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级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2019级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2019级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2019级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基本信息

二、培养目标及特色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的技术知识,掌握与工程管理有关的管理、经济、法律和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较强的项目管理能力、经济分析能力以及合同管理能力,具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在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从事全寿命周期工程管理的复合创新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依托学校“工程技术”背景,结合经管学院学科建设成果,打造“技术、管理、经济、法律法规、信息化”五大平台核心课程体系;强调应用、注重实践,适应国内外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相关职业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步科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三、主干学科

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四、主干课程

1.专业主干基础课程

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工程施工、VB+数据库、工程造价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建设法规

2.专业核心课程

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与装饰工程估价、BIM技术与应用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专业认识实习、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工程结构课程设计、工程测量实习、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建筑与装饰工程估价课程设计、BIM技术与应用课程设计、工程管理综合实践、工程造价软件实训、招投标模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六、毕业学分要求

参照北京建筑大学本科学生学业修读管理规定及学士学位授予细则,修满本专业最低计划学分应达到165学分,其中理论课程130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5学分。

十、指导性教学计划(见附表)十一、主要课程逻辑关系结构图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结构拓扑图

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图

2019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

II、Program Objectives and Characteristics

This program aims at cultivating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and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real estate industry, to serv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modernization in China, especially in Beijing, who possess the profound theoretic grounding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civil engineering technical knowledge and management, economy and law knowledge related to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nd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in whole process management with social responsibility, professional sound, extensive knowledge, practical ability and spirit of innovation.

This program has instituted a system of the FOUR CORE courses, which is based on the “ civil engine ering techniques” support platform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and on the “management, economy and law knowledge” supported by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gram focus on capital construction i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is achieved by the intercourse and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es, the foundation of engineering techniques, the ability of project managing, financial analyzing and contract managing, the practical education and the multiplex cultivation.

III、Major Disciplines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ivil Engineering

IV、Major Courses

(1) Engineering Mechanics (2) Engineering Structure (3)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4) Visual Basic (5) 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6) Financial Management (7) Principle of accounting (8) Construc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9) Principles of Engineering Economy (10)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11)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12) Project bidding and contract management (13)Construction and decoration engineering value (14)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V、Major Practical Training

1、Major Experimental

(1)College Physics (2)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Foundation(3)Engineering material (4)Engineering Surveying(5)Building and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Major Practice

(1)Perceptual Knowledge on Major(2)Fieldwork of Surveying in Civil Engineering(3)

Fieldwork of Construction Site(4)Fieldwork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5)Design Practice in Building Architecture (6)Design Practice in Engineering Economics (7)Design Practice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8)Design Practice in Building and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s (9)Design Practice in Project Management(10)Design Practice in Estimating of Construction and Decoration Project(11)Design Practice in of Construction Estimating Software(12)Simulation of Project Tendering and Bidding

Social Practice

VI、Graduation Requirements

The Minimum Graduate Credits Required is 160, which includes:

Theoretical teaching: 125 credits(including:Experimental and operating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35 credits

PS:Please refer to the regulation of

表2 工程管理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实践环节)

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教学院长签字: 教学系主任签字: 浙江大学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化学系是国家理科(化学)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专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宽厚数、理、生物、计算机等学科基础知识,扎实化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能挑战化学发展前沿,解决生命、材料、环境、化工等领域中化学问题能力的高级人才。毕业生主要作为化学及相关学科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高质量生源,也可在科研机构、大中学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开发及管理工作。 培养要求 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必要的数学、物理、生物、计算机、化工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运用机算机获取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独立开展科研和开发工作的能力。学生们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将拥有专业的素质和潜能,能够从专业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本专业分为基地班和普通班,采取滚动制,优秀学生进入基地班。 专业核心课程 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仪器分析谱学基础生物化学基础化学实验中级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 教学特色课程 全英文教学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 双语教学课程:物理化学 原版外文教材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研究型课程:综合化学实验 讨论型课程:现代化学导论 计划学制4年 毕业最低学分160+4+5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辅修专业说明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课程48学分+5学分 (1)思政类5门11.5+2学分 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第一学年秋冬

