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数据包解析实验报告摘要doc
TCPIP实验之IP数据包分析--

TCP/IP协议与编程实验姓名:班级:学号:实验题目用Wireshark抓包分析ip数据包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会初步使用Wireshark,能在所用电脑上进行抓包2、了解IP数据包格式,能应用该软件分析数据包格式3、查看一个抓到的包的内容,并分析对应的IP数据包格式二、实验内容Wireshark 是网络包分析工具。
网络包分析工具的主要作用是尝试捕获网络包,并尝试显示包的尽可能详细的情况。
实验步骤:1、打开wireshark,选择接口选项列表。
或单击“Capture”,配置“option”选项。
2、设置完成后,点击“start”开始抓包:3、显示结果:3、选择某一行抓包结果,双击查看此数据包具体结构。
4、捕捉IP数据报。
① 写出IP数据报的格式。
IP数据报首部的固定部分中的各字段含义如下:(1)版本占4位,指IP协议的版本。
通信双方使用的IP协议版本必须一致。
目前广泛使用的IP协议版本号为4(即IPv4)。
(2)首部长度占4位,可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值是15。
请注意,这个字段所表示数的单位是32位字长(1个32位字长是4字节),因此,当IP的首部长度为1111时(即十进制的15),首部长度就达到60字节。
当IP分组的首部长度不是4字节的整数倍时,必须利用最后的填充字段加以填充。
因此数据部分永远在4字节的整数倍开始,这样在实现IP协议时较为方便。
首部长度限制为60 字节的缺点是有时可能不够用。
但这样做是希望用户尽量减少开销。
最常用的首部3)区分服务占8位,用来获得更好的服务。
这个字段在旧标准中叫做服务类型,但实际上一直没有被使用过。
1998年IETF把这个字段改名为区分服务DS(Differentiated Services)。
只有在使用区分服务时,这个字段才起作用。
(4)总长度总长度指首部和数据之和的长度,单位为字节。
总长度字段为16位,因此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216-1=65535字节。
长度就是20字节(即首部长度为0101),这时不使用任何选项。
IP 数据报捕获与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专业班级成绩评定______ 学号姓名教师签名______ 实验题目IP 数据报捕获与分析实验时间一、实验目的:1.掌握IP数据报格式。
2.理解IP协议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3.掌握使用wireshark捕获IP等数据报并分析。
二、实验环境:以太网。
三、实验内容:1.熟悉WinPcap的体系构架和提供的函数。
2.学习IP数据报校验和计算方法。
3.掌握使用wireshark捕获IP等数据报。
4.对捕获的IP数据报进行分析。
四、实验步骤:1.在PING之前先运行wireshark熟悉页面并进行一些设置a.单击Capture Filter过滤器:可以设置捕捉一些特殊规则的数据报。
b.在选中Capture packets in promiscuous mode:可以设置为混合全处理模式。
c.可以点击Start开始捕捉。
过一段时间后,点击Stop停止,观察捕捉到的数据报,并进行分析。
2.使用wireshark捕获和分析IP数据包。
a.打开wireshar并开始捕获数据包。
b.然后在系统的“开始”—“运行”—输入“CMD”命令,进入DOS命令窗口,并输入“ping”命令测试网络的情况.c.如“ping 192.168.0.1”。
Ping 命令的使用d.再回到wireshar点击停止后查看捕获到的数据,双击打开“ping”后的数据包,分析数据包的内容。
分片的数据包(以下图片全部通过wireshark捕获数据包,然后用QQ中的截图功能截取)IP协议节点IP协议节点上面节点说明如下:树节点名称说明Version IP版本,IPv4Header Length 20个字节的IP头,没有其他选项Total Length 该IP包携带的64字节Flags 不分片标志被设置没有被设置,该IP在通过各种类型的网络时可以分片传输;如果该网络的最大数据包小于该IP包的长度,该数据包将被分片传输;Time to live TTL值为64,最多数据传输64个节点就被抛弃。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IP数据包解析文档

