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教案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水面的秘密》教学设计.doc

《水面的秘密》教学设计.doc

《水面的秘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水的科学”中的第四课。

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并能够通过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2、愿意合作与交流;养成细致观察、大胆预测、认真实验的科学习惯;激发科学探究兴趣。

3、知道水的表面存在着一股收缩拉紧的力一一表面张力。

了解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猜想与实验,认识水的表而有张力现象。

教学难点:对实验中观察到的水的表面张力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自然界中的表面张力图片;实验记录表;教师演示、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水槽、玻璃杯、烧杯、滴管、冋形针、硬币、塑料直尺、抹布等。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大家看到桌上的物品,就会猜到我们这节课耍研究什么呢?你们猜猜看。

(对,研究水。

)2、水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你们有过什么研究吗?玩过水吗?是怎样玩的?3、这节课我们用个新奇玩法,来研究水的问题。

二、探究水的表面张力活动活动1:向满杯水里放回形针1、装满一杯水。

师:利用桌上的材料,你准备怎样装满呢?师:这些方法都能把杯子里装满水,但是用滴管装水有些慢。

老师给同学们个建议好不好?师:利用塑料烧杯的尖嘴稳稳的往玻璃杯里面倒水,注意保持桌面的清洁,水不能洒出来。

学生分组装水,老师巡视指导。

师:告诉老师,你们杯子里的水装满了吗?师:既然你觉得水已经装满了,你认为杯子里的水装到什么程度才算满?(师出示装了半试管水的水面的样子)师:你确信你们杯子里的水都已经装满了吗?师:再也不能加了吗?师:如果不敢确认的话,可以用滴管在加一些。

师:现在各组都确信杯子里装满水了吗?2、杯子里能放曲别针吗?(1)提出问题师:现在杯子里都装满水了,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曲别针,在水不外溢的情况下,你认为还可以放入曲别针吗?师:既然你们认为能放,请你们在小组内猜测一下杯子里最多能放多少枚?并将你猜测的结果写在表格里。

(2)猜想假设学生猜测并将结果写在表格里,并汇报猜想。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教材说明】《水面的秘密》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课。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猜想、假设、实验探究等活动,发现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并学会用掌握的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目标】1、能针对水面现象提出问题;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2、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现象,并善于思考;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1毛的硬币(1个)、水槽(1个)、锥形瓶(1个)、滴管(1个)、烧杯(1个)、托盘(1个)、抹布(1块)、大头针(1盒)、曲别针(1盒)、实验记录单(1张)分组实验:水槽(12个)、1毛的硬币(12个)、锥形瓶(12个)、滴管(12个)、烧杯(12个)、托盘(12个)、抹布(12块)、大头针(12盒)、曲别针(12盒)、实验记录单(12张)【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硬币能浮在水面上吗?1、(出示硬币)同学们,认识这是什么?(1毛的硬币)你的眼睛真亮!如果我们把它轻轻放在水面上,你认为它能浮在水面上吗?(1)生:能。

追问:你为什么认为它能浮在水面上?(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2)生:不能追问:说说你的理由。

(哦,这是你的经验!)2、那到底能、还是不能?请利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水槽和硬币,来亲自动手试一试!(学生向水槽里放硬币)3、孩子们,停下来。

你们的硬币都浮在水面上了吗?(1)生:不能。

师:别着急,让我们再试一次,看看硬币究竟能不能浮在水面上。

学生操作。

师:现在你的硬币浮在水面上了吗?(2)生:能师:赶紧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样让硬币浮起来的?(让我们用掌声对这位同学精彩的展示表示感谢!)二、实验探究老师我能让硬币浮在水面上!不信?瞪大眼,瞧仔细!(老师在投影仪上向水槽里放硬币)实验一浮起的硬币——初步感知水面凹的变化1、真神奇!为什么老师(这位同学)能让硬币浮起来,而你却不能?生:放的方法和我们的不一样。

[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1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1精品教案

《水面的秘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7课《水面的秘密》。

水的表面张力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也是非常抽象的,如只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

本节教材由生活现象入手,试图通过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自主探究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感知水的表面张力现象,认识水的表面张力的特点,并学会用掌握的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水面的秘密》一课,是以“认识水、有趣的浮沉现象、改变浮和沉”为基础,围绕“水”的表面秘密展开探究。

学生生活中见过小水滴悬挂在水龙头下方蠢蠢欲滴的现象,但并不理解此现象的原理。

水的表面张力因此而进入学生的科学视野。

这是一个有趣的实验,但很抽象,不易理解。

本节课在设计时力求有所突破,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起点,设计富有探究性的实验活动,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猜测和验证。

