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海市蜃楼》教案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海市蜃楼》教案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海市蜃楼》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海市蜃楼”的来历和含义。

2.了解“海市蜃楼”的特点。

3.能够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意思。

4.能够通过讨论,理解课文的主旨。

二、教学重点1.掌握“海市蜃楼”的特点。

2.理解课文中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1.通过讨论理解课文主旨。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教师可以先拍一些海市蜃楼的照片,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

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表一些关于海市蜃楼的知识和看法。

2. 导入教师介绍“海市蜃楼”的来历并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发现“海市蜃楼”的含义。

3. 朗读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氛围,同时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听力理解能力。

4. 分层阅读分层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分层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将课文分成几个段落,让学生阅读并理解段落中的内容。

5. 听说训练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听说来解答,如:这篇课文为什么叫《海市蜃楼》?海市蜃楼在哪里看得到?等等。

6. 课文内容整合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整个课文的内容串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7. 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海市蜃楼”的经典意义并且总结出一些经典的故事情节。

8. 形成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总结出学生们的理解并呈现出来。

五、教学前准备1.拍摄一些海市蜃楼的照片。

2.准备白板或黑板,方便讲解和展示课文内容。

六、拓展活动1.带领学生画出心中理解的“海市蜃楼”。

2.制作一个小海市蜃楼的模型或者糖果,让学生亲手制作。

七、课后作业1.朗读课文三遍,背诵课文中的经典故事情节。

2.反思自己刚才做得好和不好的地方并记录下来。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在热身阶段、听说训练、课文内容整合和讨论等环节中,都以不同形式积极参与,同时感受到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的愉悦过程。

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对“海市蜃楼”的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概括,揭示了哲学思辨的基本阶段,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我想知道》教案设计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我想知道》教案设计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我想知道》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我想知道”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中的人物与事件。

2.练习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根据课文内容正确回答问题。

3.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人物以及他们所面对的问题。

2.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初步的阅读理解。

3.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2.认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进行初步的阅读理解。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中的内容和问题,告诉学生如何理解课文。

2.实践法:让学生进行阅读和回答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1.导入(5分钟)通过口头讲解帮助学生了解此次课程的内容和目的。

2.预习(15分钟)让学生带着好奇心直观地阅读文章中的问题和人物,引导学生预想故事情节和结局。

3.阅读(20-25分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开始阅读《我想知道》这篇课文,并尝试理解其中的关键词汇和人物。

4.讲解与回答问题(15分钟)在阅读结束后,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分享给大家。

由老师解释学生经常出现疑惑的问题。

5.课外练习(10分钟)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文本练习,提高他们对课文理解和答题能力的根深蒂固的能力。

六、教学评估1.通过教师的实际观察和评估,检测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

2.观察学生是否对课文内容及问题感到兴趣和好奇,是否愿意主动了解和探寻。

3.通过针对性的评估考核,观察学生是否已达到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七、教学反思该教案以“我想知道”这篇课文为中心,通过讲解、实践,以及互动问答,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加强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对问题的提问,引导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第四册冀教版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第四册冀教版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第四册冀教版第六单元教案一、单元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关爱动植物的情感。

4.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想象,创作出富有童趣的作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观察大自然、关爱动植物的情感培养。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三、课时安排1.第一课时:《秋天的雨》2.第二课时:《小松鼠的秋天》3.第三课时:《小猫钓鱼》4.第四课时:《树叶的悄悄话》5.第五课时:作文指导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秋天的雨》1.导入: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变化,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2.生字词学习: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理解字词的意思。

3.课文阅读:教师朗读,学生跟读,理解课文内容。

4.课文讲解: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

5.课堂练习: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小松鼠的秋天》1.导入: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小松鼠的秋天生活。

2.生字词学习: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理解字词的意思。

3.课文阅读:教师朗读,学生跟读,理解课文内容。

4.课文讲解:分析课文中小松鼠的形象,引导学生关注小松鼠的情感变化。

5.课堂练习: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第三课时:《小猫钓鱼》1.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小猫钓鱼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生字词学习: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理解字词的意思。

