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讲什么-
神十太空授课

神十太空授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在太空中与地球有的区别,存在失重现象。
2、根据科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3、了解我国航天事业,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
二、知识拓展: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11分,随着一声“同学们,你们好”的问候,在距离地面300公里的天宫一号,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开始了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太空讲课。
弯弯的柳叶眉、清澈的双眸、甜美的笑容,王亚平昨天的出镜让人眼前一亮,立刻“秒杀”亿万网友。
在王亚平近乎“魔术”般手下,圆周运动的单摆、不变轴向的陀螺、晶莹剔透的水膜、红扑扑的水球,中国第一堂太空授课在趣味与惊奇中完美展现。
太空授课计划最终在神十实现。
神十太空授课创下了两个第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史上第一次发自太空的授课,中国学生第一次通过直播画面观看来自太空的五个失重实验。
实验一:悬空打坐、180度旋转王亚平:现在我们是在远离地面三百多公里的天宫一号实验舱里向大家问好。
同学们都知道失重是太空环境中最独特的现象,那我们的指令长先来给大家表演几个高难度动作吧。
聂海胜:好,没问题,那我就给大家表演几个。
王亚平:我还有大力神功呢,怎么样,很厉害吧。
在太空失重环境中,我们各个都像是身轻如燕的武林高手。
实验二:打开“箱子”测质量悬空打坐、大力神功,这两招专属武林高手们的“功夫”,经过三名航天员在太空的演绎,引来了同学们的阵阵喝彩。
航天员表演之后给同学们提出了疑问:在地面上,人们一般用天平、台秤等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从而计算物体的质量。
那么,失重环境下该如何测质量呢?天宫一号上配备有质量测量仪,这个质量测量仪就是设置在天宫一号舱壁的一个支架形状的装置,看上去像飞船舱壁上的一个箱子。
拉开“箱子”后,聂海胜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亚平轻轻拉开支架,一放手,支架便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
装置上的LED屏上显示出数字:74.0,这表示聂海胜的实测质量是74千克。
在给同学们解释了应用原理之后,王亚平还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道课后思考题:除了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在失重环境下测量物体的质量呢?【解读】在地面上,弹簧秤提供的弹力跟重力是平衡的,不同质量的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弹簧伸长不一样,即重量是不一样的。
太空授课观后感600字

太空授课观后感600字2021年6月20日10时,一个兴奋人心的时刻。
我国首次在太空中为中小学生授课。
主讲为“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我特地预备了太空授课观后感600字,欢迎借鉴学习!太空授课观后感600字16月20日这一天中午我早早地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观演。
本想着学校今日上午会让我们观演,可等待了一上午,却落了一场空。
开始了,开始了。
亚平老师的讲台是用太空自行车改造而成,而在她的脚下,用两个东西在固定着她的脚,使她可以站着为我们讲课,否则她可能就得飘在船舱里为我们讲课了!身为“神十”指令长的聂海胜,在刚开始就为我们表演了“空中打坐”。
只见聂海胜同志正享受大家的掌声时,亚平老师轻轻一推,聂叔叔就从这一头飘到了那一头,姿态滑稽得很,令人忍俊不禁。
讲课正式开始了,第一个试验就是怎样在空中测质量?亚平老师首先提问了,在地球上我们是如何测质量的呢?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是可以用天平测量,有的说是可以用电子称来测量,还有的说是可以用曹冲称象的方法来测量……可这些在失重太空中,统统都不行行。
在太空中假如宇航员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要怎么办呢?接着亚平老师就演示了在太空中测聂叔叔的质量。
只见聂叔叔牢牢地握住了一个仪器,亚平老师把他和仪器用力往后拉了一下,接着聂叔叔就重重地撞了一下,仪器显示出聂叔叔的体重——74公斤。
这其实主要是利用了太空专用质量测量仪和一个能测出物体加速度的系统。
然后根据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这个原理,从而算出聂叔叔的体重来。
亚平老师接下来还为我们演示:单摆运动、陀螺,以及与水等液体有关的演示。
在这几个演示中,我最宠爱的就是单摆运动了。
只见聂叔叔递给了亚平老师一个小支架,亚平老师将支架上用线连接柱的一个小球拿在手里,并且转动轴,慢慢松手,结果小球不仅没有往下掉落,反而往上走了,而且到了确定高度就静止不动。
若挪动小球的位置到确定高度再松手,小黄球就会左右摇摆了,但速度很慢。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内容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内容神舟十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船,曾成功进行多次载人飞行任务,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神舟十号的太空授课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许多领域的知识,为广大学生和科研人员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
首先,神舟十号太空授课内容涉及到宇航员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在太空中,宇航员需要面对重力、辐射、失重等诸多不同于地面的环境因素,因此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与地面有所不同。
太空授课内容将介绍宇航员在太空中的日常生活,如饮食、睡眠、锻炼等方面的安排,以及他们在太空中进行科学实验和工作的情况。
其次,神舟十号太空授课内容还包括了太空科学实验和观测。
在太空中,由于没有大气层的影响,可以进行很多地面无法完成的科学实验和观测。
太空授课内容将介绍一些在太空中进行的科学实验项目,如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让学生们了解到太空环境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此外,神舟十号太空授课内容还涉及到太空技术和工程。
太空授课内容将介绍神舟十号飞船的构造和性能特点,以及太空站的建设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们了解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
最后,神舟十号太空授课内容还包括了宇宙探索和未来发展方向。
太空授课内容将介绍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以及未来的太空探索计划和目标,让学生们了解到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发展前景和挑战。
总的来说,神舟十号太空授课内容涵盖了太空生活、科学实验、技术工程、宇宙探索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太空科普机会。
通过太空授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太空环境和太空科学,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航天梦而努力奋斗。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内容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激发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径。
希望广大学生能够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努力学习,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读神十太空授课五个实验

