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近现代经济结构的变革

合集下载

专题九近代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变迁

专题九近代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变迁

影 响 为抗日战争胜利 奠定物质基础
②“国民经济建设 运动”的推动
①战火破坏 ②日本掠夺 (沦陷区) ③官僚资本 膨胀(国统区) ①战火破坏 ②美国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 ④国民政府增加 苛捐杂税,通货 膨胀
19371945
上海、华北、重庆
民族工业遭受打击 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19451949
工厂、矿山、店铺
解析 答案
解析
中国茶产业发展兴盛只反映了现象,没有反映其本质,故 A 项
错误;
从数据来看茶叶出口量不断增加,再结合1840~1886年的时代背景很容
易得出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正确;
中国传统产业在世界占有优势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
D选项是现象不是本质,故D项错误。
2.(2018· 广安、遂宁、内江、眉山三模)下表为1865~1871年广州生丝出
纷纷倒闭
民族工业陷 入绝境
课堂延伸
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有利因素:
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③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④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课堂延伸
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不利因素:
①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②战争不断,政局不稳 ③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堂延伸
3、影响
①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
②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条件(市场、劳动力、原料等)
考点一
近代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9世纪中期) 1、原因:
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直接原因) 前提条件: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
2、表现: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2021/9/10
专题整合
核心考点
考向聚焦
11
限时规范训练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
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
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
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
核心考点
考向聚焦
15
限时规范训练
考查角度:从考查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化进程中地位的角度思考问题
【示范4】
材料

(2010·浙江文综,38)(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请回答: 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2021/9/10
专题整合
核心考点
考向聚焦
14
限时规范训练
考查角度:从考查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化进程中作用的角度思考问题

【示范3】 (2011·山东文综,11)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
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 )。
行业
机器 矿冶业

A.2 数量(家B.) 31 72 C.373
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
不无堕落。
——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
2021/9/10
专题整合
(民国二12
限时规范训练
请回答: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解析 回答本题,首先应明确观点是什么,然后进行合理论证。 答案 略。 提示:要从自然经济解体、近代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对传统社会的冲击和 工业文明的传播论证。注意题目的要求。

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精)

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精)

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知识梳理】 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演变 阶段特征 形式 关系 成因 鸦片战争爆发到洋务运动兴起 开始出现半殖民地特征 封建自然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自然经济对外资经济抗拒力 外资经济对自然经济起瓦解作用 两次鸦片战争 部分主权丧失早期资本输出洋务运动兴起 到大革命失败 封建经济为主 四种经济形式并存 愈来愈深的半殖半封性 封建自然经济 外资经济洋务经济民资经济 洋务经济抵制外资经济诱导民资经济瓦解自然经济洋务运动兴起外资经济刺激 土地革命战争开始 到新中国成立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占统治地位 五种经济形式并存 官僚资本主义 封建自然经济 民族资本经济 外国资本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官僚资本是国民政府反动统治经济基础新民主主义经济是红色政权壮大和民主革命胜利的物质基础 南京政府建立 四大家族形成 国共对峙局面形成中共在苏区敌后区解放区措施 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的新五种经济形式并存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官僚资本以没收方式转化国营经济 民族资本和平赎买方式转变为国营经济 土改进行形成大量个体小农经济 合作化运动产生合作社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改造民族资本而形成三大改造完成 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单一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集体经济 片面追求公有化的规模与程度,主观认为公有化规模愈大就愈能促进产生力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 到中国十四大召开 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国营经济集体经济 私营经济个体经济 合资企业独资企业 吸取建国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工作重心伟大转移,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二、中国社会各种经济成分的演变:1.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走向瓦解,但仍占主导地位;建国后日趋消亡(1952年土改)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壮大;由发展到消亡①19世纪40年代在东南五口通商地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近现代经济史

