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关于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救助的研究

关于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救助的研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农村地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这些老人大多数没有子女在身边照顾,生活状况十分困难。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和救助情况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
一、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1. 衣食住行十分困难。
农村空巢老人基本上没有收入来源,很难维持基本生活需求。
他们的粮食、衣物、住房等生活物资十分匮乏,很多人甚至连饱食都难以保障。
此外,他们往往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等高科技产品,社交渠道单一,出行往往也需要别人帮助。
2. 精神状态差。
由于长期孤独和缺乏社交,很多农村空巢老人出现了精神失常、忧郁抑郁等问题。
他们感到孤独无助,缺乏生活意义,精神压抑严重,甚至出现了自杀的风险。
3. 心理需求被忽视。
许多农村空巢老人,尤其是女性,需求被忽视,例如身体上的疾病以及心理问题。
他们需要的情感支持和陪伴在家庭和社区都很难得到。
此外,由于缺乏照顾,不少老人在家中孤立无援,发生意外的风险也很高。
二、救助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1. 优先考虑低保申请低保是政府向经济困难人员提供的最低保障标准。
农村空巢老人可以申请低保,政府提供的资助金额不一。
许多社会团体和个人也会捐赠一定数额的资金或物资,帮助空巢老人解决日常生活的困难。
2. 组织志愿者团队进行关爱活动由社会团体和志愿者组成的关爱团队可以定期去探访农村空巢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给予他们一些关心和陪伴,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志愿者团队还可以帮助老人进行日常护理,照看身体健康状况。
3. 倡导农村文化教育倡导农村文化教育,帮助农村空巢老人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
可以开办文化课程,例如太极与舞蹈,让空巢老人锻炼身体,且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同时,也可以加强公共信息的宣传和教育,并鼓励农村青年和社区居民去探访和关心空巢老人,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三、救助农村空巢老人的改善措施1. 加大农村老年人托养设施建设,为他们提供优良的生活和医疗条件。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范文6篇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范文6篇社会为了号召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注、关爱、帮助空巢老人,让他们安度晚年,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空巢老人调研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超多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
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XX年城市流动人口达2、67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
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都阳村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需求、医疗及社保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
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基本状况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北的红水河中游。
全县幅员面积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45、87万人,瑶族占21、95%,全县辖13乡3镇。
都阳镇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中部,距县城50公里,地处丘陵。
镇人民政府驻地在都阳村都阳街。
东接七百弄乡,北连北景乡,西邻岩滩镇、江南乡,南接百马乡、古河乡。
20XX年全镇总面积189平方千米,总人口24244人。
辖都阳、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满江、双福等7个村。
都阳镇耕地面积883公顷,其中水田443公顷,旱地440公顷,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等,农产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那里说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达40369人,占全县60周岁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数为17244人,女性人数为23125人。
镇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需求调查分析

镇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需求调查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农村,前往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
这导致了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他们的子女都在城市工作或生活,无法陪伴他们。
本文将对镇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需求进行调查分析。
一、生活状况调查为了了解镇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我们对某个农村地区的空巢老人进行了调查。
调查对象共计50人,年龄在60岁以上,子女都在城市工作或生活。
1. 生活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空巢老人居住在农村的老旧房屋中,房屋条件较差,存在漏雨、墙体开裂等问题。
同时,周边环境也不够整洁,缺乏绿化和公共设施。
2. 经济状况调查显示,大部分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较为困难。
他们的退休金收入较低,无法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
同时,由于子女在城市工作,他们也无法得到子女的经济支持。
3. 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普遍较差。
由于年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限制,他们容易患上各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同时,由于缺乏照顾和陪伴,他们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需求分析根据对镇村空巢老人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需求分析:1. 生活环境改善由于空巢老人居住的房屋条件较差,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老旧房屋的改造力度,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改善空巢老人的居住环境。
