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5导学案第十八章 微型专题 氢原子跃迁规律的应用
[学习资料]高中物理《18.3 氢原子光谱》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5
![[学习资料]高中物理《18.3 氢原子光谱》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5](https://img.taocdn.com/s3/m/dae48e4525c52cc58bd6bec0.png)
1.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1) 许多情况下光是由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产生的,因此光谱研究是探索_________的一条重要途径。
(2)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满足。
巴耳末公式:
式中R为_______常量,R=1.10×107 m-1,n取整数。
(3)巴耳末公式的意义:以简洁的形式反映了氢原子的_____光谱,即辐射 波长的___ __特征。
4、对原子光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B.由于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所以各种原子的原子光谱是相同的
C.各种原子的原子结构不同,所以各种原子的原子光谱也不相同
D.分析物质发光的光谱,可以鉴别物质中含哪些元素
5、关于巴耳末公式 的理 解,正确的是( )
A.此公式只适用于氢原 子 发光 B.公式中的n可以是任意数,故 氢原子发光的波长是任意的
氢原子光谱
18-3氢原子光谱
课型
新课(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光谱、连续谱和线状谱等概念;
2、知道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3、知道经典物理学的困难在于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光谱分立特性;
4、进一步体会物理规律是在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完 善的。
学法
导学案学习
项目
预习
归纳改正
评分
时间
重点
1、各种光谱的概念和产生条件;2、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和巴耳末公式的意义
探究二、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1.氢原子的光谱:氢原子光谱是怎样的光谱?它是如何获取的?
2.氢原子光谱的特点:从氢原子光谱图中可以看出氢原子光谱有什么特点?它符合什么规律?能否用公式表示出这个规律?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学案:第十八章 学案3 氢原子光谱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谱,能说出连续谱和线状谱的区别.2.能记住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3.能说出经典物理学在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分立特性上的困难.
一、光谱和光谱分析
[导学探究] (1)根据经典的电磁理论,原子的光谱是怎样的?而实际看到的原子的光谱是怎样的?
答案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原子可以辐射各种频率的光,即原子光谱应该是连续的,而实际上看到的原子的光谱总是分立的线状谱.(2)为什么用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展开?我们记录光谱有什么样的意义?
答案不同颜色的光在棱镜中的折射率不同,因此经过棱镜后的偏折程度也不同.
光谱分析的意义:①应用光谱分析发现新元素.②光谱分析对鉴别化学元素有着重大的意义,许多化学元素,如铯、铷、铊、锢、镓等,都是在实验室里通过光谱分析发现的.③天文学家将光谱分析应用于恒星,证明了宇宙中物质构成的统一性.④光谱分析还为深入研究原子世界奠定了基础,近代原子物理学正是从原子光谱的研究中开始的.。
高二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18.3氢原子光谱导学案

高二物理导教学设计日期 0716编号008 教师李明佛18.3氢原子光谱导教学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光谱的定义和分类。
2.认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知道巴耳末系。
3.认识经典原子理论的困难。
学习重点: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学习难点:经典理论的困难学习过程:引入新课表达:粒子散射实验令人们认识到原子拥有核式结构,但电子在核外怎样运动呢?它的能量怎样变化呢?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有关的实验事实。
新课学习1.光谱(结合课件显现)光谱:早在 17 世纪,牛顿就发现了日光经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并把实验中获取的彩色光带叫做光谱。
光谱是电磁辐射(不论是在可见光地域还是在不能见光地域)的波长成分和强度分布的记录。
有时可是波长成分的记录。
(1)发射光谱:物体发光直接产生的光谱叫做发射光谱。
发射光谱可分为两类: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
①连续光谱:叫做连续光谱。
比方:火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的发射光谱是连续光谱。