近现代经济史
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1956—58农业高级合作社—(1958—78人民公社) 中国现代(三)1978——现在改革开放新时期
所有制体制改革: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
二、国有企业的改革:
1、中心环节:
2、三个阶段:
增强企业活力
(1)试点阶段:扩大企业自主权、综合配套改革、厂长负责制 (2)全面展开:1984年。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 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 控的管理体制。 所有制体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 经济并存。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21世纪 初)
思考:1985—1989、1992—1997年代、21世纪初 我国经济出现三个发展高潮的原因是什么?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对开放三大步是什么?
新中国产业结构:
改革开放前30年:(情况、原因是什么?)
第一产业:农业占主要地位
第二产业:工业迅速发展,尤其是重工业发展较快 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较慢(绝大部分是国营和集体) 改革开放后30年: (情况、原因、影响) 1、农业所占比重逐渐减小(农业迅速发展、粮棉世界第一)
(5)西欧开始崛起。人类的视野大大开阔了,对世界
的认识开始改变。
“价格革命”的影响:
1、物价飞涨。对封建贵族、贫民、早期资本家产生重大影响。 2、理顺了一个价格。即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的价格体 系,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削弱了两个国家。先是壮大了西、葡两国,后因它把财富 购买奢侈品大肆挥霍而削弱。它的财富没有转化为资本。(政、 经、文) 4、壮大了三个国家的实力:
社会结构的变化:即出现新阶级新阶层(原因和影响)
春秋战国:

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民族工业的特点 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两面性: 革命性 妥协性 ( 软弱性 )
双重
压迫
革命性
依赖外国技术
寻求官僚庇护
妥协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蒸汽机
鸦片战争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上海码头外国船只卸货情景
二、洋务运动 1、背景:
19 世 纪 英法联军 50-60 年 代 的 中 国 形 势 太 平 天 国
内忧外患
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 1、出现(时间、原因)
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
原因:①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企业的刺激 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主要特征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
水来你浇园。 ——黄梅戏《天仙配》
小农经济的主要特征
小 农 经 济
耕织结合
自给自足
家庭单位
2、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3、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①手工业者破产—耕织分离 ②农副产品商品化,并大量出口—减少自给成分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的转变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的转变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变动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西方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一般是先用武力开道,通过发动侵略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从中攫取大量的政治、经济特权,之后再凭借取得的特权,在中国倾销商品或进行投资。

2)表现(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出现。

(3)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3)影响破坏了中国的经济主权,使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客观上传授西方先进的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冲击了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的进程。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1、小农经济开始解体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入鸦片战争后,列强从与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中获取了许多政治经济特权。

英美等国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但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19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的商品凭借低关税等特权,以低廉的价格大量的涌向中国市场2)过程:①鸦片战争前,自然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②鸦片战争后,洋纱输入,取代土纱,是家庭棉纺织业“纺”“织”分离;后来,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的“耕”“织”分离。

破产的手工业者沦为过剩的劳动力,未破产的手工业者靠买洋纱织布,都以不属于自然经济的范畴3)影响: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2、商品经济的发展鸦片战争后丝、荼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3、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第一、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原料和商品生产与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相联系,中国的出口贸易多被外商操纵,并服从于外国资本的需要,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第二、促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经济成分,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相继诞生。

中国近现代经济结构的特征及其演变

中国近现代经济结构的特征及其演变

中国近现代经济结构的特征及其演变一,中国近现代史上几种经济成分演变过程1.封建自然经济特点:(1)表现为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2)具有分散性、封闭性和保守性、是和商品经济相对立的经济形态。

(3)是晚清及北洋军阀统治的经济基础。

演变过程:(1)开始解体: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东南沿海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2)进一步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获得更多的特权,商品输出规模扩大,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自然经济解体已由沿海扩展到内地,中国日益沦为西方原料产地及商品销售市场。

(3)加剧解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列强资本输出的加剧,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4)走向衰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运动,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1953—1956年进行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封建自然经济消亡.2.洋务经济特点:清政府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和官僚管理运营,使其具有封建性;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附,使其具有买办性;采用机器生产,民用企业面向市场,又使其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标志,一开设就以垄断面目出现,又呈现出有别于资要主义发展规律的特殊性。

是中国早期的官僚资本主义。

兴衰过程:(1)19世纪60年代,为镇压人民革命运动,抵御外侮,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内部的一些地方实力派开创军事工业。

以曾国藩1861年创办安庆军械所为标志,洋务企业兴起,其管理以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式为主。

(2)19世纪70年代,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和运输在困难,洋务运动又采取多种形式创办大批民用工业,明显具有资本主义色彩。