同时,挖掘生活事件中的有效因素,与课堂学习发生联系,帮助学生运用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满杯水、半杯水、水龙头上的水滴等产生的不同现象,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并初步感知水的表面存在奥秘,能针对水面现象提出问题。

并能通过观察、猜想、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做出合理的解释。

2、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现象,并善于思考;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学生通过“硬币装水”“往盛满水的杯子中放曲别针”等活动,加深对水的表面张力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1、规范操作,认真观察水的表面张力。

2、理解水的表面张力。

教学准备烧杯、硬币、滴管、量筒、水槽、曲别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交流微课学习收获师:同学们,课前我们通过微视频了解了关于水面的一些秘密,能谈谈你都有哪些收获吗?师:你能说一说满满一杯水时水面是什么样子的吗?师:还有哪位同学来交流一下。

师:你用滴管往硬币上装水,水立即就撒出来了。

能说说你是怎么用滴管的吗?师:这位同学用滴管的方法对吗?师:谁能说说应该怎样正确使用滴管?师:看来呀,咱们同学对正确使用滴管的方法掌握的还不错。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面的秘密》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面的秘密》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水面的秘密》教案教学目标:1、能针对水面现象提出问题,并能通过观察、猜想、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做出合理的解释。

2、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现象,并善于思考;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教学准备:回形针、水槽、烧杯、玻璃杯、滴管、水、试管教学过程:课前引导:师:同学们喜欢玩水吗?生:师:说说平时都是怎么玩的?生:师:听得出来大家都很喜欢玩水,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大家痛痛快快的玩玩水好吗?上课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师:我也很喜欢玩水,想不想看看老师有什么新花样?这是一枚硬币,你觉得硬币能浮在水面上吗?生:师:硬币怎么样了?生:师:为什么硬币浮在水面上了呢?生:师:看来水面还是有许多秘密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水面的秘密(板书课题)师:平时有没有观察过水面是什么样子的?看一看试管里的水面是什么样的?生:师:是凹下去的,你们观察的也是这样吗?师总结,看来水面还是不一样的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师:我们要想揭开水面的秘密,还要做几个小实验来研究,这里有一个杯子,我要往这个杯子里加水,怎样才算是加满了?(师操作)生:快流出来了师:试着把你们的杯子也加满水吧(生操作)师:现在你们确定都加满了吗?生:确定师:请你们从侧面观察水面是什么样的?生:有点鼓1、杯子里能放回形针吗?(1)提出问题师:这么满的水你们认为还能往里放东西吗?认为不能放请说说理由,认为能放,比如放回形针,请你们猜猜最多能放多少枚?(2)猜想假设把学生猜想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3)制定方案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想,究竟这个杯子能不能放,能放多少,这就需要我们亲自试试师:再试的时候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生:师: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出示课件)(4)实施探究师:请各组分好工,密切合作,看哪个小组实验的最成功。

师:好请各组回报你们的实验结果(生说师记)师:装满水的杯子到底能不能放回形针?生:能师:是呀,不但能放,而且还能放很多枚回形针呢。

三年级科学《水面的秘密》教案

三年级科学《水面的秘密》教案
临邑县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学校
Hale Waihona Puke 翟家学区年级三学科
科学
授课人
孙海英
班级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水面的秘密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学习)目标
1、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能够进行长时间的观察活动;会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2、愿意合作与交流;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由水的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现象认识到,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改善自己和周围人们的生活。
4、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实验结束,汇报结果(学生的猜测与实际操作相差甚远)。提出问题:在水还没有从硬币上溢出来之前水面是什么样子的呢?
6、学生汇报:水的表面是鼓起来的
7、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证明了水的表面有张力。
(2)怎样让一枚硬币浮在水上
1、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是向硬币上加水,现在大家能不能想办法将这枚硬币放在上面上呢?
紧紧靠拢 相互吸引
达标检测
水的表面是什么样的?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表面张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我的个性化修改
一、导课
1、教师出示小铁圈,请学生平着放入水中,再慢慢提出来,观察小铁环上有什么现象发生和手上有什么的感觉。
2、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小铁环上会有一层水膜。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手上的感受提出问题
3、教师适时引导,揭示课题。
7、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水的表面张力的结论。
学生操作
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我的个性化修改
(三)、自由活动:进一步感受水的表面张力
(1)往硬币上滴水

水面的秘密教案

水面的秘密教案

水面的秘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观察和了解水面的常见现象,如表面张力、浮力等。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水面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水面的表面张力现象及产生原因。

(2)掌握浮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难点(1)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解释表面张力的作用。

(2)理解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硬币、回形针、水杯、水、洗洁精、乒乓球、水槽、砝码、弹簧测力计等。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与水面相关的图片,如荷叶上的水珠、水面上漂浮的小船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水面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面的秘密。