解读神十太空授课五个实验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11分,随着一声“同学们,你们好”的问候,在距离地面300公里的天宫一号,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开始了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太空讲课。
弯弯的柳叶眉、清澈的双眸、甜美的笑容,王亚平昨天的出镜让人眼前一亮,立刻“秒杀”亿万网友。
在王亚平近乎“魔术”般手下,圆周运动的单摆、不变轴向的陀螺、晶莹剔透的水膜、红扑扑的水球,中国第一堂太空授课在趣味与惊奇中完美展现。
2007年08月14日,美国人芭芭拉·摩根在国际空间站进行了人类首次太空授课,她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了在太空运动、喝水等情景。
专家称,和芭芭拉进行的太空授课相比,中国航天员的这堂太空授课,不仅科技含量更高,难度也更高。
摩根太空授课的内容是介绍和演示太空生活,而王亚平授课的内容是介绍和演示物理概念,难度高于美国。
据太空授课教案组介绍,太空授课计划一年前就在筹备了,本想神舟九号的时候就进行,但神九升空时间较短而且主要任务是对接任务,所以太空授课计划最终在神十实现。
神十太空授课创下了两个第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史上第一次发自太空的授课,中国学生第一次通过直播画面观看来自太空的五个失重实验。
神十太空授课为何挑选这五个实验?主要是从经典、易懂、新颖、观赏性和差异性、学生们的知识储备和兴趣等几个方面去考虑的,在弹簧秤、陀螺、单摆、金刚圈这些教具的协助下,神奇的现象应接不暇。
实验一:打开“箱子”测质量悬空打坐、大力神功,这两招专属武林高手们的“功夫”,经过三名航天员在太空的演绎,引来了同学们的阵阵喝彩。
航天员表演之后给同学们提出了疑问:在地面上,人们一般用天平、台秤等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从而计算物体的质量。
那么,失重环境下该如何测质量呢?天宫一号上配备有质量测量仪,这个质量测量仪就是设置在天宫一号舱壁的一个支架形状的装置,看上去像飞船舱壁上的一个箱子。
拉开“箱子”后,聂海胜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亚平轻轻拉开支架,一放手,支架便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
天空授课内容及意义

