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袭人的形象研究
袭人的人物形象

袭人的人物形象
在《红楼梦》中,袭人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她既是林黛玉的侍女,又有着
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形象。
袭人不仅在情感上对黛玉忠心耿耿,更展现出了坚毅的品格和聪明的才智,给整部小说注入了鲜明的色彩。
首先,袭人的外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毛发墨黑,双生能识,脸型精致,目光
炯炯有神。
她的穿着也别具风格,时而华贵典雅,时而朴素随意,但都恰到好处,不落俗套。
这种外在形象与她内心的豁达、聪慧相得益彰,展现出她的独特魅力与气质。
其次,袭人的性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她不仅对主人林黛玉忠心耿耿,始终如
一地以黛玉的利益为先,而且在家中事务上处理得当,深得众人信任和尊敬。
袭人处事谨慎,机智灵活,能在关键时刻冷静应对,给林家带来不少的帮助。
她的性格坚毅不屈,正直善良,让人对她产生尊敬和钦佩之情。
最后,袭人的才智也是她形象的一大亮点。
她不仅能熟练地处理家务琐事,还
会诗词歌赋,懂得文学艺术。
她在家中的形象不仅仅是侍女,更是一位贤淑得体的女子,展现出了她的多才多艺和内涵深厚。
在林黛玉需要帮助时,袭人总能倾尽全力,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为主人排忧解难,展现出了她聪明才智的一面。
总的来说,袭人是一个形象鲜明、性格坚毅、才智过人的人物。
她在《红楼梦》中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侍女,更是一位具有独特魅力和内涵的女子,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一抹亮色。
通过对袭人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入剖析,我们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她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她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
袭人的总结与现实

袭人的总结与现实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袭人是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角色。
作为贾府中贾母身边的侍女,袭人展现了聪明才智、坚忍不拔的品质。
本文将以袭人的角色为切入点,探讨她在小说中的形象与现实中的反映。
袭人在《红楼梦》中的形象袭人是贾府中被贾母最为喜欢的侍女之一,她一直被描述为聪明、善良又努力的女子。
与其他丫鬟相比,袭人在为人处世上表现出了独到的见解和智慧,成为贾府中一位重要的谋士。
首先,袭人在小说中充当了一位贾母身边的得力助手。
她经常为贾母提供意见和建议,以保证贾府的家庭事务运作良好。
她对贾母的心思了如指掌,可以帮贾母处理各种琐事,化解家庭纷争,维持家庭和谐。
其次,袭人还是林黛玉的好友和知己。
她与黛玉关系密切,互相体谅和扶持。
袭人在黛玉心情低落时会给予她安慰和支持,而黛玉也会对袭人提供帮助和关心。
她的友情不仅仅是一种情感交流,更是一种身心的慰藉。
最后,袭人在贾府中也表现出了顽强的生活态度。
尽管她身为丫鬟,地位低下,但她从不气馁,总是勤勤恳恳地工作。
面对各种挑战和不公,她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韧,这种精神也为贾府带来了一份稳定和和谐。
袭人角色在现实中的反映袭人作为《红楼梦》中的角色,虽然是虚构的,但她所展现的品质和价值观在现实中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首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像袭人一样具备聪明才智。
聪明的头脑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抓住机遇,做出正确的决策。
同时,才智也是提升个人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只有我们在各个方面都充实自己,才能应对各种不同的挑战。
