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分课汇编--核舟记(含答案)

合集下载

核舟记中考练习答案

核舟记中考练习答案
《核舟记》中考试题汇编
2007 年太原市初中学业考试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 9~12 题。 (12 分)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
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
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
【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9.【甲】文介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
的词语是 ________ 。 (2 分 )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 分)
①佛印绝类弥勒 类:
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
③一士人善画 善:
④旦而过之,轴必坠地 旦:
(三) 9.张潮 《虞初新志》善 奇巧 10 .(适逢,正赶上 无,没有) 11.(1)
全场子立刻肃静,没有一个敢高声说话的。( 2)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成 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核 舟记 课内文段
06 福州市
(四)阅读《核舟记》选段,完成 8—12 题( 16 分)
广西来宾市 2007 二、文言文阅读 (14 分)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7~ 1l 题 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 箬篷覆之旁开小窗, 左右各
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②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 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巷末, 右手指卷, 如有所语东坡现右 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 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 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③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 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 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 然 7.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2 分) A、①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 ( 奇怪的 )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零数 ) B、①高可二黍许 ( 大约 ) ②珠可历历数也 ( 可以 ) C、①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 是) ②中轩敞者为舱 ( 作为 ) D、①东坡右手执卷端 ( 上面 ) ②其人视端容寂 ( 端正 ) 8.翻译下面句子 (2 分) 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译文: 9.选文的说明顺序是 ____________ ;第②段的结构形式是 _________ ;作者从 船的中部写起的原因是: (4 分) ( 五)7 .B 8.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 (1 分) ,右手扳着右脚趾,像在大声呼叫似的 (1 分) 9.空间顺序 (1 分) 总——分 (1 分) 原因:①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 高起而宽敞, 十分引人注 目;②舱边的窗竟然可以关闭, 从这里说起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③核舟所表现的 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而中间部分雕刻有苏轼的诗句, 从这里说起容易引起读 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想象 (2 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 )

