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真题专题汇编——最新科技之可燃冰

合集下载

2017年-1年山东省中考化学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17年-1年山东省中考化学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13、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在南海神孤海域试采“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成功。

下列关于“可燃冰”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冰”外形像冰,是天然气冷却后得到的固体B.“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残渣和废气,被誉为“绿色能源”C.通常状况下,天然气和水就能结合成“可燃冰”D.“可燃冰”储量巨大,属于可再生能源14、通过创建卫生城市活动,枣庄市空气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测得目前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仍是PM2.5,下列做法应该继续提倡的是①保护青山绿水②就地焚烧秸秆③发展共享单车④减少燃煤使用⑤燃放烟花爆竹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15、小明通这下图实验自制一瓶“汽水”,所加入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蔗糖B.小苏打C.柠檬酸D.果汁16、紫甘蓝是大众爱吃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花靑素。

花靑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

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可能是加人了下列哪种调味品A.食盐B.味精C.食醋D.香油1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质量的AgNO3溶液中滴加NaCl溶液B.两份等体积5%的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C.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的KNO3溶液蒸发适量水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18、下列关于“酒精温度计遇热读数上升”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质量增大B.分子体积扩大C.分子间隔变大D.分子个数增多19、在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

他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20、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 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 30 5 10 15反应后的质量/ g x y 20 20A.—定是反应物B.x+y=20C.x的取值范围一定是0≤x≤30D.反应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2:1化学(共34分)一、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29分)33、(6分)2017年4月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提出了一种独特的锂-氮电池(Li-N2),结构示意图见下方。

可燃冰(2017湖南衡阳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

可燃冰(2017湖南衡阳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

可燃冰①2017年6月2日,国土资源部在北京宣布:我国正在南海海域进行的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已连续产气22天,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长、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

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连续采气时间最长的国家。

②什么是天然气水合物呢?天然气水合物是是一种含有大量甲醛气体的水合物。

大量存在于陆地上的冻土带和海底。

在高温低压的条件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所以俗称“可燃冰”。

如果把甲醛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③海底可燃冰是天然气(甲醛类)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下结晶形成的。

海底形成可燃冰有三个基本条件。

首先,可燃冰在零度以上可以生成,在20摄氏度便要分解,而海底的温度一般都在2-4摄氏度;其次,可燃冰在零度时,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能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压力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就越稳定;最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富含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形成充足的甲烷气源。

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和气源三者具备的条件下,便会在介质的空隙中生成可燃冰的晶体。

④据科学家测算,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164立方米甲烷气体和0.8立方米的淡水。

甲烷是人们可以用来燃烧发电的可燃气体,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

可燃冰将成为21世纪极具潜势的洁净新能源。

⑤但是,甲烷气体是温室气体之一,一旦散失,会严重破坏环境。

而且可燃冰的开采还可能会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并导致灾难性的海啸。

因此,可燃冰的开发利用还面临着种种难题。

但我们相信,随着人类对可燃冰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难题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

13.海底可燃冰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3分)14.第④段“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答:15.第④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6.可燃冰开采利用不当将会造成哪些后果?(2分)【参考答案】13.温度、压力、气源。

《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阅读练习及答案(湖南省张家界市2017年中考题)

《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阅读练习及答案(湖南省张家界市2017年中考题)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

(6分)
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
①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

虽然多个国家努
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

2 017年5月18日,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让世界看到了希望。

②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
冰的白色固体物质。

由于它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
烧,因而俗称可燃冰。

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裂隙
中,呈分散状、结核状、层状或块状产出,其颜色随分子结
构的不同而有白色、淡黄色、琥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

③形成可燃冰,第一是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第二是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
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④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即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大
陆架上的永久冻土带,它们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
形成的。

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
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的永久冻土带。

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底,主要蕴藏于大陆边缘水
深较大的大陆坡、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