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第一学年春夏 021E003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 第二学年春夏 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第三学年秋冬 02110081 形势与政策 +2 (2)军体类 5.5+3学分 031E0010 军事理论 1.5 第二学年秋 031E0020 体育Ⅰ 1.0 第一学年秋冬 031E0030 体育Ⅱ 1.0 第一学年春夏 031E0040 体育Ⅲ 1.0 第二学年秋冬 031E0050 体育Ⅳ 1.0 第二学年春夏 03110021 军训+2.0 第一学年短学期 体育达标+1.0 (3)外语类9学分 实行以大学英语Ⅳ考试为标准的管理模式,学生必须通过学校大学英语Ⅳ考试,并取得外语类课程9学分,同时,选修课程号含“F”的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4)计算机类5学分 1)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3学分 211G001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春夏、秋冬 211G002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春夏、秋冬 211G0030 Java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春夏、秋冬 211G0040 VB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春夏、秋冬 2)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2学分 211G0060 大学计算机基础 2 秋冬 211G0090 计算机技术创新与社会文明 2 秋冬 以及其他课程号带“G”的课程(不含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课程) (5)导论类2学分 学生可在各专业开设的学科导论课程、以及新生研讨课程中任意选择修读,并取得学分。建议在第一学年秋冬修读。 (6)其他通识课程15学分 学生在历史与文化(3学分)、文学与艺术(3学分)、经济与社会(3学分)、沟通与领导(1.5学分)、科学与研究(1.5学分)、技术与设计(3学分)等6个课程组中选择修读。 2. 大类课程 38.5学分 (1)自然科学类32.5 学分 1)必修课程11门28.5学分。 061B0170 微积分Ⅰ 4.5 第一学年秋冬学期 061B0180 微积分Ⅱ 2 第一学年春学期 061B0190 微积分Ⅲ 1.5 第一学年夏学期 061B0200 线性代数 2.5 第一学年秋冬学期 061B0211 大学物理(甲)Ⅰ 4 第一学年春夏学期 061B0221 大学物理(甲)Ⅱ 4 第二学年秋冬学期 061B0240 大学物理实验 1.5 第二学年秋冬学期 061B0600心理学导论 2 第一学年

应用化学专业科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与名称 专业代码:070302 专业名称:应用化学Applied Chemistry 二、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Bachelor of Engineering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系统的应用化学及化学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所必须的基本理论、熟练的实验技能、科学和工程素养良好的化学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的应用化学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印制电路设计与制造技术、材料化学与工艺、应用电化学与电子化学品、微电子工艺与电子化工等领域的研发、设计、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四、毕业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化学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应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本专业毕业生要求具备如下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1. 掌握化学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在专业领域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 2. 通过良好的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践锻炼,使学生掌握应用化学的原理和应用方法,能独立进行原理效应分析、观察新现象,具备把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人文素养、较强的外语能力;沟通能力强、团队精神强,并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4. 具有国际视野,熟悉本专业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与前景。 五、专业特色 围绕化学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应用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全面、系统的理论和实验教学课程,使学生既具有电子技术知识又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和一定的印制电路与印制电子技术、微电子工艺、电子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等综合素质能力的高级科研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人才。 六、课程设置与修读要求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2017版)

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专业:工程管理 年级: 2017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教务处 2017年7月

2017级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健康的身心素养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自然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扎实、创新和实践能力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胜任土木工程或其他行业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项目管理)、投资和造价咨询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工程管理专业项目管理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在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进行工程策划、设计管理、投资/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等工作。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发现、分析、研究、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在提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具有创新意识。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具备系统的工程意识和综合分析素养,能够发现和分析工程系统的不足与缺陷,解决工程系统的重难点和关键问题; (5)使用现代工具: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解决专业相关问题,并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管理相关的知识和标准,评价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的方案,以及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其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了解中国国情、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做到责任担当、贡献国家、服务社会。 (9)个人和团队:在解决工程管理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时,能够在多学科组成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具备较强的与社会及他人交往的意识和能力。 (10)沟通:能够就工程管理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工程造价本科培养方案

