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断裂与失效分析刘尚慈

合集下载

金属断口分析教案

金属断口分析教案
备课本
课程名称
金属断口分析
课时数
24
适用班级 材料 091/092/093
授课教师
高建祥
使用时间 2010-2011 学年第 2 学期
冶金工程学院
冶金工程学院备课纸
《金属断口分析》课程授课教案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金属断口分析 课程总学时/学分:24/1.5(其中理论 24 学时,实验 0 学时,课程设计 0 周) 适用专业:金属材料

学 重
重点:疲劳断口的宏观和微观形貌特征;疲劳破坏机理。
点 难
难点:疲劳破坏机理。

(1)课堂讲授; 教 学 (2)多媒体教学; 策 略 (3)课堂讨论;
(4)习题巩固。

学 预
教材第五章

习 题
分析疲劳断口的宏观和微观形貌特征;疲劳破坏机理;疲劳辉纹四要素
6
冶金工程学院备课纸
章次名称
第六章氢脆断裂
学 内
解理裂纹的萌生及扩展;

解理断裂的影响因素。


要求学生掌握解理断口的宏观和微观形貌特征;解理裂纹的萌生及扩展;
要 解理断裂的影响因素。 求


重点:解理断口的宏观和微观形貌特征;解理裂纹的萌生及扩展;解理
重 点
断裂的影响因素。

难点:解理裂纹的萌生及扩展;解理断裂的影响因素。

(1)课堂讲授; 教 学 (2)多媒体教学; 策 略 (3)课堂讨论;
(4)习题巩固。

学 预
教材第六章

习 题
简述氢脆断口的形貌特征;氢脆的机理。
7
冶金工程学院备课纸
章次名称
第七章 应力腐蚀断裂

300MW电站锅炉后屏过热器爆管原因分析和对策

300MW电站锅炉后屏过热器爆管原因分析和对策

Sa ls Sel J . . t i sE g er g 18 ,0 t nes t [ ] J Ma r l ni e n ,9 8 1 i e ea n i
( )6 1 :9—8 . 4
氏体与奥 氏体钢焊接时 , 焊缝和熔合线附近的金 属受 拉应 力 作用 , 离熔 合 线 稍 远 的金 属 受 压 应 力 作用 ( 指焊缝为奥氏体组织 ) 这种残余应力不能 , 用 焊后 热 处理 方 式 消 除 , 因此 在 熔 合 区贝 氏体 钢
侧易 产生 热疲 劳裂 纹 。
[ ] 吴非文. 8 火力发 电厂高温金属运 行 [ . 京 : M] 北 水利
电 力 出 版 社 ,9 9 1 1— 3 . 17 :3 17
[ ] 周 根明 , 颖. 9 程 过热 蒸汽饱 和器 的多种 方案设 计研
究[ ] 流体机械 ,0 13 ( )3 3 ,1 J. 2 1 , 1 :6— 84 . 9 [ O 杨富 , 1] 章应霖 , 永 宁, 新 型耐 热钢焊 接 [ . 任 等. M]
[ ] Y sia aK,eai i T k s ,t 1F bi - 7 ohkw T r s oi aK e a. ar a n h H, ma c
t n a d rp r e o C ro in e itn T 3 7 i n P o et s f o rso R ssa t P 4 H o i
o 再热 器 出 口压 力 3 6 a 出 口温 度 50o C; . 1MP , 4 C, 19 97年 3月 正式 投产 发 电。2 1 年 6月 , 炉 后 01 该 屏 过热 器管发 生爆 管 , 经现 场检 查 , 屏过 热器从 后 固定端 数 起 第 7屏 炉 后 第 1 管 异 种钢 焊 接 接 3根