其次,袭人在《红楼梦》中展现的友情和互助精神也对我们有所启示。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注重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互相理解和支持。
友情不仅能给我们带来情感上的支持,还能为我们创造更多的机遇和资源,让我们更好地发展自己。
最后,袭人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和坚韧的品质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境和挑战,但只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足够的坚持才能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红楼梦人物分析袭人

红楼梦人物分析袭人性格:袭人对人和气,处事稳重,工作认真,富有心机,在大观园里众人是人前人后的夸奖她。
就连下级小红、佳蕙也对其服气,是出了名的贤人。
心中亦有些痴处,她服侍谁,心里便唯有谁。
她与宝玉有情,是《红楼梦》中唯一与宝玉发生性关系的丫鬟。
她不时规劝宝玉要读书上进。
宝玉挨打后,她向王夫人进言好好管教宝玉,并建议为防不测而搬出园子来。
王夫人认为袭人深明大理,对其信任有加,不仅赏了她两碗菜、加了一半的工资,而且准备将其提升为“准姨娘”。
袭人温柔和顺,似桂如兰,伏侍宝玉细心周到,恪尽职任,“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她一心为宝玉前途忧虑,“每每规谏,宝玉不听,心中着实忧郁”(第3回);她虽身为奴婢,却能事事为贾府大局着想,宁可自己委屈些;她讨好王夫人,虽有私心,但确实对宝玉和贾府一片赤诚。
袭人也有女儿情真、天真小性的一面。
63回群芳开夜宴,她和众姐妹们一块玩乐,喜得“连臊也忘了”。
58回那干娘来吵,袭人唤麝月道:“我不会和人拌嘴,晴雯性太急,你快过去震吓他两句。
”59回春燕挨打,袭人生气道:“三日两头儿,打了干的打亲的,还是卖弄你女孩儿多?还是认真不知王法?”坚决站在丫头们一边,反抗邪婆子。
77回写芳官等女伶被撵后,“这些干娘皆感恩趁愿不尽,都约齐与王夫人磕头领去”,可见晴雯、芳官被撵,非袭人告密,而是那些邪婆子进谗构陷。
一、如何看待袭人的思想倾向一向温柔和顺的贤袭人,其封建正统思想倾向是非常明显的。
但我以为她的封建正统思想是比较朴素不成系统的,它不是在严格的封建教育下,而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自发形成的。
其封建正统思想不仅表现亲钗疏黛上,也表现在对宝玉言行的规谏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她日常言行中时时不忘“王法”、“礼节”、“道理”不忘主子奴才的等级界限上。
薛宝钗是一个封建正统思想的代表人物,而林黛玉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袭人结交宝钗而疏远林黛玉很明显的表现出袭人的封建正统思想倾向。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解析袭人(红楼梦)

解析袭人的多面红楼梦里的袭人,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人说她温柔和顺、贤良淑德;有人认为她巧言令色、工于心计;甚至有人觉得她口蜜腹剑、阴险狡诈。
那么曹公塑造的袭人究竟是怎样一个形象?我努力从袭人的多个角度去解析她,从而把握她的个性特点。
(一)袭人的狐媚袭人身上是有一股子狐媚之气的。
“狐媚”这个词变的具体而形象:就是外表美好可爱,容易取悦人;内心隐忍多谋,能够迷惑人;处事八面玲珑,善于奉承人。
且有着极强的目的性。
理解了“狐媚”一词的含义,我们再来看看袭人,她不就是对这个词最好的诠释吗?先看袭人的外貌,书上用了“柔媚娇俏”四个字,“媚”字已然占了。
倘若袭人是个丑八怪,贾宝玉还会和她“初试云雨情”吗?况且这种事情落到袭人头上,亦决非巧合,而是偶然中的必然。
且看原文:袭人伸手与他系裤带时,不觉伸手至大腿处,只觉冰凉一片沾湿,唬的忙退出手来,问是怎么了.宝玉红涨了脸,把他的手一捻.袭人本是个聪明女子,年纪本又比宝玉大两岁,近来也渐通人事,今见宝玉如此光景,心中便觉察一半了,不觉也羞的红涨了脸面,不敢再问.仍旧理好衣裳,遂至贾母处来,胡乱吃毕了晚饭,过这边来。