比方白炽灯丝发出的光、烛焰、火热的钢水发出的光都形成连续光谱。
②明线光谱:叫做明线光谱。
叫谱线,各条谱线对应不相同波长的光。
比方:稀少气体或金属的蒸气的发射光谱是明线光谱。
明线光谱是由游离状态的原子发射的,因此也叫原子的光谱。
特色谱线:实践证明,原子不相同,发射的明线光谱也不相同,每种原子只能发出拥有自己特色的某些波长的光,因此明线光谱的谱线也叫原子的特色谱线。
(2)吸取光谱: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其中包含连续分布的所有波长的光)经过物质时,某些波长的光被物质吸取后产生的光谱,叫做吸取光谱。
第1页/共5页各种原子的吸取光谱中的每一条暗线都跟该种原子的原子的发射光谱中的一条明线相对应。
这表示,低温气体原子吸取的光,恰好就是这种原子在高温时发出的光。
因此吸取光谱中的暗谱线,也是原子的特色谱线。
太阳的光谱是吸取光谱。
各种光谱成因知识结构图:(3)光谱解析:这种方法叫做光谱解析。
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反响出原子结构的不连续性,因此光谱解析也能够用于研究原子的结构。
物理人教选修3-5 18.3 氢原子光谱 导学案

第三节氢原子光谱学案问题导学一、光谱与光谱分析1.什么是光谱?为什么线状谱又叫原子的特征光谱?2.利用白炽灯的光谱,能否检测出灯丝的成分?3.线状谱和连续谱的区别是什么?4.可以用作光谱分析的是哪种光谱?5.吸收光谱是温度很高的光源发出来的白光,通过温度较低的蒸汽或气体后产生的,如让高温光源发出的白光,通过温度较低的钠的蒸汽就能生成钠的吸收光谱。
这个光谱背景是明亮的连续光谱。
而在钠的标识谱线的位置上出现了暗线。
通过大量实验观察总结出一条规律,即每一种元素的吸收光谱里暗线的位置跟它们明线光谱的位置是互相重合的。
也就是每种元素所发射的光的频率跟它所吸收的光频率是相同的。
太阳光谱是一种吸收光谱,在太阳光谱上有许多暗线,有的同学认为这些暗线表示太阳上含有这些元素,有的同学认为这些暗线是因为地球大气中含有的元素,在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吸收了相应的特征谱线而出现的,你认为呢?迁移与应用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发出的光形成连续光谱B.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中的明线和它吸收光谱中的暗线必定一一对应C.气体发出的光只能产生线状谱D.甲物质发出的白光通过乙物质的蒸气形成的是甲物质的吸收光谱各种光谱的特点及成因归纳二、氢原子光谱氢原子光谱是怎样获得的?研究氢原子光谱对于探索原子结构有什么意义?迁移与应用2对于巴耳末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氢原子光谱的波长都与巴耳末公式相对应B.巴耳末公式只确定了氢原子发光的可见光部分的光的波长C.巴耳末公式确定了氢原子发光的一个线系的波长,其中既有可见光,又有紫外光D.巴耳末公式确定了各种原子发光中的光的波长巴耳末公式只适用于部分氢光谱的规律,在氢光谱中还有其他线系,从公式可以看出氢光谱是不连续的,由于不同原子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因此此公式不适用于其他原子光谱。
当堂检测1.关于线状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每种原子处在不同温度下发光的线状谱不同B.每种原子处在不同的物质中的线状谱不同C.每种原子在任何条件下发光的线状谱都相同D.两种不同的原子发光的线状谱可能相同2.白光通过棱镜后在屏上会形成按红、橙、黄、绿、蓝、靓、紫排列的连续光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棱镜使光增加了颜色B.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C.棱镜对各种色光的折射率不同D.看到白光是因为发光物体发出了在可见光区的各种频率的光3.关于光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炽热的液体发射连续谱B.发射光谱一定是连续谱C.线状谱和吸收光谱都可以对物质成分进行分析D.霓虹灯发光形成的光谱是线状谱4.计算巴耳末系中波长最长的光子的能量是多少?课后作业1.光产生的光谱是()A.连续光谱B.线状谱C.原子光谱D.吸收光谱2.关于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光源发出的光谱都是连续谱B.一切光源发出的光谱都是线状谱C.稀薄气体发出的光谱是线状谱D.做光谱分析时,利用连续谱和线状谱都可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3.关于太阳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光谱为连续谱B.太阳光谱为吸收光谱C.研究太阳光谱,可以了解太阳大气层的物质成分D.研究太阳光谱,可以了解地球大气层的物质成分4.下列关于光谱的说法正确的是()A.月光是连续光谱B.日光灯产生的光谱是连续光谱C .酒精灯中燃烧的钠蒸气所产生的光谱是线状谱D .白光通过温度较低的钠蒸气,所产生的光谱是线状谱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氢原子光谱的波长都可由巴耳末公式求出B .据巴耳末公式可知,只要n 取不同的值,氢原子光谱的谱线可以有无数条C .巴耳末系是氢原子光谱中的可见光部分D .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的一个例证6.在酒精灯的酒精中溶解些食盐,灯焰会发出明亮的黄光,用摄谱仪拍摄下来的光谱中会有钠的________光谱(填“明线”或“吸收”)。
高中物理选修3-5优质课件:微型专题 氢原子跃迁规律的应用

达标检测
检测评价 达标过关
重点探究
启迪思维 探究重点
01
一 几种跃迁的对比理解
1.自发跃迁与受激跃迁的比较 (1)自发跃迁: ①由高能级到低能级,由远轨道到近轨道. ②释放能量,放出光子(发光):hν=E初-E末. ③大量处于激发态为n能级的原子可能的光谱线条数:nn-1 .