金属材料失效分析1-断裂

金属材料失效分析1-断裂
断裂强度σf : 指原子面发生分离时所需要的真应力 大小。 T , f
一、理论断裂强度σm
1、定义:如果一个完整的晶体,在拉应力作用下, 使材料沿某原子面发生分离,这时的σf就是理论断 裂强度。
31
2、断裂强度计算
假设原子间结合力随原子间距按正弦曲线变化,
周期为λ, 则:
a0
m
sin
2 x
其中: σm理论断裂强度
试 样形 状
21
四、断口三要素的应用
根据断口三要素可以判断裂纹源的位置及宏观裂纹扩展方向 裂纹源的确定: ①利用纤维区,通常情况裂源位于纤维区的中心部位,因此找到纤维
区的位置就找到了裂源的位置; ②利用放射区形貌特征,一般情况下,放射条纹的收敛处为裂源位置; ③根据剪切唇形貌特征来判断,通常情况下裂纹处无剪切唇形貌特征,
而裂源在材料表面上萌生。
22
裂纹扩展方向的确定: ①纤维区指向剪切唇 ②放射条纹的发散方向 ③板状样呈现人字纹(chevron pattern)
其反方向为 源扩展方向
23
§3、断裂过程
裂纹形成 裂纹扩展:亚稳扩展(亚临界扩展阶段)
失稳扩展
24
裂纹形成的位错理论 (裂纹形成模型或机制) 1、位错塞积理论—stroh理论 2、位错反应理论—cottrel理论 3、位错墙侧移理论 4、位错交滑移成核理论 5、同号刃位错聚集成核理论
亚稳扩展:裂纹自形成而扩展至临界长度的过程 特点:扩展速度慢,停止加载,裂纹停止扩展
裂纹总是沿需要需要消耗扩展功最小的路径,条 件不同,亚稳扩展方式、路径、速度也各不相同 失稳扩展:裂纹自临界长度扩展至断裂 特点:速度快,最大可达声速; 扩展功小,消耗的能量小; 危害性大,总是脆断

某热电厂锅炉风机电机断轴事故的分析及处理

某热电厂锅炉风机电机断轴事故的分析及处理

某热电厂锅炉风机电机断轴事故的分析及处理作者:汪伟等来源:《价值工程》2012年第31期摘要:对某热电厂锅炉送、引风机风机电机断轴事故进行分析,发现应力疲劳失效是导致断轴的主要原因。

针对轴的疲劳损伤情况,对电机轴进行了改造,彻底解决了电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haft broken accident of boiler blower motor in thermal power plant, and finds that the stress fatigue failure is the main reason. According to the fatigue damage of the shaft, the motor is transformed, so that the problem of the motor is completely solved and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关键词:锅炉;电机;断轴Key words: boiler;motor;broken shaft中图分类号:TM3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1-0034-020 引言风机是电厂锅炉生产的重要设备,风机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会造成机组负荷降低,甚至造成被迫停机,直接影响电厂的安全生产。

某热电厂#1、#2号锅炉均为BG-220/9.81-M锅炉,每台锅炉配置2台送风机和引风机,配50MW汽轮发电机组用于集中供热。

1 断轴经过2010年1月23日,13:30时#2炉甲送风机电机跳闸,锅炉运行立即安排检查,发现电机本体有焦糊味。

电气人员测量电机三相绕组绝缘到零,电机外壳温度达140℃。

查阅DCS记录画面,显示13:25分时甲送风机电流尚正常,21A左右,13:26之后电流突升,温度随之上升,13:30速断保护动作,动作电流达1750A,电机已经烧毁。

金属--断裂与失效分析刘尚慈

金属--断裂与失效分析刘尚慈

金属--断裂与失效分析刘尚慈金属断裂与失效分析(刘尚慈编)第一章概述失效:机械装备或机械零件丧失其规定功能的现象。

失效类型:表面损伤、断裂、变形、材质变化失效等。

第二章金属断裂失效分析的基本思路§2—1 断裂失效分析的基本程序一、现场调查二、残骸分析三、实验研究(一)零件结构、制作工艺及受力状况的分析(二)无损检测(三)材质分析,包括成分、性能和微观组织结构分析(四)断口分析(五)断裂力学分析以线弹性理学为基础,分析裂纹前沿附近的受力状态,以应力强度因子K作为应力场的主要参量。

K I=Yσ(πα)1/2脆性断裂时,裂纹不发生失稳扩展的条件:K I<K IC对一定尺寸裂纹,其失稳的“临界应力”为:σc=K IC / Y(πα)1/2应力不变,裂纹失稳的“临界裂纹尺寸”为:αc=(K IC/Yσ)2/π中低强度材料,当断裂前发生大范围屈服时,按弹塑性断裂力学提出的裂纹顶端张开位移[COD(δ)]作为材料的断裂韧性参量,当工作应力小于屈服极限时:δ=(8σsα/πE)ln sec(πσ/2σs)不发生断裂的条件为:δ<δC (临界张开位移)J积分判据:对一定材料在大范围屈服的情况下,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场强度由形变功差率J来描述。

