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历史名人评传

合集下载

武威八步沙六老汉的故事

武威八步沙六老汉的故事

武威八步沙六老汉的故事
在武威那片土地上,流传着一个了不起的故事,那就是八步沙六老汉的传奇。

你知道吗?那六位普普通通的老汉,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他们就像守护家园的超级英雄!(类比:把六老汉类比成超级英雄)想想看,一片荒芜的沙海,那得有多可怕啊!可他们呢,就偏不信邪,非要跟那沙子较较劲。

“咱可得把这片沙给治住,不能让它再祸害人!”郭朝明老汉坚定地说。

其他老汉也纷纷点头,“对,哪怕再苦再累,咱也得干!”瞧,他们这决心,多大啊!
于是,他们扛起铁锹,背起麦草,就一头扎进了八步沙。

那日子啊,可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太阳火辣辣地晒着,沙子烫脚,风一吹,满脸满嘴都是沙。

可他们从不抱怨,总是互相打气。

“咱再加把劲,一定能行!”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原本肆虐的黄沙,一点点被他们制服了。

他们的故事,难道不是超级精彩吗?(反问)这六老汉,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一部让人敬佩不已的史诗啊!
如今,当我们看到那片绿洲,就会想起他们,想起他们的勇敢和坚持。

他们的故事,也会一直流传下去,激励着我们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不是吗?(反问)。

甘肃英雄人物事迹简要概括

甘肃英雄人物事迹简要概括

甘肃英雄人物事迹简要概括
甘肃英雄人物事迹简要概括:
甘肃是一个英勇奋斗的地方,出过许多英雄人物,在各个领域都有突出的贡献。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甘肃英雄人物及其事迹简要概括:
1. 吴起:吴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也是甘肃的一位英雄人物。

他在战
国时期的秦国中兴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提出了“兵以精为本”的军事观念,成功地帮助秦国统一了中国。

2. 姜泥:姜泥是甘肃平凉市华亭县的一位普通农民,也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
英雄人物。

他带领村民在抗击日军的战斗中英勇奋战,最终在战斗中牺牲,成为了全国知名的民族英雄。

3. 张富清:张富清是中国空军的英雄飞行员,出生在甘肃定西市陇西县。

他在
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多次执行危险的飞行任务,表现出色,被誉为“玉树之风”和“甘肃战鹰”。

4. 福鼎:福鼎是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的一位英雄人物。

他是一名普通的警察,
在执行公务时,勇敢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最终不幸牺牲。

他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并被追认为烈士。

这些英雄人物展示了甘肃人民的勇敢精神和为国家、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


们的事迹将永远被铭记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更多的人们为了正义和真理而奋斗。

武威历史十大事件

武威历史十大事件

武威历史十大事件(值得骄傲!!!)
一、元狩二年(前121),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击匈奴,打败了休屠、浑邪二王,先后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为显示武工军威,武威由此得名。

二、建兴四年(316),西晋亡,河西进入“五凉”割据时期。

时中原大乱,惟河西独安,武威成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三大中心之一,形成辉煌的“五凉文化”。

三、唐开元二年(714),河西节度使杨敬述献《凉州大曲》于长安,受到唐玄宗极力赞赏,西凉乐舞成为大唐国乐。

四、 1028年,宋天圣六年,党项族占领凉州,沿置西凉府。

1038年,李元昊称帝,称西夏。

“大夏开国,奄有西土,凉为辅郡,亦已百载。

”凉州由西夏统治190余年。

五、 1247年,西凉王阔端与西凉佛教领袖萨班在武威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凉州商谈”,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六、 1949年9月16日,武威解放。

1950年5月,设立天祝自治县,1955年7月,改称天祝藏族县,为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七、 1958年10月,红崖山水库动工修建,1997年竣工。

库存总容量9930万立方米,为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

八、 1969年9月,雷台汉墓出土了铜奔马。

1983年10月,铜奔马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2002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将铜奔马复制品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

九、 1986年12月8日,武威市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十、 2001年5月9日,国务院批准,撤消武威地区和县级武威市,设立地级武威市,8月1日,武威举行了盛大的庆典仪式。

武威的典故

武威的典故

武威的典故
武威的著名典故当属“凉州词”。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中的“凉州词”即为武威的代名词。

武威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如“张骞凿空”、“马蹄寺”、“雷台公园”等,都为这座古城增色不少。

在汉武帝时期,霍去病过焉支山千余里,打垮匈奴休屠王,占领了河西走廊的东端,汉武帝为了纪念这一战役,彰显西汉王朝的军威武功,把战争胜利的地方命名为武威,武威也就因此而得名。