袭人忙趁众奶娘丫鬟不在旁时,另取出一件中衣来与宝玉换上.宝玉含羞央告道:"好姐姐,千万别告诉人."袭人亦含羞笑问道:"你梦见什么故事了?是那里流出来的那些脏东西?"宝玉道:"一言难尽."说着便把梦中之事细说与袭人听了.然后说至警幻所授云雨之情,羞的袭人掩面伏身而笑.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第六回)这一段旁,蒙府本脂砚旁批曰:既少通人事,无心者则再不复问矣;既问,则无限幽思,皆在于伏身之一笑,所以必当有偷试之一番。
换做别的女孩子,遇到这种事情一定会大为窘迫,不明白怎么回事还罢了,若明白了必不会再问。
谈谈红楼梦里的丫鬟袭人

谈谈红楼梦里的丫鬟袭人红楼梦里的女孩子们,让人感觉就像是进了女儿国,小姐,丫环,或花枝招展,或素颜淡妆,或率直爽朗,或慧黠庄重。
在红楼梦的丫环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袭人。
袭人给我印象最深的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名字,花香“袭人”,更在于她的细心与智慧,和那近乎狡猾的慧黠。
一、有智慧,懂得为人处世之道二、有同情心,懂得体贴人袭人是个温柔的女孩子,很懂得体贴别人,服侍贾母时,尽心尽责,照顾宝玉也是细心入微。
袭人同时是个有同情心的女孩子,在听到金钏儿投井自杀的消息时,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她同情鸳鸯的遭遇,痛斥贾赦的荒淫好*。
三、美丽慧黠红楼梦里说袭人“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袭人,袭人,不仅美丽袭人,而且品*似桂如兰。
袭人很温柔,但是有点慧黠,有一点点“心机”。
她会维护顾全宝玉的面子,坏的事情会让它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文中写宝玉因为李嬷嬷吃了他留给袭人的酥饼而发脾气摔杯子,袭人为了避免宝玉受责备,就说是自己不小心打坏杯子,让宝玉不被骂。
袭人很聪明,懂得该用什么样的言语来转变事情的发展走向,让不好的事情变成好的事情。
四、*情中人,为爱坚持哪个少女不怀春,每个少女都渴望遇见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和心爱的人相厮相守。
正值花季的袭人也是如此,她喜欢宝玉,希望能够留在宝玉的身边。
很多评论都说袭人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宝二姨太太的位置,希望能摆脱被分配小厮的命运,能够在大观园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但是,我觉得袭人不是那样功利心强的人。
能够遇见自己喜欢的人不容易,袭人遇见了宝玉,这是一种莫大的缘分。
能够在喜欢的人身边也是一种幸福,袭人虽然是个丫环,但是她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为了能一直在喜欢的人身边,袭人用心照顾宝玉,用心经营着对宝玉的感情,给人造成了一种很功利的错觉。
虽然最后,袭人还是不能如愿地在宝玉身边,有些遗憾,但这也正应了“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这句话。
袭人,一个美丽慧黠的女孩,一个温柔体贴的女孩,曹雪芹笔下形象丰满的一个女孩,虽然有种种缺点,有让人不喜欢的“奴*”,但总的来说还是一个让人喜欢的女孩。
红楼梦—袭人人物分析

红楼梦—袭人人物分析“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这一句带着哀叹的判词,赞美了袭人的为人,她温柔善良,忠诚老实,但可叹的是“公子无缘”,宝玉出家,可悲的是,她自始至终都在为封建制度效忠。
袭人的身份是宝玉的丫鬟,她尽心尽力的服侍宝玉,忠诚和顺是她最大的特点。
宝玉在贾府地位特殊,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作为他的丫鬟,自然是要小心翼翼,可惜人完全能够胜任日常嘘寒问暖,针线缝补,无微不至,妥妥贴贴。
她把宝玉的事时时记挂在心上,使得“众人背前背后都夸赞”。
宝玉的情绪变化,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袭人的心。
宝玉挨打后,王夫人、贾母哭是出于骨肉亲情,黛玉哭是出于爱情,而袭人是真心作为一个丫鬟心疼宝玉,可见她对宝玉的深情。
袭人待人和气,身为贾宝玉房中的大丫鬟,从不作威作福,相反,他以身作则,教导麝月、秋纹,尽职尽责,本本分分。
她不爱争名份、逞威风,不愿意别人认为她“轻狂”,认识她的人“从不闻她背地里说人”。