解析IP数据包课程设计目的:•设计一个解析IP数据包的程序,并根据这个程序,说明IP数据包的结构及IP协议的相关问题,从而对IP层的工作原理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课程设计要求: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设计一个解析IP数据包的程序,并根据这个程序,说明IP数据包的结构及IP协议的相关问题,从而对IP层的工作原理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本设计的目标是捕获网络中的IP 数据包,解析数据包的内容,将结果显示在标准输出上,并同时写入日志文件。
程序的具体要求如下:•以命令行形式运行:ipparse logfile,其中ipparse是程序名,而logfile则代表记录结果的日志文件。
•在标准输出和日志文件中写入捕获的IP包的版本、头长度、服务类型、数据包总长度、数据包标识、分段标志、分段偏移值、生存时间、上层协议类型、头校验和、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等内容。
•当程序接收到键盘输入Ctrl+C时退出。
设计相关知识:IP数据报的格式说明IP协议都具有什么功能。
其首部,版本目前广泛使用的版本号为4;首部长度站4bit;服务类型占8bit,其中服务类型TOS子域占4位,优先级子域占3位,另一位为保留位;总长度字段为2B,IP数据包的最大长度是65535B;标识占16bit,它是一个计数器,用来产生数据报的标识;标志占3bit,其中最低为为MF,MF=1时为后面“还有分片”,MF=0表示这是数据报片中的最后一个,DF=0时,表示允许分片;片偏移以8个字节为偏移单位;生存时间字段记为TTL,单位为秒;协议段占8bit,用于指出次数据是使用何种协议,典型的协议号有6:TCP,17:UDP,1:ICMP。
本程序使用套接字socket编程,将网卡设为能够接受流经网卡的所有类型的数据包。
首先,初始化套接字,然后监听数据包,解析数据包。
SOCKET sock=socket(AF_INET,SOCK_RAW,IPPROTO_IP)用来创建套接字,其参数为通信发生的区字段和套接字的类型。
ip数据包解析实验报告摘要doc

ip数据包解析实验报告摘要篇一:解析IP数据包实验报告成都工业学院(课程设计实验报告)院系: 计算机工程系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设计名称: 解析IP数据包专业名称: 网络工程班级: 1305022姓名: 牟黎明学号: 11指导老师:刘枝盛老师成绩:设计时间:XX年12月22日—XX年12月26日成都工业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签名):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3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3 三、解析IP数据包设计的相关技术 (4)? 3.1 IP数据包的格式与分析? 3.2 程序分析设计......................................................4 .. (6) (6) (6) (7) (7)……………………….…………..…………….7 ?3.2.1 网卡设置? 3.2.2 程序设计? 3.2.3 程序设计? 3.2.4 程序设计? 3.2.5 程序设计四、课程设计过程 (8)? 4.1 程序流程图? 4.2源程序代码 (8) (16)……………….……………..............……………….9 ?4.3 程序运行结果? 4.3.1.登陆界面,提示输入命令符 (16)? 4.3.2.命令符输入错误后提示界面 (16)? 4.3.3.截获的IP数据包界面 (17)? 4.3.4.继续抓包图 (17)五、课程设计小结 (18)参考文献 (18)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目的:本章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设计一个解析IP数据包的程序(我的编辑环境为visual2102),并根据这个程序,说明IP数据包的结构及IP协议的相关问题,从而对网络层的工作原理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IP数据报文分析

课程:TCP/IP协议分析
实验名称
IP数据包格式
指导老师
姓名
学号
班级
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
成绩
一、实验内容:
抓取IP数据包进行分析
二、实验目的:
熟悉ip数据包的格式。
分析iP数据包
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包含使用软件或实验设备等情况):
Windows系统抓包软件
四、程序清单与测试数据:
08 00:协议类型
45:4代表版本号IPV4,5代表首部长度。当前为标准IP头4*5=20
