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国动画的发展中国动画发展史

中国动画的发展中国动画发展史
3、中国动画发展期
其他的折纸电影作品还有:
《一颗大白菜》
《小鸭》
《鳄鱼 巫婆 小女孩》
4.2.1中国动画的发展
3、中国动画发展期
在1961年和1963年,由特伟担任艺术指导、钱家骏担任技术指导 的《小蝌蚪找妈妈》和他们导演的《牧笛》两部水墨动画影片,把 典雅的中国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创造了最有中国特色的动画 艺术风格,并获得极大的成功。也确立了“中国学派”在世界动画中 的地位。
4.2.1中国动画的发展
5、中国动画再度繁荣期
l随着体制的改革,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两三年中完成了一 批优秀影片:
4.2.1中国动画的发展
5、中国动画再度繁荣期
l进入20世界8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电视 普及,国产动画供不应求。外来系列动画片大量涌入,外资企业 掠走大量优秀动画人才,中国动画业雪上加霜受到最大冲击和挑 战,陷入困境。
l但是,20世界90年代以来由于动画系列片的大力发展,传统的 单集动画片和电影动画片出现了短缺的现象。可喜的是1999年 《宝莲灯》的上映,使得国产电影动画片重新回归。
4.2.1中国动画的发展
6、中国动画转型和面临挑战时期
l中国动画业大发展,使得认识到动画人才的重要性,动画教 育逐渐受到重视。以至动画教育产业出现,为动画产业提供了大 量的人才。
4.2.1中国动画的发展
8、香港动画
l香港动画的表现手段,好像是武侠小说配上香港武打片,又像 是日本和美国动画表现手法的一种组合,但更多还是融入了中国 文化以及本土的思想观念。
4.2.1中国动画的发展
9、台湾动画
l台湾动画从无到有,保持中华文化的色彩和观念,具有中国 文化的特色,融入西方的表现手法,迈向国际舞台,不断加强 两岸动画产业的交流和合作。

中国动画的发展史中国动画发展史史

中国动画的发展史中国动画发展史史

05
中国动画的经典作品
《黑猫警长》
总结词
中国首部电视动画系列片
详细描述
《黑猫警长》是中国第一部电视动画系列片,于1987年播出,讲述了黑猫警长和 他的队员们打击犯罪、保卫森林的故事。该片以其独特的画风、紧凑的剧情和生 动的角色形象深受观众喜爱,成为中国动画的经典之作。
《葫芦兄弟》
总结词
中国首部剪纸动画片
促进产业的共同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中国动画的发展史中国动画 发展史史
目录
• 中国动画的起源 • 中国动画的成长 • 中国动画的创新与突破 • 中国动画的现状与未来 • 中国动画的经典作品 • 中国动画的影响与启示
01
中国动画的起源
早期的动画制作
动画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中国的动画制作还处于萌芽阶段。
中国的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由万氏兄弟于1926年制作完成,标志着中国动画 的起步。
《哪吒闹海》
总结词
中国首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
VS
详细描述
《哪吒闹海》是中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 幕动画长片,于1979年上映,讲述了哪 吒三太子与东海龙王敖广的恩怨故事。该 片以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为背景,画面精美 、音乐动人,情节跌宕起伏,成为中国动 画的代表作之一。
06
中国动画的影响与启示
对国内观众的影响
对国际动画产业的影响
1 2 3
丰富动画表现手法
中国动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 了独具特色的表现手法,为国际动画产业提供了 新的思路和灵感。拓 Nhomakorabea国际市场
中国动画作品逐渐走向国际市场,在国际上获得 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为国际动画产业的发展注 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动漫发展史

