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育策略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育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采取更加生活化的教育策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育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实际的社会情境。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结合当下的热点问题,如青少年犯罪、网络安全等问题,通过真实案例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到这些问题的危害和影响,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现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还可以加入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社会生活,从而更加理解学习的内容。
对于一些优秀的真实故事和人物也可以进行深度解读,让学生了解到真实的英雄事迹,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一些生活化的方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
通过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互相倾听,互相启发,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人物的生活状态,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在教学环境方面,学校可以打造一些生活化的场所和氛围,如思政角、志愿者服务站等,让学生在生活中无形中接触到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角可以设立一些政治漫画、政治论文、政治新闻等相关的展板,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随时接触到思政教育的内容;志愿者服务站可以提供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感受到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纪念馆、社区义工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育策略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育策略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育策略1. 引言1.1 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性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性在于,这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以课堂讲授和书本知识为主,缺乏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联系的内容和方法,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兴趣和认同感。
而生活化教育则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实际活动和经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并体验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这种教育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勇于探索的品质,提高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性不可低估,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
1.2 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育的现状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育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旨在通过生活中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育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些学校对于思想政治生活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措施,导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思想政治的指导和教育。
学生们过分追求学习成绩和功名利禄,缺乏对于社会公德和道德规范的了解和尊重。
一些教师对于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育的理解和认识还存在一定偏差,只停留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上,缺乏创新和实践。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
当前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现实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进这项教育工作,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教育策略,注重实践操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性,并分析其现状,最终旨在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揭示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育的内涵,探讨如何实施这种教育,并探讨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加强他们的道德修养。
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及其实施策略

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及其实施策略【摘要】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可以加强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并促进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为了实施生活化思政教育,可以采取开展思政教育主题活动、引入生活化思政教育课程、加强学生实践活动等策略。
提升学生思政教育参与度的途径包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创新教学方法。
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可通过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师生互动和建立长效机制等途径来实现。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使高校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参与度,有效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重要性、意义、策略、参与度、实效性、结论。
1. 引言1.1 引言高校思政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
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生活化程度不足等问题,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参与度不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思政教育应当朝着生活化方向发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深入地体验和参与思政教育的内容,使其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
本文将探讨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性和意义,分析实施生活化思政教育的策略,并提出提升学生参与度和加强实效性的途径。
通过研究和讨论,希望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建议,推动思政教育向更加生活化、贴近学生的方向发展。
2. 正文2.1 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性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生活化教育能够更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和素质。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探究与实现路径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探究与实现路径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觉悟的重要环节。
而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和认同。
那么,如何实现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呢?本文将从生活教育的重要性、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策略以及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现路径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生活教育的重要性生活教育是指通过学习、参与社会活动以及实践中积累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生活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形式,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技能。
生活教育在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生活教育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使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和影响。
通过身边事物和生活场景的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觉悟。
生活教育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接受并认同思想政治教育。
生活教育能够使学生从小培养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尊重他人、关爱社会、勤俭节约,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从以上几点来看,生活教育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要想实现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和策略来实现。
二、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策略1. 设计生活化的课程内容在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和安排一些生活化的课程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意义。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当下社会热点问题,或者与学生共同参与一些社会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深入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问题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内涵界定(一)本体论层面:从生活出发并回到生活(逻辑起点问题)(二)价值论层面:“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三)方法论层面:通过实际的生活开展教育问题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其复杂性的内在要求。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
问题三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征(一)整体性特征 (二)开放性特征(三)实践性特征问题四划清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与“去政治化”的界线问题五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现路径研究(一)教育目标:树立现实化的思想政治目标(二)教育内容:确立具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三)教育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四)教育原则:坚持实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引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 21 世纪初学者们针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生活带来的弊端,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哲学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它强调应充分认识到生活的本体性地位,以生活为基点来考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关注人的内在需要和主体体验,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生活、引领生活并最终融入生活,成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作为一种理念和方法,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和依据。
李明焕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中首次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进行了阐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向马克思主义“人本论”和“生活观”的回归。
柳礼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述评》一文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依据是经典作家的人学理论、回归生活世界观和以人为本理念。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内涵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总的来说,是和脱离生活的尤其是理想化、知识化、工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而言的,它强调应充分认识到生活之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不可忽视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根基这一本体性的规定。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

活中的渗透 , 能够使学生在掌握 知识 的基础上学会 对 知识 的运 用 , 利 于 实 现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目标 。 有 思想 政治教 育 的 目标就 是 提 高学 生 的思 想 觉 悟 , 坚 定学生的社会 主义信仰 , 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 设与 和谐 社会 服 务 的精神 。
生 活化 的 实施 策略 。
关键词 : 想政治教育 ; 活化 ; 思 生 必要 性 ; 实施 策 略 中 图分 类号 :,1 C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18 ( 02 0 — 0 4 —O 17 - 5 0 2 1 ) 5 o 2 2
思想政 治教 育生 活化 是指 思想 教育 工作 的开 展
、
思想 政治 教 育生 活化 的必 要性
1有利 于实 现思想 政 治教 育 的 目标 . 思 想政治 教育 生活 化是 实施 思 想政 治教 育 的一 种 有效 方式 , 通过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知识 在 学 生 实 际 生
3 是落实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必要途径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 坚持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
理, 甚至会 导致 学 生人 生观 、 价值 观 的重要 转 变 。大
结合社会发展的时代 背景 , 联系学生学 习和生活的 实际情况 , 把思想政治教育 的理论 知识渗透到学生 具体的学习生活 中去, 序渐进 的培养学生 的实践 循 能力和积极向上 、 艰苦奋斗的精神 , 提高学生的思想 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
随着现代社会 的不断发展 , 高校 的扩招使大学 生数 量猛增 , 社会 对人 才 要求 的标 准也 越来 越高 , 传 统 的只要求 大学 生具 有较 高 的专业 技 能的标 准 已经 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也成为社会的重要要求 标准之一 。大学生 面临生 活 、 业 、 习 、 情 的各 方 面 压力 , 就 学 感 思想 压 力 大 , 特 别是面临复杂 的社会 环境 时 , 很容易出现迷茫的心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引言: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保证。
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思想僵化、教育方法单一等问题,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和参与度逐渐降低。