00:服务类型
00 3C :IP数据包总长度
04 5A:标识
00 00:标志+片偏移
80:生存时间
01:ICMP协议
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5 :首部校验和
C0 A8 21 04:源IP地址
C0 A806ED:目的IP地址
2、IP数据包分片:
五、实验结果、分析、体会等:
简单的了解ip报文格式,对ip数据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执行ping命令:
图4-1
抓取数据包:
图4-2
图4-3
图4-4
图4-5
图4-6
图4-3、图4-4、图4-5和图4-6为IP分片包,标识为7e ca,图4-3、图4-4与图4-5标志为001,DF位为0,代表分片。MF为1,代表后面有分片。图4-5标志为000,DF位为0,代表分片。MF为0,代表最后一个分片
一、IP数据包分析:
1、IP数据包格式:
图1-1
本机信息:
图2-1
IP:192.168.33.4MAC:8C-89-A5-3B-90-4B
arp,ip,icmp协议数据包捕获分析实验报告数据

arp,ip,icmp协议数据包捕获分析实验报告数据篇一: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实验名称网络协议分析系别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学号姓名实验成绩一、实验目的掌握常用的抓包软件,了解ARP、ICMP、IP、TCP、UDP 协议的结构。
二、实验环境1.虚拟机(VMWare或Microsoft Virtual PC)、Windows XX Server。
客户机A客户机B2.实验室局域网,WindowsXP三、实验学时2学时,必做实验。
四、实验内容注意:若是实验环境1,则配置客户机A的IP地址:/24,X为学生座号;另一台客户机B的IP地址:(X+100)。
在客户机A上安装EtherPeek(或者sniffer pro)协议分析软件。
若是实验环境2则根据当前主机A的地址,找一台当前在线主机B完成。
1、从客户机A ping客户机B ,利用EtherPeek(或者sniffer pro)协议分析软件抓包,分析ARP 协议;2、从客户机A ping客户机B,利用EtherPeek(或者sniffer pro)协议分析软件抓包,分析icmp协议和ip协议;3、客户机A上访问,利用E(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arp,ip,icmp协议数据包捕获分析实验报告数据)therPeek(或者sniffer pro)协议分析软件抓包,分析TCP和UDP 协议;五、实验步骤和截图(并填表)1、分析arp协议,填写下表12、分析icmp协议和ip协议,分别填写下表表一:ICMP报文分析233、分析TCP和UDP 协议,分别填写下表4表二: UDP 协议 5篇二:网络层协议数据的捕获实验报告篇三:实验报告4-网络层协议数据的捕获实验报告。
ip数据包分析

1. 开发背景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网络技术队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本章在介绍网络形成于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网络定义、分类与拓扑构型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讨论,并对网络的应用、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进行了探讨,以帮助人们对网络技术与应用有一个全面和准确的认识。
IP数据包作为网络层的数据必然要通过帧来传输。
一个数据包可能要通过多个不同的网络。
每一个路由器都要讲接收到的帧进行拆包和处理,然后封装成另外一个帧。
帧的格式与长度取决于网络所采用的协议。
从网络层—数据链路层来看,由于IP数据包的最大长度为65535B,那么它所使用的网络的数据链路层最大传输单元的长度为65535B,那么传输的效率一定会很高。
但是实际上大量使用的网络的最大传输单元长度都比IP数据包的最大长度短。
以太网的MTU长度为1500B,它远小于IP数据包的最大长度。
因此,使用这些网络传输IP数据包时,要对IP数据包进行分成若干较小的片濑传输,这些片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数据链路层MTU的长度。
2. 需求分析在传输路径中,路由器通常连接多个网络。
不同的网络的数据链路层最大传输单元的长度的可能不同的,因此路由器在接收到数据包,并准备要转发到目的主机时,它必须首先决定使用哪一个接口网络,要决定该网络的数据链路层最大传输单元是否允许该数据包通过。