2 (2)受激跃迁: ①由低能级到高能级,由近轨道到远轨道.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
物理观念:
进一步加深对玻尔理论的理解,掌握玻尔理论的假设.
科学思维:
1.会分析、计算能级跃迁过程中吸收或放出光子的能量. 2.理解受激跃迁与自发跃迁的区别. 3.知道使氢原子电离的方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重点探究
启迪思维 探究重点
图2
B.用11 eV的光子照射
√D.用11 eV的电子碰撞
针对训练1 如图3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已知可见光光子的能量范围为1.62~3.11 eV, 金属钾的逸出功是2.25 eV,现有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原子跃迁时最多可发出6种可见光 B.氢原子跃迁时发出的可见光均能使金属钾发生光电效应
12345
2.(能级跃迁规律的应用)(多选)如图7所示,氢原子在不同能级间发生a、b、c三种跃 迁时,释放光子的波长分别为λa、λb、λ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
√A.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时,释放的光子的波长可表示为λb=λaλ+aλcλc
B.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电子的势能减小,氢原子的能量增加 C.用能量为11 eV的电子碰撞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氢原子一定不会发生跃迁
高二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18.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导学案(有答案)

高二物理作业日期0715 编号007 教师李明佛18.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建立的依据;2、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及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
引入新课汤姆生发现电子,根据原子呈电中性,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新课学习1、α粒子散射实验原理、装置(1)α粒子散射实验原理:问题:汤姆生提出的原子模型是否对呢?(2)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3)实验的观察结果2、原子的核式结构的提出思考与讨论:用汤姆生的枣糕模型能否解释α粒子大角度散射?请同学们根据以下三方面去考虑:(1)α粒子出现大角度散射有没有可能是与电子碰撞后造成的?(2)按照汤姆生的枣糕模型,α粒子在原子附近或穿越原子内部后有没有可能发生大角度偏转?(3)你认为原子中的正电荷应如何分布,才有可能造成α粒子的大角度偏转?为什么?3、原子核的电荷与大小关于原子的大小应该让学生有个数量级的概念,即原子的半径在10-10m左右,原子核的大小在10-15~10-14m左右,原子核的半径只相当于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体积只相当于原子体积的万亿分之一。
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举一些较形象的比喻或按比例画些示意图,同学习小结一、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汤姆孙于1898年提出了原子模型,他认为原子是一个、弥漫性地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镶嵌在球中.汤姆孙的原子模型,小圆点代表正电荷,大圆点代表电子.汤姆孙的原子模型被称为西瓜模型或枣糕模型.该模型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但后来被实验否定了.二、α粒子散射实验1.α粒子:是从放射性物质中发射出来的快速运动的粒子,实质是失去两个电子的,带电荷,质量为质量的4倍.2.实验结果(1)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沿原方向前进.(2)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偏转角甚至大于90°.3.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建立了模型.三、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核式结构模型:1911年由卢瑟福提出,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它集中了原子全部的和几乎全部的,在正电体的外面运动.四、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1.电荷: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原子核的电荷数就是核中的.2.尺度:对于一般的原子核,实验确定的核半径R 的数量级为m.而整个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m .两者相差十万倍之多.可见原子内部是十分“空旷”的.五、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认识α粒子散射实验(1909~1911年,英国,卢瑟福)1.实验装置⎩⎪⎨⎪⎧放射源:放出α粒子42He 金箔:靶子显微镜荧光屏可转动:观察工具2.实验过程:α粒子从铅盒射出,形成的细射线打在金箔上,被散射的α粒子打在荧光屏上产生闪光,用可转动的显微镜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3.实验现象⎩⎪⎨⎪⎧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偏转超过90˚,像被金箔反弹回来六、两种模型对α粒子散射现象的分析1.汤姆孙枣糕模型对α粒子散射现象的分析(1)α粒子如果从原子之间或原子的中心线穿过,它受到周围正负电荷的库仑力是平衡的,α粒子不偏转.