透露,中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

由于。

湖南衡阳2017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湖南衡阳2017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湖南衡阳2017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可燃冰①2017年6月2日,国土资源部在北京宣布:我国正在南海海域进行的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已连续产气22天,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长、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

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连续采气时间最长的国家。

②什么是天然气水合物呢?天然气水合物是是一种含有大量甲醛气体的水合物。

大量存在于陆地上的冻土带和海底。

在高温低压的条件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所以俗称“可燃冰”。

如果把甲醛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③海底可燃冰是天然气(甲醛类)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下结晶形成的。

海底形成可燃冰有三个基本条件。

首先,可燃冰在零度以上可以生成,在20摄氏度便要分解,而海底的温度一般都在2-4摄氏度;其次,可燃冰在零度时,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能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压力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就越稳定;最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富含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形成充足的甲烷气源。

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和气源三者具备的条件下,便会在介质的空隙中生成可燃冰的晶体。

④据科学家测算,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164立方米甲烷气体和0.8立方米的淡水。

甲烷是人们可以用来燃烧发电的可燃气体,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

可燃冰将成为21世纪极具潜势的洁净新能源。

⑤但是,甲烷气体是温室气体之一,一旦散失,会严重破坏环境。

而且可燃冰的开采还可能会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并导致灾难性的海啸。

因此,可燃冰的开发利用还面临着种种难题。

但我们相信,随着人类对可燃冰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难题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

13.海底可燃冰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3分)14.第④段“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答:15.第④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6.可燃冰开采利用不当将会造成哪些后果?(2分)【参考答案】13.温度、压力、气源。

《可燃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题)

《可燃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共6分,每小题2分)可燃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结构上它是甲烷为主的有机分子被包在水分子组成的“笼子”里,由于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所以其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

它之所以被称作“可燃冰”,一方面是因为既含水又呈固体,看来像冰,另一方面,甲烷与水分子结合很弱,外界稍加扰动就可以让其分离出来,很容易点燃。

它燃烧值很高,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气。

燃烧产生的能量明显高于煤炭、石油,燃烧污染却又比煤、石油小,更加的清洁环保。

它储量巨大,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海底、陆地冻土层和极地之下。

有专家估计,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

因此,可燃冰是一种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未来能源,是世界瞩目的战略资源,对我国能源安全及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可燃冰虽然储量大、分布广,但形成年代要比石油、天然气晚得多,覆盖的海底地层普遍是砂质,现有的海底钻井设备开采它就好比在“豆腐上打铁”、用“金刚钻绣花”,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量砂石涌进管道,造成开采失败。

2017年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删去后对句意影响不大的一项是()A.它储量巨大,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海底、陆地冻土层和极地之下。

B.有专家估计,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

C.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量砂石涌进管道,造成开采失败。

D.可燃冰虽然储量大、分布广,但形成年代要比石油、天然气晚得多。

9.文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是()A.列数字、分类别B.作比较、打比方C.作比较、下定义D.列数字、作比较10.下列句子划线词语去掉后对句子影响不大的一项是()A.可燃冰的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

【2017中考化学】山东省枣庄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答案)【真题卷】

【2017中考化学】山东省枣庄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答案)【真题卷】

山东省枣庄市2017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13、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在南海神孤海域试采“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成功。

下列关于“可燃冰”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冰”外形像冰,是天然气冷却后得到的固体B.“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残渣和废气,被誉为“绿色能源”C.通常状况下,天然气和水就能结合成“可燃冰”D.“可燃冰”储量巨大,属于可再生能源14、通过创建卫生城市活动,枣庄市空气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测得目前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仍是PM2.5,下列做法应该继续提倡的是①保护青山绿水②就地焚烧秸秆③发展共享单车④减少燃煤使用⑤燃放烟花爆竹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15、小明通这下图实验自制一瓶“汽水”,所加入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蔗糖B.小苏打C.柠檬酸D.果汁16、紫甘蓝是大众爱吃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花靑素。