根据数据包长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对数据包进行分片。
如果数据包来自一个能够通过较大数据包的局域网,又要通过另一个只能通过较小的数据包的局域网,那么就必须对IP数据包进行分片。
IP数据包分片的方法如下图所示在IP数据包分片时,首先要确定片长度。
然后将原始IP数据包包括报头分成第1个片。
如果剩下的数据仍然超过长度,那么需要进行第2次分片。
第2个分片数据加上原来的报头,构成第2个片。
这样一直分割到剩下的数据小于片长度为止。
3. 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适用本计算机安全系统可提高计算机通信流量分析和管理水平,把大量繁琐工作简单化,能够有效地节省人力物力,并能够准确地进行统计和计算,避免人工统计或计算所带来的差错,保证计算机通信管理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解析IP数据包课程设计报告

成绩评定表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1 课程设计目的 (1)2 课程设计要求 (2)3 相关知识 (3)4 课程设计分析 (6)5 程序代码 (11)6 运行结果与分析 (18)7 参考文献 (18)1 课程设计目的IP数据包是网络成传输的基本数据单元,熟悉IP数据包结构对于理解网络工作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接受与解析IP数据包,了解IP数据包的基本结构与IP协议的基本功能。
2 课程设计要求根据后面介绍的IP数据包结构,编写程序接收并解析IP数据包。
1)以命令行形式运行;ParsePacket log_file其中,ParsePacket为程序名,log_file为日志文件名。
2)输出内容:IP数据包的各字段值,包括版本、头部长度、服务类型、总长度、标识、分段标志、分段偏移值、生存时间、上层协议类型、头校验和、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等。
3)当程序接收到键盘输入Ctrl+C时退出。
3相关知识互联网络层是TCP/IP协议参考模型中的关键部分.IP协议把传输层送来的消息组装成IP数据包,并把IP数据包传送给数据链层.IP协议在TCP/IP协议族中处于核心地位,IP 协议制定了统一的IP数据包格式,以消除个通信子网中的差异,从而为信息发送方和接收方提供了透明的传输通道.编制本程序前,首先要对IP包的格式有一定了解,图1给出了IP 协议的数据包格式.IP数据包的第一个字段是版本字段,其度是4位,表示所使用的IP协议的版本.目前的版本是IPV4,版本字段的值是4,下一代版本是IPV6,版本字段值是6.本程序主要针对版本是IPV4的数据包的解析.报头标长字段为4位,它定义了以4B为一个单位的IP包的报文长度.报头中除了选项字段和填充域字段外,其他各字段是定长的.因此,IP数据包的头长度在20—40B之间,是可变的.0 4 8 16 19 24 31(位)图3.1 IP数据包的格式服务类型字段共8位,用于指示路由器如何处理该数据包.该字段长度由4位服务类型(TOS)子域和3位优先级子域组成,1位为保留位,该字段结构如图2所示.图3.1 服务类型字段结构优先级共有8种,优先级越高表明数据包越重要.表1中列出了各种优先级所代表的意义.表3.2 优先子域的说明在4位服务类型子域中b4,b3,b2,b1分别表示D(延迟),T(吞吐量),R(可靠性)与C(成本).表3.3列出了服务器类型自域的构成.总长度字段为2B,它定义了以字节为单位的数据包的总长度.IP数据包的最大长度为65535B.标识字段的长度为16位,用于识别IP数据包的编号.每批数据都要有一个标识值,用于让目的主机判断新来的数据属于哪个分组.报头中的标志字段如图7-3所示.标志字段共3位,最高位是0.禁止分片标志DF(do not fragment)字段的值若为1,表示不能对数据包分片;若DF值为0,则表明可以分片.分片标志MF( more fragment)的值为1,表示接收到的不是最后一个分片;若MF值为0,表示接收到的是最后一个分片.片偏移字段共13位,说明分片在整个数据包中的相对位置.片偏移值是以8B为单位来记数的,因此选择的分片长度应该是8B的整数倍.生存时间(TTL)字段为8位,用来设置数据包在互联网络的传输过程的寿命,通常是用一个数据包可以经过的最多的路由器跳步数来限定的.协议字段为8位,表示使用此IP数据包的高层协议类型,常用的协议号如表7-3所示.