3.课文阅读:教师朗读,学生跟读,理解课文内容。

4.课文讲解:分析课文中小猫钓鱼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理解小猫成长的过程。

5.课堂练习: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第四课时:《树叶的悄悄话》1.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树叶的变化,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生字词学习: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理解字词的意思。

3.课文阅读:教师朗读,学生跟读,理解课文内容。

4.课文讲解:分析课文中的拟人手法,引导学生理解树叶的情感。

冀教版2023年份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

冀教版2023年份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

冀教版202X年份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形,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果园机器人》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培养独立浏览的能力。

2、情感目标:(1)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形,引发对机器人的爱好。

(2)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庞大改变,激发学生对奇妙的科技世界的爱好及探索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形,引发对机器人的爱好,感受生活和生产的实际要求是发明创造的动力。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进程:一、情形导入,感受果农的喜与忧。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果园里满是成熟的果子,那一串串、一颗颗引人爱好的果实,可把果农们乐坏了,我们去果园看看吧!1、出示果园图片。

2、师:同学们,动脑筋想想看,果农们为何会这样高兴呀?(水果丰收了果子卖了能赚钱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而高兴……)3、师:是呀,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眼看着可以赚到很多钱了,可是这时果农们却发愁了,这是为何呢?打开语文书99页,正确、流利朗诵第1自然段,为何果农发愁,用“____”划出来。

(1)抽生回答。

出示:要是果子从树上摘下来,要把它们运到很远的地方去卖,实在忙不过来。

(2)师:听你们这么一分析,老师也觉得果农们确切太忙了,要做的事又太多了,那大家帮果农们想想办法吧?(请人帮忙——不错的主张!请果园机器人帮忙——你会用高科技了,真了不得!)(3)师:是呀,我们可以请果园机器人来帮忙,在认识果园机器人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机器人的介绍。

(出示投影)今天我们就要学习24课《果园机器人》,去看看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的?他有哪些有趣的地方?奇妙的电脑又是怎样指挥他工作的?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新朋友,出示课题:果园机器人二、研读2、3自然段,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利”与“弊”。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案一:第一课《情比金坚》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主要内容;2. 研究识字、词语的注音和书写;3. 能正确模仿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 研究识字、词语注音和书写;2. 学会正确模仿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1. 课本《情比金坚》;2. 黑板、粉笔;3. 单词卡片。

教学过程:1. 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引入《情比金坚》这个故事;2. 配发单词卡片,教学生识字和注音;3. 逐句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正确模仿朗读;4. 布置课后练,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2.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情感和道德意义。

教案二:第二课《与时间赛跑》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2. 研究多音字的注音和运用;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研究多音字的注音和运用;2.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本《与时间赛跑》;2. 黑板、粉笔;3. 课堂练题。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先读课文,了解大意;2. 分析多音字的注音方法,与学生一起注音;3. 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意并回答问题;4. 布置课后练,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延伸:1. 讨论一些与时间赛跑相关的话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2.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多音字,写一篇关于时间的短文。

教案三:第三课《Mimmi的寿宴》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内容;2. 研究生字词的注音和运用;3. 提高朗读和书写能力。

教学重点:1. 研究生字词的注音和运用;2. 提高朗读和书写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本《Mimmi的寿宴》;2. 黑板、粉笔;3.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1. 让学生预览课文,了解故事内容;2. 分发生字卡片,教学生识字和注音;3. 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4. 布置课后练,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延伸:1.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2. 组织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家寿宴的短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冀教版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冀教版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冀教版教案《草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大意,分析课文结构。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讨论、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3)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课文结构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生字词卡片3.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草原的美景,引导学生说出对草原的印象。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草原知识。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学生分组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三、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四、分析课文结构1.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结构。

3.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五、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

2.学生组内交流,讨论生字词的意思。

3.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做好笔记。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深入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巩固生字词1.学生默写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默写情况。

3.学生互相纠正错误,共同提高。

四、拓展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首关于草原的诗歌。

2.各组分享自己的诗歌,全班同学共同评价。

五、课堂小结2.教师强调重点知识点。

3.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六、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小组作业:每组准备一篇关于草原的演讲稿,下节课分享。

2024年冀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2024年冀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册教材生字词,了解词语含义,能正确书写。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学会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能够仿写句子。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表达。