工程造价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Quantity Surveying) 一、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计划 一)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名称 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名称:工学学士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由土木工程及相关 工程技术知识及与国内、国际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组 成的系统的、开放性的知识结构,全面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同时具备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 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备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土木工程及其它 工程领域从事建设工程全过程和全面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高素质、 (三)培养规格及要求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土木工程及相关工程技术基础知识; 2.掌握与国内、国际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的法律、法 规; 3.掌握国内、国际工程造价(管理)专业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 4.具备综合运用上述五个方面的知识、理论、技术和方法从事国内、国际 建设工程全过程和全 面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5.具备对工程造价专业外语文献进行读、写、译的基本能力; 6.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造价专业及相关问 题的基本能力; 7.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具备健康的个性品 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8.了解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主要课程: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建设法规、工程经济学、建筑与装饰工程施工 技术、安装工程施工技术、建设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建筑与装饰工程估价、安装工程估价、统计 学、运筹学、建筑物经济学、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项目融资、工程造价软 件与信息管理。 五)使用双语教学的课程 FIDIC 合同条件、建设工程项目融资。 (六)《“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 《“形势与政策”教育》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全校统一安排为每学年 计 32 学时, 2 学分。 复合型人才。 相关的经济理论和方法与相关 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方法; 8 学时,记 0.5 学分,共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基本情况 专业名称:应用化学专业代码:070302 学科门类:理学专业类:化学类 二、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科技管理初步训练的应用化学专门人才。适宜在研究机构、学校及化工、医药、环境、材料、食品、生物、轻工等企事业单位及乡镇企业从事科研教学、应用研究、分析测试、开发及营销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应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三、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质,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分析测试、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能力。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仪器分析、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提取、林产品品质分析、环境分析、农药分析与检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与化学相关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5、了解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业、知识产权等方面政策与法规; 6、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外文专业文献; 7、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实验研究、实验结果的归纳、整理、分析能力,具有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五、主干学科 化学。 六、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植物化学、高分子化学、功能材料学、生物化学、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胶体与表面化学、化工原理等。 七、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附件2: 管理学院营造与房地产系工程管理专业 本科生培养方案 二00九年十月修订

哈工大管理学院本科专业设置 学院培养方案修订委员会名单: 主任: 副主任: 委员: 秘书: 负责人(签章):

管理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毕业后可在建设单位、设计院(所)、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经纪公司、投资与金融企业以及政府等有关部门,从事工程管理、建设项目咨询、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建设管理等工作,也可在教学、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二、学制、授予学位及毕业要求 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学制为4年全日制,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三、专业主干课程 项目管理方向: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施工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建设法规、工程合同管理、建筑企业管理学等。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房地产开发、房地产法、房地产投资分析、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市场营销、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等。 国际工程管理方向:国际工程市场与招投标、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国际工程合同条件、国际工程英语写作、国际工程风险与保险、国际经济合作法律基础等。

第八学期

五、学年教学进程表 工程管理专业第一学年教学进程表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070302 专业名称:应用化学(Applied Chemistry)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化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化工、医药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开发、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公共基础理论课和人文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应用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有综合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能力。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2.掌握数学、物理、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化工的发展动态、应用前景和行业需求; 4.了解关于化工相关产业、知识产权、安全与环境等方面的政策与法规; 5.具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适用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6.具有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四、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 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六、专业核心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及实验、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结构化学、高等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天然产物化学、精细化工工艺学、精细化学品分离与分析。 七、主要专业实验 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精细化工实验、化工

工程管理培养方案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工程造价及管理,编制招投标文件、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等方面能力,获得注册建造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能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筑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房地产企业从事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工程招投标、工程管理和工程监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 本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土木工程基础知识和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以工程项目管理岗位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为主,与现行注册建造师、造价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要求的知识结构对应。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和管理学基础,了解本学科领域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具有考研深造、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潜力。具有较扎实的土木工程技术知识;掌握工程管理和工程经济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工程造价和房地产开发的基本知识,熟悉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基本内容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从事工程项目决策和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等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形成并具备注册建造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职业技能素质。 (二)具有较高水平的英语和应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以及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 三、主干学科 土木工程、管理学。 四、专业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管理学、工程经济学、建筑结构Ⅰ、土木工程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编号:20091901 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的化学及与化学相关学科中、初等学校教师,以及从事教学研究、教育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并为日后成为中、初等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进一步学习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养基本规格及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确认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3、比较系统地掌握化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与技能,了解应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等级,掌握获取和应用科学研究信息的方法。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4、掌握化学教育理论,了解化学教育的最新成果,具有良好的从事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5、有比较宽厚的文化修养,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三、学制与毕业要求 基本学制为四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三至六年内完成学业。 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可取得毕业资格。 四、授予学士学位要求 达到学院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标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化工基础、化学教学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等。 六、课程结构与学分、学时要求