《核舟记》历年中考集(附答案)-文档

《核舟记》历年中考集(附答案)-文档

《核舟记》历年xx 集(附答案)06xx阅读《核舟记》选段,达成8—12 题(16 分)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若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对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态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牵挂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天,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隐士”,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 ;为窗八 ;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春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8.请用“ /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不要求加标点符号)(2 分)xx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若有所语9.解说加点词的意思 (4 分)(1)其两膝对比者 ()(2)舟尾横卧一楫 ()(3)其船背稍夷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10.选文前三段按 _____次序,挨次介绍了核舟的_____、_____和船背 (3 分)11.依据下面括号内的提示,用文中有关词语填空 (4 分)(1)苏东坡——(肖像特点 )(2)佛印——(神态特点 )12. “嘻,技亦灵怪矣哉 ! ”这一句表达了作者 ___的思想感情 (3 分)(二)翻译下面画线句子 (4 分)1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文:14.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译文:(一)8.鲁直左手执卷末 / 右手指卷 / 若有所语 (2分)9 .(1)挨着,凑近(2)船桨(3)平(4)通“拣”,精选(4 分)10.空间船头船尾(3 分)11.(1)峨冠多髯 (2)绝类弥勒 (矫首昂视 )(4 分)12.对精深的雕琢技艺的赞美 (3 分)(二)13.田间小道,交织相通 (2 分)14.你说该采纳如何的方法呢 ?(2 分)xx2019阅读文言文,达成9~12 题(12 分)【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若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对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态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牵挂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 ,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拂晓物色② ,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 举轴,猫则蹒跚逐之以试群猫,莫否则者,于是始知其画为传神【注】① 轴:画卷② 物色:察看③ 逮:等到9.【甲】文介绍了 ____________,【乙】文中评论画作精巧的词语是___(2分)10.解说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① 佛印绝类弥勒类:②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③ 一士人善画善:④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旦:11.用现代汉语谈谈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① 其两膝对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②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帮帮你】在《古汉语常用字词典》中,“漫”常用的义项有:① 水涨,淹; ②遍; ③一望无际 ; ④随意12.请用自己的话谈谈,〔乙〕文中画作的精巧详细表此刻哪里(2 分)参照答案:9.核舟船头三人的神态、动作传神(评分说明:第一空粗心正确即可每空1 分,共 2 分)10.解说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①近似,像②曲折③善于,善于④清晨 (评分说明:联合语境正确解说,每空 1分,共 4分)11.①他们的相互凑近的两膝,都被遮在手卷下面的衣褶中② 县令开初不懂得珍惜,随意把它悬挂在墙壁上(评分说明:正确译出“比”“漫”各 1 分,每题粗心正确1分,共 4 分)12.示例:经过写猫的反响,从侧面表现画作的精巧如:限令把画卷拿起来,猫就蹦跳着追赶它,可见画卷上的老鼠绘声绘色,栩栩如生 (评分说明:能联合写猫的句子 1 分,用自己的话正确表述 1 分,共 2 分)xx 贵宾市 2019①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栏杆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真相大白”,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②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巷末,右手指卷,若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对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态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牵挂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③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7.以下加点词解说正确的一组是()(2 分)A、①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 (奇异的 )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 )B、① 高可二黍许 (大概 ) ②珠可历历数也 (能够 )C、①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是) ②中轩敞者为舱 (作为 )D、①东坡右手执卷端 (上边 ) ②其人视端容寂 (正直 )8.翻译下面句子 (2 分)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译文: ___________9.选文的说明次序是 ____________ ;第② 段的结构形式是 _______ _______ ;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的原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分)参照答案:7.B8.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 (1 分),右手扳着右脚趾,像在大声呼喊似的(1 分)9.空间次序(1 分)总——分(1 分)原由:①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阔,十分引人注视 ; ②舱边的窗居然能够封闭,从这里提及能惹起读者的兴趣; ③核舟所表现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而中间部分雕琢有苏轼的诗句,从这里提及简单引起读者的注意,引起读者的想象(2 分,答对此中两点即可得满分)2019 年 xx 初中毕业生一致学业考试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核舟记中考试题汇编

核舟记中考试题汇编

核舟记中考试题汇编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核舟记》中考试题汇编一、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2)其两膝相比者比: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翻译:14.下面是有关文中“核舟”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 ”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 ”,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箬竹叶做成的船篷、、雕着花纹的栏杆。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者。

二、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林嗣环《口技》(乙)明有奇巧人曰,盖大苏泛赤壁云。

——魏学洢《核舟记》9.填空。

(4分)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清代人__________编选的笔记小说《___________》。

甲文段以“______________”字为核心,突出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的高超;乙文段围绕“____________”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①会宾客大宴会:_________ ②罔不因势象形罔:__________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12.甲文段除对民间艺人进行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文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

(2分)三、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2)神情与苏、黄不属.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4)珠可历历..数也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苏、黄共阅一手卷。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核舟记》历年中考阅读真题(解析版)

《核舟记》历年中考阅读真题(解析版)

《核舟记》历年中考阅读真题(解析版)《核舟记》历年中考阅读真题(解析版)核舟记是一篇经典的历年中考阅读真题,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高中时期的奇遇经历,展示了一个人的勇敢和智慧。

本文将对这篇文章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主人公是一个高中生,他在夏天的一个晚上独自乘船出海钓鱼。

正当他兴致勃勃地准备享受美丽的夜晚时,突然一阵巨大的震动传来,海水开始剧烈地波动起来。

主人公不禁心生恐惧,但是他却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

通过接下来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并没有被恐惧所制约,他紧紧抓住掌舵杆,努力控制着船只的方向。

