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四年级上册国学

1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 心发狂;难得之货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 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
26.甚爱必大赞,多藏必厚亡。
2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jiù]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 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满足的人,永远 是满足的。
28.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29.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30.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因为他不执着于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把他作为对立面而与他争
11.为而不恃[shì],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不恃己能、不居功。由于不居功,所以其功劳不会失去。
12.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人说的话多,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1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译文】 “道”指的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行的规律。道是独一无二的,道包含阴阳 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
8.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译文】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0.欲歙[xī]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 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译文】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 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
36.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刑,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 后之相随,恒也。
四年级上册要求背诵的内容

四年级上册要求背诵的内容
一、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日积月累中的语句。
1.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回文联)
2.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拟人联)
3.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叠字联)
4.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
(叠字联)
7.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王充。
8.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
最新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4年级上册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为政第二(一)◎子曰:“为政以德①,譬如北辰②,居其所③而众星共④之。
”◎子曰:“诗三百①,一言以蔽②之,曰:“思无邪③。
”◎子曰:“道①之以政,齐②之以刑,民免③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⑤。
”◎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⑥。
”◎孟懿子①问孝,子曰:“无违( )。
②”樊迟③御④,子告之曰:“孟孙⑤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①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②。
”(二)◎子游①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①。
有事,弟子服其劳②;有酒食,先生③馔④,曾是以为孝乎?”◎子曰:“吾与回①言,终日不违②,如愚③。
退而省其私④,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①,观其所由②,察其所安③,人焉廋④哉?人焉廋哉?”◎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①。
”(三)◎子贡问君子①。
子曰:“先行②其言而后从③之。
”◎子曰:“君子周①而不比②,小人③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子曰:“攻①乎异端②,斯③害也已④。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①学干禄②,子曰:“多闻阙③疑④,慎言其余,则寡尤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四)◎哀(①♓)公①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②:“举直错诸③,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①问:“使民敬、忠以②劝③,如之何?”子曰:“临④之以庄,则敬;孝慈⑤,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①谓孔子曰:“子奚②不为政?”子曰:“《书》③云:‘孝乎惟(♦⑥♓)孝,友于兄弟。
’施④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四年级上册古诗词必背全集

四年级上册古诗词必背全集1、浪淘沙(其七)【唐】刘禹锡八月涛(tāo)声吼地来,头高数丈(zhàng)触山回。
须臾(yú)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2、鹿柴(zhài)【唐】王维(wéi)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fǎn)景入深林,复照青苔(tái)上。
3、暮(mù)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sè)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4、题西林壁【宋】苏轼(shì)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yuán)身在此山中。
5、雪梅【宋】卢钺(yuè)梅雪争春未肯降(xiáng),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xùn)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6、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7、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8、凉州词【唐】王翰(hàn)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pí)琶(pá)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9、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0、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xūn),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主题诵读全资料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主题诵读(2015版)第一单元主题:走进千山万水1、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舟行人剡》崔颢),面对大自然中美丽的山山水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不免让我们想起了《论语》中的一段话:—————————。
)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当我们来到海边,面对大海,极目远眺,海风吹面,波涛汹涌,不免感慨万千,思潮涌动,就会随口吟诵起曹操的诗句:—————————。
)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春夏秋冬的四时变化,山山水水,日月星辰,万事万物生老病死、生生不息,其中充满了人生的哲理,正如《庄子·知北游》中的句子:—————————。
)第二单元主题:以诚待人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做一个道德高尚的君子需要经常反省自己:怎样做人?怎样交友?怎样学习?我们可以从《论语》中找到答案:—————————)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
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论语》(君子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气质呢?《论语》中有专门的论述:“庄重”、“忠诚和信用”、“慎交友”、“有错就改”,你能记得原句吗:—————————。
)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论语》(做人必须有诚信,没有诚信的人是什么样子呢?《论语》中有精彩的比喻::—————————。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上册内容

