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中美关系46页PPT
中美关系ppt

影响因素一——军事
1950-1953年,朝鲜战争,新中国与世界霸主美 国第一次较量,中方获胜。 1969年,中苏珍宝岛战役,中苏边境屯兵重甲, 中苏关系严重恶化。 1955-1975年,越南战争,美国用了十年卷入越 战,又用十年离开泥潭。 1979-1989年,阿富汗战争,苏联为了宣泄国内 压力的最后一博以失败告终;东欧剧变。 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发起海湾战争,胜利 1999年,科索沃战争 ......
3.中美两国于1978年12月签署了《中美建交公报
中美关系第四章——合作与对抗
4.1989年,东欧剧变;中美十年蜜月随之破灭。 在中国加紧改革开放步伐,世界格局剧变的前提 下中美关系也一直合合分分。但不可否认,中美 双方已都是庞然大物,他们的关系吸引着世界的 目光。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主流趋势,但人类 仍面临许多严峻挑战
影响因素二——政治
自1946年铁幕演说发表以来,华约北约长期对峙 ,中美交流难以开展 20世纪50年代,美国麦卡锡主义横行,共产主义 在美国被抨击并妖魔化;中美就台湾问题上拥有巨 大分歧 1969年尼克松上台,有意改变中美对峙格局;中 苏因内部话语权问题关系恶化。中美结盟对抗苏 联扩张 20世纪80年代,苏联疲软、美国再次获得主动权 ,反共倾向领导人里根就职:中美黄金合作期宣 告结束
总结二
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 制定法律” ——梅耶· 罗斯柴尔 德
(摘自《货币战争》)
由于经济全球化迅速推进,大国间经济利益捆绑日 趋紧密,大国间交战已由明战转向代理战争与经 济战争。中美亦将矛盾核心转向经济,即应密切 关注背后的战争。
总结三
中国应秉承全面发展理念,加强民族凝聚力与向 心力,加强文化经济建设以对抗西方经济渗透和 思想文化渗透压,以史为鉴:谨防再演“和平演 变” 同时中美应加强双方交流理解,签署备忘录,以 防在核武时代酿成不可逆转的惨祸
中美关系pptx

中美教育合作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但不限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等 各个领域。双方高校间的合作办学项目不断增多,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国际教育 机会。此外,双方还积极开展学生交流活动,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中美文化教育交流的意义与影响
意义
中美文化教育交流对于增进两国人民之间 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留 学、学术交流和合作办学等方式,两国人 民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价值观和 生活方式,促进民间友好往来。
03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美经济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摩擦。美国对 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和收购也采取了限制和 审查措施。
中美贸易关系及摩擦
中美贸易关系是两国经济关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 伴之一,美国也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 伴之一。然而,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 不断加剧,给两国经济都带来了负面 影响。
VS
影响
中美文化教育交流不仅对两国关系产生积 极影响,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 影响。通过文化教育交流,两国可以共同 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多 元化和繁荣。同时,这种交流也有助于推 动中美关系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为世界和 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05
中美科技合作与创新
中美科技合作的重要性与领域
中美贸易摩擦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知识 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国有企业等问 题上。美国认为中国存在不公平的贸 易做法,如强制技术转移、不尊重知 识产权等,而中国则认为美国存在贸 易保护主义行为,如对中国产品征收 高关税等。
中美贸易摩擦的解决需要双方共同努 力。中国可以采取措施加强知识产权 保护、开放市场等,美国则可以采取 措施减少对中国产品的限制和打压, 促进两国经济的合作和发展。
中国现代史上的中美关系)

