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5种常用园林绿化植物的耗水特性研究

合集下载

《2024年北京主要园林树种耗水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研究》范文

《2024年北京主要园林树种耗水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研究》范文

《北京主要园林树种耗水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研究》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众多园林绿地,这些园林的树种繁多,其耗水性对城市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日益紧张,因此,对园林树种耗水性的研究及制定节水灌溉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北京主要园林树种的耗水性,并探讨有效的节水灌溉制度。

二、研究区域与树种选择本研究选取了北京市内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园、绿地和街道绿化作为研究区域。

树种方面,主要选择了北京地区常见的樟子松、国槐、法桐、杨树、栾树等五种主要园林树种作为研究对象。

三、耗水性研究方法与结果(一)研究方法1. 现场观测法:在选定区域设置观测点,定期观测不同树种的水分蒸腾情况及土壤含水量变化。

2. 实验室分析法:收集树叶样本,通过实验室仪器分析其水分含量及光合作用等生理指标。

3. 数据分析法:对观测和实验室分析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不同树种耗水性的差异及影响因素。

(二)研究结果通过对不同树种的耗水性进行观测和分析,发现不同树种在生长季节的耗水性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樟子松的耗水性较低,而国槐、法桐等树种的耗水性较高。

同时,影响树种耗水性的因素包括树种特性、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风速等)、土壤条件等。

四、节水灌溉制度探讨针对北京地区园林树种的耗水性特点,本文提出以下节水灌溉制度:1. 分区分时灌溉制度:根据不同树种、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环境条件,制定分区分时的灌溉计划。

例如,对于耗水性较低的树种,可以适当减少灌溉频率和水量;对于耗水性较高的树种,则需增加灌溉次数和水量。

2. 雨水收集利用制度: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并储存起来,用于园林灌溉。

这不仅可以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还可以减轻城市排水压力。

3. 智能灌溉系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物联网技术、传感器等,实现智能灌溉。

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象数据等信息,自动调整灌溉计划,实现精准灌溉。

4. 植被覆盖与土壤保水措施:通过增加地面植被覆盖,减少裸土面积,降低地表径流和蒸发损失。

北京主要园林树种耗水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研究

北京主要园林树种耗水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研究

北京主要园林树种耗水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研究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着许多优美的园林景观。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于园林绿化的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由于气候变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北京也频繁出现干旱和水资源紧缺的情况。

因此,研究北京主要园林树种的耗水性以及节水灌溉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园林树种对水资源的消耗是决定园林绿化水耗的关键因素之一。

北京主要的园林树种可以大致分为乔木和灌木两类。

在乔木中,红皮松、华山松和马尾松是比较常见的树种。

在灌木中,玉兰、月季和紫薇是较为流行的品种。

这些树种的选用对园林绿化的水耗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北京主要园林树种进行调研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每种树种的耗水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节水管理和灌溉。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红皮松和华山松这两种乔木树种在北京的园林中广泛种植。

这两种树种都属于较为耐旱的品种,其根系发达,能够深入土壤中获取水分。

由于这两种树种适应性强,所以在园林绿化中的使用较为广泛。

而马尾松相比于前两种树种,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因此在节水灌溉中需要更为注意。

在灌木树种中,玉兰、月季和紫薇是北京园林中较为常见的品种。

这三种灌木树种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高,尤其是在生长旺盛期和开花期。

因此,在节水灌溉制度中,需要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确保这些树种能够得到充足的水分供应,从而保证其正常生长和开花。

针对室外园林树种的节水灌溉技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水耗。

首先,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结构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分蒸发和渗漏。

其次,应合理设置灌溉设施,确保水分能够均匀地分布到每一个树木的根系区域。

再次,可以进行定量浇灌,根据树种的需要和实际的水分情况来调整灌溉量。

另外,还可以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减少水分蒸发和浪费。

除了室外园林,室内园林也是北京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室内园林的节水灌溉技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水耗。