(二)新课讲授1、表面张力(1)实验一:硬币装水让学生将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滴管往硬币上滴水,观察硬币上能容纳多少滴水而水不溢出。

提问:为什么水在硬币上会形成一个凸起的“水馒头”而不流下来?(2)实验二:回形针浮水将回形针轻轻平放在水面上,观察回形针是否会沉入水中。

引导学生思考:回形针比水重,为什么还能浮在水面上?(3)讲解表面张力的概念通过以上两个实验,向学生讲解水面存在一种使水分子相互吸引的力,叫做表面张力。

它使得水面像一层有弹性的薄膜,能够承受一定的重量而不破裂。

(4)生活中的表面张力现象让学生讨论并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表面张力的现象,如露珠的形成、小昆虫在水面上行走等。

2、浮力(1)实验三:乒乓球浮起将乒乓球放入水槽底部,然后往水槽中注水,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

提问:乒乓球为什么会浮起来?(2)实验四:浮力的测量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然后将物体浸没在水中,再次测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引导学生计算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并分析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讲解浮力的概念通过实验,向学生讲解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中受到向上的托力。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案例及反思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案例及反思

《水面的秘密》【教材说明】《水面的秘密》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课。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猜想、假设、实验探究等活动,发现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并学会用掌握的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目标】1、能针对水面现象提出问题;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2、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现象,并善于思考;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1毛的硬币(1个)、水槽(1个)、锥形瓶(1个)、滴管(1个)、烧杯(1个)、托盘(1个)、抹布(1块)、大头针(1盒)、曲别针(1盒)、实验记录单(1张)分组实验:水槽(12个)、1毛的硬币(12个)、锥形瓶(12个)、滴管(12个)、烧杯(12个)、托盘(12个)、抹布(12块)、大头针(12盒)、曲别针(12盒)、实验记录单(12张)【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水面能发生怎样的变化?1.同学们,你们观察过水面吗?形容一下你观察过的水面形状?(学生交流)2.水的表面还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播放课件)【利用ppt课件,再现生活中水面不同的变化;同时利用电子白板的放大镜,放大水面凹凸的变化,加深视觉冲击,继而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什么原因,能使水面会发生凹凸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探究主题。

】3.你发现水的表面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有没有感兴趣的问题要问?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探究水面的秘密,(板书课题)二、实验探究实验一浮起的硬币——初步感知水面凹的变化1、(出示硬币)同学们,认识这是什么?(1毛的硬币)你的眼睛真亮!如果我们把它放在水面上,你认为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猜测2.瞪大眼,瞧仔细!(老师在投影仪上向水槽里放硬币)真神奇!你想不想试试?有个要求——实验时要仔细观察硬币和水面之间的变化。

2分钟时间,看哪个小组最先让水面托起硬币!(学生分组在水槽里放硬币)(1)孩子们,时间到。

(整理)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4

(整理)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4

水面的秘密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假设、实验等探究活动,发现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初步得出结论,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细心操作的习惯,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情分析:水的表面张力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但很抽象,不好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孩子们自主探究、猜测和想象,让孩子们在快乐探究中理解,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1.能针对水面现象提出问题,并能通过观察、猜想、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做出合理的解释。

2.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生活现象,并善于思考;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规范操作,认真观察水的表面张力。

教学难点:理解水的表面张力。

教学准备:烧杯、1角硬币、滴管、量筒、水槽、微视频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有趣的沉浮现象》,知道了有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有些可以沉在水底。

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满满的一杯水,和一枚一角的硬币,如果我轻轻将这枚硬币放在水杯上,大家猜想一下:硬币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学生交流,大部分学生认为硬币会沉入水底。

)2.请一名学生上讲台验证自己的猜想,结果硬币沉入水中。

3.谈话:刚才这名同学的演示证明了大家的猜想,那么,大家的猜想就是正确的吗?(学生的回答一般是肯定的。

)现在教师再来演示一下。

(教师轻轻将硬币放在水面,结果硬币浮在水面上。

)4.谈话: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老师放的硬币会浮在水面上,其中有什么秘密?(引导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梳理学生的回答,然后引出本节课的目标:研究水面的秘密。

)板书:水面的秘密。

二、合作探究,观察现象1.学生实验:每个小组用量筒往烧杯倒水,尽量倒满。

2.猜测假设:看看你桌上的烧杯,你猜测一下还能往里面加水吗?把你的意见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学生的意见无非两种:能或者不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
密》教案
教学内容: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的科学”中的第四课。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并能
够通过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2、愿意合作与交流;养成细致观察、大胆预测、
认真实验的科学习惯;激发科学探究兴趣。