(3)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和抵制列强在资本输出,放宽民间设厂限制,实际上把洋务企业放到与民族企业同等的地位,洋务企业垄断地位丧失,这宣告了洋务运动在破产。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必修二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课标解读】1、课标阐述: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2、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课标领会:1、要求学生掌握的主干知识如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初步发展的原因等。

2、对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要求学生要会概述,科学归纳后,学生识记。

3、洋务运动、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工业发展历程是近年来各地高考命题的重点,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高度重视本节课的内容。

【本课分析】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列强开始进行殖民扩张,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资本和广阔的市场,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使资本主义对自然资源和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地大物博的中国成为他们的目标,列强的入侵使中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等方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本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和地位。

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的基础知识洋务运动的口号、代表人物及兴办的近代军用和民用企业;民族工业出现和初步发展的概况;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艰难发展。

2、理解与运用①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洋务企业的影响。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与初步发展的原因。

③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专制势力的关系及形成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阅读材料,让学生理解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及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步履维艰的原因。

以培养学生在阅读和分析史料过程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②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生、合作探究,在探究中掌握历史基本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②通过对时代背景的分析,深刻体会一些洋务派代表人物和中国实业家的爱国思想和探索精神。

③通过近代工业的起步和早期发展的艰难历程,在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重点:洋务运动的特点及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创(农民阶 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民 族资产阶级产生较晚)
先有重工业再有轻工业,先有 军事工业再有民用工业。(清 政府面临内忧外患) 基本依靠国家力量,以官办军 事工业为起点,随着社会条件 的成熟出现民用企业
起步 一般由轻工业开始,继 方式 而发展重工业,在民用 工业的基础上发展军事 工业。 社会 一般民间自发创办近代 基础 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 竞争发展到资本主义。
•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 (2)地区 结构 协调;地区分布不平衡 (3)力量 •起步由地主阶级领导
•夹缝中求生存,受帝 •官封压迫
(4)发展历程
(5)地位
五、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1927 1937 1946 1949
建立
膨胀
强化
结束
官僚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是国家垄 性质: 断资本和买办资本的结合体,与外国资 本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 地位:
专题五
中国近代经济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革 (1840——1949)
政治民主化
起步阶段:洋务运动 曲折发展:民族资本 主义发展 腾飞阶段:中共对经济 近代化的探索
近 代 化
经济工业化
思想理性化 生活文明化
专题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考纲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 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课标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 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 史背景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 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 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 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所
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B.形成了近代企业管理模式
C.引进了近代的生产技术 D.阻止了外国工业品的倾销
C
四、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资 本 总 额
短暂春天
新生 产 生 1850 1860
1895 1918
1936
1949
1956
年代
1.画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图,并分析各阶段上升或下降的原因 及影响
产生: 列强入侵,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诱导;外资企业刺
早期维新