中国动漫发展史

1954年拍摄了木偶片《神笔马良》,1958年 制作了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 1960年,令全世界惊叹的水墨动画《小蝌蚪 找妈妈》、《牧笛》横空出世,在国内外引 起了很大的反响,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而且 取得了多个国内外的奖项。中国动画事业达 到了一个巅峰。
三、1978年至今的中国动画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期 1983年的《天书奇谭》 1986-1987年的《葫芦兄弟》 1984-1987年的《黑猫警长》 1979-1988年的《阿凡提的故事》 1989-1992年的《舒克和贝塔》 1990-1994年的《魔方大厦》等, 都是非常精彩的动画
国漫发展艰难,请支持正版。
谢谢!
近几年动漫推荐: 日系: 《狐妖小红娘》、 《镇魂街》、 《一人之下》、 《全职高手》
古风武侠: 《秦时明月》系列 《侠岚》、 《画江湖》、 《少年锦衣卫》、 《少年歌行》
现在,中国的动漫还在不断创新靠不断前进。 中国的动漫很多还在模仿。但也有不少好动 漫已经走上了世界前列,但是还很生疏。
《大圣归来》历时八年创作。 《白蛇缘起》历时三年创作 《哪吒》历时五年创作
1935年,中国制作了第一部有声动画 《骆驼献舞》,1941年,受到美国动 画《白雪公主》影响,标志中国动画 水平接近世界领先水平的第一部大型 动画《铁扇公主》问世,为新中国动 画的发展揭开序幕。
二、1950年-1966年的中国动画 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可 以说是当时国内动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无论从任务、动作、画面、生效等都达 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1947年我国第一部木偶动画《皇帝梦》 诞生,1953年我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 《小小英雄》诞生
90年代末以后: 1999年中国结合自己的传统神话传 说制作了一部里程碑的大型动画 《宝莲灯》。同时还制作出大型长 篇动画《西游记》、《我为歌狂》、 《白鸽岛》、《海尔兄弟》、《围 棋少年》与《封神榜传奇》。

中国动画表演发展史

中国动画表演发展史

中国动画表演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22年,这也是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猴子捞月》的诞生年份。

以下是中国动画表演发展的主要阶段和里程碑事件:
1.初期阶段(1922年-1949年):这个阶段被认为是中国动画的起步时期。

除了《猴子捞
月》,还有一些早期作品如《大闹化龙池》、《铁扇公主》等。

然而,由于当时技术和资金限制,中国动画产业未能迅速发展。

2.社会主义时期(1950年-1978年):在新中国成立后,动画创作开始得到政府的重视和
支持。

这个时期的动画片以宣传革命理念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主题,如《天线宝宝》、《小蝌蚪找妈妈》等经典作品。

3.改革开放时期(1979年-200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动画产业带来了新机遇。


时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动画电影和电视剧,例如《舒克和贝塔》、《大闹天宫》等。

同时,国内动画片开始与国际接轨,参加国际动画电影节,并获得了一些国际奖项。

4.数字化时代(2000年至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中国动画进入
了数字化时代。

这个阶段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3D动画作品,例如《功夫熊猫》、《大圣归来》等。

同时,网络平台的兴起也为更多创作者提供了展示作品的机会。

目前,中国动画表演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在国内外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动画也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股重要力量。

中国动漫发展史

中国动漫发展史

这是继美国《白雪公 主》、《小人国》和 《木偶奇遇记》后的第 四部大型动画,标志中 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 世界的领先水平。
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 峰之作,从人物、动作、 画面、声效等等都达到当 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我告诉你吧,其实中国的《大闹天宫》, 并不输于日本。而且中国的传统艺术应 我是用中国传 用到动画中来,是日本完全无法比的。 统艺术做出来 不过,使用传统艺术制作动画的代价之 的,你比得了 么? 一就是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这个可 能也是当时为什么不制作长篇动画的原 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电视在 中国还没有普及,所以动画主要还是在 电影院播放,所以这个时候的动画还没 有长篇的连续剧。
影片于2015年7月10日正式上映,上映首日排片率仅 7.80%,收获票房1,795.6万元。上映第三日(7月13 日),影片凭借仅仅13%左右的排片率突破了票房1 亿元,实现了逆袭。 7月16日晚,影片票房突破了3 亿大关,超越2015年初上映的《熊出没之雪岭熊风》 (总票房2.95亿),成为国产动画电影史上的票房新 王者。 7月25日16时,该片以6.2亿元人民币的票房, 成功“登顶”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总冠军。此前,好 莱坞动画电影《功夫熊猫2》6.17亿元的票房之冠保 持了4年。 8月5日,影片发行方发布了该片的密钥延 期通知,从而使该片的下映时间从原定的8月9日推 后到9月9日。影片最终收获票房9.56亿人民币,位居 华语片影史第七名。
中国动画电影历史开始于1926年,标志是 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的诞生。创作 这部短片的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 蟾、万超尘、万涤寰———被称为中国动 画电影创始人。 本片编剧、导演、绘制、 表演、摄影、洗印、剪辑、放映等全部由万 氏兄弟自己承担,1926年长城动画片公司 摄制完成。描写了在画室里有一个纸人和主 人制服纸人的故事。其中画家由演员扮演, 小黑人是动画

