究摘要:近些年我国的电力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电力通信业务也实现了技术变革,为了能够探索一种新的能够实现对电话交换网关理的新型通信模式,本文将设计一套电力程控交换中心软交换组网平台,希望可以为相关企业的通信业务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电力程控;软交换;组网设计前言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全球通信结构实现了变革与发展,面对新的通信需求,传统的电信运营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未来工作需求,面对当前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企业必须要进一步优化传统的技术体系,从多角度入手,探索新的技术形式。
因此,对电力程控交换中心软件组网设计具有实践价值。
1.软交换组网体系研究软件换网络体系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电力程控交换中心的功能产生直接影响。
与传统技术相比,软交换网络体系具有独立的性质,且兼具呼叫控制与业务相分离的特性,是一种独立于网络的系统结构,对于相关业务的开展具有直接影响。
随着现代化网络技术的发展,软交换组网体系也处于变革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IP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交换将会成为其中的关键技术,不仅能够与诸多网络技术之间实现有效融合,能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化的技术服务,因此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目前,软交换网络系统采用了开放式的、统一的结构模式,主要包含了应用服务器、软交换机等网元结构。
电力程控交换系统在我国的得到大面积推广,目前在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后,已经成为用户语音通话的重要支持设备。
结合我国电力程控的相关管理规范,当装机容量大于75%之后需要做扩容处理,而在实际上,大部分的电力程控交换组网正处于超负荷状态,普遍设备容量已经达到了90%以上。
这种情况下,组网的扩容成本高、可扩容量严重不足,并且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大部分单位逐渐放弃了传统的程控交换体系,而是希望通过多种体系结构与系统的增值互联,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满足未来通信需求,且能够促进程控交换网的设计[1]。
从现有发展来看,虽然电力程控交换组网用户终端的智能化发展水平低,且现有的接入带宽已经无法适应未来通信需求。
电力程控交换中心软交换组网设计

电力程控交换中心软交换组网设计随着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我国的电力企业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成就,电力通信业务突破了传统程控语音通信等单一的业务模式,逐渐朝着网络融合方向发展。
传统的程控交换技术仅能够提供语音通话服务,难以满足多样化综合业务需求,因此,必须探索新的能够实现对电话交换网管理的新型通信技术。
此次研究将宽带IP技术作为基础,结合最新通信技术软交换系统,在信令控制及媒体处理技术支持下,构建了电力程控交换中心软交换组网系统平台,为企业生产及通信业务发展提供帮助。
标签:电力程控;交换中心;软交换;组网设计引言随着IPjishu的广泛使用和全球范围的电信体制改革,传统的电信运营的管制机制被不断打破。
网络的发展目标定位于满足用户的需求。
从整个用户需求的发展趋势看,用户的需求已由单一的语音业务发展为基于能够提供及语音、数据、图像与一体的多媒体综合业务。
1电网智能化的发展背景近年来,各国都在进行现代电网的发展方向研究,全球大部分国家普遍认为发展智能电网是现代电网的最好选择之一,因此各国不断将通信、信息等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达到发展现代电网的作用。
智能电网是在保证基本网架结构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不断融入通信、信息、自动化等技术而产生的现代电力网络。
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变革,我国更坚定的朝电网智能化演进方向前进,要求通信、信息等基础网络不断扩容升级以适应现代电网发展。
从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现状来看,我国电网还属于传统电网,业务类型比较单一,服务保障系统尚不完善,电网的协调调度、电能电量的传输以及用电设备的能耗控制等电网运营操作手段还处于智能化初级水平。
