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4)

合集下载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性状遗传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了解性状遗传的规律性。

3.能够解释和描述常见的遗传现象。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遗传基本概念的讲解和理解。

2.遗传现象的实验探究和解释。

3.遗传规律的总结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遗传基本概念和性状遗传规律。

2.实验法:设计简单的遗传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遗传现象。

3.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发现和总结遗传规律。

四、教学内容1.遗传基础知识介绍。

–基因、染色体和基因型、表现型的概念。

–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区别。

–伴随遗传和基因互换的概念。

2.性状遗传的探究。

–性状遗传的实验设计和观察方法。

–一、二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和比例的推算。

–性状遗传规律的总结和应用。

3.常见的遗传现象。

–单因素遗传和多因素遗传的比较。

–对偶基因和基因多态性的概念。

–杂交和自交的区别。

4.遗传病的介绍。

–常见的遗传病的类型和表现特点。

–预防与治疗的措施。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生活实例或图片,介绍遗传的概念和遗传现象。

第二步:讲授讲解遗传基本概念和性状遗传规律,并与学生讨论相关问题。

第三步:实验设计简单的实验或给出实验数据,帮助学生理解遗传现象和推算基因型、表现型比例。

第四步: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遗传规律,并总结应用到生活中的例子。

第五步:归纳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和难点,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六步:拓展介绍遗传病的知识,并展开相关讨论。

第七步:复习通过小测验、课外作业等方式巩固和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

六、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教学和小测验等方式,测评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2.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3.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交流,以增强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创新意识。

七、教学反思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探究法和实验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术语和规律,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20.3《性状遗传有一定规律性》教学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20.3《性状遗传有一定规律性》教学教案设计

§6.20.3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学习习惯:介于以上学习特点,学生多以接受学习模式为主,因此在讲解中要贯彻启发式教学理念,通过举例、设问、释疑等方式多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回顾梳理相关概念知识,图片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梳理讲授、协作学习
小结与提高
四、完整的概念图
五、学习评价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打√)
(1)课堂提问√(2)书面练习√(3)达标测试
(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5)合作完成作品(6)其他
2.练习内容
练习册P71-74 §6.20.3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6单元第二十章《第3节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6单元第二十章《第3节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因的显性与隐性,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基因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形式;第二部分是性状遗传的规律性,通过亲子代间的性状传递,让学生掌握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和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和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科学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本节课通过设计实验和小组讨论,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性状遗传规律性等知识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6单元第二十章《第3节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6单元第二十章《第3节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的优秀教学案例,是基于学生已掌握遗传和变异的概念,以及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一堂以探究“性状遗传规律性”为主题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深入理解性状遗传的规律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科学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2.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材料、方法和步骤等。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20章 第3节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教案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20章 第3节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教案
组织学生汇报。
观看,了解
思考,提出猜想
思考,讨论
思考,分析、认同
回忆,思考
观察
思考、讨论、绘图
思考,完成填图
汇报
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提问:现在可以解释为什么双眼皮的父母生出了单眼皮的孩子吗?
组织学生绘制遗传图解。
组织学生汇报
总结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思考
讨论、完成遗传图解
汇报
归纳,总结
预测一对夫妇所生子女的性状表现
通过揭示性状的遗传规律,使学生认识性状遗传的本质,初步确立运用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世界的基本观点。
重点
1.等位基因的概念
2.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难点
等位基因分离随不同的配子传递给下一代
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创设情境
利用同学的疑问入手,例如父母都是双眼皮,为什么孩子是单眼皮?
结合学生的想法与孟德尔的理论介绍等位基因、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表现型和基因型。
提问:遗传物质是怎样传递的呢?
观察图片,介绍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的变化。
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有变化,基因也会变化。
活动:假设父方和母方的体细胞只有一对染色体,在每对染色体上用A或a表示成对的基因,完成填图
汇报
完成遗传图解
知识运用
某养猪场引进一头良种黑毛公猪,该良种黑毛公猪与养猪场内的多头白毛母猪交配后,这些白毛母猪各自产下多头白毛小猪。请分析猪的白毛和黑毛,哪个为显性性状?试一试,把公猪、母猪和小猪的基因型表示出来
思考,完成,汇报
作业


第三节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教案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三节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教案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3节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学目标:1.简述基因和性状的关系。