她更不会和人斗嘴,芳官的干娘欺侮芳官,在怡红院吵闹,温柔的袭人便应付不了局面,说自己“嘴笨”,让麝月去呵斥芳官干娘,麝月出去后态度强硬、有理有据地把她数落了一通,这与袭人的敦厚老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善良感恩,连寻死都不舍在贾府、哥哥家中,怕“辜负了他们的好意,害了人家”,这是多么细腻善良的女子!无奈,袭人空有忠厚和稳重,却走不出封建礼教的桎梏。
袭人影射薛宝钗,她们都是坚持封建观念的人,然而薛宝钗身份比袭人尊贵的多,又奉行“中庸之道”,不会屈尊降卑参与过多事情,袭人便成了薛宝钗言行举止上必要的发展,她多了一点俗气,对一些事件的推动作用也更直接。
袭人希望宝玉学习仕途经济,考取功名,一来,这是封建社会男子最正统的事业;二来“不枉服侍他一场”。
她经常规劝宝玉,若宝玉一时肯安下心来读书,她便会喜不自胜,不敢打搅,殷勤服侍。
她对王夫人表明自己的心声,认为宝玉不应在和姐妹们日日厮混在一处,应走上仕途,深受王夫人赞赏,可她漠视了宝玉的情感,愿望志趣,更兼对仕途经济的厌恶。
红楼梦中袭人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袭人形象分析红楼梦中袭人形象分析《红楼梦》又名《金陵十二钗》(此名称在脂砚斋所撰的甲戌本“凡例”及曹雪芹正文开头的“楔子”中都曾经提及),顾名思义,其主要的描写对象是女性,而且描写得相当成功,让人过目难忘。
但是由于曹雪芹在描写人物时很少用直笔俗笔,更因真正出于他原笔的后数十回已迷失无稿,以至于后人对其中的很多角色都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袭人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一、袭人的品行1、“贤袭人”的第一贤:情忠。
《红楼梦》第三回有一段文字这样写道:“这袭人亦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只因宝玉性情乖僻,每每规谏宝玉,心中着实忧郁。
”袭人是宝玉的身边人,对宝玉痴顽秉性有相当了解,她对宝玉“规谏”并不是真希望他能“蟾宫折桂”,而是主要着力于保全这位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将来不致遭人物议以至身败名裂。
基于这一“识见”,她为宝玉“心中着实忧郁”,时常想方设法“规谏”宝玉。
再如第十九回中,袭人见宝玉真心要留她便见缝插针“趁机”提出了三个前提条件:第一,“忌口说那些生生死死的话”;第二,“作出个喜欢读书的样子来,也教老爷少生些气,不去讥讽那些读书上进的人,再不可毁僧谤道,调脂弄粉”;第三,“更要紧的一件,再不许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与那爱红儿的毛病”。
可见袭人在保全自己这位“二爷”的名声的问题上是多么的用心,这真正是“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了。
虽然宝玉当时答应得挺爽快,事后仍是依着性子“胡来”,但是,袭人在这个关乎主子声名的大事上从来都不曾放松过,后来斗胆像王夫人诉说自己的忧虑便是她几经尝试失败后的再次努力(很多专家读者们由此而说她是喜欢“打小报告”,并说她是后来几个丫鬟被攒的告密者,这大约是冤枉了她了,这里暂不枝蔓,后文将叙及)。
当然,袭人这也不是什么“愚忠”,这其实是与她的见识相关联的。
她对宝玉的忠诚其实是很用情的——不是男女爱情那个“情”——所以才会在十九回家里要赎她出贾府的时候哭着说“至死也不回去的”。
《红楼梦》人物性格:袭人和晴雯的差异

《红楼梦》人物性格:袭人和晴雯的差异《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塑造了许多深具魅力的人物形象。
其中,袭人和晴雯作为贾府中的两位丫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袭人与晴雯在性格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带给故事情节的影响。
袭人,是贾府中贾母的亲戚,行事稳重,为人忠诚可靠。
她的外貌虽不出众,却有着聪明机智的头脑。
袭人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心中的贴心人,她悉心照料着贾府的大小事务,深受贾府成员的喜爱。
她对待他人温和体贴,倾听他人的烦恼并提供建议。
袭人的性格特点使她成为了众多角色的知己和朋友,她经常为他人排忧解难,使得她在贾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与袭人不同,晴雯是一个有着坚定个性的人物。
她拥有着敏锐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社会的不公和虚伪多有洞察。