表7.3 典型的协议号头校验和字段为16位,用于存放检查报头错误的校验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p数据包解析实验报告摘要篇一:解析IP数据包实验报告成都工业学院(课程设计实验报告)院系: 计算机工程系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设计名称: 解析IP数据包专业名称: 网络工程班级: 1305022姓名: 牟黎明学号: 11指导老师:刘枝盛老师成绩:设计时间:XX年12月22日—XX年12月26日成都工业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签名):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3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3 三、解析IP数据包设计的相关技术 (4)? 3.1 IP数据包的格式与分析? 3.2 程序分析设计......................................................4 .. (6) (6) (6) (7) (7)……………………….…………..…………….7 ?3.2.1 网卡设置? 3.2.2 程序设计? 3.2.3 程序设计? 3.2.4 程序设计? 3.2.5 程序设计四、课程设计过程 (8)? 4.1 程序流程图? 4.2源程序代码 (8) (16)……………….……………..............……………….9 ?4.3 程序运行结果? 4.3.1.登陆界面,提示输入命令符 (16)? 4.3.2.命令符输入错误后提示界面 (16)? 4.3.3.截获的IP数据包界面 (17)? 4.3.4.继续抓包图 (17)五、课程设计小结 (18)参考文献 (18)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目的:本章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设计一个解析IP数据包的程序(我的编辑环境为visual2102),并根据这个程序,说明IP数据包的结构及IP协议的相关问题,从而对网络层的工作原理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意义:1、有利于编程能力的提高在做设计的过程中,我再一次熟悉了开发设计的基本流程,从分析任务到确立整体框架再到确定算法,然后再一步步实现各函数的功能。
从中,我熟悉了许多新的库函数,并提高了编程技巧。
2、有利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在这次课程设计之前,我们已经学完了网络层的理论知识,可是对它的理解很粗浅。
之前只知道关于网络层的一些概念性的东西。
可是做完设计后,我才从整体上理解了网络层的框架,明白了网络层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是有它特定的功能和意义的,从而对网络层协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有利于逻辑思维的锻炼程序设计能直接有效地训练我们的创新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即使一个简单的程序,从任务分析、确定算法、界面布局、编写代码到调试运行,整个过程学生都需要有条理地构思,这中间有猜测设想、判断推理的抽象思维训练,也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预测目标等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本设计的目标是捕获网络中的IP数据包,解析数据包的内容,将结果显示在标准输出上,并同时写入日志文件。
程序的具体要求如下:1)打开本程序,根据提示,输入命令符ParsePacket,开始抓包。
获取经过本机的ip数据。
若输入错误,将退出重新打开才行。
2)在标准输出和日志文件中写入捕获的IP包的版本、头长度、服务类型、数据包总长度、数据包标识、分段标志、分段偏移值、生存时间、上层协议类型、头校验和、源IP 地址和目的IP地址等内容。
3)第一次抓包完成后,可按1号键选择再次抓包,也可按2号键选择退出。
三、解析IP数据包设计的相关技术3.1 IP数据包的格式与分析互联网层是TCP/IP协议参考模型中的关键部分。
IP协议把传输层送来的消息组装成IP数据包,并把IP数据传递给数据链路层。
IP协议在TCP/IP协议族中处于核心地位,IP协议制定了统一的IP数据包格式,以消除各通信子网间的差异,从而为信息发送方和接收方提供了透明的传输通道。
编制本程序前,首先要对IP包的格式有一定的了解。
图(1)给出了IP协议的数据包格式。
IP数据包的第一字段是版本字段,其长度为4位,表示所使用的IP协议的版本。
目前的版本IPV4,版本字段的值为4,下一代的版本是IPV6,版本字段的值为6。
本程序主要针对版本值为4的IP数据包的解析。
报头标长(IHL)字段为4位,它定义了以4B为一个单位的IP包的报头长度。
报头除了选项字段和填充域字段外,其他各字段是定长的。
因此,IP数据包的头长度在20-40B 之间,是可变的。
