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共35页文档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一、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一)秸秆翻埋还田技术模式1.技术路线机械收获→秸秆粉碎抛撒→翻埋整地→机械耙地→起垄镇压→播种2.技术要点玉米收获后秸秆粉碎覆盖地表,留茬高度低于10cm,秸秆粉碎长度以10cm 内撕裂状为宜,均匀抛撒覆盖地表。
采用大马力拖拉机配套大型翻转犁或大型翻地犁进行翻耕作业,翻深30cm以上,深浅一致、扣垡严密、不重不漏、地表无秸秆残茬。
翻后用对角耙进行耙耢联合作业,作业时与播种方向成30~45°夹角,耙深耙透,耙碎耢平,以作业2遍为宜。
耙后起垄并及时镇压,达到待播状态。
3.适宜区域主要适用于降水相对充足、积温适宜、土壤耕层深厚的中东部、中南部和西北部部分地区。
土壤层为黄土、砂石等耕层浅薄地区慎用。
(二)秸秆碎混还田技术模式1.技术路线机械收获→秸秆粉碎抛撒→松耙(灭)茬联合整地→起垄镇压→播种2.技术要点玉米收获后秸秆粉碎覆盖地表,留茬高度低于10cm,秸秆粉碎长度以10cm 内撕裂状为宜,均匀抛撒覆盖地表。
采用大马力拖拉机配备松(耙)联合整地机,将玉米秸秆及根茬粉碎并与土壤充分混拌,深松深度达到30cm以上。
起垄后及时重镇压,达到待播状态,积温高的地区也可选择平播垄管的耕作模式。
3.适宜区域主要适用于有效积温低、无霜期短的中西、中北、中部地区。
土壤层为黄土、砂石等耕层浅薄地区慎用。
(三)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模式1.技术路线机械收获→秸秆粉碎抛撒覆盖地表越冬→免耕播种2.技术要点在有深松(深翻)基础地块,玉米收获后秸秆粉碎均匀抛撒覆盖地表越冬,留茬高度低于10cm,秸秆粉碎长度以10cm内撕裂状为宜。
收获机未安装粉碎装置或粉碎效果不达标准的,需用秸秆粉碎还田机进行二次粉碎作业,粉碎长度为5~10cm,均匀覆盖地表,第二年进行免耕播种。
3.适宜区域主要适宜于积温高、风沙大、降水不足、土壤瘠薄的中、西部干旱地区。
低洼湿涝地区慎用。
(四)秸秆粉碎还田联合整地技术模式1.技术路线机械收获→秸秆粉碎抛撒→联合整地→播种。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秸秆微贮技术。 将经过机械加工 的秸秆贮存在一定设施<水泥池、土窖、缸、 塑料袋等4内,通过添加微生物菌剂进行微 生物发酵处理,使秸秆变成带有酸、香、酒
味,家畜喜食的粗饲料的技术称为秸秆微
生物发酵贮存技术,简称秸秆微贮技术。根
据贮存设施的不同,秸秆微贮的方法主要 有6水泥窖微贮法、土窖微贮法、塑料袋微
+、秸秆覆盖还田技术。秸秆覆盖还田 粉碎之后,根据一定的饲料配方,与其它农 农村户用沼气池为发酵载体,以农作物秸
技术指在农作物收获前,套播下茬作物,将 副产品及饲料添加剂混合搭配,经过高温 秆为主要发酵原料的厌氧发酵沼气生产技
秸秆粉碎或整秆直接均匀覆盖在地表,或 在作物收获、秸秆覆盖后,进行下茬作物免 耕直播的技术,或将收获的秸秆覆盖到其 它田块,从而起到调节地温、减少土壤水分 的蒸发、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的
大陆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常年平均降水 量 ",+*! 毫米,!-#. 月昼夜温差较大,雨热
二是将秸秆堆积或堆沤在田头路旁,接种
有机物料腐解微生物菌剂,待秸秆基本腐 熟3腐烂4后再还田。
3三4 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 # 秸杆青3黄4贮技术。秸秆青贮指的就 是在适宜的条件下,通过给有益菌3乳酸菌 等厌氧菌4提供有利的环境,使嗜氧性微生
高压轧制而成的高密度块状饲料。秸秆压 块饲料加工可将维生素、微量元素、非蛋白 氮、添加剂等成分强化进颗粒饲料中,使饲 料达到各种营养元素的平衡。我县玉米种 植面积大,玉米成熟时病害轻,秸秆没有腐
术。
+、大中型秸秆沼气生产技术。大中型 秸秆沼气生产技术是指以农作物秸秆 <玉 米秸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等4为主要发 酵原料,单个厌氧发酵装置容积在 $.. 立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

将配制好的基料进行堆制发酵,通过微生 物的作用,使基料中的纤维素、木质素等 降解为可被食用菌利用的营养物质。
在发酵好的基料上接种食用菌菌种,并进行 适当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管理,促进食用菌 的生长。
其他基料应用
生物质燃料
将农作物秸秆压缩成型,可作 为生物质燃料使用,具有环保
、可再生的优点。
纸张制造
利用农作物秸秆中的纤维素成 分,可以生产纸张,实现资源 的循环利用。
05 秸秆材料化利用
材料化利用途径
秸秆纤维提取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提取秸秆中的纤维,用于制造纸张、无纺布等 产品。
秸秆塑料
利用秸秆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成分,通过生物或化学方法生产 可降解塑料。
秸秆炭化
将秸秆在高温下炭化,得到活性炭或生物炭,用于土壤改良、水处理 等领域。
秸秆人造板技术
原料处理
对秸秆进行破碎、干燥、施胶等预处理,以满足人造板生产工艺 要求。
防止病虫害传播
秸秆中可能携带病虫害,直接还田可 能增加病虫害传播的风险,需要进行 必要的处理。
03 秸秆饲料化利用
饲料化利用意义
缓解饲料资源短缺
将秸秆转化为饲料,可以充分利 用农作物废弃物,缓解饲料资源
短缺的问题。
降低养殖成本
秸秆作为饲料的原料之一,价格相 对较低,可以降低养殖成本。
提高饲料营养价值
堆沤还田
将秸秆堆积起来,加入适 量的水、微生物菌剂等, 进行高温堆肥,待其充分 腐熟后再施入农田。
过腹还田
将秸秆作为饲料喂养牲畜, 牲畜排泄物再施入农田, 实现秸秆的间接还田。
注意事项与问题
适量还田