花靑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

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可能是加人了下列哪种调味品A.食盐B.味精C.食醋D.香油1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18、下列关于“酒精温度计遇热读数上升”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质量增大B.分子体积扩大C.分子间隔变大D.分子个数增多19、在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

他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20、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定是反应物B.x+y=20C.x的取值范围一定是0≤x≤30D.反应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2:1化学(共34分)一、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29分)33、(6分)2017年4月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提出了一种独特的锂-氮电池(Li-N2),结构示意图见下方。

2017年全国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2 燃料和能量

2017年全国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2 燃料和能量

专题12 燃料和能量一、选择题1.【2017甘肃庆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相关做法错误的是()A.我国稀土储量世界第一,可以任意开发利用B.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避免因直接焚烧造成大气污染C.利用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减少我国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D.改造城排水管网,实现雨水和生活用水的分流与处理2.下列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天然气B.沼气C.木柴D._______3.【2017重庆B】将适量乙醇(C2H5OH)完全溶解于汽油中可作为汽车燃料,简称乙醇汽油.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石油资源B.静置后乙醇汽油会出现分层现象C.一个乙醇分子由9个原子构成D.乙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4.【2017天津】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5.【2017山东枣庄】20175月18日,我国首次在南海神孤海域试采“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成功。

下列关于“可燃冰”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冰”外形像冰,是天然气冷却后得到的固体B.“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残渣和废气,被誉为“绿色能源”C.通常状况下,天然气和水就能结合成D.“可燃冰”储量巨大,属于可再生能源6.【2017四川广安】第47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下列做法不宜提倡的是()A.少开私家车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B.对废旧金属进行回收利用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D.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7.【2017山东枣庄】通过创建卫生城活动,枣庄空气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测得目前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仍是PM2.5,下列做法应该继续提倡的是①保护青山绿水②就地焚烧秸秆③发展共享单车④减少燃煤使用⑤燃放烟花爆竹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8.【2017山东威海】2017我国海域可燃冰开采取得重大突破。

《可燃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题)

《可燃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共6分,每小题2分)可燃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结构上它是甲烷为主的有机分子被包在水分子组成的“笼子”里,由于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所以其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

它之所以被称作“可燃冰”,一方面是因为既含水又呈固体,看来像冰,另一方面,甲烷与水分子结合很弱,外界稍加扰动就可以让其分离出来,很容易点燃。

它燃烧值很高,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气。

燃烧产生的能量明显高于煤炭、石油,燃烧污染却又比煤、石油小,更加的清洁环保。

它储量巨大,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海底、陆地冻土层和极地之下。

有专家估计,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

因此,可燃冰是一种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未来能源,是世界瞩目的战略资源,对我国能源安全及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可燃冰虽然储量大、分布广,但形成年代要比石油、天然气晚得多,覆盖的海底地层普遍是砂质,现有的海底钻井设备开采它就好比在“豆腐上打铁”、用“金刚钻绣花”,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量砂石涌进管道,造成开采失败。

2017年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删去后对句意影响不大的一项是()A.它储量巨大,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海底、陆地冻土层和极地之下。

B.有专家估计,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

C.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量砂石涌进管道,造成开采失败。

D.可燃冰虽然储量大、分布广,但形成年代要比石油、天然气晚得多。

9.文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是()A.列数字、分类别B.作比较、打比方C.作比较、下定义D.列数字、作比较10.下列句子划线词语去掉后对句子影响不大的一项是()A.可燃冰的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考真题专题汇编——最新科技之可燃冰1.(2017长沙)2017年5月18日,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连续海上开采可燃冰时间最长的国家,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CH4,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A.-4 B.-1 C.+1 D.+2【答案】A2.(2017株洲)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蔗糖溶于水B.开采可燃冰C.生石灰变质D.金属拉成丝【答案】C3.(2017威海)2017年我国海域可燃冰开采取得重大突破。

