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百科
桃蚜

桃蚜 求助编辑桃蚜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属半翅目Hemiptera (原为同翅目Homoptera ;但同翅目现已移至半翅目内),蚜科Aphididae 。
别名腻虫、烟蚜、桃赤蚜、油汉。
桃蚜是广食性害虫,寄主植物约有74科285种。
桃蚜营转主寄生生活周期,其中冬寄主(原生寄主)植物主要有梨、桃、李、梅、樱桃等蔷薇科果树等;夏寄主(次生寄主)作物主要有白菜、甘蓝、萝卜、芥菜、芸苔、芜菁、甜椒、辣椒、菠菜等多种作物。
桃蚜是甜椒栽培的主要害虫,又是多种植物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
中文学名:桃蚜 拉丁学名:M yzus persicae 别称: 腻虫、烟蚜、桃赤蚜、油汉 界: 动物界 目: 半翅目科: 蚜科目录编辑本段无翅孤雌蚜体长约2.6毫米,宽1.1毫米,体色有黄绿色,洋红色。
腹管长筒形,是尾片的2.37倍,尾片桃蚜形态黑褐色;尾片两侧各有3根长毛。
有翅孤雌蚜体长2毫米。
腹部有黑褐色斑纹,翅无色透明,翅痣灰黄或青黄色。
有翅雄蚜体长1.3~1.9毫米,体色深绿、灰黄、暗红或红褐。
头胸部黑色。
卵椭圆形,长0.5~0.7毫米,初为橙黄色,后变成漆黑色而有光泽。
编辑本段生活史和习性桃蚜一般营全周期生活。
早春,越冬卵孵化为干母,在冬寄主上营孤雌胎生,繁殖数代皆为干雌。
当断霜以后,产生有翅胎生雌蚜,迁飞到十字花科、茄科作物等侨居寄主上为害,并不断营孤雌胎生繁殖出无翅胎生雌蚜,继续进行为害。
直至晚秋当夏寄主衰老,不利于桃蚜生活时,才产生有翅性母蚜,迁飞到冬寄主上,生出无翅卵生雌蚜和有翅雄蚜,雌雄交配后,在冬寄主植物上产卵越冬。
越冬卵抗寒力很强,即使在北方高寒地区也能安全越冬。
桃蚜也可以一直营孤雌生殖的不全周期生活,比如在北方地区的冬季,仍可在温室内的茄果类蔬菜上继续繁殖为害。
编辑本段繁殖桃蚜的繁殖很快,华北地区一年可发生10余代,长江流域一年发生20~30代。
春季气温达6℃以上开始活动,在越冬寄主上繁殖2~3代,于4月底产生有翅蚜迁飞到露地蔬菜上,繁殖为害,直到秋末冬初又产生有翅蚜迁飞到保护地内。
白菜病虫害——白菜蚜虫

蚜虫
一、简介
蚜虫,别名腻虫、蜜虫,同翅目蚜总科。
二、为害特点
以成虫和若虫吸食大白菜汁液,导致被害叶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分泌的蜜露严重污染叶片,引起霉污病发生,使白菜失去食用价值;另外,还可传播病毒病。
三、形态特征
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1.6—1.8mm,头部及胸部均黑色,腹部黄绿色至绿色,第1、2节背面及腹管后各有2条淡黑色横带,有时身上覆有稀少白色蜡粉。
复眼赤褐色,触角第3—5节均有感觉孔,但不排成一列。
额瘤不显著。
腹管较短,约与触角第5节等长,中后部稍膨大,末端稍有绕缩;无翅胎生雌蚜体长约l.8mm,全身黄绿色,稍覆白色蜡粉。
触角无感觉孔,额瘤及腹管似有翅蚜。
四、发生规律和习性
北方地区每年发生十余代,在南方达数十代;蚜虫没有木本寄主,在北方可
在秋白菜上产卵越冬;在南方可全年孤雌胎生,连续繁殖。
翌年春天3—4月卵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几代后,产生有翅蚜,向其他蔬菜上转移,扩大为害。
到晚秋,部分产生性蚜,交配产卵越冬。
萝卜蚜适应范围广,较低温度时,萝卜蚜发育也较快。
因此秋季发生为害较为严重。
五、防治方法
1、蔬菜收获后,及时处理残株败叶,铲除杂草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
2、保护天敌昆虫如瓢虫、蚜茧蜂、食蚜蝇、草蛉等。
3、可采用下列杀虫剂进行防治:240g/L螺虫乙酯悬浮剂4000—5000倍液;10%烯啶虫胺水剂3000—5000倍液;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3000—40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