张开型裂纹不断裂的判据为:J<J ICK IC——断裂韧性;K ISCC——应力腐蚀门槛值(六)模拟试验四、综合分析分析报告的内涵:①失效零部件的描述;②失效零部件的服役条件;③失效前的使用记录;④零部件的制造及处理工艺;⑤零件的力学分析;⑥材料质量的评价;⑦失效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因素;⑧预防措施及改进建议等。

五、回访与促进建议的贯彻§2—2 实效分析的基本思路一、强度分析思路二、断裂失效的统计分析三、断裂失效分析的故障树技术第三章金属的裂纹§3—1 裂纹的形态与分类裂纹:两侧凹凸不平,偶合自然。

裂纹经变形后,局部磨钝是偶合特征不明显;在氧化或腐蚀环境下,裂缝的两侧耦合特征也可能降低。

金属断口机理及分析

金属断口机理及分析

名词解释延性断裂:金属材料在过载负荷的作用下,局部发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后断裂。

蠕变:金属长时间在恒应力,恒温作用下,慢慢产生塑性变形的现象。

准解理断裂:断口形态与解理断口相似,但具有较大塑性变形〔变形量大于解理断裂、小于延性断裂〕是一种脆性穿晶断口沿晶断裂:裂纹沿着晶界扩展的方式发生的断裂。

解理断裂:在正应力作用下沿解理面发生的穿晶脆断。

应力腐蚀断裂:拉应力和腐蚀介质联合作用的低应力脆断疲劳辉纹:显微观察疲劳断口时,断口上细小的,相互平行的具有规则间距的,与裂纹扩展方向垂直的显微条纹。

正断:断面取向与最大正应力相垂直〔解理断裂、平面应变条件下的断裂〕韧性:材料从变形到断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大小,是材料强度和塑性的综合反映。