2009级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2009级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的专门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或科技工作者。 二、培养要求 1.基本要求 (1)综合文化素质和素质拓展:达到学院合格标准; (2)外语: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或达到学校合格标准; (3)计算机:通过省级或国家级一级考试; (4)体育: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达标要求; (5)普通话:通过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乙等。 2.专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掌握化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能力,掌握现代化学化工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原理和应用,具有良好的从事化工生产、产品开发和生产管理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及化工制图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精细化工方向或高分子材料与加工工艺模块的工艺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工艺管理和生产管理及产品开发、设计能力。 (3)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4)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新能力,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要求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5)获得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高级化学分析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 3.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183.5学分方可毕业,其中理论教学108.5学分,实验教学 25.5学分,实践教学49.5学分。 三、学制与学位 按学分制管理,实行3~6年弹性学制。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学生可申请提前1年或延长2年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准予毕业。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四、主干学科 化学。 五、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制图、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以及相关课程的实验课程。专业课程包括精细有机合成、精细化工工艺学、化工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授予学位类别:管理学硕士学位 一级学科(专业学位)代码名称:管理科学与工程 制订单位:中南大学商学院 培养方案版本号:版 一、学科简况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管理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以人类社会组织管理活动客观规律及其应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是面向经济与商业社会中更加复杂的系统科学与管理决策问题,研究其基本理论和规律、求解方法以及管理技术。理论方面主要从哲学与数学的再认知角度,研究管理科学的普适性、内在关联性和演化动力性等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方面主要综合信息技术与优化方法,研究组织运作与资源配置及其效率和效益的评价与决策、适应内外环境的体制与模式的选择与优化;研究途径方面主要运用现代的科学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和实验环境,针对更加错综复杂和快速发展的决策行为和管理世界问题,解释和发现社会与经济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了实现管理目标,应用工程技术学科、数理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对各种管理问题进行设计、评价、决策、改进、实施和控制。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站在学科前沿,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已形成了信息管理与大数据分析、商务智能与电子商务、管理心理与行为科学、决策理论与技术、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运筹与管理、服务科学与工程等有特色和稳定的研究方向。在这些研究方向上,本专业承担了一系列重大的国家、省部级和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本专业以院士和青年学术带头人为主,总体研究水平高,处于全国前列。科研项目多,经费充足,管理科学理论研究有一定深度,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注重实践应用,与行业结合紧密,特别是在有色工业的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方面,在国内具有独特的领先优势。本专业在多年的教案和科研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硕士生培养质量高。

(完整版)东南大学级化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级化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门类:理学专业代码:授予学位:理学 学制:制定日期: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实践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安全环保意识和国际化视野,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研究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的预期目标: 、能够作为成员或领导,在一个团队中独立承担某一专业领域的工作; 、可胜任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及管理工作; 、在化学及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或有能力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学习途径,实现自我知识拓展及能力提升;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社会。 二.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自然科学、化学基础及专业知识,通过实践环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注重人文科学素质修养,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设有六项。 、知识要求:握化学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等基础知识以及化学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掌握化学应用方面的专业实践技能,并可灵活、综合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问题研究和分析能力:善于发现化学及相关领域中存在的复杂问题,能够利用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分析遇到的问题以得出有效结论。 、设计与开发解决方案能力要求:具备进行化学化工产品的应用开发能力,针对化学及相关领域中遇到的复杂问题,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完成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并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项目管理能力:理解并掌握化学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在复杂应用环境中能够实现各方面的科学管理。 、团队合作与社会沟通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能够就复杂化学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职业规范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理解并遵守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化学。 相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四.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波谱分析、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电化学原理、化工原理()等。 五. 主要实践环节 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Ⅰ(无机分析)、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波谱分析实验、中级有机合成实验、有机创新实验、中级无机化学实验、化学创新综合实验、毕业论文(设计)等。 六. 双语教学课程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中级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有机合成、生物化学、电化学原理、化工原理()、药物化学。 七. 全英文教学课程 有机化学(上)、有机化学(下)、化学信息学Ⅰ、化学信息学Ⅱ、波谱分析。 八. 系列研讨课程(含新生研讨课)