虽然整个船体都在剧烈晃动,但主人公始终保持冷静。

他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设法避免船只因大浪而翻覆。

这一段描写展示了主人公的智慧和冷静,这正是他成功应对突发状况的关键。

在船只受到大浪的冲击之际,主人公迎来了一丝曙光。

他发现,船在一个巨大的核子反应器的附近,这也解释了突如其来的巨浪。

虽然他面临着生命危险,但他并没有放弃,反而想尽办法找到一个安全的逃生方法。

于是,主人公利用船上的装备,创造性地将船身固定在了核子反应器的柱子上。

这不仅保证了他的船不会被巨浪卷走,还为他找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避难所。

这一切都归功于主人公的勇气和创造力,他展示了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勇者无敌的决心。

在避难所中,主人公继续面临着核子反应器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所带来的威胁。

然而,他并没有被困境打败。

相反,他运用自己的学识,通过分析和计算,找到了安全逃生的最佳时机。

最终,主人公成功逃离了核子反应器的范围,并获得了重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面对突发事件时,我们不能被恐惧所吓倒,应该勇敢面对困境,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

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善于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

总之,《核舟记》是一篇精彩的历年中考阅读真题,通过一个高中生的奇遇经历,展示了勇气、智慧和创造力的重要性。

这个故事不仅给予读者乐趣,更让我们思考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应该如何应对。

《核舟记》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第11课】

《核舟记》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第11课】

《核舟记》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第11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选择题涉及全六册古文知识点。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默写注释:1、【奇巧人】。

2、【径寸之木】。

径,。

3、【为】。

4、【木】。

5、【罔不因势象形】。

罔不,。

因,。

象,。

6、【贻】。

7、【盖大苏泛赤壁云】。

泛,。

云,。

8、【有奇】。

奇,。

9、【高可二黍许】。

10、【中轩敞者为舱】。

11、【箬篷】。

12、【雕栏相望】。

13、【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徐,。

兴,。

14、【石青糁之】。

糁,。

15、【峨冠】。

峨,。

16、【髯】。

17、【手卷】。

18、【卷端】。

“卷末”,。

19、【如有所语】。

语,。

20、【其两膝相比者】。

比,。

21、【各隐卷底衣褶中】。

22、【绝类弥勒】。

类,。

23、【矫首昂视】。

矫,。

24、【不属】。

25、【诎】。

26、【可历历数】。

历历,。

27、【舟子】。

28、【衡】。

29、【视端容寂】。

30、【若听茶声然】。

若……然,。

31、【船背稍夷】。

夷,。

32、【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

33、【了了】。

34、【篆章】。

35、【丹】。

36、【曾不盈寸】。

曾,。

盈,。

37、【简】。

38、【修狭】。

39、【技亦灵怪矣哉】!“矣”和“哉”连用,。

二、重点句子翻译: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翻译: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翻译: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翻译:4、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翻译: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翻译: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翻译:7、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翻译:8、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翻译:9、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题目分六部分: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问题探究、中考阅读选择题一、文学常识《核舟记》作者是,代人。

本文选自清代编写的《》。

二、文言实词1.通假字左手倚一衡.木同,意思为:2.古今异义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古义:今义:曾经3.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箬篷..覆之句中意为:(2)名词作动词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②居右者椎髻..仰面4.其他重点实词(1)能以径寸之木径:(2)罔不因势象形罔不:因:(3)各具情态具:(4)尝贻余核舟一贻:(5)盖大苏泛赤壁云泛:(6)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奇:(7)高可二黍许许:(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徐:兴:(9)佛印绝类弥勒绝:类:(10)矫首昂视矫:(11)神情与苏、黄不属不属:(12)诎右臂支船诎:(1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盈:5.一词多义(1)奇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2)可①高可.二黍许②珠可.历历数也(3)端①东坡右手执卷端.②其人视端.容寂三、文言虚词1.以①能以.径寸之木②以.至鸟兽、木石2为①为.宫室、器皿、人物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其(①其.两膝相比者②其.人视端容寂4.而①启窗而.观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四、句子翻译1.苏、黄共阅一手卷。