关于坚守沙漠的名人素材

关于坚守沙漠的名人素材

关于坚守沙漠的名人素材王银吉一家的治沙故事夏日的腾格里沙漠,烈日炙烤着沙丘。

沙漠旁的一排砖房下,王银吉正忙着整理从沙地修剪来的枝条。

今年52岁的王银吉,是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红水村村民。

武威市荒漠化和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占国土面积的65.5%、45.9%,是全国荒漠化、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大风一起不见天,沙骑墙头驴上房;一茬庄稼种三遍,大风绝收小风歉”,这是当地的真实写照。

1999年,王银吉30岁。

又一场风沙过后,他望着满地狼藉陷入沉思,一心想着赚钱养家,而家都快没了。

王银吉暗下决心:决不让沙漠埋掉家。

就这样,王银吉和父亲王天昌简单收拾行囊,向着腾格里沙漠挺进。

然而,在沙漠里种树“难于上青天”。

短短几个月后,王银吉栽种的第一批几十亩树苗尽数“夭折”,被吹倒的、被拔起的、被晒死的……他站在沙丘上徘徊良久,“心里确实有点低落。

”王银吉回忆说。

很快,王银吉又燃起了信心,“不治沙日子没法过!”他潜心观察流沙和风向,寻找适宜种植的坡面,一遍遍找问题,一遍遍实践。

第二年,植被成活率提高到70%以上,王银吉成功治理了四五十亩沙地。

“他倔得很,想干的事就一定要干,谁劝都没用。

”王银吉的妻子金玉秀摊手说道。

武威降水量少,蒸发量大,种树光靠雨水浇灌显然是不够的。

王银吉卖掉了家里的牛羊,买了两只骆驼。

两只骆驼每趟能驮800斤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灌溉难题。

仅靠骆驼驮水,远不能满足植物的需水量。

王银吉又借了些钱,在林业部门的支持下,修了条治沙路。

他笑着说:“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我运输机械和麦草,全靠这条路。

”每逢春季,七八级的大风最让王银吉头疼,怕树苗承受不住。

他借鉴了压草方格的经验,把沙丘牢牢地“稳”住了。

慢慢地,小树苗的成活率越来越高,沙丘一点点绿了起来。

2006年,为了方便巡护和节省时间,王银吉索性在沙漠上挖了个地窝。

他带着一家老小、背着锅碗瓢盆就住了进去。

一家人点着煤油灯,吃着混着沙子的食物,白天种树,晚上巡护,一住就是8年。

别有斯文味——武威文庙“为斯文宰”匾额小考

别有斯文味——武威文庙“为斯文宰”匾额小考

别有斯文味——武威文庙“为斯文宰”匾额小考发布时间:2022-11-29T05:59:08.073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15期作者:张国才[导读] 武威文庙桂籍殿前廊檐下悬挂的匾额中,有一块牌匾额名叫“为斯文宰”,此匾额由贾坛题写,唐发科等人敬献张国才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甘肃武威 733000武威文庙桂籍殿前廊檐下悬挂的匾额中,有一块牌匾额名叫“为斯文宰”,此匾额由贾坛题写,唐发科等人敬献。

说到这块匾额,贾坛、唐发科两人的故事传扬四方。

题匾人贾坛(1862—1941),字杏卿,武威县城关镇人。

贾坛的父亲乃一商贾,家境富裕。

兄弟三人,贾坛排行第二。

长兄贾坤是光绪年间举人,其弟贾垣一生从商。

贾坛读书只中了秀才,他41岁时被封了文体郎的头衔。

由于贾坛在商业和社会民生方面的出色表现,民国初至民国20年,任武威县参议会参议员,同时接替贾垣担任武威县商会会长。

贾坛能书善画,酷爱金石文物。

他热心武威地方事业,作出了许多贡献。

在发展武威农林事业上。

民国初年,贾坛创办凉州实验农场一处,并担任农会会长,大力培育果木、花卉、麦种等,培育良种,带动老百姓种植技术提高。

积极赈灾济民。

1928-1929年,武威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成群结队。

武威商会决定开展赈灾行动,贾坛协同地方人士,动员商号、大户募捐粮食,开办舍场,救济灾民。

重视地方教育。

面对武威部分学校办学经费不足的实际困难,贾坛作为商会会长,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他常常为教育事业带头集资,以解决办学经费。