首先,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浇水时间和频率,避免水分的浪费和过度消耗。

《2024年北京主要园林树种耗水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研究》范文

《2024年北京主要园林树种耗水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研究》范文

《北京主要园林树种耗水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的变迁,水资源的日益稀缺已成为中国各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同样面临水资源的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园林树种的耗水性以及实施有效的节水灌溉制度,对保障北京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对北京主要园林树种的耗水性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适合的节水灌溉制度。

二、北京主要园林树种耗水性研究1. 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北京地区常见的园林树种,如国槐、银杏、油松等,通过实地测量和长期观察,对各树种的耗水性进行量化分析。

通过定期测定各树种的蒸腾速率、叶片水分散失等指标,来反映其耗水性。

2. 研究结果研究发现,不同树种间的耗水性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国槐等阔叶树的蒸腾速率相对较高,而油松等针叶树的耗水性较低。

此外,同一树种在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耗水性也有所不同。

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管理。

三、节水灌溉制度的实施1. 灌溉方式的选择针对北京地区的实际情况,推荐采用微喷灌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

这些灌溉方式可以精确控制灌溉量,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结合土壤墒情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土壤水分状况,为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2. 灌溉制度的制定根据树种的耗水性、生长规律以及环境条件,制定科学的灌溉制度。

在生长旺季和干旱季节增加灌溉次数和灌溉量,保证树木有足够的水分供给。

在雨水充足的季节,则可以适当减少灌溉量,避免水分过多导致树木生长不良。

四、综合管理措施除了科学的灌溉制度外,还需要采取综合管理措施来降低园林树种的耗水量。

例如,合理配置树种,避免种植耗水量大的树种;加强树木的养护管理,提高树木的抗旱能力;推广节水型绿化技术等。

五、结论通过对北京主要园林树种耗水性的研究以及节水灌溉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园林绿化的水资源消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这不仅有助于缓解北京地区的水资源压力,还有利于推动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园林树种耗水性的研究,完善节水灌溉制度,并采取综合管理措施,以实现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主要园林树种耗水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研究

北京主要园林树种耗水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研究
本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弄清了树种耗水的季节差异,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元宝枫属于春季耗水型,金丝柳、大叶黄杨、金叶女贞、棣棠、白皮松、油松、铺地柏、侧柏属于夏季耗水型,北京丁香属于秋季耗水型,西府海棠属于夏秋耗水型,栾树、榆叶梅、黄栌、北京桧属于均衡耗水型。实测了各树种不同时间尺度的耗水能力,在充分供水条件下,榆叶梅、栾树、金丝柳、元宝枫、西府海棠为高耗水树种,黄栌、铺地柏、金叶女贞、侧柏为低耗水树种,北京丁香、大叶黄杨、棣棠、北京桧、油松、白皮松为中等耗水树种。
在季节尺度上,春季,榆叶梅、元宝枫、栾树、金丝柳的日耗水量显著大于其他树种;夏季,金丝柳、榆叶梅、栾树的日耗水量明显大于其他树种;秋季,榆叶梅、栾树、西府海棠的耗水量大,白皮松、油松、大叶黄杨、侧柏、金叶女贞、铺地柏、黄栌的耗水量很少,其他树种居中。分析了环境因子对树木蒸腾耗水的影响,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各树种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和太阳辐射为极显著相关,与相对湿度、气温和大气水势的相关性稍弱,但夏季的相关性较强。北京Leabharlann 要园林树种耗水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研究
北京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每年园林绿地的养护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长期以来,由于对植物的内在耗水规律缺乏了解,现有的绿地水分管理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停留在经验管理的粗放水平上,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本文以北京市主要园林植物为研究对象,以建立绿地节水灌溉制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通过对北京丁香等15个树种苗木的盆栽试验和对侧柏、油松、元宝枫等树种树干边材液流及环境影响因子的长期定位观测,弄清了这些树种耗水的时空变异规律,揭示了不同树种耗水能力的差异,建立了树木耗水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并进行尺度扩展。在此基础上,制订了5种典型绿地植被的节水灌溉制度。
建立了树木蒸腾速率与主要环境因子的优化模型,在15个树种3个季度总共45个模型中,只含光照一个因子(光照型)的模型38个,光温型3个,光湿型1个,光温湿型3个。确定了绿地水分分级管理的标准,根据不同水分梯度下各树种生理和外貌特征,。