2.区分基因和等位基因、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表现型和基因型。

3.说出配子在遗传中的作用。

4.用图解的方式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5.通过揭示性状的遗传规律,认识性状遗传的本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1.等位基因的概念。

2.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难点:等位基因分离随不同配子传递给下一代。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基因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

性状表现与基因组成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有些亲代的性状在子代中没有得到表现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就会找出答案。

听讲,思考问题。

创设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一)性状表现决定于基因组成1.孟德尔发现了遗传规律展示孟德尔图像及其成就。

讲解孟德尔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实验。

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听讲、识记,了解孟德尔在遗传研究中的重要成就。

通过“名人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人的某一相对性状的图片(如耳垂的有无),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102页相关内容,回答问题:①一般情况下怎么表示有无耳垂的基因?②什么是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回答问题:①一般情况下,我们用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如A、a)表示控制有无耳垂的基因。

②在成对的基因中,两个不同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在等位基因中,能得到表现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没有表现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通过观察人的相对性状引入,贴合学生生活,学生乐于接受。

通过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回答,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③控制耳垂有无的基因组合有哪几种?分别表现为什么性状?④什么是基因型和表现型?(2)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简单评价,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①由于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成对的基因不同才出现了等位基因。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3《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同步配套课程教学设计(三维)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3《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同步配套课程教学设计(三维)

《第3节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基因和性状的关系。

(2)区别以下概念:基因和等位基因;基因型和表现型;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3)能说出配子在遗传中的作用,能用图解的方式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2、能力目标:(1)通过精心设问,培养、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对性状遗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通过资料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揭示性状的遗传规律,使学生认识性状遗传的本质,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世界的基本观点。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涉及的概念较多,是本章教学难点之一。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等位基因之间、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配子在遗传中的作用,能够用图解的方式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教学重点】1等位基因的概念。

2、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教学难点】等位基因分离随不同的配子传递给下一代。

【学情分析】我校是基本设施完善的学校,有充足的多媒体教室方便学生感性地学习知识,这为本节课成功地处理重点和难点奠定了基础。

我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城市,家庭条件较好,有一定的关于“基因”的知识,但其它便知之甚少了。

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力求从学生的基础和教学要求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了解“性状遗传有一定规律”的原理,初步学会推测性状的遗传。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举例、设问、释疑等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教学准备】1、基因组成和性状关系示意图。

2、耳垂性状遗传的图解图或课件。

3、设计并制作基因随染色体分离进入配子,随配子受精结合进入受精卵的课件。

【课时分配】2课时第1课时(学习构建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的关系,以及建立基因随着配子传递给下一代的概念。

)【本节目标】 1、区分以下四组概念:基因和等位基因;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基因型和表现型。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3性状的遗传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教案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3性状的遗传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教案

性状的遗传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本小节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本小节的学习,能够简单描述基因与性状的关系2、学生通过本小节的学习,知道基因与等位基因的关系3、学生通过本小节的学习,知道生物性状的基因型和表现型4、学生通过本小节的学习,能够明白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之间的关系5、学生通过本小节的学习,能够明白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之间的关系6、学生通过本小节的学习,知道基因随配子(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7、学生通过本小节的学习,能够用图解方式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8、学生通过本小节的学习,能够分析生活中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与隐性的关系,并且能够根据性状把生物的基因(该相对性状)组成分析表达出来9、学生通过调查遗传现象、分析遗传现象,从而学会调查、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10、生要逐渐学会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重要性、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本小节重点和难点:1、等位基因的概念2、基因随配子(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3、用图解方式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4、分析生活中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与隐性的关系,并且根据性状(该相对性状)把生物的基因组成分析表达出来重点和难点的解决办法:1、采用现存的教学挂图2、采用自制的简易教学用具3、采用学生的调查资料4、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述法、调查、分析法、讨论法课前准备:1、自制等位基因等简易教学用具2、安排学生周末回家调查自己的父亲、母亲和自己的耳有没有耳垂,并做好记录3、学生小组课前准备乒乓球8个,其中4个写上A,4个写上a;2个小纸盒4、学生复习《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5、制作多媒体课件计划课时:2课时课的设计思路:1、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2、提出等位基因的概念3、给学生推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以及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4、讲述一个性状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的关系5、学生发布自己的课前调查结果6、通过学生发布调查结果,会发现有的同学和父母的性状完全相同,有的同学和父亲或者母亲的性状相同,而有的同学和父母的性状完全不同。

