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七单元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19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学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新人教版必修共41页文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学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 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 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
折发展新人教版必修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高效整合课件 北师大

资本原始积累不充分,民族资本 资本状况 经过较长时间的资本原始积累
严重不足
从轻工纺织业开始,再发展重工 从发展重工业开始,轻工业是辅
发展顺序
业
助
发展较快,工业革命后实现近代 发展状况
化
曲折缓慢,未占据主导地位
(对应学生用书第 135 页) 一、计量史学,定量分析[史学方法] [方法阐释]
计量史学就是运用自然科学中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让史学趋于 精确。主要类型包括:历史统计法和历史模拟分析法。计量史学的适用范围:适用 有量或数量概念的历史分析,只是从数量关系上帮助揭示事物的性质;适用于对存 在某种依赖关系的历史现象的研究;适用于对某些历史结构的分析;适用于对历史 变化、发展及运用规律的分析。定量分析主要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定性分析主要 研究事物的性质,传统史学实际上就是运用定性的方法。因此,计量史学出现的本 身就是对传统史学的否定。
(2)社会习俗的变化 ①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②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 制度。 ③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 ④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⑤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⑥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农村坚若 磐石地沿袭下来。
[运用点拨] 1.解答计量史学类题目应注意三点 (1)两头看,项间比 两头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格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意 时间、地点等。看尾——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项间比:按 表中所给信息找备选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含义。 (2)察变化、译文字: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译成文字信息。
近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9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9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9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9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9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窃以为此其间不如变通办理,易女工而为男工。
夫织布、纺纱、轧花等事,虽似乎近乎妇人女子之事,其实仍是工作,机器或稍笨重,一有脱落等情,妇女即束手无策,仍须借力于男工。
而所做之工妇女能之,男子岂有不能为之理?计不如以男易女。
”材料反映了()A.对妇女的关心与尊重B.传统封建观念影响妇女就业C.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完全解体D.妇女不能适应机器生产的要求解析:A项与材料“所做之工妇女能之,男子岂有不能为之理?计不如以男易女”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所做之工妇女能之,男子岂有不能为之理?计不如以男易女”可知,男女不平等的封建观念影响妇女就业,故B项正确;C项“完全解体”错误,故排除C项;据材料“机器或稍笨重,一有脱落等情,妇女即束手无策,仍须借力于男工”可知,D项“不能适应”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
答案:B2.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任何人把1912—1949年的中华民国与在它之前的晚清时期及在它之后的人民共和国作比较,都将被外国人这些年里影响中国人生活甚至参与中国人生活的程度所打动。
第19讲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9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在研究课上,同学们搜集了以下图片,该研究课的主题不可能是( )A.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因素B.工业革命与中国近代化C.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革D.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新的经济因素2.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②农村商品开始流通到城市市场③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始出现④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3.(2011年广东深圳一模文综)“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1860年是个很重要的时间点”。
以下史实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B.《资政新篇》的颁布C.洋务运动的兴起 D.“西学东渐”的开始4.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和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相同点是( )A.都是私人投资兴办的B.都是为适应军事工业需要而兴办的C.管理上封建性极强D.都受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5.对“中国近代工业”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B.中国近代工业从一开始就受到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C.中国近代工业以重工业为主D.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彻底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6.下表为中国19世纪中后期一家新式学校的招生简章节选。
据此判断学生毕业后的合理分配可能性最小的是到( )C.湘军担任陆军营官 D.北洋海军担任管带7.(2011年广东六校联考)某学校历史探究小组找到下列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立的主题中,最恰当的是(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B.中国工业化的曲折发展历程C.民族资产阶级探索强国之路D.中国军事工业的产生和发展8.(2011年北京朝阳区期中)“1902~1910年的九年中,共设立创办资本在一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604家,创办资本额共134 517千元,家数占清朝工矿企业设立总家数的63.1%,投资额占65.4%。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问题3:试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 国近代史上的历史地位以及对近代中国历史和 社会的发展产生的重大作用。
材料1:“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一为
“分洋商之利。”
材料2:“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 与工业企业、新式海军等事业的需要相适应,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材料3:“在文化交流、商务往来、科学 技术上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洋务运动史》
(二)洋务运动
◆ 影响 1、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 想以此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也是不可能 实现的。将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植根于腐朽落 后的封建制度上必然失败。 2、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 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的产生和发展。 3、中国工业近代化开始起步;对外国经济 侵略起到一定抵制作用。 4、加速了中国封建经济的瓦解。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 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 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 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 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 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 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 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 界。 ——《共产党宣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程 标准
考纲 要求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 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 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 素。 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 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 作用。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9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19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 纲]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 标]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