冲击韧性:冲击过程中材料吸收的功除以断的面积。

位向腐蚀坑技术:利用材料腐蚀后的几何形状与晶面指数之间的关系研究晶体取向,分析断裂机理或断裂过程。

河流把戏:解理台阶及局部塑性变形形成的撕裂脊线所组成的条纹。

其形状类似地图上的河流。

断口萃取复型:利用AC纸将断口上夹杂物或第二相质点萃取下来做电子衍射分析确定这些质点的晶体构造。

氢脆:金属材料由于受到含氢气氛的作用而引起的低应力脆断。

卵形韧窝:大韧窝在长大过程中与小韧窝交截产生的。

等轴韧窝:拉伸正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圆形微坑。

均匀分布于断口外表,显微洞孔沿空间三维方向均匀长大。

第一章断裂的分类及特点1.根据宏观现象分:脆性断裂和延伸断裂。

脆性断裂裂纹源:材料外表、内部的缺陷、微裂纹;断口:平齐、与正应力相垂直,人字纹或放射花纹。

延性断裂裂纹源:孔穴的形成和合并;断口:三区,无光泽的纤维状,剪切面断裂、与拉伸轴线成45º .2.根据断裂扩展途分:穿晶断裂与沿晶断裂。

穿晶断裂:裂纹穿过晶粒内部、可能为脆性断裂也可能是延性断裂;沿晶断裂:裂纹沿着晶界扩展,多属脆断。

应力腐蚀断口,氢脆断口。

3根据微观断裂的机制上分:韧窝、解理〔及准解理〕、沿晶和疲劳断裂4根据断面的宏观取向与最大正应力的交角分:正断、切断正断:断面取向与最大正应力相垂直〔解理断裂、平面应变条件下的断裂〕切断:断面取向与最大切应力相一致,与最大应力成45º交角〔平面应力条件下的撕裂〕根据裂纹尖端应力分布的不同,主要可分为三类裂纹变形:裂纹张开型、边缘滑开型〔正向滑开型〕、侧向滑开型〔撒开型〕裂纹尺寸与断裂强度的关系Kic:材料的断裂韧性,反映材料抗脆性断裂的物理常量〔不同于应力强度因子,与K准则相似〕:断裂应力〔剩余强度〕 a :裂纹深度〔长度〕Y:形状系数〔与试样几何形状、载荷条件、裂纹位置有关〕脆性材料K准则:KI是由载荷及裂纹体的形状和尺寸决定的量,是表征裂纹尖端应力场强度的计算量;KIC是材料固有的机械性能参量,是表示材料抵抗脆断能力的试验量第二章裂纹源位置的判别方法:T型法〔脆断判别主裂纹〕,分差法〔脆断判别主裂纹〕,变形法〔韧断判别主裂纹〕,氧化法〔环境断裂判别主裂纹〕,贝纹线法〔适用于疲劳断裂判别主裂纹〕。

失效分析技术

失效分析技术

失效分析专题讲座第四、五、六期失效分析技术傅国如1,2张峥1(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2.北京航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76)摘要:失效分析技术主要包括痕迹分析技术、裂纹分析技术和断口分析技术等相关内容。

本文简要介绍了这三种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一般程序和基本方法,以及它们在工程失效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词:失效分析技术;痕迹分析技术;裂纹分析技术;断口分析技术中图分类号:T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FAILURE ANALYSIS TECHNOLOGYFU Guo-ru1,2Zhang Zheng1(1.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Beijing 100083, China)(2.Beijing Aeronautical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100076, China)Abstract: There are trace analysis technology, crack analysis technology and fractography analysis technology in failure analysis technology. The basic concept, principal content, common process and basic mean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three techniques in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was also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Keywords: Failure Analysis technology; Trace analysis technology; Crack analysis technology; Fractography analysis technology失效分析是一门系统工程,其中的分析技术是其理论和实践基础。

TOFD检测技术将在电力检修中发挥重要作用

TOFD检测技术将在电力检修中发挥重要作用
.—————

3 \ 0\

—一
数存 在 较 大 差异 产 生 的 , 由于锅 炉 在运 行 及 起 停 过程 中经 常有 温 度波 动 , 应力 发生 低周 变化 。 热 ( )为 改善 接 头 的应 力状 况 及 碳 迁 移 趋 势 , 6
应 选 择 新 的 焊 接 材 料 和 改 进 焊 接 工 艺 , 采 用 具 如
维普资讯
5 0
华 北 电力 技 术
NORTH CHI NA El ECTRI OW ER CP
内 纤维 硬 度差 值 为 5 ~8 , 0 0 已形成 碳迁 移 弱化 现 象 。 以表 明 , 可 裂纹形 成 过程 是焊 接缺 陷应 力集 中 处在 热应 力及 腐蚀 介质 的作 用下 沿热 影 响 区软化 区扩 展破 坏 , 最终 导致 接头 失效 。 是应力 腐蚀 和 这 热应 力 蠕 变损 伤 的迭 加结 果 , 影 响 因 素 主要 是 其 应力 、 度 、 温 介质 及碳迁 移 。
( )过热 器 管短 期 失效 的 主要 原 因是焊 接 质 1 量 问 题 , 同位 置 的焊接 缺 陷 成 为接 头 失 效 的 裂 不 源 。其 中未焊 透 和未熔 合 的破坏 作用 最大 。 ( )选用 的焊接 材料 在接 头 区产 生 的组 织 变 2
化 带来 的问题 , 高温应 力 和腐蚀 介 质的作 用下 , 在
链 状 孔 洞 , 由此 形 成 裂 纹 向焊 缝 中扩 展 。 并
[]何 康 生 . 种 金 属 焊 接 . 京 : 械 工 业 出版 社 ,9 6 2 异 北 机 1 8 []陈 道 明. 属 力 学 性 能 与 失 效 分 析 . 京 : 金工 业 出 3 金 北 冶
版社 , 9 1 1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断裂与失效分析(刘尚慈编)第一章概述失效:机械装备或机械零件丧失其规定功能的现象。

失效类型:表面损伤、断裂、变形、材质变化失效等。

第二章金属断裂失效分析的基本思路§2—1 断裂失效分析的基本程序一、现场调查二、残骸分析三、实验研究(一)零件结构、制作工艺及受力状况的分析(二)无损检测(三)材质分析,包括成分、性能和微观组织结构分析(四)断口分析(五)断裂力学分析以线弹性理学为基础,分析裂纹前沿附近的受力状态,以应力强度因子K作为应力场的主要参量。