花卉蚜虫的危害与防治

花卉蚜虫的危害与防治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花卉栽培中最常见的害虫,属同翅目、蚜科。
它体小、繁殖力强,寄主复杂多样,危害期长,又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媒介。
蚜虫种类多达2000多种,已被列为世界性害虫。
一头成蚜一代可产70头小蚜虫,一年可以繁殖十几代,甚至几十代。
危害花卉的蚜虫种类多,有时单一发生,有时混合发生,现将其主要种类及防治介绍如下。
主要种类:1.棉蚜。
又叫腻虫,杂食性害虫,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危害扶桑、蜀葵、木槿、兰花、石榴、玫瑰、百合、香石竹、菊花、海棠、茶花、仙客来等多种花卉植物。
一年发生20多代,以卵越冬,来年温度上升到10℃以上时孵化,先危害越冬寄主,经3-4代后产生有翅迁移蚜,4-5月迁到夏季寄主上危害,99-10月迁到越冬寄主上继续繁殖危害,11月份产生有翅雄蚜和无翅雌蚜,交尾产卵。
2.桃蚜。
又名赤蚜、烟蚜,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每年发生20多代,其中以春季危害性最大。
以卵在桃树的树皮、枝梢、芽腋及枝条缝隙中越冬。
初春桃树开花,桃蚜越冬卵也在此时开始孵化,同时开始孤雌胎生繁殖,若虫积聚在刚萌发的嫩芽上危害。
3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繁殖,特别是在春季气温回升快,且又处在干旱的情况下,繁殖最快,危害也最严重。
连续繁殖几代后,随着温度的急剧上升,开始产生有翅蚜,迁飞到其他寄主上危害。
直至11月上旬又迁飞到桃树上,产卵越冬。
主要危害兰花、樱花、蜀葵、万寿菊、茉莉、文竹、美人蕉、牡丹等300多种植物。
每年发生10-30代,以卵在嫩枝、树皮裂缝越冬,次年3月孵化危害,并进行孤雌胎生繁殖,5-6月繁殖快危害重,10月产生有翅蚜,交尾产卵。
3.绣线菊蚜。
又称苹果蚜、苹果黄蚜,主要危害樱花、绣球花、绣线菊、贴梗海棠、西府海棠桂花、栀子花、榆叶梅、花桃、白兰等多种花木植物。
每年发生10多代,以卵在一年生枝条嫩梢及枝条缝隙内越冬,4月下旬开始孵化,6-7月快速繁殖,危害加重,此时产生大量有翅胎生雌蚜,向其他植株上转移,8-9月数量减少,10-11月产生有性蚜,交尾后产卵越冬。
揭秘你所不知道的蚜虫!蚜虫的危害及繁殖方式

揭秘你所不知道的蚜⾍!蚜⾍的危害及繁殖⽅式每当谈起蚜⾍,我们可能最先想到的是病毒病,没错,它是引起植物病毒病的⼀⼤根源。
除了这个,你们对蚜⾍的了解还有什么呢?1、蚜⾍及其危害蚜⾍,俗称蜜⾍,属于半翅⽬。
为多态昆⾍,同种有⽆翅和有翅,有翅个体有单眼,⽆翅个体⽆单眼。
以成蚜或若蚜群集于植物叶背⾯、嫩茎、⽣长点和花上,⽤针状刺吸⼝器吸⾷植株的汁液(其实只要刺破植物细胞就⾏,由于细胞压⼒,植物汁液会⾃⼰顺着吸管流⼊它⼝中,是不是很省事呀),使细胞受到破坏,⽣长失去平衡,叶⽚向背⾯卷曲皱缩,⼼叶⽣长受阻,严重时植株停⽌⽣长,甚⾄全株萎蔫枯死。
最重要的是它可以传播病毒病,这是最⼤的危害。
同时蚜⾍为害时排出⼤量⽔分和蜜露,滴落在下部叶⽚上,引起霉菌病发⽣(如煤污病),使叶⽚⽣理机能受到障碍,减少⼲物质的积累。
2、超强繁殖能⼒及不同季节不同繁殖⽅式蚜⾍之所以能成⽚成⽚危害,是因为蚜⾍的繁殖⼒很强,⼀年能繁殖10-30个世代,世代重叠现象突出。
雌性蚜⾍⼀⽣下来就能够⽣育。
⽽且蚜⾍不需要雄性就可以怀孕(即孤雌繁殖),想想好厉害呀。
⼀些种类的蚜⾍具有独特⽽复杂的⽣殖适应,另⼀些则相对简单。
这些适应包括有性和⽆性⽣殖,产卵或直接产出幼⾍(卵胎⽣),以及在⼀年中的不同时间在⽊本和草本植物之间转换。
在春季和夏季,蚜⾍群中⼤多数或全部为雌性,这是因为过冬后所孵化的卵多为雌性。
这时⽣殖⽅式为典型的孤雌⽣殖和卵胎⽣。