近几年,国家电网公司启动了技术标准体系制定、重点工程试验等一系列电网智能化科研工作,全国正大规模开展以电网智能化为核心技术的下一代电力电网建设工作。
本文主要针对电网智能化提出电力行业通信组网的设计与实现方案。
2电力程控交换中心软交换组网设计2.1连接方式长期以来,电力程控交换中心与软交换网络处于并存的状态,原有的程控交换中心所采用的交换机可以继续投入使用,用户可以在中继网关与软交换网络用户进行相互沟通与链接。
软交换网络组网方案分析

软交换网络组网方案分析拟制Prepared by 周岩 Date 日期 2004-11-4 评审人 Reviewed byDate 日期 yyyy-mm-dd 批准 Approved byDate 日期yyyy-mm-dd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Huawei-3Com Technologies Co., Ltd.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All rights reserved修订记录Revision Record目录1组网方案介绍 (4)1.1网络结构 (4)1.2设备说明 (6)1.2.1关于RS (6)1.2.2关于HLR (6)1.2.3关于BAC设备 (6)1.3解决的问题 (7)1.3.1关于SS可靠性 (8)1.3.2安全问题的解决 (8)1.3.3QoS问题的解决 (9)1.3.4防止非法业务旁路 (10)结束语 (10)图目录图1 软交换组网结构图 (5)软交换网络组网方案分析2004/07/22软交换概念自1997年首次提出,很快便得到了业界的广泛重视和认同。
几年中,在众多制造商和运营商的共同推动下,软交换产品逐步趋于成熟,功能日益丰富,性能逐渐稳定,标准化工作正稳步推进,软交换技术正走向市场。
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已有多家电信运营商积极开展了在软交换方面的实验和商用部署。
在北美,地方运营公司中有67%的运营商已经有软交换部署,有43%的长途交换运营商也部署了软交换系统。
在欧洲,运营商对软交换的发展和应用采用了比较谨慎的态度,但随着软交换技术的逐渐成熟,欧洲运营商也加快了软交换实施步伐;在亚太地区,香港、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的运营商在软交换应用领域走在前列。
2000年至今,中国的电信行业对软交换网络技术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中国卫通和中国移动都已全面启动对软交换的应用尝试及商用部署。
各运营商软交换网络的技术测试和实际商用证明软交换体系在功能和性能上已经基本成熟,目前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随着软交换网络对PSTN网络的逐步取代,系统应采用何种模式进行大规模组网·如何回避IP网用户的高度自主性,实现电信运营商对业务的可管理性·相对于封闭、使用专用系统的电路交换网,架构于IP网之上的软交换网络易受到外来的入侵,面临安全性的挑战。
软交换技术在电力通讯网络中的应用分析

软交换技术在电力通讯网络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电力通讯网络目前跟随着我国技术的推进及发展,不论是传统的技术设计、观念或是软交换技术理论体系等等,都已经渐渐变得更加完善,在这种情况下,软交换技术的出现能够帮助电力通讯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使得电子通讯网络能够更加符合我国目前的社会进程。
关键词:软交换技术;电力通讯网络;应用分析前言:软交换技术是近年来才逐渐出现的基本概念,由于电力通信网络发展的逐渐完善,软交换技术的出现能够反向促进电力通讯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如果想要软交换技术在电力通信网络中被应用的更好,就需要我们对软交换技术进行一定的分析。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软交换技术在电力通讯网络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软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况1.1软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软交换技术的概念的最早提出的国家是美国,由于美国的电子通讯技术都较为发达,因此随着对计算机网络、电子通讯技术等不断的研发之后,美国将软交换技术的概念进行了首次的提出,这种提出为之后的电子通讯技术带来了新的前景和应用。
