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冠心病介入术后局部血肿并发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手术后脂肪液化怎么办呢

手术后脂肪液化怎么办呢

手术后脂肪液化怎么办呢很多人在进行手术后,往往都会出现伤口无法进行愈合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非常多的,最为常见的原因就是手术后脂肪液化。

伤口一旦出现无法愈合的情况,就容易造成细菌的感染,严重的时候还会让患者出现发烧以及其它疾病的情况,所以一定要手术后脂肪液化进行有效的治疗,那么手术后脂肪液化怎么办呢?第一,手术后脂肪液化怎么办呢?对于手术后脂肪液化我们应该根据患者切口愈合的情况以及切口渗出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渗液较少,切口大部分愈合良好,只需剪去1~2针缝线,置盐水纱布条引流,通过换药就可使切口愈合,不必敞开全部切口,否则反而使愈合时间延长;渗液较多,切口不愈合时,尽早完全敞开切口,以庆大霉素盐水纱条或黄纱条湿敷,待肉芽组织新鲜后及时二期缝合,以缩短愈合时间。

第二,挤压排液法加微波仪治疗:切口换药时,如发现敷料有黄色渗液,不必急于拆除缝线,可反复挤压切口排出渗液,待渗液挤尽后无菌纱布覆盖切口,微波照射,输出功率30w,辐射探头距切口3-4cm,每日2次,每次30分钟,直至切口愈合。

并常规使用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有感染倾向者静点抗生素3~5天。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不需拆除缝线,切口合并感染的机会低,疗效确切,使脂肪液化的治疗过程明显缩短,平均不到4天,其原因是挤压法排出了渗液,而微波具有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对创伤的愈合均起到加速修复的作用,局部组织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组织细胞通透性增高,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代谢而促进组织再生。

手术后脂肪液化怎么办呢?如果患者伤口脂肪液化较为严重,引流后效果不甚良好,可搭配使用于丶氏收口方湿敷疮面进行治疗,刺激肉芽生长,很短时间内创面即变为新鲜肉芽组织,且有很好的局部抗炎能力,抑制细菌生长,加速创口愈合。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
术中操作时脂肪层和肌鞘层过度分离,影响脂肪组织 的血供;术中止血不彻底、渗血、血肿形成或大块组 织结扎止血等均可能导致脂肪液化
治疗
关键在于及早发现并及时引出切口内液化的脂肪
1.一般处理 2、蝶形胶布
如渗液较少,切口仅部分愈合不良,只需剪去1~2根缝线,撑 开切口少许,内置生理盐水纱条引流,通过换药就可使切口愈 合
5、皮下脂肪缝线不宜过密。 6、红外线等照射切口,也能一定程度减少切口液化的发生。
脂肪液化
FAT LIQUEFACTION
脂肪液化
概念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高危因素 治疗 预防
什么是脂肪液化?
切口脂肪液化:是手术切口部位脂肪细胞无菌性变 性坏死的过程,脂肪细胞破裂后脂滴溢出、聚集, 在切口内形成一定量的液态脂肪,并伴有局部无 菌性炎症反应。
好发部位:腹部、胸部、下肢
3.其他因素
膳食结构单一,营养不均衡,少食或基本不食动物蛋白 贫血、低蛋白血症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术前软组织损伤等亦是发生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
高危因素
手术操作
术中高频电刀 使用不当
术中切口保护 不力
缝合欠佳
其他因素
无限度地、不正确地使用电刀,会加重组织损伤,导 致切口并发症的增加、增加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及 延迟伤口愈合率等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临床表现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多有以下临床表现 1、术后切口有黄色渗液渗出,一般不伴切口红肿、发热; 2、切口愈合不良,穿刺或撑开切口可见淡黄色含脂肪滴渗液; 3、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 4、体温及局部皮温正常。 5、白细胞计数正常; 6、渗出液涂片培养无细菌生长; 7、穿刺抽出黄色液体或B超检查探及皮下积液。

术后刀口脂肪液化可试试局部敷药加艾灸

术后刀口脂肪液化可试试局部敷药加艾灸

脂肪液化可试试局部外敷白糖加艾灸(041600)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脂肪液化以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出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刀口边缘及皮下组织外观无坏死征象,渗出液连续3次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刀口渗液在镜下可以见到大量脂肪颗粒为临床表现,是外科手术(尤以腹部手术)切口愈合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