为了更好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本文将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的重要性,分析现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策略和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的重要性1.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为核心目标,实现知行合一。
通过生活化研究,可以将教育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1.2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并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负责。
生活化研究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
1.3 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生活化研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实践探究和团队合作,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二、现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2.1 教育内容和形式单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注重灌输一些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这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兴趣,无法深入理解和领会其中的精髓。
2.2 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限于课堂教学,缺乏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对社会实践缺乏实际经验和理解。
这样的教育方式无法培养学生真正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改进的策略和方法3.1 建立生活化教育研究中心学校应该建立生活化教育研究中心,通过与各行各业的实践交流,开展生活化教育研究。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育策略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育策略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育策略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种教育策略不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还有助于他们在社会中更好地融入和发展。
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育策略应该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结合。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义工、环保活动、慈善募捐等,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校还可以在校园中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主题活动,如青年读书节、志愿者节等,引导学生通过参与此类活动,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思想政治生活化教育策略还应当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注入生活元素。
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身边事、时事热点等,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使思想政治课更加接地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在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在讲解时事热点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他们深入了解并独立思考。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还可以利用多种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调查活动或主题研讨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调查和研究,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读书、写作、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途径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和认同。
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育策略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合作。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三者共同形成了对孩子性格和价值观的塑造。
学校应该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
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家长与孩子一同参与社会实践,共同感受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05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5,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93期)
Total No .293
收稿日期:2012—03—08
作者简介:柳明旺(1968—),男,黑龙江大庆人,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
柳明旺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
摘要: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局限于知识技能水平,还要求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点。
传统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暴露出很多弊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但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落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能够帮助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总结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必要性;实施策略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5—0042—02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指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结合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
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渗透到学生
具体的学习生活中去,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积极向上、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1.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渗透,能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对知识的运用,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仰,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和谐社会服务的精神。
2.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扩招使大学生数量猛增,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只要求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的标准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也成为社会的重要要求标准之一。
大学生面临生活、就业、学习、感情的各方面压力,思想压力大,特别是面临复杂的社会环境时,很容易出现迷茫的心
理,甚至会导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转变。
大
学生虽然具有比较成熟的思想意识,
但是毕竟涉世不深、意志力不够,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腐蚀,
这就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能够从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帮助学生推开迷雾,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是落实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必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坚持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实证科学的形成是在人们不断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发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体现价值。
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现实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果不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去,只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现实,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也只限于书本的知识,在面对现实生活时仍然不知道怎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失去意义,虽然教育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效果却不明显,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现实相结合,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
4.能够帮助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
24·
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是学校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很多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一成不变,没有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使思想政治教育脱离了现实生活,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过于理想化。
思想政治教育理想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现实生活最主要的一个表现,往往用理想主义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在教育中没有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分析,而是预设了一个完美的世界,把塑造完美的人格当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从而在教育过程中不在意社会现实,不去判断事情的实然,不对过去和现在进行反思,只是用主观的思想来指导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过于知识化。
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化表现是在教育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从现实生活中剥离出来,认为理论知识是可以单独存在的,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只重视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掌握。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工具化。
思想政治教育工具化主要是由于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认识不全面,只是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工具性,却忽略了教育者本体的价值。
对教育目的片面的理解使得教育者把为了追求社会意志,把受教育者当成教育对象,没有观察到受教育者的个人需求和情感,只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知识的灌输和填鸭式的教育,教学效果也不明显。
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1.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
为此,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思想,在教育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面临的不同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平时多对学生给予关注,了解学生的需求及生活困境,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学生,多用鼓励的言语和温和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有受到尊重的感觉。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和教师用心交流,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于未来工作的开展。
2.从现实生活出发,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现实生活出发,而不是拘泥于教材有限的内容,应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信息本来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断更新变化的,只有从现实生活出发,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保持新鲜,不至于脱离现实生活,成为纸上谈兵。
从现实生活出发还有利于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素材,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必定会遇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不能解决,会让学生的信心受到打击,对生活充满了迷茫,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更新教育内容。
3.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教师的说教为主,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没有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只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简单的理解为知识的灌输,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教育手段不相符。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注重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进行教育活动,把学生平时关注或者忽视的社会政治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纳入教育的视野,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发挥生活的教育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育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的认知水平和应用能力。
4.从校园环境出发,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校园环境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学生有将近四年的时间在校园里学习和生活,校园环境具有思想政治气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有着促进作用。
因此,学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学校气氛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价值,通过建设校园文化和良好的生活学习态度来创设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校园中获取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钟平艳,周丽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6):64-65.
[2]胡凯.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生活话语[J].思想理论教育,2007,(11):33-41.
[3]于俊如.生活化:提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实选择[J].中国青年研究,2008,(3):78.
[4]冯海燕,邓衍雷.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9,(11):98.
[5]赵崇峰.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6):20.
[6]沈雪妹,谢钢,刘小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性回归———教育生活化,生活理性化[J].江苏高教,2003,(4):54-56.
·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