开展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关爱同伴的品质。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课文:《秋天的雨》《小池》《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公鸡》《荷叶母亲》《古诗二首》《项链》《灰雀》《小摄影师》《我不能失信》2.识字与写字:生字词词语解释写字练习3.课后习题及实践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字词的掌握与运用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修辞手法的仿写与应用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2.教学难点:生字词的正确书写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的提高四、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首儿歌或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文学习《秋天的雨》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含义。

仿写句子,运用修辞手法。

《小池》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池的清澈。

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含义。

仿写句子,运用修辞手法。

《富饶的西沙群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

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含义。

仿写句子,运用修辞手法。

《美丽的公鸡》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公鸡的美丽。

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含义。

仿写句子,运用修辞手法。

《荷叶母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叶的母爱。

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含义。

仿写句子,运用修辞手法。

《古诗二首》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味。

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含义。

仿写句子,运用修辞手法。

《项链》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项链的美好。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标题: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材简介《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是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下半册,适用于小学六年级学生使用。

本教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目标,内容包括课文理解、语言运用、写作训练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本册课本的整体结构和内容安排;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的理解和语言运用;2.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第一课】《生动的小水珠》1. 教学目标:a)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水珠的特性;b) 学习使用课文中的生字词;c) 表演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步骤:a) 导入:利用问题导入讨论,引起学生兴趣;b) 分析课文:辅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理解;c) 协助学生学习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d) 分角色表演:分组进行角色表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e) 总结讨论:学生总结本课期间的所学内容。

【第二课】《美丽的荷花》1. 教学目标:a) 学习课文的整体内容,并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b) 学习演讲技巧,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c) 学习写草稿,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2. 教学步骤:a) 导入:通过图片或问题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b) 阅读课文:分段阅读,学生理解内容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c) 学习重点句子:老师解析重点句子,并让学生模仿朗读;d) 演讲训练:学生分组进行演讲练习,培养口语表达能力;e) 写作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写作习惯。

【第三课】《雨一直下》1. 教学目标:a)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雨水的特性和作用;b) 学习正确使用感叹句;c) 进行有关雨水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教学步骤:a) 导入:展示图片或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b) 阅读课文:教师辅导学生阅读并帮助学生理解内容;c) 学习感叹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感叹句;d) 开展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雨水的作用及对生活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案【篇一: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槐乡的孩子教学要求⒈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语言。

⒊品读重点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

⒋结合课文语段,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布置预习:1熟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3、了解槐树、槐花。

第一课时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山山洼洼噼噼啪啪摇摇晃晃匆匆忙忙犹犹豫豫甜丝丝香喷喷白茫茫绿油油美滋滋清凌凌一、导入新课槐林飘香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

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二、初读课文1.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一些词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暮霭、草垛等。

三.品读欣赏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2、你最喜欢槐乡的那个季节?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

4、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5、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热情好客勤劳淳朴风土人情令人兴奋让人陶醉潇洒豪放吃苦耐劳自力更生孕育勤劳善良自强自立馥郁如雪的颜色多姿的形态飘溢的香味笔笔融情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⒈指名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⒉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

这节课,我们一齐来体会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

二、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

以下是要求学生重点领悟的:⑴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

如: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

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⑵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辮儿。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

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

“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

”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

多么温馨的画面啊!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⑶侧面烘托的描写。

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

噼噼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

”作者从侧面写出了槐花的香,这是槐花的馨香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孩子。

“鸡儿热的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

”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

三、学习生字。

1、自读生字,想一想,在字形方面,你要提醒大家什么?你有没有最好的方法记住它?2、用生字组词扩展对字义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摘抄好词佳句2、捅马蜂窝教学要求: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二个生字。

能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与生活经验理解“乐园、冒险、复仇、痊愈、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

体会“爬满青苔”的“爬”,“闯进屋来”的“闯”,“拖进了屋”的“拖”等词的形象性。

2、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课文有关语句说一说“我”情感的变化,引发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教学重点:1、学会生字、新词。

2、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谈话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捅马蜂窝》,说说你曾做过类似的事吗?检查预习情况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认读闯进反驳胆怯耗尽慌忙胶水观察每组字有什么不同,再组词。