同时,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提高农村的整体环境质量。
2. 经济支持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较为困难,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空巢老人的经济支持力度。
可以通过提高退休金标准、发放补贴等方式,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水平。
同时,可以鼓励和支持空巢老人参与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和创业支持。
3. 健康照顾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需要得到关注和照顾。
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空巢老人的医疗保障力度,提供免费或低价的医疗服务。
同时,可以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对空巢老人进行健康检查和健康指导,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4. 心理关怀空巢老人由于缺乏照顾和陪伴,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报告对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报告对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的调查与思考第一篇:报告对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的调查与思考对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的调查与思考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正成为一个日益庞大的特殊群体,为了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况及其带来的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南充调查队对南部、仪陇、阆中三个劳务输出大县六个村的150户空巢老人户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显示:目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对农村“空巢老人”日益增多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愈显愈突出的现象尚未引起足够的关心和重视。
一、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调查资料显示:6个村共有农户1689户,总人口5951人,年龄在60岁以上的829人,占总人口的13.93%,子女不在家的老人达501人,占60岁以上老人的60.43%,其中被调查的150户农户中有老人235个,他们的生存状况令人十分担忧。
1、劳动强度大。
据调查资料显示,在235个老人中,除24个空巢老人因年龄特别大、行动不方便外,其余211人都得从事耕作、照看孙子和料理家务。
平均一个老年人要种1.1亩地、管教1个小孩、养3只家禽和1头猪;二个老人种地最多的达4.5亩、管教小孩最多的达4人,参加劳动年龄最大的老人达81岁。
2、生活简朴,质量差。
据调查资料显示,由于收入少加上时间紧,要想吃好点穿好点也难实现,70.5%的老人吃穿都非常简单,只能求吃饱穿暖,特别是在农忙季节,饱一顿饿一顿是常事。
1、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绝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都有儿女,他们既不能享受农村低保扶持,也不能享受民政救济,又没有社会养老保险,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的补贴。
而种地收入也很微薄,据调查,83.5%的老人人均种养业收入在1000元以下;加上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子女在外务工压力的增大,一般情况下子女只有春节和老人过生日时才寄带200-500元给老人用,即使另外寄了钱也主要是子女教育和应急用,平时86.7%的子女不会主动给老人寄钱寄物,他们认为只要父母没冻着、没饿着就是自已尽孝的最高标准了。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研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一、调研背景农村空巢老人是指那些子女长期在外工作或定居,身边无人照料的老年人。
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经济收入低、生活照料不足、精神慰藉缺失等。
关注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对于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在多个农村地区发放了问卷,并对部分空巢老人进行了深入访谈,同时对他们的生活环境进行了实地观察。
三、农村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1、年龄分布农村空巢老人大多在 65 岁以上,其中 70 岁以上的占比较高。
2、性别比例男女比例基本均衡。
3、健康状况多数空巢老人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
部分老人身体残疾,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四、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1、收入来源大部分空巢老人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地、养老金和子女的赡养费。
然而,种地收入微薄,养老金水平较低,子女的赡养费也往往难以按时足额支付。
2、消费水平由于收入有限,空巢老人的消费水平普遍较低。
他们在食品、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占比较大,而在娱乐、文化等方面的消费几乎为零。
五、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情况1、日常生活照料多数空巢老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自己照顾自己,如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
对于身体残疾或患病的老人来说,这些日常活动变得十分困难。
2、医疗照料农村医疗条件相对较差,空巢老人看病就医不方便。
而且,他们往往因为经济原因无法及时接受治疗,导致病情加重。
1、情感孤独子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缺乏亲情的陪伴和关爱,内心感到孤独和寂寞。
2、社交活动匮乏农村文化娱乐设施较少,空巢老人的社交活动非常有限,精神生活单调。
七、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1、经济困难收入低、消费高,导致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难以提高。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4篇)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4篇)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篇1】一、引言1、调查背景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