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上册内容节选如下:
* 《诗经·木瓜》。
* 《诗经·木桃》。
* 《诗经·木李》。
*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 《泊秦淮》(唐·杜牧)。
* 《乌衣巷》(唐·刘禹锡)。
* 《放鱼》(唐·李群玉)。
* 《剑客》(唐·贾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阅读国学经典原著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当然,我可以帮你继续往下写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上册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篇目:
* 《三字经》。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礼仪等方面的知识,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
* 《论语》。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孔子言行的经典,内容包含了许多孔子的智慧和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非常有帮助。
*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是一本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里面有许多关于人生、道德、处世的格言和谚语,对于学生的思想启蒙非常有益。
*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本介绍中国姓氏的启蒙读物,可
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姓氏文化。
* 《千字文》。
《千字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识字课本,用一千个不同的汉字编写而成,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伦理等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文化素养很有帮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
四年级上册必背古经

四年级上册必背古经导言本文档旨在介绍四年级上册必背古经,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古经内容。
以下是四年级上册必背古经的详细内容。
古经一:《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经典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记录而成。
它涵盖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诲,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教材。
四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背诵《论语》中的第一篇至第五篇内容,内容涉及君子修身、为人立志等方面。
古经二:《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部重要的诗歌集锦,是古代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收录了许多具有深刻内涵和美丽意象的古代诗歌,以及对于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故的描写和反思。
四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背诵《诗经》中的《关雎》、《蒹葭》两篇。
这两篇诗歌分别描写了爱情和人生哲理,适合帮助学生们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古经三:《大学》《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也是《四书五经》之一。
它是一部包含了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诲和思考的书籍。
四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背诵《大学》中的第一章和第四章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研究和理解,学生们可以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社会意识。
古经四:《论衡.相见篇》《论衡.相见篇》是中国古代辩论文化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是刘向。
它主要是关于人际交往和社会礼仪的思考和指导。
四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背诵《论衡.相见篇》的第六条至第十三条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研究和领悟,学生们可以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古经五:《弟子规》《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重要读本之一,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述了做人的道理和基本原则。
四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背诵《弟子规》中的全部内容,通过研究和理解这些内容,学生们可以培养良好的品行和道德修养。
结语四年级上册必背古经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经典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思想的体现,通过背诵和学习这些古经,可以帮助学生们培养综合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建议学生们在背诵过程中加强理解和思考,并将这些古经的精神内涵应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小学四年级必背国学经典篇目