K I= Yσ(πα)1/2脆性断裂时,裂纹不发生失稳扩展的条件:K I<K IC对一定尺寸裂纹,其失稳的“临界应力”为:σc=K IC / Y(πα)1/2应力不变,裂纹失稳的“临界裂纹尺寸”为:αc=(K IC/Yσ)2/π中低强度材料,当断裂前发生大范围屈服时,按弹塑性断裂力学提出的裂纹顶端张开位移[COD(δ)]作为材料的断裂韧性参量,当工作应力小于屈服极限时:δ=(8σsα/πE)ln sec(πσ/2σs)不发生断裂的条件为:δ<δC(临界张开位移)J积分判据:对一定材料在大范围屈服的情况下,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场强度由形变功差率J来描述。

张开型裂纹不断裂的判据为:J<J ICK IC——断裂韧性;K ISCC——应力腐蚀门槛值(六)模拟试验四、综合分析分析报告的内涵:①失效零部件的描述;②失效零部件的服役条件;③失效前的使用记录;④零部件的制造及处理工艺;⑤零件的力学分析;⑥材料质量的评价;⑦失效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因素;⑧预防措施及改进建议等。

五、回访与促进建议的贯彻§2—2 实效分析的基本思路一、强度分析思路二、断裂失效的统计分析三、断裂失效分析的故障树技术第三章金属的裂纹§3—1 裂纹的形态与分类裂纹:两侧凹凸不平,偶合自然。

裂纹经变形后,局部磨钝是偶合特征不明显;在氧化或腐蚀环境下,裂缝的两侧耦合特征也可能降低。

发纹:钢中的夹杂物或带状偏析等在锻压或轧制过程中,沿锻轧方向延伸所形成的细小纹缕。

发纹的两侧没有耦合特征,两侧及尾端常有较多夹杂物。

裂纹一般是以钢中的缺陷(发纹、划痕、折叠等)为源发展起来的。

一、按宏观形态分为:(1)网状裂纹(龟裂纹),属于表面裂纹。

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材料表面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力学性能、应力状态等与中心不一致;或者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过热与过烧,晶界性能降低等,导致裂纹沿晶界扩展。

如:①铸件表面裂纹:在1250~1450℃形成的裂纹,沿晶界延伸,周围有严重的氧化和脱碳。

②锻造、轧制网状裂纹:由过烧、渗铜、含硫量高等引起。

锻件加热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引起晶粒粗化,脆性增加。

如过烧晶界氧化使晶界强度降低,锻造时沿晶界开裂出现网状裂纹。

当钢中含铜量过高(>%)时,在热锻过程中,表面发生选择性氧化(铁先氧化),使铜的含量相对增加,从而使晶界形成富铜相的网络,富铜相熔点低于基体引起开裂。

同样,锻造时如铜附着在表面,借高温沿晶界渗入导致铜脆。

在显微镜下可看到游离的铜沿晶界分布。

当硫量较高时,低熔点的FeS或FeS与Fe的共晶体存在于晶界,高温锻造时,晶界结合强度低,使塑性变形能力下降,导致锻造开裂。

③热处理表面裂纹:淬火加热温度过高,奥氏体晶粒显著长大,淬火冷却中热应力和组织应力共同作用引起裂纹;如发生过烧现象就更容易引起龟裂。

表面脱碳使工件表里不同含碳量奥氏体的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M S)不同,冷却先后有差异,扩大了组织转变的不同时性和体积转变的不均匀性。