这样的⽣殖循环⼀直持续到整个夏季,⼤约20-40天能够繁殖多代。
因此⼀只雌⾍在春季孵化后可以产⽣数以亿计的蚜⾍。
到了秋天,蚜⾍开始进⾏有性⽣殖和卵⽣。
光照周期和温度的变化,或者是⾷物数量的减少,导致雌性蚜⾍开始产出雄性幼⾍。
雄性蚜⾍与它们的母亲在遗传上是等同的,只是少了⼀个性染⾊体。
这些蚜⾍可能缺少翅膀甚⾄⼝器。
雄性和雌性进⾏交尾后,雌性就开始产卵。
这些卵在度过冬季后,孵化出带翅膀或不带翅膀的雌性蚜⾍。
但是,在温暖的环境中,例如在热带或在温室中,蚜⾍可以数年⼀直进⾏⽆性⽣殖。
蚜虫的识别及防治

蚜虫的识别及防治蚜虫属同翅目蚜总科,又称腻虫。
蚜虫是园林中最常见的害虫之一,由于大量分泌蜜露,因此也叫蜜虫。
蚜虫每年发生代数很多,有的蚜虫一年十几代甚至三十多代,多以卵在树木的枝条上越冬。
蚜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可分为干母、干雌蚜、迁移蚜、侨蚜、性母、有性蚜等几个生活阶段。
蚜虫具有世代交替现象,即春、夏两季为孤雌生殖,秋末冬初为两性生殖。
蚜虫多以卵越冬,春天危害后,迁飞到其他植物上继续危害,秋季入冬前又回到寄主上危害过冬。
因此,防治好春季越冬卵孵化的第一代,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
现介绍春季中常见蚜虫的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同行们参考。
一、危害特点蚜虫一般多以群集为害,主要以口器刺吸植物汁液养分,成蚜、幼蚜群聚于叶片、嫩茎、顶芽、新梢上,危害后常引起枝叶变色,叶片褪色、卷曲、皱缩或形成虫瘿,花蕾不能正常开花;蚜虫还大量分泌蜜露、粘污叶面,不但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常诱发煤污病的发生,使叶片变黑;有些种类还是植物病毒病和其他病害的重要传播媒介。
蚜虫也影响园林植物生长,降低观赏价值,严重时甚至造成植株死亡。
二、主要蚜虫春季园林中常见的蚜虫主要有桃蚜、桃粉蚜、桃瘤蚜、柏大蚜、白杨毛蚜、刺槐蚜、柳黑毛蚜、杨花毛蚜、棉蚜、月季长管蚜、栾多态毛蚜、紫薇长斑蚜、秋四脉棉蚜、白蜡树卷叶棉蚜等。
1、桃蚜学名:MyzuspersicaeSulzer,属同翅目蚜科,别名桃赤蚜、烟蚜、菜蚜。
主要分布: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
寄主:桃树、樱花、月季、蜀葵、海棠等园林植物。
发生与危害:华北地区一年发生10多代。
以卵在寄主的芽缝、裂皮缝内越冬。
翌年寄主叶芽萌发时,卵开始孵化,群集于嫩芽和嫩叶背面为害。
以5月份为害最严重,并大量繁殖产生有翅蚜,造成叶片卷曲和皱缩。
6~7月迁飞到其他花卉和植物上繁殖为害,秋季又产生小高峰,9~10月又迁回到越冬寄主植物上,产生有性雌、雄蚜交尾产卵越冬。
花卉的蚜虫

花卉的蚜虫
蚜虫,也被称为腻虫或蜜虫,是花卉栽培中常见的害虫。
它们具有非常强的繁殖力,一头成蚜一代可以产出70头小蚜虫,一年能繁殖十几代甚至几十代。
常见的蚜虫种类包括棉蚜、桃蚜、桃粉蚜、蔷薇蚜、槐蚜、松蚜、柳蚜和菊姬长管蚜等。
蚜虫的特点包括:
1. 体形小,容易传播:蚜虫只有芝麻粒大小,非常容易扩散,有的会通过通风进入室内的花卉上,从最先发生的中心株向四周扩散。
2. 繁殖速度快:蚜虫生下来5天后就可以孤雌胎生4\~5个小蚜虫,每4\~5天繁殖一代。
3. 具有刺吸式口器:口器细针管状,会刺入植物的嫩梢、茎、叶,吸取植物汁液。
蚜虫对花卉的为害主要表现在:
1. 以刺吸式口器从植物中吸收大量汁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卷曲,花蕾不能开放,提前老化和早衰。
2. 蚜虫能携带病毒,并通过刺吸伤口侵入花卉,造成二次侵染为害。
3. 蚜虫刺吸过多的植株汁液并排出体外,会招引蚂蚁,并可能感染霉菌,诱发煤污病。
对于蚜虫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农业防治:春季及时铲除杂草,喷洒农药消灭越冬寄主上的
蚜虫,减少虫源;在黄板上涂抹机油或凡士林,诱粘蚜虫;将银灰膜放在花卉植株的旁边驱除蚜虫。