中国的动画发展史

中国的动画发展史

中国的动画发展史篇一:中国的动画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4年的南北朝时期,当时出现了第一个动画作品《拾梦纪》。

此后,中国的动画事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成长为全球动画产业中的重要一环。

20世纪初,中国的动画作品开始出现在国际市场上。

1928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第一部电影《红楼梦》,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动画电影,也是中国动画的里程碑之作。

此后,中国的动画作品逐渐走向了国际化,为世界观众所熟知。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动画经历了一次痛苦的转型,从传统绘画转向计算机动画。

1958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中国动画带来了新的机遇,当时中国动画公司开始制作动画作品《西游记》。

此后,中国的动画作品逐渐摆脱了传统的绘画风格,开始探索更加多样化的动画形式,如木偶动画、3D动画等。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动画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2000年,中国动画公司开始制作《封神演义》等神话题材作品,这些作品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欢迎。

2005年,国家推出了“新CG计划”,旨在推动中国动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此后,中国的动画作品开始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如2008年上映的《功夫熊猫》等。

近年来,中国的动画作品也开始关注环保和公益事业,如2017年上映的《大鱼海棠》等。

同时,中国的动画产业也开始向多元化和高端化发展,制作了《长安十二时辰》、《长歌行》等高品质的作品,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

中国的动画发展史是一部充满创新和挑战的历程,不仅为世界观众带来了许多优秀的动画作品,也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篇二:中国的动画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绘画和漫画。

在清朝时期,中国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动画艺术家,如郑少秋、黄永玉等,他们创作了一系列的动画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作品在当时的国际上也有很高的声誉。

1950年代,是中国动画的低谷时期。

由于政治、经济等因素的限制,中国的动画产业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中国动画发展史

中国动画发展史

萌芽时期
• 1922年,当时在商务印书馆工作的万氏兄弟四人为中国第一 台中文打字机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 字机》。舒振东华文打字机活动广告制作成功,在电影史和 广告史上都是大事,它为美术动画片开辟了一个时代。 • 1924年中华影片公司摄制了动画片《狗请客》、上海烟草公 司摄制了动画片《过年》。这两部影片是中国最早的动画片。 但它们都没有产生影响。
• 1950年到1955年间,我国先后拍摄有《谢谢小花猫》、《小 铁柱》、《小猫钓鱼》、《采蘑菇》、《小小英雄》、《好 朋友》、《夸口的青蛙》、《东郭先生》、《神笔》
繁荣时期
• 1956年,钱家骏等人拍摄的我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 什么是黑的》在国外首次获奖。
繁荣时期
• 自1956年起,中国动画的拍摄进入了全色彩片的阶段,并摸 索出发扬民族风格的创作道路。1956年特伟导演的《骄傲的 将军》和1958年王树忱导演的《过猴山》,是这一时期的优 秀作品。
繁荣时期
• 21世纪60年代初,万籁鸣和唐澄导演的《大闹天宫》。历经 四年完成的鸿篇巨作把民族风格推向了极致。 • 70年代末,《大闹天宫》通过电影节等渠道在欧洲各国放映, 并先后荣获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第 二十二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厄瓜多尔第五届基多 国际儿童电影节三等奖,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腊达福兹国际 电影节评委奖,中国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动画的成长之路
• 这时的题材更为广阔,出现多部内容深刻、讽喻尖锐的艺术 动画片,如《超级肥皂》《新装的门铃》等,对纠正“动画 片即儿童片的偏见,扩大动画片得观众群。 • 进入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大,中国动画片得发展也 发生了转折。传统的独立生产力方式渐渐终止,数字生产手 段取代了以往的手工绘制方式,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