04 816 19 24 31(位)篇二:IP数据包实验报告甘肃政法学院本科学生实验报告(二)姓名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 09计本班实验课程名称 TCP/IP协议分析试验时间 XX 年 10 月 13 日指导教师及职称武光利实验成绩开课时间 XX—XX 学年第一学期甘肃政法学院实验管理中心印制篇三:实验四分析IP数据包格式实验四分析IP数据包格式一实验目的掌握IP协议的作用和格式理解IP数据包首部各字段的含义掌握IP数据包首部校验的计算方法二实验原理1. IP协议位于网络层,是TCP/IP协议中的核心协议,提供数据传输的最基本服务,是实验网络互连的及基本协议。
2. 首部校验?IP协议对对IP数据报首部进行校验,原因:a) IP首部属于IP协议的内容,不可能由上层协议处理。
b) IP协议中的部分字段在点到点的传递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只能在每个中间点重新形成校验数据,在相邻点之间完成校验。
? 计算首部校验和:a.发送方将IP数据报的数据按顺序分为16个比特的小块数据b.首部校验和字段的初始值被设置为0c.用1的补码算法对16比特小数据块进行求和d.最后再对结果求补? 将经过计算得到的首部校验和填回数据报首(转自: 小草范文网:ip数据包解析实验报告摘要)部校验和字段,封装成帧后发送给通往信宿的下一跳设备。
? 校验: 下一跳设备作为接收方将收到的IP数据报的首部再分为16比特的小数据块,用1的补码对小数据块进行求和,最后再对结果求补,若得到结果为0,就验证了数据报首部的正确性。
三实验设备计算机及以太网环境。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打开网络分析协议软件(Wireshark),选择菜单命令“Caputer”→“Interfaces?”子菜单项。
弹出“Ethereal:Caputer Interfaces”对话框。
单击“Options”按钮,弹出“Wireshark:Caputer Options”对话框。
单击“start”按钮开始网络数据包捕获。
2. 浏览外部网站,确保协议分析软件能够捕获足够的网络数据包,单击“stop”按钮,中断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捕获过程,主界面显示捕获到的数据包。
在数据包区任意抓取一个源地址为115.52.85.120的数据包进行分析。
该数据使用TCP协议。
在协议数据区中:首部:版本占4位:数据位为:首部长度为:,数据位为:服务类型为:数据位为:数据报总长度为:数据位为:标识为:,数据位为:标志为:数据位为:片偏移为:数据位为:生存时间为:数据位为:协议为:;;;;;;;数据位为:首部校验和为:;数据位为:;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分别为:,数据位分别为:3. 由上可以直接看出首部的总长度是160位,说明没有IP选项,在首部中,版本和首部长度各占4位,标识占16位,标志和片偏移占16位,生存时间占8位,协议占8位,首部校验和占16位,源IP地址占32位,目的IP地址占32位。
通过查看IP数据包的各长度与值可以看出,捕获到的数据报完全符合IP数据报格式。
4. 通过查看与分析,各数据包的标识与片偏移的特征是:在十六进制区中的表示总是相邻的。
5. 通过查看各IP数据包总长度可以看出其数据包总长度在40到1480字节之间。
6. 观察十六进制对照区,利用“计算器”计算验证捕获到的该数据报的检验和,如下:十六进制二进制版本、首部长度及服务类型: 45 00 0100 0101 0000 0000 数据报总长度0034 0000 0000 0010 0010 标识 6c98 0110 1100 1001 1000 标志、片偏移40 00 0100 0000 0000 0000 生存时间、协议 76 06 0111 0110 0000 0110 首部检验和 0dd10000 1101 1101 0001 源IP 地址73340111 0011 0011 0100 55780101 0101 0111 1000目的IP地址 c0 a81100 0000 1010 1000 ,;01060000 0001 0000 0110 计算得结果并取反为:0000000000000000,符合理论情况。
五思考题(1)在对IP数据包进行校验时只对其首部进行校验,主要是因为数据部分是由下层进行CRC校验,只要首部正确,那就可以进行交付了,其他部分就不再与这一层有关了。
a) IP数据包的数据总长度字段共16比特,理论上最大值为216-1=65535字节。
上面捕获的数据包中数据包总长度字段为52字节。
最大的为1460字节。
这并没有达到理论最大值,这是因为以太网的普遍应用,使得实际使用的数据报长度很有超过1500字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