(2)α粒子如果偏离了原子之间的中心线穿过,则两侧的库仑力相当大一部分被抵消,α粒子偏转很小.(3)α粒子如果正对着电子射来,由于电子质量远小于α粒子的质量,α粒子速度大小及方向基本上不变,更不可能反弹,因此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2.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对α粒子散射现象的分析(1)α粒子穿过原子时,如果离核较远,受到的库仑斥力很小,α粒子运动方向改变极少,而由于原子核很小,这种机会就很多,因此绝大多数α粒子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如图(2)α粒子十分接近原子核穿过时,才受到很大的库仑斥力,偏转角才很大,而这种机会很少,因此,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如图.(3)α粒子几乎是正对着原子核射来时,α粒子受到很大的库仑力,几乎是被原速率弹回,而这种机会更少,因此有极少数发生了近180°角的偏转,见上图.由此可见,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还估算出了原子核的大小.同步作业1、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发生了较大偏转,极少数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被弹回,接近180.B、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的力是来自于带正电的核及核外电子,当α粒子接近核时,是核的排斥力使α粒子发生明显的偏转,当α粒子接近电子时,是电子的吸引力使之发生明显的偏转。
高中物理第十八章原子结构3氢原子光谱同步备课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_5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物理第十八章原子结构3氢原子光谱同步备课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_5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目标定位] 1.了解光谱、连续谱和线状谱等概念.2.知道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3.知道经典物理的困难在于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光谱分立特征.一、光谱1.定义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2.分类(1)线状谱:由一条条的亮线组成的光谱.(2)连续谱:由连在一起的光带组成的光谱.3.特征谱线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且不同原子的亮线位置不同,故这些亮线称为原子的特征谱线.4.光谱分析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可以利用它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这种方法称为光谱分析,它的优点是灵敏度高,样本中一种元素的含量达到10-10_g时就可以被检测到.【深度思考】物质的光谱按其产生方式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线状谱、连续谱和太阳光谱分别属于哪类光谱?答案(1)发射光谱——物体直接发出的光通过分光后产生的光谱.它分为连续谱和明线光谱(线状谱).①连续谱——由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组成的光谱.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的发射光谱是连续谱,如灯丝发出的光、炽热的钢水发出的光都形成连续谱.②线状谱——只含有一些不连续的亮线的光谱.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由稀薄气体发出)都是线状谱.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不同元素线状谱不同.(2)吸收光谱——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通过温度较低的物质时,某些波长的光被该物质吸收后产生的光谱.这种光谱的特点是在连续的背景上有若干条暗线.这些暗线与特征谱线相对应.太阳光谱是一种吸收光谱.【例1】(多选)关于光谱和光谱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射光谱包括连续谱和线状谱B.太阳光谱是连续谱,氢光谱是线状谱C.只有线状谱可用作光谱分析D.光谱分析帮助人们发现了许多新元素解析光谱分为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分为连续谱和线状谱,A正确;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B错误;线状谱和吸收光谱都可用作光谱分析,C错误;光谱分析可以精确分析物质中所含元素,并能发现新元素,D正确.答案AD光谱分析只能用特征谱线来分析,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不同元素线状谱不同,因此可用来分析物质中所含元素.针对训练1 (多选)关于光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炽热的液体发射连续谱B.线状谱和吸收光谱都可以对物质进行光谱分析C.太阳光谱中的暗线,说明太阳中缺少与这些暗线相对应的元素D.发射光谱一定是连续谱答案AB解析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的发射光谱是连续光谱,故A正确;线状谱和吸收光谱都可以用来进行光谱分析,B正确;太阳光谱中的暗线说明太阳大气中含有与这些暗线相对应的元素,C错误;发射光谱有连续谱和线状谱,D错误.二、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1.研究光谱的意义光是由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产生的,因此光谱研究是探索原子结构的一条重要途径.2.