考虑地域差异
过量还田可能导致土壤碳氮比失衡, 影响作物生长,因此需要控制还田量。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秸秆是农作物的残余部分,不仅占用耕地资源,造成环境污染,还浪费了可再生能源资源。
因此,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包括化学利用、能量利用和土壤改良等方面。
首先,化学利用方面。
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可再生资源。
通过化学处理,可以将这些有机物转化为有机溶剂、染料和肥料等化学产品。
例如,木质纤维可以提取出纤维素纤维,用于纺织和制造纸张,纤维素还可以制作生物塑料和生物薄膜等。
此外,秸秆中的稻草酶可用于制备生物医药和化工原料等。
其次,能量利用方面。
秸秆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可用于替代传统能源,如煤炭和石油。
通过气化和燃烧等技术,可以将秸秆转化为生物质燃料和生物质能源。
利用秸秆发电可以解决乡村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同时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和环境污染。
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建立了秸秆发电厂,有效利用了秸秆资源。
最后,土壤改良方面。
秸秆在农田中作为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秸秆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水分保持能力和保持土壤湿度。
此外,秸秆中的大量有机碳也可以固定在土壤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促进土壤微生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
针对以上技术和方法,我国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农民将秸秆作为资源进行综合利用。
同时,科研机构和企业也开展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例如,通过研发高效的秸秆还田技术、秸秆生物质发电技术和秸秆制纸技术等,促进了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
然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秸秆综合利用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能源,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也较高,这对于中小农户来说是一种负担。
另一方面,秸秆综合利用需要与农业生产相结合,需要解决秸秆收集、运输和处理等环节中的技术问题。
此外,秸秆资源利用也需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这需要政府、农民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秸杆的综合利用技术

秸杆的综合利用技术目录第一章、秸秆加工的几种方法第二章、稻草饲料的调制技术第三章、秸杆氨化饲料的制作方法第四章、废秸杆生产高效能蛋白生化饲料第五章、酵素菌农作物秸秆堆肥第六章、如何堆制玉米秸杆肥第七章、稻草深层加工实例第八章、秸秆席的编织技术第九章、玉米皮制品的编织技术第十章、草袋编织方法第十一章、草编制品的生产第十二章、草编工艺品防护剂的配制第十三章、麦秸微贮养牛羊增值新技术第十四章、稻草瓶栽猴头菇高产技术第十五章、稻草生产人造棉花技术第十六章、树皮制人造棉技术第十七章、旧棉复新生产工艺第十八章、草木灰提取钾盐与制磷肥方法第十九章、秸杆壳渣制取酒精技术第二十章、稻草生产香味化学浆糊技术第二十一章、硝化纤维素制备工艺第二十二章、新型建筑材料—稻草板第二十三章、稻草、麦秸生产仿真木板专利技术第二十四章、秸杆生产蜂窝煤技术第二十五章、秸秆燃烧供气炉制作技术第一章、秸秆加工的几种方法我国具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对其进行化学处理(氯化秸秆等)提高利用率和消化率,从而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增加牛、羊肉产量,丰富“菜篮子”市场,改善膳食结构;节约饲料用粮、缓解粮食供需矛盾。
同时通过家畜的“过腹还田”,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切短、粉碎后制成颗粒饲料,秸秆切短可提高家畜的采食量和减少浪费。
饲喂牛秸秆长度3—4厘米、马类2—3厘米、羊类1,5—2,5厘米。
饲喂反刍牲畜的秸秆不能用粉状,利用秸秆粉(5—10厘米)与秸秆合制成颗粒饲料,秸秆占总量的60%。
在晒场上,先铺约3厘米厚的秸秆,铺上30厘米厚的鲜苜蓿,再铺上30厘米厚麦秸,用石滚碾压,可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
1—2天(或用食盐水浸泡24小时,拌上精料饲喂。
造纸废液处理法:用造纸废液添加尿素复合处理秸秆(废酸用量为秸秆重量的20—30%,尿素为3—5%),可使秸秆的干物质消化率提高,粗蛋白含量增加。
碱化—发酵双重处理法,通过碱性物质破坏秸秆中的木质素,使其软化,再根据细菌生活特征和畜的营养需要添加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放入发酵池内发酵。
第二章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_图文

一次作业将田间直立或铺放的秸秆直接粉碎还田使手工还
田多项工序一次完成,生产效率可提高40-120倍。
秸秆粉碎根茬还田机还能集粉碎与旋耕灭茬于一体,