初步发展: 清政策放宽;实业救国;帝义资本输出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新旧民主革 命转变
短暂春天: 一战(放松);提倡国货;辛亥革命;群众爱国斗争 较快发展: 统一;改革(货币、关税) 日益萎缩:
【教材知识回顾】
有人认为“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 在客观上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个机 遇”,下列表述中能够佐证该结论的是 A.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有利于民族资 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B.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有利于扶植民族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资本主义的侵略能够激起全民族的凝聚力 和爱国情感 D.有利于中国的对外开放 A
佛冈县第一中学 李思球 2012-2-27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 折发展
【时空定位】
太 三 平 元 天 里 国 抗 运 英 动 1840 1856 国 义 反 中 国 共 黄 割戊 和 辛 五 共 民 十 抗 解 海 台戌 团 亥 四 的 大 年 日 放 海 斗变 运 革 运 成 革 对 战 战 战 争法 动 命 动 立 命 峙 争 争 1894 1900 1911 1919 1927 1937 19451946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产 生 甲民 维 午族 新 中资 思 日本 想 战初 争步 发 展 八 民民 国 主族 联 革工 军 命业 思短 想暂 春 天 新 文 化 运 动 马 义 思 想 的 传 播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官) 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 (民)
1949
新中国成立 个体经济 (民) 之初 小农经济 (自) 1956 合作经济
新民主主义社 会经济结构
三大改造完成后:单一公有制经济、计划经济体制 1978 国有经济(公有制经济) 改革开放后 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 1992 中共十四大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方 民族资本主义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提 面 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也为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 级条件 思想方 民族资本主义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 面 想,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 供了社会条件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
(1)产生 •直接吸收外来成果、缺少必 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少 小弱),首先从轻工业开始
帝国主义;官僚资本;;战乱环境 三大改造
向社会主义过渡
濒临破产: 美国独占;内战破坏;官僚资本 重获新生:
2.概括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的因素 三座大山
1.政治方面: 2.经济方面:
推 3.思想方面: 动 自身条件 解放思 想 科技人才 政府政策
封建主义不愿走, 帝国主义不让走, 资产阶级想走没走成。
冲击 压制 反抗
官僚资本主义
二【外资经济的兴衰过程】 •兴起: •控制经济命脉:
•日本独占中国:
19C40
19C末20C初
“一战”期间 1922华盛顿会议后
•共同支配中国:
• 美国独占中国: •归宿:
1945抗战胜利后
1949新中国成立后被政 府接收成为国营经济
二、外资经济的影响
1.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促使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造成中国农民、手工业者大 量破产贫困,因而具有“破坏”作用。中国的农 副土特产品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益商 品化,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瓦 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条件;也带来 先进的技术和观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代中国 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客观上促进了 中国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 作用
3.政治上 (1)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促使 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和无产阶级成长。 (2)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中国近代 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后来改为外务部, 位居六部之上,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3)洋务运动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创造了条件。教育上设 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 留学生,加快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消极作用: 1)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结果: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3.指导思想(宗旨):
“中体西用”
4.目的: 通过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一场自救运动。 6.人物: 中央: 奕訢
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7.主要实践活动(内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1)积极意义: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②培养了一批科技外交人才。 ③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④加速了封建经济的瓦解 ⑤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⑥提出“中体西用”思想,冲击了“礼仪至上”的传统伦理 思想的权威地位,是思想界的一大进步。
三、洋务经济
1895 失败 兴起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的第一步。洋务派重要代表盛 宣怀认为,“中国根本之学不必更动,只要练兵、理财、 育才三事┅┅┅┅实力举办, 此即足食足兵之道。”
1861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回答:
1、概括洋务运动的重要活动。
经济:创办民用工业 教育:创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 军事:创办军事工业、建立近代海军、海军衙门 2、为什么说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一、 自然经济
1840 开始 瓦解
1952 废除封建 经济
1956 消灭
外国资本主义
压制 反抗 妥协 冲击 勾 结
冲击
自然经济 (主导)
民族资本主义
妥协
五种经济在近代化中作用 • A小农经济:阻碍作用 • B洋务经济:双重作用 • C外资经济:双重作用 • D民资经济:中国希望 • E官僚经济:阻碍作用
阻 碍
认识
4.文化方面:
5.外交方面:
1、地主 阶级和资 产阶级都 不能领导 实现近代 化。 2、只有 完成反帝 反封建任 务,才能 实现近代 化。
6.社会环境:
与国际接 轨 政局.战争. 社会秩序(提倡国货)
四、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 的地位和作用 经济方 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推 面 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进步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前:
自然经济
1840
鸦片战 争后
外资经济
洋务经济
民资经济
新义经济
1949
官资经济
半殖 民地 半封 建经 济结 构
时空定位
中国近现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自然经济、 外资经济 1840 洋务经济、民资经济、 半殖民地半封 鸦片战争后 建经济结构 官资经济 新义经济
自第 鸦外 新 然二 片国 思 经次 战资 潮 争本 济鸦 萌 主 开片 发 义始 战 入解 争 侵体
洋 洋 务 务 企 思 业 想 的 出 现
官 新民 僚 三族 资 民工 本 主业 主 义曲 义 折 产 发 生 展
日 本 全 面 侵 华
毛 泽 东 思 想
邓 小 平 理 论
时空定位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升华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模式 生产资 以公有制为主体 料所有 多种所有制成份并存 制 斯大林模式 西方模式
生产资料 公有制
优先发展 重工业 集体化农庄 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
生产资料 私有制
先轻工业
工业化 农、轻、重协调发展 道路
农业制 度 经济体 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