2.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如捕食性瓢虫、草蛉、蜘蛛、蚜茧蜂、食虫蝽类等。
3. 药物防治:在蚜虫大量出现时,可以使用特定的药剂进行喷洒,如用1:15的比例配制烟叶水,或用1:4:400的比例配制洗衣粉、尿素、水的溶液进行喷洒,也可以使用化学农药如氧化乐果乳剂、马拉硫磺乳剂、敌敌畏乳油等进行防治。
请注意,防治蚜虫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遵循农药使用安全规定,确保人和环境的安全。
蚜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

蚜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蚜虫(Aphid)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害虫,其繁殖能力强,寿命短暂,危害广泛,给农作物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了解蚜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蚜虫的生物学特性,并介绍几种常用的蚜虫防治方法。
一、蚜虫的生物学特性1. 外形特征蚜虫一般为小型昆虫,身体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颜色多样,常见的有绿色、黄色、黑色等。
体长约1-10毫米,身体柔软,表面有绒毛状物质。
2. 繁殖方式蚜虫具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
无性繁殖为主要方式,每只蚜虫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产下多个后代,繁殖速度极快。
有性繁殖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发生,能够增加种群的遗传变异。
3. 适生环境蚜虫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适应性强。
其主要侵害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等,针对不同的寄主植物,蚜虫可进行特定的寄主适应性调节。
4. 损害方式蚜虫通过吸食寄主植物的汁液为生,同时还分泌一种白色胶状液体,俗称“蜜露”,可滋生黑烟霉菌等病原微生物,影响植物正常生长。
严重感染的植株叶片变黄、枯萎,甚至死亡,严重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蚜虫的防治方法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天举、病原微生物等非化学手段降低蚜虫的种群密度。
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引入捕食性昆虫如瓢虫、蚜虫寄生蜂等,通过建立永久性的生物控制措施减轻蚜虫的危害。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杀虫剂等化学药品杀灭蚜虫。
选择合适的杀虫剂,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以及定期更换不同机制的农药是化学防治的重要原则。
同时,合理使用农药,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进行施药,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3. 农艺措施农艺措施是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改进种植技术等方式减少蚜虫的繁殖和发生。
例如,采用轮作、间作、套种等措施,增加寄主间的种植间隔,使蚜虫难以迁移和繁殖。