邦()去()荒()交()绑()怯()慌()胶()【篇二: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大海的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11个生字,会认“鼾、狮”两个字,会写“闹、浪、觉、潮、绽、渔、吼、掀、滔”。

理解“绽开、波浪滔天”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诗歌内容,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想象大海优美的画面,体会夜色中大海的美丽与静谧,以及大海的万千气象,领略大海的神奇壮观。

3、注意积累好的语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读、诵、背展开想象,感受大海的动、静之美。

策略与方法:读中感悟,读中想象。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你们看见过大海吗?能说说你们心中对大海的印象吗?那些同学收集到了大海图片,展示给那些没有看见过海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篇关于海的诗歌《大海的歌》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以前的方法来解决。

2、出示生词卡片,强调读:鼾声、潮声、绽开、掀起3、结合生活理解“鼾声”、绽开、掀起4、检查读文情况: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第一首诗歌:1.读文感知:1)思考:从哪里看出大海睡觉了?2) 指导朗读:是啊,大海不闹也不笑了,因为它睡觉了,嘘,我们别吵醒它,该怎么读?3) 什么时候,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那白天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启发:白天,风儿什么样的?风儿吹在衣服上```````这是风儿在和人们闹呢!风儿吹到渔船上```````这是风儿在和渔船闹呢!白天,浪儿怎么样?浪儿拍打沙滩,哗哗,这是浪儿在笑呢!4) 指导朗读:闹了一天,笑了一天的大海一定很累了,现在他睡着了,你忍心吵醒他吗?想想怎么读好他。

5) 睡觉了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6) 再读读,说说大海她像谁?为什么?是啊,大海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多像一个慈爱的母亲,你喜欢大海妈妈吗?带着你对她的喜爱,深情的读读这句。

7) 大海怀抱着自己的儿女,此时此刻,他睡的香吗?从哪里看出。

同学们再读读这句。

2.指导背诵全文。

学习第二首:海上的风一、分层体验,突出朗读重点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同学间的优势,合作读课文。

2、海上的风是()、()、()、()它一来,就()()()()……3、每一小节中风都有所不同,我们如何让听我们读书的人感受到不同呢?比如风是花神,这一小节怎样读?教师缓慢、温柔的进行示范性的朗读,学生可以听出老师朗读的有停顿、有重音、有表情,自然由老师温柔的声音,感受到花神的美,海风的柔。

自己选择其他的小节试着读一读4、你发现这首诗歌又怎样的特点?每一小节的结构相同,运用了比喻末尾为什么用了一个省略号?“你想象一下,海上的风还像什么?你能继续续编课文么?”如:“海上的风是梳子,他一来,就___;山上的风是___,他一来,就___”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雀”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可以读一读有关大海风光的优美诗文;教室可推荐教参书中的篇章2、让学生试着续写“大海的歌”2.下雪的声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17个生字,会认字8个,会写字11个,理解“倏忽、翩翩而至、袅袅婷婷、窸窸窣窣、窃窃私语”等生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用心感受下雪的声音,体会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境3、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

积累优美的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笔下描绘的情景,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谁来读读课题?你都听过什么声音?你听过下雪的声音吗?这节课我们不光用耳朵来听,还要用心来感受下雪的声音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此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1、反复诵读课文,中间可穿插默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感悟。

2、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你喜欢下雪的声音吗?你觉得哪写的美?(1) 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2) 小组交流补充;(3) 讨论怎样读好。

3、作者从下雪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你从下雪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4、在生活中,你有过“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的体验吗?5、指导背诵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找找生字的形近字,也可以说句子。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胸、窃”等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写下你用心感受的体验。

2、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3.秋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14个生字,会认字7个,会写字8个。

理解“逊色驰名中外绚丽繁荣等”生字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尝试运用所学到的略读课文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

3、初步体会比喻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

积累优美的词句、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略美丽迷人的秋色,感受秋天成熟繁荣的景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秋色同学们,秋天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通过你的观察,你能把你眼中的秋色告诉大家吗?(学生畅谈)有一位叫峻青的作家也观察了秋色,想去看看他眼中的秋天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