小学四年级必背国学经典篇目1 【必备古诗】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论语》精选】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4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5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7 三衢道中(南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8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年级上册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为政第二(一)◎子曰:“为政以德①,譬如北辰②,居其所③而众星共④之。
”◎子曰:“诗三百①,一言以蔽②之,曰:“思无邪③。
”◎子曰:“道①之以政,齐②之以刑,民免③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⑤。
”◎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⑥。
”◎孟懿子①问孝,子曰:“无违()。
②”樊迟③御④,子告之曰:“孟孙⑤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①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②。
”(二)◎子游①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①。
有事,弟子服其劳②;有酒食,先生③馔④,曾是以为孝乎?”◎子曰:“吾与回①言,终日不违②,如愚③。
退而省其私④,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①,观其所由②,察其所安③,人焉廋④哉?人焉廋哉?”◎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①。
”(三)◎子贡问君子①。
子曰:“先行②其言而后从③之。
”◎子曰:“君子周①而不比②,小人③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子曰:“攻①乎异端②,斯③害也已④。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①学干禄②,子曰:“多闻阙③疑④,慎言其余,则寡尤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四)◎哀( )公①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②:“举直错诸③,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①问:“使民敬、忠以②劝③,如之何?”子曰:“临④之以庄,则敬;孝慈⑤,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①谓孔子曰:“子奚②不为政?”子曰:《“书》③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施④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①,小车无軏②,其何以行之哉?◎子张问:“十世①可知也?”子曰:殷因②于夏礼,所损益③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①而祭之;谄③也。
见义⑤不为,无勇也。
”国学经典——第二单元《千家诗》1.泛舟[宋] 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①巨舰一毛轻。
向来②枉费③推移力④,此日中流⑤自在行2.观书有感[宋] 朱熹半亩方塘①一鉴开②,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莺梭[宋] 刘克庄掷柳①迁乔太有情,交交②时作弄机声③。
洛阳④三月花如锦⑤,多少工夫织得成⑥。
4.蚕妇吟①(南宋)谢枋得子规啼彻四更时②,起③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④,玉人⑤歌舞未曾归。
国学经典——第三单元《论语》八佾第三(一)◎孔子谓季氏①,“八佾②舞于庭,是可忍③也,孰不可忍也?”◎三家①者以《雍》②彻。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③’,奚取于三家之堂④?”◎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①?人而不仁,如乐②何?”◎林放①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②也,宁戚③。
”◎子曰:“夷狄①之有君,不如诸夏②之亡③也。
”◎季氏旅①于泰山。
子谓冉有②曰:“女③弗能救④与?”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二)◎子曰:“君子无所争。
——毕也射①乎!揖②让而升③,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①。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②。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③!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①不足征②也;殷礼,吾能言之,宋③不足征也;文献④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子曰:“禘①自既灌②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③。
”◎或①问禘之说②。
子曰:“不知也。
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③乎?”指其掌。
◎祭如①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与②祭,如不祭。
”◎王孙贾①问曰:“‘与其媚( )②于奥③,宁媚于灶④。
’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⑤,无所祷( ) 也。
”(三)◎子曰:“周监①于二代②,郁郁③乎文哉!吾从周。
”◎子入太庙①,每事问。
或曰:“孰谓鄹②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子曰:“射不主皮①,为力不同科②,古之道也。
”◎子贡欲去告朔①之饩羊②。
子曰:“赐也!尔爱③其羊,我爱其礼。
”◎子曰:“事①君尽礼,人以为谄②也。
”◎定公①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②礼,臣事君以忠。
”(四)◎子曰:“《关雎》①,乐而不淫,哀②而不伤。
”◎哀公问社①于宰我②。
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③。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管仲①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②,官事不摄③,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④,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⑤,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子语(yù)①鲁大师②乐,曰:“乐其可知也。
始作,翕③如也;从④之,纯⑤如也,皦⑥如也,绎(yì)⑦如也,以成。
”◎仪封人①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②。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③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④。
”◎子谓《韶》①:“尽美②矣,又尽善③也。
”谓《武》④:“尽美矣,未尽善也。
”◎子曰:“居上不宽①,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②观之哉?”国学经典——第四单元《千家诗》1.古朗月行①[唐] 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②。
又疑瑶台镜③,飞在白云端④。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⑤此沦惑⑥,去去⑦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⑧摧心肝。
2.秋登宣城谢脁北楼①[唐] 李白江城如画里②,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③,双桥落彩虹④。
人烟寒橘柚⑤,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⑥,临风怀谢公⑦?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 陆游三万里河①东入海,五千仞(rèn)岳②上摩天。
遗民③泪尽胡尘④里,南望王师⑤又一年。
4.中秋月[宋] 苏轼暮云收尽溢①清寒。
银汉②无声转玉盘③。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国学经典——第五单元《千家诗》1.题淮南寺[宋] 程颢南去北来休便休①,白蘋②吹尽楚江秋。
道人③不是悲秋客,一任④晚山相对愁⑤。
2.冷泉亭①[宋] 林稹一泓②清可③沁诗脾,冷暖年来④只自知。
流出西湖载歌舞⑤,回头不似⑥在山时。
3.题松汀驿①[唐] 张祜山色远含空②,苍茫泽国③东。
海④明先见日,江白⑤迥闻风。
鸟道⑥高原去,人烟⑦小径通。
那知⑧旧遗逸⑨,不在五湖中。
4.过香积寺①[唐]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②。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③。
泉声咽危石④,日色冷青松⑤。
薄暮⑥空潭曲⑦,安禅⑧制毒龙。
国学经典——第六单元《千家诗》1.秋兴其一[唐] 杜甫玉露凋伤①枫树林,巫山巫峡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③,塞上④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⑤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⑥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⑦,白帝城高急暮砧②。
2.秋兴其三[唐] 杜甫千家山郭①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②。
信宿③渔人还泛泛,清秋④燕子故飞飞。
匡衡⑤抗疏⑥功名薄,刘向⑦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⑧。
3.秋兴其五[唐] 杜甫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②霄汉间。
西望瑶池③降王母,东来紫气④满函关。
云移⑤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⑥识圣颜。
一卧沧江⑦惊岁晚,几回⑧青琐点朝班。
4.秋兴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