由于脂肪液化具有病程长、对外观影响大以及并发症多等特点,给患者带来极大身心痛苦及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刀口的感染机会,已成为外科学中的一大难点问题。

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总结发现患者肥胖,术中使用高频电刀进行切开、电凝、止血不全导致渗血、血肿形成,患者年老体弱,低蛋白血症,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术后不注意保护切口使其暴露时间长,术中应用化疗物沾染伤口,缝线、线结异物排斥等均是诱发术后刀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脂肪液化在传统祖国医学中看不到相对应的病名,但从其表现及诱因可以归属于中医的“疮疡”,刀刃之伤后痰凝血瘀,邪毒外蕴而致创口经久不愈。

令患者取舒适体位并充分暴露患部,先用常规疮面清疮消毒后将白糖均匀的撒敷于切口伤面上,接着术者一手拇食中三指如持笔写字状拿灸用艾条使艾条与切口局部皮肤成45度角,将艾条点燃端对准切口处(点燃端的艾头与切口处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以患者自觉切口局部温热、术者视之泛红但不致烫伤皮肤为度据切口大小施温和灸30至90分钟。

每日一次,待切口渗出明显减少且有肉芽生长后可以改为3至5施术一次直至愈合。

常规疮面清疮消毒只需在第一次施术时运用,以后施术时只需用消毒后的敷料将渗出物搽拭干净即可。

施术时应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灵活操作,若渗液较少,切口仅部分液化愈合不良,只需剪去1至2根缝线,内置蘸有白糖的敷料引流并艾条温和灸就可使切口顺利愈合,不要轻易敞开全部切口,以免延长切口愈合时间。

若渗液较多,切口不愈合,应及时敞开切口再撒敷白糖、艾条温和灸,待肉芽组织新鲜后及时行Ⅱ期缝合,以缩短愈合时间。

脂肪液化患者的护理

脂肪液化患者的护理

脂肪液化患者的护理【摘要】脂肪液化是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针对切口脂肪液化。

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尽量使患者身心舒适,早日康复。

【关键词】脂肪液化;切口;心理舒适护理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原因与患者体型肥胖;高频电刀广泛使用;切口暴漏时间过长等原因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有关。

尤其是近年随着手术患者中肥胖、高龄人比例的增加及高频手术电刀的普遍使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明显的增多。

脂肪液化在外科手术后常见,制定实施舒适化系统整体的治疗护理,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1 脂肪液化的临床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具有以下表现者应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

1.1 多发生在术后5~7 d,大部分患者除主诉切口有较多渗液外,无其他自觉症状;部分患者于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

1.2 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飘浮的脂肪滴。

1.3 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

1.4 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2 护理2.1 切口护理仔细观察术后切口,发现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开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早发现,早治疗。

2.1.1 每日查看切口周围皮肤的色泽和温度,注意有无渗出物,如有渗出物,仔细观察渗出物的量、性状、颜色。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完整,避免污染,若发现敷料污染脱落,应及时更换,特别加强对肥胖、营养不良患者,增加巡房次数,仔细的观察。

2.1.2 对切口在腹部的患者,因腹部压力增高容易导致腹部切口裂开,所以要指导协助患者做咳嗽、翻身、大便等腹压增高的动作时,注意保护切口;半卧位或半坐卧位可减轻腹壁张力,防止切口裂开,有利于切口愈合。

帮助患者采取多种体位交替,以半卧位或半坐卧位为主。

2.1.3 对切口需要红外线照射的患者,照射方法要正确,切口要完全暴漏,照射距离为30~35 cm,随时观察患者精神状态、皮肤温度,防止灼伤。

关于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体会

关于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体会
织 。 同 时 应尽 量 缩短 电 刀 与 脂 肪 组 织 接 触 的 时 间 并 避 免 反 复 切 割 组 织 ,
以免造 成大量脂 肪组织破坏 。( 2 ) 以大量生理盐水 冲洗切 口, 将 已坏死脂 肪组织冲洗掉 , 减少术后坏死组织的量 。( 3 ) 缝 合时应将皮下组织 全层缝 合, 不 留死腔。打结时 , 动作应 轻柔以免切割脂 肪组 织造成 死腔形成。若
今 日健康