中国动画发展史

中国动画发展史
代表作:《黑猫警长》 《哪吒闹海》《阿凡提》 《三个和尚》《天书奇谭》《雪孩子》
《黑猫警长》
《哪吒闹海》
《阿凡提》
《三个和尚》
《天书奇谭》
《雪孩子》
1985—1995年(低迷时期)
进入了85年,在85年到95年这十年间,也是80后 接触国产动画最多的时间,这十年,应该说是中国动 画的一个转折时期,可惜不是好的转折。从85年开始, 有很多中外合资的动画公司进入了中国,大批动画人 才都被这些公司挖角了。而相对的,还有很多外国动 画却在这个时候低价卖入了中国市场。
代表作:《葫芦娃》《舒克和贝塔》《山水情》
《葫芦娃》
《舒克和贝塔》
《山水情》
1995年—至今(再次复苏时期)
说起95年以后的动画,确实很难让人骄傲,这段 时间里,国产动画开始有了粗制滥造,内容幼稚这些 问题,而相比之下,进口动画可以说是势不可挡,圣 斗士、忍者神龟、加上后来网络的发达,国外的动画 几乎可以同步地进入国内——在这种四面楚歌的形势 下,我们的国产动画也开始了反思。
国产动画步入21世纪所存在的问题:
国产动画得不到青年支持的原因
(一)国产动画被国人认为“单纯”、“幼稚”、“无聊”, 国产动画教育青少年怎么做人的,十分纯洁,相对适合低年龄儿童, 定位过底,跟不上时代潮流。相比之下国外动漫更受到青年的欢迎。
(二)中国动画相对国外较为粗糙,一直被年轻人视为动画而 不是动漫。
(三)国家对国产动画扶持不当, 缺少真正的发展政策。
(四)国产动画缺少创意,无法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而且教育 性过重,不受80、90后欢迎。
(五)动画制作没有商业化、市场化,无法真正得到发展。
(六)中国动画抄袭现象严重,抄袭动画的质量极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动画发展史中国美术电影始于二十年代初,“万氏兄弟”在上海拍摄了中国最早一批动画片,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长片《铁扇公主》。

由于无人投资于1942年后中断了。

四十年代初,钱家骏等在重庆也摄制动画短片《农家乐》,但也未获发展。

新中国美术电影于1947年开始摄制,在东北解放区兴山镇先后产生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

人民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画专家方明(持永只仁)等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在人员不足,设备简陋和条件下完成摄制工作,难能可贵,为新中国美术电影的发展揭开序幕。

1949年专门摄制美术片的机构-美术片组在长春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漫画家特伟和画家靳夕为主要领导人。

1950年迁上海,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部分。

随着人员的不断扩大,1957年建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特伟任厂长,从建组时十几人发展到二百多人。

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钱家骏、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马国良、包蕾等一批著名艺术家、文学家先后参加这一工作。

从此,美术电影就以上海为基地,迅速繁荣发展。

五十年代前期(1950-1956)是它的成长阶段,艺术人员的增加,带来创作的发展。

通过制片实践又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艺术、技术人才,为美术电影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阶段中,摄制了一批优秀影片,如动画片《好朋友》、《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骄傲的将军》、木偶片《机智的山羊》、《神笔》等。

尤其《骄傲的将军》和《神笔》,在探索民族风格方面作了成功的实验。

在技术方面也有可喜的成就,1953年拍摄了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4年完成的木偶片《小梅的梦》,是首次采用真人和木偶合成的技术,1955年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也获得成功。

从此,美术片进入了彩色片时期。

建厂以后到“十年动乱”前(1957-1966)是美术电影鼎盛时期,百花齐放,形式多样,美术片的艺术特点得到充分发挥,民族风格更为成熟和完美,拍出了一批至今依然是中国美术电影历史上最优秀的作品,在国内外声誉鹊起。

周恩来总理生前指出:美术电影部门在中国电影事业中,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比较优秀的部门。

1958年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剪纸片,第一部作品《猪八戒吃西瓜》一举成功。

由于它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而受到好评,开辟了发展剪纸片艺术的新路。

1960年创造了水墨动画片,把典雅的中国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形成了最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这两部影片因此获得极大成功。