3、知道水的表面存在着一股收缩拉紧的力——表
面张力。

了解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猜想与实验,认识水的表面有张力现象。

教学难点:
对实验中观察到的水的表面张力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
自然界中的表面张力图片;实验记录表;教师演示、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水槽、玻璃杯、烧杯、滴管、回形针、硬币、塑料直尺、抹布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盛有半杯水的水杯,问:大家看老师拿的是什么?杯子中的水为什么没有溢出来呢?什么情况下杯子的才可能流出来?
2、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动手将杯子倒满。

3、教师:确认倒满了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样子:水面是平的)
4、教师:还可不可以继续加水了?(指导学生试继续加水,确认满后观察水面的样子:凸出杯口)
5、让学生比较先后两次观察到的的样子,引导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6、师梳理后小结:大家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看来水的表面还真有不少的秘密,想揭开这些谜底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水面的秘密。

(板书课题:“水面的秘密”)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发现“加满水的杯子还可以加水”;通过观察发现“水的表面并不是平的”,为课题的提出做了较好的铺设。

这样在操作与观察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逐步引领学生进入探究领地,激发了探究欲望。

]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实验一:“杯子吃针”
1、师:大家确认你的杯子盛满水了吗?如果我把一枚回形针放进去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猜想,教师验示)
2、引导猜想:看来盛满水的杯子是可以吃针的。

猜想一下,它可以吃多少针呢?(教师出示表格,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3、学生实验验证。

(1)师:做这个实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实验,师巡回。

(3)小组汇报结果,师填表,比较猜想与验证结果。

(4)小结:盛满水的杯子原来还可以“吃”这么多的针!现在水面是什么样子的,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样子,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教师暂不解决)
(二)、实验二:“硬币装水”
1、(出示硬币)提出问题:这是什么?今天教师想用它来盛水。

你认为可能吗?怎么装?(教师出示滴管,讲解并演示其用法)
2、引导猜想:老师刚才已经往这枚硬币上装了一滴水。

你认为可能装多少滴水?(出示表,学生交流后填写)
3、请学生讨论实验应该注意什么?(讨论后汇报后教师适当补充:一要把硬币放平;二要轻捏胶头,靠近硬币滴;三是要观察水面的变化情况;四是记住滴数,以水溢出硬币前的数目为准)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实验结束,汇报并填写结果(学生的猜测与实际操作相差甚远)。

6、提出问题:在水还没有从硬币上溢出来之前水面是什么样子的呢?你有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再次
..提出“为什么”)
(三)引发思考,得出结论
1、师:通过前面两个实验,我们发现水在溢出前,水面并不是平的,而是凸的。

而且尽管凸得很厉害,但水并没有流出来。

这是为什么呢?
2、小组讨论后交流。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3、师提开谜底:水面很凸的情况下,水并没有流出来。

这是为什么呢?秘密就在水面——水的表面的有一种收缩拉紧的力叫水的表面张力。

板书:“表面张力”、“收缩、拉紧”
4、课件《水的表面张力》演示,加深理解。

5、齐读课本中有相关句子。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猜一猜”,再让学生“想一
想”,然后“做一做”,最后让学生“说一说”。

这样,在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充分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对“水面的秘密”的好奇心达到顶峰时,教师相机揭密“水面的秘密”,让学生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极为有利。

]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一)自由活动:“张力浮物”
1、提出问题:既然水的表面有张力,那么它可能托起一些物体吗?(让学生猜想)
2、师:看看老师让大家准备的材料,大家想让什么物体浮在水面上?(引导学生思考操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比较表面张力与浮力:这些物体浮在水面上靠的是什么?是浮力吗?(师演示证明这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
5、比较后师进一步引导:水的表面张力是可以破坏的。

如果破坏了水的表面张力会怎样呢?(师演示后出示课件:《生活中的表面张力现象》)
(二)、认识自然界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1、师:你观察过大自然界中的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吗?(学生交流)
2、师出示有关图片,小结:这些都是水的表面张力现
象。

原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大家要多观察,多思考,多提出“为什么”,教师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小科学家。

(三)课后拓展:今天我们仅仅研究了水.这种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

课后你还想研究什么?(引导学生研究其它液体是否也存在表面张力)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认识生活中的“水的表面张力”现象,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解决新问题的激情走出课堂。

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无止境性。

]
四、梳理小结当堂检测
1、学生总结,自我评价。

(1)师:通过本课的探究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
(2)学生交流收获。

自评。

2、课堂小测。

[设计意图:通过自我评价,获得成功体验,体现评价的激励作用;随堂检测,及时反馈,做到“堂堂清”] 附1、板书设计:
水面的秘密
收缩↓拉紧
表面张力附2、实验记录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