下列有关可燃冰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燃冰是一种纯净物B.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不易长久保存C.可燃冰的成功开发利用使“水变油”成为可能D.可燃冰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答案】B【解析】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混合物;B.可燃冰在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所以常温常压下易分解,不易长久保存;C.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水不可能变成石油。

D.可燃冰作为一种相对清洁能源,燃烧时热值高,污染少,但不是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

选B4.(2017枣庄)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在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成功,下列关于“可燃冰”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冰”外形像冰,是天然气冷却后得到的固体B.“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残渣和废气,被誉为“绿色能源”C.通常状况下,天然气和水就能结合成“可燃冰”D.“可燃冰”储量巨大,属于可再生能源【答案】B【解析】A.“可燃冰”外形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错误;B.“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残渣和废气,被誉为“绿色能源”,正确;C.“可燃冰”不是天然气和水结合成的,错误;D.“可燃冰”储量巨大,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错误。

故选B。

5.(2017娄底) 2017年5月18 日,我国首次在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成功,消息传出,举世关注.可燃冰外观似冰,主要含有的是甲烷水合物.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答案】CH4+2O2点燃CO2+2H2O6.(2017泰州)2017年5月,我国载南海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开采,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____(填化学式),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答案】CH4CH4+2O2点燃CO2+2H2O7.(2017盐城)今年5月我国在海域可燃冰开采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少量CO2等气体,可燃冰属于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若甲烷大量泄露到大气中,会导致________,使全球气候变暖;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答案】混合物温室效应CH4+2O2点燃CO2+2H2O8(2017北京)2017年5月我国海域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

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能释放出天然气。

(1)生活中,可以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获得热量。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可以利用甲烷获得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1 图2①图1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图2横线处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答案】(1)CH4+2O点燃CO2+2H2O(2)①CH4+H2O一定条件CO+3H2 ②【解析】(1)考查学生对于甲烷燃烧方程式的书写,故答案为:CH4+2O2点燃CO2+2H2O;(2)①考查学生多余微观示意图的理解,并根据微观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额能力,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方程式为:CH4+H2O一定条件CO+3H2;②考查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相关知识的理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及种类不变,故答案为:9.(2017龙东)在人们担心化石能源将被耗尽的时候,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可燃烧的“冰”——“可燃冰”,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但在开采技术上还存在着困难,2017年我国在可燃冰开采技术上有了较大突破。

⑴写出CH 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⑵可燃冰作为未来新能源,与煤、石油相比其优点是 。

(答一点即可)⑶天然气作为家用燃枓,有时燃气灶的火焰齡出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你将如何操作?【答案】 (1) CH 4+2O 2CO 2+2H 2O (2)(污染小(热值大等)合理即可)⑶调大燃气灶的进风口等(合理即可)10.(2017广东)2017年5月18日,中国在南海成功试采可燃冰,它将推动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

可燃冰是在高压低温环境条件下,水分子笼中装有甲烷分子而成的“冰块”,可直接点燃。

己知某种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 4·8H 2O 。

请回答:(1)这种可燃冰中含有______种元素:原子个数比:C:H:O =________;(2)这种可燃冰中甲烷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936g (约1升)该可燃冰常温下可释放出____升甲烷(常温下甲烷密度为0.72g/L )。

【答案】(1)1:20:8 (2)10 (3)130【解析】(1)由CH 4·8H 2O 可知含有三种元素C:H:O=1:(4+2×8):(1×8)=1:20:8(2)可燃冰中甲烷的质量分数为:(12+1×4)/(12+1×4+8×(1×2+16))×100%=10%(3)936g 该可燃冰常温下可释放出甲烷的质量为:936g ×10%=93.6g;体积为:93.6g/0.72g/L=130升11..(2017河南)2017年5月,我国宣布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

(1)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里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甲烷,请将右图方框中气体的发生装置补画完整。