《2024年北京主要园林树种耗水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研究》范文

《2024年北京主要园林树种耗水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研究》范文

《北京主要园林树种耗水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研究》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园林绿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园林树种的选择及其耗水性研究,对于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同时,随着水资源日益紧张,节水灌溉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也成为园林管理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研究北京主要园林树种的耗水性,并探讨适合的节水灌溉制度,以期为北京园林绿化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树种选择本研究选取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园林进行调查,包括公园、街头绿地、居住区绿地等。

树种选择上,涵盖了北京地区常见的园林树种,如国槐、油松、侧柏、法桐等。

三、园林树种耗水性研究1. 数据收集:收集北京地区各园林树种的生长数据、叶片特性、根系分布等基本信息。

同时,记录各树种的耗水量数据,包括生长季节和非生长季节的耗水量。

2. 耗水性分析:根据收集的数据,分析各树种在不同季节、不同生长阶段的耗水特点。

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各树种的耗水性差异。

3. 影响因子研究:分析影响树种耗水性的主要因素,如气候、土壤类型、树种生理特性等。

四、节水灌溉制度探讨1. 灌溉方式选择:根据树种耗水性及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

如滴灌、微喷灌、渗灌等,以减少水资源浪费。

2. 灌溉制度制定:根据树种生长规律和耗水特点,制定科学的灌溉制度。

包括灌溉时间、灌溉量、灌溉频率等,以保障树种的正常生长,同时达到节水目的。

3. 智能灌溉系统应用:推广应用智能灌溉系统,实现自动监测、自动调控,提高灌溉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五、研究结果与讨论1. 研究结果:通过对北京主要园林树种耗水性的研究,得出各树种的耗水特点及影响因素。

根据研究结果,制定出适合北京地区的节水灌溉制度。

2. 讨论:尽管本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如研究区域的选择、树种的选择等可能影响研究的全面性。

此外,节水灌溉制度的实施还需要考虑实际操作中的各种因素,如设备投入、维护成本等。

因此,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节水灌溉制度。

北京城市绿地复合系统植物耗水规律及灌溉模型研究

北京城市绿地复合系统植物耗水规律及灌溉模型研究

北京城市绿地复合系统植物耗水规律及灌溉模型研究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环境、调节城市气候、美化城市面貌、增加城市空间以及城市防震减灾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我国城市绿地节水理论与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严重不足,灌溉水的利用率低,用水浪费现象还比较严重和普遍,加剧了城市绿地用水与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矛盾,在水源紧缺的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本文针对城市绿地节水问题,着眼于城市绿地乔灌草混合栽植所具备的复合特征,在普遍调查的基础上,选定了乔木+灌木+草坪、乔木+草坪、灌木+草坪和草坪共4种绿地植物的主要配置模式为研究对象,应用农林复合系统水分生态特征研究方法、Li-1600稳态气孔计、TDR(时域反射)土壤水分测定仪、自动气象站和彭曼(Penman)公式等研究方法和测定手段,通过生长季内连续的动态监测,对北京地区气候条件下城市绿地乔灌草复合系统的蒸腾耗水和土壤水分进行了综合研究。