巴耳末公式巴耳末研究发现,氢原子在可见光区的四条谱线的波长能够用一个公式表示即巴耳末公式:=R(-),n=3,4,5…,式中R叫做里德伯常量,R=1.10×107 m-1.它确定的这一组谱线称为巴耳末系.式中的n 只能取整数,不能连续取值.【例2】(多选)下列关于巴耳末公式=R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此公式是巴耳末在研究氢原子光谱特征时发现的B.公式中n可取任意值,故氢原子光谱是连续谱C.公式中n只能取不小于3的整数值,故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D.公式不但适用于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也适用于其他原子的光谱解析此公式是巴耳末在研究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4条谱线中得到的,只适用于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且n只能取大于等于3的整数,则λ不能取连续值,故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答案AC针对训练2 氢原子光谱巴耳末系最小波长与最大波长之比为( )A. B. C. D.29答案A解析由巴耳末公式=R n=3,4,5,…当n→∞时,有最小波长λ1,=R,当n=3时,有最大波长λ2,=R,得=.三、经典理论的困难1.核式结构模型的成就:正确地指出了原子核的存在,很好的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2.经典理论的困难:既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又无法解释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1.(光谱和光谱分析)(多选)关于太阳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B.太阳光谱中的暗线,是太阳光经过太阳大气层时某些特定频率的光被吸收后产生的C.根据太阳光谱中的暗线,可以分析太阳的物质组成D.根据太阳光谱中的暗线,可以分析地球大气层中含有哪些元素答案AB解析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因为太阳是一个高温物体,它发出的白光通过温度较低的太阳大气层时,会被太阳大气层中的某些元素的原子吸收,从而使我们观察到的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所以分析太阳的吸收光谱,可知太阳大气层的物质组成,而某种物质要观察到它的吸收光谱,要求它的温度不能太低,但也不能太高,否则会直接发光,由于地球大气层的温度很低,所以太阳光通过地球大气层时不会被地球大气层中的物质原子吸收,故上述选项中正确的是A、B.2.(光谱和光谱分析)利用光谱分析的方法能够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关于光谱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高温物体的连续谱就可鉴别其组成成分B.利用物质的线状谱就可鉴别其组成成分C.高温物体发出的光通过物质后的光谱上的暗线反映了高温物体的组成成分D.同一种物质的线状谱与吸收光谱上的暗线由于光谱的不同,它们没有关系答案B解析由于高温物体的光谱包括了各种频率的光,与其组成成分无关,故A项错误;某种物质发光的线状谱中的明线是与某种原子发出的某频率的光有关,通过这些亮线与原子的特征谱线对照,即可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B项正确;高温物体发出的光通过物质后某些频率的光被吸收而形成暗线,这些暗线由所经过的物质决定,C项错误;某种物质发出某种频率的光,当光通过这种物质时它也会吸收这种频率的光,因此线状谱中的亮线与吸收光谱中的暗线相对应,D项错误.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多选)巴耳末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研究总结出巴耳末公式=R(-),n=3,4,5,…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巴耳末依据核式结构理论总结出巴耳末公式B.巴耳末公式反映了氢原子发光的连续性C.巴耳末依据氢原子光谱的分析总结出巴耳末公式D.巴耳末公式反映了氢原子发光的分立性,其波长的分立值并不是人为规定的答案CD解析巴耳末公式是根据氢原子光谱总结出来的.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反映了氢原子发光的分立性,即辐射波长的分立特征,选项C、D正确.题组一光谱和光谱分析1.白炽灯发光产生的光谱是( )A.连续光谱B.明线光谱C.原子光谱D.吸收光谱答案A解析白炽灯发光是由于灯丝在炽热状态下发出的光,是连续谱.2.关于线状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种原子处在不同温度下发光的线状谱不同B.每种原子处在不同的物质中的线状谱不同C.每种原子在任何条件下发光的线状谱都相同D.两种不同的原子发光的线状谱可能相同答案C解析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结构,只能发出由内部结构决定的自己的特征谱线,不会因温度、物质不同而改变,选项C正确.3.(多选)要得到钠元素的特征谱线,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使固体钠在空气中燃烧B.将固体钠高温加热成稀薄钠蒸气C.使炽热固体发出的白光通过低温钠蒸气D.使炽热固体发出的白光通过高温钠蒸气答案BC解析炽热固体发出的是连续谱,燃烧固体钠不能得到特征谱线,A错误;稀薄气体发光产生线状谱,B正确;强烈的白光通过低温钠蒸气时,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产生钠的吸收光谱,C正确,D错误.4.太阳光谱中有许多暗线,它们对应着某些元素的特征谱线,产生这些暗线是由于( )A.太阳表面大气层中缺少相应的元素B.太阳内部缺少相应的元素C.太阳表面大气层中存在着相应的元素D.太阳内部存在着相应的元素答案C解析太阳光谱中的暗线是由于太阳发出的连续光谱通过太阳表面大气层时某些光被吸收造成的,因此,太阳光谱中的暗线是由于太阳表面大气层中存在着相应的元素,故C正确,A、B、D均错误.5.