中国现代史上的中美关系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为了实现称霸世界的目的,急需在中国建立一个亲美的稳定的政权,于是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破坏中国革命,支持中外反动势力,扶蒋反共。
事与愿违,中国人民经过解放战争打败了美蒋反动派,解放了全中国,建立起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之间有了怎样的交往,中美关系是怎样发展的呢?20世纪50、60年代,中美之间敌对、猜疑,美国确立和推行对华全面遏制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北朝鲜当局控制下的地区实行禁运武器、弹药和战争工具、原子能材料、石油、具有战略价值的运输器材以及对制造武器、弹药和战争工具有用的物资……──美国操纵五届联大通过对中国实行禁运的决议(20世纪50年代前期)共和党保守派从各种角度陈述继续对共产党中国实行全面贸易禁运的必要性。
……认为只有对共产党中国实施比对苏联更加严厉的贸易禁运,才可能分化中苏同盟。
正是在上述观念指引之下,艾森豪威尔政府坚持在亚洲大陆上遏制中国,……继续加强对中国的军事包围;在政治上策动“两个中国”。
这些举措诚然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但同样重要的是这种政策也几乎同样地损害了美国自己。
──崔丕《美国的冷战政策──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国会的意见:共产党中国政府不应该被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来作为中国的代表。
──1953年6月4日《美国新闻处每日新闻公报》在杜鲁门决定让美国再次干预中国内战之后的十年里,反华态度及反华政策进一步发展及强硬化。
国务卿杜勒斯……许诺,要结束对远东的忽视,并努力孤立、包围中国,使北京政府崩溃。
他强调中国只有一个,就是台湾的蒋介石政权……除了经济上、政治上采取行动反对中国以外,艾森豪威尔政府还通过寻求发展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基地和与亚洲的反共国家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继续并加强对中国的军事包围。
──(美国)孔华润《美国对中国的反应》20世纪70年代,美国因在越南战争中失利,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在苏美争霸中又处于守势,美国主动和中国改善关系,两国关系逐步正常化。
中美关系ppt.

1980年1月9日,邓小平副总理在北 京会见来访的美国国防部长哈罗德· 布 朗。
1984年4月28日, 中共中央顾问委 员会主任邓小平 在北京人民大会 堂会见里根总统。
1984年4月29日,里根总统和夫人 兴致勃勃地参观西安兵马俑博物 馆。他们下到10米深的坑内仔细 观看并听取介绍,对中国古代文 明的成就惊诧不已。里根总统问 主人:"我能不能摸一摸马?"并 且风趣地说:"它不会踢我的。"
尼克松一行参观北京故宫博物
院。
1972年10月7日,国务院总理周恩 来会见美国报纸主编协会访华团的诺 曼教授。
1973年2月17日晚上,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 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 基辛格博 士。在基辛格此次访问期间,中美双方商定: 各自在对方首都设立联络处,以建立两国间的 直接联系。同年5月,两国联络处开始工作。
中美关系
年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 加· 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 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 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1971年4月,在日本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的美国乒乓球队向中国乒乓球队表示希望访华。4月6 日,中国乒乓球协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4月14日, 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了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全体成员。 周恩来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 往来的大门。我们相信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将会 得到两国人民大多数的赞成和支持。会见了 福特总统及其夫人贝蒂· 福特、女儿苏 珊· 福特。
1975年12月,福特总 统和夫人、女儿在中 国参观访问。
1975年12月,福 特总统的夫人学 跳中国舞。
1976年2月24日,毛泽东主席又一次会见了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并同他就共同关心的 问题进行广泛的交谈。
专题八:.近现代史上的外交关系pptx

5、目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
(1)历史问题:如教科书问题 (2)领土问题:如 钓鱼岛问题(3)台湾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三、中俄关系 1、近代史上的中俄关系
(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成为英法的帮凶。 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 北界约记》《改订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割占 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支持中亚浩罕国 的阿古柏侵略我国的新疆地区,俄国派兵侵占 伊犁地区。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后,曾纪泽与 俄国交涉,中国收回伊犁。
3、中日两国关系应如何发展
(1)要切实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决不让战争悲剧 重演。日方必须正视现实,打消幻想,采取切实措施,
纠正错误,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只有 这样,才能使两国关系重返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 (2)要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处理中日之间 的分歧,积极探讨解决分歧的办法,避免中日友好大 局受到干扰和冲击。 (3)牢记历史并不等于延续仇恨,要进一步扩大双方 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民间友好往来, 以增进相互了解。扩大共同利益,使中日关系健康稳 定地向前发展。推动亚洲振兴,应对全球挑战,共同 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4)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尊重、共同繁荣,以 实际行动致力于发展面向21世纪的中日友好合作关系。
(3)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俄 国强租旅顺和大连,把中国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其势力 范围。 (4)1900年,俄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迫使清政府签 订《辛丑条约》。 (5)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 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6)1921年,在共产国际和苏俄的帮助下,中国共产 党诞生。苏俄和共产国际在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方面也 发挥了重要作用。 (7)1933—1934年,博古、李德等人照搬苏俄以城市 为中心革命的经验,在党内和军内实行“左”倾错误领 导,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二轮专题:近现代中美关系