使得淬火组织应力增加,使表面产生大的多向应力,产生网状裂纹。

④电弧焊起弧电流过大时,局部热量过高,形成“火字形裂纹”。

⑤淬火后或渗碳后的部件在机加工过程中,表面应力可导致表面裂纹;耐热钢受表面热应力作用产生腐蚀性疲劳裂纹;不锈钢发生晶界腐蚀裂纹。

(2)直线型裂纹:常由发纹或其他非金属夹杂物在后续工序中扩展而形成,沿材料纵向分布。

裂纹两侧和金属基体上,一般有氧化夹杂物和其他非金属夹杂物。

细长零件在淬火中,在表面冷却比较均匀一致,心部淬透时,淬火应力(组织应力和热应力)超过材料抗拉强度极限,产生纵向直裂纹。

由于心部淬透的细长工件的表层切向应力总是大于轴向应力,因此淬火裂纹总是纵向直线型。

高温高压的蒸汽管道弯管中产生的蠕变裂纹是一些平行的直线性裂纹。

(3)树枝型裂纹:零件中应力腐蚀裂纹;应力集中的焊接结构产生的热裂纹有时也呈树枝型。

(4)其他裂纹:圆周裂纹:部件变径处由于热应力和组织应力引起的裂纹。

辐射状裂纹:有内孔的零件,淬火时,内孔处冷速慢,使内孔表面常处于拉应力状态,产生辐射状裂纹。

锅炉铆钉孔处产生的碱脆裂纹,也是辐射状。

二、按微观形态分为:(1)沿晶裂纹:晶界腐蚀裂纹、苛性脆化裂纹、氢脆裂纹、蠕变裂纹、回火脆性开裂、磨削裂纹、焊接热裂纹、铸造裂纹、过烧引起的锻造裂纹、热处理裂纹和热脆裂纹等,热疲劳裂纹和应力腐蚀裂纹有时也是沿晶裂纹。

(2)穿晶裂纹:疲劳裂纹、解理断裂裂纹、韧性断裂裂纹、淬火冷裂纹、焊接冷裂纹等。

热疲劳裂纹、应力腐蚀裂纹等有时也是穿晶的。

(3)混合裂纹:有沿晶的,也有穿晶的,如淬火裂纹。

三、按形成原因分:(1)工艺裂纹:铸造、锻造、热处理、磨削、焊接裂纹等。

(2)使用裂纹:机械冷应力裂纹、疲劳裂纹、应力腐蚀裂纹、蠕变裂纹等。

四、按断裂力学的观点分:(1)稳定性裂纹:零件在服役中裂纹的扩展速率非常缓慢。

(2)过渡性裂纹(亚临界扩展裂纹):裂纹产生后,开始发展缓慢,到一定尺寸,发展加速,造成零件断裂失效。

过渡性裂纹和零件的受力条件、裂纹的形状及裂纹处的受力状态有关,其尺寸满足裂纹的强度因子K<K IC。

对于张开型裂纹有:K I=σα1/2Y(α/W)<K IC上述σ是特征应力,α是特征裂纹长度,W是特征尺寸,Y (α/W)物体K I的标定函数。

(3)危险性裂纹:临界扩展前夕的裂纹。

这类裂纹发展甚为迅速,在很短的时间内导致零件失效。

定量:裂纹应力强度因子K接近材料的断裂韧性K C;或裂纹扩展速度dα/dt超过一定数值。

§3—2 裂纹的起源位置裂纹的起源位置取决于应力集中值的大小及材料强度值的高低。

一、应力集中与破断起源的关系按位错理论:对于延性或半脆性材料,形变和破断两个过程的必要条件是使金属发生屈服。

当金属发生屈服后,大量的位错在其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障碍物作用而堆积起来,就造成了应力集中。

应力集中被变形松弛,破断过程则被抑制;反之,若裂纹的发生与发展使应力松弛,则材料会发生破断。

服役的零件,形状和材料急剧改变的地方,会产生局部的高应力,其附近的应力状态(分布)也不均匀。

这种局部应力高于平均应力的现象就是应力集中。

应力集中系数K=σmax/σcp (应力集中处的最大应力和平均应力或公称名义应力之比)应力集中发生在缺口的尾端。

应力集中程度(K)与缺口深度t、缺口尖端半径r H有关。

单边缺口部件应力集中系数:K=1+(t/r H)1/2≈(t/r H)1/2多缺口(缺口间距b)部件:K={(t/r H)•[(b/лt)coth(b/лt)]}1/2材料的强度愈高、塑性愈低,应力集中系数也愈大。

缺口顶端还会由于形变约束而引起三向应力。

在平面应变条件下,在缺口前端一段距离处,出现最大三向拉应力区。

二、材料缺陷所引起的裂纹疲劳裂纹起始于驻留滑移带,而材料表面和内部的缺陷常是引起驻留滑移带的原因,因此,有缺陷的金属材料,往往疲劳极限比较低。

三、零件的形状因素引起的裂纹零件的尖锐的凹角,凸边或缺口部位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较大应力集中或开裂。