关于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光源发出的光谱都是连续谱B.一切光源发出的光谱都是线状谱C.稀薄气体发出的光谱是线状谱D.作光谱分析时,利用连续谱和线状谱都可以鉴别物质以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答案C解析不同光源发出的光谱有连续谱,也有线状谱,故A、B错误;稀薄气体发出的光谱是线状谱,C正确;线状谱和吸收光谱可以进行光谱分析,D错误.6.(多选)下列关于光谱的说法正确的是( )A.炽热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发出的光形成连续谱B.各种原子的线状谱中的亮线和它的吸收光谱中的暗线是一一对应的C.气体发出的光只能产生线状谱D.甲物质发出的光通过低温的乙物质蒸气可得到甲物质的吸收光谱答案AB解析吸收光谱中的暗线与线状谱中的亮线是一一对应的,所以B正确;而气体发光时,若是高压气体发光则形成连续谱,若是稀薄气体发光则形成线状谱,故A正确,C错误;甲物质发出的白光通过低温的乙物质蒸气后,得到的是乙物质的吸收光谱,D错误.7.如图1甲所示的a、b、c、d为四种元素的特征谱线,图乙是某矿物的线状谱,通过光谱分析可以确定该矿物中缺少的元素为( )图1A.a元素B.b元素C.c元素D.d元素答案B解析由矿物的线状谱与几种元素的特征谱线进行对照,b元素的谱线在该线状谱中不存在,故B正确;与几个元素的特征谱线不对应的线说明该矿物中还有其他元素.题组二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8.下列对氢原子光谱实验规律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因为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所以氢原子只能产生一种波长的光B.氢原子产生的光谱是一系列波长不连续的谱线C.氢原子产生的光谱是一系列亮度不连续的谱线D.氢原子产生的光的波长大小与氢气放电管放电强弱有关答案B解析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波长是一系列不连续的、分立的特征谱线,并不是只含有一种波长的光,也不是亮度不连续的谱线,B对,A、C错;氢原子光谱是氢原子的特征谱线,只要是氢原子发出的光的光谱就相同,与放电管的放电强弱无关,D错.9. (多选)如图2甲所示,是a、b、c、d四种元素的线状谱,图乙是某矿物的线状谱,通过光谱分析可以确定该矿物中缺乏的( )图2A.a元素B.b元素C.c元素D.d元素答案BD解析将甲中的线状谱与乙中的谱线相对照.10.氢原子光谱的巴耳末系中波长最长的光波的光子能量为E1,其次为E2,则为( )A. B.C. D.32答案A解析由=R得:当n=3时,波长最长,=R,当n=4时,波长次之,=R,解得:=,由E=h得:==.11.试计算氢原子光谱中巴耳末系的最长波和最短波的波长各是多少?(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 6.55×10-17 m 3.64×10-7 m解析根据巴耳末公式:=R,n=3,4,5,…可得λ=,当n=3时,波长最长,其值为λ1===m≈6.55×10-7 m,当n=∞时,波长最短,其值为λ2===m≈3.64×10-7 m.。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第3节《氢原子光谱》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第3节《氢原子光谱》精品教案新课标要求1.内容标准(1)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以及有关经典实验。
例1 用录像片或计算机模拟,演示α粒子散射实验。
(2)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了解原子的能级结构。
例2 了解光谱分析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2.活动建议观看有关原子结构的科普影片。
新课程学习18.3 氢原子光谱★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谱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知道巴耳末系。
3.了解经典原子理论的困难。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感受科学发展与进步的坎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我们探究科学、认识科学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教学难点经典理论的困难★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讲述: 粒子散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但电子在核外如何运动呢?它的能量怎样变化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有关的实验事实。
(二)进行新课1.光谱(结合课件展示)早在17世纪,牛顿就发现了日光通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并把实验中得到的彩色光带叫做光谱。
(如图所示)讲述:光谱是电磁辐射(不论是在可见光区域还是在不可见光区域)的波长成分和强度分布的记录。
有时只是波长成分的记录。
(1)发射光谱物体发光直接产生的光谱叫做发射光谱。
发射光谱可分为两类: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什么是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学生回答:连续分布的包含有从红光到紫光各种色光的光谱叫做连续光谱。
只含有一些不连续的亮线的光谱叫做明线光谱。
明线光谱中的亮线叫谱线,各条谱线对应不同波长的光。
教师讲述: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的发射光谱是连续光谱。
例如白炽灯丝发出的光、烛焰、炽热的钢水发出的光都形成连续光谱。
如图所示。