初步摸清了各配置模式下的蒸腾耗水特性和土壤水分动态,并通过模拟研究建立了城市绿地优化灌溉模型。

旨在为城市绿地复合系统的配置模式、树种选择和科学灌溉提供理论依据。

主要结论如下:(1)城市绿地调查表明,北京常用的城市绿地植物种类有乔木117种,灌木77种,草本315种,藤本17种。

乔灌草结构类型、乔草结构类型和乔木结构类型是北京城市绿地的主要配置类型。

(2)在生长季阴天或晴天条件下,单种配置下的灌木黄丁香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呈较明显的单峰型,红瑞木呈不太明显的单峰型,二者的蒸腾速率与扩散阻力和光量子密度显著相关。

复合配置下,两树种的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仅略有变化,蒸腾速率与相对湿度和扩散阻力显著相关。

同种条件下,参试灌木复合配置与单种配置相比,蒸腾速率降低30%-40%。

(3)在生长季阴天或晴天条件下,杜仲和紫叶李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

杜仲的蒸腾速率与扩散阻力、光量子密度和叶温关系显著,紫叶李的蒸腾速率与光量子密度和扩散阻力显著相关。

北京市草坪用水现状及节水研究

北京市草坪用水现状及节水研究

北京市草坪用水现状及节水研究作者:齐红超,金笙来源:《绿色科技》2011年第01期摘要:运用统计方法在详细描述北京市草坪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常见草种的节水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现有草坪种植比例不合理,节水的潜力有限,如能对其进行结构调整,增大节水型暖季型草的比例,节水潜力巨大。

这对北京这样一个缺水城市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冷季型草;暖季型草;节水潜力收稿日期:2011-01-02作者简介:齐红超(1984—),女,河北廊坊人,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统计学数量经济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TV21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1-0149-031 引言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

仅为全国人均量的1/8,世界人均量的1/20,远低于联合国划定人均的缺水下限[1],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特大城市。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达到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水资源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城市草坪以其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温、保持水土、休闲娱乐等诸多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建植面积迅速扩大。

据推算,2008年北京地区的草坪面积为14 000多万m2[2],每万平方米草坪的年平均用水量为[3],因此,草坪的总灌溉量大约为10 808亿,占2008年北京市用水总量35.1亿t的3.1%。

还有上涨的趋势,可见,如果能更好的利用草坪的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节水灌溉措施或推广节水草种能够对节约北京市水资源起到重要作用。

2 北京市草坪现状2.1 北京草坪面积变化总趋势自从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规模的引种草坪以来,北京地区草坪面积逐步扩大。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对北京地区园林绿地每五年做一次系统的普查,从普查资料来看北京草坪面积呈逐年上涨趋势,从2000年的5 642万m2增长到2008年的14 733.61万m2,平均每年增长近1 140万m2。

这一方面是由于草坪有其自身独特的生态及社会效益;另一方面是由于奥运因素的推动,北京市的绿化建设总体有了很大的发展。

北京市主要绿化树种油松侧柏耗水规律研究

北京市主要绿化树种油松侧柏耗水规律研究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得出环境因子和液流相关性比较高,相关系数都在0.8以上。关于树干边材液流指标空间变化规律的研究中,无论是油松还是侧柏,其树干不同高度边材液流速率随高度升高而增加的变化规律,而且高层液流峰值的出现时间要比低层早,高层液流曲线窄,曲线斜率大,低层液流曲线变化缓慢,曲线斜率小,此外油松的液流速率和耗水量也表现出了随直径的增加而增加的变化规律。
研究表明:油松和侧柏的树干液流速率在6~9月份较高,其他月份则较低,油松的树干液流最高值出现在6月份,为0.00060 cm.液流速率在7月份最大,为0.00176 cm.s<sup>-1</sup>,是油松最高值的2.9倍,油松和侧柏的树干液流速率最小值都出现在1月份,分别为0.00019 cm.s-1和0.00020 cm.s<sup>-1</sup>。油松的主要耗水期集中在5~10月份,耗水量为1380L,占全年耗水总量的65%,其中6、7、8三个月耗水尤为可观,平均达260L;侧柏的耗水期主要集中在6~10月份,耗水量为748L,占全年耗水总量的76%,其中以6、7月份为最大,分别为198L和201L。
在影响液流指标的环境因素中,土壤含水量决定液流的总体水平,而气象因子影响树种液流的瞬时变动性。土壤含水量与液流通量表现出良好的指数关系:油松为:y<sub>1</sub> = 0.597e<sup>25.154x</sup>(R<sup>2</sup> = 0.8999),侧柏为:y<sub>2</sub> = 3.8706e<sup>15.855x</sup>(R<sup>2</sup> = 0.9574);气象因子中,太阳辐射、大气温度和风速与液流指标呈相关,并且属于第一主分量,对液流的影响较为直接,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温度与液流指标呈负相关,属于第二主分量,对液流的影响较为缓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5种常用园林绿化植物的耗水特性研究为了给北京市绿地灌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改善现有绿地水分管理中的很大的盲目性和粗放性。

