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以礼待人

合集下载

4.2 以礼待人 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4.2 以礼待人  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4.2 以礼待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以礼待人》是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二框,包括“待人礼为先”和“做文明有礼的人”两目。

第一目“待人礼为先”引导学生了解礼的含义及主要表现,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社会及国家的重要意义,从而领悟到以礼待人的重要性;第二目“做文明有礼的人”主要引领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懂得以礼待人的要求,特别要养成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的习惯。

本课对应的课标内容有“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等相关内容。

课标的要求提示我们,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恪守诚信,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做文明的社会成员。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礼仪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践行方面较为薄弱。

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成熟的社会意识和完善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交往中。

三、【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鼓励学生检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树立民族自豪感。

(2)道德修养:知道礼的含义,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和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提高道德修养。

(3)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文明有礼意识,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养,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4)责任意识: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提高责任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做文明有礼的人。

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六、【设计理念】本课以视频《礼仪之邦》导入。

通过感受中华礼仪的魅力,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明白礼的含义、重要性以及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我们对于礼的重视延续千年,我们有着成套的风俗礼仪。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2 以礼待人最新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2 以礼待人最新人教版
良好的举止,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在社会交往中,我们 要做到着装得体、仪表整洁、行动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知识拓展好指甲。女生头发要梳理有型、
洁净美观,不能披头散发 。青春是自然的美,无须化妆,如果化妆也要自然淡雅。
服装整洁、美观、大方。要符合民族习惯,不穿奇装异服;要与年龄、性别、
(2)表现: 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材料:1957年初,朱德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和大家一起看戏。开演前,朱 德同志和周围的观众愉快地交流,这时,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在旁人的搀扶下 走进礼堂,朱德见老人来了,急忙起身向前,立正行军礼,礼毕又亲切地叫了 一声“叶老师”。然后,朱德又请老人入座,待老人坐定后,自己才坐下。原 来,这位老人叫叶成林,是朱德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4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2框 以礼待人
1.体会文明有礼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和对社会和谐的价值。 2.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表达、展现文明有礼,在实践中做一个 文明有礼的人。 3.能阐述文明有礼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性。
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 年轻人喊道:“喂,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 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也没有找到张村。年轻人停下来想了 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
观看视频,思考: 六尺巷的故事说明了什
么道理?
提示:在建立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文明需要发扬这种谦和礼让的传 统。这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 进人们的团结友爱,形成安定有 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文明有礼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 生活的一种道德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
1.“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中国的古训,意思

以礼待人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以礼待人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以礼待人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以礼待人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中,以礼待人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礼仪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以礼待人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一、以礼待人的重要性以礼待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共同遵循的一种道德规范。

礼仪在社会交往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有助于建立和谐和友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以礼待人也体现了个人素质和修养,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如何以礼待人1. 尊重他人以尊重为基础,是以礼待人的第一步。

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不轻视、不歧视他人。

遇到异己观点时,要保持开放心态,听取对方的意见,进行理性的交流和辩论。

2. 文明用语在与他人交流时,要注意使用文明的用语。

不使用粗俗、侮辱性的言语,尊重对方的感受。

适当运用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使沟通更加和谐。

3. 乐于助人乐于助人是以礼待人的具体表现之一。

在遇到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主动伸出援手,提供帮助。

无私的奉献精神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4. 礼貌待客对待客人或者他人的到访,要保持礼貌。

欢迎客人的到来,及时提供帮助和服务,展示友好态度,给予他人良好的印象。

礼貌的待客方式,能够让他人感受到自己的尊重和关注。

5. 守时守信守时守信也是以礼待人的重要方面。

如果有约定的时间和承诺,要努力做到守时守信。

这不仅显示了个人的责任心和信用,也能够让别人感受到自己的可靠性和值得信赖。

三、以礼待人的好处以礼待人不仅能够使个人形象更加正面,更能够在社会交往中带来诸多好处。

首先,以礼待人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亲近感和友好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有助于扩大社交圈子,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其次,以礼待人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由个体组成,当每个个体都能够以礼待人时,整个社会就会充满和谐、亲切的氛围。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4.2 以礼待人 课件(17张)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4.2 以礼待人 课件(17张)

做文明有礼的 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之,缺乏知识文化修养,就容易是非不分,善恶难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
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人(如何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来源:Z#xx#]
答案: C
不断学习、观察、思考、践行
乱扔垃圾
排队时插队
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不文明旅游
探究与分享
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至是,游酢、杨时见程颐于洛(今洛阳), 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游酢(音zuò)与时侍立不去。颐既觉, 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你如何评价杨时和游酢的行为?说说你的理由。
归纳小结: ★笔记3、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p39-40 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待人礼为先
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
学生活动:思考政府和公民应该如何做。(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3)事例说明观点法
个人:
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社会:
国家:
(1)原因 存自己的矿,靠购买中国稀土满足其各行业及尖端科技领域对稀土资
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2)表现:
(1)掌握科学知识和文史知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提高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有助于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
——清 颜元
请列举关于“礼”的成语、故事或名人名言等。
礼仪之邦 识礼知书 礼义廉耻 礼尚往来 敬贤礼士 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 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扬雄
笔记1、 什么是礼?(礼的品质及表现 P37 1段
①礼的品质: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 品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课 第2框 以礼待人 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课 第2框 以礼待人 知识梳理