能够加速秸秆在土壤中腐解,从而被土壤吸收,改善土壤
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能,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持续
增产增收。
采用秸秆还田粉碎机应当注意:
——耕地深度要达到28cm以上,大犁铧前要有小犁铧,以 便把秸秆埋深埋严;
首先,广为收集,把分散在田头、地角、 路边等的作物秸秆全部收集,再以适当的方式 开发利用,提高转化效率。
(3)扶持龙头企业,实现秸秆利用产业化、 规模化
第二节 秸秆还田技术
一、 秸秆还田概述 由于我国农业上化肥占用肥总量比例过大,
造成土壤板结酸化、地力衰退、农作物营养不 良和病害多的严重后果。美国每年生产作物秸 秆4.5亿吨,占整个美国有机废弃物总产量的 70.4%,秸秆还田量占秸秆生产量的68%,而英 国秸秆直接还田量占其秸秆生产总量的73%。
1.秸秆还田的优势 (1)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培肥
地力,缓解氮、磷、钾肥比例失调的矛盾。
(2)调节土壤物理性能,改造中低产田。 (3)形成有机质覆盖,抗旱保墒。 (4)增加作物产量,优化农田生态环境。
2. 秸秆还田的常用方法
(1)秸秆粉碎、氨化、青贮、微贮后过
腹还田。
(2)牲畜垫圈还田。
——用作建筑材料和能源材料的秸秆,要求其 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和热值要高,而与蛋白 质、脂肪、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关系不大。
——玉米秸外皮中所含纤维强度高、韧性好, 可用来造纸、制人造板和一次性植纤餐具,而 内蘖的营养成分较高,可用来加工饲料。
三. 秸秆焚烧的危害和对策
屡禁不止的焚烧秸秆问题,实质上是工 业初步改造传统农业,但还没有彻底改 造的结果。仅仅将秸秆焚烧问题作为 “农业问题”,单纯依靠法规来禁止, 或者依靠简单的工业化技术来转化,都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其综合利用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目前,农作物秸秆的主要利用方式包括:
1.生物质能源利用。
将秸秆作为生物质能源,通过生物质燃烧发电、生物质气化制氢等方式进行能源转化,可以实现能源的再利用和二氧化碳的减排,同时还能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2.土壤改良利用。
将秸秆作为有机肥料应用于土壤中,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等,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并减少化肥的使用。
3.生物资源利用。
秸秆还可以作为生物质基础材料,生产纸张、板材、造纸浆等产品,具有循环利用的优势。
4.动物饲料利用。
将秸秆作为饲料喂养家畜,可以增加饲料的纤维素含量,提高家畜的消化率和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成本。
5.污染治理利用。
秸秆还可以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如利用秸秆吸附污染物质、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等,从而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
秸秆的综合利用课件PPT

秸秆的热解液化
总结词
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通过高温加热将秸秆转化为液体燃料。
详细描述
热解液化是一种将秸秆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高温加热,将其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方法。这些液体燃料可 以作为生物柴油或其他能源的替代品,用于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领域。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利用秸秆 资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具有环保和经济效益。
秸秆的压缩成型
压缩成型
秸秆经过压缩成型后,可以制成颗粒状或块状,用作生物质 燃料。压缩成型后的秸秆体积小、密度高,便于储存和运输 。
生物质锅炉
使用压缩成型后的秸秆作为燃料,可以替代煤炭等传统化石 能源,用于供暖或工业生产。生物质锅炉具有环保、高效、 低成本等优势。
秸秆的编织与制作
编织工艺
秸秆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可塑性,可 以编织成各种工艺品和家居用品,如 草席、草帽、篮子等。编织工艺品具 有自然、环保、美观的特点,深受消 费者喜爱。
秸秆的生物基材料
生物塑料
秸秆经过处理和加工后,可制成生物塑料, 如聚乳酸(PLA)和聚羟基脂肪酸酯(PHA )。生物塑料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和环保性 ,可替代传统的石化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
生物质纤维
秸秆纤维可用于制造纸张、纤维板、人造皮 革等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 环保性,可广泛应用于家具、建筑、汽车等 领域。
加值。
肥料化利用
将秸秆还田或堆肥,增加土壤 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
土壤肥力。
秸秆的高值化利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