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语翻译

合集下载

文言文好句字词翻译

文言文好句字词翻译

一、原文: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翻译:山上有树木,树木有枝叶,我心欢喜地喜欢你,而你却不知道。

二、原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翻译:那青青的衣领,牵动我悠悠的情怀。

三、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翻译: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理想中的伴侣。

四、原文: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翻译:那青青的佩带,牵动我悠悠的思念。

五、原文: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翻译:生死相依,与你约定白头。

握住你的手,与你共度一生。

六、原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翻译:经历过沧海的波澜壮阔,其他的江河难以与之相比。

除了巫山的云彩,其他的云朵不再美丽。

七、原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翻译:海上升起明亮的月亮,天涯海角的人们共同欣赏这美景。

八、原文: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翻译:但愿人们长久相伴,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同欣赏这皎洁的月亮。

九、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翻译:月亮落下,乌鸦啼叫,霜冻满天,江边的枫树与渔火相对,我在愁绪中入眠。

十、原文: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翻译:桃花潭的水深达千尺,却不及汪伦送我之情深。

以上文言文好句,既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又富含哲理和美感。

通过对这些句子的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能领略到古文的美感。

国学经典名句及译文

国学经典名句及译文

国学经典名句及译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国学经典名句及译文国学经典名句及译文大全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文言文经典名句翻译

文言文经典名句翻译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翻译:学习并且时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是很愉快吗?解读:此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温习,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学习也是一种乐趣,能够让人心情愉悦。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翻译: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解读:此句体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

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爱,尊重他人的感受。

自己不愿意承受的痛苦,不应该强加给别人,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翻译: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解读:此句告诉我们,学习应该以兴趣为动力。

对于知识,只有真正喜爱它、从中获得乐趣,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

四、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翻译: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解读:此句强调虚心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

在我们周围,总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人。

只要我们保持谦虚的态度,就能不断进步。

五、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颜渊》)翻译: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常常忧愁。

解读:此句揭示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君子心怀宽广,为人正直,因此内心平静;而小人自私自利,总是担忧自己的利益,因此内心忧愁。

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翻译: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

解读:此句强调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就失去了立身之本,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七、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解读:此句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通过温习旧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从而成为他人的老师。

总之,《论语》中的经典名句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于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文言文黄金词汇翻译

文言文黄金词汇翻译

一、德行原文:德行卓著。

翻译:道德品行十分杰出。

二、仁爱原文:仁者爱人。

翻译:有仁德的人关爱他人。

三、智慧原文:智勇双全。

翻译:既聪明又有勇气。

四、忠诚原文:忠心耿耿。

翻译:忠诚之心坚定不移。

五、谦逊原文:谦逊有礼。

翻译:谦虚而有礼貌。

六、勤劳原文:勤劳朴实。

翻译:勤劳且朴实无华。

七、勇敢原文:勇敢无畏。

翻译:勇敢且无所畏惧。

八、孝顺原文:孝顺父母。

翻译:对父母孝顺。

九、廉洁原文:廉洁奉公。

翻译:廉洁而不贪污。

十、诚信原文:诚信为本。

翻译:诚信是最重要的。

十一、谦虚原文:谦受益,满招损。

翻译:谦虚使人受益,骄傲使人受损。

十二、勤奋原文:勤能补拙。

翻译:勤奋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十三、节俭原文:节俭为本。

翻译:节俭是最基本的生活原则。

十四、宽容原文:宽容待人。

翻译:对待他人宽容。

十五、勇敢原文:勇敢面对。

翻译:勇敢地面对。

十六、廉洁原文:廉洁自律。

翻译:廉洁并自我约束。

十七、仁爱原文:仁者见之而喜。

翻译:有仁德的人看到就会感到高兴。

十八、智慧原文:智者不惑。

翻译:聪明的人不会迷惑。

十九、谦逊原文:谦逊使人进步。

翻译:谦虚使人不断进步。

二十、勤奋原文: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翻译:勤奋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节俭可以培养廉洁。

通过以上文言文黄金词汇及其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

在阅读文言文时,把握这些词汇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略古人的智慧与风采。

文言文经典语句翻译

文言文经典语句翻译

一、经典语句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解读:此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之后要不断温习,才能巩固所学知识。

孔子认为,学习是人生一大乐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二、经典语句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解读:此句表达了孔子对友情的重视。

在古代,朋友之间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孔子认为,与远方的朋友相聚,是一种难得的乐事。

三、经典语句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解读:此句强调了谦虚好学的精神。

孔子认为,无论身处何地,都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因为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四、经典语句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了解某件事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解读:此句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学习要发自内心,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经典语句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

解读:此句体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

孔子认为,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做到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感受。

六、经典语句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解读:此句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要相结合,只有二者兼顾,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七、经典语句七: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认识,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解读:此句强调了温故知新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通过温习旧知识,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素养,从而成为他人的榜样。

总之,《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语句,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

中国经典古文100篇原文及译文

中国经典古文100篇原文及译文

中国经典古文100篇原文及译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文言文名句及翻译(精选10篇)

文言文名句及翻译(精选10篇)

文言文名句及翻译(精选10篇)1.文言文名句及翻译篇一1.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2.文言文名句及翻译篇二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2.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3.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足以遮挡天日。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3.文言文名句及翻译篇三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驾驭它不采用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异形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3.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们的尽头。

4.文言文名句及翻译篇四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精选古文经典名句及翻译

精选古文经典名句及翻译

【导语】善不积,不⾜以成名;恶不积,不⾜以灭⾝。

下⾯是分享的精选古⽂经典名句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 篇⼀ 1.天⾏健,君⼦以⾃强不息。