本文以北京市主要园林绿化灌木树种金叶女贞、大叶黄杨、小叶黄杨、紫叶小檗和常用绿地草早熟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4种灌木和1种草本的盆栽控水试验,弄清了植物在不同天气、不同下垫面和不同遮阴下的耗水规律,揭示了不同植物耗水能力的差异,建立了树种耗水与主要环境因子的10个关系模型。

本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弄清了树种耗水的季节差异,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大叶黄杨为春季和秋季耗水型,金叶女贞和小叶黄杨为夏季耗水型,大叶黄杨春季日蒸腾耗水速率为0.783kg·m<sup>-2</sup>·d<sup>-1</sup>,秋季日蒸腾耗水速率为0.673kg·m<sup>-2</sup>·d<sup>-1</sup>,金叶女贞夏季日蒸腾耗水速率0.919kg·m<sup>-2</sup>·d<sup>-1</sup>,小叶黄杨春季和秋季的蒸腾耗水速率为夏季的44%、55%。

比较了充分供水下4个灌木树种的年平均耗水率。

分别为:金叶女贞563.71g·m<sup>-2</sup>·d<sup>-1</sup>,大叶黄杨511.07g·m<sup>-2</sup>·d<sup>-1</sup>,小叶黄杨
202.25g·m<sup>-2</sup>·d<sup>-1</sup>,小叶黄杨明显小于其他两个树种,是耗水较少的树种。

分析了环境因子对树木蒸腾耗水的影响,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各树种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极显著相关,与太阳辐射、相对湿度和气温的相关性稍弱。

建立了树木蒸腾速率与主要环境因子的10个优化模型。

遮阴可以降低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和小叶黄杨,遮阴比全光照时的
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下降了84%、82.3%、38.1%、24.1%。

由控水试验得出小叶黄杨是一种比较耐旱的植物,可以在比较干旱的环境下生长,而金叶女贞是4种灌木中最不耐旱的植物,但金叶女贞在干旱胁迫后的恢复能力较高。

由硬路面和草面两种下垫面的耗水试验得到:金叶女贞和大叶黄杨在草面的耗水量比在硬路面的大,小叶黄杨和紫叶小檗在硬路面的耗水量比在草面的大。

用自制蒸散仪测定了草地早熟禾在各季节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耗水量,全光照下单位面积草地早熟禾春夏秋3个季节的日耗水量分别为:
2906.05g·m<sup>-2</sup>·d<sup>-1</sup>、
4582.45g·m<sup>-2</sup>·d<sup>-1</sup>、
7179.57g·m<sup>-2</sup>·d<sup>-1</sup>,此结果为园林绿化灌溉制度的合理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两年的观测试验中,采用了Li-6400光合分析系统、土壤水分测定仪、SEC广域压力膜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

对每一个试验项目都设计了3~5个重复,且进行了长时间、多时段观测。

本课题以园林绿化灌木树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4种常用灌木和1种草本的耗水特性,并计算出了不同灌木和草配置下的日耗水量和年耗水量,这些结果在实践上具有指导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