了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帮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经验做法,研究探讨对策办法,加强城镇空巢家庭艰巨老年人的帮扶工作,给上级党委研究老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2、调查目的透析空巢老人问题以及解决方法4、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
二、正文(一)空巢老人生活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对空巢老人问题进行了数据统计,下面分析。
据市统计局城调队统计,城市居民家庭中空巢老人家庭已占到54.0%。
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正成为一个需要迫切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
今年,天津市老龄办组织开展了对空巢老人家庭的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的抽样调查,昨天,调查报告正式发布。
老人们通过填写调查问卷,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健康医疗情况、住房情况、生活照料情况、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养老意愿和需求等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32.4%的空巢老人独自居住;87.1%的空巢老人有退休金;1.8%的空巢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以上的数据来自天津市老龄办最新发布的《天津市空巢老人家庭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调查报告》。
此次调查涉及了有关空巢老人生活的诸多方面,从具体的数字可以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
1、居住方式独自一人居住的有389人,占32.4%;老夫妇俩共同居住的有811人,占67.6%。
女性空巢老人中独居的比例远高于男性。
2、婚姻状况已婚有配偶的有817位,占68.1%;未婚的有12位,占1.0%;丧偶的有356位,占29.7%;离婚的有15位,占1.3%。
1190位空巢老人(有10个空填)中,无子女的老人有35位,而子女最多的有9个,平均有子女2.75个。
3、收入情况有1045位老人有退休金,占87.1%,每月平均退休金为1649.95元;有30位老人在继续从事有收入的工作,有11位老人享受过社会救助,有192位老人接受过子女(包括孙子女和亲属)的经济帮助,有23位老人有其他一些收入。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篇一: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关系深刻变化,农村空巢家庭现象日益明显,农村空巢家庭老人大量出现。
由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空巢老人生活、养老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
如何让空巢老人安度晚年、幸福生活是基层党委践行科学发展、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
为进一步摸清空巢老人的当前生活状况,我街道关工委就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XX街道现有人口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7256人,占总人口数的%经调查,我街道有空巢老人(无子女、子女外出打工或与子女分居单独居住的老人)约3600余人,超过老年人数的一半以上,其基本情况从生活上看,依靠农业生产自给占%依靠子女赡养占%有五保供养户(国家提供五保供养)占%;主要靠低保金维持生活占%从自理能力上看,吃、住、行等基本能够自理占%生活自理能力差,需要邻里或集体帮助才能解决用水、用柴、就医、出行等问题,占%日常生活需要子女或保姆护理,占%生活自理能力差且无人照顾,占%从生活方式上看,愿意与子女一起居住的占%位居首位;愿意独自居住占%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占%二、空巢老人主要困难及原因分析(一)经济收入有限,生活水平不高。
空巢老人经济主要子女打工供给,标准不高且缺乏稳定性;大多空巢老人无法从事农业产业化生产,农业收入十分有限,仅能够保证蔬菜、粮食等自给;农村养老、五保等供给额度不高,按照目前的消费水准,仅能够解决温饱,生活十分困苦。
如我街道,只有15%勺空巢老人人年收入在4000元以上;40%的空巢老人年收入不到农民人均纯收入一半,低于20XX元,无法改善居住、出行等生活条件;45%的空巢老人年收入在700元以下,生活十分艰辛。
(二)健康保障不力,身体状况较差。
由于农村医疗条件不便、水平不高,农村老年人普遍有“拖”病心理。
空巢老人受身体条件、家庭条件及经济条件的制约,加上当前农村就医个人负担费用仍然较高,多数老人患病后选择简单药物治疗,不愿外出就医根治,忍受生命威胁和疾病痛苦,常年患病的比率非常高。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空巢老人是指子女外出打工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父母长期在家独自生活的老人群体。
他们往往面临着生活无人照料、身体健康问题、心理孤独等困境。
目前,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面临以下现状:
1. 生活无人照料:子女外出工作,无法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导致饮食、照顾卫生等方面存在困难。
2. 身体健康问题:年迈的老人由于缺乏照料和关爱,容易导致健康问题的出现。
疾病的发现和治疗也困难,给老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3. 心理孤独:长期独处的空巢老人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缺乏交流和陪伴,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面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政府关注和支持: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关注,增加相关补贴和福利政策,提供更多的养老服务。
2. 社会关爱与帮助网络:社会各界应组织志愿者团队,关注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情况,开展定期探访、陪伴和帮助活动,减轻他们的孤独感。
3. 家庭关爱:子女应该积极履行照顾父母的责任,尽可能在周
末或假期回家陪伴长辈。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视频通话等,与老人保持更密切的联系。
4. 兴办老年活动中心:政府或相关机构可以在农村地区兴办老年活动中心,提供娱乐、交流和康复等服务,增加老人的社交活动和交流机会。
5. 加强医疗保健体系:健全农村医疗保健体系,增加老人看病的便利性和质量。
鼓励医生定期到农村提供基础医疗服务,加强老年病的预防和治疗。
总的来说,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面临较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
通过政策倡导、社会关爱和家庭陪伴等方式,可以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调查及对策
研究
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石柱县临溪镇为例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务工。