八年级生物上册《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性状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遗传图解的绘制与分析。
2.难点:孟德尔遗传规律中分离和组合的原理,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复杂关系。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自主探索性状遗传的规律性。
2.提问方式:通过提问“为什么我们会和父母长得像?”“遗传现象是如何发生的?”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导入新课:在学生产生疑问的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二)讲授新知
1.基本概念:讲解基因、染色体、性状等基本概念,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学生理解遗传规律打下基础。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如豌豆杂交实验、果蝇遗传实验等,让学生亲身感受遗传规律。
5.案例分析:分析常见遗传疾病的遗传方式,让学生了解遗传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遗传规律在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7.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性状遗传的规律性和实际应用。
1.认知水平:学生对基因、染色体等基本概念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性状遗传的规律性掌握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加以引导和巩固。
2.兴趣点:学生对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充满好奇,如亲属间的相似长相、遗传疾病等。可以利用这些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本章节的热情。
3.思维特点: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将抽象的遗传规律具体化、形象化,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将抽象的遗传概念形象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简述基因和性状的关系;②区别基因和等位基因;③区别基因型和表现型;④区别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⑤区别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⑥说出配子在遗传中的作用;⑦用图解的方式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2.能力目标:①通过精心设问,培养、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②通过对性状遗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③通过资料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揭示性状的遗传规律,使学生认识性状遗传的本质,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世界的基本观点.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①等位基因的概念;②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难点:等位基因分离随不同的配子传递给下一代.三.教学过程复习:➢什么是性状?(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总称为相对性状)➢染色体在体细胞种是成对存在的,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母亲,一条来自父亲. 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体细胞中也是成对存在的.➢基因就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表现.引入:通过课件的演示说明孟德尔个人及其对遗传学的意义.➢引入新课:孟德尔是德国的一个传教士,他通过对豌豆认真、科学、仔细的研究,发现了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也说明了前面我们学习的你和你们父母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异的原因.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提出问题:我们以自己的身体为例,认识自己身上的性状,以此为例来说明遗传的规律.➢现在有这么一个例子:一对夫妇,一位有耳垂,一位无耳垂,生的孩子有耳垂;另一对夫妇都有耳垂,却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 这是为什么?前面我们学习了性状由基因控制,而体细胞种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这成对的基因怎样控制生物性状呢?授课(一)性状表现决定于基因组成生阅读教材P105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a)什么是等位基因?b)什么叫显性基因?什么叫隐性基因?c)什么叫显性性状?什么叫隐性性状?d)显性基因和显性性状的关系?隐性基因和隐性性状的关系?e)什么叫基因型?什么叫表现型?它们有怎样得关系?遗传学认为,性状表现是由相应的特定基因控制的. 人的有耳垂的性状是由有耳垂的基因决定的,无耳垂的性状是由无耳垂的基因决定的. 为了方便表达,我们以大写字母A表示有耳垂基因. 以小写字母a表示无耳垂基因.概念:1.等位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两个不同基因. 如Aa.2.显性基因,显性性状,隐性基因,隐性性状:在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是占主导地位的,它会掩盖另一个基因的作用,使其没有表现,这个基因称为显性基因;它控制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没有表现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它控制的性状为隐性性状.3.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引导启发:根据前面所讲的“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的”,控制耳垂的这对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可以有几种情况?(学生分析:三种:AA、Aa、aa)再根据刚才所讲的,这三种情况中,哪些表现出显性性状(有耳垂)?哪些表现出隐性性状(无耳垂)?(学生分析:AA——有耳垂、Aa——有耳垂、aa——无耳垂)概念:基因型:在遗传学中,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如AA、Aa、aa等用字母表示的,叫做这个个体的基因型;表现型: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如有耳垂、无耳垂等用文字表示的,叫做这个个体的表现型.