它们以优美的画面和诗的意境,使动画艺术进入更高的审美境界,令人耳目一新,是动画史上的一个创举,它的成就在国内外引人瞩目。

1961年至1964年拍摄的大型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是这一时期重大作品之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

把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故事,形象地再现于电影银幕,有丰富的想象力。

造型艺术和动画技巧都达到很高水平。

大型木偶片《孔雀公主》,它以生动的情节,恢宏的场景,表现了中国傣族地区的美丽神话,影片的精湛技巧,标志着木偶片艺术的成熟。

剪纸片《金色的海螺》是这一时期剪纸片中最出色的作品,它发挥了镂刻艺术的特色,使这一古老的民间传统表达得绚丽多彩。

《黄金梦》是一部漫画风格的动画片,以粗犷的线条和夸张的形象讽刺一群贪得无厌的富豪,又是一种新的形式。

此外,《小鲤鱼跳龙门》、《谁唱得最好》、《济公斗蟋蟀》、《大奖章》、《人参娃娃》、《没头脑和不高兴》、《等明天》、《冰上遇险》、《红军桥》、《半夜鸡叫》、《草原英雄小姐妹》等,都是这一时期摄制的一批优秀影片。

1960年,拍摄的《聪明的鸭子》,是新生的折纸片,这种充满儿童情趣的纸偶艺术,又成为美术电影家族中新的一员。

为介绍中国美术电影的成就,于1960年举办“美术电影展览会”,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八大城市展出,产生广泛影响,于1960年又到香港展览,在海外获得更大声誉。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1966-1976),美术电影遭受严重破坏,极大地影响了这一事业前进的速度。

1977年开始恢复了创作生产。

从此,美术电影又进入了一个再度繁荣的新时期。

从结束“文化大革命”到1984年的八年时间里,共拍摄了一百多部影片。

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果。

由于实行开放政策,扩大对外交流,使中国美术电影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1979年为庆祝建国三十年而摄制的《哪吒闹海》,是一部宽银幕动画长片,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象丰富”的作品,在国外深受欢迎。

它以浓重壮美的表现形式再一次焕发出民族风格的光彩。

木偶片《阿凡提的故事》(种金子)也是一部出色的影片,造型夸张,语言幽默,生动地刻划了新疆维吾尔民族的一个传奇人物,后来发展为多集系列片。

动画片《三个和尚》是一部精彩的作品,篇幅虽短,寓意深刻,它既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吸收了外国现代的表现手法,是发展民族风格的一次新的尝试。

动画片《雪孩子》体现出一种高尚的精神;水墨动画《鹿铃》抒发了友爱之情,这两部影片都受到好评。

这一时期的剪纸片在美术形式上丰富多彩。

《南郭先生》表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格调古雅。

《猴子捞月》使剪纸片造型产生茸茸的质感,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式。

利用这种形式,又拍摄了水墨画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形式优美、内容诙谐,动作细腻生动,丰富了剪纸片的艺术风格。

《火童》把装饰性造型和民族艺术特点熔于一炉,风格奇丽新颖。

同一时期的影片中,还有《两只小孔雀》、《画廊一夜》、《狐狸打猎人》、《好猫咪咪》、《愚人买鞋》、《黑公鸡》、《小鸭呷呷》、《人参果》、《淘气的金丝猴》、《假如我是武松》、《蝴蝶泉》、《天书奇谭》、《兔送信》、《三十六个字》、《西岳奇童》(上集)、《黑猫警长》等,都是优秀的作品。

随着体制改革,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4年10月调整领导班子,中年导演严定宪出任厂长,特伟任顾问。

美术片创作随着改革的步伐继续前进。

两三年中完成了一批优秀影片,大型动画片《金猴降妖》,刻划了感人的猴王孙悟空形象,富于感情色彩;在传统的民族风格中注入一些抽象绘画的手法和现代音乐,为民族艺术的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