然而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工的父母亲都上了年纪,她们不但要从事一些农业生产,还需要照顾孙辈,各种问题十分突出。
于是在中国广大农村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新的群体——农村空巢老人。
在本次调研中,针对“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这一社会问题,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以社会调查、文献调查所取得的实证材料为依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剖析、论证与诠释,以探索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改进其生活现状。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对策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nese economy has achieved great development. And more and more farmers go to city to work,but their parents are old.These old man have to do their work alone ,and must to take care of their grandson.It is difficult for them to stand these.So there is a new group,the Rural Empty Nester.
In this research,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ural Empty Nester’s life this social problem, follow the discovery problem, analysis problem, research ideas to solve the problem, material to social investigation, literature survey made the empirical basis, analysis, demonstr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o explor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of Rural Empty Nester improve their living status.
Key words:Empty Nester; Present situation of liv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一、绪论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而且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
农民工进城务工后,在广大农村几乎就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于是一个新的群体又出现了——农村空巢老人。
农村空巢老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农村空巢老人的规模保守估计已经达到1800人次以上,这个数字还将呈上升趋势[1]。
然而相当多的农村留守老人在心理上、物质上都有问题,因此,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大问题,这不但仅是让农村空巢老人从心理上和物质上得到更多改
进,更是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提供了保障。
虽然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可是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据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经济、精神文化、社会保障支持方面存在诸多突出的问题[2]。
为深入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我于春节前后在重庆石柱县临溪镇各村组进行了此课题调研,希望能用自己调查得到的真实数据得出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从而为更好的改进她们的各方面现状及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
在本次调研中,针对“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这一社会问题,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以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为研究方法,经过所取得的资料、数据为依据,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剖析、论证与诠释,以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探索解决和改进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的对策。
二、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成因
当前,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界定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学者们往往根据自己的研究对空巢老人进行界定[3]。
这里将农村空巢老人界定为年龄在55-60 周岁及以上,子女长期在外求学、务工和定居的农村老年人,或者是子女虽然与自己居住在同一村落,但不
共同生活的农村老年人。
据相关数据表明中国农村空巢老人大约有1800万人以上,其生活现状早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社会各界及政府部门也想过一些办法来解决和改进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的方法。
如政府加大农业补贴鼓励农民在乡从事农业生产,这样一来老人有儿女陪在身边也就避免了成为空巢老人,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还是更加倾向于进城务工。
农村空巢老人是农民工的父母,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与农民工问题联系十分紧密,更加确切的说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是农民工问题派生出来的。
因此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工问题。
农村空巢老人大多是农民工的父母,她们为何要丢下父母背井离乡进城务工。
其原因是农民面对着相当大的经济压力,只有进城务工才能满足其物质需求。
因此要研究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就必须不能撇开农民工问题不论。
农民工指拥有农业户口、被人雇佣去从事非农活动的农村人口。
中国农民工数量庞大,占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的49.5%,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41.8%[4]。
因此如此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当她们进城务工时就无暇顾及其父母的生活,相应的农村空巢老人就产生了。
然而还有一些农村青壮年因为工作、学习、经商等原因没有与其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一部分老人加上子女进城务工的老人就组成了农村空巢老人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