§3—3 裂纹的扩展方向一、裂纹的走向(由应力原则或强度原则确定)①应力原则:在金属脆断、疲劳脆断和应力腐蚀断裂情况下,裂纹的扩展方向一般都垂直于主拉伸应力的方向;而当韧性金属承受扭转载荷或金属在平面应力的作用下,其裂纹的扩展方向一般平行于剪切应力的方向。

上述两种情况可以说明裂纹走向由零件的最大应力确定。

②强度原则:裂纹总是要沿着最小阻力路线—即材料的薄弱环节或缺陷处—扩展。

缺陷是薄弱点,常引起裂纹的转折扩展。

材质符合要求的条件下,应力原则起主导作用;材质不符合要求时,强度原则起主导作用。

二、裂纹源与裂纹方向的判定裂纹通常起源于零件的应力集中处;材料缺陷处形成应力集中常引起裂纹。

有时在扩展中裂纹常常会出现分支,称为支裂纹或次生裂纹。

支裂纹源区一定在主裂纹中,且裂纹源的方向通常与支裂纹扩展方向相反,也就是说分叉或分支裂纹,汇合为主裂纹。

随着裂纹的扩展,零件的有效截面不断减少,即有效载荷也随之不断加大。

因此,韧性材料随着裂纹的扩展,破断侧面残留的范性变形也有所增加。

主裂纹产生最早,扩展速度最大。

主裂纹产生后,在裂纹附近,应力得到松弛,因此,二次裂纹扩展速度小,尺寸总小于主裂纹的尺寸。

二次裂纹并不是“主”裂纹的分支,而是产生于“主”裂纹后期,扩展至“主”裂纹后受到其阻止,二者相遇角度近900。

§3—4 裂纹周围及裂纹前端情况金属表面或内部缺陷为裂纹源的,一般能找到作为裂纹源的缺陷;裂纹转折处一般能找到引起转折的缺陷。

高温下产生的裂纹或室温下产生又随加工工序加热至高温的裂纹,其周围将存在氧化和碳化的现象。

碳钢和低合金钢在<250℃(低温回火的范围)时,裂纹周围的氧化层很薄,从金相上难以看到。

<650℃时,可看到裂纹内填充着浅灰色的氧化铁,而两侧无显著的氧化脱碳现象。

650℃~A C1时,除裂纹中被氧化物所填充外(氧化物的颜色随加热的介质不同而不同),裂纹两侧还发生脱碳现象,加热以前热处理状态不同,加热后脱碳层中的铁素体状态也不同。

如加热前是淬火状态,脱碳层中的铁素体仍保持原马氏体的针状方向;如加热前是退火或其他状态,则脱碳层中铁素体成多边形或块状。

裂纹前端的情况:一般机械冷应力裂纹、淬火裂纹、铸造冷应力裂纹、锻后冷却不当裂纹等前端是尖锐的。

使用裂纹的疲劳、应力腐蚀裂纹前端是尖锐的。

各种热裂纹的前端是圆钝的。

蠕变裂纹、热疲劳裂纹等的前端也是圆钝的。

尖锐的裂纹经过高温加热(如回火),其前端也是圆钝的。

第四章金属的断口分析技术§4—1 金属断口的基本类型按断裂微观形貌分类:①沿晶脆性断裂,②解理断裂,③准解理断裂,④疲劳断裂,⑤应力腐蚀断裂,⑥氢脆断裂,⑦韧窝断裂,⑧滑移面分离,⑨蠕变断裂。

断口的形貌是由断裂机理所决定的。

不同的断裂机理,断口的微观形貌也不同。

按断口微观形态分类中,韧窝断裂、滑移面分离和蠕变断裂属于延性断裂,其余属于脆性断裂。

§4—2 断口试样的制备和保存铁、钢、合金钢清洗断口可用的溶剂:丙酮、氯仿、1%碱溶液等。

断口保存,可在表面涂一层保护材料,如醋酸纤维(10%的醋酸纤维丙酮或醋酸甲脂),也可放在真空干燥器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