【答案】(1)CH 4+2O 2=点燃CO 2+2H 2O (2)如图12.(2017鄂州)在人们担心化石能源将被耗尽时,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可燃烧的“冰”——“可燃冰”。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

可燃冰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

1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气体,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

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

目前,我国在可燃冰的开采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回答下列问题:(1)可燃冰属于______(填字母序号)A.纯净物B.混合物(2)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甲烷中氢为+l价,碳为_____价。

(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_____。

(填字母序号)A.氢气B.可燃冰C.酒精D.汽油【答案】(1)B (2)CH4 + 2O2点燃CO2 +2H2O (3)-4 (4) A13.(2017眉山)2017年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这是我国首次成功试采可燃冰。

这项中“中国理论”“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凝结而成的突出成就,必将对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产生深远影响。

据资料记栽:可燃冰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以甲烷为主的有机分子被水分子包裹而成。

既含水又呈固体,看起来像冰,很容易被点燃。

可燃冰形成要满足以下条件:温度不能太高,太高容易分解熔化;要有较高压力,压力越大,可燃冰越稳定;要有甲烷气源,古生物遗骸的沉积物通过细菌分解后可以产生甲烷。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可燃冰形成条件,可采用、等方案开采可燃冰。

(3)研究表明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因此可燃冰幵采应注意。

【答案】1)CH4+2O2CO2+2H2O (2)升温分解减压释放(3)控制号对CH4的收集,防止CH4逸入空气(发生爆炸)【解析】(2)可燃冰是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生成的结晶水合物,开采时,随温度升高、压强变小,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甲烷和水,气体增多,装置内压强作答;可采用升温分解、减压释放等方案来口才可燃冰;(3)研究表明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并且甲烷具有可燃性,所以开采时应注意;14.(2017温州)据报道,我国已在南海领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

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主要是由甲烷(CH4)与水在高亚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物质,可燃烧,所以被称为“可燃冰”。

(1)CH4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2)已知在相同条件下,1米3CO和1米3CH4所含的分子数目相同,CO、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O+O22CO2;CH4+2O2CO2+2H2O。

据此分析,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燃烧1米3CO和CH4,消耗氧气较多的是_________。

(3)有专家指出,“从实现可燃冰试开采成功到大规模开采之路依然遥远,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下列证据中,支持专家观点的有________(可多选)。

A.可燃冰存在于低温与高压环境,稳定性较差。

大规模开采时,稍有不慎,海底沉积物会失去稳定,可能引发海底塌方,甚至导致海啸B.可燃冰是高效、资源量大的优质能源,开采可燃冰对我国能源生产有重要价值C.可燃冰埋藏在海面下600~2000米深,虽然存储总量很大,但分布较为分散,目前开采难度很大D.我国已实现可燃冰全流程试采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形成了国际领先的新型试采工艺E.可燃冰与煤、石油等能源相比,是绿色清洁能源,具有良好的商业开发前景【答案】(1)3:1(2)CH4(或甲烷)(3)AC【解析】(1)CH4中C、H元素的质量比=12:4=3:1;(2)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一氧化碳燃烧时一氧化碳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为2:1,甲烷分子与氧分子反应的个数比为1:2,故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燃烧1米3CO和CH4,消耗氧气较多的是甲烷;(3)A、由资料“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可知大规模开采时,稍有不慎,海底沉积物会失去稳定,可能引发海底塌方,甚至导致海啸,正确;B、与专家的观点无关,错误;C、可燃冰开采困难,正确;D、与专家的观点无关,错误;E、与专家的观点无关,错误。

故选AC。

15.(2017襄阳)5月18日,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贺电,中国人民又一次攀登上了世界科技的新高峰。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外观像冰一样,遇火即可燃烧。

(1)开采海城“可燃冰”,要用金刚石做成的钻头钻凿海底坚硬的岩层,这是利用了金刚石______的物理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