应用化学专业(精细化工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精细化工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较扎实的化学化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较宽的知识面,具有创新意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化工企业、科研机构等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与技术开发、产品检测、生产管理、科研和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精细化学品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制图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 2.熟悉精细化工过程设备,掌握化工生产典型的单元操作,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3.掌握精细化学品的合成、生产、分析的一般原理、技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产品开发、应用推广和生产经营管理能力。 4.掌握中外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5.了解化学化工的前沿知识、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业、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6.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二、学制与学位 学制:基本学制四年(弹性学制3-6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三、毕业条件 本专业学生需修满170学分(见下表)准予毕业;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学生修满学分构成表

(二)主要课程说明 1.课程名称:无机化学 专业理论课,核心课程。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初步掌握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运动、化学热力学基础、基础电化学、化学平衡、反应速率等理论基础上,理解和掌握重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性质、资源、制备和用途。同时,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解决一般无机化学问题的综合能力。 2.课程名称:分析化学 专业理论课,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任务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测定方法及有关理论。分析化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分析化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中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包括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等)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一些基本的方法,把理论知识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精密细致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技巧,为将来从事精细化学品的分析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课程名称:仪器分析 专业理论课,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分析化学的基础上学习原子吸收、原子发射、紫外—可见分子吸收、荧光、红外、电分析、热分析、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仪器的基本结构、操作方法及其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4.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专业理论课,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上,系统地讲授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性质及其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各类有机物的典型反应和合成方法;各类有机物相互转变的基本规律;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有机反应基本类型及重要的反应历程等。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了解本学科的新成果和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精细化学品的研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完整版)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化学过程和产品研发,了解化学专业前沿动态,具备化学专业知识、现代教学基本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受到严格科学研究训练,能在中等学校从事教学、教育科学研究,在化工、材料、制药、能源、环保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生产技术与管理等工作的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以及相关的化工技术知识,受到化学基础研究等方面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训练,通过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学习与锻炼,具有良好的从事化学教学与研究的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协同创新能力。 经四年学习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教育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及化工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4.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教育发展最新

研究成果;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业、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5.掌握网络基本知识,能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设计和信息处理。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6.具有一定的教学设计、实验设计能力和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最长可延长在八年内。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理学,化学,0703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化学化工、食品、医药、商检、环保及能源等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需求,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具备交叉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是所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掌握扎实的现代化学化工基础及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能力。有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能力。 三、培养标准 本专业的培养规格分为知识、能力与素质三大方面,共计12条培养标准。 1. 知识要求 (1)掌握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与管理的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科学实验、情报信息等方面的知识; (2)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系统的、比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与相关专业前沿性问题与发展趋势; (3)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对本专业范围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有一般的了解。 2.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件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至少掌握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具有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 (2)具有较强的科学试验、分析解决本专业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3)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制图、运算、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基本科学技能,以及一定的基本工艺操作技能; (4)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基

质量管理组织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强调工程技术与管理相结合,培养学生具有质量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备扎实的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本学科前沿理论与发展动态,以及质量相关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本专业强化实践教学,采取理论与实训、校企结合教学模式,面向大中型企业、政府质量管理部门及相关机构培养创新能力较强的高素质质量管理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融工程技术背景和管理知识于一体,具备综合运用质量管理工程技术与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质量管理工程专业人才。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质量策划、质量检测、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质量监督和认证、质量管理咨询等工作。 三、毕业要求: 1.基本素养: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2.公共基础知识与能力: 掌握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外语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等工具性知识 与技能,以及必要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 3.专业知识与能力: 具有质量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系统的 实践学习经历,了解质量管理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学科视野;并熟练掌握质量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扎实的质量管理专业实践应用能力。 4.问题分析能力: 具备调查分析的基本能力,能够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质量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出合理有效的结论。 5.综合与创新: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具有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信息获取: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法律法规:了解与质量管理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及质量管理相关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社会活动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8.团队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9.终身学习: 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0.国际视野: 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四、学制与学位 1. 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每个学期教学周为20周。基本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即修业年限为 3~6年。 2.符合《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北航管理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知识分享