走向 正常 化
1979
曲折中发展
1971 1972
归纳总结
近现代中美关系的变化 1942——1945 1945—1979
时期 1856——1942 史实 特点 原因
美国不同时期对华政策调整的根 本出发点是什么?从近现代中美关系 的发展变化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提示:从外交、国家利益、综合国力 方面考虑)
1979
① 1945年,扶蒋反共,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② 1949年,外交孤立新中国; 1、梳理史实 ③ 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 史 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中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实 ④ 1971年基辛格访华; ⑤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1972
1979
1、梳理史实
史实: 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 1856 宣言》,中美协同作战,打败 1919 1860 1900 法西斯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1942
合 作
1922 1945
原因: 中美两国面临共同 的敌人——法西斯国家 的侵略。
1949 1950
1971
1972
1、从以上图片和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当今中美关系是 怎样的? 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和摩擦;合作是主流。
材料二: 2010年1月6日,美国政府最终做出决定, 同意出售先进的“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给台湾。2月 18日,美方不顾中方多次交涉,安排奥巴马在白宫以 “私人会面”形式会见达赖。 中日撞船事件发生以来,美国不顾钓鱼岛是中国固 有领土的事实“积极”插手,公然宣称“美日安保条约 适用于钓鱼岛”,甚至无理要求中国在这一问题上“遵 守国际法”。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在国际事 务中所奉行的原则有何不同? 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美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干涉别国内政;
历史必修一中美关系的缓和PPT优秀课件

尼克松:我们在一起可以改变世界!
三、中美关系缓和的意义?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 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 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都 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 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摘自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 《关于建立外交关 系的联合公报》
中美正式建交
宣布尼克松将访华;世界震动 结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正常化
为建交提供法律基础 实现正常化
乒乓外交
-------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震动世界的“48小时”。
1972年尼克松访华
(2)对日本 直接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
(3)对世界 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和平,缓和世界局势。
萨德导弹事件
贸易战
美副总统彭斯 发表演讲指责 中国
……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
比较中美两份公报的异同
材料二 对美和解的政策对中国外交关系带来的 收获,几乎是立竿见影的。因为美国改变态度,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终于投票通过决议, 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联合国会员国。 ——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
该学者认为,与美国缓和关系为中国 外交带来怎样“立竿见影”的收获?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大事记
时间
事件
意义
1971.4 “乒乓外交”
打开交往的大门
1971.7 1972.2 1978.12 1979.1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 《关于建立外交关 系的联合公报》
近代以来的中美关系进程

政治学科
(二)哲学观点:美国两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没有根本 的利害冲突,但又有具体利益,这说明了矛盾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这体现了矛盾具有普遍性的原理;美国民主制 度的建立是把欧洲启蒙思想落实到实践当中,如1787年美 国宪法有关于三权分立、民选议员和总统的规定。美国的 政治制度基本没有封建残余,较之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有着 明显的进步性,但当今美国社会存在着的严重的种族歧视 等社会问题,说明其民主又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这体现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原理;美国选举制度暴露出来的问题, 反映了美国社会制度的本质和资本主义民主的局限性,这 体现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美国政治制度的局限性及最终 必然要被更优越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所代替,这体现了事 物是变化发展的、新事物最终要战胜旧事物的发展方向。
1972年
(4)1949~1972年为第四阶段,在此24年间,美国对华 政策以孤立、封锁、包围和敌对为特征。主要原因是美国 在战后成为世界霸主,采取了全球扩张政策,企图控制全 世界;它对资本主义世界采取以稳定为主的政策,由于意 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它对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 了遏制和敌对的做法。(5)1972至现在,中美关系的主 要特征是实现关系正常化,期间两国关系出现反复,但美 国从没有放弃企图遏制中国的本质立场。主要原因是美国 于20世纪70年代在苏美争霸过程中处于劣势,侵越战争陷 于泥潭,经济由“黄金时代”进入“滞胀”状态,故改善 了对华关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在国际舞台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上东欧剧变和苏 联解体,美国便开始以中国作为它的主要对手。
1972年
(3)1899—1949年为第三阶段,在这50年间,美国对华 采取以经济扩张、政治控制为主和以军事征服为辅的政策。 主要标志是1899年“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主要原因是 当时美国已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在侵华 问题上与其他国家争夺激烈。当时美国对外政策正在经历 由孤立向开放的转变,由于实力上的问题,美国采取这一 政策,以求在经济上率先进入中国市场。期间,美国与日 本在侵略控制中国问题上多次冲突,因参加一战而妥协; 一战后又加紧对华侵略并占据优势;30年代经历了由纵容 缓靖政策到遏制、再到援助中国进行抗日战争的转变;二 战结束后,为了独占中国而积极支援蒋介石打内战,最终 以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