晴雯对待生活充满了热情和活力,她积极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尊严,拒绝成为他人任意摆布的工具。
她与贾府其他成员的关系并不好,经常与他们发生冲突。
晴雯的坚强和倔强使得她在《红楼梦》中显得与众不同,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角色。
袭人和晴雯的性格差异直接影响到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首先,在与主角贾宝玉的关系上,袭人和晴雯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袭人对贾宝玉始终保持着忠诚和深情的态度,她对贾宝玉有着无限的宠爱和关心。
而晴雯对贾宝玉则是持有质疑和防备的态度,她拒绝成为宝玉的玩物,坚守自己的尊严。
这种差异使得贾宝玉与袭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与晴雯之间则产生了矛盾和冲突。
其次,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中,袭人和晴雯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袭人善于交际和沟通,她经常为他人排忧解难,是一个让人信任和依赖的人。
而晴雯则更加直接和坦诚,在面对虚伪和背叛时,她选择了保持自己的独立和尊严。
这种性格差异使得袭人和晴雯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也造成了各自的命运迥异。
最后,在她们的命运之中,袭人和晴雯的结局也截然不同。
袭人凭借着她的才智和善良,在贾府中获得了一些稳定的地位和尊重,她在众多角色中显得平和和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中袭人的形象研究
作者:田如玉
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7期
摘要:文学巨作《红楼梦》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小说中贾府的头等大丫鬟花袭人,更是作者曹雪芹着力去塑造的一位女性形象。
可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几大主角的光彩完全掩盖了丫鬟袭人的光芒,但她却又如此独特。
袭人信守主流道德,固然有“奴性”,但也并非是人们所说的“小人”,她安分守己,忠于职守,对待主子与丫鬟之间都懂得息事宁人。
她与贾宝玉之间的世俗情缘更是贯穿一生。
而袭人作为一个丫鬟形象出现在作品中,看似无足轻重却也有着属于这个人物形象独有的艺术魅力和不可小觑的艺术价值。
因此,作为全书中争议最大的女性人物——花袭人,我想她的性格与人物形象都值得我们探究。
关键词:《红楼梦》贾宝玉袭人奴性
绪论
《红楼梦》是女性的赞歌,更是女性的悲剧,书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都是智慧与美丽并重。
而袭人作为《红楼梦》中四大丫鬟之首,无疑是曹雪芹塑造的一个非常出色的人物。
《红楼梦》中,丫鬟出场第一个有名字的就是袭人,并且对她是有了很详细的介绍。
但对于袭人的样貌,书中并没有从正面描写,只写道有一次,贾芸去到宝玉那,借着他的目光,袭人是这样的,“那贾芸口里和宝玉说着话,眼睛却溜瞅那丫鬟:细挑身材,容长脸面,穿着银红袄儿,青缎背心,白绫细折裙。
不是别个,却是袭人”。
袭人并不是坏人,她是属于一个草根的奋斗者,从小就被卖进贾府,本来是一辈子做丫鬟的。
可她没有抱怨命运,而是积极地想办法来改变命运,以下我则对袭人进行更详细的人物形象研究。
一、出生卑微,心思用尽
袭人出生在一个很贫困的家庭,属于草根阶层。
家里虽有母亲与一位哥哥,但生活依然很艰苦。
因此,家里人不得不把幼小的袭人卖进了贾府做丫鬟。
每天照顾着宝玉的生活起居,生怕其它丫鬟做得不好,所以每件事都是自己亲力亲为。
可是,出生卑微的她有时也不得不为自己的以后做打算,家庭条件又艰苦,这让她心里产生姨娘心理也是容易让人理解的。
换个角度来看,袭人也是为了家里人着想。
以至于哥哥想为她赎身的时候,她极力反对,甚至宁死不屈,而她的哥哥和母亲在宝玉前来探望袭人之后也终于明白了袭人的心意,也看出了宝玉对袭人的那份情谊,从那以后也不再提起为袭人赎身的事情了,让她安心的留在宝玉的身边,为家人也为自己。
我觉得,应该是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客观地去分析她,而不应该主观地去苛求她。
毕竟,生活在那个社会下的她,也是情有可原的。