2 0 1 4年 7月
第 1 3卷 第 7期
58 ・
J I N RI J I AN KANG
J u l y 2 01 4 Vo 1 . 1 3 No . 7
关于切 口脂肪液化 的治 疗体 会
俞 磊 西安 , 7 1 0 0 8 9 ) ( 西安 6 3 0医 院 , 陕西
3 关于切 口脂肪液化的预防
3 . 1 加强手术前后管理 , 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 3 . 2 手 术操 作轻柔精细 : ( 1 )作腹 壁切 口时尽量一 次性切开皮 下脂肪全 层, 避 免反复 多次切割脂肪层 。 ( 2 ) 且 旨 肪层止血时避免过度使用 电凝 。 ( 3 ) 手 术 时注意用盐水纱 布保 护脂肪层 。( 4 ) 缝合脂肪层 时应对 合 良好 , 避免错
剪去 1~2根缝线 ,内置 以盐水纱 条引流 ,通过换药就可 使切 口顺利愈 合, 不 要轻易 敞开全 部切 口 , 以免延 长切 口愈合 时间 , 增 加病人 住 院时 间, 从而加重病人 的经济负担 。 我们 以往的处理方法是 : 发现切 口脂 肪液化是在敷料 上有 “ 湿” 的痕 迹, 而切 口局 部表面有 “ 湿迹” , 但局 部不红 、 不肿、 无压痛 、 质地不硬 , 此 明显有异于切 口感染 。一旦发现脂肪 液化后 , 即在无菌条件 下将液化 区 ( 切 口全段脂肪 液化 , 我们 尚未发现过 ) 挤尽——至无 液体 流 出, 边 挤边 用无菌敷料吸除 , 挤尽后及时换药 , 常规用 2 %碘伏消毒后用 7 5 %酒精纱 布湿 敷 , 外 敷干纱 布 3 —4层 , 渗 出较 多时 , 每 日两次 , 同时加 用微 波理 疗, 2次, 日, 一般 l 一3天 即不再有渗 出 , “ 脂肪液化 ” 消失 , 愈合 伤 口外 观无明显差异 , 仅延长拆线时间 1 — 3日。 过去我们敞开伤 口, 自敞开之 E l 起, 自然愈合或 Ⅱ期缝合后愈合 时间需 1 5 —2 5日, 明显延长住 院时间 。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分析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分析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病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外科发生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51例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有脂肪液化切口均顺利愈合。

结论肥胖、营养不良,使用电刀,暴露时间,缝合技巧等成为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的主要因素。

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及早进行综合有效的治疗,可以缩短切口脂肪液化愈合时间。

【关键词】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预防治疗【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188-02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抗生素等应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已经明显下降,但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和电刀的不恰当使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日益增多。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我院外科2005年3月至2009年12月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51例患者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1例患者中,男21例,女30例,年龄23~65岁,平均47岁。

所有患者均为肥胖患者,以中年女性为多,皮下脂肪厚度3~11 cm,平均6.5 cm。

术中使用高频电刀者38例,未使用者13例;糖尿病12例,低蛋白血症6例,贫血4例。

上臂、大腿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9例,乳腺手术4例,腰腹部输尿管切开取石2例,行上腹部手术19例,其中胆囊切除术11例,胃大部切除术1例,肠梗阻手术5例,脾切除术2例,下腹部手术17例,其中直肠癌根治术3例,腹股沟疝手术8例,阑尾切除术6例。

1.2 观察内容本组患者于手术后3~8天切口出现较多黄色渗出液,局部皮下空虚,内混有脂肪滴、积血及坏死组织,切口边缘及皮下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渗液涂片镜检见红细胞和较多脂肪滴,送标本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1.3 治疗方法 (1)基础治疗积极控制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纠正贫血,局部应用电磁热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脂肪液化伤口换药1例的护理体会

脂肪液化伤口换药1例的护理体会

脂肪液化伤口换药1例的护理体会
封晓燕;章静
【期刊名称】《东南国防医药》
【年(卷),期】2003(005)005
【摘要】@@ 脂肪液化在普外科及妇产科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且乙难愈合,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更无系统的治疗方法,给广大患者带来许多痛苦.2002年11月我科在开展社区服务中治疗1例脂肪液化病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366-367)
【作者】封晓燕;章静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01医院急诊科,江苏,无锡,214044;解放军第101医院急诊科,江苏,无锡,214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相关文献】
1.庆大霉素在伤口换药中的护理体会 [J], 高晓琴
2.外科伤口换药护理体会 [J], 武玉莹
3.碘伏联合湿润烧伤膏在伤口换药中的护理体会 [J], 李亚芳;李兆武
4.庆大霉素在伤口换药中的护理体会 [J], 高晓琴
5.磺胺嘧啶银水胶体油纱敷料联合泡沫敷料用于拔甲术后伤口换药的护理体会 [J], 杨靖;秦晓燕;李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防治体会论文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防治体会论文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2012年剖宫产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12例临床资料。