2.表现(1)洋纱输入,取代土纱,造成“纺”与“织”分离。
(2)洋布输入,取代土布,造成“织”与“耕”分离。
(3)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
3.评价(1)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____________的发展。
(3)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细节点拨 (1)自然经济解体本质上指封建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其解体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在整个中国近代,自然经济依然存在,并在农村占统治地位,它对西方的经济渗透,也具有天然的抵抗力。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是导致经济结构变动的根源。
(3)列强的经济入侵一方面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激化了社会矛盾,使中国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同时也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二、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陷入内忧外患的窘境。
2.目的: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3.代表(1)中央:奕(2)地方:曾国藩、李鸿章、__________、张之洞等。
4.活动(1)创办军事工业⎩⎪⎨⎪⎧①目的:以“ ”为旗号。
②企业: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崇厚经营天津机器制造局。
(2)创办民用企业⎩⎪⎨⎪⎧①目的:以“ ”为旗号,解决军事工 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高考历史新高考(鲁京津琼)课件第七单元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19讲

从材料中发现问题
材料 对李鸿章和洋务运动的评价,史学界争议较大。以前较长时间(特别是 “文革”时期),对李鸿章以及洋务运动评价是基本否定,认为洋务运动是地 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勾结外国资产阶级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反动 卖国运动;李鸿章是不惜出卖国家主权来换取“中外相安”局面的投降派、 卖国贼。过去我们对他的评价是极为不公正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评 价一个历史人物,就是要根据他对当时的历史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同时, 马克思主义理论也认为,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无法脱离他所处的时代。
提炼材料观点
材料 对于洋务运动的外交方针,也不应不加分析地简单否定。在当时清王朝 国力衰微,事事落后于人的情况下,洋务派不轻易言战,应该说是一种较为现 实的态度。有些不平等条约,除包含割地赔款、侵害中国各项主权的内容外, 也包含有某些合理因素,如开放通商口岸、公使驻京等。这些条款在当时历史 条件下曾被列强用来谋取侵略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它们也是中国融入世界和 走向近代化所必不可少的条件。洋务派在外交方面真正需要抨击的是以下两点: 第一,他们没有像日本明治维新以后那样,通过长期的、锲而不舍的外交努力 来争取修改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第二,他们缺乏通过外交将中国融入世界的远 大目光,而是过于注重权谋,热衷于搞“以夷制夷”。
2.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特征 (1)经济形式:由单一的自然经济形式变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 资本主义经济等多元合一的经济形态。 (2)生产方式:由以手工生产为主变为多种生产方式并存,近代机器大工业产生; 手工工场逐渐转变为工厂;轻重工业部门并存。 (3)商品流通:国内农产品、手工业品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外来商品大量涌 入国内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效应加大。 (4)阶级分化:伴随着西方经济侵略,出现了买办阶层和产业工人。近代民族工 业的兴起,也催生了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发.洋务派奉行“中体西用”不切实际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二. 重点、难点重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难点: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堂教学】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特征与写照,它成为中国平民百姓对幸福生活的一种理想追求。
自然经济有着较强的稳定性,因而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但自然经济是与落后的生产力相联系、相适应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将解体。
一.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表现有(1)“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2)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自然经济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后逐渐走向解体呢?自然经济解体的最主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鸦片战争后,大量物美价廉的洋货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产品自然经济解体给中国造成怎样的影响?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自然经济二. 洋务运动(19世纪60-70年代)什么叫“洋务”,什么是“洋务运动”呢?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具体实践有哪些呢?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相关的事情。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通过采用西方的生产技术,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1. 背景当时清朝面临着太平天国运动和西方列强进一步侵略的内忧和外患,清朝的统治面临着危机。
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的统治。
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2. 目的目的:维护清朝统治3. 代表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握有实权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4. 方法: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中体西用)5. 内容洋务运动的具体实践有哪些呢?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主要有:曾国藩和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本单元主要阐述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曲折发展的历程。
线索1 19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西方经济势力入侵,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线索2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开中国近代化之先河;在洋务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诱导下,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艰难发展。
线索3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为迅速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解放战争时期,在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的压制下,民族工业日益萎缩,陷入绝境。
第19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课程内容]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1.原因(1)鸦片战争后,洋纱大量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
(2)西方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1)洋纱洋布涌入,“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
(2)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减少了在农业经济中自给自足的成分。
3.影响(1)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图解历史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1.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2)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3.活动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5.影响(1)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4)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
三、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产生(1)原因①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②鸦片战争以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③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2)概况①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