所以,在我看来,袭人的姨娘心理是完全可以被原谅的。
二、用尽心机,命运捉弄
当时封建社会的剥削制度与等级制度,注定了荣国府和宁国府这样的封建大家族过着荒废,穷奢极欲的生活,也注定了社会最低层的草根阶层被剥削的地位。
到了荣国府后,袭人更加认识到了这一点,对待主子,袭人可谓是百依百顺,委曲求全。
我们从她的表现上往往看出她的“奴性”,面对宝玉有时淘气的责骂,甚至是不小心的动手都得忍气吞声,不过,她这也是心甘情愿的,毕竟她还爱着宝玉,“日常的劳役,她不敢有半点怨言,她无时无刻不为主子担心,生怕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始终对贾府忠诚,不愿离开贾府,更不愿意离开宝玉。
其实,袭人当时的处境是相当艰难的,她明明是爱着宝玉的,可是又不能不听从王夫人,薛姨妈的安排,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走上一条出嫁的路。
三、温柔和顺,无缘宝玉
袭人同贾宝玉一开始就有爱的成份,袭人是爱贾宝玉的,虽然说他们是主仆的关系,可他们又超出了这种关系。
在第六回中,他们“初试云雨情”之后,宝玉对袭人的感情更是超出了主仆关系。
宝玉视袭人更比其他人不同了,而袭人对宝玉也更为尽心了,就因为他们发生了性关系。
袭人是与宝玉第一次发生性关系,而这也是宝玉的唯一一次,就是因为有了神游。
宝玉和袭人之间的相逢、相悦、相亲、相爱,可以说是一种温暖的今生今世的情缘。
只可惜,现实中的宝玉与袭人的世俗情缘难以白头到老。
他们不得不因为现实社会的封建制度而分开。
哪怕是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都还会听见“门当户对”这个词。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一个好归宿,而好的归宿又是什么呢?自然就是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身份太悬殊家里根本就不会同意。
中国自古以来的这种封建,还是拆散了很多有情人。
最终,袭人与宝玉不得不以“无缘”结束。
四、阴谋诡计,笼络人心
说到袭人的“阴谋诡计”,我想不得不提的就是关于晴雯之死了。
很多人读了《红楼梦》之后,都会觉得袭人是造成晴雯被逐的告密者,晴雯的死,袭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些贬低袭人的人,还在她头上冠以“告密”以害死了晴雯,甚至把黛玉的死都推到了袭人的身上。
小说在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时就清楚的写出晴雯被撵是因为邢夫人陪房王善保家直接在王夫人面前进谗:“头一个是宝玉房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志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得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
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娇娇,大不成个体统。
”可以说,袭人是非常聪明的,她知道在贾府这样的封建家庭,唯有惟命是从。
对主子尽职尽责,与各丫鬟之间相处融洽是很重要的,只有懂得息事宁人方可在贾府生存下去,更何况她跟的主子是宝玉。
因此,她更加得注意了,而这与她“温柔和顺”的性格也是分不开的。
结语
袭人从出场到最后宝玉看破红尘后离家出走,不得不听从贾府的安排而嫁给戏子蒋玉菡,她这一生的起起落落也可以算是对她的考验了。
她的心,因宝玉而生,也因宝玉而死,这也算得上是有始有终了。
袭人的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她性格多面,个性鲜明。
外界对她的评
价争议很多,俞平伯曾经说过:“她引诱、包围、挟制宝玉,排挤、陷害同伴,附和、讨好家庭的统治者王夫人,这些都不去一一说它了。
她的性格最突出的一点是喜新厌旧,甚而至于负心薄幸。
”我认为,对于袭人的评论无论是肯定或者否定都是不恰当的。
我们不能主观的从某一方面去批判她,袭人作为“温柔和顺”而又“奴性”十足的奴婢,其实她从来没有真正的为自己活过,我们可以暂且丢开她的奴性却不能否定她的善良天性。
我想,我们应该客观的去看待袭人这一人物形象,寄予她的我觉得应该多一些同情与理解,少一些批判与厌恶,这个看似无足轻重却也有着属于这个人物形象独有的艺术魅力的袭人,确实也给整部作品增添了不少的艺术价值。
《红楼梦》独特而又卓越的艺术贡献也都在这形形色色中显得更耐人寻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