结果:a组术后10~14天愈合,无需二期缝合。

b组一般换药3~5天后可行二期缝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20天。

两组病人切口无一例发生院内感染。

结论: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复杂,肥胖、营养不良,暴露时间长短,缝合技巧,术后切口观察处理等成为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的主要因素。

并给予相应的预防和处理。

【关键词】手术并发症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64-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手术病人增加,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

我科2006~2012年共发生切口脂肪液化12例,总结这些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原因并探讨防治。

1 资料我科自2006 ~2012年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12例。

2 方法根据切口渗液情况,将病人分为两组。

a组:6例,渗液较少,部分愈合不良,拆除部分缝线,内置纱条引流,每天换药1次,直至伤口愈合。

b组:6例,切口有大量渗出液,全层均不愈合,皮下组织游离,拆除全部缝线,局部用浓碘伏消毒,清除游离和坏死的脂肪组织,喷洒α糜蛋白酶及高渗糖,用庆大霉素纱布湿敷,每天1次,等切口肉芽组织新鲜后行二期缝合。

3讨论3.1 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切口脂肪液化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清晰,多数学者认为切口脂肪液化与体形肥胖有密切关系,并与术中是否使用高频电刀有一定的关系。

而切口暴露时间较长,动作粗暴,严重挤压及过多钳夹脂肪组织,也有可能刺激脂肪组织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

(1)皮下脂肪厚,术中对脂肪反复切割、钳夹、挤压等,使脂肪组织发生缺血、变性坏死,产生较多渗液,影响愈合;(2)不注意保护切口,暴露时间长,过度牵拉损伤使脂肪组织氧化分解,发生液化;(3)高频电刀的广泛使用,可能使脂肪组织浅表性烧伤、变性,还可使脂肪组织内的毛细血管热凝固作用而栓塞进一步影响血供;(4)止血不全,渗血、血肿形成或造成死腔,致脂肪液化坏死;(5)伤口、缝线、线结异物排斥也可能导致脂肪液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 菊 霞( 9 9 ) 女 , 肃 兰 州 , 专 , 师 , 张 17 一 , 甘 大 护 从 事心 血 管 内科 护理
4 1 切 口处 理 .
( ) 天换药 1 2 , 用碘棉 球 1每 ~ 次 先
消 毒 , 用 双氧水 、 理 盐 水清 洗 切 口, 再 生 消毒 后 用 手
( 稿 日期 : 0 8 1 - 8 收 2 0 —0 1 )

例冠心病介人术后 局部血肿并发切 口 脂肪液化 的护理体 会
张 菊 霞 宋 秀 荣
( 甘肃 省人 民 医 院 心 内科 , 肃 兰 州 7 0 0 ) 甘 3 0 0
关键词
介 入 术
血 肿
脂 肪 液化
护 理 文 章 编 号 :0 26 7 (0 9 0 —7 50 10 —9 5 2 0 ) 80 6 —2
患 侧大腿 根 部 肿胀 明显 , 刺 局 部 可 见 1 m ×1 穿 9c 3
无 细 菌生 长 , 同时镜 下 可见脂 肪 滴 , 大腿 根部 皮 下 另
脂 肪层 厚度 > 5 0c . m。


3 原 因 分 析
c 的皮 下 血 肿 , 经压 迫 止 血后 血 肿 继 续扩 大 , m 且 血
护士进修杂志 20 年 4 09 月第 2 卷第 8 4 塑 激 咽喉 部引 起痉 挛和 呛 咳 j 。