第四课第2框以礼待人知识点一待人礼为先1.对礼的认识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2.文明有礼的重要性(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

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

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知识点二做文明有礼的人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以礼相待,要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良好的举止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做到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

同时,我们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出题点一对礼的认识和理解【例1】有人说:“生活里最重要的是对人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

”下列行为不属于礼貌表现的是()A.与长辈相处时举止文明B.与人交谈时要谦逊、尊重对方C.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和抱小孩的人让座D.在学习中,不理睬成绩差的同学【剖析】本题考查我们对礼貌的表现的判断。

以礼待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11)

以礼待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11)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二框题 以礼待人
学习目标
(1)道德修养:通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讨论,自觉 遵守礼仪和规则,树立以礼待人的为人处世原则、态度。 (2)责任意识:主要通过“后疫情时代出境游”讨论,掌握基本的社交 礼仪,并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以礼待人。
大概念:以礼待人 重难点: [重点]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分议题:做文明有礼的人 大情境:后疫情时代出境游热
【问题任务1】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出台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文明有礼体现个人良好品质,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 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问题任务2】 《指南》中哪些做法体现了礼? [答案] 仪表整洁,态度谦和,举止端庄,用语文明。
子议题二 如何做到文明有礼?
对帮忙修改文稿的语文老师说:“请包涵”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子议题一 待人礼为先
导入情境 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颁布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
南》: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注重礼仪,保持尊严。 讲究卫生,爱护环境;衣着得体,请勿喧哗。 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女士优先,礼貌谦让。
出行办事,遵守时间;排队有序,不越黄线。 文明住宿,不损用品;安静用餐,请勿浪费。 健康娱乐,有益身心;赌博色情,坚决拒绝。 参观游览,遵守规定;习俗禁忌,切勿冒犯。 遇有疑难,咨询领馆;文明出行,一路平安。
合作探究 有人认为,亲人、朋友在一起喝茶重要的是开心,没必要做到这么多繁 文缛节。请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答案] 此观点是错误的。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 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 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 行的各种仪式都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8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案《以礼待人》

8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案《以礼待人》

8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案《以礼待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8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材第三单元“文明礼仪”中的第8课“以礼待人”。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礼仪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礼仪。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增强文明礼仪的意识。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的品质,提高道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礼仪的重要性,基本礼仪规范的掌握。

难点:如何将礼仪规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而引出礼仪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礼仪的含义与作用。

(2)基本礼仪规范:语言礼仪、行为礼仪、交际礼仪等。

3.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分析礼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明确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礼仪。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礼仪的选择题、填空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校园、家庭、社会等场合践行礼仪,然后进行分享交流。

6. 情景模拟:设计一些情景剧,让学生扮演剧中角色,亲身体验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以礼待人2. 板书内容:(1)礼仪的重要性(2)基本礼仪规范①语言礼仪②行为礼仪③交际礼仪(3)践行礼仪的途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礼仪的含义及其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礼仪。

(3)谈谈你对文明礼仪的认识,以及如何向身边的人传播礼仪文化。

2. 答案:(1)礼仪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中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际和谐、提升个人形象等作用。

(2)如:见面主动问好,尊重他人,遵守公共秩序等。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4单元2课《以礼待人》说课课件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4单元2课《以礼待人》说课课件

1.待人礼为先
环节二:礼之思索——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活动二:展示教材中几位同学对文明乡村的期望。 问:你所生活的乡村有什么不文明的行为?这些行为会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辨 别是非的能力。
1.待人礼为先
环节二:礼之思索——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活动三:展示案例: 在美国珍珠港,有一句话只写给中国人看:垃圾桶在此。 在泰国皇宫,有一句话只写给中国人看:便后请冲水。 在巴黎圣母院,有一句话只写给中国人看:请保持安静。
二、说学情
本节课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 储备、生活阅历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以礼待人的问题有不同 程度的认识和理解。大多数学生基本明白以礼待人的积极意义。在 生活中能够做到以礼待人。但是,有的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养 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不能做到以礼待人。因此需要教师在教 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到礼的重要性,使其能够积极去以礼待 人。
三、说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以礼待人的方法。在生活中树立以礼待 人的意识,并提高以礼待人的能力,感受文明礼仪的力量。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懂得如何以礼待人 【难点】
明白以礼待人的作用
五、说教学方法
本课我将通过情境创设法、小组讨论法、活动教学法等方法来实 施我的教学活动。
六、说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思考,让学生初步认识礼,便于之后知识的 学习
一.待人礼为先
环节二:礼之思索——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活动一:追问:如果小品中的小岩在其他方面也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会出现怎么样的后果?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知识总结:文明有礼是一个人安身处世的前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2课时以礼待人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

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喂,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也没有找到张村。