此外,增强植物的抗病虫能力,提高植物的养分水平也是农艺措施的重要内容。
4.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直接抑制或阻断蚜虫的发生和繁殖。
昆虫记蚜虫的危害与防治策略(附)

昆虫记蚜虫的危害与防治策略(附)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动物群体之一。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有利于生态平衡的维持,又可能给人类和农作物带来危害。
蚜虫(Aphid)是一类寄生在植物上,以植物的汁液为食的昆虫,其危害性在农业生产中尤为突出。
本文将探讨蚜虫的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治策略。
蚜虫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蚜虫直接危害农作物。
蚜虫以植物汁液为食,长时间的吸食会导致植物叶片、枝条和嫩芽的营养流失,使植物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大量蚜虫的聚集和繁殖还会导致植物叶片被覆盖,阻挡光线,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使农作物产量减少。
此外,蚜虫还可能传播病毒,进一步加剧农作物的损失。
其次,蚜虫对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蚜虫繁殖力强,发生率高,往往形成大规模的虫灾。
蚜虫大量繁殖会引起植物种群密度的失衡,给其他生物带来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另外,蚜虫的蜜露分泌物可以产生大量的蜜露霉菌,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针对蚜虫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策略。
首先,农业生产中的预防措施非常关键。
定期对农作物进行监测和检查,及时发现虫危害情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大规模种植的农田可以采取旋耕、轮作等措施,打破虫害的发生周期,减少蚜虫数量。
此外,选择抗病虫害的农作物品种进行种植,可有效减少蚜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其次,生物防治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昆虫天敌和寄生虫来控制蚜虫数量。
例如,引入捕食蚜虫的天敌如瓢虫、草履虫等,可以有效地控制蚜虫的繁殖。
同时,利用寄生虫寄生在蚜虫体内,破坏其生命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
此外,还可以通过化学防治来控制蚜虫。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杀虫剂对蚜虫进行灭除。
在使用杀虫剂时,应注意选择适合的杀虫剂种类和浓度,严格遵守使用规范,避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最后,进行合理的农业管理也是控制蚜虫的重要手段。
农作物的密植会增加蚜虫的传播风险,因此在种植时应适当的间隔,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蚜虫
蚜虫——繁殖最快的昆虫蚜虫俗称腻虫或蜜虫等,隶属于半翅目(原为半翅目Hemiptera),包括球蚜总科Adelgoidea和蚜总科Aphidoidea。
蚜虫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热带地区分布很少。
目前世界已知约4700余种,中国分布约1100种。