译文:2.舟尾横卧一楫。

译文: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译文:五、问题探究1.雕刻者高超的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作者为什么不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一一介绍?3.“嘻,技亦灵怪矣哉!”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六、中考阅读选择题核舟记魏学洢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中考语文文言文各地试题分类详解:《核舟记》

中考语文文言文各地试题分类详解:《核舟记》

中考语文文言文各地试题分类详解:《核舟记》2009全国各省市《核舟记》中考试题全解析1.鄂州市(09湖北省)(四)阅读下列文段,完成20—22题。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核舟记》)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2)神情与苏、黄不属(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4)珠可历历数也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苏、黄共阅一手卷。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2.从本文段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20.(1)大约(2)类似(3)同“屈”,弯曲(4)分明可数的样子(全对给2分,全错给0分,其他给1分)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苏、黄共阅一手卷。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1.(1)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

(2)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每句1分,共2分)22.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③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共3分)2.青岛市(09山东省)(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7分】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中考文言文《核舟记》阅读理解题目练习及答案

中考文言文《核舟记》阅读理解题目练习及答案

中考文言文《核舟记》阅读理解题目练习及答案导读:练习1、《核舟记》选自清朝张潮编著的《虞初新志》一书,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篇说明文。

文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2、课文中提到的“大苏”即宋朝的文学家苏轼。

其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赤壁赋》中的句子。

“鲁直”即他的好友、诗人黄庭坚。

5.全文采用的结构方式是(A)。

A.总分总B.总分C.分总6.课文总体是按(B)顺序说明核舟的。

A.时间B.空间C.逻辑7、阅读下列文段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高(可)二黍许①大约②神情与苏、黄不(属)②类似③(诎)右臂支船③同“屈”,弯曲④珠可(历历)数也④分明可数的样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苏、黄共阅一手卷。

①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

②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3)第一段的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A、C)A.列数字B.打比方C.作比较D.分类别(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_灵活精巧____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

(5)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

作者真切地描述,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常州市】(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完成7~10题。

(共14分)[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左右有窗共八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舟长曾不盈寸,人、窗、炉、文,钩画了了,众妙皆备。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魏学洢《核舟记》)[乙]恽寿平,号南田,明末常州武进人。

少敏慧,八岁咏莲,惊其师长。

随叔父恽向攻诗画,艺日进。

其父恽日初为国子监生,曾上《守御十策》以谋救国。

明末丧乱,十余岁而随父兄抗清。

多与奇人侠士游,常奔走千里,恍惚①死生,他人色沮神丧,而南田意气如常。

二兄继死,明亡,与父归故里。

天下渐定,誓不应科举,卖画以赡父。

其山水深得冷淡幽隽②之致,松柳夹岸,游鱼喋③水,风烟俱净,寄情悠远。

重写生,常灌花南田,极力描摹,天机④物趣,毕集毫端。

其“没骨法”花卉,空灵妍妙⑤,着纸欲飞,笔简意丰,获誉“神品”。

名动天下,创“常州画派”。

崇尚气节,临富贵而不失其本心,叶售画度日,然非其人不与也。

遇知己,累日点染⑥;非其人,视百金如草芥,不市一花片叶也。

康煕时,尚思复明,与复社遗士唱和,有《瓯香馆集》传世。

(选自《瓯香馆集·序言》,有删改)[注]①恍惚:捉摸不定。

②幽隽:幽静美丽。

③喋:吸。

④天机:自然界的秘密。

⑤妍妙:精妙。

⑥点染:点缀景物和着色。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⑴清风徐.来⑵舟长曾不盈寸....⑶卖画以赡父....⑷毕集毫端⑸临富贵而失其本心....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5分)⑴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文:⑵非其人,视百金如草芥,不市一花片叶也。

译文:9.同为技艺高超的艺术家,和王叔远相比,恽寿平有哪些独特的地方?(依据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答:10.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简桃核修狭者”“笔简意丰”的“简”意思不相同,“众妙毕备”的“毕”和“风烟俱净”的“俱”意思相同。