年轻人停下来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

请问他悟出了什么?
教师明确:以礼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起码的要求。

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第2课时:以礼待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待人礼为先
1.阅读教材——识礼
2.礼是什么?
教师明确: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活动一:文明有礼使人安身立命
设计意图:日常生活是检验人们文明素养的最好途径。

本活动以一个中学生在一顿普通晚餐上的不文明行为做素材,意在引导学生意识到文明有礼看似小事,实则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风貌,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素养。

1.学生阅读教材P37“运用你的经验”
(1)你认为小岩哪些地方做得不妥?应如何改进?
提示:到了就餐地后,“小岩抢先坐在沙发上,把脚放在茶几上,自顾自玩手机”,说明他不注意坐姿优雅,而且不注意帮家长操心聚餐安排;朋友来了后,不主动打招呼,“眼睛没离开手机”,说明他不尊重客人;“菜刚上齐,他就拿起筷子夹菜吃”,说明他不注意待客礼仪,请客人先吃菜;妈妈提醒他,他“很生气”,说明他不懂得以礼待人。

正确做法是:客人来之前查看饮食安排、注意坐姿端正,客人来时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就餐时应先请客人动筷子。

(2)如果你是一起就餐的客人,你会有什么反应?会如何做?
提示:如果我是一起就餐的客人,我会觉得小岩缺乏道德修养和交际能力,而且觉得他根本就不尊重我;我可以找个借口早点离开,或者以后不参加这种有小岩参加的聚会。

(3)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它可以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2.相关链接:“不学礼,无以立”出自《论语·季氏篇》(多媒体展示材料)
陈亢问孔子的儿子伯鱼,是否从孔子那里得到与众不同的教诲,伯鱼说,,他曾经问我学诗没有,我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怎么说话。

”我回去就学诗。

另一次他问我“学礼没有?”我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

”伯鱼说只听到这两件事。

陈亢回去很高兴地说:“我问一件事,知道三件事。

知道了关于诗和礼的道理,还知道了君子对儿子的态度。


教师讲述:由此我们知道,礼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掌握和践行的。

不学习和践行礼节、礼仪,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

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活动二:情境体验——文明有礼促和谐
1.学生阅读教材P38“探究与分享”
2.同学们说出了对文明小区的什么期望?这些行为给小区居民造成了什么影响?
教师讲述:社区环境方面:垃圾应分类回收;机动车应注意低速行驶、不鸣笛;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冲突和矛盾。

垃圾随意堆放会影响社区环境卫生;汽车在小区内任意行驶会给出行的居民带来危险、同时造成噪音扰民;不能合理地处理冲突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

教师总结:文明礼貌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所以,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活动三:情境感受——文明有礼扬国威(多媒体展示材料)
情境一:2016年8月21日,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时隔12年后再次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

颁奖仪式上,当宣布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全场观众起立,目视国旗,高唱国歌,国歌声响彻整个体育场。

1.这个情境体现了什么?
情境二:泰国皇宫洗手间有一句中文告示:请便后冲水!珍珠港景区美国人特意在垃圾桶前写下中文告示:垃圾桶在此!巴黎圣母院有一则中文告示:请保持安静!据说,这是他们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而其他国家的游客没有这种“礼遇”。

2.读完后,有什么感想?
3.学生小组讨论,并请代表发言。

提示:情境一:我们感受到了世界各国对我们国家的尊重,也是在为运动员的拼搏和公平竞争精神鼓掌。

情境二:我们感受到国人的文明素养有待提高。

在与外国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的形象。

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所以,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教师过渡:《荀子》中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家则不宁。

”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呢?
目标导学二:做文明有礼的人
(一)知礼懂礼
1.阅读教材,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所知道的文明有礼的相关要求。

提示:(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二)明礼守礼(多媒体展示校园中存在的现象)
①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帮老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②吊儿郎当地穿着校服,胸口衣裳大敞。

③在饭堂排队打饭,遵守秩序。

④在课堂上插嘴说话、坐姿懒散、吃零食。

⑤见到走廊或楼梯有纸屑、垃圾,顺手捡起,扔进垃圾筒。

⑥不给同学起“绰号”,不开恶意玩笑。

⑦在课室内讲粗言滥语、打闹嬉戏。

1.以上哪些现象是对的?哪些是错误的?
提示:①正确,语言文明,举止文明;②错误,服装不整,不注意仪表;③正确,遵守秩序;④错误,举止不文明,缺少行为美;⑤正确,爱护环境,举止文明;⑥正确,语言文明;⑦错误,语言不文明,举止不得体。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同时,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礼,知道了礼的表现,懂得了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了做文明有礼的人就应从语言、举止、仪表方面努力,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并与身边的人一起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3 板书设计
以礼待人⎩⎪⎨⎪⎧待人礼为先⎩⎪⎨⎪⎧礼是什么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做文明有礼的人⎩⎪⎨⎪⎧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在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4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对礼的认识,文明有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个文明有礼的人,来启发学生平时多思考,多反省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文明有礼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需要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还要提醒身边的人,大家一起树立文明风尚。

本课时的文字比较浅显易懂,上课时要多准备资料,如我国出台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近期出现的不文明现象等,加深学生的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