当电子设备出现时,一般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互换是通过以太网来进行的,目前以太网络在市场中仍旧占有比较大比例的应用,但是由于时代对于科技、计算机发展的要求逐渐变高,以太网络渐渐已经不能够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最主要的原因是以太网络在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电子服务等都需要从物理层面进行,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子通信网络的发展,因此软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就能够弥补以太网络的缺点,即软交换技术在运营商与用户之间通过标准协议来进行,这样一来就能够很好的帮助电子通讯网络更快、更完善的建立。
1.2软交换技术组成以及基本功能由于软交换技术提出的时间稍微晚于以太网络,因此软交换技术在很多技术层面上虽然不够完善,但是已经有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软交换技术组成,软交换技术组成可以分为一下几个部分:软交换设备、接入设备、应用服务器、信令网关、中继和接入媒体网关。
这些部分共同组成了软交换技术,并且在使用时缺一不可,每一个组成部分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程控交换中心软交换的组网方式分析
摘要:在人们对业务需求的增长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方便灵活地提供各种业务的
技术之际,软交换应运而生。
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提供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本文首
先指出了电力程控交换的现状;简析了传统的PSTN网络组网方式;对现有的软
交换组网方式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位置服务器方案。
关键词:电力;程控交换;软交换;组网技术
引言:现如今,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就是以软交换组网方式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
很多的
电信生产商和运营商都陆续推出了自己的软交换产品和解决方案,建立了一些实验网,并已
将一小部分投入商用。
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对于我国这样庞大的网络的结构组织方式,不
知道应该选择基于软交换的全平面结构还是分区域性选路结构。
一、电力程控交换机的现状
目前,电力程控交换机是2002年投入运行的,其中交换模块局是1995年投运的,经过2002年改造后运行至今。
程控交换设备满足现有用户的语音通话的需求,按照技术规范要求
装机量达到75%就应该扩容,但现有设备容量已达到90%接近满配,扩容量较小,扩容所需
成本投入太大,而由于用户交换机向IP领域的渗透,许多传统的厂商将放弃过去的体系结构,转向支持基于服务器的各种体系结构和系统的增值互联,使通信产品在IP领域的广泛应用起
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PSTN用户的终端智能低,接入带宽窄,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速度。
随着网络和应用的发展,业务需求将朝着宽带多媒体方向发展,软交换网络能够提供各种业务及
用户的综合接入满足用户需求。
电力系统在应用与行政管理及电力调度管理的IP数据网络方面不断地在加大投资力度,
而基于电路交换的传统交换设备表现出了网络投资大,新业务提供周期长等缺点,鉴于前面
所述的软交换设备的功能及特点,所以,软交换设备是目前解决上述问题的较理想的设备。
二、传统的PSTN网络的组网方式
我国传统的PSTN网络采用分级汇接方式组网,其中C1级为大区中心(省间中心),实行
全互连组网;C2级为省中心,C3级为地区中心,C4为县以下中心或本地网,它们主要是逐
级汇接,并辅以一定数量的直达路由。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路由选择策略简单,交换机对用户
所拨的被叫号码进行分析,如果不是本局的用户则根据局向号码确定是否有直达路由,如果
没有就将呼叫信息转向上一级交换机处理,其缺点是在没有直达路由的情况下,路由中经过
的交换机太多,信令需要经过多级转发,占用系统资源多,接续时间长。
三、现有的软交换组网方式
(一):全平面互连方式
在NGN的发展初期,软交换设备和接入用户数量不多时。
可以采用全平面互连的组网方式。
这种方式下,各个软交换设备都是平等的,之间都有直达路由,都配置有其他软交换设
备的信息。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寻址时间短,只需要经过1次寻址就能找到被叫的所对应的软
交换设备,建立连接。