B.咏莲、学艺、与侠士游的叙述,为下文彰显主人公的崇高气节作了很好的铺垫。

C.“冷淡幽隽”的绘画风格是由画家的个性和家学渊源决定的,寄托了恽寿平对悠远深厚的中华绘画文化的深刻理解。

D.“重写生,常灌花南田,极力描摹”是恽寿平取得艺术成功的重要原因。

【答案】7.(4分)⑴缓缓地⑵竟然不满一寸⑶赡养父亲⑷笔下,笔底,笔端⑸丢失他的天性【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掌握能力。

“徐”与“曾不盈寸”是课内文言文实词解释,书本上有现成的解释,这是考查识记能力。

⑶“赡父”是一个动宾短语,采用现代汉语组词法分别组词。

⑷“毫端”重点是解释“毫”,联系上下文,从而确定“毫”的意思是“笔”。

⑸“失其本心”,这样短语的曾经出现在《鱼我所欲也》中:此之谓失其本心。

从而明确“失其本心”是“丧失了他的本性”,放在句中,联系上下文翻译得通顺。

8.(5分)⑴曾经赠送我一个核舟,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⑵不是他看得起的人,把太多钱财当作草芥一类没有价值的来看,不会买一朵花一片叶。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

⑴“尝贻”是“曾经赠送”的意思,“盖”表示推测,“泛”是“泛舟”“游览”的意思。

关键词翻译准确后,然后调整语序,使之通顺。

⑵“非其人”的翻译要联系上下文来推测。

从而确定为“不是他看得起的人”;“市”是“买”的意思。

9.(3分)坦然面对生死,崇尚气节,不重钱财,具有开创性。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分析的能力。

两个人相同的地方是“技艺高潮”,而恽寿平独特的地方要抓住细节分析。

从“而南田意气如常”可知“坦然面对生死”;从“崇尚气节,临富贵而不失其本心”可知“崇尚气节,淡泊名利”;从“创…常州画派‟”可见其“开创性”。

10.(2分)C【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解释以及内容的概括与分析能力。

C选项的错误,选文没有介绍恽南田的绘画风格形成的原因,属于“无中生有”型。

【参考译文】恽寿平,别号南田,是明朝末年常州武进人。

他年少的时候就很机敏聪慧,八岁时候写了一首吟咏莲的诗,惊动了他的老师和长辈们。

(他)跟随他的叔父恽向学习诗文和绘画,技艺一天天长进。

他的父亲恽日初是国子监的监生,曾经向皇帝上书《守御十策》,来谋求救国的道路。

明朝末年,国家丧乱,十岁多的他跟随着父亲和兄长参加了抗清的活动。

他经常结交当世奇人侠士,经常奔走到很远的地方,出生入死,行踪捉摸不定,其他的人大都神情沮丧,可是南田的神态气质却和平常一样。

他的两个哥哥相继死去,明朝灭亡后,他和父亲一起回到了故乡。

天下渐渐地安定了下来,他发誓不去参加清朝的科举考试,用卖画的方式来赡养父亲。

他的山水画深得素冷淡雅,幽静美丽的风致,两岸松树柳树成荫,河中的鱼儿戏水,风停了,大片的烟雾消散尽净,所寄托的感情非常深远。

他非常注重写生,经常灌溉南田里的花,尽力去描绘临摹。

自然界的秘密,事物的情趣,都在他的笔下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他创造的“没骨法”花卉,空灵精妙,栩栩如生,在纸上好像能够飞起来一样,他笔法简练而画得意蕴丰富,被人誉为“神品”。

他绘画的名声惊动了天下,创立了“常州画派”。

他崇尚气节,面对富贵却不失去他的操守,虽然只是靠卖画度日,但如果不是谈得来的人他不会把画给他的。

如果遇到了知己,他会整月整月地点缀着色;若遇见一些想用金钱来买画的势利小人,他会把百两银子当做草芥一样,不卖给他们一花一叶。

康熙年间,他还想着恢复明朝的大业,和复社里坚守的名士们用诗词互相答赠,有《瓯香馆集》流传后世。

【湖北省荆州市】二、古诗文阅读(24分)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核舟记(节选)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记核桃念珠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