北航管理科学与工程 培养方案

经济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 金融工程(1201Z1)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082303) 二、培养目标 具有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管理知识,并能正确地运用管理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及相应的工程技术方法解决规划、管理以及金融方面的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及发展动态,具有继续学习和提高的潜力;能够独立承担一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三、培养方向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 1.项目管理与工业工程 2.生产和服务系统优化与仿真 3.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 4.电子商务 5.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 6.运筹学 7.复杂系统数据分析 8.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9. 物流系统分析 金融工程(1201Z1) 1.金融风险管理 2.金融衍生工具定价与开发设计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082303) 1.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与网络分析 2.交通行为分析与交通管理 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

本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主要为一级学科内培养,结合国际联合培养及校企联合培养等模式。采用课程学习、实践训练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导师或联合导师负责制,负责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 遵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本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在攻读学位期间,要求在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依据培养方案,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鼓励研究生从入学起就开始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学术学位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8个月。 五、知识和能力结构 本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由学位理论课程和综合实践环节两部分构成,如下表所示。知识和能力结构主要体现对研究生业务理论素质、科学及人文素质、实践能力素质、创新意识素质等培养层次,要取得相关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培养方案获得表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分为学位必修课、必修环节和学位选修课。 1.学位必修课(环节) 学位必修课指获得本学科硕士学位所必须修学的课程,包括: (1)公共必修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第一外国语、专题课等。

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3级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石油和化学工业的主要支撑学科,不仅担负着促进石油化工和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而且还广泛服务于能源、资源、材料、电子、环保、轻工、冶金、制药等众多行业,与现代文明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密切相关。本专业培养掌握化工生产工艺过程和设备的基本规律和原理,掌握化工单元操作、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过程、化工工艺等方面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中外文资料查阅、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能从事产品研发、技术开发、工艺与设备的工程设计、化工企业管理、化工贸易和科学研究等高级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标准) 通过本科四年的培养,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具有有效的表达与交流能力、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 1.1 有效表达与交流 1.1.1 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1.1.2 写作交流能力 1.1.3 多媒体图表交流能力 1.1.4人际交流能力 1.2 社会责任感 1.2.1 工程师的角色和责任 1.2.2 工程界对社会的影响及社会对工程界的规范 1.2.3 历史和文化环境 1.2.4 发展全球观 1.3 人文科学素养 1.3.1 哲学心理学 1.3.2 文学艺术 2.具有良好的化工职业道德、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2.1 掌握化工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 2.2 遵守化工职业道德规范、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 2.3 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等事务的责任 3.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1 数学知识 3.1.1 高等数学 3.1.2 工程数学 3.2 自然科学知识 3.2.1 普通物理的基本理论 3.2.2 相关的化学原理和分析方法 3.3 经济管理知识 3.3.1 技术经济基本知识 3.3.2 管理学基本知识 4.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化工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4.1 工程基础知识 4.1.1 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

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应用化学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应用化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适应国家化学化工及其相关领域经济建设需要和国际人才市场需求,具有宽厚而扎实的化学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应用研究、产品开发和工程实践的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国际视野和管理能力,能适应与化学化工有关的研发部门和企业的应用化学人才。 二、培养要求 1.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关心时事,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2. 掌握数学、物理和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化学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3. 围绕专业特色,接受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具有较好的学术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4.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会利用计算机进行相关数据处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和理解外文专业资料,具有较好的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5. 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以及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具备自觉改善健康、安全和环境质量的责任关怀理念,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化工职业道德。 6. 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7. 掌握科学的体锻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身体健康,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三、学分及学位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166.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平台课程48.5学分,学科基础教育平台课程50.5学分,专业教育平台课程41学分,实践平台26.5学分。学生修满学分并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可获得毕业证书。获准毕业并通过华东理工大学大学英语学位考试,且符合国家学位授予条例者,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 1.通识教育平台课程(48.5学分) (1)公共必修课程:要求修满41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