稀薄气体或金属的蒸气的发射光谱是明线光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型专题 氢原子跃迁规律的应用[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物理观念:进一步加深对玻尔理论的理解,掌握玻尔理论的假设.科学思维:1.会分析、计算能级跃迁过程中吸收或放出光子的能量.2.理解受激跃迁与自发跃迁的区别.3.知道使氢原子电离的方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一、几种跃迁的对比理解1.自发跃迁与受激跃迁的比较(1)自发跃迁:①由高能级到低能级,由远轨道到近轨道.②释放能量,放出光子(发光):hν=E 初-E 末.③大量处于激发态为n 能级的原子可能的光谱线条数:n (n -1)2. (2)受激跃迁:①由低能级到高能级,由近轨道到远轨道.②吸收能量⎩⎪⎨⎪⎧a.光照射b.实物粒子碰撞 2.使原子能级跃迁的两种粒子——光子与实物粒子(1)原子若是吸收光子的能量而被激发,则光子的能量必须等于两能级的能量差,否则不被吸收,不存在激发到n 能级时能量有余,而激发到n +1能级时能量不足,则可激发到n 能级的问题.(2)原子还可吸收外来实物粒子(例如,自由电子)的能量而被激发,由于实物粒子的动能可部分地被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粒子的能量大于或等于两能级的能量差值,就可使原子发生能级跃迁.3.一个氢原子跃迁和一群氢原子跃迁的区别(1)一个氢原子跃迁时的解题方法①确定氢原子所处的能级,画出能级图,如图1所示.图1②根据跃迁的原理,分别画出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能的跃迁示意图.③再根据跃迁能量公式hν=E m-E n(m>n)分别计算出这几种光子的频率.(2)一群氢原子跃迁问题的计算①确定氢原子所处激发态的能级,画出跃迁示意图.②运用归纳法,根据数学公式N=C2n=n(n-1)2确定跃迁时辐射出几种不同频率的光子.③根据跃迁能量公式hν=E m-E n(m>n)分别计算出各种光子的频率.例1(多选)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2所示,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下列措施可行的是()图2A.用10.2 eV的光子照射B.用11 eV的光子照射C.用14 eV的光子照射D.用11 eV的电子碰撞答案ACD解析由玻尔理论的跃迁假设可知,氢原子在各能级间跃迁,只能吸收能量值刚好等于两能级能量差的光子.由氢原子能级关系不难算出,10.2 eV刚好为氢原子n=1和n=2的两能级能量差,而11 eV则不是氢原子基态和任一激发态的能量差,因而氢原子能吸收前者被激发,而不能吸收后者.对于14 eV的光子,其能量大于氢原子电离能,足可使氢原子电离,而不受氢原子能级间跃迁条件限制,由能量守恒定律不难知道,氢原子吸收14 eV的光子电离后产生的自由电子仍具有0.4 eV的动能.用电子去碰撞氢原子时,入射电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地被氢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电子的动能大于或等于基态和某个激发态能量之差,也可使氢原子跃迁,故正确选项为A、C、D.针对训练1如图3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已知可见光光子的能量范围为1.62~3.11 eV,金属钾的逸出功是2.25 eV,现有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A.氢原子跃迁时最多可发出6种可见光B.氢原子跃迁时发出的可见光均能使金属钾发生光电效应C.氢原子跃迁时发出的可见光使金属钾发生光电效应得到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0.3 eV D.氢原子跃迁时发出的可见光使金属钾发生光电效应得到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0.98 eV 答案 C解析根据C24=6知,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因为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为1.62~3.11 eV,满足此范围的有:n=4到n=2,n =3到n=2,所以氢原子跃迁时最多可发出2种可见光,故A错误;大量氢原子从n=4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为-0.85 eV-(-3.40 eV)=2.55 eV,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为-1.51 eV-(-3.40 eV)=1.89 eV<2.25 eV,故B错误;根据E k=hν-W0,氢原子跃迁时发出的可见光使金属钾发生光电效应得到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2.55 eV-2.25 eV=0.3 eV,故C正确,D错误.二、电离1.电离:指电子获得能量后脱离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的现象.电离态:指n→∞,E=0的状态电离能:电子发生电离所需的能量.2.氢原子跃迁与电离的区别hν=E m-E n(m>n)只适用于光子和原子作用使原子在各定态之间跃迁的情况,对于光子和原子作用使原子电离的情况,则不受此条件的限制.如基态氢原子的电离能为13.6 eV,只要能量大于或等于13.6 eV的光子都能被基态的氢原子吸收而发生电离,只不过入射光子的能量越大,原子电离后产生的自由电子的动能越大.例2(多选)如图4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用光子能量为13.06 eV的光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4A.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n=3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光的波长最短B.辐射光中,光子能量为0.31 eV的光波长最长C.用此光子照射基态的氢原子,能够使其电离D.