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课经者、荷杖者、入定于龛中者、萌树跌坐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议论者、袒跣曲拳、和南而前趋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

蒲团、竹笠、茶奁、荷策、瓶钵、经卷毕具。

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猿猱错杂期间。

初视之,不甚了了。

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或衣文质绮绣,或衣袈裟水田絺褐,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节选自《虞初新志》)6.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B.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寤寐:睡觉的时候。

C.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

D.珠可历历..数也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7.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求之.不得,寤寐思服B.左臂挂念珠倚之.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先帝称之.曰能8.下面对《关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笔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9.下面对《核舟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选段采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方式。

B.选段运用摹状貌、作比较的方法表现三个人不同的衣着、姿态、动作和表情。

C.文中连用“执、抚、指、语、矫、视”等动词,使人物活灵活现。

D.《核舟记》逼真生动地表现了“大苏泛赤壁”的主题。

10.下面对《记核桃念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段先总说念珠数量、材质和形状,再分别从人物、器具、纹饰等多方面进行说明。

B.文段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C.整个念珠有一百零八枚珠子,每枚刻有三到六尊不等的罗汉,总数达五百之多。

D.初看念珠,作者并不特别喜欢,待细看以后才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11.(3分)用“/”给《记核桃念珠》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三处)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栗梵相奇古12.(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13.(8分)联系学过的古诗文,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①,草色遥看近却无;春风送我到涧边流连:②,野渡无人舟自横;我到农家谛听蛙鼓声声:③,青草池塘处处蛙;我在深夜轻敲离人窗棂:君问归期未有期,④;我会潜入诗人的梦:⑤,铁马冰河入梦来;我会揉碎志士的心:山河破碎风飘絮,⑥;我是春的使节在冬日绽放:忽如一夜春风来,⑦;我随朔风飞舞上下一白:湖上影子,⑧、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我是感情的叹息,是思想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答案】6.(2分)B(“寤寐”指醒时和睡觉的时候,意为日日夜夜。

)7.(2分)C(此为舒缓语气,另外三项为代词。

)8.(2分)D(此为表现男子,不是“窈窕淑女”。

)9.(2分)D(应为表现了“技亦灵怪矣哉‟的主题。

)10.(2分)D(初看念珠,作者看得并不特别清晰,待细看以后才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11.(3分)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断对一处得1分。

)12.(3分)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脚露怀,抬头仰望,神情与苏、黄不相同。

(重点解释“绝类”“矫首昂视”“不属‟,错一处扣1分,句子翻译意近即可。

)13.①天街小雨润如酥②春潮带雨晚来急③黄梅时节家家雨④巴山夜雨涨秋池⑤夜阑卧听风吹雨⑥身世浮沉雨打萍⑦千树万树梨花开⑧惟长堤一痕(每小题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小题即不得分。

)(8分)【参考译文】得到念珠共180枚,大多以山核桃为主,(核桃)圆的就像小樱桃一样,念珠上刻着罗汉数尊,有立着的,有坐着的,有诵经的,有执杖的,有入定于佛龛中的,有跌坐于树荫说法的,有环坐而指天话地议论的,有光着脚握着拳的,有前趋后顾的。

加起来有五百人。

蒲团,竹笠,茶奁,荷策,瓶钵,经卷,等等物件都有。

更在罗汉身畔,刻以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猿猱之类动物,开始看它,不觉得怎么样。

在明亮的窗子和干净的茶几下,静心仔细看上面所刻的罗汉,只不过像一小米粟,佛菩萨等清净庄严之相,真是奇特古朴,有的穿有花纹的丝质衣裳,有的穿袈裟布衣,他们的神情风韵,各自在松柏岩石间弥漫消散开来,可以称得上是艺术到达了极致啊!【云南省昆明市】(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8-9题(8分)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