而且,当其中1个软交换设备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其他设备进行迂回,系统稳定性较高;其缺点是当接入用户数量增加,从而带来软交换设备增加以后,不仅
所需的直达路由的建立将会很复杂(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而且每个软交换设备存储的用户
地址信息非常庞大,日常维护很麻烦。
当1个用户的数据改变时,全网设备的用户数据都必
须同时修改,工作量非常大。
由此可以看出这种组网方式仅适合于网络规模很小时运用。
(二):分层路由方式
随着NGN的发展网络规模的扩大,接入用户数量的增加,可以考虑使用软交换设备分层
路由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软交换设备分为不同的等级,2级软交换设备仅存储本设备内的
用户信息,1级软交换设备存储各个2级软交换设备的信息,路由选择方式以静态路由选择
为主,当有用户发起呼叫时,其所在的软交换设备查找被叫地址信息,如果在还是本设备内
部的呼叫,则直接完成连接;如果是其他设备的用户,则向上一级软交换设备发出请求,通
过上级设备寻找对应的被叫地址信息,建立连接。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每个软交换设备只需存
储自己所管理用户的信息,维护方便;其缺点是不同设备用户间路由选择时间延长,并且对1级软交换设备的稳定性要求高。
为了保证可靠性,必须对其进行备份,采用负荷分担或热备份的方式工作。
(三):路由服务器方式
路由服务器方式需要在软交换设备之上,设置专门的路由服务器。
根据地域的不同,把NGN划分为若干个域,每个域内有若干软交换设备,配置1~2个路由服务器.每个软交换设备存储有本域内的地址信息。
当用户发起与同一个域的其他用户的呼叫时,直接由软交换设备控制网关完成连接;当呼叫其他域的用户时,软交换设备将呼叫请求转发给路由服务器。
路由服务器完成路由的选择后将路由信息返回软交换设备,软交换设备根据返回的路由完成连接。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减少软交换设备的负担,软交换设备的状态只需告诉所属的路由服务器,从而减少了网络中该类信息的数目;其缺点是当用户数目非常庞大时,路由器仍然需要分级,这样就违背了软交换网络是网络扁平化的初衷。
四、位置服务器方案
基于位置服务器PS的方案,需要在核心承载网上配置一定数量的位置服务器PS,每个位置服务器管理若干个软交换设备,位置服务器之间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建立专线直接连接,也可以不直接连接而通过IP地址互相访问。
位置服务器的具体数量根据网络规模确定。
根据IP网特点,NGN网络不同于传统的分层PSTN网络,局向等基本路由概念不再有任何意义。
网络中任意一个软交换设备都应能够直接定位对端设备,避免IP网中呼叫信令的逐跳处理转发,可通过集中设置的共享位置服务器实现。
位置服务器存储着它所管辖的软交换设备的地址信息,支持E164、IP地址、URL地址等路由信息,具有通过TRIP等协议互连及路由查询的功能。
当有用户发起呼叫时,软交换设备向所属的位置服务器发出请求。
位置服务器对被叫用户的地址信息(可以是电话号码或IP地址)进行分析,如果是本域内的呼叫则直接控制网关建立连接;如果不是本域内的呼叫则根据事先确定的路由直接定位到被叫的位置服务器,向对方发出呼叫请求。
如果被叫空闲,则由两端的位置服务器分别向软交换设备发送消息,控制两端的网关建立连接。
这种方案的优点在于充分考虑了NGN网络的扁平化特征,使用位置服务器进行域间呼叫的路由选择,避免了PSTN网络中分层过多带来的信令转发次数过多的问题。
同时由于位置服务器可以根据网络规模变化灵活配置,网更方便;另一方面,由于采用分散控制方式,当某一位置服务器出现故障不会影响其他用户正常使用,提高系统可靠性。
同时,这种方案要求核心承载网性能稳定,为了能提供电信级服务,对核心网的服务质量(QOS)要求高。
结语:以传统PSTN网络和现有的软交换网络组网方式的优缺点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位置服务器的方案,以为软交换组网的工程实践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育红.浅谈内蒙古电力程控交换中心软交换的组网方式[J].内蒙古科技与经
济,2012,(4):92.
[2]王三海,苏森.关于软交换组网方式的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2003,(12):10-11,14.
[3]刘帆.软交换在WCDMA网络中的组网方式讨论[J].中国电子商务,2011,(1):302,304.
[4]基于软交换技术的会议电视系统[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5,16(5):91-94.
[5]赏海燕.软交换核心网双路由中断业务保护方案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