动画片《夹子救鹿》,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画的古朴风格。

剪纸片《草人》是模拟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摄制而成,别具一格。

动画片《女娲补天》用简练概括的形象表现了人们想象中的上古时代,艺术形式有所创新。

此外,《抢枕头》、《海力布》、《水鹿》、《大扫除》、《网》、《偷东西的驴》、《巫婆、鳄鱼和小姑娘》等,都各有特色。

近年来,创作上的重点,放在发展系列美术片上。

加十三集的剪纸片《葫芦兄弟》,表现一个荒诞有趣的民间故事。

十三集的动画片《邋遢大王奇遇记》是一个较有想象力的长篇童话。

《奇异的蒙古马》是根据英国作家韩素英的剧作改编拍摄的六集动画片,表现了一匹野马的思乡之情,洋溢着国际间的友谊。

《擒魔传》是一部木偶连续片,把舞台木偶艺术与电影手法结合起来,展现了《封神演义》故事的浩大场面。

还有一些影片在准备之中。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中国美术电影的创作会更加繁荣。

一个艺术事业的繁荣,需要有一大批精通业务的人才。

美术电影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新中国成立初,它还处在起步阶段,这类人才屈指可数。

所以培养人才,是美术电影发展的关键。

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培养,逐步形成一支艺术、技术等各方面的专业队伍。

建立这支队伍,除了在工作中自学成才而外,大部分专业人员来自艺术专门学校。

其中,主要的创作力量-动画人员,则经过多次专门的培养,才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成为今日中国美术电影事业的骨干力量。

回顾动画人才培养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五十年代初,1950年钱家骏、范敬祥等动画家曾在“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开办动画科,先后招收两届学生,该科在1952年全国大专院校调整时,并入北京电影学校,于1953年毕业,而后停办。

其中大部分师生进入“美影”工作,使美术电影增添了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

第二个阶段是在六十年代初期,1959年“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成立,其中设立动画专科,由钱家骏任主任、张松林任副主任,培养具有大专程度的动画人员。

共培养了两届毕业生,先后于1961、1963年毕业,该校于1963年停办,这批专业人员又充实了“美影”的创作队伍。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培养人才的工作中断了十多年,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

因此,第三个阶段就是在十年动乱之后,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动画人才。

一是支持北京电影学院开设动画班,曾多次派专业老师任教,培养了一批高等程度的动画人员。

二是与上海华山中学合作,开设中等程度的动画职业班,已招收了三个班级,共培养了六十多名动画人员。

三是在厂内开办动画训练班和动画设计训练班,以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创作人员。

通过上述三种途径,在八十年代,又有一大批动画人才正在茁壮成长。

今天,美术电影人才的培养,尤其高等的动画教育工作,将继续发展。

一代新的动画艺术家将在他们中间出现。

中国动画事业起步非常早,早期远远超出日本,但70年代之后,日本动画蓬勃发展,终超越了中国,成为目前的局势。

以下对中日动画发展按照时期进行对照比较,主线按照中国的动画时期划分。

中国动画发展未见有文提及时期划分,现按照历史时期划分如下:早期探索期--由20年代中国开始自己创作动画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蓬勃发展期--从建国始至1965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由1966年至1977年缓慢发展期--从1978年至1998探索尝试期--从1999年至今日本动画发展按照原有的时期划分(参见《日本动画发展史》一文):战前草创期——由1917年日本开始有动画至1945年日本战败战后探索期——由日本战败至1974年题材确定期——自1974年《宇宙战舰》上演至1982年画技突破期——自1982年《超时空要塞》上演至1987年路线分化期(成熟期)--自1987年至今1.中国动画建国前--早期探索期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很早,20年代中国的动画先驱万氏兄弟(万嘉综(万籁鸣)、万嘉淇(万古蟾)、万嘉结(万超尘)和万嘉坤(万涤寰))就开始研究动画制作,第一部中国自制的人画合演的《大闹画室》就是他们制作,1935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

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白雪公主》影响,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这是继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标志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

日本在这段时期处于战前草创期,动画制作水平还比较低,而且由于军国主义影响,使得其战斗场面的制作的到一定发展。

不过这段时期日本引进了一些国外的动画,中国的《铁扇公主》也在其列,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看到后,深受震动。

2.中国建国初期--蓬勃发展期(建国到1965年)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可以说是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不但作品多,而且精品也非常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