(《周易·乾·象辞上》) 【翻译】像天体不断刚健地运⾏⼀样,君⼦⼀直奋发图强,永不休⽌。

2.知进⽽不知退,知存⽽不知亡,知得⽽不知丧,其唯圣⼈乎?知进退存亡⽽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乎?(《周易·乾·⽂⾔》) 【翻译】知道进却不知道退,知道存却不知道亡,知道得到⽽不知道丧失,能称得上圣⼈吗?(这种⼈不能称为圣⼈)知道前进和后退、⽣存和灭亡⽽⼜不失掉正确原则的⼈,能称得上圣⼈吗?(这种⼈可称作圣⼈) 3.地势坤,君⼦以厚德载物。

(《周易·坤·象辞上》) 【翻译】像⼤地敞开⼴阔的胸怀⼀样,君⼦⽤深厚的德泽把⼀切可以包容的东西都吸收进来。

4.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周易·坤·⽂⾔》) 【翻译】积累善⾏的⼈家,⼀定会有很多善的报应;积累不善(恶⾏)的⼈家,⼀定会有许多恶的报应。

5.君⼦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周易·益·象辞下》) 【翻译】君⼦看见好事马上跟过去学习,发现错误急速改正。

6.君⼦以思患⽽豫防之。

(《周易·既济·象辞下》) 【翻译】君⼦思虑可能出现的祸患⽽预先加以防备。

7.⼆⼈同⼼,其利断⾦。

同⼼之⾔,其臭如兰。

(《周易·系辞上传》) 【翻译】两⼈同⼼协⼒,像⼑那样锋利,可以切断⾦属;两⼈同⼼的⾔论,其⽓味就像兰草那样幽⾹。

8.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传》) 【翻译】《易》这门学问,⾛到尽头就要变化,变化以后就能通达,通达以后便能使你的事业长久。

9.善不积,不⾜以成名;恶不积,不⾜以灭⾝。

(《周易·系辞下传》) 【翻译】如果不积累善⾏,便不会有好名声;如果不积累恶⾏,便不致于丧失⽣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
【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

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

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3. 且夫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
【翻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4. 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庄子。

大宗师》
【翻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

这才是"莫逆之交"。

5.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逍遥游》
【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

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

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6.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养生主》
【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

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7.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庄子•人间世》
【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

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8.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庄子•齐物论》
【翻译】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

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

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

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对形而上学和绝对论的否定。

比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早2400年。

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9.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庄子•人间世》
【翻译】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

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

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10.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人间世》【翻译】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

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

阐发了常常被人忽视的"无用之用",蕴含朴素的辩证法。

11.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

《庄子•大宗师》
【翻译】天久旱无雨,河水干涸了。

许多鱼被困在河中滩地上,它们亲密地互相依靠着,嘴巴一张一合地吐着唾沫,来润湿它们的身体(藉以延缓生命,等待大雨降临),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

这里暗喻世人应忘掉生死,而游于大道之乡。

成语"相濡以沫"(也作"以沫相濡")源出于此。

12. 不以物挫志。

《庄子•天地》
【翻译】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

可玩物丧志。

13.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庄子•骈拇》
【翻译】: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

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14.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庄子•天地》
【翻译】:孝顺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臣、作孝子的最高境界了。

叹世俗阿谀成风,叹世人大惑不可救,呼唤真正的孝子、贤臣。

15.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庄子•天道》
【翻译】: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

以虚无、自然、无为,阐释无为之治。

16. 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庄子•天运》
【翻译】:天鹅并不天天沐浴,而羽毛却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暴晒,而羽毛却是乌黑的。

万物出自本性,不能强行改变。

17.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田子方》
【翻译】: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18. 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庄子•知北游》
【翻译】:人们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当作神奇,把自己厌恶的东西当作臭腐;然而臭腐可以变化为神奇,神奇也可以变化为臭腐。

所以说:"整个天下不过是一种气罢了。

"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

成语"化腐朽为神奇"源出于此。

19.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知北游》
【翻译】:天地有伟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语,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说。

办任何事都得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20.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庄子•外物》
【翻译】: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有人捕到了鱼却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有人捕到兔子却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有人领会了思想却忘了语言。

以鱼、兔喻意,以筌、蹄喻言。

强调得鱼得兔是目的,筌、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形象地说明了“得意忘言”的合理性。

"得鱼忘筌"这一成语便由此而来。

21.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庄子•让王》
【翻译】: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

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22. 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庄子•让王》
【翻译】: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

“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23.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庄子•天下》
【翻译】: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物质可无限分割。

24.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庄子天地》
【翻译】:有了机械,就会产生机巧之事;有了机巧之事,就会产生机巧之心;机巧之心放在胸中,就会破坏纯白的品质。

不具备纯白的品质,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会被道所抛弃。

功利机巧的确是坏事害人的东西。

25. 狙公赋,曰:“朝三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庄子。

齐物论》
【翻译】:有个养猴子的老人,把橡子分给猴子,对它们说:“早上给你们三升,晚上给你们四升,好么?”猴子们听了都发怒了。

老人又说:“那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猴子们都高兴了。

庄子用“名实未亏”的道理,来比喻未达道者不能忘怀是非。

成语“朝三暮四”便出于此,比喻反复无常。

26.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翻译】:不知是庄周在梦里化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里化成了庄周呢?庄子现身说法,认为梦与觉并无不同,都是道的物化现象。

因此,若要齐同物论,就必须首先破除有我之见,而与万物混为一体。

27.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庄子•养生主》
【翻译】:脂膏烧完了,火种却流传下去,无穷无尽。

此句以薪喻形,以火比喻精神。

薪尽火传,是说形体虽死而精神永存。

后以“薪尽火传”喻学业师徒相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