保护地方文物。

1915年4月,武威南营青嘴喇嘛湾唐代弘化公主墓被当地群众掘开,墓志被人藏匿。

贾坛知道后,心急如焚,四处寻访,终于将墓志找回,保存在武威文庙文昌宫,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1927年武威发生大地震,文庙建筑大半震毁。

贾坛多方筹资动工维修,身负主事之责。

1931年,武威文庙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贾坛任委员,并被公推为维修文庙主事。

此匾立于1932年,其时贾坛已70岁高龄。

凉州名医:明末清初凉州蔡氏三代神医

凉州名医:明末清初凉州蔡氏三代神医

凉州名医:明末清初凉州蔡氏三代神医作者:李元辉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9年第8期明末至清初,武威蔡嘉善、蔡芩、蔡元勋三世行医,祖孙三代医术高明,都被百姓称之为神医,在民间传下无数佳话。

蔡嘉善,字建阳,凉州人,明代名医。

据《五凉全志》记载,他“精通方脉,详辨阴阳,曾从戎恢复扒沙(今古浪县大靖镇),全活征兵甚众,后题请授凉州卫医官”。

大意是,蔡嘉善精通各种医药处方,擅长诊脉,熟悉用阴阳理论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

明代万历年间,他以随军医生的身份跟随大军参加松山战役,用精湛的医术救活了无数受伤的士卒。

可见,蔡嘉善在治疗创伤方面有自己独到的地方。

战役结束后,有关部门立即奏请他为凉州卫专职医官。

据《明史》记载,明代有一套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在边关卫所各设医官,一般由太医院考核派遣。

年底,考察其功过,决定留任还是废黜。

由于医官不足,后来在卫所设立医学,培养医疗人才。

蔡嘉善由凉州卫推荐专职医官,足见其医术精湛,受到地方官员的肯定。

同时,他的医术和医德,也受到凉州百姓的称道,他去世后,百姓为他立祠祭祀。

《甘肃新通志》记载,蔡氏“世传医业,纯以济世为心,活人甚众。

殁后,人立祠于三皇庙侧以祀之。

”蔡嘉善医术精湛,他的子孙也继承祖业,医疗水平不亚于蔡嘉善。

据《五凉全志》记载,“其子蔡芩,明末清初名医,袭职医官,其善太素脉,定人生死穷通毫无差谬,人称其神。

”大意是,蔡嘉善的儿子蔡芩世袭凉州地方医官,擅长诊太素脉,决定人的生老病死、贫穷通达,毫无差错,人称为神医。

这里顺便抄录一段有关太素脉的科普文章。

据说,太素脉是明代青城山人张太素由隐者密授,再经他反复实践、整理而得以流传。

张太素著有《太素脉秘诀》上下二卷,里面记载道:“太素脉者,以轻清重浊为命论,轻清为阳,为富贵;重浊为阴,为贫贱。

男子以肝木部为主,以决功名高下;女子以肺金兑位为主,以决福德。

且如轻清者,如指摸玉,纯粹温润,应指分明,六脉不克。

如源之流长,不敢断续,纵有小疾,直清不浊,主为人禀性冲和,智识明敏,禄位高擢,此为轻清之脉。

武威王先林简介资料

武威王先林简介资料

武威王先林简介资料武威王先林(Co Nguon Tran Linh),是越南当地著名的历史英雄,被誉为“抵抗外敌的英勇将领”。

以下是对他的简介资料。

武威王先林于1843年出生在越南北部的黄瓜县。

在十九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法国殖民统治期间,武威王先林成为了越南北部的抵抗运动的重要人物。

他是万隆阮朝的一位高级官员,也是一位精通越南传统武术和战术的军事专家。

在法国殖民军队进攻越南期间,武威王先林领导了一支庞大的武装起义军,与武器、技术都相对落后的法国殖民者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斗。

他的抵抗运动在当地民众中得到广泛支持,人民群众将他称为“武威王先林”,这个称号象征着他的英勇和权威。

在起义期间,武威王先林成功地组织起了一支由农民、革命志愿者和部分官兵组成的军队。

他和他的军队猛烈地反击了法国殖民者的进攻,并成功地解放了几个城市和村庄。

他善于利用越南地形的优势,采取游击战术,给法国殖民军队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他的战术灵活、勇敢果敢的作战风格得到了各界的赞扬。

由于法国殖民军队的技术和装备优势,加上内部分裂和军事帮派斗争的影响,起义最终失败了。

武威王先林的军队在长时间的战斗中伤亡惨重,他自己也在其中负伤。

与法国殖民者的战斗最终导致了他于1900年在越南北部的一次决战中牺牲。

即使失败,武威王先林的英勇抵抗给当地人们带来了希望和鼓舞,他的形象始终在越南人的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尽管武威王先林的抵抗运动最终失败,但是他的牺牲精神和英勇行为激励了之后几代越南人的反殖民情绪。