前翅4~5斜脉,触角次生感觉圈圆形,腹管管状的蚜虫。
其中小蚜属、黑背蚜属及否蚜属为中国特有属。
蚜虫英文名为aphid ,亦作plant louse、greenfly或antcow。
体小而软,大小如针头。
腹部有管状突起(腹管),蚜虫具有一对腹管,用于排出可迅速硬化的防御液,腹管通常管状,长常大于宽,基部粗,吸食植物汁液,为植物大害虫。
不仅阻碍植物生长,形成虫瘿,传布病毒,而且造成花、叶、芽畸形。
生活史复杂,无翅雌虫(干母〔stem mother〕)在夏季营孤雌生殖,卵胎生,产幼蚜。
植株上的蚜虫过密时,有的长出两对大型膜质翅,寻找新宿主。
夏末出现雌蚜虫和雄蚜虫,交配後,雌蚜虫产卵,以卵越冬
蚜虫(5张)
,最终产生干母。
温暖地区可无卵期。
蚜虫有蜡腺分泌物,所以许多蚜虫外表像白羊毛球。
可用农药或天敌(瓢虫、蚜狮、草蛉等)防治。
蚁保护蚜虫免受气候和天敌危害,把蚜虫从枯萎植物转移到健康植物上,并轻拍蚜虫以得到蜜露(蚜虫分泌的甜味液体)。
蚜虫有如下常见的︰
苹蚜
成体黄绿色,头、足黑色;卵黑色,产在唯一的宿主──苹果树上越冬。
一种烟黴菌靠它的蜜露生长。
甘蓝蚜
俗名菜蚜,形小、灰绿色,有粉状蜡质覆盖物;群居在卷心菜、花椰菜、抱子甘蓝、萝卜等的叶背面,在北方以黑色卵越冬,在南方无有性期。
可用药粉或喷雾剂控制。
石原氏球蚜
在云杉小枝端上形成长7公分(3吋)的圆锥形虫瘿,虫瘿于盛夏时破开,成虫迁到道格拉斯冷杉(Douglas fir)上产卵。
其生活史既可在云杉上完成,亦可在道格拉斯冷杉上完成。
撒农药、在成虫钻出前除虫瘿和分开栽两种树可防治。
玉蜀黍根蚜
生存依靠玉米地的蚁。
卵在冬季由蚁贮藏在巢中,春天蚁把卵搬到草根上,然後转到玉米根上。
为玉米的大害,可使之停止生长、变黄和枯萎,也为害其他作物。
麦二叉蚜
是小麦、燕麦及其他小型谷物的大害之一。
蚜虫分有翅、无翅两种类型,体色为黑色,于植株上,密集成黄色斑片状,可毁掉整片庄稼。
成虫淡绿色,背有深绿条纹延向腹侧,每只雌蚜虫每代产50~60只幼蚜,后翅通常有肘脉2支,罕见后翅变小,每年20代。
可用寄生天敌及杀虫药防治。
桃蚜
亦称菠菜蚜(spinach aphid),成虫浅黄绿色,背有3条深色线纹。
生活史有两个宿主,夏季雌虫营孤雌生殖。
秋季产雌蚜虫和雄蚜虫。
为大害虫,传播多种植物花叶病。
棉蚜
绿至黑色。
在暖和地区终年产生幼虫,在凉爽地区产卵。
为害甜瓜、棉花、黄瓜等10馀种作物。
常以寄生天敌和掠食性天敌防治。
豆长管蚜
浅绿色,致死豌豆,传播黄豆花叶病。
在车轴草和苜蓿上越冬,春季迁移到豌豆上。
每只雌蚜虫产50~100只幼蚜,每年7~20代。
可喷杀虫药及调节气候防治。
马铃薯长管蚜
在蔷薇科植物上产黑色的卵,孵出幼蚜粉红色及绿色相间,吃芽和叶。
早春迁到夏季宿主(马铃薯)上。
每2~3周一代。
为番茄和马铃薯花叶病毒媒介。
取食叶,致死蔓枝和花。
蔷薇圆尾蚜
是苹果的重要害虫,使果实变形(蚜苹果),使叶卷曲(可保护蚜虫不被农药喷及)。
生活史中包括一种替换宿主︰车前草,秋天返回苹果树上产卵。
也为害梨、山楂、花楸等。
防治方法为喷药及用其天敌︰食蚜蝇、瓢虫、草蛉、寄生蜂。
苹果绵蚜
生活在根部,可使苹果树矮小或死亡。
幼虫体被白色棉花围住。
防治为用寄生天敌。
五倍子蚜虫又名五倍子蚜、倍蚜虫。
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于昆虫纲、同翅目、瘿绵蚜科(Pemphigidae)、五节根蚜亚科(Fordinae )。
我国倍蚜虫有十多个种,分别寄生漆树科盐肤木属盐肤木、滨盐肤木、红鼓杨、青鼓杨树叶上,蚜虫刺激叶组织细胞增生、膨大而产生虫瘿,这些虫瘿统称五倍子。
五倍子又称为百虫仓,可提炼单宁酸、没食子酸和焦性没食子酸等化工原料。
菜蚜
为害特点:在蔬菜叶背或留种株的嫩梢嫩叶上为害,造成节间变短、弯曲,幼叶向下畸形卷缩,使植株矮小,影响包心或结球,造成减产;留种菜受害不能正常抽薹、开花和结籽。
同时传播病毒病,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蚜害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