②地点:东南沿海地区。
③企业: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2.初步发展(1)背景①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②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颁布了一系列商法和奖励实业的政策。
③实业救国思潮的鼓舞。
④为反对帝国主义掠夺路矿权,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
(2)概况资本总额增加,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①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并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②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图解历史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考点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买办在中国近代史中帮助西方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的中国商人,其职能主要是帮助洋行收购土货,销售洋货。
一些买办脱离洋行独立经营,使买办资本成为民族资本,形成买办资产阶级,这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洋行近代外商在中国从事贸易的代理行号。
18世纪60年代兴起散商贸易,随之产生外商代理行号。
1840年以后,外国在华洋行日益发展,是外国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工具。
1.多维角度认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1)原因①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③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④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是其解体的内部根源。
(2)特点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解体的速度国内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解体的结果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①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
②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从根本上冲击了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制度。
③为西方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创造了条件,使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附庸。
2.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特征(1)经济形式:由单一的自然经济形式变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元合一的经济形态。
(2)生产方式:由以手工生产为主变为多种生产方式并存,近代机器大工业产生;手工工场逐渐转变为工厂;轻重工业部门并存。
(3)商品流通:国内农产品、手工业品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外来商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效应加大。
(4)阶级分化:伴随着西方经济侵略,出现了买办阶层和产业工人。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也催生了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发展壮大。
针对练1(2018·江西五市八校第一次联考题,8)下表是近代中国棉纱、棉布的进口状况,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项目1872年1881年棉纱5万担17.2万担棉布1224.1万匹1493.1万匹A.B.中国沦为列强原料产地C.民族工业在困境中发展D.加速棉纺织业纺织分离答案 D解析材料中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织布不需要自己纺纱,加速棉纺织业纺织分离,故D项正确。
考点二洋务运动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1)军事工业:目的是“自强”。
性质是封建官办企业。
企业经费全由政府调拨;产品一般由政府调拨军队使用,不参与市场交换;产品不计成本,生产不讲效率;大小官吏分别掌握企业的管理权,有的工厂工人由士兵充任,沿用军队管理制度;技术和设备依赖外国。
(2)民用工业:目的是“求富”。
多采用“官督商办”形式。
以赚取利润为目的,其产品是商品,企业雇佣大批自由劳动力,带有资本主义性质。
官督商办中的“商股”,实际上具有民族资本主义性质。
采取“官督商办”这种形式,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产物,这种企业处处依赖官僚的荫庇,缺乏生命力。
1.洋务运动的特点(1)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而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的发展过程。
(3)投资形式由官办到官督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4)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教育领域渗透,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
2.洋务运动失败原因(1)从学习目的上,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2)从学习内容上,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而不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3)从企业管理上,采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管理制度混乱。
(4)从国内环境看,在中央缺乏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与洋务派对立的顽固派盲目排外,极力阻挠洋务运动。
(5)从外部环境看,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洋匠挟技居奇、唯利是图。
3.从五大视角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开始由“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2)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培养了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针对练2(2018·武汉高三模拟,28)1866年,京师同文馆打算增设天文算学馆,准备招收30岁以下正途出身人员(翰林、进士、举人、秀才),遭到以倭仁为首的顽固派的坚决反对。
结果,“自倭仁倡议以来,京师各省士大夫聚党私议,约法阻挡,甚且以无稽谣言煽惑人心,臣衙门遂无复有投考者”。
材料主要反映了(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博弈B.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C.儒家纲常伦理受到挑战D.洋务派奉行“中体西用”不切实际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以倭仁为首的顽固派坚决反对京师同文馆打算增设天文算学馆,说明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材料中没有提及洋务派的举动,故A项错误,B项正确;以倭仁为首的顽固派坚决反对京师同文馆打算增设天文算学馆,目的是维护儒家纲常伦理,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洋务派奉行“中体西用”的信息,故D项错误。
►素养感悟家国情怀——洋务运动的爱国性洋务运动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下,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近代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实践了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的主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因此,洋务运动既是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维护自身统治的“自救”运动,也是爱国的近代化运动。
材料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
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少一技能矣。
……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黄炎培等《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要求:分析材料,概括外国商品倾销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信息:答案中国传统手工业大量破产;洋纱、洋布盛行,大量女工进入洋纱厂、洋布局。
材料对于洋务运动的外交方针,也不应不加分析地简单否定。
在当时清王朝国力衰微,事事落后于人的情况下,洋务派不轻易言战,应该说是一种较为现实的态度。
有些不平等条约,除包含割地赔款、侵害中国各项主权的内容外,也包含有某些合理因素,如开放通商口岸、公使驻京等。
这些条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曾被列强用来谋取侵略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它们也是中国融入世界和走向近代化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洋务派在外交方面真正需要抨击的是以下两点:第一,他们没有像日本明治维新以后那样,通过长期的、锲而不舍的外交努力来争取修改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第二,他们缺乏通过外交将中国融入世界的远大目光,而是过于注重权谋,热衷于搞“以夷制夷”。
——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观点角度3:洋务运动外交方针是务实的,但缺陷也是明显的。
材料对李鸿章和洋务运动的评价,史学界争议较大。
以前较长时间(特别是“文革”时期),对李鸿章以及洋务运动评价是基本否定,认为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勾结外国资产阶级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反动卖国运动;李鸿章是不惜出卖国家主权来换取“中外相安”局面的投降派、卖国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