用光子能量为14.2 eV的光照射基态的氢原子,能够使其电离答案BD解析因为-13.6 eV+13.06 eV=-0.54 eV,知氢原子跃迁到第5能级,从n=5跃迁到n=1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波长最短,从n=5跃迁到n=4辐射的光子能量为0.31 eV,波长最长,选项A、C错误,B正确;用光子能量为14.2 eV的光照射基态的氢原子,能够使其电离,选项D正确.针对训练2氢原子能级图如图5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图5A.用光子能量为13 eV的光照射时,可使稳定的氢原子电离B.用光子能量为10.2 eV的光照射时,可能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C.氢原子可能向外辐射出11 eV的光子D.氢原子可能吸收能量为1.89 eV的光子答案 D解析要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其吸收的光子能量至少要等于氢原子的电离能,即13.6 eV,若光子能量大于13.6 eV,则氢原子吸收其中的13.6 eV完成电离,剩余的能量以电子动能的形式存在;若入射光光子能量小于13.6 eV,则氢原子只能选择性地吸收能量等于其能级差的特定光子,完成由低能级向高能级的跃迁,故A、B错误;由氢原子的能级图和跃迁假设知,D正确,C错误.1.(能级跃迁规律的应用)(多选)氢原子能级图如图6所示,当氢原子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 n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图6A.氢原子从n=2跃迁到n=1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6 nmB.用波长为325 nm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从n=1跃迁到n=2的能级C.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D.用波长为633 nm的光照射,不能使氢原子从n=2跃迁到n=3的能级答案CD解析能级间跃迁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能级差越大,辐射的光子频率越大,波长越小,A错误;由E m-E n=hν可知,B错误,D正确;根据C23=3可知,C正确.2.(能级跃迁规律的应用)(多选)如图7所示,氢原子在不同能级间发生a、b、c三种跃迁时,释放光子的波长分别为λa、λb、λ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7A .从n =3能级跃迁到n =1能级时,释放的光子的波长可表示为λb =λa λc λa +λcB .从n =3能级跃迁到n =2能级时,电子的势能减小,氢原子的能量增加C .用能量为11 eV 的电子碰撞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氢原子一定不会发生跃迁D .用能量为12.09 eV 的光子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可以发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 答案 AD解析 设三种波长的光子的能量分别为E a 、E b 、E c ,由E m -E n =hν和ν=c λ,可得E b =E a +E c ,即h c λb =h c λa +h c λc ,解得λb =λa λc λa +λc,选项A 正确;当氢原子从n =3能级跃迁到n =2能级时,释放能量,氢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子的势能减小,动能增加,选项B 错误;用电子碰撞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电子会将一部分能量转移给氢原子,如果这部分能量正好等于某能级与基态的能量差,则氢原子可以发生跃迁,选项C 错误;当用能量为12.09 eV 的光子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氢原子受到激发能从n =1能级跃迁到n =3能级,这些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的过程中,可以发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选项D 正确.3.(能级跃迁规律的应用)(多选)如图8为玻尔为解释氢原子光谱画出的氢原子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 =4的激发态,当它们自发地跃迁到较低能级时,以下说法符合玻尔理论的有( )图8A .电子轨道半径减小,动能增大B .氢原子跃迁时,可发出连续不断的光谱线C .由n =4跃迁到n =1时发出光子的频率最小D .金属钾的逸出功为2.25 eV ,能使金属钾发生光电效应的光谱线有4条答案 AD4.(能级跃迁规律的应用)当用具有1.87 eV 能量的光子照射处于n =3的激发态的氢原子时( )A .氢原子不会吸收这个光子B .氢原子吸收该光子后被电离,电离后电子的动能为0.36 eVC .氢原子吸收该光子后被电离,电离后电子的动能为零D .氢原子吸收该光子后不会被电离答案 B解析 处于n =3激发态的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 3=E 132=-1.51 eV ,由于1.87 eV +(-1.51 eV)=0.36 eV>0,说明氢原子能够吸收该光子而电离,电离后电子的动能为0.36 eV .5.(能级跃迁规律的应用)氢原子处于基态时,原子能量E 1=-13.6 eV ,氢原子各能级的关系为E n =E 1n 2(n =1,2,3…). (1)处于n =2激发态的氢原子,至少要吸收多大能量的光子才能电离?(2)今有一群处于n =4激发态的氢原子,最多可以辐射几种不同的光子?其中光子最小的能量是多少?答案 (1)3.4 eV (2)6种 0.66 eV解析 (1)E 2=122E 1=-3.4 eV 则处于n =2激发态的氢原子,至少要吸收3.4 eV 能量的光子才能电离.(2)根据C 24=6知,一群处于n =4激发态的氢原子最多能辐射出的光子种类为6种. 由n =4跃迁到n =3的能级时,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最小,则E min =E 4-E 3=0.66 e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