他的战斗精神也延续到越南抵抗法国殖民统治的运动中,为越南的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武威王先林在越南的历史地位至今仍然被广泛赞扬和纪念。

作为越南抵抗法国殖民统治的重要人物,武威王先林不仅在当地有着广泛的知名度,而且也被越南的历史学家和民众广泛认可。

他被视为越南独立和民族自豪的象征之一。

他的英勇事迹也成为了越南独立和抵抗外敌的标志性人物之一,并且在越南的教科书和历史记载中得到广泛的提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威历史名人评传》共5编,每编收录5至6名人物,共30名左右的人物。

包括30多万字,60多幅图片的内容。

具体目录设置如下:
《武威历史名人评传》目录
第一编:忠君报国志轩辕
【内容提要】本编主要收录武威历史上做出重大贡献的政治家和朝廷重臣。

第一章:金日磾:隐忍苟活中崛起的帝国权臣
第二章:贾诩:兵荒马乱中寻求自保的谋臣策士
第三章:段秀实:凌卓大唐的忠勇英烈之士
第四章:余阙:以身殉国的清忠谅节功臣
第五章:潘罗支:北宋初吐蕃凉州六谷部首领
第六章:彭廉:功著大明的镇番征西将军。

第二编:征战边关酬国恩
【内容提要】本编主要收录武威历史上具有重大功绩的镇守边关的将军和英雄。

第一章:段纪明:鲜为人知的大汉破羌将军
第二章:姚辩:智勇双全的隋朝边关羌将
第三章:论惟贤:大唐威震边关的吐蕃勇将
第四章:李抱玉:专守关陇的盛唐御史大夫
第五章:契必何力:沉毅忠勇的初唐铁勒英雄
第六章:毛忠:镇守边关的西陲百战猛将
第七章:达云:名震西陲的大明边将之冠
第三编:文采风流写春秋
【内容提要】本编主要收录武威历史长河中以诗词、文章、书画、教育等文化领域中具有显赫名声的学人和大家。

第一章:阴铿:动荡离乱时代里的悲情诗人
第二章:李益:狼烟烽火里独自行吟的边塞诗人
第三章:郭楷:精通儒家制艺的清代教育家
第四章:张美如:清嘉庆年间著名书画家
第五章:张澍:陇右学界成就卓著的凉州魁杰
第六章:李于锴:清末民初梗介忠贞的一代学人
第七章:孟良允:清顺治年间安贫乐道的镇番学人
第八章:卢生薰:文居诸夏之先的清代镇番学人
第九章:张澂:清朝光绪年间的古浪籍著名学人
第四编:佛光普照古凉州
【内容提要】武威是佛教圣地,是佛教传入中原的第一站,佛光西来,自此扩散,遂成以后兴盛格局。

本编主要收录在武威本籍佛教大师和外籍来武译经弘法的佛教大师。

第一章:鸠摩罗什:译经弘法的佛教三论宗之祖
第二章:萨迦•班智达:维护祖国统一的著名释家大师
第三章:章嘉•若贝多吉:清康熙年间释教学家大国师
第四章:土观•罗桑曲吉尼玛:清乾隆年间释教大国师
第五章:丹玛•华丹土旦嘉措:清代中叶青海释教甘禅寺活佛
第六章:华锐•罗桑饶布萨:光绪年间蒙古布饶台寺法台大师
第五编:身经离乱羡五凉
【内容提要】武威是“五凉古都”。

十六国时期,武威乃至河西地区进入“五凉”王国的割据专政时期,这一历史阶段里,相较中原大地东晋王朝的“八王之乱”导致动荡离乱的社会
现实而言,武威乃至河西地区则呈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兴盛发展时期。

历史学爱赵俪生将此期的凉州称为“具有全国意义上的三大重要据点之一”。

本编将“五凉”中曾在武威建都的“四凉”,即“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的创建者收录进来,以表彰他们在武威历史进程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另将隋末唐初的割据政权“大凉”帝国的创建者李轨亦收录进来。

合称“五凉”创建者。

第一章:张轨:十六国时期前凉国的实际创建者
第二章:吕光:十六国时期后凉国的创建者
第三章:秃发乌孤:十六国时期南凉国建立者
第四章:沮渠蒙逊:十六国时期北凉国的建立者
第五章:李轨:凉州天空迅疾闪现的帝星之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