天空授课内容及意义天空授课内容及意义“天宫课堂”是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推出的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天空授课内容及意义,欢迎大家分享。
天空授课内容及意义1天空授课的内容:王亚平太空授课内容主要是使青少年了解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航天员将进行在轨讲解和试验演示,并与地面师生开展双向互动交流。
自行车将成讲课工具太空自行车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下长期飞行将引起肌肉萎缩,自行车功量计就是用来锻炼下肢肌肉的,它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自主研制。
在备受期待的中国太空第一课中,这辆“自行车”将与地球上的学生见面。
演示如何回收飘浮的水在失重环境下,水不能倒进杯子里,航天员在太空怎么喝水呢?别急,有办法。
原来航天员在太空中是用吸管喝水的,水装在袋子里,用饮水管就可以喝到水,管子还有开关,一次喝不完就得卡住,以免水跑出来。
一旦跑出来,这些水珠不会掉在地板上,而是飘浮在空气中,航天员不小心就会呛到,也会影响很多仪器设备的安全。
而无论是喝水,还是做实验,抑或用水在太空洗澡,都难免把水洒出来,那怎么才能把这些飘浮的水收拾干净?航天员有自己的办法,能把这些跑冒滴漏的“水球”吸干净,具体怎么吸?答案也将在王亚平的太空课上揭晓。
老师学生将“天地对话”为配合此次太空授课活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在今年5月24日至6月10日期间举办了“我问航天员”——太空授课大型问题征集活动,收集青少年朋友对载人航天科技、航天飞行、空间科学及航天员太空工作、生活等领域的提问。
目前,已经征集到数千个相关问题。
这些问题,除了部分由参与过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或航天专家在活动后期以访谈、文字或“微访谈”方式回答外,还将在此次太空授课中提交给神舟十号的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予以解答。
此外,还将挑选2-3名热心提问的中学生到太空授课的地面现场,与300多公里之外的“太空老师”进行互动。
神州十号太空讲课新闻

三十里铺中心学校举办收看“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发信人:孙辉
6月20日上午10时许,三十里铺中心学校利用班班通设备,全体师生组织收看了“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此次太空授课主要讲述的是让中小学生了解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航天员进行在轨讲解和实验演示,并与地面师生进行双向互动交流。
收看时全体师生兴致很高,许多学生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将来学有所成,为国家的航天事业添砖加瓦。
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

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简介神舟十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载人航天飞船,完成了自2003年神舟五号之后的中国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
该任务于2016年10月17日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航天员成员包括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和聂海胜。
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了多项科学实验及技术验证。
其中,神舟十号航天员还成功进行了太空授课,为地面教室带来了独特和精彩的教育体验。
太空授课的背景太空授课是指在航天飞行器内部进行的教育活动。
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是中国航天事业中的一项创举,也是中国航天员继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之后的又一次太空教育尝试。
通过太空授课,航天员可以向地面教室的学生们传递知识和体验,激发学生对航天科学的兴趣,推动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
太空授课的准备工作为了确保太空授课的顺利进行,航天员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神舟十号任务中,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负责进行太空授课。
为了进行太空授课,他们事先参加了多次培训和模拟,掌握了相应的教学技巧和知识点。
此外,还进行了舱内设备的调试和测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所有准备工作的完成,为太空授课的圆满进行提供了保障。
太空授课的过程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的过程十分引人注目。
在太空飞行器中,航天员利用航天器内部的通信设备,与地面教室进行了实时连线。
通过视频传输和语音交流,航天员与学生们进行了交流互动。
他们回答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讲解了航天知识,并分享了他们在太空中的经历和感受。
整个授课过程生动有趣,让学生们对航天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太空授课的意义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不仅给地面教室带来了新颖的教育体验,同时也对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太空授课,学生们可以直观感受到航天科学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太空授课还提升了中国航天事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关注。
同时,太空授课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发展培养了更多的人才后备力量。
结论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是一次具有创新意义的教育活动。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知识:火箭的轨道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知识:火箭的轨道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火箭的轨道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飞船从火箭点火到入轨约580多秒,在此期间,要经历从静止到每秒7.8公里的高速,经历常温常压到极冷极热,经历地面重力环境到微重力环境的巨大变化。
这短短的不到十分钟时间,是航天员进入太空最危险的环节。
载人航天科研人员会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体仿真实验室中,利用
ThinkServer 服务器、ThinkStation 工作站模拟测试航天器从发射到回收的全过程,校验载人航天全系统的匹配性和兼容性,对各种太空物体的位置进行模拟计算以避免碰撞,并优化推进剂管理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讲什么?
11日17时38分,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托举神十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
箭腾空而起,把一团橘红色的烈焰留在了湛蓝的大漠长空。
神舟十号太空授课将讲牛顿定律
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飞船组合体飞行期间,3名航天员将进驻天宫一号开展多项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及太空授课活动。
33岁的女航天员王亚平,将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
她将在太空向全国中小学生展示失重环境下奇特的物理现象。
这次飞行过程中的增加太空授课,主要内容是讲授物体失重状态下的情况,加深青少年对牛顿定律的理解。
目前,课件课堂准备工作完成,组合体运行期间进行,媒体将全程直播。
太空授课是一次尝试,将通过授课激发青少年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和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