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基因型决定表现型(二)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过渡:父亲的右耳垂基因或者母亲的无耳垂基因是如何传递给孩子的?生阅读教材P106第一自然段,并讨论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1.什么是配子?2.配子在遗传中有什么作用?3.在生殖发育过程中,体细胞与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怎样变化的?受精时,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意味着什么?4.成对的基因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总结:父亲产生精子、母亲产生卵细胞,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之后形成受精卵,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意味着分别携带着父母双方的控制性状的基因的结合. 主要通过细胞核的融合来实现,也意味着融合的受精卵核中染色体成倍增加,基因也成倍增加. 孩子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与父母的相同了. 就我们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来说,其中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师生共同分析什么情况下一对有耳垂的夫妇可能生出无耳垂的子女?问:1.决定有耳垂性状的基因型可能有几种类型?2.他(她)们可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或卵细胞?用遗传图解分析解答问题:亲代 Aa (有耳垂)× Aa(有耳垂)配子类型 A a (精子) A a(卵细胞)子代基因型 AA Aa Aa aa子代表现型有耳垂有耳垂有耳垂无耳垂结论:这对夫妇分别可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即A和a,当含无耳垂的精子a和无耳垂卵细胞a结合时,其子女将表现出无耳垂.四.总结归纳本节知识要点五.巩固练习:1.下列哪位生物学家在豌豆杂交实验过程中发现了遗传规律().A、达尔文B、孟德尔C、袁隆平D、林奈2.一个人是有耳垂还是无耳垂,决定于这个人的().A、基因组成B、染色体组成C、DNA组成D、蛋白质组成3.受精卵中的成对基因().A、全部都是显性基因B、一为显性基因,另一为隐性基因C、全部都是隐性基因D、以上均有可能4.某人是无耳垂(隐性性状),那么他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基因是().A、AAB、aaC、A或aD、a5.上一代把遗传物质传递给下一代是通过()A、受精卵B、配子C、蛋白质D、性状6.纯种高豌豆DD和矮豌豆dd杂交后获得的种子,长成的植株都是高的,这是因为杂交后代()A、只有显性基因DB、只有隐性基因dC、隐性基因d消失了D、在显性基因D存在的情况下,隐性基因d控制的性状表现不出来7.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请在正确的描述后的括号内打“√”,在错误的描述后的括号内打“×”).(1)在遗传过程中,父亲的基因遗传给儿子,母亲的基因遗传给女儿 .()(2)隐性性状是指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3)能够遗传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 ()(4)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其表现型有可能相同. ()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一、学习目标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3、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意义.二、预习导学1、导入:绝大多数动物(如:珊瑚虫和海葵)能够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动物的栖息环境可分、、三大类.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相适应的现象.2、知识点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主要是:①水母、乌贼可靠伞部做漂浮运动或运动.②草履虫(细胞动物【填单或多】):靠纤毛在水中做运动.③蛙、鹅、鸭等趾间有发达的 . 有利于适应水中的生活环境.④鱼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利于减少在水中的,身上还长有各种鳍,人们模仿了鱼的制造了浆和橹.3、知识点二: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请说出以下动物在陆地的主要运动方式:蜗牛鸵鸟袋鼠蛇大象蝗虫捕食的猎豹4、知识点三:动物在空中的主要运动方式是:①在空中飞行的有鸟类、和哺乳动物 .②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是5、思考:一种动物是否只有一种运动方式,举例说明.6、意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 . 通过运动可以出击获取,可以逃避和迁移到适宜的场所,可以完成和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有利于和种族.7、小结:(1)水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2)陆地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3)空中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8、拓展: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 在生活中有许多仿生例子,小组结合课文举例. 如:浆模仿鱼鳍,天线模仿昆虫的触角,锯子模仿锯齿草,电子蛙眼模仿青蛙, .三、课堂检测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青蛙的运动方式()A.跳跃B.行走C.爬行D.游泳2.动物运动的意义是()A.有利于进化和争得配偶B.有利于寻找食物和依赖环境C.有利于冬眠和渡过寒冬D.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3.蚯蚓的运动方式是()A.飞行B.蠕动C.奔跑D. 行走4.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里描写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A.飞行爬行B.跳跃爬行C.跳跃游泳D.飞行游泳5.小明很喜欢看《动物世界》这一电视节目,动物的一些奇妙现象激发着他的灵感,他常把动物的行为和军事、交通工具进行类比. 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鸟在空中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飞机B.鱼通过改变鱼鳔内的空气量在水中自由沉浮——潜水艇C.骆驼用宽大的足在松软的沙漠上行走自如——履带式坦克D.蝙蝠通过发出和接受超声波确定猎物的方位——雷达6.鱼的体形大多呈纺缍形,这有利于()A.增大浮力B.减少阻力C.减少浮力D.增大阻力7、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体表有大量纤毛,该特征有利于它在水中A、爬行B、飞行C、游泳D、奔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