76 ・ 5
内多 饮清水 , 持 口腔 卫生 。 保
参 考 文 献
2 3 饮 食指 导 由于 患 儿 尚年 幼 因此 对 家 长 的 健 .
康 指导 尤为 重要 。患 儿完全 清 醒 6 h后 先 给予 下降 , 即静脉 输 注红 细胞 和 随
血浆 , 予止 血药 , 给 并急 诊行 股动 脉修 补及 血肿 清 除
术 。手术 切 口长约 5c 术 中清 除积 血约 6 , m, Oml术 后穿刺 点再 未发 现 新 鲜 渗血 , 后 第 3天换 药 时发 术
中 图分 类 号 : 4 3 6 R 7 .
文 献标 识 码 : B
我科 2 0 0 7年 5月 7日治 愈 了一 例 冠 心病 介 入 术后 局部 血肿 并发 切 口脂 肪 液化 患 者 , 现将 护 理 体
会 报 告如 下 。 1 临床 资料
2 诊 断标 准 ]
2 1 手术 切 口不 愈 合 , 下 组 织 游 离 , 量 渗 出 液 . 皮 大
3 1 由于 血肿 较大 , 迫局部 使 本身 血运 较差 的脂 . 压 肪 组织 血供 进一 步 障碍 , 术后 脂肪 组织 无菌 性坏 死 ,
形成 渗 液 , 响切 口愈合 。 影 3 2 病 人肥 胖 , 肪 层 太厚 , . 脂 手术 过程 中没 有 保 护 好脂 肪层 。 3 3 缝合 脂 肪层 时 留有死 腔 。 . 3 4 缝合 前 , . 没有 清 除 游 离失 活 的脂 肪 组 织 ( 立 独
温 开水 , 观察 患儿 无 呕 吐 、 呛 咳 即可 进 流 质饮 食 , 无 并 且指 导患 儿家 长术 后 注意 加 强 营 养 , 只能 进 食 温 凉 流质 饮食 , 不可 进食 较 热和带 渣或 较硬 食 物 , 使 并 用 汤匙 或唇 腭裂专 用 奶瓶 喂食 , 避免 吸 吮动作 , 养 喂 时 速度 宜慢 , 少量 多 餐 , 注 意 避 免 呛 奶 , 并 进食 后 口
[] 张震康 , 光岩. 1 俞 口腔 颌 面外 科 学 E . 京 : 京 大 学 医学 出 M] 北 北
版 社 ,0 7 1 : 1. 2 0 ( )6 3
E 3 李平. 2 喉部 手术术 前术 后及 呼 吸 困难 的护理 [ ] 吉林 医 学, J.
2 0 2 6) 4 8 4 9 0 8, 9( : 5 — 5 .
内可见 漂浮脂 肪滴 。 2 2 切 口边 缘及 皮下 组织 外观 无坏 死征 象 。 . 2 3 属 于非 细菌 性炎 症 , 出液连 续 3次细菌 培 养 . 渗
患者 女 性 , 2岁 , 6 体重 8 g 冠 心病 介 入 术 后 0k , 带 鞘返 回病 房 , 由于 局部 血肿诱 发 迷走 反射 , 经积 极 的补液 、 容 、 压等 处理 后生 命征恢 复 。随后拔 除 扩 升 股 动脉 鞘管 , 迫 3 n后 加 压 包 扎 , 肢 制 动 。 压 Omi 患
现有部 分切 口愈合 不 良 。涂 片镜 检 见 较 多 脂 肪 滴 。
少量炎 性 细胞 , 脓 细 胞 渗 液 , 菌 培 养 无 细 菌 生 无 细
长 。经 积极 的换药 清 创 等 处理 , 0d后 患 者 伤 口愈 4
合出院。
的脂肪 球 ) 冲洗不 够充 分 。 和
4 护 理措 施

76 ・ 6
护 士 进 修 杂 志 2 0 年 4月 第 2 卷 第 8期 09 4
由切 口两侧 向中央 挤压 , 量将 液化脂 肪挤净 , 后 尽 然 切 口表 面覆 盖 紫 草 油 纱 布 , 覆 盖 消 毒 纱 布包 扎 。 再 并予鹅 颈灯 照射 3 n 1日 2次 , 0mi , 保持 伤 口干燥 以 加速 愈合 , 如渗液或 引 流液较 多要及 时更换 敷料 , 并 观察 引流物 的量 、 色 、 味 , 时 送 检 ; 2 由 于脂 颜 气 及 () 肪层 厚 、 液多 、 口深 且 裂 开 , 以拆 除缝 线并 放 渗 切 予 置 引流条 ( 意 引 流条 要 放 置 到底 部 , 留死 腔 ) 注 不 。 因切 口较长 较深 , 8d后 在局 麻 下 二 期 缝 合 。 当 于
引 流基本干 净 、 面 肉芽组织 新鲜 时 , 创 用无 菌蝶 形胶
并密 切配 合治疗 。 s 体 会
股 动脉 穿 刺放 置 动 脉鞘 管 多 引起 动 脉血 肿 、 出
血, 造成 大腿 、 腹股 沟 处 内 出血 而 形 成血 肿 , 之 血 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